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画规定大小的圆.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①多媒体出示各种圆形建筑、自然风景图。
谈话:同学们,老师出示的这些图片美吗?这些景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都是圆形物体)②揭示课题:圆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认识圆)③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2、借助实物画圆谈话:是啊,沿着这些圆形物体的周边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就会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圆。
(教师利用光碟实物画一个圆)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利用你身边的工具画一个圆吗?(让学生画圆)学生动手自己画圆,教师观察,注意收集有代表性的画法。
学生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圆和使用的工具,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学生说详细的操作方法。
3、提问:以往同学们在画图时都用的是尺子,今天你为什么不用尺子画圆呢?(尺子边是直的,不好画圆)谈话:这说明我们今天学的圆跟以往学的图形都不一样了,让学生具体说一说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哪里不一样?(围绕85页书上的小卡通回答。
)小结: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在课题后面板书)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
1、画圆提问:尺子不能画圆,那是不是以后我们只能依靠这些圆的东西来画圆呢?(用圆规画圆)谈话: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脚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篇)第一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一、遵循实际,把准新知的生长点;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生举例,电脑演示)认识圆无处不在,感受圆的美。
2、学习画法: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
讨论:画圆时应注意什么?如何才能让全班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大?让学生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画出圆。
3、概念介绍:如何称呼剪得的这个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彼此的看法,或者查查书本。
(汇报交流)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直径;完成判断练习。
反思: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当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时会发现: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他们对圆有所了解。
所谓“零起点”是子虚乌有,是教育的谎言。
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
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教者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
关于圆的直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教者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的判断练习,符合客观实际。
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最终理解了概念。
二、主动探究,实现新知的生成点;1、关于圆你还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将问题梳理,出示研究提示: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有多少条半径?②圆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吗?半径长度呢?③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④任意连接圆上两点,哪条线段最长?⑤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反思: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健所在。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本节课,从学生的主体出发,提出自己对圆的疑问,同时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梳理问题。
主体与主导恰当运用,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圆的特征。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利用圆规和直尺现场画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与反思单课程名称圆的认识学段小学学科数学版本苏教版年级五年级本课的主要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习目标描述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2、学会用工具画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学生学情分析低年级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认识。
本单元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在六年级下学期,我们还将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教学策略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骑过自行车吗骑自行车既方便环保又能锻炼身体,被很多人提倡,连小动物们也都喜欢。
这不,动物王国里熊家族正要举行自行车比赛,我们也去为他们加油吧。
先选一个你认为最有潜力的选力,从前往后1、2、3号,选好了吗开始。
大家选对了吗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师:(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会有一个更科学的道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发现圆的一些奥秘。
(板书:圆的认识)(二)、说一说生活中的圆(三)、初步感知圆与其它平面几何图形的区别。
(四)从画圆中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刚才同学们画圆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了神通!”我们来看下大家画的圆。
你1、没成功:他为什么没画成功(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没固定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3是可能不太好旋转;4是黑板比较滑,不太好固定)2、成功:画好一个圆真是不容易啊!大家看,黑板上还隐隐留着这个同学的汗水手印呢!手印为的是什么(五)、学生分组操作,领会圆的关系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剪下你所画的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圆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定义。
2.能够用圆心角或弧度来表示圆弧的大小。
3.掌握用圆心角的大小求圆弧长度的方法。
4.能够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识圆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圆心角来表示圆弧大小的方法。
3.实践运用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1.理解圆心角和圆弧的相关知识。
2.能够独立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圆的基本概念。
2.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例题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圆心角和圆弧的相关知识。
3.采用问题解决法、课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讨论有哪些物体与圆有关,以及它们的使用场合。
2. 课堂讲解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性质和符号等。
引导学生了解圆的构成要素:圆心、圆弧、弦、直径、半径。
3. 练习环节让学生参与练习,包括圆心角和圆弧的相关习题,以及一些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4. 实践运用环节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问题,并互相交流思路,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
5. 总结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安排一些课后练习,巩固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加强练习,探究圆的相关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灵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用一些动手实践的方式,不仅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圆的应用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动画演示。
2.教学素材:圆形物品、圆规、直尺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加深对圆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对圆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圆的认识的理解。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反思-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反思-圆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能够定义圆并使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圆。
•能够辨别直线、线段和射线,理解圆是一种特殊的线。
•能够根据给定的圆心和半径,画出相应的圆。
•能够画出以任意点为圆心,经过另一点的圆。
2.提高目标•能够分析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并解决有关问题。
•能够利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认识与性质。
•圆心和半径的含义及作用。
2.教学难点•圆的欧氏公理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幅含有大量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梳理关于圆的一些常识。
2.整合环节(1)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含义及作用,圆的欧氏公理性质。
(2)例题演练教师通过提供一些例题进行演练,对学生对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拓展环节(1)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检测他们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2)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圆的认识,并将知识点运用到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4.总结环节进行一些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讲解、例题演练、练习题和游戏活动等环节,检测学生掌握圆的认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体评价较为满意。
五、教学心得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演练,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教学有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反思-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反思-圆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性质和特征。
2. 圆的画法。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性质、画法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画法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讲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性质、画法。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巩固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2. 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 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严谨的用词、流畅的段落衔接,全面阐述了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反思-圆的认识-苏教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八个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圆的定义、性质、画法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圆的画法,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圆板、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圆板、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新课: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演示新课:通过演示圆的画法,让学生掌握圆的画法。
4. 练习新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5. 讲解新课: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推导过程。
6. 练习新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7. 应用新课: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8. 总结新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和性质2. 圆的画法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4.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掌握。
3. 应用题: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圆的画法,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初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的玩具、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到圆形、中心点、半径等。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第1课时圆的认识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教学内容:p85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三、交流提升(一)交流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各种圆形物体,全班交流: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圆?2.出示你课前画的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3.全班展示交流。
⑴指名在投影下演示用不同工具画圆的过程。
⑵讨论: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二)交流例2。
1.用圆规画圆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⑴和组内同学说一说,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用手指一指你所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⑵指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直径,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⑶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⑷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3.展示、汇报、交流。
(1).同桌交流:拿出课前剪好的圆,说说自己在折一折、量一量的过程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⑴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⑵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学生独立画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半径和直径。
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画的圆,并说说画圆时应注意什么?3.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
⑴学生独立画圆。
⑵全班展示、交流:画圆的步骤有哪些?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还是半径?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素材积累】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5-87页教学目标:1.在大量感性材料与现实情境的分析中感悟、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掌握晕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理解并掌握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能熟练地用圆规画圆。
4.经历和体验“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归纳特征-抽象命名”概念构建的过程,逐步提升比较、概括和抽象及数学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过程一、探宝“成圆”1.情境设疑师:近期老师参加了一个头脑风暴,这次的主题是寻宝。
我得到了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
在同学们的学习单上有一个点,这个点代表老师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儿?如果用1厘米表示1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在纸上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0秒左右)2.初次交流师:同学们在纸上表示出了自己的想法。
看大屏幕,很多同学认为宝物可能在这儿。
为什么这四个位置都可能有宝物存在?生:因为这些点距离左脚的点都是3米。
师:还有其他位置吗?(将一位学生的拿出来,斜着放的)为什么这个位置也可能有宝物存在?生:因为这个点距离左脚也是3米。
3.提出要求师:宝物还可能在哪里?你能像这样,再找出一些宝物可能存在位置的点吗?师:有的同学又画了好多,像这样的点会有多少个?想像一下,如果将这些点尽可能多地表示出来,,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封闭图形?(圆)板书:圆的认识4.小结师: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了圆的存在,在寻宝中我们也同样发现了圆。
今天我们就围绕圆开展研究。
(板书课题)二、对比“认圆”师: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师生小结并归纳得出:(1)相同点:都是平面图形。
(2)不同点:三角形等多边形由线段围城,由顶点,是直线图形;而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是曲线图形。
三:画圆“悟圆”(一)活动一:创造性画圆,借助经验聚类分析1.呈现问题:刚才我们通过寻找宝物,发现将左脚为中心点不动,距离它3米的位置形成的点的集合连形成了一个圆。
《圆的认识》教案、评价量表、实录、反思
《圆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2、掌握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3、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感受圆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大家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大家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2、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纸片教学过程:课前欣赏图片《美丽的圆》: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
一、直观感受-----体会生活中的圆1、谈话:今天这节课丁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2、课前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美妙的圆》,现在你能说说哪些地方看到了圆?全班交流。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片,球的一个切面是一个圆形。
3、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板书: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平面图形。
曲线图形还有吗?二、动手操作----画圆中感受圆1、想办法画一个圆,在小组里交流。
说说是怎样画的。
归两类:一类借用物体的圆面描画,一类用圆规来画,你觉得哪种更好些?2、介绍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3、用钉绳画圆。
师生比赛,学生用的绳是有弹力的。
思考:要画好一个圆,关键是什么?强调:绳的长度不能改变。
那用圆规画圆呢?关键是什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变。
)4、思考:我们用圆规画圆,用钉绳画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强调画圆时要定点、定长。
介绍圆心(o )、半径( r)、直径(d )。
指出:这固定的一点,绳子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门的名称呢。
揭示: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
问:用圆规画圆时圆心就是什么?出示定义:圆心: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指出这条绳子的长就是半径,我们可以用线段把它画下来。
用圆规画圆时半径在哪里?出示定义: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你还能找一条半径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他对不对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直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包括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圆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了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勇于探索。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形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圆形物品,如硬币、圆饼干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圆的定义、特征、性质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圆形的物品,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圆的定义、特征和性质等内容,同时进行讲解。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受圆的本质特征以及圆与三 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的不同。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具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主动性】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初步认识圆。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各种圆形物体, 全班交流: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理解同一圆中半径 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知和动手自主探究解 决问题的能力教强。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索新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 兴趣。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有了直观感知,这都为本 次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 习,自觉思考的能力。
《圆的认识》说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 级下册《圆》单元的课时内容《圆的认识》。下面我将 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 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圆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
《圆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圆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2)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预设:(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2)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3)用三角尺;(4)用圆规……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圆的认识 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P85-87【学习目标】1、感受圆与以前所学平面图形的区别;掌握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特征。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主动想象、猜测、实践,能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分析生活现象。
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3、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中主动与同伴有条理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感知圆的特征,建立圆的空间观念,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探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学生:1、有圆的尺子,圆形物体,硬币 2、草稿纸或自备本 3、圆规 4、圆形纸片师:圆规、尺、线、牛筋。
发一张圆形纸片(有圆心)【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完成预学单二、学情反馈:1、直接揭题:(预板课题:圆的认识)2、自学收获: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名2生讲讲,然而将学生的收获截图,分类出示:同学们课前预习中所谈收获大致有以下几类,媒体出示)3、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同样让同学起来讲讲,有的同学是课本知识不太懂;还有的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想了解等等)2.过渡:课前预学,发现大家对圆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可以让大家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同时能解决同学们的一些困惑。
三、深入学新:(一)比较异同:1、课前同学们用圆形物体画了一个圆,回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圆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2、小结:它们都是平面图形,但:以前学的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且有顶点;而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多媒体)(二)圆规画圆1、介绍圆规:同学们,我们知道画圆可以用专门的工具圆规。
(介绍两脚,针尖,捏着柄旋转一周就可以画了)2.展示:课前大家都试着画过(同时出示画得好的与不好的)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好?有的怎么也画不好?请画得好的同学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的?边画边介绍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①多媒体出示各种圆形建筑、自然风景图。
谈话:同学们,老师出示的这些图片美吗?这些景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都是圆形物体)
②揭示课题:圆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认识圆)
③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2、借助实物画圆
谈话:是啊,沿着这些圆形物体的周边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就会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圆。
(教师利用光碟实物画一个圆)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利用你身边的工具画一个圆吗?(让学生画圆)
学生动手自己画圆,教师观察,注意收集有代表性的画法。
学生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圆和使用的工具,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学生说详细的操作方法。
3、提问:以往同学们在画图时都用的是尺子,今天你为什么不用尺子画圆呢?(尺子边是直的,不好画圆)
谈话:这说明我们今天学的圆跟以往学的图形都不一样了,让学生具体说一说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哪里不一样?(围绕85页书上的小卡通回答。
)小结: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在课题后面板书)
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
1、画圆
提问:尺子不能画圆,那是不是以后我们只能依靠这些圆的东西来画圆呢?(用圆规画圆)
谈话: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脚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
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提出要求: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一般分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圆。
(教师黑板画)。
学生画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几幅学生作品,同学进行评价。
(注意及时表扬画得好的同学)
组织交流:(1)让学生自己说说用圆规画圆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适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画圆的情况,并从出现的问题中反思画圆应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强调画圆时的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2、观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是怎么学习的?(引导学生说出认识图形、知道各部分名称、有什么特征、计算周长、面积……)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两个问题: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下面我们自读课本,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提出要求:请同学在自己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来。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图情况,注意收集有代表性的画法,并向学生展示,强化学生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
如果没有,教师就
用自己准备的。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3、巩固练习。
完成87页“练一练”第一题,先让学生描出圆的半径和直径,再量出它们的长度。
三、合作探究,学习特征。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那么圆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将它剪下来。
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手中的圆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究。
出示讨论题: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呢?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合作交流:
①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②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相等。
③通过测量和推理的方法验证直径是半径的2倍,并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④通过把圆沿不同方向对折来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4.你还有什么发现呢?在小组里交流。
四、实践运用,反馈内化。
我们知道了圆的画法,名称,特征,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1、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课件展示)
①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②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③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4厘米的圆小。
④画直径是6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
2、数学书87页的练一练第2题。
3、P89练习十三的1、2两题。
五、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放在圆心?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许多新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本课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并一步认识深刻体会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
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
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因为采用了先学后导的模式,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尝试着画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圆的画法。
所以在画圆这个环节,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而是让学生自己画,在画的过程中,发现画圆会出现哪些问题,并让画得好的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
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2、提高应用意识,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除了将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等生活中的问题应用融入课堂我还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出篮球场上的大圆。
让学生体会到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很多不足:
1、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
2、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特别是错误资源的利用。
3、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