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发布时间:2023-01-09T08:47:04.2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6期作者:张宝琦[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张宝琦寿光市圣城街道文博小学 262700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它直接关系着小学生今后对数学掌握的能力。
怎样进行“教学评”,是教育部门历来都在重视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简要分析“教学评”一致性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就怎样做到这一点而进行了研究,希望提供给有关人员借鉴与研究。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意义前言:指导策略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进行教评一致性,均十分有必要。
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常常产生课堂困惑、目标难以实现以及课堂难题不易攻破等问题,并由此造成了课堂教学难达预期。
因此,老师们必须对教评一致性有全面了解,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对策来提高教评的一致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评”一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课堂是指师生双方之间围绕知识传递过程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而课堂不仅是指单纯的教和学,而且还充分融合了教、学和评。
这就是说,教、学、评必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单部分,不然的话课堂将只能成为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和活动,从而缺乏了互动性。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不一致所出现的脱节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课堂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得课堂与教学活动备受干扰,也无法保证学习者可以完全了解、学会和运用相关内容。
特别是对于小学的数学教育来说,课堂“教学评”价一致的重要意义将更加无法取代。
这是因为他们心灵上虽然渴望受到教师和朋友的表扬,但是理解能力、思想水平、表达能力都较差,并不能构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认识系统,一旦讲、练、评之中的一个环节不能和其他环节相匹配,其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干扰,轻则使他们无法掌握学习信息,重则会使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信心,严重挫伤其学习兴趣。
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
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具体体现在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确保二者一致。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操作,能够指导教学活动的展开,评价标准应该明确清晰,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期望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评价方法的衔接,使得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讨论、问题解决、实践探究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评价过程更加贴合教学实践。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某些教学模式偏重于教授公式、算法和套路,强调记忆而忽视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真正理解。
这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欠缺;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充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缺乏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联系。
这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缺乏问题解决能力;有些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较为薄弱,如数字意义、数的大小比较、几何形状等。
这种薄弱理解可能导致后续学习的困难,需要重视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部分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探索、实验和思维发展的机会。
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单纯的答案和计算结果,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策略和沟通能力。
这可能导致教师教学过程过于应试化,学生在应对考试时更注重得分而忽略学习的深入和综合能力的培养[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具体体现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指导他们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评价的准确性。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成为了指导和评价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确保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相关问题,分析当前学业评价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明确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阐述其对学业评价的指导作用。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现状,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与课程标准一致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体系,包括明确评价目标、优化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策略。
本文还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一致性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全面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是建立在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以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
教育评价理论主张评价应当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课程理论则强调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心理学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过程和认知特点的知识,为学业评价的设计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逐渐增多。
在国外,许多教育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多种评价模式和方法。
在国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问题,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讨活动
4.评价设计中的评价标准简练概括到最高要求,能用图说明的不 用汉字,语言言简意赅
5.评价不能过于频繁,不能把教学割裂开,一个活动之后,一个小 评价,认为自己能得几颗星,画一画,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学,全 课有个总评价,这节课最多得了几颗星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价任务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 象过程,在方格纸上, 根据数对准确找到物体的位置。 表达有根有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任务(二)
评价标准
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标出同
找到位置后,先描点,再写
学的位置。
上名字和数对,结果正确(★★)
小军(1,3);小芳(2,3); 能说出理由(★★)
3.通过分析、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对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增强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行为条件 知识技能 表现程度
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方式,学什么知识技能,学到了什么程度。
二、评价任务的设计
紧扣学习目标设计,把目标转化成需要学生 做的具体的学习任务。是为检测学生的学习 目标达成情况而设计的检测项目,是实施 评价时安排的任务驱动
课例5 《用数对确定位置》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图形与几何领域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用数对确定位置》
原来教学流程
教学评教学流程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具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课标陈述(学期纲要和单元方案中已陈述,此处可以
省略不写)
二、学习内容 三、学习目标(重难点)
思 考
一
评价任务
致
落实思
考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
方法探微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文|陈惠霞如何改善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是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一次挑战。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推进了基础教育领域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
文章通过综合梳理文献,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意义,围绕人教版小学数学并结合案例展开探讨,介绍“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教,特指传授某种知识或技能;学,是接受教育、建构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评,指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进行评判以及分析后得到的结论。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促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提升,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探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案,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依托教学情境,整合“教、学、评”目标依托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整合“教、学、评”目标,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明确教学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与探索活动。
谭长存指出: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手段,才能改革固化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其学习潜能。
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立足实际学情,创设含有生活问题的教学情境,依托情境整合“教、学、评”目标,运用驱动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能合理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长久保持学习热情,避免出现精神疲劳。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乘法口诀、平均分概念、划分案例,创设有益于学生的教育情境,整合“教、学、评”目标,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学习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除法问题。
基于小学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摘要:小学数学课标所倡导的“教、学、评一致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独特特点。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探索;要求评价方式科学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能力。
这种教学特点的体现,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数学引言: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教学评一体化融入到不同的教育环节,加强对学生学习思路和学习思维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并且通过教师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形成,符合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各项要求。
一、小学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特点首先,小学数学课标所强调的“教一致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课标要求,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这种一致性的教学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1]。
其次,小学数学课标所提倡的“学一致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上。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种学一致性的教学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小学数学课标所要求的“评一致性”,体现在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上。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小学数学课标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时,要注重综合评价,不仅仅看重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1)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3)3. 研究目的和方法 (4)二、小学数学“教—学—评”现状分析 (5)1. 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6)2. 小学数学学习现状 (7)3. 小学数学评价现状 (8)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构建 (9)1. 教学策略构建的原则 (9)(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10)(2)因材施教的原则 (11)(3)全面发展的原则 (13)2. 教学策略构建的内容 (14)(1)教学目标的设计 (16)(2)教学内容的选择 (16)(3)教学方法的运用 (18)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设计 (19)一、内容综述“教—学—评”的一致性成为现代教学领域的关键课题,它在提高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评价的方式构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
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协同作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本综述聚焦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评价方式变革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
特别是在评价方面,传统评价方式单评价方式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脱节等问题日益凸显。
研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本研究旨在探索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与规律,结合现代教学理论,研究制定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新策略。
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具体教学实践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体系。
本综述还涉及本研究的意义和影响,通过对“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该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㊀㊀㊀101㊀㊀基于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基于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Һ何梦赟㊀(贵州省都匀市第三小学,贵州㊀都匀㊀558000)㊀㊀ʌ摘要ɔ 教 学 评 一致性强调教师教学㊁学生学习㊁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提倡将教学㊁学习㊁评价活动有机整合,实现综合性教学.文章简单介绍了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内涵,并对基于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㊁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指出教师可以通过优化顶层设计㊁优化教学过程㊁建设数字平台等方式彰显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教学个性,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ʌ关键词ɔ 教 学 评 一致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 教 学 评 的一致性,要保证教师的教㊁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三者互为一体㊁互相促进.教师基于 教 学 评 的一致性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学习的不足,调整学习方案,也可帮助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优化教学细节,由此提升 教 与 学 的质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研究基于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为相关工作的有序实施提供理论基础.一㊁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内涵一致性指的是采取某种方式将多个相互独立的主体组合成一个彼此包容㊁互相合作的整体. 教 学 评 一致性是在 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教 学 评一致性 之上延伸而来的,重点关注 教 学 评 三者的互通互融.它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可以用于指导教学设计㊁教学活动等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目的是有效教学,提倡通过开展学科日常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将教学评价手段作为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等.在 教 学 评 一致性中, 教 学 评 三者并不孤立存在,反而是相互作用㊁相互制约㊁相互影响的.其中, 教 指的是教师根据‘新课标“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㊁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工作方式; 学 指的是学生基于教师的指导,在自主阅读㊁独立思考㊁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认识专业知识㊁积累专业技能的学习活动; 评 指的是教师参考‘新课标“㊁教学目标㊁学生发展情况设计教学评价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㊁学习结果的教学行为.在 教 学 评 一致性中, 评 贯穿于 教 与 学 中,通常表现为在 教 学 的过程中落实 评 ,借助 评 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二㊁基于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一)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手段,在完成教学工作后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武断地做出评价.这样的评价功利性较强,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为其专业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参考.教师基于 教 学 评 的一致性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能够使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自主预习㊁独立思考㊁合作探究㊁数学实验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了解他人对自身学习状况的客观点评,从而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这样既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二)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教师要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解决教学实施与评价割裂的问题. 教 学 评 的一致性提倡教学㊁学习与评价三者之间互为一体,由此推进教师对教学细节的优化设计与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习惯的优化调整.这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所区别.除此之外,‘新课标“在前言中提出: 注重实现 教 学 评 一致性,强调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还应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设计与实施,要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㊁监控㊁管理等育人功能,实现 以评促教 与 以评促学 . 教师基于 教 学 评 的一致性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以为自身树立 教评一体 评学一体 教学一体 教学评一体 的教学观念,从教学实施㊁学生发展㊁评价应用三个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工作,满足‘新课标“关于数学教学改革的相应要求.㊀㊀㊀㊀㊀102㊀三㊁基于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优化顶层设计,指明 教㊁学㊁评 融合方向教师教学㊁学生学习㊁教学评价的融合统一是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实施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目的是育人,以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为重点;学生的学习目标应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应专注发展自身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教学评价的实施要以教师教学㊁学生学习需要为基准,其目标应与教学㊁学习目标相一致.要保证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前做好规划设计,为相应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为此,教师应在教学前大致了解教学任务,根据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特征开展顶层设计工作,通过设定一致性教学目标㊁规划一致性教学方案为小学数学 教 学 评 的有效融合指明方向.下面,文章将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二) 一课为教学案例,从落实 教 学 评 目标㊁内容的一致性设计角度出发,说明优化顶层设计推进 教㊁学㊁评 融合的策略.1.落实 教 学 评 目标的一致性设计目标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以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 教 学 评 一致性,教师就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目标㊁教学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主要育人方向,包括理论育人㊁实践育人㊁素养育人等.之后,教师再分析学生的学情,基于教学目标的设计结果设计学生独立学习㊁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应用目标,确保三者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的教学综合体.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二) 一课教学为例.此课以正面㊁侧面㊁上面观察物体为主,其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㊁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学会从正面㊁侧面㊁上面观察物体,学会辨别物体的正视图㊁侧视图与俯视图.基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如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同的;了解正面观察㊁侧面观察㊁上面观察物体的方法与结果;形成数学空间观念;能够基于实际物体想象㊁推理物体的正面图㊁侧面图与俯视图;等等.另外,基于教师教学㊁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还可以设计教学评价目标,如通过评价指导学生认识自身在观察物体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矫正自身的观察学习行为习惯;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辨别物体正视图㊁侧视图㊁俯视图的行为,提升其物体观察能力与空间联想能力.这样先确定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再围绕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㊁教学评价应用目标,使三项目标有机统一,能为小学数学课程的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落实指明方向.2.落实 教 学 评 内容的一致性设计教学内容是 教 与 学 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由理论知识㊁实践技能㊁思想经验等内容构成.使教师传授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一致,使教学评价内容与教师教学㊁学生学习的内容有机关联,是落实小学数学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关键.教师应在正式教学前明确主要教学任务,确定重点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教师教学㊁学生学习㊁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确保三者主题相同,成为相互勾连的教学共同体.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二) 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明确主要教学任务,再根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㊁学习㊁评价内容,推进 观察物体(二) 的 教 学 评 一致性.该课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㊁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差异,并学会根据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出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基于此教学任务,教师可设计如下 教 学 评 内容.首先,设计教师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主要教学任务整理教学工具,准备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并应用小正方体在讲桌上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准备教学课件,在课件上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呈现的画面,直观展现从正面㊁侧面㊁上面观察物体所得到的结果.比如,教师可利用小正方体设计如下立体图形,并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从正面㊁侧面㊁上面观察得到的结果:立体图形:观察结果:其次,设计学生学习内容.在 观察物体(二) 一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观察物体,辨认物体的正视图㊁侧视图㊁俯视图.围绕此任务,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学习㊁独立思考㊁合作学习等内容.针对预习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纸盒㊁不规则立体图形等学习工具,组织学生在学习前观察学习工具,对观㊀㊀㊀103㊀㊀察物体形成大致认识.针对独立思考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导学问题,如从正面观察小熊玩具,你发现它是怎样的?如果从侧面㊁上面观察小熊玩具,它还是最初观察的样子吗?指导学生深度思考.针对合作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将上述教学工具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摆放小正方体并合作观察,增强其学习感悟.最后,设计教学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与教师教学内容㊁学生学习内容有所区别,多指评价标准.根据 观察物体(二) 一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可设计如下评价标准: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在预习㊁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物体观察活动,形成观察㊁比较意识;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在课上与教师㊁其他学生主动讨论,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在练习环节抽象联想,辨别出立体图形从正面㊁侧面㊁上面观察得到的结果;等等.这样紧紧围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任务设计教师教学㊁学生学习㊁教学评价内容,能使三者在内容层面上相互照应,实现互通互融,确保小学数学课程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有效落实.(二)优化教学过程,完善 教 学 评 融合细节教学过程指的是教师㊁学生双方在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时间流程,由 教 的流程与 学 的流程两部分构成. 教 与 学 相依相存,两者不可分割.基于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将教学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将 教 与 评 学 与 评 教 与 学 有机关联,在优化细节的过程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专注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㊁难点,并基于不同环节的特征采取恰当的 教 学 评 手段,推进三者的有机融合.下面,文章将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简易方程 一课为教学案例,研究在教学导入㊁新知探究两个主要教学过程中落实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教学策略.教学导入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为顺利讲解数学概念㊁数学性质做好铺垫.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实物演示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实物观察㊁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其学习深度.同时,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互动时落实口头评价,由此点拨学生的学习思路,在潜移默化中矫正其不良学习习惯.比如,在 简易方程 一课的导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应用天平㊁20克㊁40克㊁50克等不同克重的砝码为学生演绎等式的概念,使其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 相等 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书桌上选择一物体,将其放到天平上,使用砝码称出物体的质量,以x代表物体克重,应用数学等式表示称量过程:20+40=x(g).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巧妙渗透教学评价,如你通过叠加使用砝码称量物体克重,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你能够根据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状态写出等式,看来你的抽象思维很好.这样在组织导学活动的过程中使教师㊁学生双方深入沟通,形成彼此促进的教学整体,再将教学评价语应用到教师教学㊁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 教 学 评 的一致性.新知探究的重点在于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基于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类比出新的数学概念,实现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负责为学生指明独立思考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向,学生负责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数学现象,归纳数学规律.按照这样的教学构思,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实现充分交融.之后,教师再根据教学现状将教学评价巧妙融入教学过程中,确保新知探究环节落实 教 学 评 的一致性.比如,在 简易方程 一课的新知探究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探究问题,如你能用字母表示你所知道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你可以用字母表示图形的周长㊁面积计算公式吗?这种式子是什么,有怎样的性质?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㊁合作讨论的时间,并在其探究学习时落实评价,如某名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讨论中,你的学习态度并不积极;某名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尝试从等量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等等.这样由教师提问㊁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促进 教 与 学 的深度融合,由教学评价贯穿于探究活动促进 教 学 评 的融合,实现了 教 学 评 的一致性.结㊀语综上所述,基于 教 学 评 三者相互影响㊁相互促进的特征设计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方案,是基于 教 学 评 一致性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明确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具体内涵,从教学一体㊁教评一体㊁学评一体等多种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在导学㊁教学㊁总结㊁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中做好教学㊁评价工作,以发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最大效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ʌ参考文献ɔ[1]蔡小妹.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㊁学㊁评 的一致性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197-200.[2]王晓霞. 教学评一致性 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践[J].新课程,2022(43):69-71.[3]林德辉.基于 教 学 评 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2(31):61-63.。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兼论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兼论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兼论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导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
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课程标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指南。
然而,教学的实施和评价之间的协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文将探讨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并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
一、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制定数学教学目标、指导教学设计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文件。
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教师能够明确教学内容、目标以及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
二、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过程与评价策略的协同学教评一致性是指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调。
在数学教学中,学教评一致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过程应与评价策略相一致。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评价策略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在评价中。
三、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重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核心素养是指横跨学科的一组基本能力,该能力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密切相关。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是不可忽视的。
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被视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通过引导和激励,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本身。
例如,通过作业和考试题目的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评价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灵活性与公正性为了实现学教评一致性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充分勾连教、学、评三个教学环节,使三者互为助力,从而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可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展开数学教学工作,在教评融合、学评融合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满足“双减”政策关于“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引言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含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在内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并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出现了下降。
面对这种情况,将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以及教学评价融为一体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就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向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
一、教、学、评的含义“教”包括教学理念、目标、重点、难点、起点、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教学行为等。
其中教学目标应含有针对不同类学生的目标或关涉不同类学生的具体目标,并力求达成。
“学”包括学习理念、目标、内容、认知难点、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方式、行为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学应理解为教师主导下的学,主体虽然是学生,但学习活动都是由教师主导安排的。
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结果是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在一堂课中的具体化。
“评”包括评价目标、内容、重点、标准、结果、方式、手段等。
其中,评价目标是基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再结合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由教师设计的;评价行为方式包括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内练习、口头测验、书面测验、活动报告,课后访谈、课外作业等;评价结果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呈现方式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一致的目标。
解决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实质在于提高教、学、评的相关性,研究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的问题。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作者:韩敏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8期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
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那么具体行动问题就上升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四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一)目标制定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教学:(平行四边形纸片,给出了底和高的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求的?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
(拿着一平行四边形纸片,并演示)拼过来就是长方形了,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它的面积。
师:小组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生:(讨论、汇报略)师: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生:底乘以高。
(二)教学策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合作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单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例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A教学:(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师:拿出你的长方体,观察一下它有几个面?面又有什么特征呢?(生观察,并汇报)师:再看看,它的棱又有何特征呢?(生继续观察汇报)师:长方体还有几个顶点?生:8个。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B教学:(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师:好!同学们都认识了长方体,那你能用橡皮泥做出一个长方体吗?(生动手做,并展示、汇报和交流)师:大家的长方体作品真漂亮。
基于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助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助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作者:曾靖旺来源:《师道(教研)》 2021年第6期文/英德市第五小学曾靖旺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其它科目知识的跳板,是师生必须共同提起重视的一门课程。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促进教师更专业的成长和促进学生更长远的发展为目标,师生应走出仅将目光局限在“教”和“学”本身的刻板思维,给予“评价”足够的关注,不断对学生“学”的效果、教师“教”的质量以及各阶段性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分析,进而结合分析结果调整“教”与“学”的方法,最终提高整体“教”与“学”的质量。
一、四维度明确内容与标准(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十分重要,是首当其冲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
从“一致”的角度出发设计目标,不能只为了满足教师“教”的需要,更是要尊重学生“学”的需要。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此时,除了要分析教材和国家教育部门修订的课程大纲,还要平衡学生现实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与他们在互助中达成平衡,共同明确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二)设计教学策略。
教师应与学生一同设计策略,并围绕策略引导他们学习,最终再对策略带来的结果展开分析。
换言之,无论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来说,让学生认识知识都不是最终目标,使他们知晓“知识源自何处?知识应用于何处?”才是根本目的。
因此,在设计策略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其通过制定策略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以此强化后续教育效用。
(三)明确教师定位。
一直以来,在基础教育工作中,教师都扮演着“知识传播者”和“学生行为引导者”的双重角色,不仅肩负着向他们传授知识的责任,还需要对培养其个人素质负责。
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环境中,教师应准确定位自身作为“非课堂主导者”的角色、并时刻对自身扮演该角色的“成功与否”进行自主反思。
二、正视学生角色与教师应明确自身作为“非课堂主导者”的角色相一致的,学生需要明确自身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作为学生,应以何种态度去获取知识?”的答案,进而对自身“获取知识”的行为不断进行反思,最终在角色定位和行为的不断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阶段孩子们必修的一门课程。
正确的评价和监测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对于确保教学质量、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和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数学学业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利用评价工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和定义,以期了解学生成绩和学习过程,对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课程标准则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学主管机构制定的,针对各个学科或领域,规定学生在教育阶段内所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在数学学业评价中,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性,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评价结果应真实反映学生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数学学业评价的任务与目的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教学实践经验,数学学业评价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展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2. 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3. 检查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 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和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数学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成就与进展,为学校、教师和家长提供学生学习状况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的信息。
四、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方法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综合性评价,既要着眼于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了解学生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1. 笔试评价:通过考试或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题目的设计,可以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并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摘要:在教育领域,小学数学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引言在实际应用中,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
一方面,测评工具和评分标准可能与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不符合,导致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教育系统的改革和课程标准的更新可能导致测评工具和评价体系的滞后,无法及时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
一、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意义1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对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研究,我们可以评价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标准和测评的一致性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学生掌握了教学要求中的哪些方面,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改进和个性化辅导。
2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有助于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与标准一致的测评,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3促进教育公平一致性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学生在课程标准要求中的学业水平,从而消除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通过测评与标准的一致性,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和能力,避免因不同地区、学校或教师的差异而导致的评价不公平。
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可以更好地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对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进行准确测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小学数学学业测评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策略1梳理课程标准需要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梳理,明确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摘要】本文对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对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接着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随后,分析了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联性,发现了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最后给出了提升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在整体上仍然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建议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业评价和课程标准的协调,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业评价、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现状、关联性、差异性、建议提升、结论1. 引言1.1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取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量化、定量评估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客观反映。
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则是指导和规范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包括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为了实现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需要从学业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解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只有通过与课程标准的对接,学业评价才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重点分析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现状、课程标准内容、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关联性、差异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实现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现状分析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
目前,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评价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摘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思维能力和提高几何意识。
伴随教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学业评估也在不断提高,以确保它可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通过对小学数学学业评估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我们才能最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业评价;课程标准;一致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各科教学也在不断改进,但由于当前升学压力仍然存在,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教授学员专业,疏忽了人才培养水平,专业测评部分也与学科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就使得专业测评与学科水平相互之间的统一性现象变得更为明显,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专业测评与学科水平相互之间的存在关系,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出发,深入探讨小学几何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教改提供参考依据。
致性的总特征以及影响两者一致性的原因,进而探索研究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方法。
一、学业评价概述学业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它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做出真实、公正的评估,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来协助他们最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学业评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
学业评价不仅可以为教育系统提供重要的信息,还可以帮助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监督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学业评价与学校和区域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许多学校也会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来调整评估内容。
伴随教学改革的深化,学习评估必须进一步进一步优化提升,以更好地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为教学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因此,学业评价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业评价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强化评价主体,帮助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更有效地投入学习,提高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在我国一致性问题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话语。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我国课程研究与实践者开始注重学习者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水平,研究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课题已经有了适宜的土壤。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课程标准的实施质量,积极展开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及检测。
就小学数学来说,各县区教育决策者采用的期末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般都是小学数学教研员编制的,这种学业检测量具是否与课程标准相一致,在哪些方面是一致的,在哪些方面是不一致的,以及什么因素影响着一致性水平?我国学业评价实践的诉求,亟需课程研究者给予一致性分析策略与方法的应答。
本研究共分6章: 第一章为导论局部。
主要阐述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研究的缘起、研究的问题、内容和创新之处等。
第二章为基本理论研究。
主要内容是:一是研究的核心概念阐释,包括评价、学业评价、课程标准、一致性等概念。
二是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模式的研究,具体包括韦伯分析模式、"SEC"分析模式、成功分析模式等。
三是学业评价研究,包括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学业评价的类型以及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基本问题等。
第三章是研究方法与设计局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一是研究的基本框架分析;二是研究方法的确定。
本研究确定以量化研究为主,质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路线。
量化研究方法借鉴并改造韦伯分析模式,作为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分析工具;质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访谈的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确定本研究选择两类研究对象:按照量化研究的取向,确定以某省四个地区小学2、3、5年级的小学数学期末检测试卷为分析对象;按照质性的研究取向,确定某省的小学数学教研员作为访谈对象。
四是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和过程。
五是研究资料的整理方法和过程。
六是研究的效度、信度和伦理等。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研究发现局部。
第四章主要通过量化的描绘统计数据,分析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科素养,教师应正视当前 课堂上的评价问题。
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设计评价活动,并准确围绕评价信息调整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学习活动。
TH持,组织课堂活动。
01
设计评价内容
教师在“‘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过 程中,需要提前制定学科教学目标。
02
了解学生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和 标准,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03
观察分析学生行为
04
教师需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点,了解学生学习 能力和需要,观察和分析学生行为。
调整点评方法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点评方法与 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差异”状态下的均衡 发展。
差异化评价
面对基础本身就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根据他们在 学情方面暴露出来的不平衡问题,一定要在“差异 化评价”“针对性指导”方面做出调整。
针对性指导
调整评价方法和建议势在必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 生在“差异”状态下的均衡发展。
结合评价信息,准确推进教学与学习活动
融入评价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融入评价的目标之一是利用评价信息指导后续 教学和学习工作。
调整设计方法
教师需要结合评价信息调整对后续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向学生 布置更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
04
总结
总结
评价影响教学质量
评价的不合理和不及时会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限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 深入学习。
05
划分学生层次
根据学生的过往学习行为和出现过的问题, 确认其基础学习能力,适当将学生划分为不 同层次。
设定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06-17T16:41:05.76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佘耀瑶[导读] 小学生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其关乎到以后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何做好教学评,是教育界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简单分析教学评一致性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实现这一点而展开探讨,希望供相关人士参考研究。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佘耀瑶摘要:小学生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其关乎到以后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何做好教学评,是教育界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简单分析教学评一致性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实现这一点而展开探讨,希望供相关人士参考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一致性;重要意义;策略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都非常有必要。
因为小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偏低、好奇心强,往往导致课堂混乱、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难点难以突破等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难达预期。
对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一致性有一个充分认知,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策略来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评一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围绕知识传授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但课堂并非是简单的教或者学,而是充分结合了教、学与评。
也就是说,教、学、评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毫无联系的独立部分,否则的话教学活动就会变成单向的知识灌输或者探索,失去了互动性。
教学评不一致而产生的脱节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进而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难以保障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掌握和应用相应知识。
尤其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学评一致的重要性更是难以取替。
这是因为小学生心理上很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较差,还没有形成较为独立而健全的认知体系,如果教、学、评其中的某个环节没有与其他环节保持一致,那么课堂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轻则导致其难以理解知识内容,重则容易使其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严重打击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韩敏作为有效教学一个基础原理, “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关注。
它既反应了课程思维本质要求, 即整体一致地思索“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问题, 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这种专业化诉求, 建立以目标为灵魂“三位一体”关系, 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基础形成, 那么具体行动问题就上升到了我们教育教学议事日程: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研究经过研究, 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1.目标制订所谓目标制订就是指老师和学生依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知识、爱好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经过对身边老师观察, 我们认为她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良好愿望。
但在实际调研中, 我们发觉了部分问题, 比如部分老师一味地追求完美, 追求学生全方面发展, 而忽略自己学生实际水平, 一意照搬教参目标, 一意照仿他人所上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目标, 造成事倍功半, 课堂效果差。
比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教学: (平行四边形纸片, 给出了底和高数据。
)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求?生: 我把平行四边形象这么剪开。
(拿着一平行四边形纸片, 并演示)拼过来就是长方形了, 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它面积。
师: 小组讨论一下, 平行四边形底与高和长方形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生: (讨论、汇报略)师: 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就等于?生: 底乘以高。
2.教学策略老师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策略老师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是指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 合作来完成本堂课教学。
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既表现了老师是课堂教学主导, 又表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这一鲜明特点, 老师和学生有机结合, 最终来达成教学目, 发挥出老师和学生在这知识点教学上所应起到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韩敏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
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那么具体行动问题就上升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目标制定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我们认为他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良好愿望。
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意照搬教参的目标,一意照仿别人所上的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造成事倍功半,课堂效果差。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教学:(平行四边形纸片,给出了底和高的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求的?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
(拿着一平行四边形纸片,并演示)拼过来就是长方形了,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它的面积。
师:小组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生:(讨论、汇报略)师: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生:底乘以高。
2.教学策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合作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鲜明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最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发挥出教师和学生在这知识点教学上所应起到的作用。
在平时我们所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教师设计好整个剧本而让学生顺着剧情来表演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老师们经常提到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
这类教学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老师当成课堂教学的主宰,绝对权威,这样一来,课堂上的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
学生学到的往往是知识的结果,而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而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单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学生自定步骤,为个别性学习而设计所谓学生自定步骤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某些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真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各自原有的水平,每位学生都有怎样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
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着个性的差异,他们不可能都以一种同样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因此,教师要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力,让他们有计划的自定步骤、自我支配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张扬个性,体现自主,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同时,教师也在这适当的“放”的过程中,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体现出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例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A教学:(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师:拿出你的长方体,观察一下它有几个面?面又有什么特征呢?(生观察,并汇报)师:再看看,它的棱又有何特征呢?(生继续观察汇报)师:长方体还有几个顶点?生:8个。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B教学:(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师:好!同学们都认识了长方体,那你能用橡皮泥做出一个长方体吗?(生动手做,并展示、汇报和交流)师:大家的长方体作品真漂亮。
(出示一长方体框架)这是一长方体框架,你们有本事,也能把它给做出来吗?(生动手做,并展示、交流。
)师: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刚才用了几根小棒,用这些小棒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生汇报交流,师板书棱的有关特征。
)师:冬天到了,你能象老师这样,给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生操作、汇报、交流)师:刚才剪出的纸片又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观察去认识与通过体验去认识,认识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参与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留下的印象更是不一样的。
3.教师角色对教师角色这一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思考,我们认为:教师在一节课中所承担的某种角色往往决定这节课的成败好坏。
许多专家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种:(1)教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帮助学生访问和处理信息;(2)教师扮演“总设计师”、“舞台总导演”的角色,为学生的登台表演作准备。
(3)教师的“服务者”角色,所谓服务者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访问信息的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
我们通过对周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教师特别一些老教师在对教师角色这一问题没有很好的把握,延续着以往教师作为课堂主宰,绝对权威的角色,课堂中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
教师的这一角色使自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的这一角色定位注定了整堂课教学的失败。
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正确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条件。
例如《简单的统计》教学其间有让学生走下座位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刚才已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荤菜口味的统计,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吃炸鸡腿。
可是同时吃饭的还有我们的老师呀,成人的口味是不是和我们儿童的口味一样呢?大家说怎么办?(学生马上建议去采访老师)4.学生角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中的学生角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何种身份,以怎样的形式来获取知识的。
根据对部分教师的了解,他们对学生在课堂中以怎样的角色出现都有着较正确的认识,都认为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也就是说学生应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动的加以学习的,他们是主动的知识寻求者,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获取知识,重新建构知识的需求和能力,他们有着对知识的自我理解,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
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老师认识归认识,实际课堂教学中却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搞请学生的角色,忽视学生的主体角色,将会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在多元空间和连续时间内进行,因此,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必然也是多元化和多样的评价化的。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把自我当作听课者的角色,以“他人”的身份来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数学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务必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各方面能力也务必提高(包括文化专业素质、政治道德修养等),其中教师对自我课堂教学的评价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看重。
通过观察以及开展校内公开课,在我们周围的广大教师经常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分析优缺点,以此来改正自身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
本课题组规定所有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每一节课课后都来一次反思,以此来改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
我们发现,这一方面已被大部分教师接受。
他们认为,教师加强自我评价是时代的要求,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只有正确审视自身每一节课的教师才会在教育事业上有的发矢,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2.教研组评价教研组评价在现实教学中应用最广、指教师作为旁观者的角色对他人的课堂教学来作一番评价,扬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大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往往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考虑:①从教学目的与内容上分析A、目的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大纲、切合实际。
B、内容是否正确,层次分明否。
C、重难点关键把握方面。
D、课堂上能否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
②教学过程与方法上分析A、教学环节是否紧凑、详略是否得当。
B、教法是否切合实际,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C、是否善于启发学生思维。
D、是否在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同时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③教师基本素养分析A、教态是否认真、负责、亲切、和谐。
B、教学准备是否充分,课堂上应变能力怎样。
C、板书设计是否合理,书写是否规范、工整。
D、是否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上是否简练,逻辑性强,学科术语、符号使用是否准确。
④教学效果A、课堂气氛,纪律如何。
B、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得到一定提高。
C、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否收到好的效果。
3.学生参与评价过去很少有老师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来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许多教师思想上认为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客体,学生是未成年的人,认为学生不具备课堂评价的能力,他们没有资格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这一体系中。
但现实告诉我们,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个错误,我们知道学生虽是知识的接受者,但他们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他们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学生身上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他们有能力也有权力对课堂教学作出自己的定论,我们认为,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有时出乎上课老师或其他听课老师的意料,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所以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之中正越来越被教师接受,认可。
我们课题组也注重对学生参与评价这一方法的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或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学生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课堂教学作一番评价的。
通过调查,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在其年龄阶段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可大致把小学阶段的学生分为高段和低段两大类,高段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辩析能力的提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较低年级学生来得理性、客观、公正,看问题讲究实效,不被课堂教学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他们中较多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A、本节课的教学对我学习起到怎样的效果。
B、教师的讲解是否精练,重难点是否突出。
C、教师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实际。
D、教师课堂教学对我以后的成长有哪些作用。
E、教师因材施教,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把握如何。
而低段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就没有高年级学生来得准确、来得全面,他们往往注重对表面现象的评价,主要表现在:A、教师是否亲切。
B、教师普通话是否准确。
C、教师板书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工整。
D、课堂气氛,纪律如何。
我们认为要让学生参与评价这一方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真正占一席之地,还需要教师做许多事,一方面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愿意接受学生对自身教学所作的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地去评价课堂教学,从而收到评价效果,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