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导论
01第1章导论精要.
1.1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1.2 城市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2.中国的城市管理学研究
1949年以前,旧中国的高校教育曾经开设有城市管 理学课程,如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开设的市政学。 20th80s,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城市经济会相继成 立。 20th90s,“市政学”被列入高等学校自学考试课程 之中。 21th以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先后开 设了城市管理专业。
由于自近代以来,受西方“城”趋于“市”化的影响,全 世界的“城镇”多具有了其周边地区的“市场”枢纽的功 能,于是,“城”与“市”也就常常被合称起来,这样时 间长了,许多人都忘记了“城”与“市”并不是一回事, 忘记了“城市”的真正含义。 事实上,“城”只是人的一个相对独立和集中的居住区域 而已,“镇”则是规模小一些的“城”。既然有以“市” 为主要功能的“城镇”,那么,在某些情况下也就会有以 “政治”、“管理”、“军事”、“工业”、“娱乐”、 “旅游”、“老年人居住区”、“年轻人居住区”、“科 技人员居住区”、“艺术家居住区”、“大学教育集中 区”、“山水修养区”等为主要特点的“城镇”。
1.1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1.2 城市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3.相关概念比较
市政学是个老术语,它建立在政府(公共领域)与 市场(私人领域)二分法的基础之上,强调市政当 局对城市公共事务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的管制权, 主张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不同于私人部门管理,主要 通过自上而下的官僚和科层组织体制进行运作。
1.1.1 市政与城市管理
2.城市与“市”建制
“城市”与“市”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城市”相当于英语“city”,是农村的对应称呼,指那 些人口集中稠密,工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是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 经济、地理概念。“市”则相当于“municipality”,属于 与省、县等行政建制对应的一个政治、法律概念,是指依 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 二者的内在联系:一定规模的城市是设市的基础和前提条 件,没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作为依托,就不可能设立市。而 城市设置了市的建制,将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第1章+导论 城市管理
伦敦大本钟
37
伦敦塔桥
38
大英博物馆
39
白金汉宫
40
格林尼治天文台
41
豪华之东京
全称东京都,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日本的 42 海陆空交通的枢纽,现代化国际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 市之一。
繁华之东京
43
璀璨之东京
44
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某些领域具有全球意义
巴黎 布鲁塞尔 香港 苏黎世 新加坡
5
市:《周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故 “市”是指交易场所。 市井:《史记•平准书》:“古未有市,若朝 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曰市井”; 《管子•小匡》:“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 故曰市井”。
返回
6
城:《吴越春秋》“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故“城”是围绕人群聚落建筑起来的防御性 设施; 城郭的出现第一次将人类的阶级和社会关系 投射到空间和土地上,也由此开始了城市形 制和城市形体设计的城市设计历程。
7
2009年最具幸福感的20个城市
杭州 成都 宁波 西安 昆明 长沙 南京 银川 南昌 长春
山东邹平县 江苏宜兴市 江苏吴江市 湖南长沙县 江苏江都市 浙江余姚市 云南安宁市 四川都江堰市 辽宁海城市 广东增城市
8
《瞭望东方周刊》发起并主办,采用著名学 者奚恺元主持研究的幸福学评价体系,内容 涉及自然环境、交通状况、经济发展速度、 文明程度、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水平、教育 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 生活便利等12类具体指标。
16
2.城市管理的含义
《城市管理》教案
3.进一步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来源的途径
第六章 城市环保管理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城市环境污染主要类型及其危害
1.大气污染
2.水体污染
3.环境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
三、认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坚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第一节 城市管理一般原理
一、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城市管理的管理学原理
1.学习管理原理对城市管理的意义
2.城市管理的一般管理原理
让学生熟悉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掌握城市管理的一般原理
城市管理的一般原理
讲授
讨论
案例
同上
1.简述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
2.简述城市管理的系统原理?
3.以具体事例分析城市管理中的反馈原理?
2.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把握城市环境保护
3.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观审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学生了解城市建设项目的内涵和特征,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熟悉城市环境污染主要类型及其危害,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序以及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与管理
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序以及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与管理
4
3
第二章 城市管理原理
第二节 城市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行政管理方法
二、经济管理方法
三、法律管理方法
四、宣传和思想教育方法
五、目标管理法
第三节 城市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一)城市管理的目标
(二)城市管理的任务
二、城市管理的原则
1.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
城市管理学导论
城市管理学导论
•目录:
•第1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城市化
•第2章城市管理与城市管理学
•第一节城市管理
•第二节城市管理学
•第三节城市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3章城市管理的理念
•第一节城市管理理念的新发展
•第二节现代城市管理理念
•第4章城市管理体系
•第一节城市管理的权力体系
•第二节城市管理的非权力体系
•第5章城市管理体制
•第一节城市管理体制的涵义及影响因素•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体制
•第三节中国的城市管理体制
•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
•第一节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第二节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第三节城市规划管理的编制
•第四节城市规划的管理
•第7章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第一节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内容及特性•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
•第三节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
•第8章城市经济管理
•第一节城市经济管理概述•第二节城市财税管理•第三节城市土地管理•第四节城市住房管理•第9章城市社会管理•第一节城市社会管理概述•第二节城市人口管理•……
•第10章城市环境管理•第11章城市文化管理•参考文献。
第一章 市政管理学导论
(三)市政管理的含义 广义的市政管理,是指城市政权机关为有效 管理辖区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公共 事务,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管理,是指城市行政机关为维护 辖区内的公共秩序和满足市民需要,而对行 政事务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各项活动及其 过程。
市政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A、两者的使命不同 B、两者的着重点不同
1、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指导市政管理实 践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有助于培养和造就大 批市政管理人才。 4、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加快学科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市政管理学的思维原则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 也是市政管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思维原 则和根本方法论。 二、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比较的研究方法; (二)历史的研究方法; (三)规范的研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城市政治说,把市政理解为城市政治,即从政治学的 角度强调市政的政治性,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密切关 系。 城市政权说,把市政看作是城市政权,看作是国家整 个地方政权的组成部分。 城市行政说,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 城市政策说,把市政理解为城市政策,即城市有关公 共政策的全部。
本书关于市政的理解: 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政权机关和政治事务。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行政机关和行政事务。
传统市政管理把城市政府视为惟一的权威性管 理主体。 现代治理理论认为应该形成多中心城市治理体 制。 现代市政管理是指多元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 或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二、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 (二)中国市政管理学研究
三、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城市与城市化 (二)市政管理主体 (三)市政管理体制 (四)市政管理客体 (五)市政管理规律
第1章 城市管理导论
• 3.物的管理 • 城市管理中的物的管理,主要内容大致有: • (1)城市的道路、桥梁及交通运输管理。如:城 市道路、桥梁的建设与管理;城市交通秩序的管 理、城市交通客运与货运管理等。 • (2)城市土地与住房管理。如:土地利用与规划 管理;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管理等。 • (3)城市给水与排水管理。如:对城市供水企业 的管理;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排水许可的管理 等。
• 4.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城市政府加强城市管理 • 市场经济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 以前没有遇到的新问题;既给城市管理工作增添 了新的内容,而且也更加突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 性。 • 此外,城市管理还是城市软环境的建设,包括投 资环境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基本要求;是城市现代 化与智能化的要求;也是城市政府需要开展的一 项顺民心、合民意的民心工程、形象工程和凝聚 力工程。
• 6.文化的管理 • 城市管理中的文化的管理,主要是城市的 文化产业管理以及主流文化的培育管理等。 • 7.法制的管理 • 城市管理中的法制管理,主要是指城市管 理法制的建设以及依法治市的实施等内容。
• 8.形象的管理 • 城市形象的管理主要包括城市形象的定位、 设计、建设与传播的管理以及城市形象品 牌的管理等等。 • 三、本书的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 二、城市管理的权力主体 • 3.城市政府行政组织体系 • 就纵向而言,市政府行政机关有市人民政 府、区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 • (1)市人民政府 • (2)区人民政府 • (3)街道办事处
• 4.城市司法机关组织体系 • (1)市各级人民法院 • (2)市人民检察院
• • •• • • • •
• 3. 城市自身的发展论证了城市管理的必要性 • 从早期的城市到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再到现代城市以及 未来的智能城市,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不可能离开城市 管理。 • 而且,城市从早期城市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城市,每一步都 或多或少地贯彻了城市规划的思想,每一步都或多或少的 显示出城市规划的辉煌成果。而城市规划既是城市管理的 内容,也是城市管理的具体表现。城市规划由蓝图变为现 实,是通过规划管理来实现的。没有严格的“批后管理”, 就很难防止“规划变更”情况的发生,规划也很难起到 “龙头”作用;城市建设工程要正常运行、确保质量,杜 绝“建设性破坏”,乃至确保项目建成后效益的发挥,也 是以严格的管理为制约条件的。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9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9第一部分课程重点内容介绍第一章导论一、城市的起源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
作为人类居住的一种聚落形式,城市并不是在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就产生的事物,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世界上第一批得到考古认定的城市诞生在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
实质上,现代城市主要从人口数量和密度、产业结构及行政管辖三个方面区别于农村地区,简单来讲,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二、城市的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主线,城市的发展走过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的历史过程。
(一)古代城市(~1760)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相对于最初形态有了跨越式的成长,其主要特征是:(1)城市所处位置大都是交通便利之处;(2)手工业匠人在城市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趋势不断增强,城市对乡村和周围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3)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的吸引能力,总体规模较小、数量少;(4)城市消费规模超过生产规模,城市的消费主要靠农村的地租和税赋来支撑,这时,城乡关系是对立的。
古代城市的这些特征使城市功能逐步多样化,一些城市管理问题也开始突出,相应的法律条文也开始产生。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经济上以手工业和初级商业为主,规模小、质量低、技术含量少,发展十分缓慢。
(二)近代城市(约1760~1950)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是:(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
(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
城市的迅速发展同时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方面城市各种先进的公用设施与市政工程逐步出现并迅速普及,促进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环境污染,布局紊乱,交通拥塞,用地、住房紧张等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
第一章 导论
中国市政的特殊情况
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 ‘市’的差别与特殊性:直辖市、副省级市、
地级市、县级市
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 市政府:
二、市政的特征
(一)政治性 市政实质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 现代市政发展表明,市政早已成为“政治的
一部分”或“一个政治的过程”,已超越单 纯的技术性、中介性和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 而体现着社会集团的目的和利益。
F.J.古德诺(Frank J.Goodnowபைடு நூலகம் 1904年的《美国的市政府》。古德诺是美 国著名政治家、学者,即公共行政学发展史 上著名的《政治与行政》一书的作者。
美国的亚瑟·W.邓恩(Arthur W.Duwn)1909 年的《社区与市民》。这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 初级教科书;
市政学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主讲:孙林 E-mail:sunlin06@ 公共邮箱:zhkupa@
一、课程描述
市政学又称市政管理学、城市管理学。它以 城市为特定研究对象,着重回答谁来管理城 市,怎么管和管什么的问题。
市政学是政治学、行政学有关理论在城市管 理中的展开和运用,是行政管理的专业课程。
四、学习资料
教材: 杨宏山:《市政管理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 张永桃主编:《市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美]乔尔·科特金著:《全球城市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王旭
等译,2006。 张永桃主编:《市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张波主编:《市政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郑也夫著:《城市社会学》,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夏书章主编:《市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蔡禾主编:《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刘君德等编著:《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章 城市与城市化
市政管理学
重点问题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各国界定城市的不同标准 城市的多元复合性功能 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低度城市化的政策效应 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
市政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市政与市政管理
1.城市与市
从词源学上看,“城”与“市”最初是 分离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是指四周筑有城墙,扼守交通要 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
市是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 流的场所。
市政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五大湖沿岸巨大城市带。以芝加哥为中心,包括底 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布法罗等,城市总数35个 ,集中了美国70%以上的制造业,南绕五大湖呈半月形 ,简称“芝匹兹(Chippits)”巨大城市带。是美国工 业化水平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3、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巨大城市带。以洛杉矶、旧
市政管理学
关键术语
市政管理 市政管理学 市政体制 市政管理客体 规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 市政学 市政管理主体 市政管理规律 实证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
市政管理学
复习思考题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 什么是市政管理?什么是市政管理学? 2. 市政管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3. 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加强市政管理学研
最后
大都市区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 机
城市管理学_1 导论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与城市化 2.城市管理主体 3.城市管理体制 4.城市管理客体 5.城市管理规律和方法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1.2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2.1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原则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1.1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1.2 城市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3.相关概念比较
城市管理学以治理理论为依托,认为城市管理 是多元治理主体共同治理的过程。除政府组织 之外,公营事业单位、社区组织、中介组织、 行业组织、企业以及市民个人,都是城市治理 的重要参与主体。不仅如此,非营利组织和企 业管理的方法,都可以运用于城市公共事务治 理。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1.1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1.2 城市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3.相关概念比较
市政学是个老术语,它建立在政府(公共领域) 与市场(私人领域)二分法的基础之上,强调 市政当局对城市公共事务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 的管制权,主张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不同于私人 部门管理,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官僚和科层组 织体制进行运作。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1.1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市政与城市管理
2.城市管理的含义 城市管理的基本使命是,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
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 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管理的主体既包括城市政府,也包括 准政府组织、非营利部门、社区组织、私人部 门以及广大市民。在多元城市管理主体中,城 市政府仍然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案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 掌握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策略;3. 培养学生的城市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管理学概述1.1 城市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城市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城市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城市管理的基本任务与职能2.1 城市管理的概念和基本任务2.2 城市管理的职能和责任分工2.3 城市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关系第三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3.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2 城市建设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3.3 城市建设管理的案例分析第四章城市环境与资源管理4.1 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4.2 城市环境管理的政策和法规4.3 城市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第五章城市交通与运输管理5.1 城市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5.2 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的考虑因素5.3 城市运输管理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第六章城市安全与风险管理6.1 城市安全的概念和要素6.2 城市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6.3 城市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案例研究第七章城市经济与产业管理7.1 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模式7.2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7.3 城市经济与产业管理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前导式授课:先向学生介绍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与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参观城市管理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拓宽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日常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2. 个人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根据个人选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项目展示:要求小组根据给定主题进行研究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城市管理学
• 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 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 形成诸多国际性城市 开始(kāishǐ)启动生态城市建设
第十九页,共一百零四页。
第二十页,共一百零四页。
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四页。
2.2 城市的功能(gōngnéng)和作用
2.2.1 城市(chéngshì)的复合型功能
1.1.2 城市管理学的历史(lìshǐ)发展
1.1.3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yánjiū)内容
• 城市与城市化
• 城市管理主体
• 城市管理体制
• 城市管理客体 • 城市管理规律和方法
第四页,共一百零四页。
1.2 城市(chéngshì)管理学的研究 方法
1.2.1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原则 系统分析 以人为本 法治透明 利益 平衡 (lìyì) 公众参与 成本效益
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四页。
3.2 市场失灵(shīlíng)与公共管理
3.2.1 市场机制的功能
需求满足
情报传递
(chuándì)
检验评价
资源配置
激励创新
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四页。
3.2.2 市场失灵问题
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 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lǐnɡ yù)运作失灵, 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 一种状态。
本章重难点: 城市(chéngsh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
第八页,共一百零四页。
2.1 城市的形成(xíngchéng)与发展
2.1.1 城市的概念(gàiniàn)与特征
1. 城市 的概念 (chéngshì)
城市管理学ppt课件
13
• 系统原理的要点如下:
• (1)整体性原理。
• 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 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 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通俗地讲.就是要从系统的整体着眼,部 分着手,统筹兼顾,各方协调,达到系统 整体的最优化。
ppt课件.
14
要明确和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城市大系统是整体,城市的分系统是局部。 在城市管理中当城市分系统和城市大系统发生矛 盾时,分系统的利益必须服从城市大系统的整体 利益。
ppt课件.
6
第二章 城市管理原理
主要内容: 1.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管理学的一般原理 2.城市管理的方法 3.城市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等内容
ppt课件.
7
第一节 城市管理的一般原理
• 城市管理是多学科理论基础深厚的科学。 • 不仅是经济管理,而且还包括了战略
管理、规划管理、社会管理、文化管理、 生态与环境管理、法制管理、行政管理以 及对外关系管理等等。涉及城市学、管理 学、经济学、社会学、规划学、地理学、 生态学、法学、行政学、外交学等
• 一些新的学科,比如营销学、公共关系学、 人口学、策划学、品牌学、经营学等。实 际上,这些学科不过是经济学、社会学等 学科的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所以,它们 也是城市具体业务管理的基础理论。
ppt课件.
10
科学方法论基础
•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 政府的城市管理毕竞还是具体的人的 管理,或者说是政府公务员的管理。作为 人,在进行城市管理中,必然涉及思想方 法的问题,而研究人的思想方法的基础理 论是哲学。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应 该是城市管理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科学方法论基础。
基本的动力是: • (1)物质动力。这里主要是指对个人的物质鼓励,
电大最新《城市管理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
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 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 市民生活质量。
• 2.商人和手工业者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自然地 趋向于有利于加工和交易的交通便利的地点,或 者说是在临近集市的地方聚居,产生了固定的交 换商品的居民点,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城市雏形。
二、城市的含义
•1.“城”和“市”的统一
①“城”——城堡、城池,具有防御功能; ②“市”——市场、集市,具有商品交换商
趋势 ①城市产业结构的信息化----信息产业占比较大
②城市信息中心职能日趋加强 ③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④城市管理和规划手段科学化
(2)网络化
• 网络化---指经济、社会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网络化结构的现象。
• 城市经济呈现网络化的特征,城市的生产 和管理向网络形式转变,金融流动出现网 络化。
• 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揭开了城市革命性发展的序幕。
• 特征是:
• ⑴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 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 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使城市 成为了商贸中心。
• ⑵城市规模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 • ⑶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发展速度很快。
③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发
展速度大幅降低,进入平稳阶段。
四、城市的未来
• (一)新技术对城市发展产生革命性推动 • 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方向决定着未来城市发展的形态
与内容。 • 1.新技术拓展城市居民的空间活动范围(交通发展) • 2.新技术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 3.新技术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提供优化的解决方
城市管理导论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历史上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
第二节城市化1.城市化---城市的各种要素不断积累和扩张的过程。
它包括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增长过程;也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农村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指标—可以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以及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3.城市化质量指标---一般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没一个指标又含有多个具体指标,比如城市环境中绿地面积、废水排放总量与处理量、垃圾产生量与处理量等。
4.城市进程的四个阶段:城市膨胀期-市区蔓生期-城市体系形成期-城市群形成期。
城市化进程两种方向:向心型和离心型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向达城市外围的小城镇甚至乡村分散的过程。
5.解放后的城市化进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时期1949-1957(重点建设,稳步前进)(2)城市化多度发展时期1958-1960(发展不平衡)(3)城市化的调整时期1961-1965(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时期1966-1976(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城市化回复正轨和健康发展时期1977-今第三节城市的基本范畴1.城市的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等要素在城市的聚集规模。
2.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主要指标有:城市人口数量、站用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
3.人口数量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指标。
4.适度的城市规模需要考虑:A城市的功能和性质B 人口构成及城市发展趋势C企业的专业化协作D城市的经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E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F 城市在该地居民点分布体系的地位G 卫生方面的要求主要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个主要因素。
5.城市的类型--按地理位置划分:沿海~ 沿江~ 边境~ 内地~--按城市的结构分:单中心~和多中心~--按城市的开放度:封闭式~开放式~ 国际型~全国性~地区性~--按城市的历史分:古老~ 新兴~第二章城市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城市管理1.城市管理的特点:政治性、整理性、动态性。
城市管理学导论
城市管理学——城市发展及管理目标与战略
2.1 城市发展战略概述
2.1.4 原则
环境适应原则 全程管理原则 整体最优原则 全员参与原则 反馈矫正原则
23
城市管理学——城市发展及管理目标与战略
2.2 城市发展及管理目标
2.2.1 管理目标涵义
涵义 目标性质特点 目标功能作用
24
城市管理学——城市发展及管理目标与战略
2.3.3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一施及实施
29
17
城市管理学——绪论
1.4 城市管理学科学体系
1.4.2 学科性质、定位及方法论
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涉及到城市规划、 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空 间科学和信息技术等。
其学科地位见图4-1(P17)
18
城市管理学——绪论
1.4 城市管理学科学体系
1.4.3 城市管理学内容体系
城市管理学是个综合复杂系统,其内容见图1-5 (P18)。
1.3.2 城市管理特征
➢ 综合性 ➢ 开放性 ➢ 动态性 ➢ 参与性 ➢ 科学性
14
城市管理学——绪论
1.3 城市管理原则及过程
1.3.3 城市管理原则
➢ 以人为本原则 ➢ 系统管理原则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因市制宜原则 ➢ 保护生态平衡及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 法制化原则 ➢ 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原则
6
城市管理学——绪论
1.1 城市概述
1.1.1 城市涵义
❖ 1.城市与市
❖ 城市是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聚集地。从其形成 看,城市是“城”和“市”的结合体。在词源学 上,“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在现代地方治理的概念体系中,“市”属于行政 建制的一种,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 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
城市管理学 导论50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城市管理学 导论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城市管理学导论
(一)良好的管理可以创造效益 (二)管理可降低社会成本
二、城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付“费”产品 三、城市管理需要被管理主体由支付意愿
管理行为最终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是管理的成本小于 主体支付意愿总和的计量。
(一)公信力是形成支付意愿的基础
(二)公众满意度提高能强化支付意愿
❖ 公众满意度是指在城市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公众 的需求得到满足,公众的期望与实际感受相一致, 从而使公众产生肯定、愉悦、满足的积极心态。 “幸福感”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1、城市规划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从狭义上说,就是负责城市建设项目 选址的规划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建 设工程的管理以及违法建设管理和城 市规划实施与监督检查。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2、城市经济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 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进行 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 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
建立城市管理的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老百 姓满意度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 提高敏捷能力,系 指城市主体应当关 注城市发展环境的 变更,拟定更成熟 的城市发展战略, 捕捉发展机遇,获 取竞争优势、充分 关注城市应对非常 态事件和突发事件 的能力,以提升住 民和各个群体的满 意度。
❖ 直面营销导向,系指现代的城市发展应当注 重成熟工商管理理念和公共管理理念的导入, 在涉及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管理、社会事务 管理、住民管理等方方面面强化“营销”思 想,不仅满足各个主体的现有需求,而且注 意激发潜在需求并引导潜在需求,从而促进 城市的良性发展。
3、城市社会管理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城市社会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 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 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 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 控制的过程。
城市管理导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挑战2006年,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依然是千头万绪,和谐社会与宜居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表现在:城市人口规模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交通拥堵治理困难,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突出,违法违规用地屡禁不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收入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同时,城市在预防和应急处置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方面的能力亟待提升。
1.城市环境污染——形势最为严重的一年周干峙院士提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透支和三大制约,即:土地透支造成的土地制约;环境透支造成的环境制约;水资源透支造成的水资源制约。
目前,从沿海到内地,各级城市的环境建设均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状况未能得到有效抑制。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2.城市社会阶层分化——稳定与发展的隐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职业分化、收入差距扩大和资产私有形式的出现促使我国城乡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
尽管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还在持续,并未完全定型,但其基本的分化形态和规则正在形成。
公平公正、和谐宜居的发展目标与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正在整体上升。
3.城市农民工——旧制度与体制壁垒亟待突破农民工,又称进城务工经商人员。
农民工既包括“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工人,又包括“离土又离乡”的进城农民工,其中,以后者居多,影响最大,并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农民工群体。
2006年全国各类农民工总数约两亿人,其中亿在城镇务工经商,还有8000万人在乡就地转移就业。
4.城市房地产——宜居住房建设任重道远进入新世纪,我国各级城镇的房地产业火爆异常。
一方面,高速城镇化产生的住房需求量大面广;另一方面,房地产信贷规模不断加大,投资性住房消费不断升温。
综合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业问题,主要表现在:房价上涨较快,水平总体偏高,住房消费缺乏正确引导;部分城市的住房建设规划和建设用地投放失控;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突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住房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质量效益水平都还处于较低的状态,住区物业管理规范措施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