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初中音乐课节奏与旋律教案
初中音乐课节奏与旋律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和旋律。
2. 掌握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3. 能够分析并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分析并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1. 节奏和旋律的辨别和分析。
2.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作品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听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美在哪里?二、节奏与旋律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节奏的概念:节奏是指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包括节拍和速度。
2. 讲解旋律的概念:旋律是指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
3. 示例:展示一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三、节奏与旋律的作用(10分钟)1. 讲解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能够给音乐带来动感和发展。
2. 讲解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能够表达情感和主题。
3. 示例:展示一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分析其作用。
四、欣赏音乐作品(10分钟)1. 展示一首歌曲,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哪些特点?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分析其节奏和旋律。
2. 每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提问:你们觉得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重要吗?为什么?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节奏和旋律,并写在日记中。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实践中感受节奏和旋律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欣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作用。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节奏与旋律|辽海版
教案标题: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节奏与旋律|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理解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音乐韵味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节奏与旋律的概念2. 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3. 音乐欣赏与分析4. 美术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节奏与旋律的概念,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美术创作实践。
2. 教学难点:音乐欣赏与分析,美术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
2. 欣赏法: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音乐韵味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节奏与旋律。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接着讲解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美术之间的紧密联系。
3. 音乐欣赏与分析(10分钟)欣赏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节奏与旋律。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与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 美术创作实践(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音乐韵味的作品。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给出一些创作提示,如:以音乐为主题,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现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美术创作实践的重要性。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简单的节奏和旋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音乐教室- 音乐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钢琴等)- 儿童歌曲资源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活动为了让学生调节好状态,首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
可以利用音乐乐器或教室里的物品进行节奏性打击,让学生随着节奏拍手或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第二步:介绍节奏和旋律的概念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介绍节奏和旋律的概念给学生。
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锣鼓声就是节奏,歌曲的旋律就是旋律。
第三步:学习简单的节奏选择一个简单的儿童歌曲,例如《两只老虎》,给学生演示如何拍打节奏。
先教会学生音乐中的基本时间单位,例如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然后,在学生们的配合下,教师敲打乐器来演示整首歌曲的节奏。
第四步:学习简单的旋律选择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例如《小星星》,给学生演示如何唱出旋律。
先教会学生歌曲的基本音高,然后请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歌。
可以先唱一小段,然后逐渐延伸,直到整首歌曲。
第五步:练习合并节奏和旋律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
每个小组负责拍打节奏或唱出旋律的一部分,然后全组一起合奏。
教师可以辅助指导,确保每个小组的演奏和合奏连贯流畅。
第六步:展示和表演让每个小组在全班前表演他们的合奏曲目。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延伸:如果学生对于节奏和旋律的学习进展顺利,可以考虑引入更复杂的音乐元素,例如不同的节拍、多声部的合奏等,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听力反应以及表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的一个示范性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集体协作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案教学教案之节奏与旋律
音乐教案教学教案之节奏与旋律一、引言在音乐教学中,节奏与旋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节奏指音乐中的时间和强弱的分布,而旋律则是音乐中的主题或主旨。
准确教授和理解节奏与旋律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了解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和作用。
2.能够辨认和演唱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感知和表达节奏与旋律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鲜明节奏和旋律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于节奏与旋律的兴趣。
2.讲解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向学生简要解释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节奏是音符在时间上的分布,它给音乐带来节奏感,让音乐有一种脉动感;而旋律是音符的有机组合,它是音乐的主题或主旨。
3.辨识和模仿节奏教师为学生演示简单的节奏,并要求学生模仿敲打桌面或拍手来表达节奏。
逐渐增加节奏的复杂性,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效果。
4.辨识和演唱旋律播放一段简单的旋律,要求学生辨识和模仿。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唱这段旋律,重点在于保持旋律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5.节奏与旋律的组合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用声音或乐器演奏一段节奏与旋律的组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节奏与旋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6.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旋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旋律。
可以使用一些小乐器或者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创作。
7.整合和反馈将学生的创作整合到一个小合奏中,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首喜爱的歌曲,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并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与全班分享。
五、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节奏与旋律。
他们将在听音乐、演奏乐器以及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和自如。
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其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节奏与旋律》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节奏与旋律》优质课说课稿XXX《节奏与旋律》说课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承接了上一框《单音与和声》,学生了解了如何遵守集体的规则以及处理集体中的矛盾冲突。
本节课进一步分析在集体中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集体中会有不同的责任,当不同的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
能力目标:提高处理个人与集体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与角色,与责任;知道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中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分析学生通过体验集体生活,了解个人在多个集体中的不同角色、不同责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确理解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材介绍了小群体的形成和价值,在小群体和集体之间发生冲突时,能够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干系。
五、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两三年的时间内,身体外形、身体机能基本走向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出现新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将关注中心由自己转为周围的人,他们渴望在校园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联系,保持往来,获得友情以及他人的认可与接纳。
6、教学环节结合以上分析,本课教学分为三个局部:我在多个集体中、集体中的小群体和集体利益至上。
三个环节,对应达成三个认知目标:多个集体、多重身份;营建小群体、拒绝小团体;和谐共处、美美与共。
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多个集体中的多重身份、多重责任。
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活的复杂性,知道思考问题应该多元化,避免片面性。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节奏和旋律,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2. 能够分辨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3. 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知识导入: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歌曲,有哪些是因为它的旋律吸引了你?有哪些是因为它的节奏让你跟着一起抖腿?这就是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
2. 聆听一段简短的音乐,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段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重点:1. 节奏的概念及作用;2. 旋律的概念及作用;3. 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配合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节奏的学习:a. 介绍什么是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有规律的重复强弱变化,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b. 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们分辨其节奏的快慢、强弱,同时可以让学生们模仿打拍子;c. 安排学生们通过打鼓、跳舞等方式感受和表达节奏,在活动中锻炼他们对节奏的感觉。
2. 旋律的学习:a. 介绍什么是旋律,旋律是音乐中一系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音符,是音乐的灵魂;b. 聆听不同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们分辨其高低跃动、起伏变化,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c. 安排学生们通过口哨、演唱等方式感受和表达旋律,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对旋律的感知。
3. 节奏与旋律的配合:a. 培养学生们分辨音乐中节奏和旋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音乐中如何和谐共处;b. 让学生们尝试设计自己的音乐作品,结合节奏和旋律,体验创作的乐趣;c. 鼓励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节奏和旋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音乐学习和创作中,更好地运用节奏和旋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六、课后作业:1. 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是如何运用的;2. 设计一首自己的音乐作品,结合节奏和旋律,展示给同学们。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共7篇)
篇一:小学音乐说课模板经典版本小学音乐说课模板经典版本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我将从教材、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小学音乐教材年级册第单元中的《》为教学内容。
(介绍作品见参考书)通过学习《》从中感受到。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聆听和演唱《》感受歌曲对的描述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情感的体验。
2、能力目标: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让学生主动参预,引导学生斗胆的创造与实践,培养他们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3、情感目标:是学生能感知歌曲中的情绪,表演形式,音乐风格的不同,通过亲身的体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欣赏与演唱歌曲,并冲中体味。
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预摹仿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
教学难点: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的了解和学习歌曲,匡助学生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让同学们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体验法、情感教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法等。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知道学生感知音乐,欣赏听辨音乐篇二: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至尊版) (1)《说课设计》恭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报考开辟区实验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第号考生李江,我希翼今天能给大家带来一堂既实际而又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大家都知道: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那我首先就来说教材。
是湖南文艺版社小学音乐年级册第课的内容。
这是一节以歌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课。
(是以听赏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它以生动的歌词,轻盈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夸姣的画面。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2. 掌握节奏和旋律的定义及其区别;3. 能够分辨不同节奏和旋律的特点;4. 能够运用节奏和旋律进行音乐创作。
导学内容:一、节奏的定义及特点1. 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是音乐中时间的分割和组织方式。
2. 节奏可以通过时间长度的长短、强弱来表现。
二、旋律的定义及特点1. 旋律是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由一系列音符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
2. 旋律可以通过音符的音高、音程等来表现。
三、节奏与旋律的区别1. 节奏是关于时间的,旋律是关于音高的;2.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四、节奏与旋律的联系1. 节奏和旋律相互依存,节奏为旋律提供了基础;2. 节奏和旋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音乐作品。
导学活动:一、听歌识曲1. 播放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听一段时间后,分辨出其中的节奏和旋律;2. 让学生描述每首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加深对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二、节奏练习1. 给学生发放节奏器材,让他们在指导下练习不同节奏的打击;2. 让学生自由组合不同的节奏,创作出自己的节奏乐曲。
三、旋律编曲1. 给学生发放乐器,让他们在指导下演奏简单旋律;2.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的旋律乐曲,并与同学分享。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节奏和旋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辨不同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也能够运用节奏和旋律进行音乐创作。
同时,学生也意识到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 能够分辨不同节奏与旋律,并在音乐中运用。
导学内容:一、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和特点1. 节奏是音乐中有规律的时间分布,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能够给音乐带来动感和活力。
节奏与旋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节奏与旋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
2.学习音乐家族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3.了解不同音乐家族的表现力和造就背景,感知各自的美。
教学重难点1.难点:音乐家族的种类及其特点。
2.重点:掌握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图书《音乐家族》。
2.钢琴或其他乐器。
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听一段没有节奏和旋律的曲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没有任何节奏或旋律。
2.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听到那段曲子时的感受和想法。
3.向学生介绍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解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讲授环节1.通过多媒体展示各个音乐家族的种类及其特点,介绍其在音乐中扮演着的角色。
2.通过演奏钢琴或其他乐器,演示不同节奏和旋律的表现力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3.让学生听一些代表性的音乐曲目,让他们从中感受各个音乐家族的美。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家族进行掌声伴奏演奏,感受各自的美。
2.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挥,尝试用中文或英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家族的特点和造就背景。
3.让学生积极表现,获得自信和快乐。
总结环节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理解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
2.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班上分享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家族和曲目,以期促进学生的文化交流和学习。
拓展活动1.将音乐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分享他们喜欢的歌曲及其背景和感受。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欣赏各类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学习各类音乐家族的特点和表现力。
通过实践演奏,学生可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获得快乐和自我认同感。
节奏与旋律(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节奏与旋律课程名称:美术年级:六年级下册时间:2023-2024学年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掌握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美术元素表现音乐节奏与旋律。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
2. 美术元素在音乐节奏与旋律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音乐节奏与旋律融入美术作品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美术用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如音符、节奏型等。
3. 教师展示美术作品中运用音乐节奏与旋律的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分组,每组发放一张画纸和音乐作品。
2. 学生根据所给音乐作品,运用美术元素表现音乐节奏与旋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组内交流与评价。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心得。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性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分享本课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音乐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并学会运用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2. 掌握节奏与旋律的基本观点和特点;3. 能够通过练习感受和理解节奏与旋律的魅力;4. 提高声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二、导学重点:1. 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和区别;2. 节奏与旋律的基本元素;3. 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4. 节奏与旋律的练习方法。
三、导学内容:1. 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和区别: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是音符之间的间隔和重复规律,是音乐中的“心跳”。
而旋律则是音乐中的主题,是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乐曲主体,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完备性。
2. 节奏与旋律的基本元素:节奏的基本元素包括拍子、节拍、节奏型、速度等;旋律的基本元素包括音高、音程、音符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节奏与旋律。
3. 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节奏可以通过重复、变化、加速、减缓等手法来表现;旋律可以通过起承转合、高下升沉、情感表达等方式来表现。
不同的节奏与旋律形式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4. 节奏与旋律的练习方法: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口语节奏练习、音阶练习等方式来训练节奏感和旋律感;也可以通过唱歌、演奏乐器、音乐欣赏等活动来提高节奏与旋律的表现能力。
持之以恒地练习是提高声乐能力的关键。
四、导学方法: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节奏和旋律的音乐,引发学生对节奏与旋律的兴趣和好奇;2. 梳理:讲解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基本元素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对音乐基本观点有个整体的了解;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和旋律的练习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节奏与旋律的理解。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活动,提高节奏和旋律的表现能力;2. 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审美能力;3. 鼓励学生多练习,不息提升音乐水平。
六、导学反馈:1. 请学生回答几个关于节奏与旋律的问题,检验他们的掌握水平;2. 观察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节奏与旋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本节课将主要讲解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这两个重要元素的作用,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这两个元素分别是什么意思?2. 播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和意境。
二、学习节奏(20分钟)1. 介绍节奏的定义:节奏是音乐中有规律的时间感。
即音乐中一段时间内,各个音符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的长短、重轻规律的组合。
2. 演示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模仿拍手或者跟唱,掌握基本的节奏感。
3. 练习:播放一个简单的节奏,让学生用敲鼓或者拍手的方式跟随节奏,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4. 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了解到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组成元素,掌握了基本的节奏表达技巧。
三、学习旋律(30分钟)1. 介绍旋律的定义:旋律是音乐中音高的变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的悦耳的音乐形式。
2. 分析旋律的构成:高音、低音、音程、音符等。
3. 演示一个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跟唱,并讨论其中的音高变化。
4. 练习:播放一段简单的旋律,让学生重复并尝试唱出来,提高他们的旋律感知和表达能力。
5. 总结:通过学习旋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音乐中的音高变化,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旋律的美感。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们分组进行小合唱,一组模仿老师演唱节奏,另一组模仿老师演唱旋律,体验合作和表达的乐趣。
2. 学生自由演唱自己喜爱的音乐片段,展示学习成果。
五、课堂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节奏和旋律的学习吗?2. 学生觉得自己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导学案结束。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表演音乐作品。
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舞动,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初中节奏与旋律教案
初中节奏与旋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学会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节奏与旋律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1. 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2. 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怎样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谐统一。
2. 怎样在集体中处理好个人与小群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节奏与旋律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节奏与旋律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集体?在不同的集体中,你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关系。
2. 举例说明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在集体中处理好个人与小群体的关系。
三、实践环节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与旋律的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体验节奏与旋律的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不同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讨论如何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和角色。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集体中的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谐统一。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节奏与旋律的认知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导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节奏与旋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而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两个重要元素。
通过学习这两个元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表达音乐。
二、观察体验1. 观察声音的起伏,感受节奏的变化。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音符之间的间隔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体会音符之间的节奏变化。
2. 观察不同乐器演奏的方式,感受旋律的特点。
请大家观察不同乐器演奏时的动作和声音,体会不同乐器带来的旋律特点。
三、知识拓展1. 节奏的概念: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是音符之间的有序排列和时间分配。
常见的节奏有4/4拍、3/4拍、6/8拍等等,通过不同的节奏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节奏风格。
2. 旋律的概念:旋律是音乐中的旋转感,是音符之间的音高关系和走向发展。
旋律是音乐最核心的部分,它通过不同的音程和音符组合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3. 节奏和旋律的关系:节奏和旋律密不可分,节奏是旋律的基础,旋律是节奏的表现。
通过合理的节奏安排和旋律发展,可以使音乐更加富有层次和韵律感。
四、实践探究1. 合奏演练: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合奏演练,其中一组负责节奏部分,另一组负责旋律部分。
通过合作演练,可以更好地体会节奏和旋律的合理组合和配合。
2. 创作实践:请同学们尝试编写一段自己的音乐作品,其中要包括明显的节奏和旋律元素。
可以尝试不同的乐器和音色,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也体验了节奏和旋律的组合和表现方式。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欣赏音乐,感受节奏与旋律带来的美妙感受。
下次再见!感谢大家的参与和配合!第二课时【导语】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而节奏与旋律则是音乐的灵魂。
通过学习《节奏与旋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本质,感受音乐的魅力。
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节奏与旋律的奥秘,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部编版九年级音乐下《理解节奏和旋律》教案模板
部编版九年级音乐下《理解节奏和旋律》教案模板教案名称:部编版九年级音乐下《理解节奏和旋律》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部编版九年级音乐下册,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要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既有经典的民族音乐,也有现代流行音乐,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需要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节奏和旋律的理解,学会分析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要素,认识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
教学重点:1. 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 分析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节奏和旋律的内涵,把握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关系。
2. 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音乐作品中节奏和旋律的感受。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介绍节奏和旋律的定义及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 教师通过示范演奏或播放音乐作品,展示不同节奏和旋律的特点。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节奏和旋律的魅力。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首音乐作品中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尝试创作一首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节奏与旋律的观点和特点;2. 掌握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3. 能够分辨不同节奏与旋律,并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
二、导学重点:1. 节奏的定义和种类;2. 旋律的定义和特点;3. 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
三、导学内容:1. 节奏的观点: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是音乐中一种有规律的时间感。
节奏分为强弱、快缓、长短等不同形式,通过节奏的变化可以给音乐带来动感和节奏感。
2. 节奏的种类:(1)拍子:音乐中的基本节拍单位,在一段音乐中一般会有固定的拍子;(2)节奏型:由多个拍子组成的一种节奏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拍子组合形成不同的节奏型;(3)节奏图案:由不同的节奏型组成的一种节奏形式,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节奏图案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感。
3. 旋律的观点:旋律是音乐中的主要元素之一,是由一系列音符按照一定的音高和音程排列而成的。
旋律具有旋律线、旋律形态、旋律运动等特点,可以通过旋律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主题。
4. 旋律的特点:(1)音高:旋律中不同音符的音高不同,通过音高的变化可以表现音乐的旋律线和旋律形态;(2)音程:旋律中不同音符之间的音程干系可以影响旋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3)旋律线:旋律中的音符按照一定的音高和音程排列形成旋律线,通过旋律线可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主题。
5. 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1)节奏可以给音乐带来动感和节奏感,使音乐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2)旋律可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主题,通过旋律可以传达音乐的情感和意义。
四、导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节奏与旋律的观点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基本元素;2. 听音乐:播放不同节奏与旋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与旋律;3. 听辨练习:播放不同节奏与旋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分辨不同节奏与旋律,并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
五、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并能够分辨不同节奏与旋律。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歌曲五声歌》》说课稿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歌曲五声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课歌曲五声歌》是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五声音阶,培养音乐的听觉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充满热情,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五声音阶的概念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五声歌》,了解并掌握五声音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五声歌》,掌握五声音阶。
2.教学难点:五声音阶的辨识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首五声音阶的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五声音阶的美妙。
2.新课教学:教师讲解五声音阶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五声音阶。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五声歌》,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另一部分学生用乐器演奏歌曲。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五声音阶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曲《五声歌》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演唱、演奏和实践活动中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7.2 节奏与旋律 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节奏与旋律》
一、教材解析
本节课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是分析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及小群体的作用,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第一目“我在多个集体中”。本目针对学生角色冲突问题展开分析,力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在不同集体中,我们有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责任。其二,排解由于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的方法。第二目“集体中的小群体”。教材中的这部分肉容反映了当前学生的真实生活。初中学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滞后,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出现新的特点。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小群体的形成及积极影响。其二,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设问:你在哪些不同的集体中,分别承担什么责任。
3.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提问:你最享受哪一个集体中的时光?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有冲突时,你是怎么做的?
4.教师根据学生生成回答,总结基础知识点: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
5.教师呈现顾方舟与周恩来总理的对话,并播放视频,接着展示疫苗成果及顾方舟的遗言。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顾方舟团队合作与追忆往昔的视频。
2.小组合作,讨论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集体?社会是个大群体,家庭是个小群体,顾方舟的家庭在疫苗研制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假如顾方舟的妻子并不支持他的科研工作,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展示成果,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
③自己的兴趣、爱好 ④任务的紧迫程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 B )
节奏与旋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节奏与旋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1.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2.音乐对人们情感和心理的影响;3.歌曲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2.歌曲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
2. 教学难点音乐对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播放器和音响;2.本单元教材;3.相关引导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2. 教学内容(1) 节奏与旋律1.定义:节奏指音乐中有规律的、有节制的时间间隔,旋律是一段由单个或多个音符组成的,有一定节奏的音乐片段。
2.作用:音乐中节奏和旋律不断交替,有节奏的旋律将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感更好地传达给人们。
3.实践:让学生通过唱歌和打拍子来感受节奏和旋律,并让学生动手创作一个简短的旋律。
(2) 音乐对情感和心理的影响1.大多数人都喜欢音乐,因为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情绪,让人体验到幸福和愉悦的感觉。
2.音乐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反应,并有助于塑造人们的个性和性格。
3.研究表明,听一些特定类型的音乐能够帮助人们改善睡眠、缓解紧张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4.实践:让学生用音乐来改善自己的情绪或情感。
(3) 歌曲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1.指导学生阅读歌词,理解歌词背后的含义和思想;2.帮助学生探究歌曲所包含的故事和情感。
3. 布置作业1.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和背后的思想;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最喜欢的歌曲的文章,分析歌曲中的情感和思想,并讲述与他们个人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了解音乐和歌曲的基本概念,并探究音乐对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互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创作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第2节《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说课稿灵台县西屯中学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第二框《节奏与旋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第三单元第七课。
主要介绍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及小群体的作用,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是一节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这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能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分析思考问题,积极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小组和作学习开展的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三、说教法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分享为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然后让学生合作完成讨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交流、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分享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完成讨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教学共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们都在集体中生活,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这些角色之间发生冲突时,大家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奏与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灵台县西屯中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第三单元第七课。
主要介绍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及小群体的作用,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是一节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这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能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分析思考问题,积极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小组和作学习开展的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三、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分享为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然后让学生合作完成讨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交流、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分享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完成讨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共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我们都在集体中生活,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这些角色之间发生冲突时,大家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奏与旋律》。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要求。
教者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再让学生开始合作完成探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打答案。
第三个环节: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学习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自学内容,其他同学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在面对不同集体的多重责任时,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我们应有
大局观念,懂得如何取舍;同时也认识到集体中存在的小群体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常常会发展成极端利己的小团体主义,对此,我们心中应时刻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
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
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个人与集体达成的“和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与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有着密切关系。
第五个环节:当堂训练达成目标
教者选择了有针对性的6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提问学生,对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达到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六、教学反思:
课后对这一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思考,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者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准,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知识讲解不到位。
2.小组合作学习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使一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交流。
3.对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导致拓展提升部分没有很好的完成,影响了教学效果。
希望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2017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