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
浅谈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现状及改革趋势
浅谈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现状及改革趋势“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人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范畴之一,它包括对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等的评价,而其中教师评价是向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国有学者将教师评价定义为“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并指出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
我国教师评价现状分析:1、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缺乏互动性。
评价主体一般包括学校管理者(校长、教务主任等)、同事、学生、家长等,反馈给评价客体———教师本人。
评价信息难免因为个人的理解力造成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的缺失;另一方面,评价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通常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使教师对评价持有戒备心理,不利于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价结果。
2、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目前,教师评价一般以学期或学年为周期,实行终结性评价。
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过程性评价更有价值。
3、评价领域单一性。
评价偏重于对教师的绩效的评价,如,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堂控制力等表象的东西,而忽视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
在新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悟、知识结构的建构,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上的统一,这样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3、评价目的和结果难以统一化。
学校实施教师评价时,对评价的目的——“为了促进教师发展,改进教学效果”这一基本理念都能达成共识,但往往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越走越远。
学校管理者一般把评价结果以量化的形式直接反馈给教师,针对评价“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对“末尾”教师给予谈话、警告、通告甚至换岗、停职等形式的处罚;中间的大部分教师常常被忽视。
这种偏重绩效的奖惩式管理,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评价后只拿到一个评价结果的分数、名次或级别,而评价的内容和过程,教师处于评价客体的地位,被动接受评价结果。
小学语文教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评价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教材过重: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繁杂,难度逐年增加,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
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课本内容,导致课堂时间不够充分,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单一:许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这将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下降。
考试导向过重:小学语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指标,这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只注重应对考试,而忽视了语文的基本技能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其次,为了改善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调整教材内容:精简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减少重复和冗余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重要知识点,培养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互动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入综合评价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价。
可以结合平时表现、作业质量、课堂参与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提供培训与支持: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部门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引导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评价存在一些问题,而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调整教育方法、教材内容和评价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中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分析
高中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分析1近年来,高中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高中教育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中教育现状分析1. 学生压力过大当前,高中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压力。
由于升学竞争激烈,学生们需要在课业、各类考试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出色,以求取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这种过大的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 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部分高中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例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高中教材内容的不匹配。
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学生们容易产生学习兴趣的流失。
3. 考试导向当前,高中教育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导致教育目标的狭隘化。
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而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缺乏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师资问题一些地区的高中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
优秀的教师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基层高中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导致高中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二、高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 个性化教育未来高中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教育系统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提供更多选择性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实现更好的发展。
2. 创新教育未来高中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要以开放性、探究性学习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应试教育模式将逐渐转向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教育不再只局限于考试成绩,而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评价学生时要综合考量多个方面的能力。
4. 教师专业化培训与发展教师是高中教育的中坚力量,未来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发展。
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高中教育改革建议1.减少学业压力合理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学业负担。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评价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但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全面化和个性化。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笔试、口试和实验等形式进行,但这种评价方式只能反映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察、项目评估、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全面化。
过去,教育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全面考量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
只有全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各不相同。
传统的教育评价过于统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
现代教育评价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育评价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教育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由教师评价学生,学生缺乏自主参与和自我反思的机会。
现代教育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学习者。
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全面化和个性化。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全面化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个性化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
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
1. 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传统的考试评价已不再受人们所青睐,人们开始尝试其他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评价、任务评价、项目评价、实践评价等。
这些评价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更符合学习的本质。
2. 学习结果的关注:学习结果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对于教育评价来说,应当更加关注学习结果。
以前只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而现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3. 个性化评价的需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方法,因此需要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给出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
4. 大数据评价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评价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
利用大数据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5. 综合评价的趋势:综合评价是对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统计,以此得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和机构的评价标准。
儿童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儿童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很多方面,儿童教育现状和过去不同。
今天,我们将探讨儿童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一、儿童教育现状状况分析目前,我国的儿童教育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都无法满足需求。
2.培养方向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现阶段,教育部门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应试教育成为了许多学校教育的中心,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发展。
3.缺乏全面的育人理念:过多的教育理念单一,缺乏全面的育人理念,不能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4.幼儿园生源过度竞争:由于小学入学压力大,现阶段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很容易让幼儿和家长陷入入学考试和名校角逐的竞争中。
二、儿童教育发展趋势1.面向未来的育人理念:与过去不同的是,现代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综合素养、能力和针对未来发展的培养。
通过学习、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发掘个性和原创能力。
这种发展趋势已经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波全新的革命。
2.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育部门正深入推行多种多样的性格、习惯、兴趣、特长培养项目,帮助每个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
3.注重整体发展:未来教育将不再单向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信,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使每个学生成为一个完整而有品质的人。
4.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未来教育应当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出发,注重儿童的潜力和个性化发展,建立个体化教育的评价体系。
三、未来儿童教育的趋势1. 强调多元教育和匹配等级:教育将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将孩子培养成为多元、全面、富有创新意识的人。
另外,人们将建立起更为科学的等级分类制度,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养。
2. 学习内容与发展需求相匹配:未来的儿童教育的内容将与儿童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例如在某些领域的基础教育中,教育将减少分数因素的考核,并将进一步注重软技能的训练,这些技能将更符合未来社会和工作场所的要求。
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
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事业,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评价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于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化。
本文将分析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探讨其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历史演变1. 科举制时期在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制度。
根据科举制的规定,只有通过了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够成为官员。
这种考试方式对于评价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科举制的评价标准主要侧重于文学和道德方面的要求,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少。
2. 学校制度时期随着学校制度的建立,关于教育评价的讨论也逐渐出现。
学校逐渐开始对学生进行考试和评价,以衡量其学习成果和个人素质。
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评价。
但由于考试制度可能导致教学过程过度依赖考试,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培养。
3. 教育改革时期由于传统教育评价制度的缺陷,教育改革逐渐开始重视功能性评价,试图寻找一种更加全面、科学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
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评价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评价方式为基础”的评价理念,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学生的发展。
此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逐渐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向。
二、教育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分析1. 倾向于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下,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被视为过于单一和片面,众多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的出现反映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正逐渐成为教育评价的新趋势。
此外,教育评价从过去的单向度、考试型评价向着多元性、全方位、能力型和综合型教育评价转变,具有更加具体化和个性化。
2. 强化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教育评价已经转向更广泛的倡导者,以促进教育变革、教学改进和科学学习为中心,旨在更好地服务学生、支持教师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成为一个支持性和相互反馈的过程,通过多元化的反馈机制,使评价成为一个更为全面、具体和及时的教育参考。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一、引言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在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回顾过去一百年的教育评价发展,可以看到我国教育评价在不同时期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和思考。
二、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1900年-1949年)我国的现代教育评价起步较晚,在1900年前后,由于受到外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内开始引入教师评价、考试评价等方法。
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和教育基础的薄弱,教育评价的发展一度停滞。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评价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阶段,我国建立了以考试评价为主导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行了一系列基于分数和级别的评价方法。
这种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在当时的国内具有推动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分数和级别,并没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2. 探索阶段(1950年-1978年)在积累了一定的教育评价经验后,我国开始逐渐意识到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1950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我国教育评价呈现出探索的趋势,尝试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如综合评价、学业水平评价等。
这一阶段的教育评价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当时的教育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导致新的评价方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教育评价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教育评价开始注重综合能力评价,强调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此外,国家开始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试点工作。
尽管在改革开放初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在评价方法和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目的不够明确、评价结果不够公正等问题。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教师、课程、学校甚至区域性的教育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发挥了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明确了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教育评价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优化教育过程、检验教育效果,还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导向、激励和调节功能。
第二,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教育评价的概念、作用、功能、类型、标准、模式、基本程序、基本原则、搜集与处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和评价再评价的方法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立起了以民意调查为基础,编制评价标准,有效采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搜集和科学处理、分析评价信息,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制度化,以提高评价信度和效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三,基本上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的实践模式。
在教育评价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坚持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重视吸收国外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同时认真总结我国宝贵的实践经验,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用以指导教育评价的实践活动。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我国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如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干部评价、员工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德育评价、教育管理评价、办学水平评价等等,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吸取了不少失败的教训,促进了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发展。
高中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高中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2高中教育作为学生迈向大学的重要阶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高中教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同时也需要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1.1 教育资源不均衡当前高中教育存在着城乡、富贫之间的差距。
优质教育资源更多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面临着较低的教育水平和机会不足的问题。
1.2 考试过重当前的高中教育普遍存在着过分注重分数和应试技能的现象。
学生们面临着大量的应试压力,注重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缺少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1.3 职业教育不足高中教育侧重于学术方面的知识传授,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不足。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与职业相关的实践锻炼,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
二、未来发展趋势2.1 个性化教育未来高中教育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学校应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天赋选择不同的学科和课程,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
2.2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未来的高中教育将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验课程、社会实践和实习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2.3 加强职业教育未来的高中教育应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与职业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机会。
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开设职业培训班,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指导。
三、建议3.1 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均衡的教育资源。
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配备优秀的教师,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3.2 改变评价体系高中教育应转变评价体系,减少对分数的过分追求。
学校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如开展学术竞赛、社会实践和艺术活动等,充实学生的学习经历。
3.3 加强师资培养和教育改革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基础,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中学教育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学科成绩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首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评价相对缺乏。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同时,评价标准的单一性也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追求标准答案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的转变。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开放性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等软实力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中,个性化评价也成为一大趋势。
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而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
因此,个性化评价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的个性特长纳入评价体系。
另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等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例如,可以引入学生作品展示、实践项目报告、社会实践经历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评价更加丰富和细致。
此外,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也有助于评价的全面性。
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表现往往比学校更能反映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因此,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反馈应该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发展需求。
综合素质评价对中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然而,在推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
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尧内容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中国教育评价(1949—现在)的发展现状和21世纪初(2002—2030)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明的评论。
关键词:中国教育评价现状发展趋势评论中国开创了以封建科举制度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教育评价。
这种制度对世界各国公务员的录用考试等产生过很大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科举制度废止,西方教育评价及其研究迅速发展之时,教育评价在中国由于众多原因也未能得到发展。
直到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为了迅速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应教育实践之需要,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一、中国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简史(1949—现在)(一)中国教育评价停滞徘徊和恢复发展时期(1949—199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
在教育评价研究上,中国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测验运动而积累的研究人才、方法、技术、资料等诸多宝贵成果,却又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全盘学苏联的热潮中,统统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全遭否定。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式的考评方法被批判后,中国的教育评价研究陷于无所适从的困境而被迫中断。
“文革”时期,高等学校的正常招生被中断了6年之久。
1972年起,大多高等数学校开始恢复招生,主要是招收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和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工农兵学员,取消了文化考试,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
此时,教育评价研究的没有任何进展。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并对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
新的招生制度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
全国统一招生制度恢复后,迫切需要教育评价研究的发展和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许多教育期刊陆续译介了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有关教育评价的文章及专着,邀请外国教育评价专家来中国讲学。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简述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简述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幼儿园教育评价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但这种评价方式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并不适用。
如今,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向着全面、多元和个体化的方向发展。
全面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趋势。
全面评价强调对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进行综合考量,包括智力、语言、身体、社交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而非单一指标。
通过全面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特点、长处和需求,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多元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另一个趋势。
多元评价包括了观察记录、家长评估、教师评估、同伴评估等多种评价方式。
通过多种评价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表现和发展情况。
观察记录可以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家长评估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教师评估可以全面评价幼儿的学习进步,同伴评估则可以了解幼儿在群体中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另外,个体化评价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趋势。
个体化评价将幼儿视为独立的个体,注重挖掘和发展每个幼儿的潜能和特长。
个体化评价强调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进行个别评价和辅导。
通过个体化评价,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支持和引导,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全面、多元和个体化的。
这种评价方式将关注点从单一指标转向了幼儿的整体发展,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同时注重挖掘和发展每个幼儿的潜能和特长。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笔者认为,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非常有益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通过全面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多元评价能够综合考虑幼儿的多个方面,全面了解其能力和需求。
教育评价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
教育评价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近年来,教育评价制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和改革,被视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教育评价制度的发展趋势及改革方向,旨在提供对教育改革者以及教育从业人员的一些思考和启发。
一、发展趋势1. 多样化评价方式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依赖于单一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评价方式开始出现,例如综合评价、学科竞赛、项目作业、小组讨论等等。
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强调评价与学习的融合以往,教育评价常常被视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工具,学生仅仅在考试前才会付出努力。
然而,现代的教育评价制度逐渐强调评价与学习的融合。
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相互交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参与评价,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来提升学习效果。
3. 注重动态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只注重单次考试结果,缺乏对学生学习发展轨迹的细致关注。
而现代教育评价制度则注重动态评价,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成长过程。
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4. 强调个性化评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兴趣、才能和发展需求。
因此,教育评价的趋势是朝着个性化评价的方向发展。
教育评价制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二、改革方向1. 倾向于综合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的评估,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未来的教育评价改革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评价,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这将有助于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学生。
2. 强化教师评价与培训教师是教育评价制度中的重要一环,他们负责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未来的教育评价改革应该注重教师的评价与培训,提升教师的评价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学生评价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教育评估方式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教育评估方式的演变与发展趋势教育评估是教育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
随着教育理念、科技进步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评估方式经历了显著的演变。
这一变迁不仅反映了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也映射了教与学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化。
本文将探讨教育评估方式的演变过程,分析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评估方式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基础的测试和考试。
传统的评估方式如纸笔测试,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主要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进行。
这种方式强调标准化和客观性,但过于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传统评估往往导致学生追求成绩而不是知识,这种功利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进入20世纪后半叶,教育评估的理念开始逐渐变化。
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提出,教育评估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
这一时期,形成了形成性评估的概念,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反馈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以促进其发展。
形成性评估不仅限于期中期末考试,而是通过课堂表现、作业、项目等多种方式进行。
这种方法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使评估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评估的演变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线教育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评估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数字化评估不仅提高了评估的效率,也使得评估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
例如,在线测评可以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学习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教师能够识别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教育评估的目的和方式也在不断地调整。
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评估不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对学生的全面能力、品质和潜能进行评估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当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探索多元评价,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能的培养。
同时,一些地方和学校也积极推行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评价体系偏重于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认知能力,对于学生的品德、情感、社交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评价相对滞后。
其次,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和统一,导致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此外,评价成本高、评价结果利用率低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会迎来更多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评价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将会得到更加全面的评价。
其次,评价标准将更加明确和科学。
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制定评价指标和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客观和科学性。
此外,评价结果将被更加广泛应用。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学生发展和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同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未来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以提高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
其次,评价结果的利用需要与学生的发展和需求相结合。
评价结果应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个性化的发展。
总结起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正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到现代的素质教育,从实体学校到线上的远程教育,教育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首先,就现阶段的需求发展状况来看,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知识学习。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他们希望教育能为孩子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此外,实用性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因为人们追求的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其次,未来教育的趋势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和兴趣,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发掘和培养个体的优势。
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平台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实现教育资源的定制化。
另外,未来教育的趋势也将更加注重终身学习和跨学科教育。
随着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未来要解决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和跨学科,需要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育将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期和年龄段,而是成为一种终身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跨学科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而以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导向的教育评价将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的目标将更加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潜能的发掘。
最后,未来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合力。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来引导教育的发展。
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发展。
学校教育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校教育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章:学校教育评价的意义学校教育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分析、解读、使用和反馈关于学校教育的各种信息,以评价教育质量、改进教育过程。
它是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它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和反映教育质量,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也能够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学校教育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学校教育评价的现状1. 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有国家、省、市的各种教育评价指标和标准,但很多关键指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价模式,许多研究仍停留在表面的定性描述上,难以实现科学量化。
2. 教育评价方法不够多元知名评价专家Susan Brookhart曾指出,教育评价方法太单一,依赖于传统的考试和考核,这会忽略一个学生或学校的其他优势和贡献。
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过于追求结果的成绩,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3. 教育评价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的教育评价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一,评价成果往往被简单地公布,没有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其二,学生和家长缺乏对评价方法的理解和认同;其三,负责教育评价的专家和机构的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评价结果往往受到一些非专业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学校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方法教育评价需要寻求多元化的思路,将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来获取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这些方法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考核、教室观察、班级记录、学生展示、学术成果和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
2. 聚焦于素质教育评价眼界需要放宽,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成长。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等非学科能力培养。
建立基于素质教育的教育评价模型,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学生的优势。
3. 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评价要更全面,跨足教育的五个方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
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尧内容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中国教育评价(1949—现在)的发展现状和21世纪初(2002—2030)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明的评论。
关键词:中国教育评价现状发展趋势评论中国开创了以封建科举制度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教育评价。
这种制度对世界各国公务员的录用考试等产生过很大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科举制度废止,西方教育评价及其研究迅速发展之时,教育评价在中国由于众多原因也未能得到发展。
直到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为了迅速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应教育实践之需要,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一、中国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简史(1949—现在)(一)中国教育评价停滞徘徊和恢复发展时期(1949—1990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
在教育评价研究上,中国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测验运动而积累的研究人才、方法、技术、资料等诸多宝贵成果,却又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全盘学苏联的热潮中,统统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全遭否定。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式的考评方法被批判后,中国的教育评价研究陷于无所适从的困境而被迫中断。
“文革”时期,高等学校的正常招生被中断了6年之久。
1972年起,大多高等数学校开始恢复招生,主要是招收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和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工农兵学员,取消了文化考试,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
此时,教育评价研究的没有任何进展。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并对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
新的招生制度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
全国统一招生制度恢复后,迫切需要教育评价研究的发展和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许多教育期刊陆续译介了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有关教育评价的文章及专着,邀请外国教育评价专家来中国讲学。
教育评价的国际化趋势与应对策略
教育评价的国际化趋势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比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质量最基本的体现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因此,如何适应教育评价的国际化趋势,掌握全球教育趋势,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教育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国际化趋势教育评价的国际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化的影响在全球化影响下,各国之间的教育比较越来越频繁,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与评价标准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因此,教育评价也需要适应这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其更具有国际化的认可度。
2.大数据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利用数据分析对教育评价的准确性与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今,采用大数据的教育评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各国教育政策的决策、教学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全球教育标准在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核心的大国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标准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标准的代表。
在评价标准上,这些国家拥有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并在其所属领域内享有广泛的认可度。
二、应对策略1.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提升教学质量是适应教育评价国际化趋势的首要任务。
我国的教育制度必须要有更加重视教育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观念,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师资力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在评价标准上,教育评估应当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而非只重视“分数如何”。
2.加强国际视野其次,加强国际视野也是应对教育评价国际化趋势的重要策略。
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加强对国际教育标准的学习和借鉴,加强与国外教育部门和机构的交流,多接触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更好地适应国际化教育标准。
3.加强数据分析第三,加强数据分析也是适应教育评价国际化趋势的关键策略。
教育部门应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起全过程数据抓取、分析、挖掘、应用的教育评价信息平台,以数据为基础,建立更标准化、科学化的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尧内容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中国教育评价(1949—现在)的发展现状和21世纪初(2002—2030)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明的评论。
关键词:中国教育评价现状发展趋势评论中国开创了以封建科举制度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教育评价。
这种制度对世界各国公务员的录用考试等产生过很大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科举制度废止,西方教育评价及其研究迅速发展之时,教育评价在中国由于众多原因也未能得到发展。
直到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为了迅速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应教育实践之需要,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一、中国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简史(1949—现在)(一)中国教育评价停滞徘徊和恢复发展时期(1949—199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
在教育评价研究上,中国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测验运动而积累的研究人才、方法、技术、资料等诸多宝贵成果,却又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全盘学苏联的热潮中,统统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全遭否定。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式的考评方法被批判后,中国的教育评价研究陷于无所适从的困境而被迫中断。
“文革”时期,高等学校的正常招生被中断了6年之久。
1972年起,大多高等数学校开始恢复招生,主要是招收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和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工农兵学员,取消了文化考试,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
此时,教育评价研究的没有任何进展。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并对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
新的招生制度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
全国统一招生制度恢复后,迫切需要教育评价研究的发展和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许多教育期刊陆续译介了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有关教育评价的文章及专着,邀请外国教育评价专家来中国讲学。
这些活动全面介绍了世界教育的动向、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动态,加强了中国同国外教育评价界的联系和交流。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中国在系统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在全国有组织地展开。
教育评价研究的对内外交流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且已发展到与国外专家共同研究和探讨教育评价问题,出版和发表了一批着作和论文,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
创办了第一本教育评价的专业杂志——《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二)教育评价研究专业化和实践活动制度化发展时期(1990年—今)1990年11月和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分别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价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使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逐步正规地开展教育评价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在这个阶段,一是初步建立了教育评价制度,为在全国正规开展教育评价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对教育评价的地位、作用有了明确的规定,推动中国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二是建立了全国性的教育评价研究组织,为在全国进行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增多,教育评价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四是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已开始培养教育评价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1994年7月29日,“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成立,推动了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也促使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2]嗣后,我国教育评价在反思历史、重建秩序、除旧布新的改革实践中,从引进和介绍海外的教育评价理论成果开始,逐步进入创建中国特色教育评价理论的持续发展时期。
二、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现状与主要进展(1949—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快发展。
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在朝三个方向发展。
(一)挖掘中国教育评价之源流这方面的研究者认为,现代教育评价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泰勒(R·W·Tyler)的“八年研究”,而正规系统的教育评价活动则始于中国。
中国教育评价活动在古代一直与选士制度密切关联。
纵观我国教育评价活动的发展,大致可分作四个阶段:一是古典教育评价萌生期(606年以前),这包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测评活动。
在我国的奴隶制和封建社会中,社会成员在天子之下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贵族,另一部分是官吏,第三部分是平民。
平民中富有知识的阶层称为“士”。
受教育、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并精通修齐治平之道的士阶层,是当时的官僚政府吏员的后备军。
国家通过测评选拔,不断从士中铨选新官员进入官场,这叫选士或取士。
育士与选士紧密相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教育、考试、选才在内的严密完整的制度,这是中国教育评价活动的源头。
因此,育士和选士制度的演化,正是我国古典教育评价进展的主线。
二是科举时期(606年——1905年),它包括隋唐以来至清末我国古典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这里,中国古典教育评价特指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封建礼教为基本标准,对个人学识德能进行测评判断,从而为选拔人才进入仕途或升学深造提供依据的活动。
它与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区别除了在内容、方法和标准上有重要不同外,从范围上看,它只注重教育结果,而不注重教育过程和其他要素。
三是近代教育评价活动期(1905年—1949年),这时期的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相结合,并呈现多种体制的多元化格局。
清末“新政”驱动下,“新教育”中的教育测评活动逐步展开,并建立了教育督导制度。
“五四运动”后,教育测验活动蓬勃发展,翻译引进国外测验量表,修改并自编量表,建立学术组织,开设测量课程,出版测量方面的专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教育进行了富有开创性教育测评活动。
国民政府沿袭了清末建立起来的督导制度,并实行了毕业会考制度。
四是现代教育评价发展期(1949年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现代教育评价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这一方面已有专着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引进、吸收、研究和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开展系统的教育评价学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界相继展开了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是建立在泰勒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引进和吸收西方各流派教育评价理论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展开的。
近20年来,我国教育评价研究者对教育评价的本质、目的、对象、性质、基本原则、基本过程、主要类型及其功能与特点、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组织与制度、方法、心理与调控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比较突出的进展如:其一,关于教育评价主体的认识及其进展:从一元走向多元。
其二,关于教育评价目的问题的认识与进展:从鉴定走向发展。
其三,关于教育评价中介机构问题研究的进展:从否认走向实际建立。
其四,关于再评价问题的研究进展:从“总结性再评价”走向“形成性再评价”和“总结性再评价”的结合。
其五,关于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的研究进展:从承诺认同走向追求教育质量的不断完善。
出版了不少教育评价译着、专着和专集,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思想和理论。
(三)探索教育评价的具体评价方案研究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广泛开展了各类型各层次的教育评价活动。
由于实际的需要,各种具体的评价方案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如教学评价、德育评价、课程评价、体育评价、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能力评价、学力评价、区域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教育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评价等等。
可以这么说,只要需要进行评价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了相应的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洪宝书先生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特点,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关于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想。
2000年戚业国、陈玉琨先生结合知识经济和我国的国情,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想。
这许多的有益探索都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
三、新世纪中国教育评价实践的发展趋势(2003—2030)经过20世纪末期20余年的发展,教育评价已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新世纪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将倍受中国政府和学校重视,中国教育评价实践在如下几方面可能有较大发展。
(一)教育评价范围逐步扩大,教育评价结果的合理反馈愈来愈受到重视中国教育评价恢复和兴起初期,教育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评价范围扩大到了对教师工作、管理工作、学科专业和学校办学水平等的评价。
随着新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日趋成熟,学科专业和学校办学水平这一层次的评价问题将会受到更多重视。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办学体制改革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态势,但是,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是它们的共同走向,因此,教育评价将会扩展到社区教育管理评价等领域,也会较多地涉及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问题。
可以说,未来中国教育评价的范围将逐渐扩大到“一切教育和教育的一切”。
随着教育评价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教育评价结果如何反馈,才能更大地发挥教育评价功能愈来愈受到重视。
《中国青年报》曾经以《分数能否成为孩子的隐私》为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国家教育部和社会对于大学排名褒贬不一;学校内部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是否张榜公布的争论都反映出教育评价结果反馈的重要性。
新世纪中国教育评价反馈方式将以注重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主,采用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的个性化、多样化方式,全面发挥教育评价的整体功能。
(二)在发挥教育评价鉴定功能的同时,日益注重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和决策性功能中国教育评价工作开展初期,着重发挥其鉴定功能,主要表现为按评价结果排名次、分档次等。
教育评价结果多作为学校教育经费的分配,教师奖金和工资的发放,学生奖学金发放和向高一级学校、用人单位推荐的依据。
例如: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评价注重的往往是区分、甄别、选拔性功能,只看教育的结果而不问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一般用于对教师的奖惩和选拔学生。
随着教育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日益显现出来,以促进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会逐步取代现在的奖惩性评价。
对于获得好的评价结果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不会因此而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评价结果不好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不但不给予经济处罚,而且还要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改善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