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2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2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2 苏教版本课的重难点是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以及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对学生来说,生活中见到的容器很多,但是学生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容器的容量我们就用统一的单位升和毫升来表示。

因此,对于那些不善于发现生活的学生,升和毫升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课前准备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和1升的量杯。

在课上,我先让学生认识量杯及量杯上的刻度表示的含义,再让学生量出正方体容器各条边的长,然后在容器里盛满水,用量杯测量这些水有多少,明确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是1升,以便于学生形成容量单位“升”的清晰表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充分感知容量单位1升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学生在学习之后就应该回归到生活,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升的地方?适当的教师给予引导:比如说,当我们走进超市,我,当我们走进家里,当我们走进学校……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并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

如,一个大的汤碗容量约1升,大桶色拉油容量5升,大瓶雪碧2.5升,一桶纯净水18.5升,电水壶容量约5升,一个热水瓶容量约2.5升,学校发牛奶的桶约20升左右,水盆容量10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几百升……
1。

“认识容量和升(2)”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2)”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2)”教学反思
对于升,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本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容量和升有了初步认识,让学生做一个一升的容器,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1升的大小,初步体会1/4升、1/2升、3/4升以及把握1升是多少的实际能力。

然后拿制作好的容器去量量哪些容器的容量大于1升,哪些容器的容量小于1升。

课前事先布置好学生一定要做好一个1升的容器,第二天上课去,学生把制作好的容器放在桌上,花花绿绿煞是好看,仔细看看虽然粗糙但看出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的。

在找出1/4升、1/2升、3/4升时,讨论非常热烈,最后在激烈的讨论声中得出了结论。

再拿制作好的容器去量量哪些容器的容量大于1升,哪些容器的容量小于1升时,有学生告诉我可以不用自制容器去试就可知道哪些大于1升,哪些小于1升。

整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情绪高涨,从学生的情绪来分析,学生很喜欢这节课,我想是因为这节课真的把学生的激情点燃了。

所以收到的效果不错。

等到做练习时,发现好多学生都能准确的填出合适的单位名称和连线,连一些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完成的也不错,看来实践出真知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以后要多创造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体会!。

容量和升反思(5篇材料)

容量和升反思(5篇材料)

容量和升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容量和升反思《容量和升》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容量和升的概念,会比较几个物体容量的大小。

通过两份自主学习导学单的引领,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完成重难点任务的教学。

【教学片断】比较物体容量的大小问题引领“想办法比较两个水壶容量的大小。

” 孩子们想到的方法:方法一:将两个水壶倒满水,往一个纸杯里倒,数数各自到了几杯,杯数多的容量就大,杯数少的容量就小。

在此方法演示的期间,追问:“为什么要用同一个纸杯?”让学生明白只有比较的标准统一了,才能准确的比较出结果,为后续容量单位“升”的引出做好铺垫。

方法二:将一个水壶里装满水,往另一个容器里倒,如果没有倒满,那么第一个水壶的容量比第二个水壶小;如果正好倒满,则两个水壶的容量一样大;如果还有得剩余,说明第一个水壶的容量比第二个大。

在此方法演示期间,追问:“那如果三个水壶比较容量,该怎么办呢?”让学生明白,可以选择看上去容量居中的装满水往另两个杯子里倒,从而判断三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这个追问一则锻炼孩子的比较、推理、整合的能力,二则可以与后面“练习一”的题目进行整合。

【反馈情况】情况一:看着三个杯子容量比较的图,来比较容量的大小,有一部分的孩子不能准确的判断。

暴露了有些孩子从实物到图形提升、分析推理能力比较弱的问题,有待在后续的教学中注意锻炼培养。

情况二:“升”的概念建立不准确,如选择水盆的容量(1升、10升、50升)、水杯的容量是不是超过1升这些题目的解答上,有一部分孩子不能准确的选择或判断。

析其原因:“升”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知识领域孩子是初次接触,在生活领域平时少于留心在意,基本上是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所以知识概念的建立较慢、较难。

后续,个人准备从让学生多搜集与升有关的生活信息入手,让知识的表象有具体实物的依托,在头脑中准确的建立起概念。

第二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G《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G《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我准备时间比较长的一节课,但是一节课下来感觉没有把握好、教学效果也一般。

为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感觉是因为这节课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虽然教学效果较好,但是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课堂的把控难以掌握。

所以,我渴望自己的充分准备上出这节课的特点,上出一节让学生感受深刻的、不一样的数学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深入钻研教参、教材,上网看教学设计,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

我充分的准备、整理,理出教学顺序。

在学校仪器室把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汤勺、饮料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归置妥当。

上课一开始学生们就被我这么大的动静多吸引,我先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也不相同,相互争执不下。

然后,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原来它们的容量一样大。

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让学生们充分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之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与它的外部形象、外部特点没有什么关系。

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清晰的。

然后,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倒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与反思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三、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4 苏教版.doc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4 苏教版.doc

师生师生生师生师生师生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在昨天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比较深刻的认识了容量和升,并感受1实际大小。

今天,进一步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和同纽的老师,深入讨论研究,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吋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今天的教学,我注意了以下儿个方而:1.我始终坚持课前的准备充分为课堂提高了很大的效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II课堂做到有的方矢, 胸有成竹。

我准备了大小杯子若干个,1升的量杯、250毫升的量筒,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等等,每一小纽也都有水杯、饮料瓶以及相应的水等,准备好一切教学用具。

2.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性以及教育性。

学生己经初步感知1升的水究竟有多少后, 让学生小组合作,白C探究和感知1升究竟是多少,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实践能力。

3.重学生的估计能力。

不管是教师白C演示还是学生的操作屮,都要注重止学生先估计然后在操作, 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估计能力。

因为估计能力是我们新课标中所重视的一个能力的培养。

下而,我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口还有毫升。

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我们看,这是200毫升的量杯,用它装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要倒儿下呢?谁上来试试?生上去操作。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吗?一共倒了几下?生:5下。

师:说明1升等于多少毫升?生:1升等于1000 «升。

师:谁再上来验证一下?…在本次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

相信大家一定己经到帀场上去搜集了很多关于毫升的资料。

谁愿意把你获得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生:我在雪碧罐上、椰子汁罐上分别看见了335ml. 250ml的字样,我想它们的容积也分别就是335ml 和250ml0生:我知道白酒瓶上一般标上500沁,而啤酒瓶上却是640ml0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4 苏教版 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4 苏教版 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在昨天教学的根底上,学生已经比拟深刻的认识了容量和升,并感受1实际大小。

今天,进一步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历,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和同组的教师,深入讨论研究,做了比拟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今天的教学,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我始终坚持课前的准备充分为课堂提高了很大的效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课堂做到有的方矢,胸有成竹。

我准备了大小杯子假设干个,1升的量杯、250毫升的量筒,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等等,每一小组也都有水杯、饮料瓶以与相应的水等,准备好一切教学用具。

2.教学中表达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性以与教育性。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1升的水终究有多少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探究和感知1升终究是多少,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实践能力。

3.重学生的估计能力。

不管是教师自己演示还是学生的操作中,都要注重让学生先估计然后在操作,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估计能力。

因为估计能力是我们新课标中所重视的一个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

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我们看,这是200毫升的量杯,用它装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要倒几下呢?谁上来试试?生上去操作。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吗?一共倒了几下?生:5下。

师:说明1升等于多少毫升?生:1升等于1000毫升。

师:谁再上来验证一下?…在本次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

相信大家一定已经到市场上去搜集了很多关于毫升的资料。

谁愿意把你获得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生:我在雪碧罐上、椰子汁罐上分别看见了335ml、250ml的字样,我想它们的容积也分别就是335ml和250ml。

生:我知道白酒瓶上一般标上500ml,而啤酒瓶上却是640ml。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有谁知道升与毫升是什么关系吗?生:1升等于1000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容量和升单位,并掌握容量的量词;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掌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讲授实验知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和升单位,并掌握容量的量词;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用毫升、升来度量实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几个大小不同的饮料瓶,让学生猜瓶子的容量大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学习新知(1)示范:老师向学生展示1升的饮料瓶,并让学生把其他瓶子放在1升的瓶子旁边,比较大小。

然后,老师向学生介绍升单位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猜测1升有多少毫升,再让学生用容量瓶测量、验证。

(2)讲授:老师讲解升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从周边环境中选择一些物品,然后用容量瓶量出其容量,最终汇总成表格。

3. 拓展实践(1)小组探究:老师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掌握升的定义,并运用实验方法学习容量与体积的概念。

(2)实践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了解容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出新的量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重点难点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认识,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掌握升单位的基本概念和量词,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值得改进的地方,我认为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小组合作,让学生彼此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知识和经验。

同时,在反馈环节中,可以组织一些探究班级经验和成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意识,促进班级的互动和学习氛围的建立。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降低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认识升以前我安排了3个层次,第一:引出概念—容量和容器。

出示2个大小明显的玻璃杯,哪个装的水多?引出装水多的“容量大”,装水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容器”。

让学生用这2个词说一说2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第二:有时不能一眼看出容器容量的大小,这时怎么判断。

出示2个大小接近的杯子,引导学生比一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问题。

生1:1个杯子装满水,倒入另一杯比较,生2:2杯倒满水,倒入有刻度的杯子比一比…….充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出示茶壶,问它的容量是多少呢?甲说它的容量是5杯,乙说它的容量是4杯,你认为他们说的科学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容量也应该向长度,重量一样有统一的单位。

由这样的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教学中给学生正确的概念。

出示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容量是1升。

让学生闭上眼感知,然后再量出1升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感知1升水的多少。

这样通过直观让学生建立1升的概念。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哎呀,老师最近给我们讲了“认识容量和升”,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一开始,老师拿出了各种各样的容器,有大瓶子、小杯子,还有奇奇怪怪形状的罐子。

我就在想,这是要干啥呀?后来才知道,这是要让我们明白啥是容量。

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容器装的东西多呀?”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有的说大瓶子能装得多,有的说小杯子装得少。

我心里也在嘀咕: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大的当然装得多啦!这就像大象和小猫咪比谁吃得多,那肯定是大象呀!然后,老师又拿出两个差不多大的杯子,一个高一点,一个矮一点。

她往里面倒水,问我们:“猜猜看,哪个杯子装的水多?”这可把我难住了,看起来都差不多呀!后来老师告诉我们,不能光看外表,得实际比较才行。

这就跟不能光看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他厉不厉害是一个道理嘛!在学习“升”这个概念的时候,老师拿来了一个1 升的量杯,告诉我们这就是1 升的容量。

哇,1 升原来这么多呀!老师还让我们猜猜,几个小杯子的水才能装满1 升的量杯。

大家又开始瞎猜啦,有的说5 个,有的说10 个。

最后我们亲手实验,才知道答案。

这过程可太有趣啦,就像在探险一样!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也争论得热火朝天。

小明说:“容量不就是能装多少东西嘛,这有啥难的!”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说:“那也得搞清楚单位呀,不然怎么比较呢?”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老师来给我们解答。

通过这堂课,我算是明白了,容量和升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要真正搞清楚,得好好观察、动手实验。

这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不能光靠想,得动笔算算才行!我觉得呀,学习就得多动手、多思考,这样才能学到真本事!你们说是不是呢?总之,这堂课让我学到了好多新知识,也让我知道了学习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

我以后会更加努力,把这些知识都掌握好!。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doc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doc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课反省《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开学到此刻我准备时间最长的一节课,并且没有掌握。

为何呢?因为像这类要用大批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课形式在过去的老教材中几乎没有,而且帮助学生成立升的较为正确的空间观点的难度比较大。

成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点,预计常有容器的容量,这些内容在老教材中中特别单薄的,致使于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关于自己计算出来的容积也不知它的实质大小有多少,比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积是 8 升,也不知道是错误的。

新旧教材的比较,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先进之处。

因此,我盼望上出这节课的特色,上出一节让学生终生有利的数学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深入研究教参、教材,上网看教课方案,精心编制教课方案,准备了大批教具和学具。

我利用两天的时间向自然蒋老师和初中的物理老师分别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 毫升、 500 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一样的碗、汤勺、饮料瓶、等生活中常有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成立正确的容量观点的呢?我取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好多),先让学生猜想谁的容量大,学生的建议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同样大。

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慢慢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所有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同样大。

我一鼓作气,提出问题:为何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居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同样大。

在学生解说后,我实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

我想,经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成立的容量的观点是比较到位的。

我又是怎样帮助学生成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点的呢?我在课上分红了四个步骤:第一出现 1 升的标准件:棱长为 1 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 1 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 1 升;其次,让学生察看哪些容器能够倒入 1 升水,而后我先后把 1 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察看形状不一样的 1 升水,记着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 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能够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能够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概是多少升,而后用 1 升的塑料盒把水道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概是 2 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概是 4 升,等等。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

认识容量和升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反思认识容量和升反思升和毫升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课堂上的阅读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升和毫升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

因此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

同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

为了让学生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书上的例题作了很细致的安排。

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

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学生感受一升有多少时,是让每个学生掂一掂手中一升饮料的重量。

教师再演示。

书中的例题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倒入量杯正好是1升。

设计这个实验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正方体比较熟悉,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所以对棱长1分米正方体容器的大小有感性经验,正是这点经验帮助他们感受了1升有多少。

二是在实验中能带出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常用工具——量杯。

在这个实验中,正方体容器是制作或选择的,1升水是在量杯上看出来的。

在让学生有根据的估计微波炉碗、脸盆的容量,加深对升的理解。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精心编制,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

我利用两天的时间向自然蒋老师和初中的物理老师分别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汤勺、饮料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一样大。

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一样大。

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在学生解释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

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到位的。

我又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念的呢?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可以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道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

在第二个操作环节中,我补充了小孩一天需要3升水。

在每一个步骤的结束时分,我都让学生回顾1升的大小,加强对标准件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1升的感知较为充分,所以学生在回答p12第四题以及我的补充题时,正确率非常高。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瞬时就能产生的,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凭借实物到空间想象的两个阶段,而且前一阶段是长久和最具实效的——即使成人,在表述体积和容积有时也不得不借用实物。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与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与反思

1 认识容量和升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 陈海峰组长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 陈冠宇项目 内 容1.下面哪个水壶装水多?为什么?2.认识容量。

读教材第1页例1发现:容器容量的多少和容器的( )有关,容器大的容量( ),容器小的容量( )。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 )单位。

3.认识升和1升。

计量水、油和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 )作单位,用符号表示为( )。

4.容器的容量有(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大小,要用统一的( )单位。

5.容量大的容器所能装的液体就( ),容量小的容器所能装的液体就( )。

6.下面容器的容量,哪个比1升大?7.在合适的容量下面画“ ”。

1升6升60升1升10升100升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容器越大,装的水越多。

学具准备:茶杯、水、饮料瓶、量杯(500毫升)和一次性纸杯等。

参考答案:1.左边的水壶装水多理由略2.大小大小容量3.升L4.大小容量5.多少6.水壶7.提示:6升10升画“ ”略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醉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摘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摘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摘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cognitive capacit y and promotion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开学到现在我准备时间最长的一节课,而且没有把握。

为什么呢?因为像这种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
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在以往的老教材中几乎没有,而且帮
助学生建立升的较为正确的空间观念的难度比较大。

建立容积单
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这些内容在老教材
中中非常薄弱的,以致于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对于自己计算出来
的容积也不知它的实际大小有多少,譬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积是8升,也不知道是错误的。

新旧教材的比较,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
先进之处。

所以,我渴望上出这节课的特点,上出一节让学生终
身有益的数学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深入
钻研教参、教材,上网看教学设计,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
教具和学具。

我利用两天的时间向自然蒋老师和初中的物理老师
分别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汤勺、饮料瓶、
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个热
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
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
量大、一样大。

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
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一样大。

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
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在学生解释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
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

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
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到位的。

我又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念的呢?我在课
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塑
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
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
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
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倒入
饭碗里,看看可以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
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道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
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
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


第二个操作环节中,我补充了小孩一天需要3升水。

在每一个步
骤的结束时分,我都让学生回顾1升的大小,加强对标准件的认
识。

由于学生对1升的感知较为充分,所以学生在回答p12第四题以及我的补充题时,正确率非常高。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瞬时就能产生的,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凭借实物到空间想象的两个阶段,而且前一阶段是长久和最具实效的——即使成人,在表述体积和容积有时也不得不借用实物。

所以,我课前准备一大桌子几十件的瓶瓶罐罐、盆盆壶壶,绝不是自寻麻烦,没事找事。

这节课的既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学生对身边的常见容器容量的了解和熟悉,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升的表象。

这节课还是留下的一些遗憾:其一,由于学生寄宿在校,不能让每个学生自己带来生活中的容器,每人自己的操作少,没能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都能操作。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