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石油地质学 姜福杰】

合集下载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和油气藏

3. 礁型圈闭
3. 纯水动力圈闭
3. 地层 - 水动力复 合圈闭

4. 刺穿圈闭
4. 沥青封闭 圈闭
4. 构造 - 地层 - 水 动力复合圈闭
5. 多因素构 5. 多因素地
造圈闭
层圈闭
三、Measurements of traps and pools
(一) Measurements of traps
在油气勘探初期,人们主要在地表有油气苗的地 点钻探,没有对地下产油的地质条件作分析研究,也 未进行较为系统的地质工作,勘探效益较低。通过实 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油气聚集常与背 斜有关,这就产生了“背斜学说” (anticlinal theory) (I.C.White,1885)。在“背斜学说"指导下,逐步 开展以地质测量为基本手段的找油工作,大大加快了 新油气田的发现。
地层圈闭概念的提出和该类油气藏的系统研究,促进了油
气勘探,特别是老油气区的二次勘探。
在四、五十年代,赫伯特(M.K.Hubbert,1940, 1953)对流体势和水动力在形成油气圈闭过程中的 作用,作了精深的研究。他指出:油气圈闭位置总 是在油气势最小的地方。有些油气藏中油水界面的 倾斜,甚至油气存在于“圈闭”以外,是水动力作 用的结果。他不仅提出了水动力圈闭这一新的圈闭 类型,为勘探新的油气藏类型指明了方向,而且为 圈闭形成机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对圈闭 的研究,更多地涉及到油气运移的动力、势能与各 种遮挡条件的新认识。至于是否存在背斜构造也不 占主导地位,这样圈闭的概念就被极大地拓宽了。
“地层圈闭”(stratigraphic traps)这一术语是由莱复生( A.I.Levsen,1936)首先提出来的。他在研究美国大量非构 造油气藏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层圈闭”的概念,并在一系列 的论文和著作中加以系统论述。他指出:“地层圈闭是这样一 种圈闭,即地层变化是储集层形成圈闭的主要因素。”地层变 化包括“砂或多孔储集层的楔入或尖灭,砂层侧向变为渗透性 差或非渗透性的岩层,地层被削蚀与超覆,或地层层序类似的 变化等”。并进一步将地层圈闭划分为原生地层圈闭(即岩性 圈闭)和次生地层圈闭(即不整合圈闭)两类。

圈闭和油气藏精品文档14页

圈闭和油气藏精品文档14页

①中间地层垂距变化②重复褶皱;③平行褶皱;④不协调褶皱;⑤刺穿和隐刺穿褶皱⑥不对称褶皱;⑦礁和沉积差异压实;⑧多种假构造(溶蚀、坍塌造成的);⑨不整合前的变形;⑩逆掩断层下的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由于其距油源区近,又是与沉积作用同期形成,同生断层又可作为其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因而常可形成富集高产的油气藏.断层与储集层相结合,在平面上构成封闭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基本情况:①一条弯曲断层与单斜地层相切(图中B) ②由两条或更多互相交叉的断层,在储集层上倾方向产生遮挡(图中C)③一条近于平直的断层,在鼻状地层向上开口端产生遮挡,形成所谓的鼻状构造(图中D);④由几条断层将地层从四周切割成一个孤立断块,形成封闭(图中E)。

该气田的生产层主要是三叠系嘉陵江组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其上部为硬石膏层作为盖层。

据岩心分析,其平均孔隙度仅2%,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但试井结果,渗透率达几十到几万毫达西,平均值高达3000毫达西以上。

因此,这种良好的渗透性显然是由于次生裂缝发育造成的。

该区蒙特雷组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板状硅质页岩;中部为裂缝性燧石层;下部为石灰质页岩。

中部岩层为主要储集层,其孔隙度仅6%,但裂缝发育且分布均匀,渗透率极高,60%的产量来自该层。

根据与刺穿岩体的关系可分为两类直接与刺穿岩体有关的圈闭和油气藏(图中Ⅰ①-③)。

它包括①盐栓(核)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②盐帽沿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③盐幅内的透镜体圈闭和油气藏。

与刺穿岩体有成因联系的伴生圈闭和油气藏(图中Ⅱ①-④)。

它包括①盐背斜圈闭和油气藏;②断层圈闭和油气藏;③盐栓周围的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④岩性尖灭圈闭和油气藏。

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小溪油田为典型的边滩砂岩体油气藏。

砂岩厚度与蛇曲河凹岸一侧延伸方向一致,砂体的形态与边滩一致。

该油田构造为一向北倾斜的鼻状构造,油田分布主要受边滩砂岩体所控制。

油田面积约25km2,原始可采储量达1370万吨。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部的布奇砂岩中的油田为典型的分流河道砂岩体油气藏。

石油地质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 但并不是所有圈闭都有油气聚集
2、油气藏的特点
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 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单一圈闭” :单一的储集层(体)、
统一的压力系统、 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油气藏与油气田的区别
3.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
由于密度差异,油气分布在水之上.
(1)油气藏:
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存在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翟光明(1982) 认为“隐蔽油气藏/圈闭”概念多指“目前勘探技术 手段尚不易识别和找到的各种油气藏,包括隐蔽的构造油气藏和地层 岩性油气藏”。
隐蔽油气藏: 一般指目前勘探技术手段尚不易识别的非构造 圈闭所形成的油气藏.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构造圈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 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第二节 油气藏的分类
一、分类的目的
油气藏有多种分类方案:按油气藏相态 按油气藏形态 按圈闭成因
从勘探角度,油气藏的分类:一要反映相同类型 油气藏的共性以及不同油气藏的差异性;二要反 映油气藏形成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油气藏按圈闭成因进行分类,能体现不同类型油 气藏形成条件的差异和分布特点的不同
二、油气藏按圈闭成因的分类 1. 构造油气藏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储 层底面的交线.又称含水边界
③含油面积:含油外边 界围成的面积
(2)油(气)柱的高度: 油(气)水界面至油藏最 高点的垂直距离
(3)充满系数:含油面积与闭 合面积(圈闭面积)的比值。 或油气柱高度与闭合高度的 比值
(4)边水和底水 边水:分布在内含油边界以外的水 底水:存在于油层下面的水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气 油 水
背斜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2、圈闭和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两条基本原则 1)分类的科学性,即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 分类的科学性,即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 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分类的实用性,及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 分类的实用性, 发工作,并且比较简便实用。 发工作,并且比较简便实用。 自然界地质作用因素复杂,圈闭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自然界地质作用因素复杂,圈闭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往往不仅仅受某一种单一地质因素的控制。从这个角度讲, 往往不仅仅受某一种单一地质因素的控制。从这个角度讲, 自然界的圈闭大都是复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界的圈闭大都是复合作用的结果。圈闭成因的分类就是 要强调其主导作用因素,因此, 要强调其主导作用因素,因此,在分类中本书采用主因素分 类原则,即根据圈闭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分类。 类原则,即根据圈闭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分类。
第三节 构造油气藏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层顶面发生变形、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层顶面发生变形 、 变位而 形成的圈闭, 称构造圈闭。 形成的圈闭 , 称构造圈闭 。 在构造圈闭中的油气 聚集,称为构造油气藏。 聚集,称为构造油气藏。
1、背斜油气藏 、 2、断层油气藏 、 3、岩体刺穿油气藏 、 4、裂缝性油气藏 、
静 水 条 件 下
本节要点
1、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含义; 、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含义; 2、理解溢出点、闭合高度、闭合范围的含义; 、理解溢出点、闭合高度、闭合范围的含义; 3、学会度量圈闭; 、学会度量圈闭; 4、了解描述油气藏的各种术语。 、了解描述油气藏的各种术语。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1、圈闭和油气藏 多年来, 各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许多分类方 多年来 , 各国地质学家提出了 许多分类方 主要可归为几种: 案,主要可归为几种: ①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②以成因为主的分类(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以成因为主的分类(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③混合分类:以成因为主,结合形态分类 混合分类:以成因为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田开发地质学 习题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田开发地质学  习题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 田开发地质学 习题1
习题一 圈闭与油气藏分析
一、习题目的
1、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2、学会在构造图和构造剖面图上,
确定 圈闭 及 油气藏类型; 3、学会各项度量参数的确定方法; 4、初步掌握地质剖面图的作图方法; 5、结合理论学习,分析圈闭成因、断层封闭性等。
储层顶面形态--用圆滑曲线连接各投影点可得。 5、根据储层厚度(真厚度),作出底界面构造形态; 6、完善图件:图名、比例尺、图例、
制图日期、制图人 等。
某油田AB方向构造剖面
垂向比例尺:1∶5000
班级:
姓名:
二、要点回顾
圈闭:
溢出点 闭合面积 闭合高度
油气藏:
油/水界面、油/气界面 含油气高度
油柱高度、气顶高度
外含油边界--含油边界 内含油边界--含水边界 气顶外边界/内边界 油水过渡带
断层圈闭 岩性圈闭
背斜圈闭
井 号
油水界面 距储层顶
高度
1 20m
2 40m
3 20m4 20m储来自厚60m某储层顶面构造图
度—简写计算过程; (4) 推断断层性质(开启或封闭)。
图1-4及已知资料

Ⅰ′
图1-4 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储层厚50m)
● 对图1-4进行分析,要求:
⑴ 确定图中存在几个圈闭及各圈闭的溢出点; ⑵ 确定各圈闭闭合高度、闭合范围及圈闭类型
--数据标注到图框外侧合适位置。
⑶ 分析断层的封闭性; ⑷ 作出通过Ⅰ-Ⅰ′的构造剖面图;
三、习题要求
图1-3及已知资料
井 油水界面距 号 油层顶高度
10
20m
11
25m

5-1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及度量

5-1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及度量

第五章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概述
第二节 油气聚集原理
第三节 油气藏的形成、破坏与保存 第四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第五节 地温场、地压场和应力场与油气藏 形成的关系
第六节 凝析气藏的形成
第七节 非常规气藏的形成特征
第八节 气藏与油藏形成及保存条件的差异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概述
一、圈闭的概念
二、圈闭的量度
三、油气藏的概念
四、油气藏的量度

一、圈闭(Trap)的概念
• 年麦考洛提出 --圈闭:各种性质的油贮。 • 1934 圈闭 :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 圈闭:储集层中油、气物质自身势最小而其动能
为零的地方。
★圈闭的组成
(1) 储集层:圈闭主体,为油气储存提供了空间。 (2) 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阻止油气向上逸散。 (3) 遮挡物:阻止油气继续侧向运移,构成油气 运移的屏障。 ——具有孔隙空间的储集层+能够使储集体 封闭的封闭条件
含油气边界
• • 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油层顶面的交线→含油边界; 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油层底面的交线→含水边界;

气顶边界:油气界面与油层顶面的交线。
含油气面积
• 外(内)含油面积:外(内)含油边界圈定的面积。 • 含气面积:气顶(气水)边界圈定的面积。
油气藏高度
• • 气顶高度:含气部分的最高点到油气界面的高差。 含油高度:油水界面到油气界面的高差。
断层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
岩性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

下图为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及储层等厚图,
分析图件完成如下要求:①指出圈闭类型、

石油地质学实训1-圈闭与油气藏类型

石油地质学实训1-圈闭与油气藏类型

实训一圈闭及油气藏类型的识别一、目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是形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

圈闭的类型及形成条件不仅对油气藏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亦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不同类型油气藏所采用的勘探方法及部署不同,开发方案也不同。

因此,正确鉴别圈闭和相应的油气藏类型是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所给的储集层顶面或盖层底面的构造图、储集层分布图以及气油水分布图,确定圈闭和油气藏类型,圈定圈闭的闭合面积,绘制圈闭和油气藏横剖面图;对照平面和剖面图建立立体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圈闭和油气藏在平面图和横剖面图上的特点。

二、具体步骤和要求1、阅读图5-1,完成下列要求:(1)在平面图上找出溢出点位置(用字母C表示),圈定各圈闭的闭合面积(用阴影线表示),计算闭合高度,并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2)作II’剖面图(纵比例尺1:10000),并分析断层的侧向封闭性(储层厚50米)。

图5-1 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2、阅读图5-2、图5-3、图5-4,完成下列要求:(1) 阅读图5-2、图5-3、图5-4,在平面图上圈定各圈闭的闭合面积(用阴影线表示)。

(2)绘制给定剖面线的剖面图。

(3)对照平面和剖面图特点,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请在下图画图5-1中的II/剖面图。

请在下图画图5-2中的AB剖面图。

请在下图画图5-3中的CD剖面图。

请在下图画图5-4中的AB剖面图。

3、阅读图5-5,完成下列要求:(1)确定图中油藏数目及油藏类型(2)圈出每个油藏的含油边界,求出其最大含油高度(3)圈出每个圈闭的闭合面积,求出闭合高度(4)推测各断裂开启与封闭的性质。

资料说明(1)该油层为一巨厚的砂岩层(2)几口产油井油见水深度数据见表5-1表5-1 水距油层顶面深度数据表图5-5 某油田油层顶面构造图。

石油地质学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同时代地层下降盘厚度大于上升盘厚度 (生长指数>1)
逆牵引 拉张作用在靠近断层附近形成了
空间,沉积物重力导致下滑。与 正常拖曳作用的结果相反。
(2)逆牵引背斜圈闭基本特点: ①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②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被断层所封闭
形成的圈闭称为断鼻圈闭
(2)断块圈闭和断块油气藏
由弯曲断层或多条断层配合,
形成两面、三面甚至四面为断
层围限的圈闭称为断块圈闭
3、断层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 有两方面:1)遮挡作用;2)运移通道作用
– 1)遮挡作用:断层封闭时,形成断层圈闭 – 2)运移通道作用:断层不封闭
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挤压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 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 ①两翼地层倾角较陡, 呈不对称状,一翼陡、一翼缓; 靠近挤压力来源方向较缓 ②闭合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 ③常有断裂(逆断层)伴生 (3)分布特点: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
挤压(压陷)盆地: 前陆盆地山前褶皱带; 成排成带出现
西西伯利亚 1966 西西伯利亚 1969
博瓦涅科夫
扎波利亚尔 什托克马诺夫 北极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西西伯利亚 1971
西西伯利亚 1965 西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
背斜
背斜 背斜 背斜
K
K K K
砂岩
砂岩 砂岩 砂岩
4.385
3.532 2.762 2.762
阿斯特拉罕
格罗宁根 哈西鲁迈勒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背斜学说”(I. C.White, 1885):早期找油理论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背斜圈闭的构造幅度与闭合度
构造幅度: 以区域倾斜面为基准。
闭合度: 以水平面(海拔)为基准
一、圈闭 断层圈闭的溢出点与闭合度
溢出点
二、油气藏
1.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 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 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单一圈闭” :单一要素控制、单一的储集层、统一的压 力系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二、油气藏
2. 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 (1)油气藏:
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2)油藏: 油在上,水在下 油-水界面 (3)气藏: 气在上,水在下 气-水界面
二、油气藏
3.油气藏的度量 (1)含油边界与含油面积 ①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 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 储层底面的交线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封闭) 地层不整合遮挡 岩性变化遮挡(封闭)
③地层不整合作为遮挡
④地层岩性变化作为遮挡
一、圈闭
2.圈闭的度量
①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 后,开始流出的点
②闭合度(closure):圈 闭的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 的海拔高差
③闭合面积(closesing area):通过溢出点的储层顶面 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也称为圈闭的面积。
③含油面积:外含油边 界围成的面积
二、油气藏
(2)油气柱的高度:油(气) 水界面至油藏最高点的垂 直距离
(3)充满系数:含油面积与 闭合面积(圈闭面积)的 比值。或油气柱高度与闭 合高度的比值
二、油气藏
4、边水和底水
边水:只分布在内含油边界以外的水 底水:存在于整个油层底部的水
二、油气藏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 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圈闭和油气藏PPT

石油地质学-圈闭和油气藏PPT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加 瓦 尔 油 田
长 200km, 宽 16km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盆地萨莫特洛尔背斜型大油田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盆地乌连戈伊背斜型大气田
3.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柔性物质(盐、 泥)活动上拱形成
(2)基本特点: ①以短轴背斜或穹隆背斜为主 ②顶部多被放射状断层切割 ③盐层以下构造消失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1、圈闭和油气藏 多年来,各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许多分类方
案,主要可归为几种: ①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②以成因为主的分类(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③混合分类:以成因为主,结合形态分类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2、圈闭和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两条基本原则
⑤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一)断层圈闭的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和形态特征,可分几种基本类型: (1) 断鼻构造圈闭; (2) 弧形断层或断块圈闭; (3) 交叉断层断块圈闭; (4) 多断层断块圈闭; (5) 逆断层断块圈闭。
断层圈闭
断鼻油气藏
断鼻构造及油气藏
永安镇油田永12断鼻构造及油气藏
3.面积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小的不到1平方公里,大的 可达数千平方公里;
4.组合上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若干线状排列的背斜带。 还可以是统一的大型隆起背景上排列不规则的穹窿群;
5.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被断层复杂化。
世界特大油田基本地质情况表
油田
国家
加瓦尔 布尔干 萨法尼亚 坎塔雷尔 扎库姆 马尼法 基尔库克 萨莫特洛尔 罗马什金 大庆 鲁迈拉 布盖格
(3)分布特点: 盐层、石膏比较发育的盆地

第三章第四节__构造圈闭和油气藏

第三章第四节__构造圈闭和油气藏

构造圈闭与油气藏[内容提要]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它是最重要的一类油气藏。

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等。

关键词:构造圈闭油气藏一.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1.圈闭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

(它实际上只是表明其中能够有油气,但无论其中是否有油气,都可以称为圈闭)圈闭的形成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1)储集层(2)盖层(3)一定的遮挡条件(封闭条件)。

而遮挡条件的形成,即可以是背斜,也可以是断层、不整合或岩石的物性变化引起。

这样,当组成圈闭的这三部分配合良好时,其中的储集层便处于上方或四周被不渗透岩层所包围或阻隔的状态。

一旦油气通过这里,它便能够起到捕获油气的作用,从而在其中形成油气聚集。

2.油气藏当圈闭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油藏、气藏)。

其定义为: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即使位于同一面积上的油气聚集也不能看作是同一油气藏。

由此可见,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同时,圈闭的类型还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勘探方法;圈闭的位置和埋藏深度是设计井位和井深的依据;圈闭容积的大小又直接影响其中油气的可能储量多少。

这正是石油地质工作者十分重视寻找和研究圈闭的原因。

二.构造圈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可分为: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刺穿圈闭和油气藏AAA一、背斜圈闭和油气藏1、概念背斜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发生褶皱变形,其上部又为非渗透性岩层所覆盖遮挡,底面或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或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即为背斜圈闭,聚集油气后,成为背斜油气藏。

最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案——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最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案——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第一节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既是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理论的必要部分,也是勘探和开发的需要。

各国石油地质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油气藏分类的方案。

有苏联石油地质学家Н.О.布罗德以储层形态为依据的分类;苏联石油地质学家М.Ф.米尔钦科提出的以圈闭成因为主、以油气藏形态为辅的分类;美国石油地质学家A.I.莱复生根据圈闭成因提出的分类等等。

但从油气勘探实际需要出发,成因分类,能够充分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科学地预测一个新地区可能出现的油气藏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油气藏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和不同的勘探部署方案。

任一圈闭的基本要素是储集层和封闭条件,封闭条件对圈闭形成和类型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中以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的非渗透性封闭最为重要,在形成圈闭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是决定圈闭性质和类型的主要因素。

圈闭的分类就是以起主导作用的封闭因素为基础,结合储集层的特点而制定的。

可将圈闭分为:构造、地层、水动力和复合圈闭四大类。

各大类可根据储集层上倾方向的具体封闭因素,结合储层特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类。

第二节圈闭的度量一、圈闭的度量圈闭的大小,主要是由圈闭的有效容积确定的。

它表示能容纳油气的最大体积,是评价圈闭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个圈闭的有效容积,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

溢出点:是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点位。

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闭合点:从另一角度来描述溢出点的特征,意即闭合的最低点,低于该点位置,圈闭就不存在了(不闭合),或超出圈闭的范围。

闭合度: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的等势面垂直的最大高度。

闭合面积:在静水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封闭区的面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通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及其他封闭面(如断层面、不整合面、尖灭带等)所交切构成的封闭区(面积)。

在动水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的油气等势面与储集层顶面非渗透性盖层联合封闭的闭合油气低势区。

石油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 至2018 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_石油地质学__性质_专业必修课__
总学时64 讲课_48 _实验10 习题 6
授课班级资源勘查工程1-5、创新学生人数27
任课教师姜福杰职称副教授
所在院(系、部) 地球科学学院___________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石油地质学》(第四版)作者:柳广弟等
出版单位: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二、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三、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四、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五、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 六、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1.地层圈闭定义
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即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图4-1 地层油气藏及其与非地层油气藏之间的区别示意图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图4-3 古潜山圈闭示意图
图4-4 任丘油田平面及剖面图(据华北油田)
1.含油范围;2.高产井;3.侵蚀面等高线;4.见水井; 5.剖面线;6.断层;7.古潜山油藏;8.古近系东营组
图4-5 美国潘汉得尔油气田构造及剖面图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古潜山) 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
背斜油气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 量上占重要地位。
世界特大背斜油气藏基本地质情况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1)背斜圈闭 背斜圈闭按成因又可以分为:
挤压-背斜圈闭 基底隆升-背斜圈闭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披覆-背斜圈闭
逆牵引-背斜圈闭
(1)背斜圈闭 1.挤压-背斜圈闭
主要是在压应力作用下挤压形成,在褶皱区较为多见。
不整合面之下
潜伏剥蚀构造圈闭
原来古构造被剥蚀掉一部分,后来又被后期沉积物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
A
B
图4-6 潜伏剥蚀构造圈闭
北美最大的油田,石油储 量13.12亿吨,天然气 7362.4亿方。
图4-7 美国阿拉斯加普鲁德霍湾油田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古潜山) 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
形成圈闭的遮挡条件类型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
地层不整合遮挡

第3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3章 圈闭和油气藏

2. 确定闭合高
在静水条件下闭合高是指闭合顶点到通过溢出点等势面的距离(如:图3-3)。 在动水条件下,闭合高情况是复杂的,不宜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但如果非渗透层面是平面 (图3-5A),或者通过溢出点的等势面是平面(图3-5B),可以分别定义为:通过溢出点的等 势面各点到非渗透平面的垂直距离中最大值,或者非渗透层面各点到通过溢出点等势平面的垂 直距离中最大值。
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基准点(0势点)而言的。 单位质量的流体由基准点(x0, y0, z0)移动到(x, y, z)所需要 的总功就是相对基准点的流体势(φ),即:
Φ= g(z- z0)+∫p po 1/ρdp (3-2)
式(3-2)中p0和p分别为基准点和所要计算势能的点 的压力值。式(3-2)是计算流体势基本表达式。 由于基准点位置的任意性,为简化起见,令基准点 位置为坐标原点(z0=0)、坐标原点位于平均海平面某处 、其压力为一个大气压(事实上,0势点是假想点),则 :
Φ= gz+∫p po 1/ρdp
(3-3)
上式中z为高程,po=1个大气压。式(3-3)是广泛应用 的流体势计算表达式
由于流体的密度是压力的函数(ρ=ρ(p)),不同流体的密度对压力响应不同,下 面分别讨论各种流体势的计算。
1. 不可压缩流体
水和油近似地可以看作是不可压缩的流体。 根据(3-2)式,则水势(Φw)和油势(Φo)分别为: Φw = gz+P/ρw Φo = gz+P/ρo (3-4)和(3-5)式中P=p-p0,为压差。 水势和油势存在下列简单关系: Φo =ρw /ρoΦw-(ρw-ρo)gz /ρo (3-6) 在静水压力场中,当地下水的中某点的高程为HC、地层压力为pc ,则p= pc+ρw g(HC— (3-4)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旦有足够数量的油气进入圈闭, 充满圈闭或占据圈闭的一部分,便 可形成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二、油气藏
1.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 聚集的基本单元,是 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 聚集。具有统一的压 力系统和油、气、水 界面。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一个油藏
两个油气藏
三个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大类
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 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
类型
背斜圈闭与背斜油气藏 断层圈闭与断层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岩体刺穿圈闭与岩体刺穿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地层超覆圈闭与地层超覆油气藏 储集岩上倾尖灭圈闭与储集岩上倾尖灭油气藏 储集岩透镜体圈闭与储集岩透镜体油气藏 生物礁圈闭与生物礁油气藏 地层-构造圈闭与地层-构造油气藏 岩性-构造圈闭与岩性-构造油气藏 地层-岩性圈闭与地层-岩性油气藏
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和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由背斜作为遮挡条件而形成的圈闭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背斜圈闭:溢出点、闭合度
闭合度
水平面
无闭合
构造幅度,各剖 面中都相同
构造幅度:以区域倾斜面为基准 闭合度: 以水平面(海拔)为基准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a 完全封闭 b 部分封闭
若断层两侧系渗透性岩层相 遇,A点为溢出点,此时断层圈 闭的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就都 相应变小了。假如断层面本身 不封闭,不可能形成圈闭。
第二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二、油气藏按烃类相态的分类
油藏:圈闭中只有液态石油的聚集称为油藏 气藏:圈闭中只有烃类气体或非烃气体聚集称为气藏
凝析气藏:在地下以气相存在,采至地面后由于温度压 力的降低变为油气两相。 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 气体与水相互结合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水溶气:溶解于地层水中的天然气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天然气
第二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
常规油气藏:由传统或常规的封闭条件形成的圈闭和油气藏, 属于常规圈闭和油气藏: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
非常规油气藏:不存在常规封闭条件而形成的油气聚集:深盆 气、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等 隐蔽圈闭与隐蔽油气藏:指用常规的勘探方法不易发现的圈闭 与油气藏。通常包括岩性圈闭、一部分地层圈闭,以及一些低 幅度的构造圈闭。隐蔽圈闭和油气藏是一种勘探术语,不是科 学术语,本课程不采用这一术语。
2.油气藏的度量 (1)油(气)水界面 ➢ 油气藏:
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油藏: 油-水界面
➢气藏: 气-水界面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2)含油边界与含油面积
①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 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 储层底面的交线
③含油面积:含油外边 界围成的面积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圈闭是三维空间的
立体形态。
平面上:
剖面上:
注:平剖面进行了一定的放大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2.圈闭的度量
① 溢出点:油气充满 圈闭后,开始流出的点
② 闭合高度:圈闭的 -100
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 -200
海拔高差
-300
③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所 圈出的面积。也称为圈闭的面积。
《石油地质学》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第二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第五节 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 第六节 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地下适合油气 盖层
聚集的场所,圈闭由
三部分组成:储集层、 储层
盖层和阻止油气继续
运移、造成油气聚集 的遮挡物。
①储集层、②盖层、③遮挡条件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遮挡条件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背斜圈闭 断层作用形成的遮挡—断层圈闭
地层不整合形成的遮挡—不整合圈闭 岩性变化形成的遮挡—岩性圈闭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第二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 因地层变形与变位形成的构造圈闭 • 因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地层圈闭(与地层不整合有
关的圈闭)
• 因沉积相变或成岩作用导致孔渗性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 上述各种不同因素共同形成的复合圈闭 • 特殊类型(非常规)
构造圈闭
地层圈闭 岩性圈闭
第二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断层圈闭的闭合面积, 一般情况下,按断层 线与储集层顶面等高 线相闭合时所圈定的 面积计算。
C点为溢出点,则等高线CD与断层线BD和AC所圈定 的面积为其闭合面积。C点与闭合面积内最高点的高差 为其闭合高度。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注意:
◆ 圈闭具备储藏油气的能力
◆ 但圈闭中不一定都有油气 空圈闭
第二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圈闭的成因分类基于圈闭的形成条件进 行的,可以反映圈闭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地 质作用和地质过程,有利于圈闭分布的预测 ,更符合勘探实践的需要。因此,目前常采 用圈闭的成因分类。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构造圈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 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构造油气藏: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边水


油气藏中边水及底水示意图
第二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圈闭和油气藏分类:
分类原则: ①分类的科学性:反映油气藏的成因和基本特征 ②分类的实用性:简明、有效指导勘探和开发 油气藏按圈闭成因的分类 油气藏按相态的分类等
第二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圈闭的遮挡条件 一、油气藏按圈闭成因的分类
1.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2.地层圈闭和地层油气藏 3.岩性圈闭和岩性油气藏 4.复合圈闭和复合油气藏 5.特殊类型的圈闭和油气藏
(3)油气柱的高度:油 水界面至油藏最高点 的垂直距离
(4)充满系数:含油面积 与闭合面积(圈闭面积) 的比值。或油气柱高度 与闭合高度的比值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4)边水和底水
边水:只分布在内含油边界以外的水 底水:存在于整个油层底部的水
➢油层含油(气)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