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摘要:我国的道路事业在最近的几年时间中获取了非常显著地成就,在全国上下不同地区形成了统一的路网体系,不过其中也面临许多的不利问题,比如在建设的时候,过分的看中引入硬件设备,为对工艺等深入的分析,其带来的后果非常恶劣。

文章重点的结合沥青材料为要点,展开深入的分析,探索当前路面设计构造里常会发生的不利现象。

关键词:路面设计;结构;沥青1 结构设计体现出的不合理的因素我国最早修建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当时基本上是参照国际上的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做的,广深珠高速公路也吸收了国外的结构,上述的两条道路在运行期间中,并没有出现过于严重的问题。

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外国监理在我国开了一个严格执行“菲迪克条款”的先例,开展的是动态品质管控活动,获取了非常显著地成效,是众多道路中品质较为良好的。

不过,在此之后,建设项目逐渐的发展为本土性质的,从总体上来看,监理的综合素养出现了大的滑坡,开始了具有我国特点的“评分、评奖、评优”质量检验评定和验收管理办法。

目前,品质资料不真实已然是人尽皆知的事项。

从外表上看几乎是发现不了问题,其实在内里联合到一起开展不正当活动,很显然最终的成绩近乎满分,到处都是优秀的项目,目前有人曾打趣说,在刚一拿到优秀项目的奖章,道路就发生了问题,以此来体现道路的品质之差。

目前,沥青性质的道路发生的问题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难题,与之相关的品质控制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

我们都知道,交通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便利广大群众进行日常活动,然而在全新的背景之下,相关机构以及群体又该如何的开展工作呢。

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验证的优秀产品,亦或是拥有着华美的外表,其实是恶劣品质的项目呢。

它关乎到交通领域的外在形象,其品质能够体现出交通机构能否履行其应有的职责。

假如在现今的建设中不注意细节,掌控不好品质,那么在后续的几年中,我们的精力将大部分用到整改中。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对高速路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活动,并且很多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其对于整个社会以及通行带来非常不利的作用,已然变成了相关单位最为纠结之事。

路桥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

路桥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

路桥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摘要: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为解决交通堵塞问题,道路桥梁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路桥设计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因此,加强对路桥工程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基于当前城市化建设实际情况,城市构筑物数量不断增多,地下管线复杂程度逐渐提高,这也对路桥工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实际路桥工程项目为例,从路桥设计重点问题入手,明确了路桥工程设计难点,并提出有效优化对策,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参考。

关键词:路桥工程;设计问题1 项目概况本文以某路桥新建工程项目为例,路桥全长为1.8 km,桥梁长度为268.9 m,道路部分为城市主干道,断面形式为双向4车道,立交匝道为单向两车道或者单车道,道路设计速度为60 km/h,立交匝道为40 km/h。

车道宽度为3.75 m。

桥梁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路面结构设计荷载为BZZ-100型标准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措施按8度设计。

2 路桥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第一,桥梁结构设计难点问题。

由于案例工程实际情况相对较为复杂,为城市主干道和桥梁工程,而且上跨主干路、铁路等,周边构筑物较多,施工区域范围内城市管道分布较为复杂,使得桥梁结构设计难度相对较大。

第二,路桥线形设计难点问题。

在安全性方面,应避免路桥线形对驾驶员视线等造成不良影响;在协调性方面,应确保道桥设计能够与周围整体环境、地形以及地物之间保持和谐,并保障路桥线形的美感。

因此,路桥线形设计过程中,需要考量的因素相对较多,包括驾驶路线、驾驶习惯、排水需求,以及与周围构筑物之间的协调性和道路的美观性等。

第三,路桥连接设计难点问题。

路桥连接位置的设计难点主要体现在沉降控制方面。

在实际进行路桥过渡段设计的过程中,若桥头引道软基处理不当、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足、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材料配比不合适等,都会引发路桥过渡段沉降,给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以及运行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3优化路桥工程设计的有效对策3.1 桥梁结构设计优化对策根据案例工程实际情况,其桥梁结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主线结构、匝道结构、跨铁结构以及上跨主路结构。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摘要】: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我们只注重对硬件的引进,却没有在引进国外的技术上花功夫,一直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解决问题,结果在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之后,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却更加的严重。

文章以在公路建设中使用沥青为例,谈谈我国在路面设计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路面设计;结构;沥青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进成熟技术的必要性以我国沥青路面的结构和设计为例,我们的许多做法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不同,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起,就采用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全厚式路面作为重载交通路段的常用的路面结构,而惟有我国千篇一律地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甚至于结构层的厚度都差不多。

对沥青路面的力学模式,国际上都采用沥青层的弯拉应变和土基模量作为设计指标,惟有我国钟情于表面弯沉这个指标,其他指标实际上都没有作用。

其他还有许许多多与国际上不一致的地方,遗憾的是多半多被自己认为是最先进的。

二、我国在公路结构设计中的弊端我国最早修建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当时基本上是参照国际上的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做的,广深珠高速公路也吸收了国外的结构,这2条高速公路使用10余年来,情况基本良好。

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外国监理在我国开了一个严格执行“菲迪克条款”的先例,实行了动态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我国质量最好的高速公路之一。

然而,自此以后的工程就“本土化”了,监理的素质明显下降,开始了具有我国特点的“评分、评奖、评优”质量检验评定和验收管理办法。

施工质量数据弄虚作假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表面上“像模像样”,实际上“沆瀣一气”一起造假,其结果是工程验收的分数都快接近100分了,优质工程比比皆是,经常是奖状到手,路也坏了。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心腹大患“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

交通作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向社会、向人民、向国家交一份什么样的产品呢?是经久耐用、外表美观、使用方便的优秀成果,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劣质产品?这是关系交通行业形象,关系到交通行业是不是一个负责任行业的大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而公路路基和路面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路基和路面施工工艺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如质量不稳定、工期延误、施工质量差等等。

本文将对公路路基和路面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1、土方工程存在的问题土方工程是公路路基施工的首要工程,也是公路工程中对土壤材料进行中和改良的最主要方法。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土方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质量不稳定和不合格。

严重的不合格土方工程会直接影响路基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

针对土方工程问题,应通过增强现场管理、加强施工技术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检测标准等手段,提高土方工程质量。

2、路基结构施工问题公路路基结构是公路路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

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路基结构施工不规范、材料不合格、埋设管道不合理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监理,遵循标准规定,确保路基结构质量。

3、陡坡、边坡和路堤施工问题陡坡、边坡和路堤是公路路基中的重要部分,它们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实际施工中,常常存在陡坡、边坡倾斜过大、坡面不平整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方式,避免破坏土质结构。

路面基层是公路路面的基础,决定着路面的整体性能。

在实际施工中,路面基层往往存在厚度不足、强度不够、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采用科学精细施工的方法,确保路面基层的标准和质量。

马裆层是路面结构中起到矢量转移、剪力承载的重要层面,若马裆层质量不好,易产生龟裂或剥离的现象。

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出现马裆层厚度不均、强度不足、材料不均匀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马裆层质量的监管,选用合适的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

3、路面面层施工问题路面面层是公路路面的最上层,直接接受车辆和行人的压力。

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既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困扰,也对城市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交通拥堵现象1. 不完善的规划:部分地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道路网结构紊乱、衔接不畅。

2. 设计参数不合理:部分道路设计上存在瑕疵,如弯角半径太小、式样单一等。

这使得车辆转向灵活性下降,增加了交通事故风险。

3. 道路容量无法满足需求:人口密集区域还有许多窄小狭窄甚至是单线双向车道,并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数量。

三、安全隐患与事故频发1. 道路标志信号缺失或设置错误:许多地方存在缺少必要标志信号或设置错误标识导致驾驶员迷失方向,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2. 路面不平整或损坏:部分道路路面存在起伏、坑洼和破损情况,导致驾驶不稳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 施工质量问题:一些道路建设过程中出现施工质量低劣的情况,如沥青层失稳、漏水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四、环境污染与噪音扰民1. 道路边缘缺乏植被覆盖: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开发用于道路建设,造成很多地区的道路边缘荒芜。

该区域没有充足的植物覆盖无法吸收尘土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2. 机动车尾气直排:交通拥堵时, 大量机动车辆排放有害气体会影响空气品质,甚至引发健康问题。

3. 噪音污染: 高密度城市内部分主要街道上临近居民区难以避免产生噪声污染, 给人们居住和生活带来困扰。

五、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1. 没有合理利用道路空间:很多地区的道路设计存在剩余空间浪费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也没有为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提供足够的便利。

2. 缺乏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在道路建设中,还缺乏对环境友好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六、解决策略与建议1. 完善规划和设计流程:政府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道路网络布局方案,并加强与相关专业人士及公众关于规划信息交流沟通。

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

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

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摘要:城市道路的设计阶段对于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城市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道路设计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注度不足”等方面总结了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段落提出了城市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问题;措施一、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1.城市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常常将设计思维、设计眼光单纯的禁锢在本工程项目当中,并未将其同城市全局性规划进行关联,造成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很难进行良好的匹配,进而导致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对道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占有少数比例的主干道路和立交上,但是在支路、辅路上却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城市当中,人流、车流普遍拥堵于占有少数比例的主干道路和立交上,使得道路承受的压力愈加严重。

既造成交通分流存在显著的问题,又造成行人的交通危险系数上升。

2.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道路工程方面,在交通工程方面却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

正是由于此种问题的存在,造成道路设计缺乏合理性。

特别是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更是问题突出。

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大都通过下述几项内容呈现:(1)在道路节点的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的确定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2)在道路通行元素的组成、道路功能的确定方面并未进行足够的分析;(3)将相关设计规范照搬照抄到本工程项目当中,而并未依据实际情况对最大允许行车速度、最佳单排道路宽度、道路允许并行车道数量等加以深入剖析;(4)在隔离带布局、景观布局以及公共汽车站点布局等方面并未进行全局性考量。

3.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反映在下述几个方面:(1)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忽略社会群众的想法;(2)在道路设计方面并未施加足够的限制,造成社会群众对于道路设计的信心严重下降;(3)道路设计方案中涉及到大量的文物古迹迁移,造成某些文物古迹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4)道路设计方案的实施造成大范围生态植被的砍伐,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5)道路设计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施工速度方面,对于道路设计质量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造成人、财、物、料等资源的浪费现象。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摘要:在当前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需要根据城市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改善城市的交通效率,不仅有助于完善人们的生活品质,还有助促进城市的稳定性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更加优质性的进行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从而提升设计的效果和水平,加快各个区域之间的密切往来。

本文归纳了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问题和相对应的对策,从而提升实际的设计效果。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研究引言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需要从宏观性的角度加强对细节性问题的了解以及认识,并且完善城市本身的路网结构,明确主要的设计内容,融入先进的技术手段,贯彻落实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得城市道路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不断的完善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为人们搭建舒适而安全的出行环境,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

一、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一)整体布局不合理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需要转变以往设计的理念以及思路,根据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现状协调影响城市道路的因素,从而保证车辆通行效率的提高。

但是在以往这种道路设计时还存在着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在路网结构和整体设计方面存在着不协调和不合理的问题,增加了后续行车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例如在道路节点设计时并没有和主干路进行平稳的衔接,交通量集中在某一个道路,导致城市交通分流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

同时在实际设计时,也没有加强各个大陆之间的科学衔接,不仅会导致在后续道路建设中出现资源浪费问题,还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的影响,无法突出现代化道路设计的思路[1]。

比如在城市道路结构设计方面,并没有加强与实际情况的有效了解以及对比,缺乏科学性的特征,这给道路后续使用带来诸多的影响问题。

(二)人性化特征不突出城市道路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便捷人们的出行行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贯彻落实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但是在当前城市路设计时,还存在着人性化不突出的问题。

分析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分析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分析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摘要:随社会的迅速发展,道路工程规模逐渐扩大,复杂度提升,对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

本文将结合道路工程相关概念与时代发展需要,识别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究应对安全隐患的措施,以保证道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

关键词: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安全隐患处理引言:道路是交通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交通运输效果,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促进交通行业迅速发展。

为此,道路工程相关人员应认识到工作重要性,分析设计与施工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延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一、道路工程概述道路工程即陆地交通运输服务,是我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可供机动车、人畜力车等多种交通工具使用,也可用于行人行走,不同类型道路工程的使用方式存在差异,部分道路出入受到限制。

我国的道路工程按照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城市道路等,其中国道为全国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线,仅允许汽车通行,省道、县道分别被称为区域性公路与地方性公路,也可根据道路的行车量等性质将其划分为五个技术等级。

二、道路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一)设计理念道路工程设计工作中,设计理念老旧是导致设计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会导致设计工作中考虑不全面。

转变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是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方式。

第一,调整道路工程的设计目标,将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作为设计目标,重视道路结构的设计,确保设计的结构与工程所处环境相适应,提升设计道路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第二,坚持整体性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将道路工程看作统一整体,通过合理的设计提升道路工程的承重能力。

第三,加强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管力度,设置监管部门,参与设计工作的开展,引起设计人员对设计工作的重视,按照道路工程建设标准完成设计工作,并加强设计人员培训,为其创造接触先进设计理念的机会,提升设计人员的能力水平。

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TRANSPOWORLD 2012 No.12 (Jun)148超载造成的高温车辙及变形问题首先是车辙迅速发生,在南方高温地区大型车辆及超载息购车路段,车辙已经成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严重破坏形式,在北方盛产煤炭地区及砂石料运输干线上,就东风或解放单机载重车就装载30~40t以上;一汽重卡或斯太尔车型一般到装载90~100t,斯太尔(191型;后三轴12轮)半挂车,普通载重100~120t,单轴重达到20t,在很多干线公路上超载一倍的车轮都在一半以上,汽车轮胎的标准气压应该是0.7MPa,但实际上已经增大到1.0 MPa,以上,因为汽车应你输液的不断扩大和增长,车辆不超载运输没有多少利润,因为运输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许多车主买到新货车以后就到改装厂加高槽帮一倍以上,同时加固钢板弹簧,导致了高等级路面的严重破坏,既是社会管理问题也是技术设计的对策问题,给设计者提出了新的理论思考,斯太尔拖挂车超载情况调查平均数据分析入表1:由以上道路调查资料可知,汽车轴载属于严重的超载运行,除了车身安全问题有势必造成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承受不了极大的轴载作用,那么在今天超载治理的同时也要考虑路面结构设计的使用能力和远景功能,不应该因为大型车辆的诞生就扼杀运输能力,我国路面结构层的设计的确存在理论缺陷,包括对建筑材料的性格估计以及计算理论不切合实际的问题各有存在,合理的路面结构层厚度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文/胡燕东表1设计载重情况标准车厢高度0.6(m )加高后的车厢高度(1.5m )主车自重 (t )16.016.0载重 (t )16.541.5总重 (t )32.557.5前轴重 (t )9.817.3双后轴单轴重(t )11.420.1挂车自重 (t ) 6.0 6.0载重 (t )14.536总重 (t )20.542前轴重 (t )10.321单后轴重 (t )10.321对比主挂车总载重量(t )31.077.5主挂车总重量(t )5399.5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轴载超重化、车辆渠道化,许多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建成通车后不久就出现了大量损坏,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的交通功能,出去施工有一定的质量因素之外,跟设计有直接的相关联系,主要是设计理论的应用有问题,包括车辆轴载的认定、交通量的大小、交通渠化和使用年限的论证等。

如何解决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其 中 的劣 质 产 品? 是 关 系 交 通 行 业 形 象 , 关 系 到 交通 行 业 是 不 是 一 个 这
鉴于 我国的实 际情况 ,引进发展 柔性基层沥 青路面和混合式基 层 沥青路面 是重要的 。由于 我国对半 刚性基层有 丰富的应用经验 ,为 了 有充分 的把握,当前应该 首先发展混 合式基层沥 青路面,即 以沥青混 凝土作面 层 ,沥青稳定碎 石作基层 ,无机结合料 稳定集 料作底基层这
建 筑 论 坛
JQnZh u T n i uL n a
建 筑 与发 展
JanZ i huY oZh n uF a -1 5・ 2
如何 解决路面结构设 计中存在 的 问题
杨 吉 红
青海恒兴 工程设计有限责任 公 司 青海
西宁
8 00 10 8
【 摘 要 】 本文作者根据 自已的多年 的工作 实践 ,简要分析 了 面结构设计 中存在的 问题 , 路 仅供 同行参考。 【 关键词 】 路 面结构设计 问题
次其 早期损坏是指普 少数 是 2 0年 ) ,更 不 能 与 国 际 上 更 长 的设 计 年 限 2 0年 乃 至
松 散等水损 害破 坏、路表抗滑 性能 的下降 ,以及局部 龟裂等等都 在一 些 公 路 上 显 现 出 来 ,造 成 了 一 定 的 经 济 损 失 。“ 量 是 工 程 建 设 的 永 质
同 时 维 修 基 层 甚 至 底 基 层 。 这 种 大 修 不 仅 成 本 很 高 ,而 且 对 工 程 所 在
地 的 社 会 影 响 很 大 。这 种 使 用 寿 命 短 、 耐 久 性 不 足 的情 况 使 我 们 十 分
忧 虑 。
史时期 ,我们应 向社 会 、向人 民 、向国家 交一份什么 样 的产 品呢?是 经 久 耐用 、外表 美观 、使用 方便 的优 秀 成 果,还 是金玉 其外 、败 絮

浅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设计者没有根据具体项 目的自然、气候 、交 通量 、经济条件及 当地 已建、在建项 目运用 情况进行具体项 目具体设计 。 ( 一) 参数设计与实际项 目之间有差距
垂直 均布荷 载下 的弹性半 空间体理论 计算 得 出的 ,路面弯沉值是一项表观性、整体性
和综合性的指标,而路面则是一种多层 次的
出的参考值是 1 0 0 0 MP a  ̄1 4 0 0 M P a , 高值和 低值之间相差的幅度 有 4 0 %之大; 或者有的 试验单位片面追求合成级配接近级配中值 , 没 有根据 沥青路 面不 同层 位功 能调整相 应 的矿料配合 比设计:或者对土基的回弹模量
在计算沥青面层弯沉值时,大多是根据 项 目主 观人 为 因素 影响大 的可行性研 究报 告作依据,但可行性研 究报告中预测 的年平 均 日交通量 和车 型 比例组 成不能 反映 出真 实的交通需求,依据此来计算设计年 限内一 个车 道上 的累计 当量轴 次,并结 合公路等 级 、车道 次,路面结构类型,计算得 出路面 设计弯沉值,事实上并不严谨 ;而且从 当前 我 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交通运输经济发 展势头强劲,实际的交通量增长率比理论上 预测的交通量要大很 多, 这就使得沥青路面 弯沉的计算缺乏可靠 的理论数据支持 : 在荷 载的取值上, 我国的设计荷载是 B z z —1 0 0 , 实际上 ,我国道路上行驶的超载车辆很 多, 各种车型的轴重分布及车辆的空载 , 满载和 超载 等 因素很难在 轴载计 算中定量 的得 以 体现 。因此,在设计路面弯沉值上不能仅仅 依据设计理论、标准来计算 。 改进措施:在沥青路面设计 中我们 不能 单独使用表面弯沉指标 ,必须实事求是地根 据工程实 际情况把剪切应力、温度收缩应力 等 因素 都考虑 进去 ,对 弯沉设计 值进行修 正。 根 据笔者 多年工作经验得 出: 轴载对路 面面层 回弹弯沉测定的影 响较大,路面某一 处 的弯沉值大小 , 与测定轴载有关 ,轴载大

道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道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道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安全和便利。

然而,目前在道路建设中,常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导致道路存在安全隐患或影响使用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道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问题一:路面平整度不达标如果道路的路面平整度不达标,就会给车辆行驶带来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影响交通安全。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施工中道路基层处理不当或沥青加油量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 提高基层处理质量- 控制沥青加油量问题二:路面龟裂道路使用一段时间后,路面可能会出现龟裂现象,影响行车安全。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沥青材料质量不好或施工时温度控制不当等。

为了防止出现龟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优质的沥青材料- 严格控制施工时的温度问题三:道路漏水如果道路设计不当或施工不规范,就有可能出现漏水问题。

道路漏水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还可能会导致路基软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在设计时加强涵洞的规划-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特别是路基的加固处理问题四:道路出现塌陷道路出现塌陷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威胁,也会损坏车辆轮胎等。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设计不当或施工质量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施工- 提高检查和验收的标准结论道路工程质量的问题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和不便,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路的质量和安全,方便市民出行。

沥青路面设计中存在问题分析及措施

沥青路面设计中存在问题分析及措施

沥青路面设计中存在问题分析及措施朱莲芳(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广东湛江524000)工程技术曲哥要j随着高速公路的迅建发展,沥晴‘路面设计和旋.工技术超.不断发辰,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成果。

但从已建成的高级沥青路面使用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分析了沥青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滋。

联键j初沥青路面设计;问题;描诡1概述我国现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主要按下述程序进行。

1.1设计理论路面模型借鉴英荷壳牌(S H EL L)石油公司提出的理论设计法,该设计方法是当代理论分析法中较为完善者。

它从1963年发表1967年改正至1973年的进一步完善,前后经历15年的过程。

从1963年版至1967年版的改进情况看,当时都是以典型的厂拌沥青混凝土材料作面层,以典型的粒料材料作基层,并分别以标准的弹性模量表示,再根据不同的土基弹性模量计算沥青面层层底的拉应变E,与土基表面压应变E。

然后与按不同N值计算的容许拉应变[£j 与容许压应变[E3对比,达到平衡后的结果。

如果材料性质改变,所得结果必,页脱离实际,而且1963年版的诺谟图对粒料基层还根据沥青类面层的不同厚度提出应有的C B R值,到1967年版改正后,反而没有明确的规定,最终只剩下象经验法一样的T A厚度的计算了,如若这样,就失去了理论分析法的意义。

因此,1967年以后壳版石油公司研究所进行了以下的研究,1)计算方法方面,编制了B I ST O R和B ISA R电算程序,解决了多层体系应力、应变的计算问题。

2)对沥青混合料抵抗疲劳和永久变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3)在室内环道和野外现场进行了新的试验,尤其在高温时(6a℃)层状体系理论的适用性得出了肯定的评价,据此提出了1978年版的设计方法。

1.”路面模型1)把路面层体系,面层材料土基场面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u表征,除土基u用035外,各层材料|l用Q25,材料性质假定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各层水平方向为无穷大,土基在向下的深度方向也为无限,但—般以三层连续体系为基础。

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分析

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分析

2 . 1 . 1 车道 数设 计
在多车道 情况下 , 由 于行 驶 车 辆 超 车 、 绕越 、 停车等 原 因, 车 道 的通 行 能 力会 受 到 影 响 , 同 时 还 会 造 成 交 通 过 分 集 中 , 增
大交 叉 口负荷 , 引起 交通混乱 , 给 交通组织管 理带来一 定 的困 难 等 。对 于不 设 中 央 分 隔 带 的 同 向 车 道 而 言 , 若 靠 路 中心 线 的 车道通行 能力为 1 , 从左至右其它车道 的通行 能力分别为 : 0 . 9 、 0 . 8 0 . 9 、 0 . 7 0 . 8 。由此 可 知 , 通 过 增 加 车 道 数 来 提 高道 路通 行 能 力的简单措施并不可取 。 结合我 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 象比 较 突出的实际情况, 城市主干道 的双 向机动 车道 数最好不 要超 过 8条 。 若 此 时 仍 不 能 满 足 交 通 量 增 长 的需 求 , 可 通 过 改 善 道
2 市政道 路设计 的改进措施
2 . 1 合理 布置 道路横 断面
在 城 市 道 路的 关 键 环 节 。
就横 断面 设计而言 , 其主 要任务 是根据道路 的等级 、 性质 和红
线宽度 以及有关 的交通资料 , 确 定各组成 部分 的宽度 , 并予 以 合理布局。在横 断面设计 中, 具体应注意 的事项如下 :
路网、 修建平行道路 、 调整交通组织 、 合 理 改 善 城 市 布 局 等 疏 散 道 路 交通 负荷 的手 段 加 以解 决 。
隐患。
1 . 2 交 叉 口设 计不 合理 。 随意 性较 大
交叉 口是城 市道路上各类 交通汇合、 转换 、 通过 的地 点 , 也 是交通管理与组织 的控制 点。由于机动车 、 行人与非机动 车之 间相互干扰及交通信号等设施 的影 响, 交叉 口范 围内的运 行车 速低 、 通行能力小 、 交通 事 故 率 高 , 是 道 路 的“ 瓶颈 ” 。在 交 叉 口 设计 中,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如下 : 待行车道 数不足 、 设施 不完善 、 渠化不合理 , 其 通 行 能 力 与 路 段 通 行 能力 不 相 匹配 ; 排水不畅 , 雨天积水现象 比较 突出; 道路沿线交叉 口数量 多、 间距小 ; 为防 止某 个点或某 个路段 的交通堵塞 , 盲 目建造立交 , 在立 交具体 设计 中, 由于缺乏路 网系统考虑 , 尽管建造 的立交规模大 、 投资 高, 但综合交通效果并不理想等 。

浅析我国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S i n e a d Ec no i v l pm e c e c n o m c de e o nt
的 大修 , 对社 会和 交 通 影 响 极 大 , 为 各 地 交 通厅 和 成 工程部 门最 头痛 的 大事 。之 所 以造 成这 种 状 态 , 因 原 是复 杂的 。
生命 , 更是最好 的高速公路之一。然而 , 自此以后 的工程
就“ 本土化” , 了 监理 的素质 明显下降 , 开始 了具有我
几万公里高速公路没到大修年限就大面积翻修 , 我们 今天所为之奋斗 的事业就可能被否定 。” 当我们看到
国特点的“ 评分 、 评奖 、 优” 评 质量检验评定和验 收管
用 几 乎 相 同 的较 薄沥 青 面层 的半 刚性 基层 沥 青 路 面 结构 。
二、 我国在公路结构设计 中的弊端
我国最早修建 的京津塘高速公路 , 当时基本上是 参 照 国 际上 的路 面结 构 和 沥青 混 合料 的级 配 做 的 , 广
深 珠高 速 公路 也 吸 收 了 国外 的结 构 , 2条 高 速公 路 这 使用 1 余 年来 , 0 情况基 本 良好 。京 津塘高 速 公路 的外 国监 理在 我 国 开 了一 个 严 格 执 行 “ 迪 克 条 款 ” 菲 的先 例 , 行 了动 态 质量 管 理 , 实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为我 成
维普资讯
科 技 与 经 济 发 展
S in ea d Ec no i v l pm e t ce c n o m cde eo n
浅析我国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黄 清枫
( 江 建协 工程 咨询监 理有 限公 司 浙 浙 江杭 州 )
程 比 比皆是 , 经常 是奖 状到 手 , 路也 坏 了。 我 国 是世 界 上第 一 个采 用 弹 性 层 状 体 系进 行 路 面结 构 汁算 的 国家 , 这一 点 始终 处 于 世 界 的最 先 进水 平 。可 是 ,先进 的方法 、 的参 数 ” 没有 对设 计起 “ 落后 并 多 少作 用 。设 计参 数 都是 “ 当然 ” 自由取 值 , 子 想 地 脑 里 想 什 么结 构 , 多 少厚 度 , 能 计算 成 什 么结 构 , 想 都 多

路面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路面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路面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发表时间:2012-12-19T10:08:18.7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9月供稿作者:郭志颖[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路网建设随之加快,提高工程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郭志颖怀来县公路工程管理站 0754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路网建设随之加快,提高工程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当前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层次结构的设计到材料的应用、环境的控制的角度对路面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给同行们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路面结构、注意问题、提高方法一、合理的结构层次设计一般情况下的高级沥青路面是三层式结构即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和垫层,总厚度应不小于该地区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沥青面层通常由上层、中层、下层组成,应具有足够的抗剪、抗弯拉强度、良好的抗滑性、防渗性等要求,一般厚度为10~15cm,其中的上层应成为抗滑层,沈桃线、沈大线、沈抚线未按抗滑层要求设计,通车后很快被磨光,致使摩擦系数迅速下降,便是反例。

半刚性基层以其强度高、刚度大、水稳性好的特点应用于各级公路中,它由上基层和底基层组成,是主要的承重层,并把荷载压力传递给垫层和土基,它是强基薄面的关键层次,又由于面层在正常情况下起功能作用,即保证行车平稳、舒适并保护基层等作用,增厚面层无法提高承载力,因此加厚半刚性基层就显得很重要了,其厚度一般为30~45cm,而沈大公路只有20 cm,就相对薄一些。

垫层是满足防冻要求的结构层,应满足最小厚度的要求,沈本路的个别路段天然砂砾层厚度只有10 cm,没有满足最小结构厚度15 cm的要求。

二、横断面上结构强度的一致性据调查在已修建过的沈大线和沈桃线都曾发现在强度薄弱的路缘带和硬路肩处出现低温缩裂现象,而沈阳外环和沈铁线由于采用一致的结构,上述现象就不在发生。

可见单纯的从经济性出发,认为路缘带和硬路肩车少,可以采用结构强度低的结构型式和材料以节省造价,这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是不全面且欠准确的。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

浅析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摘要:针对目前城市道路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结构设计盲目性的原因,较系统地探讨路面结构构造及组合设计。

结合重庆市道路建设具体状况,提出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厚度计算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的设计工作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路面结构设计的发展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

从20世纪50-6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泥灰结碎石和级配砂砾石路面,到70年代的渣油表面处理和石灰土基层路面。

80年代则开始着重提高路面等级,水泥、石灰及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开始应用,重点研究并推广了半刚性路面(具有水硬性结构料处理层的沥青路面),从而替代了早期的沥青路面一柔性路面。

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发展起步较晚.始于70年代后期。

在90年代又开展了复合式路面[l]、改性沥青路面的研究应用研究。

近几年,随着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发展,长寿命路面的研究探索开始起步。

由于城市道路的设计的周期过短、管理水平落后、规范修编工作缓慢等原因,没能充分利用研究成果,使路面结构设计盲目性、随意性较大。

造成路面结构设计的“一贯不变制”、“盲目套用”等问题。

同时,施工技术缺少创新,养护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使得城市道路建设质量水平提高较慢。

有关问题值得反思。

1 结构层材料及组合设计1.1 结构层材料路面结构包括面层、基层、底基层或垫层。

结构层材料的选择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原则。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曾先后采用贯入式面层、沥青碎石面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由于交通量的不断增大和超载现象的明显增多,传统的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面层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例如,多孔隙沥青混凝土、开级配磨耗层及间断级配沥青玛碲脂混合料sma。

现已广泛应用的改性沥青中,热塑性橡胶类代表品种sbs、橡胶类代表品种sbr及适用于重交通的沥青玛碲脂混合料sma在北京市铺筑的试验路.经长期观测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浅析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析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青路面结构问题 的研究 , 希望改变 目前单一使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 面的状况 , 使不同的路面结构得到合理 的使用。
由于 半 刚 性 基 层 的 强 度 、 量 、 疲 劳 性 能 等 会 因为 重 复 荷 模 抗 载的作用及环境 ( 干湿、 冻融等 ) 的影Ⅱ 而不断衰减 , 向 总是有一定使 用寿 命的, 只要到 了设计寿命 , 基层将 会逐 渐丧 失功 能, 需要重铺 , 因 此半 刚 性基 层 沥 青 路面 的 使 用 寿命 不 可 能 无 限制 地延 长 下 去 。 相 比之下 , 国外 沥 青 路 面 的 设 计 寿 命 越 来 越 长 , 在 又 出 现 了 永 久 性 现 路面 或者长寿命沥青路 面的思想 , 这种理念 已在欧美许多国家得到 重视 , 已经在重交通道路上应用 , 且 对延长 沥青路面 使用寿命 起到 极大作用。 永久性路面的理 念是所设计的沥青路面能够使用 4 ~5 0 0年 以 上、 采用较厚的沥青层柔性路面 , 降低传统 的沥青层底开裂和避免 结构性车辙。由于沥青层相对较厚 , 传统 的疲劳开裂可能性大大降 低, 路面 的损坏主要位于面层 的顶部( 5~1 0毫 )一旦道路表面 2 O , 损坏 达 到 临 界水 平 , 经 济 性 处 理 方 法就 是 将 损 坏 的 顶层 或 面 层 铣 其 刨、 罩面, 或者加铺。沥青面层材料可 以再生利用, 使得沥青路面在 使 用 年 限 内不需要大的结椅 陛重修或重建 , 图无限期地使用下去。 并企 路面 早期 损 坏 的技 术 解 决 之 路 半 刚性 基层 沥 青 路 面 的 在 达 到 设计 寿命 后 发 生结 构 性 损坏 , 要 维 修 基 层 , 永 久 性 路 面 确 保 只 需 与 维修 表 面 层 的思 想 是 最 大 的差 别 , 两 个 完全 相 反 的设 计理 念 。 很 是

探析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探析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地形条件下发展 ,增 加了很 多不确定 的地质情况 ,如膨胀性地 压 、松散 地层 、岩溶地质等 ,其中以岩溶地质情况较难判断与处治 ,在隧道施工 中岩溶地质严重影 响了隧道 的施 安全与进度 ,如何 更好 、更快 、 更安 全地对岩溶地质进行处治在工程施1 中显得尤为重要。 - 湖南省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坡头隧道与亚洲第一的矮寨 特大悬索桥 相连 ,不 良地质 情况主要 为岩溶地质 ,主要发育 的形态 为溶沟和落 水 洞 ,局部发育溶蚀裂隙。为了确保施工 的进度与安全 ,我们通过超前地 质预报进行较大洞槽的超前预测 ,采用增加腹拱 ,填充混凝土 、浆砌片 石 ,排水注浆等手段较好地解决上述情 况,现将本隧道岩溶地质处治施 :: f 技术介绍如下。
摘 要 介绍 了坡头 隧道在岩 溶地质情 况下 的超 前预测 及处理方 法 。
关 键词 隧 道岩溶 ;超前预测 ;处治 ;技术
中 图分 类 号 T 文献 标 识码 A u 文 章 编号 17 —6 1( 1 )0204 — 1 639 7一2 6 — 12 0 01
O 引言 随着我 国公路 、铁路建设的稳步发展 ,隧道施工逐 渐向复杂地质 、
的情况选 择可靠度系数。 目标可靠度是所设计路面结构应具有的可靠度 水平。它的选取是一个工程经济问题 :目标可靠度定得较高 ,则所设计 的路面结构较厚 ,初期修建费用较 高,但使用期间的养护费用和车辆运 行费用较低 ;目 标可靠度走得较低 ,初期修建费用可 降低 ,但养护费用 和车辆运行费用需提高。通常采用 “ 校准法 ”来确定 目标可靠度 。
态 设 计 表 达式 为 :Y r(仃p+ot)≤f r - r T。
设计方法选用板边缘 中点作为临界荷位 ,采用 弹性半空间地基上的 薄板理论和有 限元法计算标准轴载在该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在路面结构设计上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但由于各种外界条件影响,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上仍然存在问题,本文以阜康市迎宾路道路工程为例,对迎宾路结构层做简要分析,探讨路面结构设计的有效方法,以期为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1.路面结构设计的内容
路面结构设计就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提供最合适的路面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设计使用期内,要按照目标达到可靠的使用要求和最大的满意度,具体来讲,沥青路面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路面结构层原材料的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的测试与确定、路面结构层组合与厚度计算、路面结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等以及路面排水系统设计和路肩加固等的设计。

2.影响路面结构的因素
2.1面层厚度
面层厚度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品质。

路面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风雨与温度的变化对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路面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层面厚度的影响,对结构层的设计分析要结合合适的材料、施工工艺同等,沥青路面的厚度与公路的等级、交通量及组成、沥青品种、质量息息相关。

2.2基层类型
半刚性基层和碎砾石基层是基层的两大类,二者的作用机理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同一类基层不同材料间性能相似。

在有季节性冰冻且冰冻较深的情况下,路基土是易冻胀土,这时的路面极易出现冻胀和翻浆现象,这样的状态下,路面结构设计应设置防止冻胀和翻浆的垫层。

路面总厚度的确定既要满足公路的强度要求还要处理好路面的防冻,积极避免路基内出现聚冰带,导致路面出现不均匀的冻胀,新疆年温差、日温差大,在路面的设计中,尤其要重视这一因素,并要注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基层产生的收缩裂缝。

2.3结构强度
一定的结构强度是路面具有良好行驶质量的必要保证,结构强度足够的路面
可以有效地抵抗多种因素的不良影响,进而延缓行驶质量的衰变进程。

结构强度不足时,路面结构的抵抗能力降低,荷载和温度等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应力对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加剧,公路使用寿命减小,速率加快。

道路工程建设应秉承经济性和耐久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气候、交通量等条件,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使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满足行车使用要求,减少损坏,延长道路寿命。

下面以迎宾路为例,简要分析一下路面构成。

3.迎宾路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3.1概况
本次实施的阜康市迎宾路(北环公路南线-博北路)道路工程全长2593.122米,路线K0+000-K1+260段,路线两侧为鱼儿沟西村居民住宅;K1+260-K1+840段路线两侧为农田;K1+840-终点段,老路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路线两侧为居民区,老路状况不良,新建道路中心线偏移老路基。

本项目为新建道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

道路控制红线总宽为42米,本次设计道路实施红线宽度为42米,红线外两侧各设计4米人行道。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为三块板,机动车道宽24米,绿化带宽2x4米,非机动车道宽2x5米,人行道宽2x4米。

本工程为6车道,设计年限15年,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7%,路面设计层4层,设计层最小厚度15(cm),采用半刚性基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收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沥青混凝土面层,标准轴载: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37.9(0.01mm)。

经计算,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标准轴次为1678493次,属中等交通等级;此路面上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碎石)(AC-16),下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碎石)(AC-20),基层采用的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采用天然砂砾。

3.2路床回弹模量:
该路处于Ⅵ2区,在非不利季节,干湿状态等参数选取时取保守值,全线路段在路床以下3.0m范围未见地下水,全线路基地层岩性主要为腐殖土及粉质粘土,本次设计腐殖土全部清除,路基换填天然砂砾。

根据地勘报告得粉质粘土回弹模量E0=30MPa,对填方路段腐殖土进行清表,对挖方路段路基换填处理后,路床回弹模量可取E0=90MPa。

3.3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第1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37.7(0.01mm)
第2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44.2(0.01mm)
第3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57.1(0.01mm)
第4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129.8(0.01mm)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136.7(0.01mm)
3.4结构层厚度计算: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37.9(0.01mm)
H(4)=15cm LS=38.8 (0.01mm)
H(4)=20 cm LS=37.7 (0.01mm)
H(4)=19.1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H(4)=19.1cm(第1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4)=19.1cm(第2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4)=19.1cm(第3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4)=19.1cm(仅考虑弯沉)
H(4)=19.1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表1。

4.我国路面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4.1目前我国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弹性层状体系进行计算,以路表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以标准轴载作用下沥青路面面层和基层层底拉应力为验算指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但同时也是其缺点,由于沥青路面在不同自然环境和荷载的综合作用下受力情况多变,不能简单的套用指标,这样计算的数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

表现为:①路面结构不同,材料不同,应力和应变状况、损坏形态也各不相同,因此路面结构设计宜采用多个单项指标分别有针对性的控制;②采用路表弯沉作为设计指标过于单一,其无法控制面层底面或基层底面的应力状况和大小;③在现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轴载换算中尚未考虑混合料
疲劳损伤的非线性效应;④剪切破坏是沥青路面一种主要破坏形式,但现行规范设计指标和验算指标却未加以考虑;⑤现行规范公式概念和推演存在缺陷,尚需完善。

4.2我国的公路路面设计建设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路面设计要求达不到设计年限,如果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沥青路面往往会出现车辙、坑槽、网裂等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些因为前期设计引发的问题虽然可以在维修保护或重修的过程中短时间内实现公路的基本功能,但部分路面会出现裂缝或因为劲度模量过低导致剪切变形后车辙持续出现。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公路在8年后就要进行大修或局部重大调整,这样的改变不仅体现在对路面的维修更有对基层或底基层的重新施工。

无形中,建设成本增加了,对当地社会交通的使用也造成影响。

4.3从路面耐久性角度看,路面结构设计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有时很可能是造成沥青路面耐久性不足的主要原因,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我国的应用十分普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这一设计上的弊端直接导致我国道路的使用寿命普遍偏短。

5.结语
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在接受成果的同时也应注意问题吸取教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短期内实现结构设计的突破不太现实,但是我们要有创新进取的精神,吸取国外成功的经验,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完善设计,加强道路的可靠性、实用性,延长使用寿命。

表1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20℃)抗压模量(MPa)(15℃)容许应力(MPa) 劈裂强度(MPa)
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 1200 1800 0.53 1.0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 1000 1600 0.42 0.8
3 水泥稳定砂砾20 800 800 0.26 0.4
4 天然砂砾20 150 150
5 路床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