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与护理分析

合集下载

心源性猝死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

它通常由心脏骤停引起,如心室颤动或室速等。

心肺复苏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必须进行的急救措施,以尽快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本文将介绍心源性猝死时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1. 快速反应与求救心源性猝死属于急诊情况,抢救的速度非常重要。

在发现猝死患者时,第一时间应该迅速反应,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方面要将患者信息准确告知急救中心,另一方面可以寻求急救指导。

2. 检查呼吸与心搏在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来前,我们需要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搏情况。

首先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明显的起伏,用手检查患者的气道有没有明显的阻塞。

接着检查患者是否有明显的气道和呼吸道受损迹象,例如异物阻塞或气道水肿。

3. 开展胸外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搏,胸外心肺复苏是必须立即进行的紧急操作。

它主要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如下是心肺复苏的具体步骤:- 心脏按压:在进行心脏按压之前,先将患者平放在坚实的地面上。

站在患者头部一侧,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缘,按下去的幅度应该是至少5厘米。

按压的频率应该是每分钟100-120次。

- 人工呼吸:在心脏按压之间,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嘴对嘴或者嘴对鼻的方式进行。

首先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子,然后用自己的嘴对准患者嘴唇,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为1秒钟。

注意每次吹气应使患者的胸廓有明显的上抬。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心脏除颤。

AED可以精确检测心律失常,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的除颤电击。

5. 继续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护人员到来在心肺复苏期间,应不断地进行心肺复苏,并保持恰当的频率和力度。

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急救措施。

6. 应对副作用并提供心理支持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胸骨压力引起的骨折或肋骨骨折。

此外,患者家属和旁观者也可能身心受到影响。

因此,在心肺复苏后,应及时处理患者可能的副作用,并提供心理支持。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及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及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规律作息等
1
加强锻炼,提高心肺 功能
3
学会自我调节,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5
健康生活方式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 2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6 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脏的影响
04
加强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增 强身体素质
急救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

心肺复苏:对患者进行心肺 复苏,维持生命体征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
扩张剂等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 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
变化
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 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03
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术:修 复或置换病变的心脏瓣膜, 改善心脏功能
04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植入ICD,预防恶 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
心源性猝死的护 理措施
预防措施
01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 血脂等指标
03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 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 糖尿病、肥胖、家族史等。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等。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等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等 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等

心跳骤停患者25例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

心跳骤停患者25例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

2 1 ~3 0 a r i n内复苏 成功 3例 , 4 5 a r i n复苏成功 1例 , 患者 经抢救 后恢复 自主呼吸 , 但心脏处 于心室颤 动状态 , 经 6次 除颤和长
时间的胸外 心脏按压 后最终 成功 复苏。成功 复苏 的患 者送入
分 由医务人员实 施 , 即使 以最快 的反应速度 到达现场 , 患者往 往 已丧失复 苏机会 。因此 , 加强 和提高 医务人 员 C P 知 识 和 a 技能 , 并在公众 中普及复苏知识和技能 , 使复 苏技 术社 会化 , 才
酸氢钠等复苏药物 。
1 . 3 结果
本组 2 5例 患者 复苏 成功 1 9例 , 成 功 率为 7 6 %。
击者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 , 只能被动等待。有些有急救技能
的 目击者 由于各种原 因不愿意 为患 者施救 。 目前 , C P 绝大部 a
其中 1 0 m i n内复苏 成 功 1 1例 , 1 0~2 0 m i n内复 苏成 功 4例 ,
还未及 1 %[ 4 1 。由于急救知识未 在公众 中普及 , 很多 在场的 目
1 . 2 复苏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 C P( a 按2 0 1 0版复苏指南进
行) , 在持续胸外心 脏按 压基 础上 , 行 气管 插管 、 电除颤 、 使 用 呼 吸机 、 开放 静脉通道 , 并应用 肾上腺素 、 地塞米松 、 多巴胺 、 碳
心跳骤停又称心源性猝死 , 是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 然停止而导致循环 中断 , 是 急诊科最 严重 的急症 , 必须分 秒必 可能避免或减轻脑水 肿的发生 。观察患 者的尿量 、 皮肤 颜 色、 温湿度 的变化 , 可 了解患者 内脏 的供 血情况 , 如有异 常及 时处 理, 避 免出现严 重内脏功能损害。

心源性猝死的心肺复苏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心肺复苏与护理
关 键 词 : 源 性 猝 死 :心 肺复 苏 : 护 理 心
心 源性猝死是指 由于心脏病发作 而导致的 出乎 意料的突然死
都可导致猝死 , 心脏病 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Ⅲ 但 。 心肺复苏术是指当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停止时 , 爱体外
亡, 世界卫生组织规 定 , 发病后 6 h内死亡为猝死 , 多数作者主 张为
2 0 , 5:5 — 6 . 0 5 1()4 9 4 0 1
进针角度 3。4。较胖 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 ; O~5, ⑤手背 、 足背静脉 : 如
高热 、 休克等患儿末梢循环不 良时多不采用 , 足背血 管多表浅 , 应以
编辑/ 贺丽
心源性猝死 的心肺复苏 与护理
高 滨
(辽 宁 省鞍 山市 铁 西 医 院神 经 内科 , 宁 鞍 山 1 4 1 ) 辽 1 0 1
针头。
骨骨缝穿刺法 : 用手摸准患儿颅骨骨缝后 , 剃去局部头发 , 行常规 消
毒, 将左手拇指 、示指分开,绷紧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持头皮 针取 l。在骨缝 中间穿刺见 回血即可。 5,
1 选择适宜的光线 . 6 明亮 的 自然光线是最 理想的光线 , 静脉显得清 晰, 操作者眼睛
2提 高 静 脉 穿 刺技 巧 , 刺 时 针头 应 稳 、 、 穿 直 准
空, 可在针柄下方垫个棉签头 , 用第二条带无菌干棉球的胶布遮盖针 眼, 第三条胶布从针柄下 以 v型 固定在针 柄两侧 , 头皮针的塑料 将 管向上 自然弯成一个小圆形后第四条胶布固定 , 对于针头易滑 出者 , 可再用一长胶布绕头部一 周。 嘱咐家属以喂奶 姿势抱患儿 , 将患儿一 手夹 在家属 的腋窝下 , 平抱患儿 , 输液部位 朝外 , 家属抓住患儿的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护理体会
பைடு நூலகம்
3 . 3 建立 静脉通道
尽 早开通两条静 脉通道 ,给予 急救
药 品。外周静脉通常选用肘前 静脉或颈外静脉 , 中心静 脉可选
用颈 内静脉 、 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 1 ] 。
4 复苏 后 处 理
重叠在 上 , 手掌根部横 轴与胸 骨长轴确保 方 向一 致 , 手指无 论
是伸展还是交叉, 都不要接触胸壁。 按压时肘关节伸直, 依靠肩

种死亡方式 。 该病发病突然 , 且进展迅速 , 猝死事件一旦发生 ,
患者存活率极低 , 极易死亡 。我院 2 0 0 7年 3月—_ 2 0 1 2年 8月共
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 8 例, 现将抢救 护理体会报道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手 的拇指 、 示指捏住患者鼻孔 , 吸一 口气 , 用 口唇把患者 的口
3 . 1 纠正低 氧血 症
若患 者 自主呼 吸没 有恢 复 ,应尽早
行气管插管 , 以纠正低氧血症。 院外患者常用气囊维持通气 , 医
院内患者常用 呼吸机 , 开始可 给予纯氧 , 然后 根据血气 分析结
动患者 , 并对其大声 呼叫 , 同时立 即触诊大动脉 ( 颈动脉或股动
脉) 有无搏动 。突发 意识 丧失 , 伴 大动脉搏动消失 , 特别是心音
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 的护理体会
刘群凤
( 晋城煤 业集团古书院矿医院 , 山西 晋城 0 4 8 0 0 0 )
心源性猝死是指患者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脑血流突然 中
断且丧失意识 , 导致无法预测的死亡 , 是 心血管病 区较为常见的

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主要是肋 骨骨折、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 、 气 胸、 血胸 、 肺挫伤等 , 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 , 尽量避免发生 。 2 . 4 . 3 人 工呼吸 先将耳朵贴 近患者 的 口鼻附近 , 感觉 和 倾 听有无 呼吸 , 如确定 呼吸停 止 , 在确保气道通 畅的同时 , 立 即 开始人工通气 , 气管 内插管是建立 人工通气 的最好方法 。术者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事件处理指南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事件处理指南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事件处理指南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且致命的心脏事件,往往发生在否认风险的人群中。

由于其严重性和不可预测性,合理的处理和紧急抢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源性猝死事件的处理指南,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一、准备应急设备和人员当接到心源性猝死的报警或发现患者时,首先需要确保现场人员安全,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同时,准备好应急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同时,确保在现场有足够的合格急救人员,他们应熟悉心脏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技能。

二、判断心源性猝死症状心源性猝死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昏迷、晕厥和心跳骤停等。

在现场急救人员的指导下,家属或目击者能够提供的详细信息对病情判断至关重要。

三、实施心脏复苏和生命支持1. 早期心肺复苏:在确认心源性猝死后,紧急开始心肺复苏(CPR)。

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动脉搏动,如无呼吸和脉搏,则开始按照CPR的程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智能化设备,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并自动提供电击治疗。

紧急抢救人员应使用AED检测患者心律,并根据设备指示提供电击治疗。

3. 及时送往医院:在进行心肺复苏和电击治疗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

在运送过程中,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并维持生命支持。

四、进行附加抢救措施在医院紧急科或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将继续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一些常见的附加抢救措施包括:1. 氧气吸入:通过给予氧气,保证患者的氧供需平衡,促进心脏和其他器官的恢复。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使用适当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以恢复心脏功能。

3. 心脏导管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心脏导管治疗,以进一步检查和处理血管狭窄或堵塞等问题。

五、强调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教育除了紧急处理心源性猝死事件外,预防措施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心脏健康的认识,并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及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及护理

例病人经持续按压 了 18 9 分钟 , 例按压 16分钟 1 2
复 苏成功 , 明正确 有 效地 施 行 心肺 复 苏术 至 关 重 表
要。
本组 1 患者 中男 1 例 , 5例 ; 6例 1 女 年龄 4 7 0~ 8
岁 。急性心 肌梗死 6例 , 张型 心肌病 2例 , 血压 扩 高
2 10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 70 0 2 山东 泰安
关键 词 : 源 性 猝死 ; 肺 复 苏术 ; 救 ; 理 心 心 急 护
中图分类号 : 43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47 1 《 00 0 -2 20 R 7 . B 10 -15 2 1 )30 2 -2
心源性猝 死是 由于 心脏原 因意外地 引起 的猝然 死亡 , 临床 上 常见 的 内科 急症 , 是 能否在 短时 间 内行
22 医护 紧密配 合 。在 心肺 复苏过程 中, 士不仅 . 护
冠心 病 6例 , 风湿 性 心脏 病 二 尖瓣 狭 窄 2例 。猝 死 的心 电 图表 现 : 室颤 1 , 2例 室性 自搏 心律 3例 , 电 心 机械 分 离 1例 。开 始 复 苏 时 间 : 可 复 苏 1 即 0例 , 2 分钟 后复苏 3例 , 4分钟 后 复 苏 2例 , 钟后 复苏 7分
用 非 同步 电除颤 首次 电能 量 为 10 J 最 大可 达 3 0 5 , 6
术是 抢救 成 功 的 关 键 。抢 救 猝 死 病 人 必 须 分 秒 必 争 , 成败关 键与 开始抢救 的时 间密切 相关 , 论各 其 无
种原 因引起 的心 源性猝 死 , 一旦 发 现应 立 即做 出正 确判 断 , 最 短 时 间 内按 A C程 序 徒 手 心 肺 复 苏 在 B 术 , 即 Ar a ( 道通 畅 ) A i y气 w ;B即 B etig 人 工 呼 ra n ( h 吸 ) C 即 Cru t n 人 工 循 环 ) 完 成 紧 急 氧 合 。 ; i ai ( c o ,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情况处理技巧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情况处理技巧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情况处理技巧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突发性停搏引起的严重疾病,常常突然发生并导致患者死亡。

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且风险难以预测,因此了解并掌握处理心源性猝死的突发情况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处理心源性猝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快速判断猝死情况当遇到意外情况时,首先要快速判断是否为心源性猝死。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倒地、失去意识、无呼吸、无脉搏等。

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迅速判断猝死的可能性,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 紧急呼救和寻求帮助在确认猝死情况后,立即进行紧急呼救。

可以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在电话中简洁明确地描述病情,告知对方确切的发生地点并请求紧急救助。

同时,可以呼喊周围人员寻求帮助,让更多人协助提供紧急救治。

3. 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处理心源性猝死的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2015年国际心脏复苏指南,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施行人工呼吸。

按压胸部时,应在心脏的适当位置进行,速度大约为100-120次/分钟,深度约为5-6厘米。

同时,与按压胸部相配合地进行人工呼吸,保证氧气供应。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该尽量保持连续、持久和有效。

4. 寻找自动体外除颤仪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是处理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设备。

在现代社会中,AED已经广泛安装在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中。

如果附近有AED,应尽快使用它来进行除颤。

使用AED 时,应按照具体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正确施救。

5. 等待医护人员到达处理心源性猝死的最终目的是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并接手患者的急救工作。

在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不懈,并在医护人员到达时及时将病情交代清楚。

同时,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为了应对心源性猝死的突发情况,我们也应该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和预防措施:1. 学习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的知识与技能,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急救处理能力。

猝死患者初步心肺复苏的效果及护理特点

猝死患者初步心肺复苏的效果及护理特点

猝死患者初步心肺复苏的效果及护理特点(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院内外及外籍患者猝死的心肺复苏效果和护理特点。

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6月在院内外发生的中外猝死病例,分析院内外及外籍患者猝死初步复苏的不同成功率及护理特点。

结果在111例猝死患者中,院外为70例,初步复苏成功仅1例,无最终复苏成功者。

院内猝死为41例,其中初步复苏成功9例,最终复苏成功5例。

其中包括外籍人员猝死5例,院外2例,无成功复苏者,院内3例,均最终复苏成功。

结论猝死患者初级复苏的成功率与抢救开始的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密切相关。

【关键词】猝死;初步心肺复苏;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dden death patients and the effect of the initi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1 cases out and in hospital sudden death patients from 2002 to2009.Results The sudden death patients out hospital were 70 cases,initial resuscitation was only 1 case,no final resuscitation.The sudden death patients in hospital were 41 cases,initial resuscitation were only 9 cases,final resuscitation were 5 cases;foreigner out hospital were 2 cases,no case was success.Foreigner in hospital were 3 cases,all recover.Conclusion The success ratio of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rt time of the resuscitation,the disease of the pati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resuscitation.[Key words] sudden death;initi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nursing care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猝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中外交流的增加,外籍人士在国内发生猝死也越来越常见。

心源性猝死救治流程

心源性猝死救治流程

心源性猝死救治流程心源性猝死又名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表现是:短时间内迅速出现胸痛、胸闷、眩晕、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随之就是心脏骤停,血压、脉搏与心音消失。

心源性猝死应急救护:心肺复苏救治流程:第一步:确认现场安全第二步:识别和启动急救判断患者意识双手轻拍患者肩膀,在耳侧呼唤患者,看是否有反应。

求助、呼叫120寻求周围人帮助,拨打120,并让帮忙找附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判断患者心跳若判断患者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同时用2-3根手指按压患者的动脉,若没有脉动,说明心脏骤停,需要马上开始心肺复苏。

第三步:胸外按压30次用力快速胸外按压30次让患者仰卧在平实的硬质平面上,头部与躯干处在同一平面,交叠双手,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并有节奏地按压30次。

第四步:人工呼吸2次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向下压;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颌处,向上抬。

注意:嘴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清除患者口腔的异物(如假牙或呕吐物等)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

吹气的量,只需按照平时呼吸的量即可,每次吹气,持续大约1秒。

吹气时,看到患者胸腹部有微微起伏即可。

第五步:持续重复第二步+第三步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第六步:获取AED后,立即启用。

注意:若出现以下3种情况,可停止CPRCPR生效:患者恢复了心跳、自主呼吸与脉搏博动,患者有反应或呻吟。

CPR无效:持续超过30分钟的CPR后,患者的呼吸与脉动都是没有恢复正常,患者瞳孔散大固定。

专业医护施救人员赶到。

评估现场 确保环境安全判断意识 呼叫员工员工无反应 立即呼救判断呼吸与颈动脉搏动嘱身边同事 拨打120急救 电话,寻找 AED若无呼吸与搏动 将患者调整为仰卧位清理口鼻腔,取下 活动假牙,仰头抬 颌法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吹气按压频率:100 -120次/分,深 度:5-6cm , 连续按压30次左手捏住鼻翼部, 右手撑口。

心源性猝死及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及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分类
1、心律失常性猝死 是指无致死性循环衰竭情况下,骤然的 意识丧失和脉搏消失。是心源性猝死最常 见类型。 2、循环衰竭性猝死 ①由外周循环衰竭所致,如夹层动脉瘤破 裂; ②由心肌泵衰竭所致,如急性左心衰、心 源性休克。
心源性猝死的 发生机制
AMI、不稳定心绞痛、 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血压心肌肥厚 心肌瘢痕、室壁瘤、 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法




将病人的体位按以上方式摆放妥当,呼吸道清理 通畅。 呼吸囊一端接通氧气,一端接通面罩,并将面罩 按压在病人的口鼻处。 一人负责固定病人的头部,将面罩按紧在病人的 口鼻处,以避兔周边漏气,另一人持续挤压呼吸 气囊,面罩内加压注人氧气。 人工挤压气囊的频率为每分钟12~16次左右。 呼吸囊与面罩的接口处有一活瓣,可防止呼出气 体被重新吸人到气囊中。
心源性猝死及心肺复苏
江干医院 李杨
心源性猝死
以心脏骤停的特征为基础,出现
症状后一小时内未预料到的心脏 原因死亡。 心脏骤停的表现:室颤,心室静 止,电—机械分离。
流行病学
年龄:高发年龄在45-75岁之间 性别: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病史:大多数病人有既往心血管病史 多发季节:冬季,气温越低,冠心病猝死发生越多 多发时间:周一,凌晨至午后发生较多 多发地点:家、送医院途中、公共场所 % 诱因:情绪激动和劳累最常见 先兆症状 胸痛胸闷 70% 提示不稳定的心肌缺血 心悸 38% 提示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晕厥 30% 提示严重心律失常或严重心肌缺血
初级心肺复苏
人工循环
评估: 检查有无循环的征象(呼吸、咳嗽、身体移 动) 非专业抢救者不要求判断有无脉搏 卫生保健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 颈动脉、股 动脉) 胸外按压: ——无意识、无呼吸者先行两次救生呼吸 ——进行胸外按压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配合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配合与护理
护理 地
【 图分 类 号] 4 9 中 R 5
堡 煮 0 o; 2 I i E 薹 1 , 0 E  ̄ J
刘 秀芝
【 献 标 识 码】 文 A
量 墓 2 . 纛 Ob o 0 c t N0 1o 1 0臻 e1 r
心 源 性猝 死 的急 救 配合 与护 理
断 时 间为 1 s 0 , 者 突 然 出现 意 识 丧 失 , 有 局 部 或 全 身 平 和 的状 态 下 进 行 治 疗 , 高 治 愈 率 。 5 ̄3 s患 伴 提 性 抽 搐 , 动 脉 搏动 消 失 , 音 消 失 , 可 作 出 心 搏 骤 停 的 明 大 心 即 3 3 饮 食 指 导 : 予 低 脂 肪 、 胆 固 醇 、 淡 易 消 化 饮 . 给 低 清 确 诊 断 , 可 因反 复 判 断 延 误抢 救 时 机 。 不 食, 少食 刺 激 性 食 物 , 饱 食 。 忌 22 迅 速成 立 抢 救小 组 : 旦 确 诊 为 心 搏 骤 停 后 立 即 施 . 一
3 4 生 活 护 理 : 助 患 者保 持 1腔 、 肤 清洁 , . 协 : 皮 3 指导 患 者
行 胸 外心 脏 按 压 , 即使 现场 仅 一 人存 在 , 也应 立 即 实 施 复 苏 抢 床 上 大 小 便 , 向患 者 讲 明 床 上排 便 的 重 要 性 , 免 排 便 时 过 度 避 救 , 时 迅速 呼 救 , 人 员 通 知 医 生 , 织 医 护人 员 进 行 现 场 用 力 而增 加 心 脏 负 担 , 要 时给 予 缓 泻 剂 , 同 派 组 必 防止 因腹 压 急 剧 升 急救 : 名护 士 迅 速 建 立 静 脉 通 路 , 医 嘱 给 予 急 救 用 药 , 一 遵 一 高 影 响心 率 及 冠 脉 血 流 量 而 引 发 意 外 。便 秘 、 餐 、 动 过 饱 活

心源性猝死的抢救及护理 论文

心源性猝死的抢救及护理 论文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及护理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2008级护理10班王颖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可以有效的预防心源性猝死,降低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

方法:对30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性别、年龄、猝死的诱发因素、猝死前所患疾病,时间,地点等项内容临床分析。

结果:对高危人群,高危疾病,诱发因素有了一定了解,通过对这些因素的重视,以及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相信可以有效的减少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抢救;护理;预防一、概述我国每年有近50余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患者往往在病程中,甚至在恢复期,无明显诱因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继而心搏骤停。

心源性猝死往往具有起病急,发病严重,恶化迅速的特点,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常可危及患者生命。

心源性猝死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存活机会甚低,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现将我从2010年8月-2011年2月3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护理总结如下。

二、临床资料收集我在实习期间2010年8月~2011年2月的3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病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82岁,平均63.4岁,全部诊断为心源性猝死(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对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猝死地点等项内容进行临床分析。

四、结果(一)年龄4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发病年龄情况。

心源性猝死患者发病年龄情况年龄20~40 40~60 60~80 80~100例数 4 25 10 1(二)性别男性22例,女性8例,男性∶女性=2.75:1。

(三)猝死前主要疾病情况冠心病12例(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9例),占40%,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合并糖尿病5例),心绞痛3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

高血压心脏病10例,占33.3%。

风湿性心脏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糖尿病心肌病1例,健康人3例。

(四)诱发因素其中情绪激动11例,占36.7%,剧烈运动3例,占10%,过度疲劳3例,占10%,用力排便2例,占6.7%,饱餐后1例,发热1例,过量饮酒1例,诱因不明8例。

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住院前复苏后转运中的护理

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住院前复苏后转运中的护理
患者心 理应激 , 出现焦 虑 、 郁 、 抑 敌对 情绪 , 可影 响其
[ ]王建平 , 4 林文娟 , 梁耀坚 , 心理 干预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 等. 响[ ] 中国肿瘤临床 ,0 22 ( 2 :4 _4 . J. 20 ,9 1 ) 8 184 ( 收稿 日期 :000 —5 2 1 -41 )
女 2例 , 年龄 4 7 岁。原有心肌梗死 、 3 ̄ 1 不稳定 型心绞痛各 2例 , 无明显器质性病 变 3例 。患 者均行 现场 心肺 复苏 , 其
运, 搬运和转运 中患者 取平 卧位 , 偏 向一侧 , 头 保持 头部 在
前、 上下坡时头高位 , 身下褥垫柔软舒适 , 以减少颠簸 。 固定
检测
塑塑 ! 垫 三
干预后

干 预 前
! 丝
干 预 后
指标 干预前 ຫໍສະໝຸດ 5羟色胺 (. T 升高 ,一T与内脏或 中枢 5H . 5H ) 5H 一T受 体结合可引起恶心、 呕吐; 缓解其焦虑情 绪, 减轻其 对化疗的恐惧心理 , 可阻断此环节 , 改善部分患者的 恶 心 、 吐 症 状 。王 建 平 等 l 报 道 , 理 干 预 可 提 呕 4 心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O卷 第 2 l期
R 、P , P B 外 其余指标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 见 表 1 .5 , 。
表 1 两 组 生存 质 量 比较 ( 。 ) 分 i±
病, 改善 和稳定 情 绪 。 据 报道 ]患 者 对 化 疗 有 恐 惧 心 理 时 , 体 内 , 其
治疗 和 康 复 。通 过 心 理 干 预 可使 患 者 正 确 认 识 疾

护 理 园地 ・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方法与药物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方法与药物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方法与药物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的心脏骤停,可能导致死亡。

它通常是由心脏电活动紊乱引起的。

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治疗,早期的干预非常重要,包括心肺复苏和除颤。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可以用于心源性猝死的患者。

1.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是心源性猝死患者最早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

CPR通过外部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来维持血液循环,以供氧给身体器官。

这种方法可以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2. 除颤除颤是另一种治疗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给予电击来恢复正常的心脏电活动。

急救人员通常会使用除颤器,将电极贴在患者胸部,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电击。

除颤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使心脏重启。

3. 药物治疗除了心肺复苏和除颤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心源性猝死。

这些药物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心脏电活动,并预防心脏骤停的再次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可以用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或控制心律失常。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可以减慢心脏的搏动频率,降低心脏负荷,预防心脏电活动紊乱。

- 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可以预防心脏血栓的形成,减少再次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剂量和用药方式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并定期进行复查。

4. 外科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外科手术可能是治疗心源性猝死的选择之一。

例如,可以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来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和预防猝死的发生。

此外,对于某些具体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病等,可能需要进行冠脉搭桥手术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总结起来,心源性猝死的治疗方法包括心肺复苏、除颤、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进行综合判断和选择。

心源性猝死的护理与康复指南

心源性猝死的护理与康复指南

心源性猝死的护理与康复指南心源性猝死是指在心脏突发性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导致患者在1小时内出现猝然死亡。

这一病症常常突如其来且具有高度危险性,因此护理与康复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源性猝死的护理与康复指南,以帮助相关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护理措施1. 紧急救治: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病后很短时间内需要得到有效的紧急救治。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猝死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同时,通知急救团队,并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

2. 心电监测与治疗: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抵达医疗机构后,应进行心电监测,以准确了解患者的心律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患者心律失常,可考虑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

3. 气道管理:在救治过程中,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是非常关键的。

在进行CPR时,需注意正确实施人工呼吸,并定期检查气道是否有阻塞,如有则及时清除。

4. 药物治疗: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复苏后,可能需要用药维持心脏功能。

药物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血药等,以降低再发风险。

康复指导1. 心理支持:心源性猝死患者及其家属在康复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心理压力。

此时,医务人员应积极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及家属参加心理咨询和康复小组活动,以帮助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并调整心态。

2. 生活方式干预: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康复后,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促使患者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戒烟戒酒,增加体育锻炼,并遵医嘱规律用药等,以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3. 亲属教育: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家属需要充分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早期发现症状等。

定期与患者家属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护理和康复。

4. 社会支持:心源性猝死患者及其家属在康复过程中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医务人员可以帮助他们联系相关社会组织并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以降低康复过程中的经济负担和就业困难。

1例复苏成功的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现场急救与护理

1例复苏成功的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现场急救与护理

循环 。有效 的胸外心脏按压 可以达到正常心跳时心脏 排出血量
的 2 % ~3 % , 5 0 保证人体最 低的基本血 液循环 的需要 。20 0 5美
国心脏病学会 的心肺 复苏指南 把重 点放在 胸外 心脏按 压上 , 强

1 23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2月 第 9卷 1年
2 讨 论
及 心脏 , 而延长生 命。同时配合 呼吸机应用 。 从

2 3 3 建 立 人 工循 环 , 查 颈 动 脉 搏 动 , 电 图 检 查 如 动 脉 .. 检 心 搏 动消 失 , 电 示 波 为 室 性 停 搏 , 场 应 立 即 给 予 胸 外 心 脏 按 心 现
院前准确及时的抢救猝死 患者 的主要 急救 与护理 措施 、 猝 死 患 者 心脏 停 跳 的救 活率 取 决 于 能 否 连 贯 进 行 呼 救 、 肺 复 苏 、 心
人 员 的 指 导下 进 行 一 些 适 当 的 医疗 急 救 措 施 。总 之 , 救 工 作 急
臂静脉 、 头静 脉) 穿刺和给药 , 以提 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
23 5 密 切 观 察 抢 救 过 程 中患 者 的 病 情 变 化 , 好 各 项 院 前 抢 .. 做 救 工 作 。抢 救 的同 时 通 过 向现 场 人 员 询问 , 了解 患 者 的 病 史 , 用
中外 医 学 研 究 源自21 0 2月 第 9卷 1年

第 5期 C I E EAN O EG DC L R S A C H N S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个 案 报 道
1 复 苏 成 功 的 心 源 性 猝 死 患 者 的 现 场 急 救 与 护 理 例

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疾病护理要点解答

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疾病护理要点解答

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疾病护理要点解答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发作后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自然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将发病后立即或24小时以内的死亡定为猝死,2007年美国 ACC会议上将发病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心源性猝死丧生,占死亡人数的15%~20%。

美国每年有约3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

在我国,心源性猝死也居死亡原因的首位,虽然没有大规模的临床流生病学资料报道,但心源性猝死比例在逐年增高,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概率高达80%~90%。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美国Framingham 20年随访冠心病猝死发病率男性为女性的3.8倍;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源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

(二)相关病理生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表现,病理研究显示心源性猝死患者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64%。

陈旧性心梗也是心源性猝死的病理表现,这类患者也可见心肌肥厚、冠状动脉痉挛、心电不稳与传导障碍等病理改变。

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通常包括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

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导致冠状动脉血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和(或)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发心源性猝死,但其最终作用机制仍无定论。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的电生理机制是当窦房结和(或)房室结功能异常时,次级自律细胞不能承担起心脏的起搏功能,常见于病变弥漫累及心内膜下浦肯野纤维的严重心脏疾病。

非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较少,常由心脏破裂、心脏流入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原因导致。

心源性猝死的病例分析与治疗方案

心源性猝死的病例分析与治疗方案

心源性猝死的病例分析与治疗方案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突发的心脏原因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晕厥、心脏停跳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这是一种突发且危急的疾病,给患者的家属和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通过分析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病例,探讨其病因和治疗方案,以期提高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45岁,无基础疾病,突发心脏骤停,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

患者在抵达医院时已经处于无意识状态,出现呼吸急促和心音消失的情况。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给予氧气吸入以及应用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除颤。

但是经过全力抢救30分钟后仍未能使患者恢复自主心跳,最终宣告抢救无效,确认病人死亡。

病因分析: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复杂,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本病例中,患者无基础疾病,因此我们可以排除一些遗传性的病因。

考虑到其突发性、快速恶化的情况,最有可能的病因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即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方案:1. 心肺复苏术:对于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是最重要的抢救措施。

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循环。

2. 除颤治疗:自动体外除颤仪是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中的关键工具。

通过送电除颤,恢复正常的心律,提高抢救成功率。

3. 快速介入治疗:对于猝死病例中怀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冠脉造影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并通过支架植入等方式恢复血流通畅。

4. 药物治疗:对于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快速介入治疗前可以口服硝酸甘油或静脉注射阿司匹林等药物,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微循环。

5. 异位起搏治疗:部分心源性猝死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

在医院或急救车上配备有心电生理设备的情况下,立即进行异位起搏治疗,以恢复正常心律。

病例分析总结:本病例中的患者在突发心脏骤停后经过全力抢救30分钟无效最终死亡。

根据患者无基础疾病的情况以及病情突发的特点,我们推测其最有可能的病因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与护理分析
目的: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与护理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4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40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综合组患者死亡比例、ICU治疗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心源性猝死患者要想有效地降低死亡比例,提高成功救治率,给予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应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缩短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心源性猝死;心肺复苏;护理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发性疾病,心源性猝死在心脏疾病中属于重症疾病[1],本文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8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患者80例,患者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检查等明确诊断,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8~78岁,平均(52.50±2.00)岁,其中冠心病患者18例,肺源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综合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7~76岁,平均(52.50±1.50)岁,其中冠心病1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原发疾病和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排除脑出血、肝功能衰竭、消化道穿孔休克等情况发生。

1.2 方法
1.2.1 心肺复苏80例患者明确诊断后,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救治,持续时间为30min~120min,治疗方法包括支持基本生命体征治疗;支持高级基本生命体征治疗;复苏后治疗。

首先轻抬患者下颌开放患者的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及尽早开展胸外按压,同时早期可进行电击除颤治疗[2]。

如临床症状和呼吸情况没有获得缓解,立刻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及时给予苏醒治疗药物,应用药物主要为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胺碘酮、利多卡因等[3]。

1.2.2 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4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进行常规的静脉药物滴注、辅助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同时依据患者的情况遵医嘱给予相关的治疗措施。

综合组患者40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严密监控各项生命体征。

首先连接监护系统,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控,同时对呼吸道进行管理,对气管插管患者,注意保持气管插管的畅通,避免堵塞,良好固定防止脱落。

对成功救治的患者制定适宜患者的饮食计划和体育锻炼。

同时严格控制和治疗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同时给予康复治疗管理[4]。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O.05。

2 结果
①综合组患者死亡比例、ICU治疗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②综合组患者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是主要病因,冠心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引发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所致。

而不良情绪刺激与劳累易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心电图异常、焦虑、恐惧、愤怒、激动、噩梦等,可使冠状动脉痉挛。

在心脏结构异常情况下,加之某些功能改变,可影响心肌的稳定性,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应急时心肌面临暂时缺血和再灌注的双重损害,导致心室颤动而发生猝死。

猝死型冠心病以隆冬为好发季节,因气温下降,冷空气易使人体小动脉收缩、痉挛、冬季运动量小,饮水量少,血液黏膜度增高微小血栓易形成,易引起微循环障碍或栓塞等因素[5]。

伴随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比例显著增加,同时给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带来严重的困扰。

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8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死亡比例、ICU治疗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护理干预,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对于心源性猝死患者要想有效地降低死亡比例,提高成功救治率,给予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应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缩短心电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魏大军,徐鸿洁.67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80-81.
[2]刘震.1例复苏成功的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现场急救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5:123-124.
[3]邹捍东,刘娇,张迪,等.心源性猝死患者电击除颤7次心肺复苏2h成功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3:3730.
[4]汪晓兰.心源性猝死患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9,13:39-40.
[5]陆英健,韦武.心源性猝死59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11: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