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韵母系统)

合集下载

音韵的基本概念

音韵的基本概念



上古汉语语音,就是传统所说的上 古音,指的是西周至秦汉的古音, 又简称“古音”。清人把研究汉语 音韵的学问分为“古音学”、“今 音学”、“等韵学”。所谓“古音 学”又称“古韵学”,就是研究上 古音的。 上古的历史,至晚可从商代后期讲 起,因商代后期已有成体系的文字 甲骨文今天可以见到。但是那时的 语言真相由于文献不足,至今也说 不清楚。所以上古音的上限只好断 自周初。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研室

第 2 章 音 韵 学 知 识

教学目的:掌握有关音韵的基本知 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古书阅读 中的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教学时数:14节 授课方式:讲授 学生阅读书目: 唐作藩 《音韵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 版社 陈复华 《汉语音韵学基础》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向 熹 《古代汉语知识辞典》音韵 部分 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 二 节: 上 古 汉 语 的 音 韵 系 统

二、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上古音声母系统的研究始于清初,顾炎武 的著作已经开始了古今声母异同的研究, 但只是个萌芽。对古声母研究最有成就和 影响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字晓征,一字 辛楣,号竹汀),他著有《十驾斋养新 录》,其中的《古无轻唇音》、《舌音类 隔之说不可信》等篇目是研究上古音的重 要文献。近人章太炎著有《古音娘日二纽 归泥说》,曾运乾著有《喻母古音考》等 篇目,都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文献,他 们对上古声母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 一 节: 音 韵 的 基 本 概 念
二、关于韵母方面的概念 (1)韵母、韵头、韵腹、韵尾、 音节 (2)韵、韵部、韵目、韵类 (3)四呼、两呼和四等

第 一 节: 音 韵 的 基 本 概 念
三、关于声调方面的概念 (1)声调:声调是字音的三要 素之一。汉语中,声调在区别 意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次于声 母和韵母。 (2)平仄 四声中的平上去三类古人称为 舒声,入声一类称为促声。 四声还可以分为“平声”与 “仄声”两大类:平声自为一 类,谓之平。上去入三声合为 一类,谓之仄。

第三讲韵母

第三讲韵母
开头的元音i、u、ü都是高元音,它们 处在韵头的位置,发音不太响亮,且比 较短促。这些韵头在音节里特别是零声 母音节里常伴有轻微的摩擦。
ia[iɑ] 起点元音是前高元音i,由它开
始,舌位滑向央低元音a止。i的发音较短, a的发音响而长。止点元音位置确定。
ia
发音例词:
假牙 恰恰 压价 加压 架下 下家 押送 哑巴 雅观
大柴和小柴ai
大柴和小柴,帮助爷爷晒白菜。 大柴晒的是大白菜,小柴晒的是小白菜。 大柴晒了四十四斤四两大白菜, 小柴晒了三十三斤三两小白菜。 大柴和小柴,一共晒了七十七斤七两的白菜。
背水杯ei
贝贝背水杯,水杯贝贝背。 贝贝背水杯背背水杯。 水杯贝贝背,贝贝背水杯。
绕口令练习:
姥姥和老姥姥ao
老姥姥老问姥姥老不老, 姥姥老问老姥姥小不小。
i-ü
机具jījù 拘礼jūlǐ 异域yìyù
吸取xīqǔ 依据yījù 意趣yìqù
机率jīlǜ 齐聚qíjù 移居yíjū
ü– i
躯体qūtǐ 履历lǚlì 举例jǔlì
聚集jùjí 据悉jùxī 具体jùtǐ
曲艺qǔyì 取缔qǔdì 屈膝qūxī
虚拟xūnǐ 蓄积xùjī 蓄意xùyì
音频欣赏
ie[iε] 起点元音是前高元音i,由它开始,
舌位滑向央低元音ê[ε]止。i的发音较短, ê 的发音响而长。止点元音ê 位置确定。
ie
发音例词:
结业 贴切 铁屑 谢谢 歇业 姐姐 爷爷 趔趄 别接 斜街 业界 烈烈
ei
发音练习材料:
肥美 黑煤 北非
配备 蓓蕾 飞贼 妹妹 美媚 贝类
ao[ɑu] 这个韵母是后元音音素的复合。
起点元音是后不圆唇元音,即“后a”。发音 时,舌头后缩,使舌面后部隆起。从“后a” 开始,舌位向u的方向滑动升高。

音韵学基础

音韵学基础
▪ 精清从心邪
▪ …………
▪ 《广韵》反映的语音系统早于三十六字母。 因而,两者的系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谈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一般指《广韵》的声 母系统而言。
▪ 我们能知道《广韵》所分的调类、韵部, 却不能从表面上看出它的声母系统,《广 韵》的声母系统是隐含于各韵部的反切之 中。
▪ 首先对《广韵》作整理声母工作的是清代 音韵学家陈澧,他用系联法分析了《广韵》 的声类和韵类,在系联反切上字时,创立 了三个条件。
音粞”。 等等
以上注音存在不足,于是东汉产生反切注音 方法,,一直使用到清末。是一种作用和 影响很大的注音方法。
▪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 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 母和声调。
▪ 古代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某某切”。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使用注音字母。注音 字母的形体是按照汉字的偏旁改造而成,如ㄅㄆ ㄇㄈ等,它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才 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推行。
1958年正式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音韵学的概念
一般把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 律的学科称为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传统音韵学又分为三个部分:古音学、今音学、 等韵学。
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 经》用韵为主要对象,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语音 系统的。 (先秦两汉:前11世纪——3世纪前)
今音学以《切韵》(陆法言)、《广韵》 》(陈彭年) 韵书为对象,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 (魏晋至隋唐五代:4——12世纪)
▪ 古代诗歌以平声和仄声对举,形成一种音 乐美。
一、中古韵母系统
中古时期(六朝到唐宋)的语音,以《切 韵》、《广韵》音系为代表。

古代汉语音韵

古代汉语音韵

古代汉语音韵第三讲通论音韵(上)传统语言学称语音为音韵或声韵。

音韵是汉语声韵调三要素的总称。

研究音韵的学问称为音韵学,音韵学是古代汉语领域里的一门重要学科。

学习一些音韵知识,对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和研究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章太炎在《国语学草创·序》中锐:“音以表言,言以达意,捨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音韵知识苛细丰繁,有关著述浩如烟海,这里只讲与阅读古文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

汉语的古音系统一、音韵系统的构成人们说话时是按一个个的音节排成序列而进行的。

汉语的每个音节又可分解为声和韵两部分,韵包括声调在内。

这样,声、韵、调就是汉语语音的三个要素。

将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归纳起来,就够成了汉语的音韵系统,所有的汉语音节,都包括在这一系统之内。

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称为古音系统。

这一系统历时久远,流传广泛,为了便于认识和掌握,学者们又按时间对其进行了分期,一般分为上古音系、中古音系和近古音系。

对每一时期的音系又按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分别加以研究和说明。

(一)声母系统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称声母,音韵学上称“声”、“纽”、“字母”等。

古人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声母进行了分类,这就有了“五音”(喉、牙、舌、齿、唇)、“七音”(五音加上半舌和半齿)、“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等诸多的术语。

古代没有音标,归纳出声母系统后,就给每个声母用一个同声母的汉字命名,这个汉字就是声母的标目。

如说“帮母”或“帮纽”,就是指声母为“b”的字。

唐代守温和尚参照梵文字母创制了三十个标目字,宋初的音韵学家又增加了六个,共三十六个,这就是所说的“三十六字母”。

因是守温首创,故又称“守温字母”。

三十六字母大体代表了中古时期汉语的声母系统,也是称说上古声母和近古声母所用的标目字,只是因时代和地域的音系不同,或各家研究的结论不同而有所增减。

所以三十六字母是认识古汉语声母的必备工具。

现将其分类和拟音(用《国际音标》)列表如后(见下页)。

古代汉语之音韵

古代汉语之音韵

“等”是汉语音韵学对韵母结构进行分析的术语。韵母被分为 四等,用来表示各韵母发音上的区别。
主要元音
等 有无介
音【i】 开口度 舌 位
主要元音
一等 无 最大(洪) 较后
二等 无 次大
较前
三等 有 较小(细) 在前
四等 有 最小
最前
呼与洪、细
宋元等呼洪细 明 清 四 呼 洪 细
开 洪音 口 呼 细音
见 影
次清 滂 敷 透 彻 清 穿 溪
全浊 並 奉 定 澄 从 床 群
次浊 明 微 泥 娘
疑 喻 来 日
清浊
心邪 审禅 晓匣
发音部 位旧名 唇 重唇 音 轻唇 舌 舌头 音 舌上 齿齿
头 音正
齿 牙音

音 半舌音 半齿音
发音部位 新名
双唇 唇齿 舌尖中 舌面前 舌尖前
舌面前 舌叶音 舌面后

全清
帮[ p ]b 非[p f ] 端[ t ]d 知[ ] 精[ ts ]z 心[ s ]s 照[ ]j 审[ ]x 见[ k ]g
二、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 1.“叶音说”及其错误(用现代语音读古诗为什么不 押韵?)
❖ (1)“叶音说”: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 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 “叶音”,又叫“叶韵”“叶句”
❖ 例:P542
❖ (2)“叶音说”的错误: 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
❖ 比如“效”摄,就包括了平声“豪、肴、宵、 萧”,上声“皓、巧、小、筱”,去声“号、 效、笑、啸”十二韵。其共同点都收(-u)尾。
概念 韵母
定义
是否 是否 区别韵头 区别声调
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以外
的音素,包括韵头、韵腹、

汉语韵母系统从中古到现代的变化

汉语韵母系统从中古到现代的变化

汉语韵母系统从中古到现代的变化韵母是汉语音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的发展历程中,韵母系统经历了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中古时期的汉语韵母系统由12个韵母组成,分别是/i/、/ü/、/u/、/ou/、/eo/、/e/、/ie/、/ê/、/ai/、/ei/、/â/、/o/。

其中/i/、/ü/、/u/为三个基础元音韵母,其余九个韵母则是由其中一些元音韵母和韵尾的组合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韵母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现代汉语的韵母系统。

现代汉语韵母共有21个,其中16个是元音韵母,即/i/、/u/、/ü/、/a/、/o/、/e/、/ê/、/er/、/ai/、/ei/、/ao/、/ou/、/an/、/en/、/ang/、/eng/,还有5个鼻韵母,即/in/、/ing/、/ian/、/uan/、/üan/。

现代汉语韵母相对于中古汉语,增加了3个基础元音韵母/a/、/o/、/er/,以及9个组合韵母/ai/、/ei/、/ao/、/ou/、/an/、/en/、/ang/、/eng/、/ian/,并且从中古时期的12个韵母扩展到现在的21个韵母。

现代汉语韵母系统的演变是历史环境和语言交流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需要更多形式化、规范化的语言规范。

汉语韵母系统的变化正是响应了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地适应和改进。

例如,现代汉语增加了鼻韵母,是相对于中古汉语的需求而言,为了更加规范地表达韵腹韵尾之间的音位关系而扩充韵母系统。

总的来说,汉语韵母系统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适应变化的历史过程。

现代汉语韵母系统的形成是在长期劳动实践和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推动汉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了解汉语韵母系统的历史演变,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语音体系,提升自己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注:加[]的韵目指的是该韵在此部,但是该字并不在此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 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 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 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 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 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声母

音韵学声母

第五节


汉语声母系统的历史演变
一、中古到现代声母的演变规律
1、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 平送仄不送:平(平)——送气清音 仄(上去入)——不送气清音



2、唇音的分化。 唇音分化为重轻两类,轻唇音非敷奉合并。 3、齿音的合流。 知庄章(知照)合流为一组。 4、见精组声母细音腭化。 洪:开口呼﹑合口呼。 细:齐齿呼、撮口呼。
口桑退杂狂翁辉黄忙

指出下列词语为什么在上古时期是双声字?

燕婉
唐棣 匍匐 憔悴 缤纷

为什么非声有悲、番声有潘,文声有闵,分 声有盼? 为什么堂声有瞠,登声有橙、土声有社、刀 声有召,故含d、t声母的字大都读翘舌音?


二、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舌上音 “知彻澄”在上古不存在,这组音在上古读 作 “端透定”。
关于“古无舌上音”的证据:
1、通假异文:孟猪/明都 2、声训材料:《诗经》毛传:“追,雕也。” 3、古代注音:《说文水部》:“冲,读若 动。” 4、谐声系列:登——橙、澄、證 召——迢、貂、笤 现代音韵学用方言材料证明古无舌上音。








学者们通过“系联法”归纳了《广韵》反切上字的 类,但他们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清)陈澧:40声类 黄侃、钱玄同:41声类 高本汉、白涤洲:47声类 曾运乾、陆志伟、唐作藩、周祖谟、邵荣芬:51声 类 李荣:52声类 李新魁:59声类 声类:声母的类别。根据反切上字系联归纳出 来的,没有经过音位归纳处理。 研究韵书声母,先分析声类,由声类归纳出声 母,根据声类能否区别意义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 依据其他资料,拟测声母音值。

韵母的详细解析

韵母的详细解析

韵母韵母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

旧称为韵。

韵母由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组成;按韵母结构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读音韵yùn 母mǔ释义基本解释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

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详细解释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

旧称为韵。

韵母又可以分成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

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

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韵头和韵尾则可有可无。

如“大”dà的韵母是a,a是韵腹,没有韵头、韵尾;“瓜”guü的韵母是ua,其中u是韵头,a是韵腹,没有韵尾;“刀”düo的韵母是ao,其中a是韵腹,o是韵尾,没有韵头。

普通话中共有39个韵母。

韵母的组成韵母=韵头(介音)+韵腹(元音,韵母中最关键的部分)+韵尾(可元音可辅音,其中的辅音专指鼻韵母)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通常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

如官〔guan〕这个音节中,〔g〕是声母,〔uan〕是韵母。

韵母〔uan〕中,〔a〕是韵腹,〔u〕是韵头,〔n〕是韵尾。

韵头又称介音,是韵腹前面、起前导作用的部分,发音比较模糊,往往迅速带过;韵腹又称主要元音,是一个韵母发音的关键,是韵母发音过程时,口腔肌肉最紧张,发音最响亮的部分;韵尾可元音可辅音。

一种叫鼻韵尾,有-n,-ng两个。

另一种叫口韵尾。

韵尾是韵腹后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发音也比较模糊,但务求发到位。

以“卡”字而论,q是声母,ia是复韵母。

i是韵头;a是韵腹韵母的结构分类普通话韵母共有三十九个,数目比声母多,系统也比较复杂。

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有鼻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开口呼韵母为a、o、e、ä、 er、i(前) 、i(后)或a、o、e开头的韵母齐齿呼韵母为i或i开头的韵母如 iou、iao、ie、ia合口呼韵母为u或u开头的韵母如 ua、uo、uai、uei撮口呼韵母为û或以û开头的韵母如ûe、ûn、ûan所有韵母中,除鼻韵母的韵尾是辅音外,其他的音都是非鼻化元音。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韵学第⼆章⾳韵⼀、古⾳异读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迁,⾳有转移。

”龟兹qiū cí⼤宛 yuaū⽉⽒ roù zhī焉耆 pyngy康居 qū⾼句丽 goū⾝毒 yuün dú镐京hào 长勺 shu?会稽 kuài jī冤句 qū函⾕关xián 阿房宫y páng 阳夏jiǎ东不羹láng 左冯翊píng 逻些suō并州bīng 番禺pün 天姥mǔ盟诸mang 台州taī单于chán 可汗ka hán 洗马xiǎn 扈从z?ng 契xia⼥娲wü皋陶güo yáo 冯夷píng 共⼯gōng 宓妃fú feī曲沃wǒ朱提shú shí华不注huà fū魁⽗fǔ先零lián 牢姐zǐ荤粥xūn yù吐⾕浑tǔ yù hún 吐蕃tǔ bō仆射pū ya夫差chaī伍员yún 钩践gōu 墨翟dí观射⽗guàn yì fǔ景差cuō樊於期wū jī⾼渐离jiün 夏⽆且jū禽滑厘gǔ郦⾷其lì yì jī冒顿m? dú呼汗邪hū hán y?⾦⽇磾jīn mì dī曹⼤家gū祢衡mí⽞奘zàng 李阳冰níng 万俟m? qí尉迟yù chí种ch?ng 繁p?查zhü⽆射yì徵zhǐ筑zhù牺尊suō纶⼱guün 齐衰zīsuī⼆、⾳韵学相关概念(⼀)⾳韵学简介⾳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韵(声母系统)

音韵(声母系统)

声母系统一、有关声母的概念自有音韵之学,就以“字音”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

一个字基本上代表一个音节。

古人很早就懂得一字之音可以离析为两个部分,前部分叫声,后部分叫韵。

声母,古人又叫纽。

最早出现纽的概念是在唐代,西域僧人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反纽就是反切。

反,就是翻,把离析开的二音(切语两个字)再翻回去;纽,就是扭结、纠合,也就是拼音。

后来音韵学家又用纽称呼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又叫三十六纽。

至章太炎倡议,“纽”专指声母,又叫声纽。

1、字母我国文字不是拼音文字,过去也没有一套标音符号,所以在以前的音韵学上只好用汉字来代表声母和韵母。

所谓“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不包括韵母。

韵母的代表字叫“韵目”。

最初古人把同声纽的字放在一起,只叫它双声,没有想到给这些双声字群一个总的名称。

大约在唐代末年有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印度梵文的拼音原理给汉语音韵制定了三十字母:不芳并明端透定泥知彻澄日见溪群疑来精清从心邪照穿审禅晓匣影喻到宋代又增加六个:非敷奉微娘床,改“不芳”为“帮滂”,这就成了唐宋间(9世纪-11世纪)汉语语音的三十六字母。

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声母,道理和拼音文字一样,一个字代表一个音。

不过守温他们用的是方块汉字,不如音标符号那么简单。

当一个汉字用来代表一个声母时,只取它的前一部分,不管它的后一部分,比如代表声母b的帮(bang)就只取b,不管后部分。

因此这个声母也可以用“巴布班”等字来代表,只要这个字是用b做声母就行了。

不过习惯上都沿用三十六字母,所以后来的音韵学家很少改用别的字。

明代云南人兰茂有《韵略易通》,曾以一首《早梅诗》代表20字母:“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王力也曾用《太平歌》代表22个声母:“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有人认为f是擦音,无送气不送气之分,“泥娘”无论切韵音系还是现代汉语方言均无区别,因此认为“敷娘”是宋代音韵学家为使等韵图表整齐而勉强分出来的。

音韵学(三古汉语韵常识第二部分)

音韵学(三古汉语韵常识第二部分)
“以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 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 入声之象。”——隋刘善经《四声论》
“平声者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元刻 本《玉篇》神珙引唐《元和韵谱》
3、各韵内再根据声母的不同分为若干小韵,小韵内的大字为同音字,双 行小字为字义解释和对该字的反切注音。同一个小韵内的第一个字注 音之后的数字,是该小韵字数的数量,即有多少个同音字。小韵中若 用多音字,则用“又”表示其另外的读音。小韵之间用圆圈隔开。
4、关于“同用”与“独用”:针对作诗押韵而言,“同用”指韵尾相同、 主要元音相近的韵部可以合并到一起押韵;“独用”则是无法和其他 韵部合并,只能独自押韵。哪些韵部可合用、哪些韵部要独用,今人 一般使用清戴震的《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
“平水韵”虽然产生于宋代,但比较符合唐代格律诗用韵 的实际,容易掌握,因此逐渐成为正统,是宋以来一直到 明清时期人们作格律诗押韵的依据,也是明清科举考试押 韵的依据。
课后:学会查平水韵表,韵母的大致变化
(一)韵尾的变化(导致中古韵母到现代普通话韵母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第七类 歌部[ai]
月部[at]
元部[an]
第八类 脂部[ei]
质部[et]
真部[en]
第九类 微部[əi]
物部[ət]
文部[ən]
第十类
缉部[əp]
侵部[əm]
第十一类
叶部[ap]
谈部[am]
(注:王力先生考订《诗经》时代古韵为十一类二十九部,《楚辞》时
代古韵为三十部;不同研究者对个别韵部及其拟音至今有争议)
1、入声韵(塞音韵尾消失)消失,并入阴声韵

汉字的音韵系统

汉字的音韵系统

汉字的音韵系统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

汉字的音韵系统是汉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汉字的音韵系统,了解它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汉字的音韵系统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字学研究。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学者就开始研究汉字的发音和韵律规律。

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发现了汉字中蕴含的丰富音韵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音节的组合和变化、声调的变化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他们逐渐形成了汉字的音韵系统。

汉字的音韵系统是一种基于音节和声调的系统。

音节是汉字中最基本的发音单位,它由声母和韵母组成。

声母代表辅音的发音,韵母代表元音的发音。

通过不同的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音节。

声调是汉字中的重要特征,它决定了汉字的音高和音调。

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汉字的意义。

例如,“妈”和“麻”在声母和韵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声调的不同,分别表示“母亲”和“麻烦”的意思。

汉字的音韵系统在汉语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影响着汉字的发音和韵律,也影响着汉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汉字的音韵系统使得汉语具有了丰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通过声调的变化和音节的组合,汉语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汉字可以用来写诗歌和歌曲的原因。

汉字的音韵系统还影响着汉字的读音和拼音。

拼音是一种将汉字转化为拉丁字母的方法,它是汉字音韵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拼音,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学习和使用汉字。

汉字的音韵系统也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产生了影响。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汉字。

汉字的音韵系统成为了他们了解和理解汉字的重要途径。

同时,汉字的音韵系统也对其他语言和文化的音韵研究产生了影响。

许多语言学家通过研究汉字的音韵系统,探索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这种跨文化的研究促进了各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总结起来,汉字的音韵系统是汉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

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

“等”虽是关于韵腹的概念,但它涉及韵头,而韵头又和声 母有着搭配关系,因此“等”又和声母发生了关系。 “三十六字母”与四等的搭配关系如下: “帮滂并明”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非敷奉微”只和三等韵相配; “端透定泥”只和一、四两等韵相配; “知彻澄娘”只和二、三两韵等相配; “精清从心”只和一、四两等韵相配; “邪”只和四等韵相配; “照穿床审”只和二、三两等韵相配; “禅”只和三等韵相配;
“见、溪、疑”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群”只和三等韵相配; “影、晓”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匣”只和一、二、四等韵相配; “喻”只和三、四两等韵相配; “来” 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日”只和三等韵相配。 这种搭配关系客观存在,所以音韵学有“照二、照三”、 “喻三、喻四”之类的说法,似乎声母也分“等”。其实 “等”只是对韵腹的区分,而涉及声母罢了,所以陈澧说: “等之云者,当主乎韵,不当主乎声。”

非[]—弗[] 负[]—背 []——阴变入 陟[ ]— 登[] 类[]—伦 []——入变阳 (2)韵尾不变而韵腹变化,称“旁转”。 省[]—相[] 合[]—阖[] ——主要元音舌位升降

“对转”虽属韵尾变化,但入声韵尾变化导致声调变化,即 “入声四派”。
韵是韵部的简称,指形成诗歌韵脚的同一类韵母。李白《早 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jian),千里江陵一日还(hua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han)。 “间、还、山”的韵母不完全相同,但能形成韵脚,即属同 一韵——平水韵的“删韵”。
韵和韵母的区别: 第一,韵是类别概念;韵母是个别概念。单个的韵母不能称 韵。 第二,韵包括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和声调,不包括韵 头;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不包括声调。因此,韵 腹、韵尾相同而韵头不同可属一韵,如“间-ian、还-uan、 山-an”,韵头、韵腹、韵尾相同而声调不同却分为不同的韵, 如《广韵》“东、董、送”——“平、上、去”三韵。韵强 调声调相同,而不论韵头;同一韵母则强调韵头相同,而 不论声调。

什么是韵母韵母的结构分类

什么是韵母韵母的结构分类

什么是韵母韵母的结构分类韵母是指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那么你对韵母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一下什么是韵母。

韵母的组成韵母=韵头(介音)+韵腹(元音,韵母中最关键的部分)+韵尾(可元音可辅音,其中的辅音专指鼻韵母)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通常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

如官〔guan〕这个音节中,〔g〕是声母,〔uan〕是韵母。

韵母〔uan〕中,〔a〕是韵腹,〔u〕是韵头,〔n〕是韵尾。

韵头又称介音,是韵腹前面、起前导作用的部分,发音比较模糊,往往迅速带过;韵腹又称主要元音,是一个韵母发音的关键,是韵母发音过程时,口腔肌肉最紧张,发音最响亮的部分;韵尾可元音可辅音。

一种叫鼻韵尾,有-n,-ng两个。

另一种叫口韵尾。

韵尾是韵腹后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发音也比较模糊,但务求发到位。

以“卡”字而论,q是声母,ia是复韵母。

i是韵头;a是韵腹韵母的结构分类普通话韵母共有三十九个,数目比声母多,系统也比较复杂。

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有鼻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开口呼韵母为a、o、e、ê、 er、i(前) 、i(后)或a、o、e开头的韵母齐齿呼韵母为i或i开头的韵母如 iou、iao、ie、ia合口呼韵母为u或u开头的韵母如 ua、uo、uai、uei撮口呼韵母为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如üe、ün、üan所有韵母中,除鼻韵母的韵尾是辅音外,其他的音都是非鼻化元音。

非鼻化元音的发音要点是软腭始终上升,堵住气流的鼻腔通道。

如果软腭的位置不好,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中泄出,发出的元音就成了鼻化元音。

在普通话中,鼻化元音只有在儿化音节中才会出现。

单元音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

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

汉语的十个单元音韵母

汉语的十个单元音韵母

汉语的十个单元音韵母汉语的音韵系统是相当丰富和复杂的,其中有十个单元音韵母,它们是a音、o音、e音、i音、u音、ü音、ai音、ei音、ao 音、ou音。

下面将对这十个单元音韵母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a音:a音是汉语的一个基本韵母,它是一个清音,发音时嘴巴放松,唇角稍微上扬,发出口音。

在汉语中,a音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存在,也可以和其他音韵母组合成复合音韵母。

例如:爸、妈、啊、杀、差等词都含有a音。

二、o音:o音是一个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唇放松,唇形呈现圆形,发音比较空灵,有些小清新的感觉。

在汉语中,o音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存在,也可以和其他音韵母组合成复合音韵母。

例如:哦、瞎、啰、伙、蠢等词都含有o音。

三、e音:e音是一个中心元音,发音时嘴部稍微向前突出,双唇略微张开,发出轻微的口音。

在汉语中,e音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存在,也可以和其他音韵母组合成复合音韵母。

例如:饿、呃、恶、渴、屑等词都含有e音。

四、i音:i音是一个高、前元音,发音时嘴唇微微收缩,并向前突出。

i音在汉语中最常见的使用方式是跟声母j、q、x、y组合成复合音韵母。

例如:机、七、溪、衣等词都含有i音。

五、u音:u音是一个圆唇后元音,发音时嘴唇呈现圆形,并略微向后突出。

在汉语中,u音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存在,也可以和其他音韵母组合成复合音韵母。

例如:屋、路、雾、鼓、圈等词都含有u音。

六、ü音:ü音是汉语唯一的拼音中韵母之一,它是一个圆唇高、前元音,比i音的发音更加收缩。

在汉语中,ü音可以单独或与其他音节组合成复合音韵母。

例如:女、鱼、雨、慕、睡等词都含有ü音。

七、ai音:ai音是一个双元音,由a音和i音组合而成。

发音时先发a音,嘴唇稍微张开,然后舌头向上抬起,发出i音。

例如:爱、怀、戴、摆、懒等词都含有ai音。

八、ei音:ei音是一个双元音,由e音和i音组合而成。

发音时先发e音,嘴唇略微张开,然后舌头向上抬起,发出i音。

22音韵学常识

22音韵学常识

(二)韵母系统
在音韵学中,韵 母又称为“韵”。韵母可分为韵头 、韵腹、韵尾三部分。古代的音韵 学家把无韵头的韵母称为“开口呼 ”,有韵头的称为“合口呼”。两 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圆唇。
按照韵尾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阴声韵、
阳声韵和入声韵三大类。阴声韵是指 以元音收尾,没有辅音作韵尾的韵母, 如支、微、萧等。阳声韵是指以鼻音 (m)(n)(ŋ)作韵尾的韵母,如 东、冬、江等。入声韵是指以塞音(k) (t)(p)作韵尾的韵母,如锡、质、 缉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 声韵了,但是在某些方言音中有所保 存。
古人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声母进行
归纳分析,就产生了“五音”“七音”与 “清浊”等概念。五音就是按照发音部位 把声母分为唇、舌、齿、牙、喉音五类。 宋代音韵学家又增加了半舌音和半齿音, 这就是所谓的“七音”。清浊是指音韵学 中分析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所使用的术语 。声带不振动的是清音、声带振动的是浊 音。清音中,发音时不送气的为全清,送 气的为次清。浊音中,塞音、塞擦音、擦 音为全浊,鼻音、边音和半元音为次浊。
上古音韵部表

甲类 甲类 甲类 甲类 甲类 甲类 乙类 乙类 乙类 丙类 丙类
阴声 入声 阳声 (一) 之 职 蒸 (二) 支 锡 耕 (三) 鱼 铎 阳 (四) 侯 屋 东 (五) 宵 药 (六) 幽 觉 冬 (七) 微 物 文 (八) 脂 质 真 (九) 歌 月 元 (十) 缉 侵 (十一) 叶 谈
相近,声母相同构成双声关系。如: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孟子· 梁惠王上》)“颁”通“斑”,颁属 帮母文部,斑属帮母元部。 ②甚矣,汝之不惠!(《列子· 愚公移 山》)“惠”通“慧”,惠属匣母质 部,慧属匣母月部。

汉语音韵

汉语音韵

第一节汉语音韵基础知识一、汉语的音韵结构及特点每个音节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韵母可分韵头(介音)和韵腹、韵尾。

其中韵腹是不可缺少的,声调也是必备的。

其余部分是可有可无的。

二、汉语音节的成分—声母、韵母和声调1.关于声(1)声纽: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声母简称声,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部分,一种是由辅音担当的,另一种是没有辅音或由半元音担当的,后一种叫“零声母”。

字母: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

(2)发音部位:在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五音: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3)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4)三十六字母:最早用汉字代表声母的是唐代末年的和尚守温,他制定了三十字母。

后来宋人在唐人三十字母的基础上,构成三十六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5)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唐棣玄黄心思冠军(古双声)准双声:两类舌音、两类齿音、舌音与齿音这三种关系中发音方法相同者:同类同直行(舌头与舌面。

上下对直),如,端照准双声……舌齿同直行(把庄初崇与照穿神对直),如,庄照准双声……2.关于韵(1)韵母:指一个音节当中,除去辅音声母和前加半元音零声母的部分。

韵部: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部。

韵目:在每一个韵部里选用一个字作代表,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就叫做“韵目”。

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既区别韵头、韵腹、韵尾,也区别声调。

(2)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古代汉语-音韵学(三)韵母声调

古代汉语-音韵学(三)韵母声调

2.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根據韻尾的不同劃分。
陰聲韻:無韻尾或韻尾是元音的韻,如: a,ia,ua,o,uo,e,ie,üe,i; u;ü(無韻尾) ai,ei,ao[ɑu],ou(元音尾)。
陽聲韻:韻尾是鼻音的韻,如: an,ian,uan,üan,en,uen,in,ün(n韻尾); ang,iang,uang,ong,eng,ueng,ing,iong( 二十五德
二十六緝獨用 二十七合盍同用 二十八盍 二十九葉帖同用 三十帖 三十一洽狎同用 三十二狎 三十三業乏同用 三十四乏
四聲相承:
上表的每一橫排所包含的韻(入聲除外)韻腹、韻尾相同,只是 聲調不同,入聲與平上去三聲韻腹相同,韻尾、聲調不同,它們 常被合成一個單位來記憶,稱爲“四聲相承”。
十三佳皆同用 十四皆
十五灰咍同用 十六咍
十七真諄臻同用 十八諄 十九臻 二十文獨用 二十一欣獨用 二十二元魂痕同用 二十三魂 二十四痕 二十五寒桓同用 二十六桓 二十七刪山同用 二十八山
十二蟹駭同用 十三駭
十四賄海同用 十五海
十六軫準同用 十七凖
齔字附見隱韻 十八吻獨用 十九隱獨用 二十阮混很同用 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 二十三旱緩同用 二十四緩 二十五潸產同用 二十六產
2.[ɿ][ʅ]韻母出現
舌尖前高元音[ɿ]的產生可能是由於韻母[i](舌面前高元音) 受聲母精組舌尖前音同化的影響,發音部位前移。
例:資子自疵慈此思死四 [ʅ] 的產生則與捲舌聲母有密切關係。韻母[i]受到聲母知、照
組舌尖後音(捲舌音)的同化影響,發音部位後移。 例:支紙志眵恥翅師時始市
3.塞音韻尾消失
這是由於冬韻的上聲字只有“湩”和“ ”兩個小韻,三個 字,數量太少,且不常用,因此沒有爲其單獨立目,而是附 在相鄰的韻中。其餘同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韵母系统一、关于韵母的概念1.韵、韵母、韵部、韵目、小韵、韵摄韵,把声调相同、韵母相同或相近(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集在一起所编成部类。

音韵学上的韵是从韵腹起算的,如“掀喧翻”同属元韵。

传统音韵学上声调不同算不同的韵,如二O六韵中的“东董送”、“微尾未”。

张-庄-将:阳韵掌-爽-仰:养韵唱-创-匠:漾韵“韵部”比“韵”含义要广,它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不计声调,“韵部”一般是指上古音而言的,如,王力《古代汉语》《诗经》用韵就分古韵为三十部。

中古以后的等韵学把206韵归并为16摄,只要求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归一摄,比效摄,包括平声豪肴宵萧、上声皓巧小筱、去声号效笑啸12个韵。

韵摄指等韵学中将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的韵部归并而成的大的部类。

小韵:韵书在各韵中将同声母和同韵母的字集中地编在一起,在领首字下标出这一组字共用的反切,这样的一组同音字,习惯上称之为“小韵”。

等韵图中所列的字,大都是各小韵的领头字。

韵目:就是韵书里的韵的标目,也就是韵的代表字。

2.开合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头的不同。

把韵母分为开口、合口两大类。

它们的区别是:凡韵头是[u]或是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合口,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不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开口。

据古代等韵家的研究。

古韵母只有[i],[u]两种韵头,而没有[y]韵头。

但在古音里[i]和[u]可以同时作韵头[iu]。

比如[an]这个韵,开口是[an],前边加介音[i]成为[ian],还算开口,合口是uan,前边加介音[iuan]还算合口。

也就是说,只要有[u]的都是合口,没[u]的都是开口。

古代开合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园唇和不园唇的区别。

后来由于语音的演变。

以[iu-]起头的合口韵,就演变为撮口[y-],于是韵头[i-,u-,y-]三类,再加上不同i,u,y作韵头或韵腹的,就分别成了现代的开齐合撮四呼。

3.阴声韵,阳声韵,八声韵。

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阴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阳声韵;以塞音p,t,k 收尾的韵叫“入声韵”,广州“甲”[kap]、“八”[pat]、厦门“竹”[tiok]。

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中,汉语的阴、阳、八三种韵尾可以互相转化。

普通话里没有入声韵,原来的入声韵字现代都念阴声韵,这就是说入声韵已转化成阴声韵。

比如“山”本收[-n]是阳声韵,可上海读[sε]则转化为阴声韵。

“斤阳”阳声韵,同声必同韵,从斤得声的“祈沂”是阴声韵,“寺特等”分属“之职蒸”三韵。

这种阴阳入在韵腹相同相近的情况下,互相转化的现象叫对转,又叫阴阳对转,因为古代音韵学家不是把入声韵看作阴声韵(上古音),就是把把入声韵看作阳声韵,这种阴阳对转,对于研究汉语语音的变化,说明汉语语音演变的规律,是很有意义的,特别的对研究上古音韵,作用更大。

这一现象本是客观存在的,但认识转晚,直到清(江永、戴震)才察觉到古音中这种对转的变化,孔广森则叫它“阴阳对转”。

二、广韵韵目的四声配合《广韵》是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而编排的一部韵书。

有很强的系统性,206韵四声相配,如东董送屋。

但四声的韵数并不一致,所以《广韵》四声相配的情况不容易看出来。

早期的等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已分析《切韵》四声相配的情况。

清人戴震做《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才使之更加清楚。

二十八“欣”,韵母表作“殷”。

原称殷,避宋宣祖讳改。

二十七“删”应配“鎋”,“山”应配“黠”。

(见《上古音韵表稿》董同和)《广韵》四声的区别。

一看就非常明显,东董送屋就是平上去入四声。

206韵中,入声韵跟阳声韵相配:东董送屋、阳养漾药、钟肿用烛、寒旱翰曷。

而阴声韵只有平上去相配:支纸寘、脂旨至、之止志、鱼语御,后面无入声韵相配,这是《广韵》音系的一个特点。

阳声韵不仅与入声韵相配合,而且配合得非常整齐,例如,阳声韵有-η,-n,-m种鼻音韵尾,和它相配的入声韵就有-k,-t,-p三种塞音韵尾,它们都是按照相同的发音部位相配成对的。

东冬钟江阳唐耕清青蒸登,收舌根鼻音[-η],它们相配的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十二个入声韵都是收舌根塞音[-k];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等十四个阴声词是收舌尖鼻音[-n]的,和它们相配的质术栉物迄月没喝末鎋黠屑薛十三个入声韵,都是收舌尖塞音[-t];侵覃淡盐添咸衔严凡等九个阳声韵是收双唇鼻音[-m],和它们相配合的缉合盍葉帖洽狎业乏等九个入声韵都是收双唇塞音[-p]。

这些语音的痕迹,现代的方言和外国译音中,还可以寻找得到。

《广韵》是四声相承的。

但四声韵类的数目参差不齐:平声57,上声55,去声60,入声34韵。

为什么?入声韵的韵母少于平上去,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只跟阳声韵相配。

阳声韵三十五个,但“痕”韵入声不独立,所以入声韵只有三十四个。

问题是平上去三声相配为什么韵母数目不等,上下平声加起来57,上去相承,上去也应该是57,但上声只有55,去声有60。

去声韵多出“祭泰夬废”,这四个韵无和它相对应的平声和上声(独立去声韵),臻韵则没有立去声韵目,是为60。

冬臻韵缺上声,是为55。

(举平以赅上去:在传统音韵学上提到某一平声韵时,往往包括了它的上声韵和去声韵,有时还包括它的入声韵,这就是所谓的。

)二O六韵里除了用四声和阴声韵、阳声韵的分别以外,还有不少韵是由于开合、等次的不同,也区别为不同的韵目,例如:殷[-ien]和文[iuen]、痕[-en]和魂[uen]、寒[an]和桓[uan]就是开合的区别。

豪[-au]、肴[au]、宵[-iεu]、萧[ieu]四韵都是开口,它们的分立是由于等的不同。

三、《广韵》的韵类广韵的韵母从韵目上是看不出来的,因为韵和韵母不同,二O六韵不等于是二O六个韵母。

真正要知道广韵的韵母系统,也是要从研究更切入手的,其方法与求广韵声类的方法一样,把反切下字用同用、互用、递用的原则加以系联。

陈澧的《切韵考》根据反切的原理,用系联法考求《广韵》的韵类。

他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分为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三项。

1.基本条例陈澧认为:“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叠韵,则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

”“东,德红切”,“公,古红切”。

两个字都用“红”作反切下字,所以它们属同一韵类,这是“同用”例。

“公,古红切”,“红,户公切”。

“公”、“红”互为反切下字,所以它们属于同一韵类,这是“互用”例。

“东,德红切”,“红,户公切”。

“东”用“红”为反切下字,“红”又用“公”作反切下字,则“东、红、公”属于同一韵类,这是“递用”例。

例如“东”韵有34个小韵,共用了10个反切下字。

通过系联,这10个反切下字分为两类:红公东为一类弓戎中融宫终隆为一类2.分析条例他说:“(反切)上字同类者,(反切)下字必不同类。

”《广韵》东韵中有两个小韵的反切是:“蒙,莫红切”;“瞢,莫中切”。

这两个反切都用“莫”作反切上字,表明它们的声母相同。

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它们的反切下字“中”和“红”必定不同类。

3.补充条例他说:“切语下字既系联为同类,然亦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下字而两两互用故也。

”例如“朱俱无夫四字,韵本同类。

朱,章俱切;俱,举朱切;无,武夫切;夫,甫无切。

朱与俱,无与夫,两两互用,遂不能四字系联矣。

今考平上去入四韵相承者,其每韵分类亦多相承。

切语下字既不系联,而相承之韵又分类,乃据以定其分类。

否则,虽不系联,实同类耳”“朱俱无夫”属平声虞韵。

通过系联,我们知道,上声虞韵和去声遇韵都只有一个韵类,根据四声相承的原则,可以推断平声虞韵也很可能只有一个韵类,所以“朱俱”和“无夫”虽然不能系联,但实际上还是属于一类。

根据陈澧所立的原则,韵母的系联大致可分为两步:首先是将本韵每个小云的反切下字全部录出,进行系联;其次将系联后相配的平上去入几个韵部的韵类进行比较,看系联的结果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还要进一步结合反切下字跟声类配合等关系来考察。

这样系联的结果,将每韵的反切下字系联成一类或数类。

例如: 寒韵一类(14个小韵,3个反切下字)东韵二类(34个小韵)10个反切下字)麻韵三类(32个小韵,13个反切下字)干 古 寒 胡 安 乌寒 安 寒1.红 户公 古 东 德 公 红 红 2.弓 居戎 如 融 以 中 陟宫 居 终 职 隆 力 戎 融 戎 弓戎 戎 中 1.加 古牙 五 巴 伯霞 胡牙 加 加 加2.瓜 古 华 户 花 呼华 花 瓜3.遮 正 奢 式 车 尺 邪以嗟子 赊 式 奢 车 遮 遮邪 车系联法虽然有效,但是,反切下字数量多,也相当复杂。

例如《广韵》唇音的反切下字往往开合混用,即有时用开口切合口,有时用合口切开口。

卦韵“卦,古卖切”;黠韵“滑,呼八切”。

这两个反切都是用开口的“卖”、“八”切合口的“卦”与“滑”字。

而废韵开口只有一个“刈”字,没有同类的字作反切下字,就借用了合口的“肺”字。

如果单纯用系联法,就可能导致开合不分,影响反切下字的分类。

也正因为如此,历来各家对此的处理也有所不同。

还有一个重纽的问题。

在《切韵》系统韵书的某些韵中存在喉、牙、唇音声母对立的反切,具体来说,指“支、脂、祭、宵、真、仙、侵、盐”等三等韵里的唇牙喉音声母出现读音相同的反切,如《广韵》支韵:牺,许羁切;詑,香支切。

许、香同为晓母,羁、支同在支韵。

卑,府移切;陂,彼为切。

两者均为帮母,“支,章移切;为,远支切”,根据“递用”的原则,“支为移”韵类相同,那么“卑陂”应该同音,但为什么会在韵书中同时存在?这就是所谓重纽,也称重出喉、牙、唇音。

韵图也把它们分别排在三、四等上,即三、四等同韵。

对此,历来各家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办法。

清江永已注意到重纽问题,陈澧《切韵考》关于反切原理的论述则为进一步认识重纽提供了重要依据。

《切韵考》卷1:“《广韵》同音之字不为两切语,则必陆氏之旧也。

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上字同类者,下字必不同类。

”陈氏根据这一原则,把对立的反切分成两类,从理论上承认了重纽的存在,并认为相对立的重纽之间读音不同。

等韵图上,对这类重纽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安排这一类字的位置时,总是将其中的一类安排在第三等,将其中的另一类安排在第四类。

近代章炳麟开始对重纽进行解释,《国故论衡·音理论》:“妫切居为,规切居隋,两纽也;亏切去为,窥切去随,两纽也;奇切渠羁,岐切巨支,两纽也;皮切符羁,陴切符支,两纽也。

是四类者,妫亏奇皮古在歌,规窥岐陴古在支。

”章氏以为重纽反映了古音的不同,言外之意是说,在《切韵》时代,重纽已经没有读音的区别了。

当代学者对重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大家的认识都不一样。

这样,在韵类的分合问题上,正视重纽问题,坚持“上字同类者,下字必不同类”的原则,重纽字应分为两类,分类就多;无视重纽问题,严格按照反切进行系联,分类就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