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新闻两则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练习(附参考答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练习,附,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练习(附参考答案)1 消息二则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度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芜湖(wú)kuì(溃)退荻港(dí)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度江”,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渡江”。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国民党反动派被迅速摧毁。
(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文体从狭义来讲又称消息,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从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9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战斗英雄:【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
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战斗英雄:【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全体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
(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当回想起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阅读练习
《新闻两则》阅读练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合),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本文导语部分是第句2.第(5)句中“至发电时止”换成“现在”好不好,为什么?3.第(8)句中的“此种情况”是指什么?4.作者在记叙中插入两句议论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龙卷风横扫佛州时速逾330千米致38人死亡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23日电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和东部23日遭到多起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38人死亡,10人下落不明.250多人受伤这场暴风雨从墨西哥湾的塔帕湾登陆后,横扫佛罗里达中部大陆,有些龙卷风的风速高达每小时330多千米暴风雨经过之处,房倒屋塌,大树被连根拔起,甚至街头停放的汽车也被掀翻据估计,约13.5万多居民的供电被中断,奥西奥拉县和奥兰治县有300多所房屋遭到破坏,一个7 000多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成为废墟有关方面出动了直升机进行紧急救援佛罗里达的部分地区已宣布实行宵禁,并采取了紧急措施以减少龙卷风所造成的损失据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已派出联邦紧急管理局的有关人员前往这一地区视察受灾情况1.说和篇消息的标题是标题“时速逾330千米,致38人死亡"是消息的;作用是2.消息中导语部分概述了什么内容?3.消息中主体部分叙述了什么内容?4.消息中所列举的数字有什么作用?5.试分析消息中加点的词语“据估计”“据报道”的含义表达交流“新北京,新奥运”“中国如有一份幸运,奥运将添一片异彩”,这些是申奥的宣传标语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一条宣传标语。
初一下册语文《新闻两篇》练习试题
初一下册语文《新闻两篇》练习试题初一不同于小学,那么,对于初一语文的学习,往往到了期末考要怎样复习好呢?下面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新闻两篇》练习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新闻两篇》练习试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新华社长江前线 22日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4)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5)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
(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小题1】第(2)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能否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小题2】一篇新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_____________是新闻内容的提要,_____________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____________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阅读新闻练习题初二
阅读新闻练习题初二新闻一:国家博物馆展出文物精品国家博物馆最近举办了一场文物展览,展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精品。
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次展览中最受瞩目的文物是一件古代青铜器。
这件青铜器是在湖南一处古墓中发现的,经过鉴定,它是距今2000年前的作品。
青铜器的造型优美精致,上面刻有纹饰,展现出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另外,展览中还展出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其中包括明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精确复制品。
这幅清明上河图以其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演绎了宋代京城的生活场景,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一些新近发现的文物,如唐代金银器、宋代玉器等。
这些文物通过展览向公众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新闻二:校园开设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所初中近日开设了一系列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该校开设的培训课程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演讲技巧、团队合作、社交礼仪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参加相应的课程。
培训课程由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授课,给予学生系统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学生们对这些培训课程表示很感兴趣,认为这样的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通过参加这些课程,学生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校长表示,希望通过开设这些培训课程,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新闻三:初中生开展环保活动为了提高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一所初中开展了一场环保活动。
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种树、垃圾分类等方式,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中,学生们集体种植了一片绿化带。
他们认真挖坑、培土,将小树苗种入土中并浇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片绿地更加美丽。
同时,学生们还参与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倡导大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2018最新试题资料-《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5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要塞()当做()uì()退suí()靖区瓶塞()锐不可当()xiè()气è()豫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余部拒绝阻遏减租减息
B.微弱督战茂盛孤立据点
c.渡江扩展馁靖区毫无斗志
D.业已荻港抵抗阌乡
3.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消息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
二、阅读题
(一)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试题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试题1.给划线字注音。
歼灭()溃退()星宿()阻遏()管辖()绥靖()要塞()锐不可当()【答案】jiān kuì xiù è xiá suí sài dāng【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结合词语掌握,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注意声调及标调位置。
2.文体常识简答。
【1】消息的六要素有哪些?【答案】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体常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消息的六要素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
【2】消息结构由哪五个部分组成?【答案】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体常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可以结合具体文章来把握。
【3】新闻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用事实讲话。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体常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新闻的最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讲话。
3.诗词填空。
【1】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答案】老大徒伤悲【2】,江春人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答案】海日生残夜【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4】,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水落而石出者【6】《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与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两句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描绘的意境相似。
【答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8】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请用三个诗句依次写出春天来到人间时,草木生长,绿色由少而多的不同景象:,,。
《新闻二则》课文习题
八年级上册课文习题第一单元1、新闻二那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选择题。
1. 以下解词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 败退:散乱,败退。
D. 督战:帮助作战。
2. 为下面的语句加上适宜动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阔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 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 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 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 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A.,、,、、、、,。
B.,、。
、、、、,。
C.。
、,、、、、,。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败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阔官兵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A.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以防产生歧义。
B.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
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巩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既说“西起九江〞,又说“不含〞属于行文矛盾,应删掉“不含〞。
6.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初中语文《消息二则》作业答案
答案消息二则课时作业(一)一、易错字注音诸.城(zhū ) 歼.灭(jiān ) 签.订(qiā n) 芜.湖(wú )泄.气(xiè)业已.(yǐ ) 南渡.(dù ) 摧.枯拉朽(cuī )二、写出易错字铜líng(陵 ) dū(督 )战kuì(溃 )退dí(荻 )港三、(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2)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3)时效性强真实客观四、(1)示例:电视连续剧《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举行开机仪式(2)[解析] D《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报道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五、【答案】示例: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举行【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一般来说,新闻的导语(位于新闻开头位置)即是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对其进行删减后即可作为标题,新闻标题一般按照“人(报道对象)+(何时+何地)事(主要事件)”的形式出现,其中“何时+何地”不是必备要素,可以删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对导语“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登封观星台举行”进行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不能超过30个字;以及标题后不加标点这个细节。
消息二则课时作业(二)一.[解析] D A项,“溃”应读“kuì”;B项,“窜”应读“cuàn”;C项,“歼”应读“jiān”。
二.琐—锁谐—协峰—锋度—渡三.[解析] A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褒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四.(1)由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科兴中维研发的这批疫苗共有12万剂。
(或:这批由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科兴中维研发的疫苗共有12万剂。
)(2)示例:中国首批新冠疫苗运抵巴西消息二则课时作业(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1分)1.(2分)交代了通讯社名称(消息来源)、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新闻两则说明文 阅读答案精彩3篇
新闻两则说明文阅读答案精彩3篇《新闻两则》说明文阅读答案篇一课文说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大家熟悉的传统课文。
1949年4月20日夜,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21日下午五时,西路军、东路军又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至22日22时,或全部渡过,或三分之二渡过,或大部渡过,整个战役取得基本胜利,毛泽东汇总各路战况,报道全线捷报,气势磅礴。
新闻主体部分是并列的三个层次,宜用列表方法整体把握内容。
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可以着重探究本文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到准确、简洁的,还可以探究并列的几个方面是怎样彼此关联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多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
导语概述解放南阳之后,说三国,道后汉,用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
接着回顾一年来,蒋介石由“极重视南阳”到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说明蒋军全局败坏的形势。
再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再次回过头来说南阳逃敌的命运。
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要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学生课前还通过网络等查阅有关渡江背景,在班上交流。
)二、感知体验课文1、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战况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教师指导:全文朗读的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像“冲破”、“横渡”等词语重读,读出胜利的喜悦……2、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向观众介绍渡江战役的战况,那么你将如何介绍?(学生自读、讨论、交流)教师指导:要介绍渡江的背景;20日、21、22日战况分析。
(可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各小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2018部编教材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 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二十四小时内已渡过三十万人。
Ⅰ组的②句好。“突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 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 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 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悍然
——败退。“溃”,溃 败。 ——蛮横的样子。
新 闻 的 有 关 知 识:
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的 一种文章样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是狭义新闻,即消息。 2、新闻的记叙要素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
Ⅱ 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 被我军突破了。
Ⅱ组的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日 那一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3、新闻的结构要素
标题 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标
题)
导语 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 句话或第一段。(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
主体 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 分。(详细地的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答案《新闻两则》阅读基础练习题: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三、填空。
新闻,又叫,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至主体是从至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最近我才了解实情。
当年余老太太大学刚结业,地下党把她从上海送到延安。
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边区纸张奇缺,组织上把她分配到一家印刷厂。
当时的用纸要自造。
每一天,她把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做好的纸浆刷到粉白光滑的墙上,干了再取下来,拿去印报纸,出刊物书籍,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件。
巴掌大的纸头都十分金贵,谁也舍不得扔掉。
余凤英那时逐渐与马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除了培育马兰花,还学会了用马兰草编制各种各样的玩具,送给延安的孩子□□□□。
马兰花热烈地开着。
那墨绿的叶子,那略带紫纹的蓝色花朵,朴素而雅洁。
1文中□□□□应填入下面四句话。
初中八年级语文 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练习
第1课《新闻两则》练习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憾.(hàn) 舆论(yú) 胸脯.(pú) B.泄.气(xiè) 溃退(kuì) 覆灭(fù)C、歼.灭(jiān) 区域.(yù) 阻塞.(sài) D.封锁.(suǒ)大厦.(shà) 纤维(xiā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英勇善战兴高彩烈放纵奔流 B.负隅顽抗息了灯火语速缓慢C、横渡长江当人不让隐隐约约 D.不堪一击料敌如神锐不可当3、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二、课内阅读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这些内容说明了,。
2、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其中“百万”说明了什么?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3、概括导语点明的事件?“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4、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什么?去掉可以吗?为什么?6、“……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句中的作用是?三、迁移阅读: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
《新闻两则》《芦花荡》答案
初二八上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题之一——《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一条新闻,通常包含、、、、五个部分。
2、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还可穿插适当的和。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3、正文开头的文字叫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电头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靠。
4、本文导语从哪几方面概括新闻的内容?导语在新闻中有什么作用?作战兵力、战况、渡江区域;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5、“……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都: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6、文中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藐视敌军,赞扬我军。
7、文中“此种情况“是指。
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详略得当,略写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
8、文中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9、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2分)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10、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
选文即从①_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②国民党反动派决绝签订和平协定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这些议论属于新闻结构五部分中的背景,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文章的中心。
11、文章最后“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占领”、“控制”等词富有感情色彩,理解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新闻两则》知识讲解(带答案)
《消息二则》知识讲解1、常识填写。
(1)消息包括标题、电头、____导语________、_____主体____和结尾。
消息一般呈____倒金字塔__结构,越是重要的内容越放在前面。
(2)消息的主要特点是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传播性等。
(3)消息的六要素是___何人、何时、何地、何时、何故、如何、_。
《消息二则》主旨:通过报道渡江战役概况,赞扬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理清结构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渡江时间和人数主体:渡江战斗开始的时间、地点和进程结语: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1、请找出新闻的导语,说说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它交代了渡江时间和人数。
导语把事件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尽快地向读者报告重要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品析句子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明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和我军的英勇善战、势不可挡。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精炼的描写展现了我军作战的整体态势,暗示占据发展是我军风卷残云,敌军一溃千里。
表达出作者胜券在握的乐观与喜悦心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理清结构把握重点1.本篇的导语是什么?导语在新闻报道中有什么作用?本篇导语是开头的两句话。
它概括地说明了当前战局的主要情况:参战军队之多、战斗区域之广、战果丰硕三方面的情况。
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使读者了解文章概貌,激起读者有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的欲望。
2.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
中学语文课件:《新闻两则》参考答案:
10、第二、三句。说明南阳 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体现我军强大的攻势。
11、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 神像在法国揭幕。 12、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 界和平终将实现。
13、 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声东击西
打草惊蛇 攻其不备 赤膊上阵
四面楚歌 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
3、B 4、好。“不料”一词褒 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 时也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5、表现胜利的豪情。 6、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 是很巩固的 7、歼灭、击溃、占领、控制、 封锁、切断
8、电头包括时间、地点、消息 来源。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到 及时。 9、导语是第一句,概述了中原 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 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新闻两则》参考答案: 一、
1 dí
dāng
jiā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uì suí jì ng è sà i cuàn
2.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
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② “树木”是建立稳固的根据 地;“森林”是扩大了根据地; “生了根”是根据地巩固了; “枝叶茂盛”是赢得人民群众 衷心拥护。体现语言的生动、 形象。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课文《新闻两则》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orG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新闻两则》阅读附答案
《新闻两则》阅读附答案《新闻两则》阅读附答案《新闻两则》阅读附答案由本店铺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本店铺,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本店铺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新闻两则》阅读原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新闻两那么阅读答案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难。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展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
然而据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
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
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
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
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8.选文第一段电头局部都交代了什么?9.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那么新闻的。
10.“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这句话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11.选文第一段明确说明“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爆炸”,为什么又说“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是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呢?12.用一句话括第一段的意思。
13.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后,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了什么态度?14.对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宇航局的专家们作了几种推测,各是什么?15.选文第二段中哪些语句说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论,只是推测?16.用一句话括第二段的意思。
8.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及记者姓名。
9.导语10.“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难。
11.因为阿波罗飞船的爆炸是在发射台上,并没有升空;而“挑战者”号是升空后在空间爆炸的,所以说是“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12.述“挑战者”号爆炸情况及事故严重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