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与2012比较)
浙江省地理选考.考点分布与难度解析
浙江选考地理.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六《环境保护》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察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与要求见下表。
难易度:由简单到难——蓝、绿、黄、红
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考试内容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中必修模块的内容,以及选修模块地理五和选修地理六中的相关内容。
其中必修部分约占85%,选修部分约占15%。
2.考试要求分布
理解、简单应用试题约占40%,综合应用试题约占60%。
3.试题类型分布
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约占60%,非选择题约占40%。
地理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3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最新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最新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引言针对当前高中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浙江省教育厅制定了最新的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本文档旨在介绍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的目标、原则和具体要求,促进高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1. 目标新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中生,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追求人生发展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2. 原则新课程设置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2.1 发展为本将学生的发展置于核心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
2.2 平衡发展注重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科与综合素养的平衡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发展。
2.3 追求卓越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创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水平。
2.4 适应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和个性特点,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 具体要求3.1 学科设置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技术与设计等核心学科。
同时,鼓励设置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3.2 学分要求优化学分设置,合理分配课程学分。
要求学生在完成核心学科的研究指标的同时,具备一定数量的选修学分,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3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包括实验实践、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 教育资源保障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充实教学资源库,促进高中教育的质量提升。
3.5 教师培养加强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和支持,吸引优秀教师加入高中教育,并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
结论最新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旨在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中生。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9.28•【字号】浙教基〔2014〕113号•【施行日期】2014.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通知浙教基〔2014〕113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适应我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需要,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省教育厅组织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在研究相关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适当调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教基〔2014〕109号)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以下简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3个学科因未作调整,仍沿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
现将新制定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按学科汇编成册,印发给你们,请从2014级高中新生起始教学开始遵照执行。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学科教学、学业评价、高考的基本依据,各地要将其及时转发给各普通高中学校。
各普通高中学校和广大教师应切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依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开展教学,尤其要注意区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
附件:1.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2.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3.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4.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5.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6.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7.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8.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9.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10.浙江省普通高中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9月28日。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地理13.10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地理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
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2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在本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且修完地理必修课程的所有在校学生。
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试目标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基本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具体要求如下:①掌握地理事物名称、概念、特征和地理数据。
②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原理、规律和成因。
③认识区域差异、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④知道涉及地理的新闻、法规、国情、国策和地理学科的新发展。
⑤学会绘制地理图表、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方法。
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
⑦发现并阐释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
⑧理解人地关系,具有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考试要求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
其中含义如下:a—识记:识别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概念、特点和地理数据等基础知识,重大地理新闻及与地理有关的法规;在地图上正确识别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适当调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适当调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9.19•【字号】浙教基〔2014〕109号•【施行日期】2014.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适当调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教基〔2014〕109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适应我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需要,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认真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现就适当调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2年版)》提出如下要求(以下简称调整要求),并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施。
一、调整原则1.连续性和稳定性。
依据课程标准,在保持课程结构和各学科必修与选修模块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2年版)》作适度调整。
原则上不增加全体学生必修内容;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教学不再分侧文、侧理,切实控制教学难度和学业负担。
2.层次性和选择性。
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清晰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业水平标准,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术能力的差异化发展,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发展性和导向性。
适应我省高考招生改革的需要,鼓励基层学校依据自身特色发展和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规划与建设,继续探索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和特色化。
注:各学科教学内容与要求调整情况详见《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列为“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属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
2.语文、数学学科必修模块和限定性选修模块列入高考的内容。
英语学科根据国家英语考试要求另行确定。
3.其他学科限定性选修模块和必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列为“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属于高考选考科目加试题考试范围。
浙江省2014版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
前言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髙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特制订《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2014版)》(以下简称《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思想政治学科组在分析2006年以来我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际情况,国内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我省深化普通髙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及教科书的研究制订的.《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浙江省普通高中2014级起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依据。
《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分上、下两篇,按模块编写,各模块又以课或专题为单位,分“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课或专题直接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按框题采用表格的形式,上篇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列出,下篇分“教学要求”和“说明”列出,下篇的“教学要求”相当于上篇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基本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髙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设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知道"“了解”“明确"“懂得"等;理解层次的“把握”“理解”“解释"等;应用层次的“探讨"“比较"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这一维度的具体要求.“发展要求"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的重点、热点问题,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提出的需要适度拓展的要求.“说明”部分主要是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调整学习负担而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分别列出了“不作拓展的内容”和“不作要求的内容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不受此限。
浙江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2014版与2012版的比较)
2014版与2012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比较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邵晓明2014版2012版必修模块必修1 必修1必修2 必修2(除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选修3-1 选修1-1或选修3-1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选修模块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五章交变电流选修3-4 选修3-4选修3-5 选修3-5 2014版2012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发展要求:删去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发展要求:根据选择的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根据对运动的描述判断所选择的参考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发展要求:删去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发展要求:掌握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的条件。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明:(本节删去,但移到后面2.4章节中了)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明:不要求计算多过程和多物体运动中需要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基本要求:7.会借助传感器测速度。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基本要求:没有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发展要求:删去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发展要求:会利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和判断加速度的方向。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基本要求:5.能根据图象说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展要求:5.能根据图象说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基本要求:2.理解v-t图象的物理意义, 并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说明:删去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发展要求:2.理解v-t图象的物理意义, 并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说明:不要求运用v-t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发展要求:删去说明:删去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发展要求:会用v-t图象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说明:不要求理解光电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技术原理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基本要求:4.根据已知条件, 会选择公式或联立方程求解相关问题。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高一地理(下)必修《地理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一、课标内容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7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表: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略)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课标内容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二、教学要求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5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略)必修《地理Ⅲ》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课标内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6.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1.1 认识大洲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22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5课时,第二节4课时,第三节4课时,第四节5课时,第五节4课时。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与2012比较)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备注----黑色:2012版和2014版相同;蓝色:2012版,红色:2014版改变)地理学科必修学分学习序列安排(括号内数字表示教学课时数):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91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 评价等教学活动。
模块 教学内容及新课课时时数总课时数地理Ⅰ始业课(1)第一章(8)(3)第二章(14) 第三章(5)第四章(5)机动(3)(8)36 地理Ⅱ 第一章(4)第二章(7)第三章(7)第四章(5)机动(13)36 地理Ⅲ第一章(22)第二章(8)(6)第三章(5)机动(1)(3)36必修《地理Ⅰ》 始业课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学科,了解高中地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地理学科的独特视角和地理学科的独特研究方法。
3.了解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4.了解地理学习对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了解学习地理学科目的是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和环境能够和谐发展。
5.了解高中地理学习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发展要求说明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本要求 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收集和分析有关太阳活动的资料,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
3.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发展要求 能根据收集的材料,描述太阳活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删除)说明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比较、分析和归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发展要求 收集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删除)说明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上)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高一地理(上)本“指导意见”以章节为单位,分“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按章直接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提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尺度。
必修模块“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学习中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发展要求”则是部分学生模块学习能达到的较高要求,列入高考选考加试题的考试范围;“说明”是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界定。
“教学建议”中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仅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高中地理学科必修学分的三个模块为《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共6个学分,108课时时(按每课时45分钟计)。
说明:《地理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必修部分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必修《地理Ⅰ》始业课一、教学要求二、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2.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简单介绍地理学科的发展情况、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学业评价作简单说明。
教学中还可以列举一些事例,说明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内容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要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四节1课时。
2015年(1月、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地理解析
2015 年( 1 月、 6 月)浙江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地理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行的全面权衡一般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是指引一般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落实必修课程教课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论和反应高中教课质量。
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照,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照依照。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是依照《一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一般高中学科教课指导建议·地理》(2012 版)的要求,依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色,联合本省高中地理教课的实质拟订而成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推行全省一致命题、一致施考、一致阅卷、一致评定成绩,每年开考 2 次。
考试的对象是在本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取一般高中学籍的且修完地理必修课程的全部在校学生。
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试目标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观察考生基本的地理科学修养和人文修养,包含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根源理、基本技术、环境意识、全世界意识和可连续发展的看法。
详细要求以下:① 掌握地理事物名称、看法、特色和地理数据。
② 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有关原理、规律和成因。
③ 认识地区差别、剖析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④ 知道波及地理的新闻、法例、国情、国策和地理学科的新发展。
⑤ 学会绘制地理图表、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检查的方法。
⑥掌握采集、整理、剖析地理信息的技术。
⑦发现并阐释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
⑧理解人地关系,拥有环境意识、全世界意识,形成可连续发展的看法。
(二)考试要求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挨次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分别用字母a、 b、 c、 d 表示。
此中含义以下:a—识记:辨别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看法、特色和地理数据等基础知识,重要地理新闻及与地理有关的法例;在地图上正确辨别重要地理事物的地点。
对浙江省《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一些意见
对浙江省《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一些意见作者:叶水姣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3期摘要:为了帮助教师克服、解决在新课程教学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浙江省新课程实验工作地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制订了《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由于专家们是在缺少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少了很多感性的经验,《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三方面的问题:“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划分不当,“说明”栏目设置不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意见》里无法落实,让《意见》在广大的一线教师里眼里成为了一种摆设,无法起到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意见;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加强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在研究相关文件、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下简称《意见》)。
旨在帮助教师克服、解决在新课程教学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本《意见》按模块开设顺序编排,每个模块分专题或单元,按照“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教学要求”是最重要的部分,按课采用表格的形式,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列出。
笔者作为长期奋战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按《意见》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或困惑,现一一列出,旨在请教各位专家,以求明鉴。
意见一:“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如何划分?《意见》对“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所作的规定和解释是:“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是指有条件的学校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逐步可以达到的要求,并非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由此可以看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区别主要在于是对学生要求范围不同,“基本要求”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发展要求”是指有条件的学校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逐步可以达到的要求,并非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从表象上看,这两个概念是明确清晰的,但认真执行起来,发现里面有问题:“基本”的含义是基础性的、根本的、主要的,“发展”的含义是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因此,“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的区别标准应是知识的层次水平,而不应是学生的范围。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教学指导意见.doc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教学指导意见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浙江省普通高屮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高屮地理课程标准》,规范高屮地理教学,特制定本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章按“课程标准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戸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n标源头,采取按章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教学要求”主要提出学生学习应达成的三维H标和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教学要求”按节采用表格形式,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 三部分。
“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必修阶段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 指有条件的学校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在必修阶段逐步可以达到的要求,并非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而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这一维度的要求。
“说明”部分主要指不宜拓展的内容(留待选修学习)、超标准的内容、建议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等,对学生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
“教学建议”是按章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H标所提出的参考建议。
“教学建议”不是刚性要求,而是一个导向。
本“指导意见”采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力图对关键问题做出简要说明,让教师在使用过程屮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必修《地理I》必修《地理I》着重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自然环境的组成、口然环境屮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 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在知识n标上,要求学生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z间的相互关系。
在方法与能力H标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新高考背景下浙江地理教学新变化--基于2012和2014版学科指导意见对比
新高考背景下浙江地理教学新变化--基于2012和2014版学
科指导意见对比
汪宇飞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在新的教学观和课程观引领下,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
教师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利用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这样就要求教师能够有重新解构和完善教材的能力。
笔者结合教学实例,阐述生物教材二次开发实施流程及所运用的教学策略。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汪宇飞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中学,浙江淳安,3111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浙江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J], 寿霞
2.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及赋能对策研究——基于2014-2017年六省市的对比分析 [J], 吴晓波;李思涵;徐宁;杜健
3.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基于地理课程标准视角 [J], 吕雯雪;彭鹏
4..把握八下教材修订变化优化中国区域地理教学——对人教社2012版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认识与思考 [J], 李占军;郭全其
5.新高考背景下通用技术学科发展的策略探究——以浙江省为例 [J], 王光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三
教学指导意见:
发展要求:指有条件的学校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在必
修阶段逐步可以达到的要求,并非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1.能依据有关信息,对环境变迁与生物进化的 关系进行论证和探讨。
能进行正确的论证,并学会论证的方法。
2.能恰当地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案例。
能对具体案例(如:温室气体排放与温室效应;土地利 用与土地退化;三废排放与环境污染)进行正确的评价, 并能提出改进措施。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必修Ⅰ“活动”的分析与教学处理
一、对教材 “活动”设计的剖析
主要特色:
★ 突出地理素养的培育,促进课程理念的落实。 ★ 注重递进式探究,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系列。 ★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 ★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能对区域资源利用案例进行分析,认识自然资源利用与环 境变化的辨证关系,学会评价资源利用的环境效益。能针 对由此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治理措施。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二、教学要求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运用地图分析”: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 分布图”。
活动过程设计: 【学生自主探究】 ①看图分析聚落(以城市为例)分布大体有何规律? ②分析影响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举例说明。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引导】 聚落数量与地形的关系 聚落形态与地形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分布或在开阔的低地分布。
2014版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与2012版比较变化部分
删去发展要求中“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辩证关系”
三
三
一
基本要求中“1.了解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特点”调整为“了解不同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
删去基本要求中“理解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活动布局影响。”
删去发展要求中“用‘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原理,分析某地区产业的地域差异及空间集聚现象。”
二
分解了基本要求中2点为“1和3点”
三
基本要求:“7.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调整为“理解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影响。”
基本要求:“9.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调整为“了解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四
“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解释一些典型案例”调整为基本要求。
必修三
章
节
内容调整
一
一
发展要求中增加“阐述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会认识大洲一般方法。”
二
三
四
基本要求中“比较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差异。”调整为“比较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五
发展要求中“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影响。”调整为“理解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发展要求“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改为“1.运用天气形势图,分析常见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分析某地的气候特点及原因”
四
发展要求“能说出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改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一
发展要求“1.能依据有关信息,对环境变迁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进行论证和探讨;2.能恰当地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有关案例。”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备注----黑色:2012版和2014版相同;蓝色:2012版,红色:2014版改变)地理学科必修学分学习序列安排(括号内数字表示教学课时数): 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91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 评价等教学活动。
模块 教学内容及新课课时时数总课时数地理Ⅰ始业课(1)第一章(8)(3)第二章(14) 第三章(5)第四章(5)机动(3)(8)36 地理Ⅱ 第一章(4)第二章(7)第三章(7)第四章(5)机动(13)36 地理Ⅲ第一章(22)第二章(8)(6)第三章(5)机动(1)(3)36必修《地理Ⅰ》始业课 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学科,了解高中地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地理学科的独特视角和地理学科的独特研究方法。
3.了解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4.了解地理学习对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了解学习地理学科目的是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和环境能够和谐发展。
5.了解高中地理学习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发展要求说明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本要求 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收集和分析有关太阳活动的资料,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
3.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发展要求 能根据收集的材料,描述太阳活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删除)说明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比较、分析和归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发展要求 收集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删除)说明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分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5.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
(删除)发展要求 运用数学图解法,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学计算公式。
(删除)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分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5.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
说明 对与其他章节教学内容有关联的知识可做必要的铺垫,如地转偏向力、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知识。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基本要求1.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
2.了解各圈层的特点和划分依据。
发展要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删除) 说明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基本要求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3.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绘制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发展要求 能绘制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删除)说明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基本要求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对应的地表形态。
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
发展要求 运用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观点,解释世界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
能结合实例,解释世界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
说明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作教学要求。
第三节大气环境基本要求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了解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理解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4.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5.理解风的形成过程。
6.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说明其移动规律。
7.理解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删除)7. 理解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影响。
8.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9.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发展要求理解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删除)1. 运用天气形势图,分析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 分析某地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说明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基本要求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发展要求能说出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
(删除)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说明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基本要求1. 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2. 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3. 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要求1. 能依据有关信息,对环境变迁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进行论证和探讨。
2. 能恰当地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有关案例。
(删除)说明地质年代中只要求记住五个“代”的名称,“纪”和“距今年代”不作识记要求。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 理解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
(了解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3. 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发展要求 能对区域资源利用进行环境评价,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删除)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本要求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2.了解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及产生的主导因素。
3.了解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和特征。
发展要求运用地理环境分异规律,解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说明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本要求 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上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发展要求 能运用材料,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说明地质年代的相关数据不作识记要求。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基本要求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2.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要求 能运用材料信息,综合分析、说明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等。
(删除)说明基本要求 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发展要求 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的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做出正确分析;了解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影响因素。
结合实例,分析聚落及交通线分布与地形关系,理解影响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综合因素。
说明 案例和活动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不作识记要求。
(删除)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基本要求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2.举例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3.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发展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分析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探究其发生机制和规律。
(结合实例,分析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探究其发生机制和规律。
)说明必修《地理II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基本要求 1.了解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2.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区别。
3.了解人口容量的特点。
发展要求 分析、评价某地区的环境人口承载力状况。
(删除)说明 1.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不作教学要求。
2.对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估计不作定量分析要求。
第三节 人口迁移基本要求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3.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发展要求 1.理解人口迁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某地区的人口资料,探究该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
(1、2顺序互换) 说明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不作教学要求。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基本要求1. 结合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了解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
)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及功能区分类。
3.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4.运用中心地理论分析城市的地域结构,理解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功能差异。
发展要求 1. 结合城镇的空间布局特点,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2. 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说明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理解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2.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3.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要求 分析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可作为课外学习探究的内容。
(删除)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基本要求 1. 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2.了解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分析城市化的地域差异。
3.了解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发展要求 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辩证关系。
(删除)说明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发展要求 1.以某城市为例,综合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说明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基本要求 1.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
2. 理解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与布局的影响。
3. 理解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4. 了解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分析水稻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
发展要求 结合实例,综合评价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说明第三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地域联系基本要求 1. 理解影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