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站台层用房布置
站台层西端设有:
照明配电室、电缆井、隧道柜室。
站台层东端设有:
安全门控制室、照明配电室、车站备品库、钢瓶间、35KV 开关柜室、控制室、 0.4 KV 开关柜室、检修室、储藏室、清扫工具间、污水泵房、废水泵房、卫生间 、整流变压器室、电能吸收装置室等用房。
10
车站规模确定——设备、管理用房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 车站设计部分
小组成员 李雨鸿 陈志杰 蒋婧文 谭凯诺 薛 晨 指导老师 毛保华 08251012 08251003 08251008 08251018 08251021 刘智丽
1
答辩提纲
1 2 3 4 5 6 车站周边及站位情况 车站方案介绍
技术经济分析
车站规模确定 车站建筑设计 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
8
车站规模确定——客流量
本站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量大于晚高峰小时客流量,因此以远期早高峰 小时客流量为控制客流量,客流超高峰系数取1.3。
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量(人/小时) 上行 下行 远期晚高峰小时客流量(人/小时)
上行
下客量 3554 上客量 2019
下行
下客量 4174 上客量 1809
下客量
2500
车站客流组织:
出站流线
进站流线
左片区 (进站服务区域)
中片区 (出站服务区域)
右片区 (进站服务区域)
在进出站闸机共排的两处闸机位置,用栏杆分离进出站客流。
21
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
安全疏散时间验算:
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情况下,6min内将一列车内所载乘 客、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

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

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

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

2. 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设计原则和布局方法。

3. 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技术参数及其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实际案例,提出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表达场站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设计的兴趣,增强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责任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规划观念,注重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规划设计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概述- 场站定义、功能及分类- 场站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原则- 场站设计的基本原则- 场站布局方法与技巧3.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技术参数- 场站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 技术参数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4.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场站案例分析- 案例启示与优化建议5.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实践- 设计方法与步骤- 设计软件应用与技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概述(1课时)2.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原则(2课时)3.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技术参数(1课时)4.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案例分析(2课时)5.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实践(3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为学生讲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

地铁课程设计报告

地铁课程设计报告

地铁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铁的基本构成、运行原理及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地铁线路图、站点分布、换乘方法和票价计算等基础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地铁沿线的地理、文化及发展状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线路图等工具查找地铁相关信息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地铁线路、站点布局及对城市交通影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尊重和责任感,树立绿色出行的观念。

2. 激发学生对家乡地理、文化的兴趣,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年级:小学四年级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社会、语文等多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的基本知识:- 地铁的构成与运行原理- 地铁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铁线路图、站点分布、换乘方法2. 地铁与城市生活:- 地铁沿线的地理、文化及发展状况- 地铁对城市交通、经济及社会的影响- 绿色出行与城市可持续发展3. 实践活动:- 查找并分析家乡地铁线路、站点布局- 设计一次地铁出行路线,计算票价- 调查地铁乘坐人群的需求和满意度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地铁基本知识学习第二课时:地铁线路图、站点分布学习第三课时:地铁对城市生活的影响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设计地铁出行路线第五课时:实践活动:调查与分析教学内容关联教材:《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手册》第四章:城市交通《小学地理》第三册:第二章:家乡的地理环境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地铁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特点和功能。

2. 学生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进行初步的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数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知识,增强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及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参数-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车辆类型、性能及其运行原理- 信号系统及其作用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的设计要点- 简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实例分析4.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影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环境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与优化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和安排。

城轨研学课程设计

城轨研学课程设计

城轨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3. 帮助学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布局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进行评价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城市交通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研学课程,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 学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

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部分-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 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布局- 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布局及功能。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状况,如客流量、运行速度等。

-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

5. 城市轨道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 课程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 课程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课程报告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学习时间:鉴定结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课程报告目录(需电脑生成,不能自己敲)一、课程学习概况 1二、课程学习内容 12.1客伤类突发事件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 12.1.1安全管理 1危险源识别 1控制措施 12.1.2模拟情境 12.1.3应急要点 12.1.4应急演练方案 12.2治安类突发事件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 22.2.1安全管理 2危险源识别 2控制措施 22.2.2模拟情境 22.2.3应急要点 22.2.4应急演练方案 2三、学习总结与建议3.1总结与收获 23.2对课程的建议 3课程报告一、课程学习概况这门课程我们学习了急救和轨道发生乘客伤亡事件如何处理,反恐和轨道遭遇恐怖袭击及发生的事件如何处理,不同轨道发生火灾应怎样处理,轨道发生自然灾害应怎样处理,客运组织突发事件怎样处理。

进行了急救测试、恐怖袭击类事件应急实训、列车上发现可疑物品的处理实训、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火灾应急处理实训。

二、课程学习内容2.1客伤类突发事件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2.1.1安全管理危险源识别电扶梯容易卡住小孩的脚,乘客容易碰头。

列车与站台缝隙夹人。

列车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

因天气原因,地面容易湿滑,乘客容易摔倒。

控制措施提前放好提示牌,工作人员注意重点乘客。

定期检查车站设备是否完好。

2.1.2模拟情境重庆某地铁一男子由于赶时间,在列车门即将关闭时强行进入,导致手被屏蔽门夹住。

2.1.3应急要点司机立即停车或站务员通知司机停车,必要时按下紧急停车按钮。

工作人员操作屏蔽门与列车门救助受伤乘客。

维持车站秩序,疏散围观乘客,避免拥堵。

安抚乘客情绪,保护好现场并寻找目击证人取证。

2.1.4应急演练方案司机接到站务员报告或者观察到夹人后,应立即重新打开车门和屏蔽门,等待人安全脱离后,在关闭车门和屏蔽门。

站台人员发现后应立即询问乘客有无受伤情况或受伤情况严重程度。

城轨的课程设计

城轨的课程设计

城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3. 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规划。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评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协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任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城市发展,为未来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 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原则-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方法与步骤4.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估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概述第二周: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第三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上)第四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下)第五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知识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信号系统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与管理三、教学方法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城轨课程设计

城轨课程设计

城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优势,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和供给,评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和实践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

1.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优势,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城市轨道交通的原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车辆原理、信号原理、通信原理、供电原理等。

3.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运营计划、运营、运营控制、运营评估等。

4.城市轨道交通的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了解其建设背景、建设过程、运营状况和效益评估。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城市轨道交通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运作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学生参观城市轨道交通的现场,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和管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

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

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

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

城市轨道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规划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关键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源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和布局。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城市轨道线路。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城市轨道规划方案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规划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地理学科拓展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可能缺乏对城市轨道规划的整体认识。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城市轨道规划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与分类- 轨道交通的功能与优势-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2. 城市轨道规划原则与流程- 规划原则:系统性、前瞻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规划流程:需求分析、线路规划、站点布局、运营组织等3. 城市轨道线路规划要点- 线路走向与类型- 站点选址与规模- 线路敷设方式与施工技术4. 教材关联内容- 《地理》教材中关于城市交通的相关章节-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教材相关内容5.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第二课时:城市轨道规划原则与流程- 第三课时:城市轨道线路规划要点- 第四课时:小组合作设计城市轨道规划方案6. 实践活动- 参观当地轨道交通设施,了解实际运营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案例- 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城市轨道规划方案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城市轨道规划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城市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认知和理解。

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3.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

4.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和运营管理。

5.能够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

1.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2.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以及它们的运行原理和运营管理。

3.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如高速、大运量、准时等。

4.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5.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和运营管理。

4.实验法:学生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城市轨道交通教材,提供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

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

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 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 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镇江高新区位于我市主城区的西部,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就与东部的镇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形成“两翼”,在提升经济体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形成主城区“一体两翼”格局。

同时,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等重大机遇形成叠加优势。

经济发展规划:近期:人均GDP达到3.0万元,产业结构为5.5∶53.5∶41,财政总收入完成80亿元以上中期:人均GDP达到6万元,产业结构为4.5∶51.5∶44,财政总收入150亿元以上。

远期:人均GDP达到12万元,产业结构为1.5∶49.5∶49,财政总收入320亿元以上镇江市城市交通只要以城市公交和公路为主,对外交通以高速和铁路水运。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轨道线路特点及其适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原则,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

3. 学生能够解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的关键参数,如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案例,评价其设计的合理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展示其技术性和实用性。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或工具,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简单的线路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兴趣,增强对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协作,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线路设计,认识到科学规划对城市交通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形成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介绍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轨道交通概述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原则:讲解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基本设计原则。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3.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阐述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关键参数的选取与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轨道交通线路案例分析5. 小组合作设计与实践:学生分组设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并进行成果展示。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实践6. 轨道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授绘图软件或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轨道交通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布局及类型特点;2. 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 引导学生掌握场站设施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场站规划与建设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城市发展的情感;2.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低碳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城市交通问题感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探究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基本概念:场站的定义、功能、分类及特点;2. 场站布局与规划: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的原则、方法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3. 场站设施设备:介绍场站的主要设施设备及其功能、原理;4. 场站运营管理:探讨场站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当地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布局、设施设备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基本概念(1课时)2. 第二节:场站布局与规划(2课时)3. 第三节:场站设施设备(1课时)4. 第四节:场站运营管理(1课时)5. 第五节:实践活动(2课时)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1.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与分类;2. 第二章第四节:场站布局与规划原则、方法;3. 第二章第五节:场站设施设备介绍;4. 第二章第六节:场站运营管理概述。

城轨课程设计报告

城轨课程设计报告

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设计一个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主接线,要求画出主接线图,主要设备的选择并进行分析。

1.2要完成的内容设计出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的主接线形式,其输入电源为35kV集中式供电,输出为1500V牵引直流电源和0.4kV低压交流电源,并画出主接线图。

对设计原理和原则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其各部分组成及其特点,分别画出各部分主接线方式。

2设计主接线方式2.1设计规程根据国标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中以下条例,对本次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主接线设计提供了规范准则。

14.1.11 供电系统中的各种变电所均应有两个电源,每个进线电源的容量应满足变电所全部一、二级负荷的要求。

这两个电源可以来自不同变电所,也可来自同一变电所的不同母线。

主变电所进线电源应至少有一个为专线电源。

14.1.12 供电系统的中压网络应按列车运行的远期通过能力设计,对互为备用线路,一路退出运行,另一路应承担其一、二级负荷的供电,线路末端电压损失不宣超过5%。

2.2主接线设计过程2.1.1设计原理牵引变电所主接线由交流中压开关设备、牵引整流机组、直流开关柜等几部分组成。

降压变电所中央自主接线由交流中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交流低压开关设备等几部分组成。

主接线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本要求,因此一般将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合建为牵引降压变电所。

全线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被分成若干个供电分区,每个供电分区一般不超过3个地下站;每一个供电分区均从主变电所的不同母线就近引入两路35kV电源;中压网络采用双线双环网接线方式,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的环网进线开关均采用断路器;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主接线采用分段单母线形式。

2.2.2主接线设计原则主接线总体上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本要求。

可靠性包括一次部分和相应二次部分综合的可靠性,其很大程度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采用可靠性高的电气设备可以简化接线。

其具体要求为开关故障或检修时,不影响或减少对牵引负荷的供电;母线故障或检修时,短时间内恢复送电,对列车正常运行影响降到最小。

城市轨道信号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信号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信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号设备的功能与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轨道信号及其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安全规则和运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模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进行基本信号的设置和变更。

2. 学生能够分析简单的信号系统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3.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小组讨论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兴趣,提高对现代交通技术的认识。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理解信号系统在保障交通运行安全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于信号系统运行维护的必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结合实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信号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可塑性强的年级,他们对现代交通工具有浓厚兴趣,善于接受新技术,但需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结合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并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述- 信号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信号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2. 信号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轨道电路、信号机、道岔控制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模拟操作信号设备,进行信号设置与变更3. 轨道交通信号类型与应用- 固定信号与移动信号的特点及运用- 不同信号显示意义及其在运行中的具体应用4. 信号系统的安全规则与运行标准- 信号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运行标准及操作规范5. 故障分析与处理- 常见信号故障案例分析- 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6. 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 模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操作- 小组合作,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述第二周:信号设备及其操作方法第三周:轨道交通信号类型与应用第四周:信号系统的安全规则与运行标准第五周:故障分析与处理第六周: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信号系统的知识。

轨道交通培训课程设计报告

轨道交通培训课程设计报告

轨道交通培训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轨道交通的分类及其特点;2. 学习轨道交通线路、车辆、信号等基础知识,理解其运行原理;3. 掌握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轨道交通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团队协作、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轨道交通信息查询、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轨道交通相关学科的专业培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轨道交通行业,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态度,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与分类- 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对比2.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基本构成- 轨道交通运行原理- 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3. 轨道交通技术与发展- 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信号与控制系统-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施工4. 轨道交通管理与运营- 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 轨道交通市场营销与策划- 轨道交通政策法规与标准5. 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轨道交通产业链分析- 轨道交通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轨道交通概述第二周:轨道交通基础知识第三周:轨道交通技术与发展第四周:轨道交通管理与运营第五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教学大纲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轨道交通相关知识。

城轨轨道交通课程设计

城轨轨道交通课程设计

城轨轨道交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运营管理及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 掌握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 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信号系统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

-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

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

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

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

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

“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镇江高新区位于我市主城区的西部,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就与东部的镇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形成“两翼”,在提升经济体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形成主城区“一体两翼”格局。

同时,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等重大机遇形成叠加优势。

经济发展规划:近期:人均GDP达到3.0万元,产业结构为5.5∶53.5∶41,财政总收入完成80亿元以上中期:人均GDP达到6万元,产业结构为4.5∶51.5∶44,财政总收入150亿元以上。

远期:人均GDP达到12万元,产业结构为1.5∶49.5∶49,财政总收入320亿元以上镇江市城市交通只要以城市公交和公路为主,对外交通以高速和铁路水运。

镇江市公共交通,营运车辆583辆,折合594标台,市区万人拥有公共客运车辆6.79标台,营运线路44条,线路总长643.6公里,年客运量8500万人次。

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的实施没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建城区范围不断扩大,新建道路增加速度很快,但公交场站建设滞后于城市规模的发展。

公交车增加了,无场可停。

镇江市道路、广场用地为145.3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64%,人均道路面积3.85平方米/人,与国家指标8—15平方米/人相比差距很大。

镇江市现状交通网络含交通结点(交叉口)78个,其中信号交叉口11个,环形交叉口5个,其余均为无控制交叉口。

连接路段数212个(双向106个)、总里程63km,其中主干道(单向路有效通行两个机动车道)7km,次干道(单向能有效通行一个机动车道)24km,交通性支路(单向不足一个有效车道)为32km(有效机动车道中扣除了非机动车占用宽度)。

分析表明,在机动车高峰小时,13%的路段和29%的交叉口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机动车高峰期间非机动车道交通状况良好,在非机动车高峰小时,28%的路段和20%的交叉口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现象。

现状网络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网络结构不完善交通网络中,有很多断头路,道路功能不明确,干道网密度很低,东西向交通仅中山路一条主干道,大部分交通量集中于该干道上,造成了交通阻塞。

2.道路交叉口形式不合理 有大量交叉口为三路交叉口,且信号控制交叉口仅占14.1%。

3. 非机动车干扰严重 镇江市自行车交通量很大,高峰小时超过10000辆的交叉口就占14%。

因此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成了镇江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重点之一。

镇江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应,城市机动化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拥有量迅猛增长,居民出行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未来镇江城市交通系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常规公交系统将无法满足客流量加上城市化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增加,镇江市建设轨道交通具有必要性。

轨道交通直接影响城市基本布局与功能能定位,对城市发展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对促进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布局整合,整个城市的土地开发,交通结构优化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巨大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高密度运转,列车行车时间间隔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辆数多而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

单向高峰每小时的运输能力最大可达到6万~8万人次(市郊铁道);地铁达到3万~6万人次,甚至达到8万人次;轻轨1万~3万人次,有轨电车能达到1万人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远远超过公共汽车。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

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节省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国际知名的大都市由于轨道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方便,人们出行很少乘私人车辆,主要依靠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故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出行方便、省时镇江轨道交通是本市未来交通格局的重要方向,是镇江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为民、便民、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镇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镇江的地铁可以和南京或常州形成对接,组成区域轨道交通网,对接的前提是镇江已经规划好自己的城际轨道交通,在规划中同时考虑对接事宜。

二.总体布局镇江市人口预测:近期(2000-2010):城镇人口162万中期(2010-2020):城镇人口184万远期(2020-2050):城镇人口231万镇江市出行总需求总量:近期:1.2亿人次/年远期:2.6亿人次/年镇江居民出行平均次数预测:近期:2.67次/日/人远期:3.68次/日/人出行比例预测:近期:步行:34.11%自行车:38.11%公交车:13.63%出租车:0.16%摩托车:0.72%私家车:8.42%其他:4.85:%远期:步行:14.54%公交车:8.84%轨道交通:45.42%自行车:20.45%出租车:0.052%摩托车:0.54%私家车:5.87%其他:4,49%客流走向:以高姿、老城区、南徐分区、丁卯分区成东西流向大市口、市政府、丹徒区成南北流向大市口、京口区、丹徒区南北流向固定客流点:金山公园,北固山公园,焦山公园,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市体育馆、镇江火车站、镇江高铁站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协调、线网规模与结构、服务与运营效果及工程项目的实施四个方面进行方案比选,确定镇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基本网络与预留线路构成,规划线路5条,线路总长144.9公里,设75座车站,其中七个座换乘站。

此次轨道交通线网设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呈放射形态或有环放射形态,以老城区、南徐分区、丁卯分区的线路为核心线路,向东、向西、向南辐射;二是老城分区线网功能主要是疏解交通,南徐分区、丁卯分区以疏解交通与引导城市发展兼顾,谷阳分区则以引导城市发展为主;三是城市的东、西两翼主要为工业区,因此东西两翼布设一条轨道交通线与老城区联络,可以满足需求;四是轨道交通线联络上党、辛丰等镇;五是远景线网向东预留扬中方向、向北预留扬州方向。

镇江市规划五条轨道交通线路:-一号线:起点高姿—润州区政府—市政府—京口区—丁卯—谏壁—大港--扬中总设设为20站,敷设方式为地下敷设。

二号线:金山公园—北固山公园---大市口—京口区政府—官塘—镇江市中国醋文化博物馆—长山生态科技城。

总站设为17站,敷设方式为地下敷设,地面以及高架敷设。

三号线:焦山公园—大市口—市政府—镇江南站—丹徒区政府总站设为15站,敷设方式为地下敷设和高架敷设。

四号线:大市口--江苏大学—丁卯—丹徒站—镇江市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丹徒区政府—镇江大学城总站设为17站,敷设方式为地下敷设,地面敷设,高架敷设。

五号线(远期):市政府—金山公园—扬州总站设为6站,敷设方式地下敷设以及高架敷设。

三、江苏大学-镇江大学城轨道线线路七点为江苏大学,终点为镇江大学城,总长24.8公里,总站数为17站。

如下:江苏大学站——(1.4km)贾家村站——(2km)纬三站——(2.5km)科技园站——(2km)小马迹站——(3km)前北村站——(1.8km)华联超市站——(1.4km)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2km)西麓站——(1.5km)丹徒区客运中心站——(1.2km)丹徒区人民医院站——(1.8km)宝龙广场站——(1.5km)丹徒区政府站——(1.0km)镇江市丹徒区中医院--(1.1km)福临广场站——(1.2km)官庄桥站——(1.8km)镇江大学城站。

敷设方式:江苏大学站—贾家村站—纬三站—科技园站。

此4站可从原有道路智慧大道下进行地下敷设。

科技园站—(2km)小马迹站—(3km)前北村站。

此3站,沿线居民区较少,土地空旷,地势较高,从经济方面考虑,可采用地面线敷设,位于智慧大道一侧。

前北村站—(1.8km)华联超市站。

可采用地面线敷设,沿恒顺大道中心带上。

华联超市站—(1.4km)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2km)西麓站—(1.5km)丹徒区客运中心站。

沿线地形空旷,但地势较低,建筑稀少,可采用高架线敷设。

丹徒区客运中心站—(1.2km)丹徒区人民医院站。

可采用沿瑞山路地下线敷设。

丹徒区人民医院站—(1.8km)宝龙广场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