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

合集下载

肱骨髓内钉操作指导课件

肱骨髓内钉操作指导课件

1、术前做标准X射线检查; 2、顺行置钉时患者体位采取沙滩椅位; 3、倒打置钉时患者应俯卧位,确保肘关节能屈曲120°; 4、患肢能自由移动并不影响术中X射线透视。
短肱骨近端髓内钉
短肱骨近端髓内钉
进针点
8~9mm
1、在肩峰前部做3~4cm切口,钝性分离三角肌,切开肩峰下囊并清理血肿; 2、当肩袖无损伤时,分离肌腱1.5cm至大结节附着点并避免损伤附着点; 3、如果肩袖已经损伤,则在手术结束时修补肩袖; 4、当肱骨头碎成3~4块时,应首先固定骨块; 5、进针点在肱骨解剖颈内侧8~9mm。
长肱骨近端髓内钉
扩髓
1、扩髓的直径要比需要置入的髓内钉大0.5mm; 2、软扩需要首先使用较小的直径,逐渐扩大直径; 3、使用转换套筒将带橄榄头钢针换成无橄榄头钢针。
长肱骨近端髓内钉
测量髓内钉长度
1、将尺托抵住入口点,连接尺子; 2、在尺子上读取所需髓内钉的长度。
长肱骨近端髓内钉
置入髓内钉
4mm
肱骨干髓内钉(顺打)
远端锁定
1、在远端瞄准器的两孔分别插入螺钉套筒及软组织分离器,破皮、分离软组织; 2、使用4mm钻头钻穿两层皮质骨,并测量所需锁钉的长度; 3、使用锁钉起子将标准锁钉置入; 4、在定位器近端孔内按上述方法置入第3枚锁钉; 5、如需要置入第4枚锁钉,则要拆除定位杆,按上述方法置入1枚修正锁钉。
长肱骨近端髓内钉
近端锁定
1、在进行近端锁定之前应对骨折进一步复位; 2、近端锁定使用3枚全螺纹锁钉; 3、安装近端瞄准臂,在其2孔内分别置入锁钉; 4、移走近端瞄准臂,置入第3枚锁钉,锁钉孔在手柄上
长肱骨近端髓内钉
安装尾帽
1、拆除手柄前需要做X摄片检查; 2、安装合适的尾帽,避免尾帽突出骨骼表面。

肱骨髓内钉

肱骨髓内钉

1.患者平卧手术床,麻醉生效后,导尿,常规消毒铺巾。

2.于右肱骨后外侧,原疤痕处,作一条长约13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及肌筋膜,钝性分离肌间隙,分离中注意保护桡神经,将肱二头肌向前侧牵拉,肱三头肌向后侧牵拉,充分暴露钢板及螺钉,取出6枚螺钉及1块钢板后,再用断钉取出器取出断裂螺钉1枚。

见:肱骨断端周围大量硬性骨痂,用钉锤及骨凿清除硬性骨痂后,见肱骨断端处软组织生长,清除断端软组织。

于肩关节处,扪及肱骨大结节,并作长约4.0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钝性分离三角肌,及电刀切开关节囊,扪及肱骨大结节顶点,开口,扩髓,扩髓中探及肱骨骨折远近端髓腔封闭,用8.5mm扩髓针扩髓后,插入1枚8.0x240mm肱骨髓内钉,术中C 臂摄片示:肱骨骨折端对位对线好,髓内钉长短合适。

定位,于肱骨远端由外向内钻孔置入1枚螺钉,生理盐水冲洗骨折端切口,肱骨断端处植入大量人工骨。

再将髓内钉向近端提拉,减小骨折间隙,最后于肱骨近端处置入1枚螺钉。

术中再次C臂摄片示右肱骨骨折术后,骨折端对位对线好,内固定长短合适。

3.检查切口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冲洗肩关节后,肱骨骨折端处切口放置引流管,于远端切口后侧处穿出皮肤并固定于皮肤上,2-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右肩关节处关节囊,及各切口肌筋膜、深筋膜、皮下,最后缝合皮肤关闭切口。

消毒及无菌铺料包扎切口。

术毕,手术顺利,术中麻醉佳,术中出血约400ml,术中未输血。

术毕安返病房,心电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予以低流量吸氧。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
平均 :68,2 岁 (30 - 94 岁)
男/女 :12/18 伤后 3.6天(2-10天)
末次随访Constant ;82 (65~100)
NO.1 Hospital of Shanghai
手术方法的选择:缺乏共识
文献回顾:锁定钢板是理想的内固定器材吗?
骨折畸形愈合 复位丢失
螺钉切割
肱骨头坏死
锁定钢板: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肱骨头内翻畸形
锁定板:天使还是魔鬼?
= 螺钉穿出导致肩胛盂的继发性损伤
医源性并发症
The chances to surgically restore shoulder function after failed
男/女 :9/21
短期随访:12 月(9-18 月)
肱骨近端髓内钉的手术适应症
﹜11-A2: 4例
AO 11-A3 :17例
11-B1:A29例 A2
A3 B1
适应症 (Neer): 解剖颈
髓内钉的手术适应症
外科颈: 21 大结节: 9 小结节
骨折-脱位
Posterio Anterior r
肱骨头劈裂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原因
畸形愈合
骨不连
肩胛盂磨损 大结节移位 螺钉松动
绝大多数并发症成因:髓内钉的设计缺陷有关
肩袖损伤
Most of the complications and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inadequate design of the nail itself — P.Boileau
Mal Union
与肱骨干轴线一致,避免内翻畸形
直型锁定型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特点
对骨折移位特点再认识:近端 多平面,多方向 了解骨质疏松特点: 锁定螺钉固定,避免螺钉松动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上段发生骨折,常见于肱骨颈、大结节和小结节处。

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髓内钉手术是将一根金属钉子插入骨髓腔内,通过固定骨折断端来实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在进行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然后,医生会在手术区域进行消毒,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X射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和评估。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年龄、骨质等因素,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髓内钉进行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通过皮肤切口将钢针插入肱骨近端骨折的骨髓腔内。

在插入钢针时,医生需要根据X射线或CT影像的指引,确保钢针正确穿过骨折断端,并固定在骨髓腔内。

插入钢针后,医生会通过旋转和推动钢针来复位和固定骨折断端。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力和力量的掌握,以避免对肌肉、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

完成骨折复位后,医生会在骨折断端固定钢针的位置进行钉子的固定。

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确保钉子的长度和角度适当,以达到最佳的骨折愈合效果。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并进行敷料包扎。

患者需要在术后严格按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尽管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术前的全面评估和术中的准确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此外,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插入钢针来复位和固定骨折断端。

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操作技巧,同时也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

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术操作和综合治疗,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

PFNA髓内钉手术配合

PFNA髓内钉手术配合

PFNA髓内钉手术配合《PFNA 髓内钉手术配合》PFNA 髓内钉手术是一种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在骨科手术中较为常见。

作为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 PFNA 髓内钉手术的配合要点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PFNA 髓内钉手术的配合过程。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

首先,我们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过敏史等。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在物品准备方面,我们需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如PFNA 髓内钉器械包、电钻、C 型臂 X 光机、牵引床等。

确保器械的完好和无菌,提前对器械进行检查和调试,以保证手术中能够正常使用。

同时,还要准备好各种敷料、缝线、消毒用品等。

手术室环境的准备也不能忽视。

调节好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手术间的清洁和安静。

提前将手术所需的仪器设备摆放到位,确保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方便地操作。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我们要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确保准确无误。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将患肢置于牵引床上,并固定好患者的身体,防止术中移动。

手术开始后,我们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操作。

首先是消毒和铺巾,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在手术切口的选择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通常在大转子顶点上方做一个纵向切口,然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

在扩髓和插入髓内钉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传递器械,协助医生进行操作。

医生会使用电钻和扩髓器进行扩髓,然后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 PFNA 髓内钉插入髓腔。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接下来是安装锁定螺钉。

这一步需要精确的定位和操作,我们要协助医生通过 C 型臂 X 光机确定螺钉的位置,确保螺钉的安装准确无误。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保持手术台的整洁和有序,及时清理手术器械上的血迹和组织碎屑。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手术技巧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的技巧。

一、手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骨折程度等。

术前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线、CT等,以确定骨折的具体情况。

二、手术步骤1. 麻醉手术开始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 切口在确定好麻醉后,需要进行切口。

切口的位置应该在肱骨近端的外侧,切口长度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

3. 钻孔在切口完成后,需要进行钻孔。

钻孔的位置应该在肱骨近端的中心位置,钻孔的深度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

4. 放置髓内钉在钻孔完成后,需要将髓内钉放置到钻孔中。

放置髓内钉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髓内钉的长度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该略长于骨折部位的长度。

(2)髓内钉的直径应该与钻孔的直径相匹配,以确保髓内钉能够牢固地固定在骨折部位。

(3)在放置髓内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软组织。

5. 固定髓内钉在放置髓内钉后,需要进行髓内钉的固定。

固定髓内钉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螺钉、钢板等。

固定髓内钉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固定髓内钉的方法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髓内钉能够牢固地固定在骨折部位。

(2)在固定髓内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软组织。

6. 关节复位在固定髓内钉后,需要进行关节复位。

关节复位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节复位的方法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关节能够恢复正常的功能。

(2)在关节复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软组织。

三、手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康复训练等。

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康复训练的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功能。

肱骨弹性髓内钉操作方法

肱骨弹性髓内钉操作方法

肱骨弹性髓内钉操作方法
肱骨弹性髓内钉是一种用于修复肱骨骨折的手术操作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患者准备:将患者放置在手术台上,进行全身麻醉。

2. 术区准备:在手术区域进行消毒,用无菌覆盖物覆盖周围区域。

3. 切口:通过切开切口,将骨折部位暴露出来。

4. 导针引导:在骨折的近侧、远侧皮质钻孔进行穿刺,使用导针引导进行正位切口,确保正确的骨钉放置位置。

5. 钢针放置:使用髓内钉钻头进行切割,在合适的角度和长度下将弹性髓内钉插入骨髓腔。

6. 髓内钉固定:通过使用特定的器械,将髓内钉的帽螺母旋紧,以确保髓内钉固定在骨组织中。

7. 骨切缝合:使用缝线将骨片固定在原位,确保骨折恢复正常。

8. 切口缝合:进行切口的切缝合,并进行紧贴伤口的敷料。

9. 术后处理: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观察,随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恢复训练和康复护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操作是一种常规的肱骨弹性髓内钉手术方法,实际手术操作可能会因患者情况、医生经验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建议患者咨询专业医生并获得详细的操作指导。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引言肱骨近端骨折是上肢外伤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的技巧。

术前准备髓内钉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因此患者在手术前需进行心电图、胸片、血液检查等术前准备工作。

医生根据术前检查的结果,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风险。

手术步骤步骤一:体位选择和消毒患者经全麻后,采取仰卧位,患肢放在手术台的侧板上,使肘关节屈曲90度,并保持肩关节外旋位。

将手、前臂和肩关节进行彻底消毒,覆盖好无菌布。

步骤二:手术切口医生标记手术切口位置后,使用手术刀在肩关节附近进行皮肤切口。

切口一般为3-5cm,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确保切口位于肱骨中下三分之一的外侧。

步骤三:钻孔和骨髓准备使用电钻先钻入皮肤和肌肉层,然后将导针引入钻孔,直到穿透骨髓腔。

通过推拉导针,清除髓内钉切口周围的软组织,并测量肱骨骨折的长度和角度,以确定髓内钉的选择和安置位置。

步骤四:髓内钉的选择和放置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尺寸和长度的髓内钉。

通过切口将髓内钉导入骨髓腔,注意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结构。

使用X线透视或C型臂透视引导下,确保髓内钉正确进入肱骨髓腔,并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

步骤五:髓内钉的固定确认髓内钉的位置正确后,使用螺钉将其固定在肱骨髓内。

使用螺丝刀将螺钉旋入骨髓腔,固定髓内钉。

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和个体差异,可选择一个或多个螺钉进行固定。

步骤六:术后处理术后,医生会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覆盖敷料。

患者在恢复室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肩关节和上肢功能。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进行X线检查,以确保髓内钉固定的牢固程度。

同时,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和重负荷的运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

骨科精读练好髓内钉技术,骨科医生的拿手绝活!

骨科精读练好髓内钉技术,骨科医生的拿手绝活!

骨科精读练好髓内钉技术,骨科医生的拿手绝活!股骨髓内钉应该是创伤医生的拿手绝活了,以微创的方法完成一个完美的固定。

今天分享一些股骨髓内钉的手术技巧,这些可都是吃线吃出来的,注意收藏哦。

1、进钉点。

髓内钉的位置在哪里最合适?当然是髓腔的最中心,所以髓腔最中心的延长线就是最佳的进钉点。

一般位于梨状窝。

一个好的进针点可以保证力线,同时进钉后还有复位的作用,如果进钉点出现了偏移,可能整个手术都会有影响。

好的开始象征着接下来手术的顺利,一定要取一个好的进针点。

他在正侧位的透视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位于髓腔中心的延长线上随着有外翻角的髓内钉的发明,我们现在目前用的可能多是大粗隆顶点进针的了进针的角度,基本与股骨颈是垂直的角度我们在做粗隆间骨折的时候由于骨折线经常经过进针点而出现近端内移的情况注意采用快钻慢进,用套筒来纠正方向。

对于股骨远端来说,主要是从布鲁门萨线进钉2、股骨干部复位,工具比不可少,主要是金手指复位时注意要用一些肌松和适当的牵引很多时候金手指不太听话这个时候可以试试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3、保持复位,我们知道在扩髓时保持复位非常重要,可以用一些辅助器械来进行辅助保持复位。

对于B型骨折的蝶形骨块如果不保持复位可能扩髓之后会离的很远影响骨折愈合对于A1.3型骨折,单纯牵引很难复位通常需要借助骨钩来复位,主要是由于小粗隆完整受到肌肉的牵拉而移位可以在偏前方植入一枚克氏针临时固定来进行复位辅助4、注意旋转。

有的时候我们不太注意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中间比较粉碎,旋转容易忽略,一般来说是保持一个标准正位,近端是看小粗隆的形态,大约露出1/3-2/3,远端是看髌骨在不在两个股骨髁的中间该例患者在复位置钉后发现远端髌骨不在股骨髁的中心,后进行旋转调整。

5、钉子的深度。

逆行髓内钉的最佳深度是布鲁门萨线的顶点位置,正位居中近端一般是小粗隆水平以上6最后提一点锁钉的小技巧,不要造成主任打主钉5分钟,我们锁钉2小时。

我们透视的时候,要把锁定空透成两个圆形,但是在操作中往往是椭圆形,这个时候根据椭圆形的长轴来方向来移动C臂,就可以透一个好的圆形了,在此情况下完成锁钉就相对容易些。

速读笔记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几个关键细节别忽视了!

速读笔记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几个关键细节别忽视了!

速读笔记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几个关键细节别忽视了!肱骨近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虽然大部分的肱骨近端骨折可以保守治疗,但仍有10%—15%的骨折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那么哪些适合髓内钉固定,又该怎么做,又有哪些优势?知识点一:髓内钉手术适应症AONEER知识点二:直型锁定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特点:(1)直型断钉;(2)细钉;(3)近端多平面,多方面锁定;(4)远端锁定。

进钉点内移:肱骨头最高点,冈上肌肌性部分下方。

知识点三:手术入路骨性标记:肩峰、锁骨、肩锁关节、喙突。

手术入路:经三角肌肩峰前缘。

深层解剖:沿冈上肌长轴分开显露肱骨。

知识点四:手术步骤(1)复位肱骨头,复位大结节;(2)插入导针(导针位于肱骨头中央,AP位和腋位);(3)扩髓(一般采用手法扩髓);(4)置入髓内钉;(5)锁定:1)远端锁定2)近端锁定(6)终端帽固定;(7)详细的影像学检查。

知识点五:进针点中央的进针:在肱骨头最高点,避免肩袖损伤,降低术后肩痛。

直钉的进针点:肱骨头最高点冈上肌肌性部分。

“hinge point”进针:关节面顶点结节间沟后方5mm大结节内侧1cm。

本文根据汪方老师在【好医术】主讲《肱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公开课部分内容整理而成,视频讲解的更加详细直观,扫码观看课程~ ↓扫码锁定课程↓讲师介绍汪方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主任助理、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肩肘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骨缺损与坏死学组委员、《中华肩肘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通讯编委等职。

1995年就读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获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2013年公派赴英国Salford 大学进修运动医学,受聘为Stepping Hill医院创伤与骨科荣誉医师,长期致力于骨肌系统严重创伤的损伤控制与微创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主持/参与973、863、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13项,参与完成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肱骨髓内钉操作指导课件

肱骨髓内钉操作指导课件

肱骨干髓内钉顺打置钉
肱骨干髓内钉(顺打)
开口
1、开口点位于从外侧看与髓腔成一直线,肱骨解剖颈内侧8~9mm; 2、使用开口器在开口点开口; 3、通过开口器放入带橄榄头钢针。
肱骨干髓内钉(顺打)
扩髓
1、扩髓的直径要比需要置入的髓内钉大0.5mm; 2、软扩需要首先使用较小的直径,逐渐扩大直径; 3、使用转换套筒将带橄榄头钢针换成无橄榄头钢针。
短肱骨近端髓内钉
近端锁定
1、在手柄上安装近端瞄准臂; 2、在近端瞄准臂的1、2号孔内分别置入1枚全螺纹锁钉; 3、使用3.2mm钻头及钻头套筒钻孔(标记为黄色),确保不要钻穿关节面; 4、锁钉的长度可以通过钻头上留在钻头套筒外的刻度读出。
短肱骨近端髓内钉
近端锁定
1、拆卸近端瞄准臂; 2、参照前2枚锁钉置入方法,如图置入第3枚全螺纹锁钉。
长肱骨近端髓内钉
远端锁定
1、在远端瞄准器的两孔分别插入螺钉套筒及软组织分离器,破皮、分离软组织; 2、使用4mm钻头钻穿两层皮质骨,并测量所需锁钉的长度; 3、使用锁钉起子将标准锁钉置入; 4、在定位器近端孔内按上述方法置入第3枚锁钉; 5、如需要置入第4枚锁钉,则要拆除定位杆,按上述方法置入1枚修正锁钉。
肱骨髓内钉操作指导
髓内钉主钉及参数
10mm 26mm 12mm 15° 50mm25mm 150mm 7~9mm短 8~9mm
109mm 86.5mm
肱 骨 近 端 髓 内 钉
长 肱 骨 近 端 髓 内 钉
肱 骨 干 髓 内 钉
5.5~7.5mm
44mm 31.5mm 9mm 19mm
36mm
近端锁定的特点
110°
110°
80°
25°

骨科技术丨肱骨近端骨折A2型髓内钉固定术

骨科技术丨肱骨近端骨折A2型髓内钉固定术

骨科技术丨肱骨近端骨折A2型髓内钉固定术▲ 正确的进钉点:适当和精确的进钉点是关键的。

一个不正确的进钉点会造成干骺端骨折复位不良。

▲ 骨折的初步复位可以有助于识别髓内钉的进针点。

克氏针“撬棒”技术(如图)或是通过肩袖插入的缝合有助于复位。

▲干骺端骨折的复位:如果进钉点选择正确,插入髓内钉可以帮助骨折复位。

▲ 保护腋神经:在置入较短的肱骨髓内钉远端螺钉时有可能损伤腋神经。

骨质的螺钉通道需要钝性分离至骨头,如有必要,可用手指触摸来检查。

▲ 标记出螺钉置入的危险区域,在肩峰边缘已下5-7cm范围内。

▲ 建议使用前外侧切口。

根据骨折类型来延长切口。

单独的小的穿刺切口可被用于 A2 型骨折,在 B、C 型骨折有可能需要延长前外侧切口(最长到6cm)。

▲进钉点的选取:髓内钉插入点在肱骨干的轴线上,位于肱骨头骨与软骨的交界处。

不超过大结节的外侧。

因此,必须要劈开冈上肌。

进钉点较大结节的中心稍向前。

请注意:正确的进钉点要取决于髓内钉的类型和其设计特点。

▲ 在正确的进钉点插入克氏针,利用透视机进行检查。

▲ 肱骨开道:建议使用空心锥对肱骨近端开道。

这个锥子可以沿着先前插入的导针,进入到髓腔近端。

•危险:•如果肱骨头处于外展外旋位,进钉点就会隐藏在肩峰下方,这种情况常见于内翻畸形骨折。

•在开道之前,应先对肱骨头进行复位。

如使用撬棒技术(如图)。

另外,也可以在肩袖置入缝线,以便于控制肱骨头。

▲ 安装髓内钉于插入手柄:髓内钉必须与手柄正确连接。

如果应用带角度的髓内钉(如图),需要明确髓内钉弯曲的方向。

▲ 插入髓内钉及骨折复位:轻微旋转移动髓内钉插入干骺端骨折线。

在透视机监视下通过骨折区域,保证髓内钉正确的进入远端骨折块。

▲ 确认髓内钉近端尾部埋在肱骨头表面以下,钉子尾部不能突出于肱骨头表面。

应用C型臂来检查髓内钉在骨质的下方。

图示的髓内钉有一个横向的螺旋叶片。

建议的深度是,这个螺旋叶片应在肱骨头的中下1/3处。

依据所选的肱骨髓内钉,为其制定不同的术前计划以选择合适的锁定装置。

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操作说明

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操作说明

《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操作说明》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操作说明冯德宏等<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的研制和生物力学测试以及临床应用研究>江苏科技成果鉴定档案号010228成果鉴定鉴定日期2000-12-6设计特征本设计是一种新型肱骨骨折用髓内钉,可适用于自鹰嘴窝上4cm至肱骨外科颈下为2cm段固定范围内在任何部位、类型的肱骨骨折。

肱骨髓内钉钉子干直径为7、8、9mm,近端9mm,钉体空心,可插入1.5mm导针,近端用自攻型全螺纹螺钉交锁,远端通过内芯的分叉顶出支撑力强大,固定牢靠,收回容易。

具有强大的抗挤压分离、抗旋转能力。

FC型髓内钉置入及取出,操作简便。

可顺行插入,也可逆行插入。

1. 针体:上段为9mm,中下段直径7、8、9mm,长度按型号不同从190~260。

针体上有两个弧度,与肱骨髓腔相适应,便于置入与取出时不损伤肱骨头关节面软骨。

针体上段有内螺纹,和螺栓(件4)外螺纹配作,螺栓可借此移动而推动针芯(件5)。

针体下端开椭圆形长孔,内有斜坡,针芯尾部分叉可从此处伸出支撑骨髓腔内壁(即远端自锁过程)针体尾部有孔,便于导针通过。

针体上端凹槽,为瞄准器固定位卡口。

2. 调节螺母:与针芯(件3)上端外螺纹配合,调节针芯远端分叉伸出长度。

3. 针芯:中段扁平,使其在冠状面上更富弹性,便于对位分叉。

4. 螺栓:与针体上段内螺纹配作,用内六角螺刀可籍此拧动螺栓,既可顶出针芯,并可防止针芯退出。

5. 近端螺钉,钉帽圆柱形,使之在导套器定位准确,从肱骨头外侧骨皮质进入。

穿过髓内钉近端的锁孔往肱骨头对侧方向拧入而穿透关节面。

6.封闭螺钉:防止针体上口部位骨质长入,保证取钉通畅。

顺行法的手术技巧术前计划健侧肱骨的术前摄片以正确估计钉的直径,需扩髓程度(如果需要)以及髓内钉的长度。

在闭合下顺行插入髓内钉前须牵引以恢复肱骨正确长度和对位。

有移位的陈旧性骨的,须切开复位,以免产生臂丛麻痹。

理想的状态是:髓内钉插入部位应选择大结节顶部内侧,位二头肌沟后约0.5cm处(以减少对肩袖的损伤),近端恰好埋入骨内,以减少对肩峰下方的影响。

肱骨髓内钉

肱骨髓内钉

肱骨髓内钉
病人患侧肩下垫高,沿肱三角肌的前外侧有肌肉纤维结构向肩峰方向切一个小口,暴露出三角肌下面的冈下肌腱下囊。

此时可以清楚的触摸到大结节的前后边缘以及冈上肌,沿冈上肌的肌肉纤维结构切一个小口内外旋转肱骨近端,使入口位于大结节的顶部。

如果肱骨的近端内旋,入口将更靠前;如果肱骨的近端外旋,入口将更靠侧面。

通过触摸肱二头肌腱鞘定位——入口位于二头肌腱的后侧10mm,以保证入口能与髓腔同心。

入口通道
用开口器与肱骨干约15度,将3mm 科氏针插进正确的入口位置并进入肱骨近端干骺,使之与肱骨髓腔同心,用大于髓内钉近端直径1mm 的刚性钻头钻干骺端通道,至少6cm 深。

扩髓
当髓腔狭部不能满足比髓内钉直径大1~2mm 时可选择扩髓。

扩髓时先选用小号的扩髓器,每次增加1mm,当达到皮质骨层时改为每次增加0.5mm。

对于压缩直径为6.7mm 的肱骨髓内钉应先选取用8mm 的扩髓器。

我选用了7号,且没有再用更大号的
打入
有打入器徐徐打入,到远端后,瞄准后先锁入两枚远端锁钉,又打入两枚近端锁钉,其中远端锁钉锁入困难,后来在直视下锁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来源:丁香园作者:小小老虎肱骨近端骨折是到急诊科处理的最常见的骨骼损伤之一,数十年前,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采取非手术治疗,但是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肱骨近端骨折为需要手术的复杂移位性骨折。

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以及患者自身对早期功能康复的要求使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比例在逐渐增高。

与此同时,Neer 关于肱骨近端骨折不稳定的判断标准(45°成角畸形和骨折块1cm 的移位)也不再被外科医生接受。

最近一些年,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出现了不少新型内固定器械,包括角度锁定钢板和可以多角度稳定的髓内钉。

新型内固定器械具有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但是肱骨近端骨折骨不连和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仍然很高,大多数的并发症出现在那些原始骨折为内翻移位的患者。

德国的Stefaan J.B 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探讨并介绍第三代髓内钉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 年第28 卷的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上。

一般注意事项及原则对于移位型肱骨近端骨折,只有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才可以使骨折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最佳的功能恢复。

Stefaan J.B 等人认为当复位满足以下标准时就可被认为是达到“解剖”复位:关节内的骨折移位完全纠正;肱骨头既不内翻也不外翻;肱骨头相对肱骨干的前倾角或后倾角小于20°;任何方向上大小结节骨折块的移位均小于3mm;肱骨头和肱骨干之间的移位小于5mm。

绝大多数的移位型肱骨近端骨折发生在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身上。

稳定的固定需要良好的骨质,只有肱骨近端上方和后内侧存在优良骨质才能达到稳定固定的效果。

肱骨近端骨折的内侧皮质缺少支撑是骨折治疗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髓内钉所受的应力集中要小于侧方固定的钢板。

和角度锁定钢板相比,髓内钉在力学上的强度更高。

在髓内钉上斜行置入肱骨距螺钉还可以增加存在内侧骨质缺损的骨折稳定性。

因为需要通过肩袖进行置入髓内钉,造成肩袖损伤,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曾经遭到批评。

但是早期的髓内钉所出现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不良,往往是由于骨科医师进针时对肩袖的处理不当而造成。

有研究证明使用肩峰前方入路(切开冈上肌)置钉患者的优良率要明显好于肩峰外侧入路(切开冈下肌)(94%vs50%)。

手术前的准备通过常规影像学检查(肩关节真正前后位片及侧位片,必要时加用腋位片)确诊肱骨近端骨折,根据H-G-L-S- 分型系统对骨折进行分类。

如果普通X 光片无法了解骨折情况,则进行2mm 薄层的肩关节CT 扫描。

对骨折细节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术者在选择尽量小的切开方式下复位移位的骨折,从而达到“解剖”复位骨折的目的。

对患肢的神经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尤其要注意腋神经功能。

手术技巧和方法步骤1:体位相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者优先选择全麻下手术。

患者沙滩椅位,不影响透视,头部被牢固的固定以避免对臂丛神经的牵拉。

如果全麻状态下的患者摆放沙滩椅位,则改为平卧位,在患肩下方垫高。

无论选择哪种体位,必须保证能够牵拉肢体使肱骨头位于肩峰前方。

肱骨头和肩峰的距离太小会造成髓内钉的进针点偏前,这是导致骨折复位和固定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消毒铺巾前,对整个肩部及肱骨近端区域进行前后位和轴位的透视以确认手术过程中可以完成肱骨近端的透视。

步骤2 入路从肩峰前端向外侧和远端切开皮肤,根据复位和固定结节骨折块的需要延长切口。

对于单纯的肱骨近端2 部分骨折,3cm 的切口通常就足够了。

切口远端可向下延伸,通过三角肌的前侧和中间肌纤维间隙平面向下延长,大多数的患者此处的三角肌肌纤维呈现明显不同的走形。

注意不要损伤位于三角肌深处的腋神经。

通常情况下,用手指可以触摸到腋神经。

这一切口还可以按照Michael Gardener 介绍的方法向远端延长形成扩大的前外侧肩关节入路。

如果需要广泛显露肱骨近端(例如治疗复杂的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时),可以将三角肌在肩峰处骨膜下剥离1.5cm 至2cm,在手术结束时,要将切开分离的组织进行细致的缝合修复。

步骤3:复位必须要恢复肱骨头相对于肩胛盂的位置。

在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头会在附着在肱骨头上的肩袖肌肉的牵拉下发生典型的旋转移位。

治疗极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需要使用1.6mm 克氏针横向穿过复位后的肱骨头将其固定在肩胛盂上以维持复位。

为了便于复位肱骨头,间隔大概1-2cm 插入2 枚2mm 克氏针,2 枚克氏针要比1 枚克氏针更容易控制肱骨头的旋转。

当肱骨头解剖复位后,处理移位的结节骨折块就会变的容易。

因为结节骨折块的移位>3mm 就会造成机械撞击,改变肩袖的作用力,进而改变肩关节的动力学,所以结节骨折块必须解剖复位。

复位的结节骨折块可以通过克氏针固定,但是对于骨质疏松或者结节骨折块粉碎的患者,通常需要使用缝线捆绑缝合进行处理。

牢固的缝线可以将肩袖重建固定在肌腱位于骨质上的止点。

将肩袖前方的部分(如肩胛下肌腱)和后方(如冈下肌肌腱和小圆肌肌腱)固定在一起,包裹肱骨头,重建形成肱骨近端的“蛋杯”结构。

最后,将肱骨干部分与接近解剖复位的肱骨近端进行复位。

通常通过简单的牵引和闭合手法复位就可以达到骨折复位目的,但有时也需要插入钩子进行辅助复位。

复位过程中必须非常小心以避免损伤腋神经或者肱骨距内侧的肱骨近端后路回旋动脉。

必须注意,只有恢复主要骨折块的对线才能确定正确的髓内钉进针点,肱骨头和肱骨干的移位必须在进行固定前得到纠正。

步骤4:插入髓内钉在冈上肌大结节止点肱二头肌肌腱内侧后方1cm 处切开冈上肌肌腱,根据肌腱纤维方向做长约2cm 的纵行切开。

使用缝线或小拉钩牵拉以保护肌腱显露肱骨头。

准确的进钉点能够决定后面的复位结果。

正确的进钉点位于肱二头肌后方肱骨头顶点,位于肱骨干正侧位片的解剖轴线上。

定位杆的位置和方向必须经过正侧位的透视进行确定,如果位置不良,必需进行调整。

常见的错误是定位杆太过偏外或偏前,而这都将导致骨折复位不良,因为髓内钉的近端终点不在最佳骨质部位并有可能损伤冈上肌止点从而影响髓内钉的固定强度,定位杆扩开肱骨头后,插入髓内钉,需要注意一定要将髓内钉尽量贴近坚硬的软骨下骨,因此髓内钉必需进入软骨下2-3mm,如果髓内钉的位置过低,例如为使用斜行肱骨距螺钉固定时,则必需加用延长尾帽从而使髓内钉近端位于最佳骨质区域。

步骤5:锁定髓内钉的近端和远端均使用螺钉进行锁定。

对于近端锁定,必需形成角度稳定性。

应尽可能将锁定螺钉拧入骨质良好的肱骨近端后内侧区域,但是,也应避免螺钉进入肱二头肌肌腱沟。

近端至少需要置入3 枚锁定螺钉固定肱骨头,这对于骨质疏松和严重干骺端粉碎的患者尤其重要。

为避免螺钉穿入盂肱关节,钻孔的时候应注意不要钻透软骨下骨,使用钝的的螺钉丝攻,并用多方向透视来证实。

最近端的螺钉需要进行良好的埋头处理以避免肩关节外展时出现肩峰下撞击。

为避免结节骨折块再次移位,应用缝线穿过肩袖前上方和后方将其固定在锁定螺钉头部或周围。

远端锁定螺钉应优先选择多平面稳定或角度稳定固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髓内钉转动。

通过使用额外的肱骨距螺钉也可以增加髓内钉的稳定性。

肱骨距螺钉从侧方向上135°插入近端内侧,支撑肱骨头前内侧并加强骨折端内侧支撑。

对于原始骨折为内翻移位或者骨折内侧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需要使用肱骨距螺钉。

骨折端内侧的轻微嵌插对于维持良好的骨折复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步骤6:术后处理因为术后镇痛的原因将患肢置于吊带制动。

术后第一天即开始主动辅助运动。

和被动运动相比,作者更喜欢主动的辅助运动,因为被动运动会导致对向肌的不自主收缩,而主动辅助运动则可以放松对向肌。

术后6 周,进行对抗重力的锻炼。

当出现骨痂愈合迹象时,就进行力量锻炼。

至少观察受伤后1 年的功能恢复情况。

图1 患者被置于沙滩椅位。

前臂必须可以外展从而使进钉点位于肩峰前方。

图2 进钉点必须位于前后位透视时的肱骨头顶点和侧位透视时的肱骨头的中点图3 A 复杂的肱骨近端H-G-L-S 四部分骨折,肱骨头关节面劈裂(箭头)并且肱骨头内翻B 术中最后的透视影像 C 术后1 年的影像和临床结果(左肩手术)临床结果作者使用第三代肱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4 例,其中男性10 例女性24 例,平均年龄75 岁,其中一例女性患者为双侧肱骨近端骨折。

其中60-69 岁14 例,70-79 岁6 例,80-89 岁(包括双侧骨折患者)11 例,90 岁以上3 例。

二部分骨折7 例,三部分骨折16 例,四部分骨折12 例;肱骨头外翻7 例,内翻14 例;骨折内收移位13 例,外展移位6 例。

本组患者未出现骨折愈合障碍,2 例患者出现了复位丢失,其中1 例患者进行了肩关节置换,而另一例患者(超过90 岁)拒绝进一步处理。

有4 例患者螺钉进入盂肱关节,2 例患者出现疼痛;而另外2 例(螺钉仅仅穿出软骨下骨板)患者完全没有症状,螺钉没有继续穿出也没有出现盂肱关节的改变。

对出现症状的2 名患者,作者取出了螺钉。

1 例患者的肱骨距螺钉出现了移位,但骨折未出现复位丢失,因此去除了肱骨距螺钉。

总体来说:本组35 例肱骨近端骨折6 例(17.5%)出现了髓内钉装置并发症。

有12% 的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1 例肩关节置换,3 例取出螺钉)。

通过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结果和既往文献报道的角度稳定钢板治疗效果相似,与以往的肱骨近端髓内钉相比,第三代肱骨近端髓内钉设计上具有角度稳定固定、直的进钉点、斜行肱骨距螺钉、远端多平面(角度稳定)锁定螺钉的特点。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可用于二部分、三部分、四部分的肱骨近端骨折。

译者: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第三代肱骨近端髓内钉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研究,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来说,骨折的复位以及大小结节的处理仍是第一位的,髓内固定较髓外钢板固定具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

本文介绍的复位及固定技巧略显复杂,和钢板固定时的处理手段基本一样。

虽然使用髓内固定有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但是作者报道的患者的再次手术率和角度锁定钢板类似,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同时由于作者未介绍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虽然骨折愈合了,但我们并不了解患者的功能情况。

因此,我觉得临床开展新技术引进新器械时,因存在学习曲线等问题,应持慎重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