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韵母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韵母系统

一、关于韵母的概念

1.韵、韵母、韵部、韵目、小韵、韵摄

韵,把声调相同、韵母相同或相近(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集在一起所编成部类。音韵学上的韵是从韵腹起算的,如“掀喧翻”同属元韵。传统音韵学上声调不同算不同的韵,如二O六韵中的“东董送”、“微尾未”。

张-庄-将:阳韵

掌-爽-仰:养韵

唱-创-匠:漾韵

“韵部”比“韵”含义要广,它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不计声调,“韵部”一般是指上古音而言的,如,王力《古代汉语》《诗经》用韵就分古韵为三十部。

中古以后的等韵学把206韵归并为16摄,只要求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归一摄,比效摄,包括平声豪肴宵萧、上声皓巧小筱、去声号效笑啸12个韵。韵摄指等韵学中将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的韵部归并而成的大的部类。

小韵:韵书在各韵中将同声母和同韵母的字集中地编在一起,在领首字下标出这一组字共用的反切,这样的一组同音字,习惯上称之为“小韵”。等韵图中所列的字,大都是各小韵的领头字。

韵目:就是韵书里的韵的标目,也就是韵的代表字。

2.开合

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开口、合口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凡韵头是[u]或是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合口,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不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开口。据古代等

韵家的研究。古韵母只有[i],[u]两种韵头,而没有[y]韵头。但在古音里[i]和[u]可以同时作韵头[iu]。比如[an]这个韵,开口是[an],前边加介音[i]成为[ian],还算开口,合口是uan,前边加介音[iuan]还算合口。也就是说,只要有[u]的都是合口,没[u]的都是开口。古代开合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园唇和不园唇的区别。后来由于语音的演变。以[iu-]起头的合口韵,就演变为撮口[y-],于是韵头[i-,u-,y-]三类,再加上不同i,u,y作韵头或韵腹的,就分别成了现代的开齐合撮四呼。 3.阴声韵,阳声韵,八声韵。

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阴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阳声韵;以塞音p,t,k 收尾的韵叫“入声韵”,广州“甲”[kap]、“八”[pat]、厦门“竹”[tiok]。

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中,汉语的阴、阳、八三种韵尾可以互相转化。普通话里没有入声韵,原来的入声韵字现代都念阴声韵,这就是说入声韵已转化成阴声韵。比如“山”本收[-n]是阳声韵,可上海读[sε]则转化为阴声韵。“斤阳”阳声韵,同声必同韵,从斤得声的“祈沂”是阴声韵,“寺特等”分属“之职蒸”三韵。这种阴阳入在韵腹相同相近的情况下,互相转化的现象叫对转,又叫阴阳对转,因为古代音韵学家不是把入声韵看作阴声韵(上古音),就是把把入声韵看作阳声韵,这种阴阳对转,对于研究汉语语音的变化,说明汉语语音演变的规律,是很有意义的,特别的对研究上古音韵,作用更大。这一现象本是客观存在的,但认识转晚,直到清(江永、戴震)才察觉到古音中这种对转的变化,孔广森则叫它“阴阳对转”。

二、广韵韵目的四声配合

《广韵》是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而编排的一部韵书。有很强的

系统性,206韵四声相配,如东董送屋。但四声的韵数并不一致,所以《广韵》四声相配的情况不容易看出来。早期的等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已分析《切韵》四声相配的情况。清人戴震做《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才使之更加清楚。二十八“欣”,韵母表作“殷”。原称殷,避宋宣祖讳改。二十七“删”应配“鎋”,“山”应配“黠”。(见《上古音韵表稿》董同和)

《广韵》四声的区别。一看就非常明显,东董送屋就是平上去入四声。206韵中,入声韵跟阳声韵相配:东董送屋、阳养漾药、钟肿用烛、寒旱翰曷。而阴声韵只有平上去相配:支纸寘、脂旨至、之止志、鱼语御,后面无入声韵相配,这是《广韵》音系的一个特点。

阳声韵不仅与入声韵相配合,而且配合得非常整齐,例如,阳声韵有-η,-n,-m种鼻音韵尾,和它相配的入声韵就有-k,-t,-p三种塞音韵尾,它们都是按照相同的发音部位相配成对的。东冬钟江阳唐耕清青蒸登,收舌根鼻音[-η],它们相配的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十二个入声韵都是收舌根塞音[-k];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等十四个阴声词是收舌尖鼻音[-n]的,和它们相配的质术栉物迄月没喝末鎋黠屑薛十三个入声韵,都是收舌尖塞音[-t];侵覃淡盐添咸衔严凡等九个阳声韵是收双唇鼻音[-m],和它们相配合的缉合盍葉帖洽狎业乏等九个入声韵都是收双唇塞音[-p]。这些语音的痕迹,现代的方言和外国译音中,还可以寻找得到。

《广韵》是四声相承的。但四声韵类的数目参差不齐:平声57,上声55,去声60,入声34韵。为什么?入声韵的韵母少于平上去,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只跟阳声韵相配。阳声韵三十五个,但“痕”韵入声不独立,所以入声韵只有三十四个。问题是平上去三声相配为什么韵母数目不等,上下平声加起来57,上去相承,上去也应该是57,

但上声只有55,去声有60。去声韵多出“祭泰夬废”,这四个韵无和它相对应的平声和上声(独立去声韵),臻韵则没有立去声韵目,是为60。冬臻韵缺上声,是为55。

(举平以赅上去:在传统音韵学上提到某一平声韵时,往往包括了它的上声韵和去声韵,有时还包括它的入声韵,这就是所谓的。)二O六韵里除了用四声和阴声韵、阳声韵的分别以外,还有不少韵是由于开合、等次的不同,也区别为不同的韵目,例如:殷[-ien]和文[iuen]、痕[-en]和魂[uen]、寒[an]和桓[uan]就是开合的区别。豪[-au]、肴[au]、宵[-iεu]、萧[ieu]四韵都是开口,它们的分立是由于等的不同。

三、《广韵》的韵类

广韵的韵母从韵目上是看不出来的,因为韵和韵母不同,二O六韵不等于是二O六个韵母。真正要知道广韵的韵母系统,也是要从研究更切入手的,其方法与求广韵声类的方法一样,把反切下字用同用、互用、递用的原则加以系联。

陈澧的《切韵考》根据反切的原理,用系联法考求《广韵》的韵类。他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分为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三项。

1.基本条例

陈澧认为:“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叠韵,则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

“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两个字都用“红”作反切下字,所以它们属同一韵类,这是“同用”例。

“公,古红切”,“红,户公切”。“公”、“红”互为反切下字,所以它们属于同一韵类,这是“互用”例。

“东,德红切”,“红,户公切”。“东”用“红”为反切下字,“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