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与护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与护理分析
目的: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与护理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4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40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综合组患者死亡比例、ICU治疗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心源性猝死患者要想有效地降低死亡比例,提高成功救治率,给予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应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缩短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心源性猝死;心肺复苏;护理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发性疾病,心源性猝死在心脏疾病中属于重症疾病[1],本文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8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患者80例,患者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检查等明确诊断,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8~78岁,平均(52.50±2.00)岁,其中冠心病患者18例,肺源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综合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7~76岁,平均(52.50±1.50)岁,其中冠心病1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原发疾病和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排除脑出血、肝功能衰竭、消化道穿孔休克等情况发生。

1.2 方法
1.2.1 心肺复苏80例患者明确诊断后,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救治,持续时间为30min~120min,治疗方法包括支持基本生命体征治疗;支持高级基本生命体征治疗;复苏后治疗。

首先轻抬患者下颌开放患者的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及尽早开展胸外按压,同时早期可进行电击除颤治疗[2]。

如临床症状和呼吸情况没有获得缓解,立刻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及时给予苏醒治疗药物,应用药物主要为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胺碘酮、利多卡因等[3]。

1.2.2 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4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进行常规的静脉药物滴注、辅助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同时依据患者的情况遵医嘱给予相关的治疗措施。

综合组患者40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严密监控各项生命体征。

首先连接监护系统,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控,同时对呼吸道进行管理,对气管插管患者,注意保持气管插管的畅通,避免堵塞,良好固定防止脱落。

对成功救治的患者制定适宜患者的饮食计划和体育锻炼。

同时严格控制和治疗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同时给予康复治疗管理[4]。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O.05。

2 结果
①综合组患者死亡比例、ICU治疗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②综合组患者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是主要病因,冠心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引发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所致。

而不良情绪刺激与劳累易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心电图异常、焦虑、恐惧、愤怒、激动、噩梦等,可使冠状动脉痉挛。

在心脏结构异常情况下,加之某些功能改变,可影响心肌的稳定性,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应急时心肌面临暂时缺血和再灌注的双重损害,导致心室颤动而发生猝死。

猝死型冠心病以隆冬为好发季节,因气温下降,冷空气易使人体小动脉收缩、痉挛、冬季运动量小,饮水量少,血液黏膜度增高微小血栓易形成,易引起微循环障碍或栓塞等因素[5]。

伴随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比例显著增加,同时给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带来严重的困扰。

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8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死亡比例、ICU治疗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护理干预,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对于心源性猝死患者要想有效地降低死亡比例,提高成功救治率,给予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应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缩短心电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魏大军,徐鸿洁.67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80-81.
[2]刘震.1例复苏成功的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现场急救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5:123-124.
[3]邹捍东,刘娇,张迪,等.心源性猝死患者电击除颤7次心肺复苏2h成功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3:3730.
[4]汪晓兰.心源性猝死患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9,13:39-40.
[5]陆英健,韦武.心源性猝死59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11: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