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舟求剑》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认读字,10个会写字。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5、理解刻舟求剑的内涵并学会应用。
教学重点: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刻舟求剑的内涵并学会应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解题,导入新课
◆大家一起回忆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寓言?你还能回忆起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评价:你不但会读,还会积累。/你把故事叙述的很完整,看来这个寓言故事跟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很多同学想和大家交流,看来啊,我们学习过很多寓言,那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1、审题解题
(1)读课题
◆谁能给大家读读课题?(评价:字音读的非常准确)
◆谁能大声的把课题在给同学们读一遍?(评价:好,声音洪亮)
◆来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
(2)解课题
◆细心的同学能发现课题中有两个动词,它们分别是?(评价:看来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那老师再找同学来读读课题,要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这两个动词。(评价:)
2、渗透学法
◆《刻舟求剑》是一篇文言文,什么叫文言文?(评价:你说的是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你说的是文言文内容上的特点。)
◆同学们说得都对,其实文言文就是古人用当时的语言表达习惯写成的文章,这种语言表达的特点是文字简练,但感情丰富,含义深刻。而我们要想理解文言文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和深刻的含义,就要认真地读书,正像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板书: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生字
(1)字音
◆在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读读本课的生字。
◆谁来读读第一排的生字?(出示ppt评价:字音读的很准确/不准确就找同学纠正,再让这名学生读一遍)
◆谁再来读读第二排的?争取一次性就能都读准确了,谁来试试?(出示ppt第二排。评价:你真棒,能一次性把这几个字都读对。)
◆好!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评价:)
(2)字形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生字的字音掌握的都很好了,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大家把书打开看看,书上的生字排列顺序和老师在ppt上所展示的排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
◆那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字分成两行以这样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老师提示一下,你们可以从字的结构上考虑。(评价:同学们非常会学习,观察的很仔细。)
◆这几个字的结构虽然很简单,但是其中有几个字是我们一眼看不出是什么部首的,你能发现是哪几个字吗?(楚、吾、岂)那他们的部首到底是什么呢?带字典的同学拿出字典迅速的查一查这几个字的部首。(找学生说,评价:老师发现会学习的同学已经把这几个字的部首写在书上了,没写的同学也赶紧记下来。)
◆这些字结构很简单,但是有的地方很容易写错,哪位小老师在字形上提醒提醒大家。(评价:)
◆除了这些字,本课还有几个读起来非常拗口的生字,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出示ppt 遽、契、曰、吾)
◆我们把这几个字带到句子中读一读(出示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看谁能把这么拗口的句子一次就读准确了,自己先练练,谁来挑战一下?(评价:你能把这么拗口的句子读的很通顺,你真棒!/没关系,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读,你再来试试)
◆来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
2、自读课文
◆看来本课的生字我们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刚刚我们说过要想学好文言文就需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就赶紧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朗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把课文读明白。
◆指名朗读(评价:字音读的准确。声音洪亮)
3、小组合作
◆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交流,请你们把自己在词句方面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争取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开始吧!(同学们自己讨论)
4、集体交流
◆在刚才的小组交流中,你知道了哪些词或句的意思?(点名回答,评价:你虚心学习,所以你有所收获)
◆你还用哪些方法知道了哪个词的意思?(评价:利用工具书是个不错的办法)
5、检查效果
◆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你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出示ppt)
◆楚人有涉江者“者”是什么意思?我们想想在我们现代汉语中我们把读书的人叫作?把写书的人叫作?把生病的人叫作?所以“者”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啊?那“楚人有涉江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试着说说?(评价:你非常会学习,能够学以致用。)
◆我们说过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是什么?(文字简练),但是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字却出
现了三次,(出示ppt)它是哪个字?(其)想想这三个字在文中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吗?请你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经过我们的分析这三个“其”字都是他的意思,他们都是人称代词,在这篇文章中指他的。出示ppt)来谁把这句话翻译翻译。(评价:)
◆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词语,古时候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这样的词语叫作古今异义词。正好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就有一个这样的词语,它就是“是吾剑之所从坠中的‘是’字”,想想我们平时用“是”怎么组词(是非、是否、是不是)谁用“是”说一句话,“是”在今译中一般是表达判断的意思,那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这是)所以这句话怎么理解?
◆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期间
板书
学法
(像这样)像这样到底是像哪样?从原文中找找,用原文告诉大家。(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惑”我们都知道在本文中是糊涂的意思,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谁来给大家翻译翻译。(评价:)
渗透学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代词的意思。
◆接下来老师找一名同学读原文,另一名同学读译文,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看来文中基本词语的意思已经难不倒大家了,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读课文的同时请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讲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归纳内容
◆谁来说说这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评价:)
◆谁再来总结一下
◆大家说的都对,但是文中有一句话已经给我们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哪句话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评价:你找的非常准确,这和你认真读书是分不开的)
◆同学们看这篇寓言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是什么符号?(叹号)
◆谁说说我们用叹号的时候一般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啊?(感叹、)
◆那这篇文章的作者想感叹什么啊?(感叹楚人这么做有多么的糊涂)
◆谁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他这么做是多么糊涂的语气来。(评价:读的非常到位,读出了他这样做是非常糊涂的语气。)
◆谁再试试?(评价:)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
◆从大家强烈的语气中老师能够感觉到,楚人这么做是多么的糊涂啊!他这么糊涂所以导致最终的结果是他没有找到剑,谁能说说他为什么没有找到剑?先自己想想。一会儿老师找同学说说(评价:大家说的都对,谁能使用老师给的句式说一说,出示ppt只想到,没想到,同时板书)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这个楚人只想到剑不行,没想到舟已行,这就是他糊涂的地方,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他没有找到剑。
◆现在刻舟求剑已经当成成语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比喻不懂事物已经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后引申为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板书:不懂变通、墨守成规)
◆会学习的同学已经把成语的意思抄在书上了。
◆好!大家把书合上放好了吧,都看老师这里,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学的知识,首先我们学会了几个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他们分别是?(读、利用工具书、看译文、同学间的交流、联系上下文)以后我们自学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先用这几种方法了,其次,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楚人非常的糊涂,是因为他只想到了剑不行。没想到舟已行,所以最终他没有找到剑,他的这种做法说明他是一个不懂变通、墨守成规的人。所以我们不应该学习楚人,我们应该做一个懂得变通,不墨守成规的人。
◆老师给大家留个课下作业,大家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刻舟求剑的事情吗?回家好好想想,下节课咱们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只想到剑不行
惑墨守成规不懂变通
没想到舟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