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0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
教案项目十一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
教案项目十一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一、教学目标:1.了解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的定义和特点;2.学习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3.掌握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的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做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的定义和特点;2.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3.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已施工好的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的兴趣,让学生提出对基层材料的检测的问题。
3.教学重点:介绍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讲解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及检测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清楚了解各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教学扩展:通过选取几个典型的材料检测实验例子,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不合格的材料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提出建议。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分析,教师评价学生对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方法和标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材料检测结果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纸质教材及课件,包含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的定义和特点;2.展示照片,用于导入教学内容;3.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检测仪器和设备;4.实验例子及相关资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的定义和特点,并掌握了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通过实验演示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28项目十一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4)
授课内容项目十一: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4)任务4:EDTA滴定水泥剂量试验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与练习相结合授课时间教学手段PPT、工作页、规范规程、录像授课班级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知识目标】1.熟悉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
2.熟悉混合料的组成计算。
【能力目标】 1.会做EDTA滴定水泥剂量试验。
2.会进行混合料的组成计算。
【素质目标】养成自觉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完成试验检测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EDTA滴定水泥剂量试验、混合料的组成计算【教学难点】混合料的组成计算【教学内容】时间:(45分钟)某水泥土底基层施工,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表9.4.3规定的频率对水泥剂量进行检查,要求水泥剂量不小于设计值-1.0%。
一、混合料的组成计算某水泥土底基层水泥剂量设计值为4%,最佳含水量为13.5%,实测风干土的含水量为3.2%,试计算配制300 g水泥土所需风干土、水、水泥的质量。
解: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中“T 0809—2009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第4.2.2条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1-4-1。
表11-4-1 混合料的组成计算(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平行试样 1 2水泥剂量/% 0 2 4 6 8 0 2 4 6 8湿混合料质量/g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最佳含水量/%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干混合料质量/g 264.32 264.32 264.32 264.32 264.32 264.32 264.32 264.32 264.32 264.32 干土质量/g 264.32 259.14 254.15 249.36 244.74 264.32 259.14 254.15 249.36 244.74案例教学法风干土含水量/%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风干土质量/g 272.78 267.43 262.28 257.34 252.57 272.78 267.43 262.28 257.34 252.57 水泥质量/g 0.00 5.18 10.17 14.96 19.58 0.005.18 10.17 14.96 19.58 应加入水质量/g 27.22 27.39 27.55 27.70 27.85 27.22 27.39 27.55 27.70 27.85【教学内容】时间:(25分钟)二、画标准曲线以同一水泥剂量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mL)的平均值为纵坐标,以水泥剂量(%)为横坐标制图。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14 年 6 月1混合料组成设计半刚性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和混合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水泥稳定碎石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并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少),以及施工和易性好(集料离析较小)。
1.1材料要求(1)水泥可采用满足技术要求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宜优先选用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快硬、早强和受潮变质水泥不得使用,且不同品牌的水泥不能混用,如需更换水泥,必须提前进行相关的试验检测,满足技术要求的水泥方可使用,水泥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温度不能高于50C,否则,应采用降温措施控制混合料的出场温度。
(2)碎石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进场后按标准化工地的要求分档堆放,根据实际情况,基层、底基层集料宜按粒径19〜31.5mm 9.5〜19mm4.75〜9.5mm 0〜4.75mm四种规格分档备料,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1)石料必须满足表2级配要求:表2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石料参考级配2) 0〜5mm 的石料中0.075mm 的通过率严格控制不大于10 %,砂 当量不小于60 ,根据调查目前沿线生产的石屑很难满足我们的使用要 求,故特规定0〜5mm 的石料由公司统一指导进料,具体操作办法另 行通知。
3)一个施工单位只能选用一家石料厂。
4) 各施工单位派一个石料管理员进住石料厂,监督石料的生产 和装料。
(3) 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1.2混合料组成设计(1) 水泥稳定碎石应满足表3的技术要求(试件采用振动成型)(2) 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符合前述要求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 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和合成级配, 建议基层与底基层的级配要 求范围如表4。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路基压实度标准路基填料强度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路基压实度标准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填方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它等级道路路床0~30 8.0 6.0路基30~80 5.0 4.0路基80~150 4.0 3.0路基>150 3.0 2.019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路基压实度标准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道路类别压实度(%)(重型击实)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挖方0~3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51000㎡每层3点环刀法、灌水法或灌砂法次干路≥93支路及其它小路≥90填方0~8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5次干路≥93支路及其它小路≥90>80~15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3次干路≥90支路及其它小路≥90>15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0次干路≥90支路及其它小路≥87柔性管道沟槽回真土压实度槽内部分压实度(%)回填材料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管道基础管底基础≥90中、粗砂-- -- 用环刀法检查或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中其他方法》管道有效支撑角范围≥95每100m 每层每侧一组(每组3点)管道两侧≥95中、粗炒、碎石屑、最大粒径小于40㎜的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土两井之间或1000㎡管道以上500㎜管道两侧≥90管道上部85±2管顶500~1000㎜≥90原土回则注:回填土的压实度,除设计要求用重型击实标准外,其它皆以轻型击实标准获得最大干密度为100%。
19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序号项目最低压实度(%)检查数量检查方法重型击实标准轻型击实标准范围点数1 石灰土类垫层93 95 100m 每层每用环刀法检查或采2 胸腔部分管侧87 90两井之间或1000㎡侧一组(每组3点)用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中其它方法管顶以上500㎜87±2(轻型)其余部份≥90(轻型)农田或绿地范围表层500㎜范围内不宜压实预留沉降量,表面整平3胸腔部分管侧87 90 管顶以上500㎜87±2(轻型)由路槽底算起的深度范围(㎜)≤80快速路及主干路95 98次干路93 95支路90 92 >00~150快速路及主干路93 95次干路90 92支路87 90 >1500快速路及主干路87 90刚性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注:表中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和轻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分别以相应的标准击实试验法求得最大干 密度为100%。
教案27项目十一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
授课内容项目十一: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3)任务3: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与练习相结合授课时间教学手段PPT、工作页、规范规程、录像授课班级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知识目标】1.熟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2.熟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试验方法。
3熟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4熟悉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方法。
【能力目标】 1.会做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
【素质目标】养成自觉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完成试验检测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教学难点】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教学内容】时间:(45分钟)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1.试模的选择试模:细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50 mm×50 mm;中粒土,试模的直径x高=φ100 mm×100 mm;粗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150mm×150 mm。
适用于下列不同土的试模尺寸如图T0843-1所示。
注:H11/C10表示垫块和试模的配合精度。
图T 0843-1 圆柱形试件和垫块设计尺寸(尺寸单位:mm)2.计算各材料用量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静压法按压实度(98%)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试件的制作方法见《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T 0843—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本案例是水泥稳定粗粒土,试件的直径×高=150 mm×150 mm,则试件的体积为32cm72.650215415π=⨯÷⨯。
半刚性基层强度与压实度评定标准探讨
Ons 一i m喇mae 呻 e r s
a dE a a o tn ad fh  ̄ r 0 n vl t nS dr s teI g= fQ衄p ui a o 椭
A src: yd csI ecnetno m—g abs t gl n el o 0 Ii ad∞ t ai o btat B i usI t onco fe iidr daes唧1Iaddg fcI c曲 n s ig h i s Ii o t 钟 玎 t h bs f e s 《 q嘶 I etnadEa ao t drsf i wy mpeo n vl tnS na o Hg a i ui a d r h
O 引盲
质量, 交通 部 于 19 98年 l 1月 3日发 布 了《 公路 工 程 承重层。半刚性基层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路面 的使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皿 0 l 8 , ( 7—9 )并决定 自 1 9年 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 9 9
. 7 1 日起 执 行 。同 时 《 路 工 程 质 量 检 验 评 定 标 12 半刚性基层的强度与压实度的关系 月 公 准》皿 0 l 4 废止。《 ( 7—9 )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标
维普资讯
第 1卷 4
第1 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uml fYec RvrC m e a c e or o U w ie c sn nyT dmia nd l  ̄ elIs u ̄
— —
Ⅷ
.4 N 1 1 o.
2O 年 1 O2 月
半刚性基层材料强度评价的商榷
1按照 “ ) 标准” 录 A, 1kn r 附 将 r-3kn长度 作为 分项工程划 () 分 范围。该路段 内所有试件抗压强度作 为整体样 品 , 1 计算 总体试 式( ) 4 计算结果评价强度的合格性 ; 2 以每工作班或 20 0m2 ) 0 面积范围作为评定路段 , 计算各路
侧 限抗压强度计算方法 。 反映样品离散程度 的指标 , 了标准差 S外 , 除 通常 还有偏 差 整个分项工程的合格性 。
下例为笔者编写的例子 。
例题 : 假设某二级公路 K1 -K1 5 6水泥 碎石基层分项 工程的
系数 。偏差 系数 用百 分率 直接表征 样 品的离散程 度。因
入微 细纤维 的纤维混凝 土不 仅能够 提高 混凝 土本身 的延性 和韧 的 , 在混凝土 中掺入 聚丙烯纤维后 , 维不仅能够转移荷 载 , 纤 还能 性, 增强混凝 土的抗裂性 , 且对原 材料加 工几乎 没有 特别 的要 与基体界面粘合 , 而 当沿纤 维方 向承受 拉力 时 , 力通过 基体传 递 外 给纤维 , 使纤 维混 凝土 复合 材料 的抗 拉 强度 和 弹性模 量 有所 增 聚丙烯纤维具有 耐化学 腐蚀性 强 、 强度高 、 工性好 、 加 质轻 、 加 , 其静力弹性模量低 于普 通混凝 土 , 当聚丙烯纤 维掺 率达到 一 蠕变收缩小 、 价格低廉 和在低 掺量 下对 混凝土 的抗裂 、 韧效果 定范围时 , 增 纤维掺量 的变化 对静力 弹性 模量 没有太 大 的影 响 , 但 显著等优 良的技术经济性能 , 因而在建筑 工程 中得 到越来 越广泛 对疲劳变形模量 产生 影 响 , 聚 丙烯 纤维 混凝 土 抗疲 劳强 度 提 使 的应用。聚丙烯纤 维混凝 土是一 种掺入 少量 短切 聚丙烯纤 维来 高 , 从而改善 了混凝土 的性能 。 增强或改善混凝土性 能的复 合材料 。大 量 的室 内试 验和工 程实 12 纤 维 间距 机 理 . 践证昵I5, 1]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具有抑制塑性 收缩 裂缝 , 著提高 - 显 美 国的 R mul 等人提出的“ o ai d 纤维 间距机理 ”根据线弹性断 , 混凝 土的抗 冲击性 能和 弯曲疲 劳性能 , 同时混凝 土 的抗 松散 性、 裂力学来说 明纤维 对于 裂缝发 生 和发 展 的约束作 用 。认 为在混
半刚性基层材料压实度与强度的关系_刘登普
3 d 强度/ M Pa
7 d 强度/M Pa
抗折
抗压
抗折
抗压
28 d 强度/ M Pa
抗折
抗压
冷水滩 425 普通水泥
4 .35
新化 425 普通水泥
4 .32
17 .3 23 .5
5 .53 5 .7
26 .3 32 .5
6 .94 7 .28
35 .2 43 .8
表 7 土样分析结果
土
液塑限分析
压实度
各龄期的抗压强度/ M Pa
/%
7 d C v/ % 28 d Cv/ % 90 d
100
5 .18
8 .0 6 .87 7 .4 8 .36
1
水泥∶石屑 =5∶100
95
3 .55
5 .6 3 .92 7 .7 5 .10
90
1 .98
9 .7 2 .47 17 .9 3 .39
分含量/ %
81 .05
7 .47
2 .5
1 .09
0 .81
0.38
0 .52
钒矿渣来源
一厂 二厂
10 99 98 .2
5 93 .9 87
表 4 钒矿渣筛分结果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
2 .5 1 .25 0 .63 0 .315
76 .5 68 .3 40 .5 24 .3
61 .8 43 .5 71 .2
83 .6 80 .3 76 .9
6倍 — —
88 .8 63 .1 53 .2
2倍 80 .9 69 .3
2 .1 倍 2 .1 倍
—
图 1 不同基层材料强度随压实度的变化
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
土
煤渣
煤渣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0mm,颗粒组成宜有一定级配,且不宜含杂质。
同水泥稳定类。
集料的压碎值要求
1
集料的级配要求
当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将骨架密实型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用于上基层或基层时,集料级配符合级配范围的要求。也可通过试验按逐级填充的方法设计,并要求检验细集料加石灰粉煤灰的压实体积等于或接近粗集料的空隙体积。
半刚性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类材料包括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砂砾、未筛分碎石、石屑、土、碎石土、砂砾土等,以及经加工、性能稳定的钢渣和矿渣等。
对细粒土而言,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大于17。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有机质含量超过2%的土,必须先用石灰进行处理,闷料一夜后再用水泥稳定。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不应用水泥稳定。
有机结合料沥青稳定类材料的技术要求
集料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 石料的压碎值要求、集料的级配范围、填隙碎石、材料粗碎石及填隙料的颗粒组成见相应规范。
无粘结粒料类材料的技术要求
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1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主要是根据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或土及其他原材料,确定必需的或最佳的结合料剂量,以及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无粘结粒料类材料强度主要来源于集料本身强度及集料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因此,除应保证高质量的集料外,还应使集料具有良好的级配。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主要是确定集料的级配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01
分析天平:万分之一,1台。
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几个问题的讨论
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几个问题的讨论
摘要:提出刚性路面基层强度应有差别,并就半刚性基层的裂缝及透层、防水层方面的问题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讨论,认为浙江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基层表面设置透层和防水层。
关键词:刚性,半刚性,高等级公路
1.引言
以碎石(砂砾)、石屑、砂和水加一定比例水泥拌和而成的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在高等级公路的结构设计中占有重要比例,以浙江为例,近十年来,几乎所有的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中稳定层采用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结构。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普遍采用是其良好的水稳性、必要的强度、适宜的工作性能和方便的施工工艺所决定的。
但是与对面层(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关注程度相比,人们对基层在设计上的要求及施工质量上的控制不够,例如:人们更关心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组成,而不太注重基层的材料质量;在配合比设计上,仅限于在试验时,掺配出满足级配曲线的混合料,而曲线的走向、集料的组成对基层品质的影响不甚明了;追求强度而忽视基层的工作性能;对采用的水泥标号、初终凝时间及熟料组成不够重视;施工的工艺控制状态较差;不重视养生,不注重对施工养生后的基层进行交通管制,缺少相应的防护措施,造成基层的损坏,直接影响其工作性能;特别是在赶工期间,往往为了工期牺牲了基层的质量,从而留下隐患。
另一方面,人们对半刚性基层品质、作用的讨论、认识尚有很大的。
半刚性基层施工
混合料碾压(二)
基层表面粗、细集料窝处理
基层洒水养生(覆盖保湿)
横向施工缝(一)
横向施工缝(二)
横向接缝处理
二、半刚性基层施工质量检测
压实度检测 平整度检测 高程检测 厚度检测
压实度检测
平整度检测
高程检测
钻芯检测
芯样厚度检测
半刚性基层厂拌法施工和质量检测
一、半刚性基层厂拌法施工
下承层准备 施工放样 稳定土集中拌和 混合料运输 混合料摊铺 混合料碾压 接缝处理 养生
清扫下承层(底基层)
通过施工放样设置基准线
洒水湿润下承层表面
稳定土厂拌设备
基层混合料拌和场
混合料运输至摊铺现场
基层摊铺施工现场
摊铺机接料斗
混合料碾压(一)
案例10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
1案例10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附录G 。
【学习任务】请验算本案例,达到理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附录G 的学习目的。
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强度R d =3.0 MPa ,现场按规定频率取样,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制备试件,测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 d 、浸水1 d 后的7 d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共13个数据)为7.5、6.4、7.0、6.9、6.6、7.1、7.2、6.6、7.9、7.0、7.8、6.2、6.0,请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附录G 对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质量评定。
(用Excel 计算,见案例表50) 解:(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附录G 规定“每2 000 m 2或每工作班制备1组试件:不论稳定细粒土、中粒土或粗粒土,当多次偏差系数C v ≤10%时,可为6个试件;C v =10%~15%时,可为9个试件;C v >15%时,则需13个试件。
”由13个强度实测值计算,得到平均强度R =6.9 MPa ,标准差S =0.58 MPa 。
偏差系数%4.8%1009.658.0%100v =⨯=⨯=R S C C v 越大,则要求的试件数越多,在本案例中C v =8.4%,可为6个试件,而实际试件为13个,能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2))(MPa 3.58.4%1.645-1 3.01v αd =⨯=-C Z R 因为R ≥R d /(1-Z αC v ),所以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满足要求,按百分制打分,该实测项目为100分。
案例表50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评定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教案27项目十一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3)
授课内容项目十一: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3)任务3: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与练习相结合授课时间教学手段PPT、工作页、规范规程、录像授课班级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知识目标】1.熟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2.熟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试验方法。
3熟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4熟悉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方法。
【能力目标】 1.会做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
【素质目标】养成自觉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完成试验检测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教学难点】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教学内容】时间:(45分钟)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1.试模的选择试模:细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50 mm×50 mm;中粒土,试模的直径x高=φ100 mm×100 mm;粗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150mm×150 mm。
适用于下列不同土的试模尺寸如图T0843-1所示。
注:H11/C10表示垫块和试模的配合精度。
图T 0843-1 圆柱形试件和垫块设计尺寸(尺寸单位:mm)2.计算各材料用量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静压法按压实度(98%)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试件的制作方法见《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T 0843—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本案例是水泥稳定粗粒土,试件的直径×高=150 mm×150 mm,则试件的体积为1.讲授试模的选择。
加强半刚性路面基层与底基层弥补土基强度的不足
加强半刚性路面基层与底基层弥补土基强度的不足赵歆光【摘要】结合工程实践,论述适当加强半刚性路面基层与底基层,可以有效弥补路床土回弹模量和强度的不足,并就该措施的适用条件作了详尽分析,提出在高温潮湿地区的高液限粉质黏土富存地带,采用加强半刚性路面基层与底基层以弥补土基强度不足的措施.【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5(000)007【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公路路面;半刚性路面;加强基层;土基强度不足【作者】赵歆光【作者单位】深圳市今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2珠三角平地处华南沿海台风湿热区,地表层粉质亚黏土分布广泛,液限达38%~50%,天然含水量13%以上,CBR值小于5的高液限粉质重亚黏土也普遍存在,是最差的路基填料。
高液限粉质亚黏土填筑路基,路基主要设计指标弯沉值和承载比CBR值均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规定,路基填料最小CBR值:上路床(0~30 cm)不小于8,下路床(30~80cm)不小于5。
为确保使用性能,道路建设中往往采取以石屑、砂、碎石等填料取代高液限粉质黏土作为80 cm厚路床填料,或者采取石灰、粒粒拌和改良法处理。
目前,各种换土处理方案以换填石屑成本较低,但仍需增加造价20元/m2以上,而且需要大量占用本不充足的石料资源,经济可行性差。
在笔者监理的东莞大道辅道工程中,采取了适度加强基层以弥补土基强度不足的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避免了土基换填或改良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工期效益。
东莞大道是东莞市标志性道路,双向10车道,全长9.98 km。
路面结构为:4cm改性沥青碎石+6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5 cm 6%水泥石屑基层+25 cm 4%水泥石屑底基层。
道路全长范围的路基填料80%以上属于粉质亚黏土,其中K2+420~K6+640路段填料70%以上是液限高达35%~40%的重粉质亚黏土,土料天然含水量13%以上,因含有较多的粉土粒,干时虽稍具黏结性,但易被压碎、扬尘大、浸水时很快湿透,易成流体状态(稀泥),造成晾晒和摊铺压实困难。
教案 项目十一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
授课内容项目十一: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检测(1)任务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与练习相结合授课时间教学手段PPT、工作页、规范规程授课班级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知识目标】1.熟悉目的与适用范围。
2.熟悉备料计算。
3.熟悉击实步骤。
【能力目标】 1.会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
2.会进行试验结果的处理。
【素质目标】养成自觉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完成试验检测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备料、击实试验、试验成果【教学难点】计算洒水量【教学内容】时间:(5分钟)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率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2.试验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 5mm以内(方孔筛)。
3.试验方法类别。
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下表。
击实实验方法类别见下表类别锤击面(cm)锤质量(kg)落高试样尺寸层数每层击数平均单位击实功(j)容许公称最大粒径(mm)内径(cm)高(cm)容积(2cm)甲 5.0 4.5 45 10 12.7 997 5 27 2.687 19乙 5.0 4.5 45 15.2 12.0 2177 5 59 2.687 19丙 5.0 4.5 45 15.2 12.0 2177 3 98 2.687 37.5讲授、看录像【教学内容】时间:(5分钟)二、试验准备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
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4.75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4.75mm筛讲授、看录像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半刚性基层两阶段设计法
9半刚性路面的两阶段设计方法半刚性材料具有整体强度高、稳定性好、板体性强以及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修建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
但是半刚性材料存在如下缺点:易产生温缩、干缩裂缝,路面结构早期开裂严重,导致路面结构强度下降。
半刚性材料强度随时间会逐渐降低、衰减,承载力逐渐减弱,对于我国典型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一旦半刚性基层开裂,沥青路面结构就等效为薄沥青面层的柔性结构,剩余的疲劳寿命很低,维修时间间隔较短,长期使用性能得不到保证。
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施工在我国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我国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但程度其自身引起的早期破坏又让人极其困扰,在某种上这也是由于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不合理设计所造成的。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进行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早期损坏问题,是由于日前没有对半刚性基层材料在路面结构中的全寿命进行过程分析,只是夸大了其强度高、板体性好的优点,忽视了其开裂性质,因此有必要同时考虑半刚性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而且两者都应具有适宜的厚度。
这样可以提高半刚性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充分利用各层材料的承载能力,应是以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规范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强度是足够的,但问题是规范中反映沥青路面结构强度的指标¬¬—沥青路面表面弯沉和基层底面弯拉应力得到满足了,并不意味着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就能够满足。
现有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问题,意味着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不足,故需对现有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进行改进。
国内外半刚性沥青路面使用现状水稳碎石、二灰碎石半刚性材料成为我国主要的基层材料,面层厚度普遍较薄。
通过实际使用情况和调查,发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优点外,也隐藏着一些严重弱点,主要是在多雨潮湿地区,它往往成为这些地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0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强度评定
【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附录G。
【学习任务】请验算本案例,达到理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附录G的学习目的。
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强度Rd=3.0 MPa,现场按规定频率取样,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制备试件,测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 d、浸水1 d后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共13个数据)为7.5、6.4、7.0、6.9、6.6、7.1、7.2、6.6、7.9、7.0、7.8、6.2、6.0,请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附录G对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质量评定。
(用Excel计算,见案例表50)
解:(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附录G规定“每2 000 m2或每工作班制备1组试件:不论稳定细粒土、中粒土或粗粒土,当多次偏差系数Cv≤10%时,可为6个试件;Cv=10%~15%时,可为9个试件;Cv>15%时,则需13个试件。
”
由13个强度实测值计算,得到平均强度R=6.9 MPa,标准差S=0.58 MPa。
偏差系数
%
4.8
%
100
9.6
58
.0
%
100
v
=
⨯
=
⨯
=
R
S
C
Cv越大,则要求的试件数越多,在本案例中Cv=8.4%,可为6个试件,而实际试件为13个,能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2)
)
(MPa
3.5
8.4%
1.645
-1
3.0
1
v
α
d=
⨯
=
-C
Z
R
因为R≥Rd/(1-),所以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满足要求,按百分制打分,该实测项目为100分。
案例表50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评定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