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词史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对词史的贡献
苏轼在词史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对词的贡献很突出。在苏轼出现之前,晚唐五代词人写词只是在诗余之时,或是游戏之作,写成之后也是“随亦自扫其迹,旦谑浪游戏而已”,是为小道;同时,内容也受传统观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属于“艳科”。即使到了宋初,文人也是将之视为曲艺之类,无法与“载道”、“言志”的诗歌等量齐观。而到苏轼之时,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
一、“诗词同源说”——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对词加以改革,他提出了诗词同源说,认为诗词本为一体,词是“诗之苗裔”。他在评论柳永《八声甘州》中的名句时,说“不减唐人高处”;也称道蔡景繁的“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由此可见,苏轼认为诗与词只是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而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故而,苏轼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他“以诗为词”的写词手法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所谓“以诗为词”,诗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在苏词中的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首先,在题序上的开拓,由于苏词之前的词,多为应歌而言的代言体,词有调名即可,而苏词是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作,所以词作所抒为何情或为何事而发,都必须有所交代,同时又因词为抒情之作,不适合叙事,故而苏轼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文本构成一个整体。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既交代了时间、原因,也道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怀念对象;另外,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中的小序是用来记事,文本则重抒发情感。苏轼题序的应用既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原因,便于后人研究,同时也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
另外,苏轼“以诗为词”还大量用典。这种词中用典是一种替代性、浓缩型的叙述方式;也是一种曲折委婉的抒情方式。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兼具叙事与抒情,上阕用叙事的方式描绘了涉猎打虎的场景,下阕用了冯唐的典故,抒发了诗人的壮志以及怀才不遇之情;另外,《减字木兰花》也是一篇用典之多的词作。
苏词大量的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自是一体”——旷放词、豪放词的开拓
为了能够使词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自是一体”的创作主张,即: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情感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只有这样才可以“其文如其为人”。故而,苏轼在此的风格与题材上作了变革。
“词为艳科”,内容多为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是一种写爱情的婉约词,具有女性化的柔美。而苏轼则打破了这种风气,他将传统女性化的柔美上升为男性化的豪情,将传统的只表现爱情变革为表现性情,使词可以像诗一样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这是一篇旷放词,它标志着苏轼词的转变。在词中词人表现了“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意气风发、旷达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
慨。而之后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便是一首豪放词,该词表达了词人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同时在此词中,苏轼第一次的塑造了英雄的形象,与以往词中柔弱的思妇形象形成截然不同的两面,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但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意境非常开阔。
另外,苏轼还扩大了词的题材,他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如:对于人生的感悟,苏轼说:“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明月如霜”);对于自然山水的描绘,“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怀古伤今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借物忘我、超然自适有《西江月》。。。苏轼对于词题材的论断是“无事不可写,无议不可论”,大大的开拓的词的题材。
此外,苏轼在词的语言上也做了改变,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在两宋词史的发展上,苏轼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两宋词风的转变过程中,苏轼是一个关键的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即苏轼为后代词人指出了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的“向上一路”。同时,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