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的爱国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甫的爱国思想

摘要: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杜甫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杜甫的爱国思想表现在他生命的各个时期,也表现在多个方面。不论是早期的远大抱负,还是后来的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人民、关心时局、关注国运,杜甫都用自己勤奋不辍的笔尖,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真实生活画面,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关键词:杜甫爱国思想

从古到今,有很多人对杜甫的各个方面都有过研究,其中,也有对杜甫的爱国思想进行比较准确的研究的。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爱河山”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即是“忧国”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对其爱国思想研究的比较到位的有程广让和张敏两位。

一、程广让对杜甫爱国思想的研究

程广让提到,杜甫拳拳的报国之心。他说,杜甫的政治理想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模式的核心便是德政,即以德治国。杜甫生活的年代中,虽然开元年间维持了国家的旺盛局面,但是天宝以来他心中理想的社会形态却荡然无存。可是,杜甫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使之能够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是杜甫一生执着追求的政治理想。青年时期的杜甫,满怀着信心,憧憬着未来,并不懈地为之而努力着。24岁时的杜甫,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第一次游历齐赵期间,写下《望岳》,诗起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气势宏大;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于展望,令人感觉到诗人雄心勃勃的精神状态。

也就是这时,开元二十四年,杜甫在他漫游期到洛阳应举不第。36岁时入长安再次应举,仍是名落孙山。可他还是不死心,如同“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在长安待了一年,并屡屡给时任尚书左丞的正四品大员韦济赠诗,请求举荐。再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潜逃到凤翔行在,任左拾遗。从漫游时的应举,到困顿长安十年的应举;从献赋做官,到做左拾遗,他生命的二十多年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可始终没有感受到大唐的土地上留给自己施展抱负的那一片空间。于是,杜甫就成了那一片漂泊不定的云,一片写满了诗的云。一腔拳拳报国之心无有施展的天地,真让人遗憾。

杜甫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人民,贯穿了他生命的全部。杜甫是写山水田园的老手,他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写山水田园的优良传统,而代之以浓浓个人情感的山水田园诗,彰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乱,这次战乱,使强大的唐王朝至此由盛而转衰,社会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灾难。杜甫目睹和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有感而发。至德二年二月,困居长安的杜甫,面对明媚的春光,花香鸟语,触景伤怀,感伤国破家亡,欣然命笔,绝世的佳作《春望》应运而生,“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一句千古传唱。

杜甫的一生,始终牵挂着普通的劳苦大众。特别是战乱开始后,他的每次出行,都不同程度地记录了人民的悲苦现状。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几乎就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同时,杜甫回奉先看顾妻子,作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震撼千古的名句。诗中,作者在仇视剥削阶级奢靡生活的同时,更多地把注视的目光投向了黎民百姓,体现了诗歌的人民性。二、张敏对杜甫爱国思想的研究

张敏指出,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是他们表达爱国情怀的最直接的方式。,杜甫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当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时,诗人满怀自豪,热情赞颂;当国家政治腐败、危机四伏时,诗人又忧心忡忡,愤然痛斥。

“安史之乱”的铁蹄不仅彻底打碎了诗人期盼天下太平的希望,也点燃了他胸中的炽热的民族意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成为诗人爱国情怀更突出的现实表现。纵观杜甫的一生,安史之乱对他的影响巨大,使他更加心忧国家、贴近人民。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年间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挑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安禄山、史思明本人及其属下绝大多数都是胡人,因此这场暴乱带有民族矛盾的性质,当时则是唐王朝平息叛乱,是维护国家统一、制止分裂的正义战争。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创作了很多诗歌,其中有两首很具有代表性,一首是《春望》,另一首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对于广大人民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诗人充满了同情,但是对于毅然走上战争前线,保家卫国的将士而言,诗人心底涌现的更多的是崇敬和赞叹。舍生取义、以身许国,正是千百年来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表现!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杜甫的诗歌中,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情怀。这丰富、深厚而感人的爱国情怀成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向了最高点。

综上,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