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71页)
高中美术必修课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1.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2.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3.艺术欣赏活动中所要涉及到的几个因素影响欣赏活动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感觉。
必须有后面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支持,这就是──知识。
第一点:为美术范围之内的知识。
第二点:为美术范围之外的知识。
还需要第三个重要的因素的参与,那就是──情感与想象。
思想与观念──这是影响艺术欣赏活动的第四个因素。
第五个因素为──评述4.小组讨论:《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三、布置作业书后练习(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
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中国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源--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3.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全集
第一周、第二周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1、美术鉴赏的概念2、美术的分类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分组: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形式上对比分析:《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册教材 教学设计(试讲)
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区分三大美术类型。
2、方法与过程:通过赏析、讨论、演示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去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使学生能够用美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美术语言整体和构成之间的辩证关系,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这一课告诉我们学习美术鉴赏就是要给大家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双眼睛来辨别一下美术家是如何进行绘画的。
同学们,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思考:聋哑人的“语言”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呢?(动作、肢体)同学们,聋哑人是通过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的,肢体是属于一种动态的艺术语言。
艺术的门类有很多种,它们所传达的信息、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各不同,比如音乐,它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来传达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舞蹈是通过音乐、服装还有视频中所提到的肢体语言来表达的,那么静态的艺术语言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首先要共同来学习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板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讲授新课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板书: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板书: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其特征〈板书: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板书:具体性形象性〉)同学们,我们一起先来看几件作品【PPT展示:《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这幅作品是中国画史上最有名的作品,它是以连环长卷的形式展现的,描绘的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画中的主人翁韩熙载,因为他的父亲被后唐明宗诛杀,所以韩熙载就投奔了南唐。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教案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doc
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一、[教材分析]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ks5U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ks5U[教学难点]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 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三、[教学过程]ks5U新授过程: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
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
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
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ks5U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1、抽象艺术的含义?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第一章:美术鉴赏基础1.1 课程导入介绍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和目的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1.2 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分析经典美术作品,讲解各个元素的运用和效果1.3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练习使用专业术语和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1.4 美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风格和流派分析经典作品,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特点第二章:中国美术鉴赏2.1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分析中国古代美术的特点和风格2.2 中国近现代美术鉴赏介绍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变革和发展分析近现代中国美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3 中国当代美术鉴赏介绍当代中国美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分析当代中国美术作品的前瞻性和实验性第三章:西方美术鉴赏3.1 西方古代美术鉴赏介绍古希腊、罗马等古代西方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分析古代西方美术对后世的影响3.2 西方近现代美术鉴赏介绍近现代西方美术的流派和代表作品分析近现代西方美术的创新和变革3.3 西方当代美术鉴赏介绍当代西方美术的前沿动态和代表作品分析当代西方美术的多元化和跨学科性第四章:现代媒体艺术鉴赏4.1 现代媒体艺术的概念和特点介绍现代媒体艺术的定义和范围分析现代媒体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4.2 现代媒体艺术鉴赏方法介绍适用于现代媒体艺术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练习分析和评价现代媒体艺术作品4.3 现代媒体艺术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概念和意图第五章:美术鉴赏的实践与拓展5.1 参观美术展览和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和博物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5.2 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所学知识和技巧分析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5.3 参加美术鉴赏讲座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美术鉴赏讲座和活动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加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和热情第六章:摄影艺术鉴赏6.1 摄影艺术概述介绍摄影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摄影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独特性6.2 摄影艺术鉴赏要点讲解摄影构图、光线、色彩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会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鉴赏摄影作品6.3 摄影艺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摄影家及其作品讨论摄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第七章:建筑设计鉴赏7.1 建筑艺术概述介绍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建筑艺术与人类社会、文化、自然的相互关系7.2 建筑艺术鉴赏要点讲解建筑设计的空间、结构、功能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从审美、技术、功能等多角度鉴赏建筑作品7.3 建筑艺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经典建筑作品探讨建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第八章:雕塑艺术鉴赏8.1 雕塑艺术概述介绍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雕塑艺术在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表现力8.2 雕塑艺术鉴赏要点讲解雕塑作品的造型、线条、质感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形式、内容、技艺等多方面鉴赏雕塑作品8.3 雕塑艺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雕塑家及其作品探讨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工艺美术鉴赏9.1 工艺美术概述介绍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工艺美术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9.2 工艺美术鉴赏要点讲解工艺美术的设计、制作、材质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会从技艺、美学、文化等多角度鉴赏工艺美术作品9.3 工艺美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工艺美术作品探讨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传承问题第十章:美术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组织美术鉴赏活动安排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交流、思考来提升鉴赏能力10.2 开展美术鉴赏主题讨论针对特定美术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10.3 完成美术鉴赏报告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10.4 举办美术鉴赏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报告等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重点解析本教案全面涵盖了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中国美术、西方美术、现代媒体艺术、摄影艺术、建筑设计、雕塑艺术、工艺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综合实践等内容。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册说课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册说课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案3篇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high school art appreciation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案3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教案2、篇章2:高中美术鉴赏与反思范文(规范版)3、篇章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教案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导入——世界上有很多种的语言。
有我们比较熟知的英语,还有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等。
我们中国不仅汉语,还有些地方语言,比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等。
所以语言是我们在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美术作品也有自己的特有的语言,那就是美术的艺术语言。
美术的艺术语言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美术新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2.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七页——《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呢?(学生回答之后)嗯这位同学回答的不错。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就是——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3.同学们都学习过化学,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基本元素构成的。
那当然我们的美术语言也是由元素构成的,不过我们这边说的不是化学元素,美术基本语言元素是:点、线、面、色这四个基本元素。
4.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欣赏书本的《1954》、《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这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并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元素,请这位同学回答下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那些艺术的语言元素。
(同学们回答都运用了点、线、面、色)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准确。
所以美术作品的语言元素都是由点、线、面、色这四点构成。
5.其实这三幅作品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比如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欣赏。
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全套教学设计参考
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全套教学设计参考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高天民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
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
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
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
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1.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
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篇一: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12345【篇二: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
“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鉴赏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鉴赏的定义和作用;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综合、评价;3. 美术鉴赏的步骤:观察、描述、解释、评价。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名画,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鉴赏;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美术鉴赏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基本方法和步骤;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幅作品进行鉴赏,实践所学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2. 对学生的鉴赏练习进行评价,看其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步骤。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二章:中国美术史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2. 掌握中国美术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古代、近现代、当代;2. 中国美术的重要流派:文人画、水墨画、油画、雕塑;3. 中国美术的代表人物: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罗中立。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古代画作,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 欣赏: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幅作品进行欣赏,了解其流派和代表人物;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2. 对学生的欣赏练习进行评价,看其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内容。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三章:西方美术史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2. 掌握西方美术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 培养学生对西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古希腊、文艺复兴、巴洛克、现代艺术;2. 西方美术的重要流派:油画、雕塑、水彩画、版画;3. 西方美术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梵高、毕加索。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一章:美术鉴赏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评价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1. 美术鉴赏的标准和审美趣味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2. 相关美术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意识到美术作品的美感。
2. 提问:你们对美术作品有什么感受和认识?二、教学内容与过程(20分钟)1. 介绍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美术鉴赏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2. 讲解美术鉴赏的原则:客观性、历史性、审美性。
3. 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线条、色彩、构图等。
4. 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美:主题、情感、寓意等。
5. 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所选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写一篇鉴赏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评价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美术鉴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六章:绘画艺术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绘画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分类。
2. 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
(完整版)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整理版
(完整版)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整理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几点教学反思什么是美术鉴赏?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2.成就标准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1)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2) 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 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 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5) 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一、教学建议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所有学习模块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修。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对其中的若干模块进行选修。
2.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所以,在每一模块的相关内容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应不少于该模块学习总课时的20%。
3.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
对于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类别的教学,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做模拟设计制作练习。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元素。
3. 学生能够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4.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见解。
5. 学生能够通过艺术创作展示个人的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
1. 艺术基础理论:包括艺术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空间)和艺术原则(对比、
平衡、重复、节奏、比例、统一)。
2. 艺术史概览:介绍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
3. 艺术作品分析:选择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
社会影响。
4. 艺术实践: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教师讲解艺术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理解。
2. 观察与分析:通过观看艺术作品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艺术作品的构成元素。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举办校内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4. 创作实践: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个人艺术项目。
评估方式:
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和质量。
2. 作品分析报告:学生需提交对指定艺术作品的分析报告,体现其分析和批判能力。
3. 个人艺术项目:评估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人审美表达。
4. 反思日志: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感受,以促进自我反思。
结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1、美术鉴赏的概念2、美术的分类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分组: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形式上对比分析:《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教师引导: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
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
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的限制,艺术形式和内容必然反映不同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这样就形成艺术的多元化。
3,可视形象的艺术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反映。
艺术形象如果仅仅只是鉴别和欣赏,那是远远不够的,鉴赏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是对话,是学习,是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提高人的素质。
(三)、讨论问题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方法分析作品《太白行吟图》(四)、课堂小结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五)、教学反思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 2 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教学内容: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2、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三:教具准备:相关画册四:教材分析( A )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 1954 》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 B )作品分析1954 (油画, 1954 年)克里福德·斯蒂尔(美国)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 28.7 厘米× 335.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闳中(五代)顾闳中( 907 — 960 )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 937 — 975 )的著名人物画家,时任宫廷画院待诏。
维纳斯的诞生(油画, 1485 年)波提切利(意大利)桑德罗·波提切利 (1445 — 1510)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杰出画家。
早于达·芬奇 7 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
14 岁时开始跟随僧侣画家利比学画达 7 年之久。
其后个人独立作画,多为宗教题材和古代神话故事题材,但他创作的作品如《三王韩拜》(圣经故事,约 1475 年)、《圣母颂》(圣经故事,约 1482 年),《维纳斯的诞生》(神话故事,约 1485 年,一说 1482 年)、《春》(神话故事,约 1487 年)等代表作品,则是用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充满诗意柔情的世俗的情感与精神。
在技法上重视写实,巧妙地将人物和风景结合起来,其人体解剖和透视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佛罗伦萨画派的杰出代表。
我们从画面中所获得的一切感受,就是画家用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离开这些艺术语言,便无从获得感知。
泼墨仙人图(中国画)梁楷(宋)梁楷(生卒年不详),祖居东平(今山东),南渡后客居钱塘(今杭州),宋宁宗嘉泰年间( 1201 — 1204 )为画院待诏。
善人物山水、鬼神道释,亦能花鸟。
他生活放纵不羁、嗜酒如命,又喜与和尚交往。
传说朝廷鉴于他在画坛上的声望而赐他金带,而他却挂带而去,世称“梁疯子”。
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石涛(清)《搜尽奇峰打草稿》是该画上的题款,后人以此题款作为该画的标题。
石涛在许多画中的题款书写的往往是自己的艺术主张。
荷拉斯兄弟宣誓(油画, 330 厘米× 425 厘米, 1784 年,巴黎卢浮宫藏)达维特(法国)达维特( Jacques-Louis David , 1748 —1825 )出生在巴黎一个服饰用品商的家里, 9 岁成为孤儿,由他的叔父比隆抚养。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 46 厘米× 180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周(唐)繁荣的唐代艺术,以人物画为主流,一时名家辈出,周就是当时以人物画驰名的丹青名家。
周曾学张萱,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独创了“周家样”。
这种“周家样”突出地表现在他著名的“水月观音”佛教造像中。
除此之外,周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表现宫廷生活和贵族仕女的题材中。
《唐朝名画录》中将其作品评为“神品”,尤其称赞其仕女画是“古今冠绝”。
蓝马(油画, 1911 年)马克(德国)此图为马克的代表作之一。
画家运用响亮的蓝色描绘出几匹不同形态的马,形体刻画简洁洗练,造型雄健强壮,马匹的轮廓呈有力的弧线,与背景的山峰的起伏和流云的走势形成一组活泼跌宕的流动曲线,使画面和谐统一,宛如一首雄浑激越的协奏曲。
虾(中国画, 1946 年)齐白石齐白石兼擅诗、画、印各艺,在绘画上则以花鸟虫鱼闻名。
其花鸟画继承徐渭、八大、石涛、金农、吴昌硕诸家笔墨精神,又融入民间艺术清新质朴的审美趣味。
他以一个农民的本色和淳朴的情怀,运用老辣生涩的笔墨,突破了传统文人画和民间画工的局限,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作品呈现出明快、清新和诙谐的趣味和生命力。
尤其是他的虾,更以笔墨洗练、形象生动见长,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走下楼梯的裸女(油画, 147.3 厘米× 88.9 厘米,1912 年,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路易斯和沃尔特·阿伦斯堡藏)杜尚(法国)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 — 1968 )生于法国布兰维尔附近,是西方现代艺术中最有争议和最有影响的一个人物。
他在校时天资聪颖,在各个方面均表现了对绘画的爱好。
1913 年,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第一次在纽约的军械库展览中向观众露面,受到了极大的攻击,被认为是“木瓦工厂里的一场爆炸”,它得到了“一种引起公愤的成功”。
这样的攻击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据估计,有记载的参观者就有 25 万人之多,人们大都是冲着这幅画去的。
红、黑、黄、蓝构成(油画, 1922 年)蒙德里安(荷兰)1920 年,风格派最有影响的画家和理论家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1872 — 1944 )发表了自己的著作《新造型主义》,介绍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他认为现代人与自然的距离已相去甚远,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抽象。
牛顿色盘(油画, 100 厘米× 73.7 厘米, 1912 年,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路易斯和沃尔特·阿伦斯堡藏)库普卡(捷克)以毕加索为首的立体主义,当时被公认为是“正统的”(或称“原发的”、“经典的”),但根据诗人和立体主义理论家阿波利奈尔的说法,实际上它已被分化成四股力量,其中“奥尔甫斯主义”即是其中之一。
奥尔甫斯( Orpheus )这个词,法语的意思是“同时的”,奥尔甫斯主义即指描绘事物在同一时间内的不同方面,也即光与色的同时性,故又称“奥尔甫斯立体主义”。
( C )名词解释明暗明暗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即物体因受光而产生明暗上的变化。
“明暗”在中国传统中往往以“阴阳”来描述,尽管“阴阳”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但也可以用在美术中来指事物一明一暗或一黑一白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空间透视透视是表现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要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把对象“合理”地表现出来。
但在不同的文化下对透视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就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研究透视,形成了自己的透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