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3号)中指出: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二、教学建议落实纲要精神,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小学、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三、教学目标(一)三~六年级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二)七~九年级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范“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教学,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文中用到的述语解释: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学生可在本节增补;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结束时掌握。

说明:主要注明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的内容;超纲的内容、已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等。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情况有总体的了解,由此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一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的内容欠缺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

因此,在进行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有层次、有选择地设计实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专家或他人已有的定义相比较,加深理解,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意识到信息文化的形态和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做好心理准备,逐步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一、课程标准内容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的“(一)信息获取”中:(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1.1 信息及特征1.2 信息的编码1.3 信息技术三、本章教学建议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可采用如下两种课时分配方案。

这一方案的教学基本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来进行。

为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本章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学习、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在第1.1节的“信息及特征”中,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讲授法为主,辅以问题讨论法。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2012.9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2012.9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2012.9一、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程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

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本意见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常规、教学策略与要求、教师业务学习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县信息技术教学有一定帮助。

二、课堂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特别强调: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和应用,初步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应用计算机处理简单信息。

②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初步了解信息的表示方式。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

③初步形成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逐渐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知道应该依法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课堂教学常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规是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过程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活动、检测与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课前准备(1)制定教学计划要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计划中应该有本学期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以及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所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恰当、合理地组织和调整教材内容。

甘肃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的精神,依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结合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主要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要突出基础性与技术性、普及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 1 -能的学习;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目标及内容(一)教学目标小学阶段l.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l.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 2 -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2022-2023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2022-2023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2022-2023学年度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实施要求,构建素养导向的有效课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育人水平,对全市初中新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课程理念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

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

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二、整体规划课程目标要深入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内涵,结合本学期学时总数、课程内容和学情特点,精心编制适合本校学情的《课程纲要》,对课程目标、内容要求、素养发展、学习资源、课时需求、评价检测等要素进行具体规划。

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

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通过课程学习,达成以下目标。

三、深入研究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北京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2013-5-8

北京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2013-5-8

北京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责任单位2013年5月目录一、课程价值与意义 (1)二、课程内容与能力要求 (1)(一)小学部分 (1)基础内容 (1)拓展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 (3)(二)初中部分 (4)基础内容 (4)拓展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 (7)(三)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 (8)四、教学实施建议 (9)(一)课程开设 (9)(二)课堂教学 (9)1.教学基本导向 (9)2.课堂教学要求 (9)3.体现学科特色 (9)(三)教学评价建议 (10)1.过程性评价 (10)2.总结性评价 (10)(四)教师发展 (11)1.教师基本能力要求 (11)2.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1)一、课程价值与意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素养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基本工具及其基本操作与应用技术的掌握;也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更要强调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发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

二、课程内容与能力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按照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的方式进行设计。

基础内容均包含“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部分,小学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初中适宜在七、八年级开设。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2012 年版)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 号),在总结前一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课程改革发展和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提出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规范我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贯彻落实课程目标,结合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状况及我省实际,制定本教学指导意见。

本意见为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为特征,促进学生全面与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指定学习领域。

应突出体现基础性与技术性、普及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使信息技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各学段具体培养目标见附件:《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以下简称《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抓手,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之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使信息技术能力内化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素养,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实施(一)教学内容及安排。

1.教学内容。

《课程纲要》中,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组成覆盖该学段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信息技术技术的基本应用。

小学阶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专题:(1)感受身边的信息技术。

《山西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山西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山西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一、课程定位与目标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畴。

国家规定——必修课地方管理——省级管理(指导意见、教材编写、学业水平考核)学校组织实施1. 三个学段的特点能达到激发动机,形成感性理解的课程要求;高中:将信息技术课程归入技术模块,单独开设。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义教段相衔接。

初中:承上启下(小学与高中衔接),分科实施;2. 教学启示联系学生学习、生活;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与实际应用;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水平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表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水平;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实行评价的水平;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展开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水平;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合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素养的进一步理解(三)具体目标二、课程内容及模块分析课程内容结构:高中模块一:信息与信息技术本模块以学习和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的安全与防护、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价值及学习方式等较全面的理解,为整个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结构:重点:1.信息的特征2.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及主要标志3.信息安全与防护常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难点:对信息含义的理解教学建议:1.上好“绪论”课,让学生全面理解课程的内容、特点和要求,同时通过调查问卷、交流等方式理解学生已有信息技术基础及学习条件。

2. 学生理解“信息及其特征”有一定难度,教师能够结合现实生活,精选、补充典型案例,并参考教材“议一议”中的内容,组织学生实行讨论交流,在活动与体验中加深理解。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区分信息与其载体,从有内容、借助于载体、能被感知三个方面解释教材中关于信息含义的描绘。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1. 引言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领域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的教育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

2. 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计算思维培养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即通过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2.3 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评估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

3.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原理等内容。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3.2 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用编程语言实现算法。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常用的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3.3 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学科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和数据处理能力。

4. 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方法。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E clh me。我们 的教学 也要 顺应 时代 的发 专业知识 打好基础 ; xe、 e t 另一方面 应着重对 学生进 们必 须采取 分层 培训 、 步提 高 的原则 , 逐 开展
展, 不断更新 内容 , 才能让 我们 的学 生学 以致 行计算 机操作和应用方 面的教育 , 把计算 机看 多种 形式 的 岗位培 训 ,尽 快建 立一 支业 务精 用 。网络是一个新 名词 , 却是最让学 生着迷 作一个辅 助工具 , 但 把握使用这一 工具 的方 法和 良、 敬业爱 岗的信息技术教师 队伍 。要进 一步 的, 那绚丽 多姿 、 彩纷 呈 的网页 真是太 神奇 要领 , 精 侧重 于如何使用计算机 这个”工具 ”, 以 提高信息技 术课教师 的地 位 , 吸引更 多的计算 了一个普通 中学生也能做的来 吗?很多人被那 便将来进 入大学或工作 岗位时 , 那时 的学习 机专业人 才投 入到信息技 术的教育教 学中来 , 对 精美 的图片 , 惟妙惟 肖的动 画给 “ ”住 了, 震 觉 环境 和工 作环境 、 学习方式和工作 方式有 一个 以满足信息技术课 教学 的需要 。 得 网页制作深不可测 。这个学期 , 我们举 办 了 超前 的基础教育。因为 随着计算机 的普及和应
难 、 复杂的包括程序语 言在 内的内容 , 较 为培养
计算机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
计算 机科 学 和计算 机技 术 的发 展速 度非 现代科技 竞争 日趋激烈 , 世界各 国均不 同程 度 单 是学校教育 中提高教学质量 、 强学习效率 常快 , 增 我们 的教学 内容不 可能完全跟 上这种 飞 地加强 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重视 程度 。 的有力工具 , 更是学 生离开学校 以后继续学 习 快 的发展 速度 , 只能择 其 最基本 的 、 利于 了 有

江都市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江都市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2006~2007学年度江都市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一、教材分析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使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所编小学《信息技术》(下册)教材,本册教材共24课约34课时,内容包括三个模块:模块一中文Word2000文字处理主要介绍了文档的输入、编辑修改、图表插入,帮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能用计算机录入文字并简单编辑排版。

模块二因特网的简单应用主要包括网页浏览、下载信息、使用电子邮件,让学生了解Internet的巨大作用和应用前景,学会简单使用,并为学习提供有益的网上帮助模块三多媒体作品制作作为选学的拓展模块,主要是PowerPoint2000和《动画自己做》两个应用软件的简单使用。

PowerPoint2000主要介绍了幻灯片的建立保存、插入图片、设置动画、浏览切换等知识,让学生能够制作简单实用的幻灯片;动画创作软件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创作并制作动画,从而享受成功的乐趣。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教材版面设计纵观教材的版面,图文并茂,让学生想看,爱看;教材在编写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语言易懂,操作易学。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编排教学内容每课结合教学要求,均设计了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并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注重实践技能,强调上机操作注重最基本的技能,在每节课中及每节课后,都安排了许多针对性的“试一试”、“练一练”等操作题,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切实通过实际操作及时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教学建议1、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书根据不同的模块可以分成几个大任务、每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每节课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任务。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标准》,以引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注重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甘肃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精神,为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评价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研究对象,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检测、调控。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凸显发展性功能,提倡评价目标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综合化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在评价中发掘学生的潜能,有效利用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操作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与其他- 1 -课程整合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评价中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反思教师教学行为,检验教学过程和结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第二部分基本原则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发展性原则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评价理念,理解评价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努力拓展评价的功能,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

评价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使教学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过程。

二、全面性原则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和全程采集以及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

山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意见

山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意见

山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意见(试行)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要求,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课程理念完整、正确地领会和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是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条件。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自觉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进步教学效率。

《课程标准》提出五个基本理念:“进步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题目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这是对课程价值全面的描述和概括。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纵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文化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设计思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的融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各2学分、36学时)。

必修部分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通过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把握信息的获取、加工、治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感受并熟悉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潍坊市小学信息技术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潍坊市小学信息技术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册
第一册
第二 学期
键盘指 法
12
熟练掌握符号等输入。 Caps Lock 、 Shift 、 Ctrl 、 Alt 等 用键盘输入汉字 常用控制键、功能键的使用 。
第一 册上
第一册
模块二 windows window 第一学 基本操 s基本 期 作 操作 四 年 级 模块三 网络 第二学 期 模块四 文字录 入 网络认 识
附件2:
潍坊市小学信息技术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年 级 模块 学期 单元 计算机 组成 第一学 期 三 模块一 年 认识计 级 算机 鼠标操 作 8 建议 课时 4 必修一 计算机各部分的组成,包括(主机、键盘、 鼠标、显示器等硬件和外围设备),学会开 机、关机、重启的方法和计算机使用的安全 防范; 利用金山画王等 熟练鼠标的操作方法,包括单击、双击、右 熟练使用windows自带画图程 第一 工具进行电脑绘 击、拖拽(游戏、画图) 序 册上 画创作 1、认识、掌握键盘的组成,包括26个字母键 。 2 、掌握方向键、 ESC 、 Backspace 、 Enter 、常用标点、数字键的使用。3、掌握键盘指 法,学习指法练习软件(金山打字通、 CAI 等)。熟练输入字母、数字。 必修二 拓展 泰山 青岛 山教
四年 级 第二册 上下 册 第二册
输入法 练习
6
潍坊市小学信息技术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年 级 模块 学期 单元 建议 课时 必修一 必修二 拓展 泰山 青岛 山教
模块五 第一学 Word文 期 字处理 五 年 级
常规文 档制作
学会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及窗口 界面的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 …;学会文档的创建、打开、编辑(文本 的复制、粘贴、移动、查找与替换等)、 14 保存;学会运用插入——图片(剪贴画、 来自文件)、艺术字、自选图形、文本 框;学会字体、段落、页面设置、打印预 览等基本操作。

信息技术项目教学建议书

信息技术项目教学建议书

信息技术项目教学建议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引入信息技术项目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建议书,以指导教学实践。

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实践中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信息技术项目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确保项目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项目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项目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相结合,设计跨学科的项目任务,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另外,信息技术项目教学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索问题,解决挑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最后,信息技术项目教学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信息技术项目中,很少有一个人能够完成所有的任务,通常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团队交流的方式,如讨论会、展示会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经验,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
七~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术科
前言
广州市信息技术(计算机)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1994年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建立有广州特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计算机)教材从1995年秋季开始在广州市中小学全面使用,并结合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多次进行了修订,并于2000年通过了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定。

2004年,广州市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结合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具备的条件(教学环境、师资、设备等),制定了《广州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修订),重新修订了广州市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广州教育部门规定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一节),所有初二学生必须参加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

目前全市的小学、初中均使用广州市新编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初中开课率达100%,小学的开课率也达到71%。

随着2004年广州市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很不平衡,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差异较大,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学水平也存在差异,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教师对开展初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不少疑问和困惑。

为了加强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教学指导,特别提出本指导意见:
一、准确理解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一)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可以归纳为:
1、培养信息素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选择、保存、处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为主线组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念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全体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充分考虑初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认知水平与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提倡自主学习。

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3、加强合作交流,营造和谐的信息文化环境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交流思想、激发灵感、发展自我、互相促进,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目标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
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

3.初步学会评价和识别各种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4.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
术。

5.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详见《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二、整体把握课程内容
教师要从理解课程目标入手把握课程内容的变化,要学习、研究《广州市初
中信息技术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结构和
各模块的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调整学校的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计划。

(一)广州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与国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
1、初中课程与小学、高中课程的衔接原则
(1)初中的学习模块不再重复小学学习过的内容。

如: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处理(wps2003的使用)等。

(2)初中的内容在小学的基础上设置、加深。

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多媒体作品制作等。

(3)初中的课程内容尽可能为高中课程内容做铺垫。

(二)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特点
1、教科书以模块结构,由两册组成。

2、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教学内容分为基本内容与拓展两部分,内容表达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规律,富有趣味性、多元性,深受学生的喜爱,有利
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3、教材既向全体学生,但又关注不同地区与学校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有利于
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活动分为:
阅读——
思考——
实践——围绕教学基本内容的一些可供学生上机实习、练习的内容,主题学习活
动(以章为单位设立),综合实践活动(以每册书为单位设立)。

4.课程有与教材配套的学生用光盘,供学生学习使用。

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科书的特点,领会教材设置的教学、学习材料的教学意图,发
挥教材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合理使用教材,确定、组织教学内
容,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得到发展。

(三)新课程与原课程的内容变化
1、第一册:
(1)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电子计算机
1)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加强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内容;
2)补充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信息;
3)补充介绍新硬件设备,拓展、介绍优盘和移动硬盘使用方法;
4)加强信息法规和道德教育,补充了信息安全常用措施与杀毒软件的使用。

(2)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
1)从Windows 98 升级到 Windows XP,内容有较大幅度的改变。

删去原版本的第一节“Windows 98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改为“操作系统简介”。

2)从第二节到第四节基本上是Windows 98 基本操作改为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3)增加了“第五节软件和硬件的管理”,本节为选学内容。

Windows XP 对
4)软件和硬件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控制面板”来实现的。

(3)第三章 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内容:
1)第二节创建演示文稿中增加了“占位符”的概念及其作用。

2)第四节修饰演示文稿中“四、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 改为“四、在幻灯片
中添加多媒体对象”。

3)在第四节增加“六、设置超级链接”
4)第五节改为“PowerPoint 系统有两种播放方式:普通播放和控制播放” 增加“控制播放方式”
(4)第四章电子表格Excel
内容基本不变,加强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活动。

由原来的选修教学变为必修教学。

2、第二册
(1)第一章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小学已经学习的内容简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学习:
1)网络基础知识;网址;域名;IP地址。

2)根据主题使用搜索引擎搜集、处理信息的技巧。

3)运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协同学习。

(2)第二章程序设计初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