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网知识点

合集下载

计算机通信基础

计算机通信基础

计算机通信基础
计算机通信基础是指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通信基础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为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两种模型都提供了通信协议的规范。

2.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式、环形、星形、树形、网状等几种形式。

不同的拓扑结构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定义了计算机之间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原则,常见的协议有TCP/IP、HTTP、FTP、SMTP等。

4. 网络设备与技术: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网络技术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无线网络等。

5.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通信中的重要问题,涉及到信息安全、身份验证、防火墙等方面。

6. 高速网络和云计算: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高速网络成为了支撑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一。

以上是计算机通信基础的主要内容,对于从事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相关工作的人员而言,这些知识点是必备的。

计算机通信网课后习题及考试要点

计算机通信网课后习题及考试要点

计算机通信网课后习题及考试要点一.概论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指以通信方式连接区域内相对分散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数据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并在协议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

2.发展趋势:1开放性方向发展2一体化方向发展3多媒体网络方向发展4高效、安全的网络管理方向发展5智能化网络方向发展功能:实现资源共享/突破地域界限/增加可靠性/提高处理能力/进行数据通信3.通信子网:实现通信功能的部分,资源子网:实现数据处理功能的部分。

4.分类:1.按拓扑结构:总线形、环形、星形、网状结构2.按地域范围:lan、man、wan3.按传输技术:广播网络、点到点网络4.按传输介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5.数字调制功能: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6.多路复用的作用: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提高信道利用率7.差错控制的定义:能够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现或纠正错误,并将错误控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目标:提高可靠性方法:\echo\method//voting\method/ARQ method/FEC/HEC8.数据交换技术分类:电路/报文/分组交换技术9.分组交换分类:数据报/虚拟电路原理:存储转发交换是一种将分组分段转发的方法,利用流水线效应共享级联数据链路和缓存,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10.路径选法:1确定式路径选择:泛送式/固定式/概率分配方式2适应式路径选择:集中/孤立/混合/分布式.算法:最短路径算法/后补路径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概率路径算法11.网络协议:语法、语义和时序12.简述osi/rm及其特征:osi模型是一种将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特征:1提供了控制互联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框架2定义了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3不同系统上的相同层的实体称为同等层实体4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5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6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7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底层实现8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它层13.OSI层的功能:1)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数据的比特流;2)数据链路层:通过验证、确认和反馈重传,将原始的、易出错的物理连接转换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3)网络层:它与通信子网的操作控制有关,主要任务是将网络协议数据单元从源传输到目标。

第2章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

第2章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

第2章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本章首先简单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介绍各种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数据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数据传输方式,掌握数据交换技术,掌握差错控制技术;熟悉多路复用技术,了解传输介质,了解数据编码技术。

理解数数据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2.1.1信息、数据、信号和信道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信息。

1.信息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属性和特性的描述,可以是对事物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能等全部或部分特性的描述,也可以是对事物与外部联系的描述。

信息是字母、数字、符号的集合,其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语音、视频和图像等。

2.数据数据是指数字化的信息。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或者说数字化的信息)称为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载体。

数据分为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的值是离散的,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模拟数据的值是连续变换的量,如身高、体重、温度、气压等。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在于,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或表现形式,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或解释。

3.信号数据通信中,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因此数据只有转换为信号才能传输。

信号是运输数据的工具,是数据的载体,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信号使数据能以适当的形式在介质上传输。

从广义上讲,信号包含光信号、声信号和电信号,人们通过对光、声、电信号的接收,才知道对方要表达的消息。

信号从形式上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指的是在时间上连续不间断,数值幅度大小也是连续不断变化的信号,如传统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

数字信号指的是在时间轴上离散,幅度不连续的信号,可以用二进制1或0表示,如计算机数据、数字电话、数字电视等输出的都是数字信号。

4.信道信道是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到的一个通路,它一般有传输介质(线路)和相应的传输设备组成。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道为信号的传输提供了通路。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简答题)考试原题知识点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简答题)考试原题知识点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图示信源主机到信宿主机的数据传输流量控制方式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图示流量控制和阻塞控制的关系
阻塞控制必须确保通信子网能传送待转发的数据,从全局的角度来处理,也是所有网络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资料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资料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资料课后习题答案选择题第一章1、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B)来实现的。

A: 通信子网B、路由器 C、城域网 D、电话交换网2、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C)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A:交换机 B、硬件C、通信 D、自动控制3、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中心提出的网络研究课题的名称为(D)A、WANB、LANC、TCP/IPD、ARPAnet第二章1、波特率等于(B)A、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每秒传输的周期数C、每秒传输的脉冲数D、每秒传输的字节数2、在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大、信号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B )A、双绞线B、光纤C、同轴电缆D、无线信道3、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时需要的设备是(D)A、网卡B、中级器C、集线器D、调制解调器4、将信道总频带划分为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模拟信号,即为(B )A、时分多路B、频分多路C、波分多路D、统计时分多路5、一种载波信号相位移动来表示数字数据的调制方法称为(A)键控法A、相移B、幅移C、频移D、混合6、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相比,报文交换(B )A、有利于迅速纠错B、出错时需重传整个报文C、把报文分成若干分组D、出错时不需要重传整个报文7、用CRC发现报文分组出错,用(D)方法纠错A、由信宿纠错B、忽略C、按位纠错D、丢弃重传第三章1、TCP/IP协议将(A)合并到应用层A、表示层、会话层B、物理层和网络层C、传输层、会话层2、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含义是(D)A、语法B、语义C、同步D、为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所建立的标准、规则3、在TCP/IP中,地址解析协议协议和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属于(B)A、应用层B、网络层C、传输层第四章1、关于物理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物理层处于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层,直接与传输介质相连。

B、物理层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何在连接开放系统的传输介质上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C、设置物理层的目的是为数据链路层屏蔽传输介质与设备的差异D、物理层的传输可靠性靠自己解决。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以便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链路和交换设备组成。

2.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环型、星型、网型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

3.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4.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包含了TCP、UDP、IP等一系列协议。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传输,IP协议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5.网络传输层协议:网络传输层协议主要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分配。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UDP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

6.网络应用层协议:网络应用层协议是为特定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协议。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FTP、SMTP等。

7.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

防火墙用于监控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入侵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和阻止网络中的入侵行为。

加密技术用于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8.网络路由和交换技术:网络路由技术用于确定数据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网络交换技术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转发和交换数据。

常见的交换技术有以太网、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等。

9.网络性能优化:网络性能优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和质量。

常见的网络性能优化技术有负载均衡、缓存技术、压缩技术等。

10.无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是一种不需要物理连接的网络传输技术。

常见的无线网络技术有Wi-Fi、蓝牙、移动通信网络等。

11.云计算和网络虚拟化: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它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作为服务。

通讯基础必学知识点

通讯基础必学知识点

通讯基础必学知识点1. 通信基本原理:通信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编码与调制、信道的传输与传播、信号的解调与解码等方面。

编码与调制是将数字信息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信道的传输与传播是指信号在通信介质中传输的过程;信号的解调与解码是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的过程。

2. 信道与信噪比: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媒介,可以是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介质,也可以是电缆、光纤等导体。

信道的质量可以用信噪比来衡量,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用来描述信号与噪声的相对强弱程度。

3.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传输容量大等优点。

常见的数字通信技术包括调幅、调频、调相、多址技术等。

4.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或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通信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不同层次的协议。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5.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指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分析等过程与方法。

信号可以是连续时间信号或离散时间信号,系统可以是连续时间系统或离散时间系统。

信号与系统理论是通信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基础。

6. 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与解调技术是将数字信息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以及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包括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调相调制(PM)等。

7.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蓝牙通信、红外线通信等。

8. 数据压缩与编码:数据压缩与编码是将冗余信息从数据中去除,减小数据量的过程。

数据压缩与编码可以将数据表示得更紧凑和有效,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常见的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包括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字典编码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2物理层2.1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锁定装置等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B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C = W log2(1+S/N)b/sW信道带宽(单位Hz)、S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高斯噪声功率奈氏准则公式--C=2WRb=2WRBlog2N即每赫带宽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率是每秒2个码元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1.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计算机或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形、星形、树形、网状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对网络通信的效率、可靠性和扩展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2. OSI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一个理论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它分为七层,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协议,通过层与层之间的协议和接口来实现网络通信。

3. TCP/IP协议族: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通信的核心协议,它由一系列的协议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Internet Protocol)。

TCP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而IP负责将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

其他常用的TCP/IP协议还包括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等。

4.IP地址:IP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计算机或设备。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IPv4采用32位二进制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92.168.1.1、IPv6采用128位二进制表示,可以支持更多的IP地址分配。

5.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它与IP地址进行位运算,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分开。

常见的子网掩码有255.255.255.0,也就是将IP地址的前三个字节作为网络部分,最后一个字节作为主机部分。

6.路由器和交换机:路由器和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设备。

《计算机通信网》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通信网》复习题及答案

ARQ1.在连续ARQ 中,若采用3比特对数据帧进行编号,则发送窗口的尺寸最大为( A )A.7B.8C.127D.1282.数据链路层采用连续ARQ 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5的帧,当计时器超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1、3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个数是( C )A.2B.3C.4D.53.在计算机通信网中,可以解决因数据帧丢失而造成的死锁问题的方法是( C )A.设置缓冲区B.发送端发完一帧后等待确认C.设置定时器D.使每个数据帧带上不同的发送序号4.关于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发送端可以连续地发送多帧B.通过设置超时定时器解决帧丢失的情况C.为减小开销,没有对帧进行编号D.若接收到重复帧,直接丢弃,不做其他处理1.在连续ARQ 协议中,只有当接收到的数据帧的发送序号落在__接收______窗口内,才允许接受该帧。

2.在停止等待协议中,WT 等于 1 。

一、在使用连续ARQ 协议时,发送窗口W T =5,采用最少比特位进行编号,发送4帧后收到连续2帧的确认,此时发送窗口后沿指向序号1,试计算:(1)进行帧编号的比特数?(2)发送窗口的初始前、后沿分别是多少?(1)因为, 21N T W -≥215,3N N -≥≥ 所以N=3(2)根据滑动窗口协议,发送端发送4帧后,发送窗口后沿向前移动4,所以初始发送窗口后沿为1+8-4=5所以初始发送窗口前沿为5+5-1=1(mod8)二、在使用连续ARQ 协议时,采用7比特序号编码方式,设初始窗口后沿指向序号32,前沿指16,试问:(1)发送窗口多大?(2)发送100帧,接收到100帧应答后,发送窗口前后沿各指向什么序号?(1)采用7比特序号编码,编号为0~127,模为128。

窗口大小=后沿序号-前沿序号+1=16+128-32+1=113(2)发送100帧,接收到100帧应答后,发送窗口前后沿顺时针旋转,则前沿序号为(16+100) mod 128=116后沿序号为(32+100) mod 128=4三、若数据链路层采用滑动窗口协议进行流量控制,初始时刻发送窗口的大小为127,初始前沿为15,请问:(1) 协议至少用几个比特表示帧序号?(2) 在使用最少比特编号的情况下,在发送116个数据帧,接收到连续64个数据帧的确认后,窗口的前沿、后沿分别是多少?(1)设用N 个比特对帧进行编号,W T 为发送窗口的大小,则满足21N T W ≤-已知127T W =,则7N ≥,即至少需要7个比特对帧进行编号。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点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点

带宽:指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是信号传输频率上下限之差。

传输频率:单位时间传输的bit值,传输速率越大,带宽越高。

信源编码: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优化信息和压缩信息并且打成符合标准的数据包。

信源编码的目标就是使信源减少冗余,更加有效、经济地传输,最常见的应用形式就是压缩。

作用二就是把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进行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增加了信号传输的有效性。

信道编码:通过对做完信源编码后的信息加入冗余信息,使得接收方在收到信号后,可通过信道编码中的冗余信息,做前向纠错。

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增加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数据:能够由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字母和符号等具有一定意义的实体。

分类:模拟数据可以在一定的数据区域中取连续的值,如声音和图像;数字数据只能取离散的数值,如整数、二进制序列。

信号:是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

分类:从通信的发送端所产生的信号形式来看——模拟信号:在各种介质上传送的连续变化的电磁波。

数字信号:在介质上传送的电压脉冲序列,单位是比特。

从通信线路上传送的信号来看——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在线路上传输。

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

信道:一般用来表示某一个方向上传送信息的逻辑意义上的媒体。

分类:传送模拟信号的模拟信道和传送数字信号的数字信道。

信号的传输方式:——模拟传输:将信息在传输介质中以模拟信号传输的传输方式。

数字传输:将信息在传输介质中以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方式。

数字通信系统:依据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技术,它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原地的远程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由远程终端设备、数据电路、中央计算机系统三部分组成。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或者利用脉冲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故称为模拟通信。

通信基础知识点总结

通信基础知识点总结

通信基础知识点总结一、通信基础概念通信是信息传递的过程,通过某种媒介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噪声、通道和编解码等。

1. 信号:信号是携带信息的载体,可以是声音、文字、图像等形式。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类型。

2. 噪声:噪声是指干扰信号传输和接收过程的外部干扰,会使得信号受到损坏或变形。

3. 通道:通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可以是空气、电缆、光缆等传输介质。

4. 编解码:编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以便在不同的媒介上进行传输。

二、通信基础理论通信基础理论包括了调制解调、信道编码、数字通信系统和多路复用等内容。

1. 调制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和振幅调制。

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而对信号进行编码,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海明码、卷积码和纠错码等。

3. 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指通过数字信号进行通信的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包括了调制解调、信道编码、数字调度等技术。

4. 多路复用:多路复用是指在同一通信信道上传输多个信号,包括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等技术。

三、通信传输技术通信传输技术包括了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

1. 有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包括了电缆传输、光纤传输和同轴电缆传输等。

2. 无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包括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

四、网络通信基础网络通信基础包括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内容。

1.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了总线型、星型、环形、网状和混合型等多种网络连接方式。

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和标准,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了TCP/IP协议、UDP协议和HTTP协议等。

3.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进行数据帧传输的层次,包括了介质访问控制、逻辑链路控制等功能。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为面向连接的。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 message):要发送的整块数据;分组或包(package):将报文划分成的等长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前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分组的首部也称为包头;分组交换是基于标记的(label-based),采用无连接(connectionness)的连网方式。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在报文交换中心,一分分的电报被接收下来,并穿成纸带.操作员以每份报文为单位,撕下纸带,根据报文的目的站地址,拿到相应的发报机转发出去。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互——单个分组(这只是真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2.计算机网络是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协议的控制之下,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为目的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网络的交换功能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2。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无线)个人区域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3。

按网络的使用范围分类公用网(public network)专用网(private network)4。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topology) 分类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分布式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1.带宽.掌握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中带宽的具体含义及表示单位。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一、问答题解答1 掌握CSMA/CD的工作过程(1)在发送数据前,先对信道进行监听。

如果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一旦发现信道空闲,立即进行数据发送;(3)在发送数据的同时进行冲突检测,如果检测到冲突,则立即停止数据发送,并发送一个冲突强制序列;(4)发送冲突强制序列后,延迟一个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发送。

2 简述TCP协议的可靠传输实现原理原理:当出现差错时让发送方重新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同时在接收方来不及处理收到的数据时,及时告诉发送方适当降低发送速率。

实现方法:①以字节为单位滑动窗口②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③选择确认SACKTCP为上层提供可靠传输,采用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可靠传输,可靠传输的实现采用重传和接收端缓存排序的机制,为进程面向连接提供优质服务。

3 简述分组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4 简述IPv6的特点①更大的地址空间。

②扩展的地址层次结构。

③灵活的首部格式④改进的选项⑤允许协议继续扩充⑥支持即插即用⑦支持资源的预分配⑧首部改为8字节对齐。

5 简述C/S模型工作过程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主要有客户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程序两部分组成,客户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器对客户的请求做出响应。

在C/S模式中,客户端负责与用户交互,充当服务请求方,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负责处理数据,充当服务提供方。

客户与服务器的通信一旦建立,通信就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即客户和服务端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

6 比较双绞线和光纤双绞线由两根绞合成有规则的螺旋形图样的绝缘铜线组成,传递电信号。

分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双绞线的特点:结构简单,容易安装,普通UTP较便宜、有一定的传输速率、具有较高的容性阻抗,信号衰减较大,传输距离有限(100m)、有辐射,容易被窃听光纤由能传导光波的纤芯(石英玻璃纤维)外加包层构成,传递光信号分为单模和多模光纤,具有传输频带非常宽,通信量大,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传输损耗小,传输距离长,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好,原材料丰富,抗腐蚀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全)

Ch1 计算机网络概述1、Internet的前身:ARPAnet2、电路交换的特点:面向连接,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3、分组交换:原理:首先发送方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网络内的分组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各个分组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接收方剥掉各分组的首部,将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组合起来,恢复原始的数据报文。

优点:1)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2)灵活。

每个分组都是独立处理,单独查找路由。

3)迅速。

没有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4、网络的分类:PAN、LAN、MAN、WAN及其距离尺度5、发送时延、传播时延的计算6、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7、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网络的层次、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每一层使用的协议,但不包括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8、协议的概念:对等层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规则约定,是对该层功能如何实现的一种定义。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9、协议和服务的区别与联系10、OSI参考模型:自底向上,每一层的名称及其主要功能11、TCP/IP 参考模型,常用协议所处的层次例题:1.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CA.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际层2.在TCP/IP体系结构中,负责将数据从一个主机送到另外一台主机的是 B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3.下列选项中,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BD (不定项选择)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4.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属于 B 。

A.PANNC.MAND.WAN5.数据交换技术可分为 DA. 空分交换、时分交换、分组交换B. 电路交换、空分交换、时分交换C.线路交换、空分交换、分组交换D.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6.在网络体系结构中,__数据链路层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在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__网络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___应用____层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各种应用进行标准化。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共享资源包括:(1).硬件资源(CPU,内存、磁盘、磁带机、打印机、绘图仪……)(2).软件资源(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工具软件、应用程序……)(3).数据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通信技术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实质上是以主机为中心星型网。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分组交换技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构成用户资源子网,1969年12月,美国第一个使用分组交换技术的ARPANET(Internet前身)第三代:以“开放系统互联参模型(OSI/RM)”为标准框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公布OSI/RM,80年代中期Internet出现(TCP/IP)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信息高速公路阶段;高速性、交互性,广域性。

3.计算机网络包含的三个主要局部:(1).若干个主机(2).一个通信子网(3).一系列的协议(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4.透明性:用户在访问网络时,只要知道结果,无需知道是怎么访问以及所访问的资源的地理位置。

5.计算机网络构成:网络结点,连接这些网络结点的通信链路(按拓扑结构分)用户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按逻辑功能分)网络硬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按系统组成分)6.网络结点(网络单元):(1)访问结点(端结点):用户机和终端设备,起信源和信宿作用。

(2)转接结点(中间结点):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起数据交换和转换作用。

(3).混合结点(全功能结点):既作为(1)也可作为(2)7.通信链路:物理链路,逻辑链路(真正具备数据传输控制水平)8.通信子网(负责数据通信):数据的传输、交换及通信控制,(网络结点,通信链路)(用户)资源子网:访问网络、处理数据(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终端)9.网络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终端、通信设备主机系统:服务器(文件、数据库、邮件、打印机服务器);工作站(客户机):无盘;带盘(具有本地处理水平)终端:不具有本地处理水平(图形终端、显示终端、打印机终端)网络接入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10.网络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NOS),网络通信协议,各种网络应用系统。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的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其覆盖范围、传输技术、网络拓扑结构、使用用途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等组成,其中计算机是网络的终端,通信设备是网络的中继设备,通信介质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4.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协作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多种功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二、网络拓扑结构1. 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和连接线路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

2.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总线型拓扑结构适合小型局域网;星型拓扑结构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传输速率高的网络;网状型拓扑结构有较好的容错性和灵活性。

3.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网络传输技术1. 什么是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和交换数据的技术,包括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

2. 有线传输技术的分类有线传输技术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传输速率要求。

3. 无线传输技术的分类无线传输技术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蓝牙、Wi-Fi等,它们可以实现无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4. 选择传输技术的考虑因素在选择网络传输技术时,需要考虑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成本等因素。

四、网络协议1. 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数据传输格式和传输方式的约定,网络协议分为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

2. 网络协议的作用网络协议可以规范和约束数据的传输过程,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处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
2、了解字符填充及位填充成帧法
字符填充,帧的首尾都为一个特殊的标志字节ASCII码
发送方的处理
如果帧中也有该标志字符,则填充一个转义字符
如帧中也有转义字符,则再填充一个转义字符
接收方的处理
位填充成帧法,帧的首尾都为一个固定的8bit01111110作为标志;
发送方的数据中如果碰到连续的5个1,则自动在其后填充0;
第四章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了解MAC子层的功能
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接收时进行相反的过程,
实现和维护MAC协议,比特差错控制,寻址
2、明白CSMA/CD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NIC处于发送和接收两状态之一,开始接收
完成接收;判定是否帧碎片Jam信号、小于64B,是丢弃;否则继续注意,接收方不负责检测冲突
5、掌握Ethernet的跨距及最短帧长度问题
系统的跨距表示了系统中任意两个站点之间的最大距离范围
传统的以太网是共享性局域网,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最小帧长必须大于整个网络的最大时延位最大时延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位64bit;帧如果太短,冲突不能检测到冲突检测最少时间
6、了解网桥或交换机的生成树spanning tree算法原理及过程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选字段长度可变
填充
5、了解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中的ping及pathping或tracert、traceroute
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间的联通性
Pathping:提供有关在源和目标之间的中间跃点处网络滞后和网络丢失的信息
Tracert:用于确定 IP 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
1、了解物理层上的多路复用问题:
FDMA频分复用、TDMA时分复用、WDMA波分复用、CDMA码分多址访问、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计网知识点 (1)

计网知识点 (1)

1.三网合一指的是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互联网两个基本特点是连通性和共享。

3.资源共享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和硬件共享。

4.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链路组成。

5.1983年是互联网的诞生时间。

6.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7.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

8.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思是请求评论。

9.互联网的正式标准经过了三个阶段,即互联网草案,建议标准,互联网标准。

10.互联网的组成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是指互联网上的所有主机,核心部分是指各种复杂的网络线路。

11.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分为客户-服务器方式(C/S)和对等连接方式(P2P)。

12.三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3.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在计算机网络中表示单位时间内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14.时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15.往返时间RTT(Round-Trip Time)。

16.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17.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18.协议三要素是指语法,语义,同步。

19.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网络的体系结构。

20.OSI七层模型由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1.TCP/IP体系结构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结合OSI模型后为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分别为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2.运输层两个主要协议为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网络层的主要协议为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答: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和网络计算的新时代等4个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连接多个终端,组成一个远程联机系统。

只有中心计算机具有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将多台计算机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里的多台计算机都有自主处理能力,不存在主从关系。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的特点是计算机互连,并具有同意的体系结构,遵守统一的国际标准化协议,这样可以使不同的计算机方便的互连在一起。

网络计算的新时代的特点是网络的发展和应用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以网络为中心的时代,每台计算机必须以某种形式联网,并共享信息或协同工作,否则就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

判断题;ISO's OSI协议层的辨析。

1)物理层不分辨传输的容;正确。

物理层只传输比特流,定义机械、电气等的功能,不分辨传输的容。

2)运输层是由下到上第一个进行流量控制的层;错误。

在数据链路层已经有基本的流浪控制功能,它负责和一条数据链路直接相连的两个节点间的流量控制,只不过运输层是又下到上第一个进行端到端流量控制的层。

3)数据链路层进行的差错控制主要是通过帧序号来进行的;错误。

在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主要是通过检错码和纠错码来完成的,帧序号知识在反馈重发中的一种辅助手段。

4)会话层进行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错误。

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的变换,在ISO's OSI中属于表示层而不是会话层的功能。

什么是网络协议(Protocol)?请举一些你所知道的网络协议并说明它们的相关功能。

答: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对等层通信是,对传送的信息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循的一个共同的约定。

在计算机网络的每个层次上都有若干协议。

在日常的网络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协议如下:1)FTP(文件传输协议)——用来传输文件;2)SMTP(简单传输协议)——用来发送;3)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Web网页浏览的基础;4)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5)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的运输层协议;6)IP(网际协议)——网络层互联的基础;7)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动态获得主机IP地址等信息;8)ARP(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翻译成MAC地址;等等。

比较OSI参考模型和Internet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层次模型;都有运输层,且它在两个参考模型中都是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的层次,都能提供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运输服务;其最高层都是向各种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应用层等。

不同点:两者划分的层次数不同;对比OSI模型,Internet中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Internet没有明确规定通信子网的协议,也不再区分通信子网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Internet中特别强调了互联网层,其中运行的IP协议是Internet的核心协议,且互连网层向上只提供无连接的服务,而不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等。

TCP和UDP是Internet模型中运输层的两种协议,试概述两者的差异和优缺点。

答:TCP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需要在用户之间建立连接后,再传输数据,而当数据发送完毕后,必须关闭连接。

它能够提供一定的差错和流量控制,从而保证按顺序传输。

而UDP是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所以它不提供上述机制,从而也不能保证报文不丢失和一定按序到达。

在网络拥挤的情况下,如果要求更为可靠的顺序报文传输,则需要使用TCP协议;而在网络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使用UDP协议则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

简述可以从几种不同角度来对计算机网络分类。

答:按地理围分类:局域网LAN、校园网C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全球网GAN;按拓扑构型分类:星形、总线型、环形和不规则网形;按物理传输媒体分类: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和卫星网等;按使用围分类:公用网和专用网。

若某运载工具能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一次传递10盒8mm的磁带,每盒3盘带,每盘带容量为7GB。

问在什么距离围,该运载工具的数据传送速率为155Mb/s的ATM网络要高?答:(10*3*7*1024*8)/(3600*S/80)>155 在小于S=80*(10*3*7*1024*8)/(155*3600)km=246.4km的距离围该运载工具的数据传送速率比155Mb/s的ATM网络要高。

对于一副1024*768像素的图像,每个像素需要3B。

假设图像没有经过压缩,也不考虑网络传输中增加的额外开销,那么用56kb/s的调制解调器传输需要多长时间?用500kb/s的有线带宽呢?用10Mb/s的以太网呢?用155Mb/s的ATM网呢?答:1024*768*3*8=18874368b‘调制解调器:18874368/(56*1000)=337.04s有线带宽:18874368/(500*1000)=37.75s以太网:18874368/(10*1000000)=1.89sATM网:18874368/(155*1000000)=0.12s什么是数据通信?答:数据通信就是数字计算机或其他数字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数字信号通过模拟信道传输时要使用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的装置,而模拟信号通过数字信道传输时则要使用编码解码器(CODEC)。

根据光线在光纤部的传输方式,光纤分为两种,分别是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后者能传输更长的距离和达到更高的数据速率。

为什么说,Petri网本质上也是一种有限状态机模型?答:Petri网的描述中有四种基本元素:位置、标记、变迁和带箭头的弧线。

只有某变迁的所有输入位置中都有标记时,该变迁才能就绪,即可能发生的。

任何就绪的变迁随时可能被触发或点火。

点火后才能真正发生状态的变迁,即标记的重新分布。

标记移动的规则是从该变迁每条输入弧线的输入位置处取一个标记,并在该变迁的每条输出弧线的输出位置处放入一个标记。

HDLC是如何实现透明传输的?答;通过比特填充来实现的。

因为是以一个特定的比特模式“01111110”作为标志来定时帧的开头和结束,发送器对除了标志以外的其余字段,每连续出现5个1之后就自动插入一个0.这样就能把数据字段和标志区分开来。

当然接收器在接受数据的过程中还要在连续出现5个1之后删掉后面的那个0.PPP协议包括哪几个部分?答:PPP协议由3个部分组成,即:(1)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它既支持面向字符的,也支持面向比特的链路;(2)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该协议允许通信双方协商一些配置选项;(3)一组网络控制协议NCP,其中不同的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令牌环上的环绕时延必须能够容纳整个令牌。

如果电缆不够长,必须人为的增加时延。

请说明为什么在时延只有16位、而令牌为24位的环网上必须额外的增加时延。

答:因为一个环网的时延只有16位,令牌持有者在传输完16位之后,第一位绕环一周又回到了令牌持有者,因为24位的令牌还还没有传输完毕,令牌持有者不能把该比特再放到环上。

站点可以在部人工增加8位的延时,即有8位的缓冲,从而继续把令牌的传递完成。

但是这样该站点的部缓冲中始终有令牌的某8位,并等待再次放到环上,如果一直保有令牌的话,这个过程将不断继续下去,站点没有办法继续传输帧。

在一个4Mb/s的令牌环上,令牌持有时间为10ms。

可在环上发送的最大帧有多长?答:可发送的最大帧长就是站点在握有令牌后连续发送的数据帧的长度,因此最大帧长为4Mb/s*10ms=4*10E6*10*10E-3=40000b=5000B广播媒体的一个缺点是多个站点试图同时访问信道时会由于冲突而造成信道容量的浪费。

假设有一个系统,时间分为离散的时槽,数据传输只允许在时槽开始处进行,总共有n个结点中,每个结点在每个时槽中试图占用信道的概率都为p。

请问由于冲突而浪费的时槽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答:在某个时槽道空闲,意味着所有站点都不占用信道,其概率为(1-p)的n次方只有一个站点占用信道的概率为np(1-p)的n-1次方因此由于冲突而浪费的时槽所占的比例等于出现冲突的概率1-np(1-p)的n-1次方-(1-p)的n次方考虑一个基带CSMA/CD网(注意不是IEEE802.3),电缆长度为1km,不使用任何转发器,支持的数据速率位1Gb/s,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200m/us。

请问最小帧长是多少?答:单程的传播延时为:距离/信号传播速度=1000/200=5us基带系统中的往返传播延迟为2*5us=10us为了保证冲突检测机制能够正常应用,要求:帧的传输延迟>=帧的往返传播延时所以帧的传输延时必须大于等于10us,即:最小帧长=1Gb/s*10us=10000b=1250B所以最小帧长为10000b或者1250B一个6Mb/s的网络中有一台由令牌桶算法控制的计算机。

令牌桶以1Mb/s的速率注入,其容量为8Mb,最初令牌桶是满的。

问该计算机能以6Mb/s的速率传送多长时间?答:M=6Mb/s,C=8Mb,p=1Mb/s S=C/(M-p)=1.6s 所以该计算机能以6Mb/s的速率全速传送1.6s。

100BaseTX、100BaseT4和100BaseFX对所使用的传输媒体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各自适用于什么场合?答:100BaseTx用于5类UTP和1类STP上的传输,使用两对线路,一对用于传输,一对用于接收,采用RJ-45接头,传输距离为100m。

100BaseT4用于3,4,5类UTP线路上100Mb/s的数据传输,使用4对线路,它采用的编码方式使得它可以在音频级的3类UTP上传输100Mb/s,也采用RJ-45接头,传输距离为100m。

100BaseFX使用两芯多模62.5/125um光纤,传输距离比较长,可以达到400多米,常用于快速以太网主干线上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为什么ATM信元采用固定长度,并且信元长度比较小,只有53B?答:采用比较小的信元长度是为了降低网络延迟和延迟抖动,一个发送站点最多只需要等待一个信元时间。

采用固定长度是为了使得交换更加简单,有助于通过硬件实现来提高转发速率。

为什么在ATM网络实现ARP比较困难?一个可能的实现ARP的方法是什么?它有什么缺点?答:ATM是一种连接方式的技术,一次实现广播并不是简单直接的,而ARP要求广播。

一种实现ARP的机制是定义一个ARP服务器,所有站点都向ARP服务器登记,所有的ARP请求都发给ARP服务器。

这种机制要求所有站点都要支持登记功能,ARP服务器成为一个单点故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