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乡新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16《家乡新变化》教案

16《家乡新变化》教案

16《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情感与态度。

1、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三、行为与习惯。

制止破坏家乡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四、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

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二、难点。

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歌曲《南泥湾》、《谁不说咱家乡好》,学校门口变化前后的照片。

二、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大家上课,老师忍不住想给你们放两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播放第一首歌曲《南泥湾》。

3、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4、指名回答。

5、播放第二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6、提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呢?你们听出来了吗?7、学生自愿起立回答问题。

8、师小结:第一首歌表达的是南泥湾这个地方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第二首歌表达的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

可见,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都很热爱它。

二、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1、课件出示学校门口的照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学生都能认出是学校大门口。

3、课件出示几年前学校门口的旧照片,提问:你能认出来这里吗?4、学生刚来学校不久,可能认不出来这是咱们学校以前的老照片。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以“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为教材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切身感受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的感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能听懂老师讲述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句子,并进行理解•能正确使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能进行口语交流,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变革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通过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经验和感受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法治概念•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静心领悟故事内容,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学生能正确运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来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2.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学生能够展现自己对家乡变革的感性认识四、教学策略•通过互动展示、自由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授课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讲解、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所引导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气质五、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利用教师展示授课时韩寒的访谈,并让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2. 情境设计•展示一组自己的老家、家乡建筑、物产等照片,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展示照片引导,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的变化,比如建筑的变化、工业医疗都市的发展等方面3. 具体实践•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例讲解当地的某个法规,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这个法规将会对家乡的未来带来哪些好处和影响4. 总结整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让整个班级对其感受以及分析进行讨论六、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通过口语交流进行对话式的互动作业2. 总评及反馈•通过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或者小型课程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理解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内容;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新变化;3.能够就家乡的变化展开简单的讨论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1.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懂和理解相关内容的能力;2.口语表达,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家乡的新变化。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使用与家乡新变化相关的词汇和句子;2.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物或图片展示家乡的新变化;3.造句卡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乡,家乡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家乡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听力训练(15分钟)播放一段介绍家乡新变化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并理解内容。

然后进行简单的提问,确保学生对内容有所了解。

3.词汇学习(15分钟)呈现一些关于家乡新变化的词汇,比如建设、发展、环境、交通等,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使用这些词汇。

4.交流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家乡的新变化,并展开提问和回答。

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5.句子造句(15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些造句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与家乡新变化相关的词汇,让学生组成句子,并用英语说出来。

6.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回顾家乡新变化的相关知识,并鼓励他们反思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作业布置1.用英语写一篇关于家乡新变化的短文;2.收集一些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图片或资料,准备下节课展示。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发学生对家乡新变化的思考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家乡新变化》的教案设计

《家乡新变化》的教案设计

《家乡新变化》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变化和发展。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变化。

(3)开展小组讨论、访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努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家乡的自然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

第2课:《家乡的历史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

第3课:《家乡的经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2.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第4课:《家乡的社会事业》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2. 组织学生访谈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满意度和建议。

第5课:《家乡的新变化》1.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变化。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2. 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安全装备等。

3. 访谈提纲、调查问卷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访谈等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知程度以及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态度。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与发展,了解家乡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家乡的联系。

3)能够理解在家乡生活时需要遵守的规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感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拓展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视频,让学生们先了解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重点(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描述家乡变化,让学生们能够列举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地区的新发展。

3.学习任务(15分钟)以小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然后回答如下问题:1)你所了解的家乡有哪些变化和发展?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3)我们要如何为家乡做贡献?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全班讨论交流。

4.学习扩展(15分钟)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与发展家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而发展家乡是我们的责任。

带领学生发现家乡问题并解决家乡问题,例如发现乱扔垃圾、交通拥堵等问题。

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活动设计(15分钟)请学生们在课后,到家乡的周围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家乡存在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

包括乱扔垃圾、道路不平等等。

这个活动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实地考察。

6.教学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感受科技的带来的变化。

体会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家、爱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自己的家乡干净、整洁、美丽的意识。

(3) 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对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新的科技、新的设施和新的变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家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2. 设备:幻灯片、绿植、图片、音像资料。

3. 学生资源:一些相应的小品文字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发现法。

3. 组织合作学习法。

4. 讨论法。

5. 课堂演讲法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乡的照片,并以感叹为开端,穿插家乡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了解家乡的情况(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一小块卡纸,让学生们逐个说出自己所说的让家乡变化的事情,然后贴在学校的大海报上,集中到班里共同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3. 了解新变化(15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把家乡的变化分成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以便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价值观。

4. 经典名言的背诵(1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播放有关家乡变化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在背诵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爱家、爱乡的情感。

5. 简单事件剖析活动(15分钟)以智慧大闸蟹为例子,从技术、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家乡的景色中抓住变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角色。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16 家乡新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2.情感与态度(1)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3.行为与习惯制止破坏家乡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4.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2.难点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歌曲《南泥湾》、《谁不说咱家乡好》,学校门口变化前后的照片。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1.师:孩子们,今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大家上课,老师忍不住想给你们放两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播放第一首歌曲《南泥湾》。

3.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4.指名回答。

5.播放第二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6.提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呢?你们听出来了吗?7.学生自愿起立回答问题。

8.师小结:第一首歌表达的是南泥湾这个地方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第二首歌表达的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

可见,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都很热爱它。

二、我家门前新事多1、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家乡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家门前有哪些新事吧。

(出示第62页上面的两幅图:街道的改造)师:从这两幅图的变化来看,我们发现了什么呢?生讨论回答。

《家乡新变化》的教案设计

《家乡新变化》的教案设计

《家乡新变化》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家乡的概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活动:1. 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2.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情况。

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气候特点2. 家乡的地形地貌3. 家乡的植被资源1.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小组分享。

2.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章:家乡的人文景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人文景观特点,包括古建筑、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

2.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古建筑2. 家乡的文化遗址3. 家乡的名胜古迹教学活动:1. 让学生参观和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进行小组分享。

2.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

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人文景观的认识和感受。

第四章:家乡的经济建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经济建设情况,包括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民生改善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 家乡的产业发展2. 家乡的重点项目3. 家乡的民生改善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和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情况,进行小组分享。

2.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

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经济建设的认识和感受。

第五章: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社会事业情况,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家乡新变化》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家乡照片、家乡地图、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

2.白板、黑板、粉笔/白板笔。

3.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照片和家乡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家乡有什么变化?”2. 学习新课•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教师设计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改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讲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3.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课外视频、故事等形式,提供更多关于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资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优秀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家乡新变化》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讲授新课一、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活动教案 家乡新变化

活动教案 家乡新变化

活动教案家乡新变化一、活动主题: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新变化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调查主题。

2. 准备调查工具,如问卷、访谈提纲等。

3.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家乡的历史照片、发展报告等。

四、活动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过去,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变化。

2.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家乡变化的信息。

3. 各小组整理调查成果,准备进行分享。

4. 各小组依次分享调查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

5.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五、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收获。

2. 小组互评: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调查成果及表现进行评价。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调查成果、表现及团队协作情况进行评价。

六、活动延伸:1. 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制作宣传册,介绍家乡的新变化。

2. 举办“家乡新变化”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景和变化。

3.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在建项目或新开发的景区,亲身体验家乡的发展。

七、教学资源:1. 家乡历史照片、发展报告等资料。

2. 调查工具:问卷、访谈提纲等。

3. 宣传册制作素材:图片、文字等。

4. 摄影设备、展示平台等。

八、教学建议:1. 活动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调查计划的制定,明确调查目的、对象和内容。

2. 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调查活动顺利进行。

3. 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及时反馈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不足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情况,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 教案

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 教案

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课题:家乡新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描述家乡新变化的词汇和句型。

2.培养学生观察家乡变化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识记和运用描述家乡变化的词汇和句型。

2.培养学生观察家乡变化的能力,积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挂图、学生自带物品(相机、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引入(预计5分钟)1.用图片和视频等展示家乡新变化,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忆家乡的改变。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喜欢之处。

呈现(预计1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家乡新变化,并提问学生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出示家乡地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家乡新变化。

3.教师板书家乡新变化的相关词汇和句型,逐个解释,并引导学生模仿说出相关句子。

练习(预计15分钟)1.给学生分组,让每组选取一组图片进行观察,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图片中的家乡新变化。

2.学生组内进行讨论和展示,教师巡视指导和纠正学生的语言表达。

拓展(预计10分钟)1.学生带来自己拍摄的家乡图片或绘画作品,展示家乡新变化。

2.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通过互动促进孩子们对家乡新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归纳(预计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复习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家乡地图,让学生口头回答地点对应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感受。

达标(预计10分钟)1.分发试卷,让学生完成关于家乡新变化的书面练习。

2.教师批改试卷,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总结(预计5分钟)1.学生小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并表达自己对家乡新变化的思考和感受。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新变化,并培养了学生观察家乡的能力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了互动、合作和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乡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领略家乡的新变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1.家乡的新变化2.对家乡的感受和思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让他们思考和观察家乡的变化。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展示法。

2.联想法。

3.问题导向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引入本课学习内容;2.让学生看一组图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3.听一段旁白关于家乡新变化的介绍。

步骤二:学习(20分钟)1.展示家乡新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聆听旁白,并观察图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和感受,初步认识家乡变化。

步骤三: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对家乡新变化进行联想,思考家乡为什么发生变化;2.让学生以问题形式思考:家乡变化后带来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步骤四:巩固(15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我爱家乡》的小短文,回顾学习的内容;2.调查家长同学对家乡的看法和态度。

步骤五:归纳(5分钟)1.总结和归纳家乡的新变化;2.引导学生再次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注意事项1.教学时要按照学生认知的顺序展开,以简单和易于理解为标准;2.虚实结合,用目睹和感触的方式激发情感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

4.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家乡的变化》,练习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总结本课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并培养强烈的家乡责任心和自我进步的意识。

通过现实生活的案例和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一)教学材料《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变化有哪些?”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2.讲故事(10分钟)请学生仔细阅读《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解。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的变化,并探讨发生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思考问题(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和文化?5.表演(20分钟)请学生组织表演,展示在生活中怎么样保护环境和文化。

6.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设计一张测验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2.分组讨论和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交流;3.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保护环境和文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4.在评估和反思中发现,个别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问题上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16家乡新变化 家乡特色代代传(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 家乡特色代代传(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家乡特色代代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16家乡的新变化,感受家乡的美好;2.学习家乡的特色文化并了解其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学习正面教育中“传承”这一道德价值观,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16家乡的新变化;2.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承。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生动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16家乡的新变化;2.如何通过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承。

四、教学内容1.16家乡的新变化家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家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而作为家乡的孩子们,应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16家乡是指我国16个重点扶贫县,这些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在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变化。

1.1 经济方面的变化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逐步实施,经济扶贫成为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16家乡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以凤凰县为例,该县发展了以茶叶、柑橘、蔬菜等农业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引进了一大批涉农企业,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在琼结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私人企业的涌现,成为当地经济的新亮点。

1.2 文化方面的变化家乡的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表达。

16家乡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文化扶贫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地方民间文化的传承。

以福建建宁县举例,该县依托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推出了多项文化扶贫项目,如民宿旅游、茶叶文化传承等,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3 环境方面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16家乡在环境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努力,通过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家乡新变化教案

家乡新变化教案

家乡新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包括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

2.基础设施的变化,如交通、住房、医疗等。

3.经济发展的变化,如产业、就业、收入等。

4.个人感受和行动计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包括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幻灯片。

2.地图或相关图片资料。

3.个人拍摄的照片或视频。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过去的样子,以及近年来的一些变化。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的方式进行。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们观察、分析和讨论家乡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觉得你的家乡近年来有什么变化?”2.讲授新课:通过投影仪展示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3.巩固练习: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变化和个人感受。

可以结合地图或相关图片资料进行讲解。

4.归纳小结:总结家乡的变化和个人的感受,强调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拍摄或收集家乡新变化的照片或视频,并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行动计划。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2.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关注家乡变化的原因和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情况,询问家乡有哪些新变化。

2.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和想法。

3.明确本节课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与探究
1.教师介绍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呈现相关图片或视频。

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并展开探究。

三、交流与总结
1.学生自由讨论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再次强调家乡变化的意义和作用。

3.提醒学生要关注和参与家乡的变化,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通过讲授与探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分析能力。

3.通过交流与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4.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新变化》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
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活动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农村的变化发展”、“农村发展”。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二、家乡特色代代传
活动三:家乡探宝
老师: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分小队汇报“家乡探宝”活动成果。

示例:
1、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2、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

烘糕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脆绵甜。

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于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

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寸见方的薄片。

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3、家乡的传统工艺
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最好。

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

那时的三河四面环湖,是一个岛屿,人们以捕鱼为生,同时还养殖鹅、鸭等作为副业。

后来,人们将成熟的鹅毛拔下来,晒在沙滩上,发现鹅毛会随风自然飘起来。

”自此,人们就想到将轻柔的鹅毛扎起来,用来扇风纳凉。

小结: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代代相传。

三、我的家乡会更好
活动四:展望家乡的未来
1、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2、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

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3、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

你能把她画下来吗?(学生画未来的家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