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人工挖孔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人工挖孔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人工挖孔桩是在土层中通过人工挖掘形成的一种基础桩型,其工作原理是依靠土的支撑和排空来保证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然而,在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质量通病:1.摩擦桩阻力不足:摩擦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其承载力。
摩擦桩阻力不足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土体侵入桩内、土壤湿度过高、桩侧下沉、桩侧土挤出、施工毛刺等。
2.承载力不足:承载力不足是指桩的受力能力不够,无法承受设计要求的荷载。
承载力不足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土体上沉、桩斜坡不满足要求、桩身偏位、桩身损伤等。
3.桩身弯曲:桩身弯曲是指桩身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应有的弯曲。
桩身弯曲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桩身外力作用、桩身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操作不当等。
二、预防措施:1.桩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勘察和试验,确认桩基和周边土体的性质及承载力等参数。
2.桩施工前应详细制定施工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施工顺序和方法。
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方法有助于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发生概率。
3.确保桩身的垂直度和位置准确。
在桩身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测量桩身的垂直度和位置,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4.桩身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把控。
选择合适的桩身材料,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确保桩身的质量。
5.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桩机和工具,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
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减少人为失误。
7.施工过程中及时排除施工隐患,发现桩身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总之,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排除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桩基工程监理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总结
桩基工程监理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总结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桩基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桩基工程的监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本文将就桩基工程监理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桩头炸裂问题桩头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炸裂问题,主要原因是锤击过程中孔口处不够平整,导致桩头裂缝产生。
解决方法是在锤击之前,要对孔口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孔口平整,避免桩头炸裂。
2. 桩身偏斜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桩身容易出现偏斜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作业不规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在桩身施工过程中增加监测点,对桩身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桩身偏斜问题。
3. 桩基沉降问题桩基沉降是桩基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承载层土质不均匀或太松软,引起沉降不均匀。
为避免此问题,可以在施工前进行土壤勘察,选择合适的承载层,提前进行地基处理,以确保桩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沉降。
4. 桩基混凝土质量问题桩基混凝土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骨料不合理、水灰比过大或过小以及混凝土硬化时间不合理等。
在监理中应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对混凝土的配制工艺进行监督,确保混凝土的配比合理,以提高桩基混凝土的质量。
5. 桩基质量监督缺失在桩基工程监理中,有时会出现质量监督不力的情况,导致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因此,监理人员要加强监管力度,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
6. 施工工艺不规范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不规范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制定详细的工艺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在桩基工程监理中,质量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监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沟通,共同找到并解决问题。
CFG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CFG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通病现象堵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
当混合料中的细骨料和粉煤灰用量较少时,混合料和易性不好,粗骨料粒径过大时常发生堵管。
防治措施:注意混合料的配合比,尤其要注意将粉煤灰掺量控制在 140 kg/ m3~155 kg/ m3 的范围内,坍落度应控制在 160 mm~200mm 之间,粗骨料粒径控制在 3cm 以内。
2、混合料搅拌质量有缺陷。
在 CFG 桩施工中,混合料由混凝土泵通过刚性管、高强柔性管、弯头最后到达钻杆芯管内。
混合料在管线内借助水和水泥砂浆润滑层与管壁分离后通过管线。
坍落度太大的混合料,易产生泌水、离析,泵压作用下,骨料与砂浆分离,摩擦力加剧,导致堵管。
坍落度太小,混合料在输送管路内流动性差,也容易造成堵管。
防治措施:提前按规范要求做好混凝土施工方案,严格执行方案中有关混凝土搅拌的配比要求,加强过程控制。
3、施工操作不当。
钻孔进入土层预定标高后,开始泵送混合料,管内空气从排气阀排出,待钻杆内管及输送软、硬管内混合料连续时提钻。
若提钻时间较晚,在泵送压力下钻头处的水泥浆液被挤出,容易造成管路堵塞。
防治措施:加强对实际操作工人的交底和培训,增加试桩演练,完善做好过程标记。
4、冬期施工措施不当。
冬期施工时,混合料输送管及弯头均需做防冻保护,防冻措施不力,常常造成输送管或弯头处混合料的冻结,造成堵管。
防治措施:1、做好输送管及弯头处的防冻保护措施。
2、采用加热水的办法提高混合料的出口温度,同时水温不超过60℃,否则会造成混合料的早凝5、设备缺陷。
弯头曲率半径不合理、弯头与钻杆不能垂直连接等会造成堵管。
混合料输送管要定期清洗,否则管路内有混合料的结硬块,还会造成管路的堵塞。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砼输送管道连接处、转弯处及出料进料接口处进行仔细检查,排除管管不对口、不垂直及管道清理不到位等情况。
6、施工输送管过长。
输送管过长容易发生堵管现象防治措施:控制混合料输送管长度,一般长度不易超过 100m。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举措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通病一:土(灰土)桩不密实、断裂现象: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密松不一,桩身疏松甚至断裂。
措施:填夯过程中,严格控制夯实质量,若夯击次数不够应适当增加夯击数。
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清除,然后用C10砼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
通病二: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现象: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在侵蚀作用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措施:(1)拔管反应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米/分(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
每拔0.5~1.0米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秒。
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
局部反插法:在暴发部位进行反插,并往下多插入1米。
全部反插法:开始从全数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米,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米,反插0.5米,直到拔出地面。
(3)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
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需要进行复打,超深1米。
全复打法: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通病三:碎石挤密桩灌量不足现象:乱石挤密桩施工中,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
措施:(1)用砼预制桩尖法,解决活瓣桩尖张不开的问题,加大灌入量。
(2)灌料时注入财务压力水(一般为0.2~0.4MPa),使石料表面润滑,减小摩阻,易于流入孔中。
通病四:预制桩桩身断裂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变化趋势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措施:应掌理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主掌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在位置的结构具体位置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式。
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1根或两根桩。
通病五:预制桩桩深达不下设计明确要求要求现象:施工的最终控制是管控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
施工时一般从一种标准为主,另一个为参考。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沉桩达不到标高现象: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
原因分析:1)持力层高低起伏。
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
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
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
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
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
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
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
5)沉桩工艺要连续。
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
(二)桩身断裂现象: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原因分析: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
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
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
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
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
预防措施: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
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
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4)桩身垂直地面。
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
(三)桩身偏位、倾斜现象: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
原因分析: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
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
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
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
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
6)桩身弯曲。
预防措施: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
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
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四)接桩处开裂现象: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
原因分析: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
2)接桩前未将两节桩连接处清理干净,保持平整。
桩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止措施
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有工艺和操作上,桩的制作质量上,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有工艺和操作上,桩的制作质量上,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有工艺和操作上,桩的制作质量上,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有工艺和操作上,桩的制作质量上,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必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因此,发生这些问题时,必须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预制桩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桩顶破碎,沉桩达不到控制要求,桩倾斜、偏移,桩身断裂,接头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桩顶破碎,沉桩达不到控制要求,桩倾斜、偏移,桩身断裂,接头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桩顶破碎,沉桩达不到控制要求,桩倾斜、偏移,桩身断裂,接头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桩顶破碎,沉桩达不到控制要求,桩倾斜、偏移,桩身断裂,接头忪脱、开裂,桩顶上涌。
忪脱、开裂,桩顶上涌。
忪脱、开裂,桩顶上涌。
忪脱、开裂,桩顶上涌。
(二)灌注桩施工(二)灌注桩施工(二)灌注桩施工(二)灌注桩施工1111、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孔壁坍塌孔,护筒冒水,钻孔偏斜,钻孔漏浆,梅花桩,卡锤,流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孔壁坍塌孔,护筒冒水,钻孔偏斜,钻孔漏浆,梅花桩,卡锤,流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孔壁坍塌孔,护筒冒水,钻孔偏斜,钻孔漏浆,梅花桩,卡锤,流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孔壁坍塌孔,护筒冒水,钻孔偏斜,钻孔漏浆,梅花桩,卡锤,流砂,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端桩等。
砂,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端桩等。
砂,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端桩等。
砂,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端桩等。
2222、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缩径,桩身夹泥,断桩,掉脚桩,桩身下沉,桩尖进水进泥砂,灌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缩径,桩身夹泥,断桩,掉脚桩,桩身下沉,桩尖进水进泥砂,灌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缩径,桩身夹泥,断桩,掉脚桩,桩身下沉,桩尖进水进泥砂,灌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缩径,桩身夹泥,断桩,掉脚桩,桩身下沉,桩尖进水进泥砂,灌注桩达不到最终设计要求等。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地基与基础工程2.1工程桩2.1.1桩位位移1.现象全部或者间歇性的工程桩发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分析。
(1)桩基础施工定位错误。
(2)工程桩施工顺序错误。
(3)土方开挖施工错误。
3.防治措施(1)合理桩基础施工定位: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排桩:10mm。
打桩时严格按照放样进行定位,预制桩沉桩以前以及灌注桩成孔以前进行桩位复核。
(2)钢架桩施工严格控制垂直度:预制桩沉桩时,严格控制垂直度,以防止桩顶偏位。
场地不平整时,应对桩机垂直度或进行调整,保持垂直。
(3)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工程桩施工:在软土地基进行桩基础施工时,由于施工顺序不当,会造成对已经助长施工完成的桩催生挤压,造成桩位偏移。
并可以采用跳打法进行桩基础施工单位,采用跳打施工时,相邻桩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60%以上;(4)有序进行土方填土:土方开挖应有序或进行,一次挖深不得布尚县。
土方机械开挖时,应防止挖掘机激起对桩体引发推挤。
2.1.2工程桩内部缺陷部分或者个别的工程桩承载能力不能满足适应设计的要求。
2.原因分析(1)工程桩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2)灌注桩施工顺序不当时,由于土体的挤压,时会对相邻的桩体造成影响,轻则颈缩,重则断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出现明显对此负面影响尤其明显。
(3)孔底虚土或沉渣过多。
(1)工程建设工程桩施工尽量避免垂直度。
(2)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工程桩施工,可采用跳打法施工,采用跳打施工时,相邻桩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60%以上。
(3)成孔完成后,及时清孔并进行覆盖。
桩孔超越设计深度或持力层赶超后,按照设计要求需要进行扩大头的施工,完成后要及时需要进行清孔;桩孔应及时实施覆盖,以防止有虚土落入;(4)钻孔完成并验收后及时通过混凝土浇筑。
清孔完成后,及时进行验收;放置钢筋笼;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止塌孔事故发生;人工挖孔桩等干成孔的桩芯混凝土施工采用常规方法施工,采用振动棒振捣密实。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是大型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整个工程的支撑结构。
因此,桩基工程的质量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防止一些通病问题的出现。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桩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钻孔灌注桩沉降过大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时候,设计和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操作。
当发现孔径变形和变大时,应立即中止施工,并及时复核设计,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桩施工中,应密切注重桩身的整体牢固性,充分控制桩身的含水量,并修正错孔、错心等问题,以免引起沉降过大的问题。
2.大直径钻井灌注桩混凝土强度不足
在大直径钻井灌注桩的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控制,保证混凝土强度能够满足强度等级要求。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浇注速度和出料均匀性,以提高混凝土饱和度和密实度。
此外,在灌注时,要设定适当的落差和射程,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3.桩身间接接头的开裂现象
桩身间接接头的开裂现象多与接头的质量有关。
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并对材料进行检测、质量评判。
施工时,要选择专业技术工人,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接头的安装牢固、对齐精度高、接缝处无缺陷、焊口美观等。
1。
桩基础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
431 . 发现桩顶 有打碎现象 , 应及 时停 止沉
331接桩前 , 连接部 位上 的杂 质、 对 油污 桩, 更换并加 厚桩垫。如有较严重的桩顶破裂 ,
略, 对工程地质情 况不 明, 尤其是持力层 的起伏 等必须清理干净 , 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 检查校正 可把桩顶剔平补 强, 再重新 沉桩。43 .2如团桩 标 高不 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尖标 垂直度后 , 两桩间 的缝隙应用 薄铁片 垫实, 必要 顶强度不够或桩锤选择不 当,应换用 养护时间 高有误 , 也有时 因为设计要求 过严, 超过施 工机 时要焊 牢, 接应双机对称 焊, 焊 一气呵成 , 经焊 较长的“ 老桩 ” 或更换合适 的桩锤。 械 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 另一方面, 勘探 工作 接检查 , 稍停片刻冷却后再行施打 , 以免焊接处 是 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或软夹层 的透镜体 变形过 多。 332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 固平整和 不可 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 符合设计要求 , 如有 问题 , 必须进行修正后才能 条 件下, 还有地下 障碍 物, 如大块石头、 混凝土 使用。333接桩时, . 两节桩应在 同一轴线上 , 法 块等 。 打桩施 工遇到这种情况, 就很难达 到设计 兰或焊接 预埋件应平 整服帖,焊接或螺栓拧紧 要求 的施工控制标准。2 . 2以新近代砂层 为持 后 , 2 锤击几下 再检查一遍 , 有无 开焊、 看 螺栓松 力层 时, 由于新近代砂层 结构 不稳定, 同一层土 脱、 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 , 如有应立即采取补救 的强度 差异很大, 桩打入 该层 时, 进入持 力层较 措施 , 如补焊、 重新拧 紧螺栓并把丝扣凿毛或用
科
何富和
建 筑I I I 工程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地基基础产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1、桩基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
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持力层控制时,孔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
2、桩基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粘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周边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
3、桩基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承载力检验。
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出具体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二)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不符合要求1、桩基施工时应严格检测,垂直偏差应小于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的一致;施工中遇到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处理。
2、灌注桩混凝土浇筑1).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和地下水位0。
5~1。
0m以上,确有困难时,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少于2m,混凝土浇筑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塌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
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木棍、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二、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洁净过筛。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2、砌块结构砌筑完成后30d不宜摸灰。
3、砌筑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铺满砂浆,垂直灰缝不应大于12mm.灰缝饱满度均不得低于80%,并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4、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内墙面暗敷电线套管,应用机械切槽,不得随意剔凿,套管进入砌体表面埋置深度以大于 1.5cm 为宜。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⑴塌孔①原因分析:A.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及其他泥浆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B.由于出渣后未及时补充泥浆或河水(水)、潮水上涨,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钻孔通过沙砾等强透水层,孔内水流失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C.水头过高,使孔壁渗浆或护筒底形成反穿孔;D.在有流砂部位、松散地层处进尺太快,某一位置空转时间过长,转速过快;E.护筒埋置过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湿泡软,或钻机直接接触护筒上,由于振动使孔口坍塌,扩展成较大塌孔;F.冲击锥或掏渣筒倾倒,撞击孔壁,或爆破处理孔内孤石、探头石时炸药量过大,造成过大振动;G.清孔后泥浆相对密度、粘度等指标降低,清孔时将泥浆吸走后未及时补浆或水,使孔内水位低于地下水使孔内水位低于地下水位;H.清孔操作不当,供水管嘴直接冲刷孔壁、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后停顿时间过长久;I.钢筋笼下放倾斜,碰撞孔壁;J.成孔后没有及时浇筑混凝土,待灌时间过长或者下钢筋笼时挂破孔壁而造成桩孔坍塌。
②预防措施:A.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相对密度、粘度和胶体率的泥浆。
冲击钻成孔时投入粘土,掺片、卵石,低冲程锤击,使粘土膏、片、卵石挤入孔壁起护壁作用;B.保证孔内泥浆面高度,及时补充新浆,确保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米以上;C.适当加长护筒,确保护筒底置于原状土上;D.护筒周边用粘土封堵密实,防止漏水;E.采用正循环清孔换浆;F.粉土、粉砂、细砂层钻孔时,控制钻进速度,不要过快或在该部位空转时间过长,过快;G.轻度塌孔加大泥浆比重,提高孔内液面,减少抽吸量治理;严重塌孔,投放泥土粘球,待孔壁稳定后低速钻进,如果孔壁仍不稳定,用砂和黄土填至塌孔上1~2米;H.严格控制冲程高度和炸药用量;I.严格掌握成孔与灌注的时间差,防止软土地层释放应力,保证在地层发生蠕变前完成钻孔灌注混凝土。
⑵斜孔①原因分析:A.钻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机部件松动;B.地层地质不均匀,孔内横向地层软硬不均;C.钻进中遇到有大的坚硬孤石或者其它硬物等。
消除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消除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措施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桩身断裂(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引起机台抖动,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2)、原因:a、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中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b、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c、稳桩不垂直,压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发生弯曲。
d、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以发生了曲折。
e、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措施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中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b、在稳定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C、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2)桩顶掉角(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掉角。
(2)、原因:a、淤滞的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或养护时间短,养护措施不足。
b、桩顶与桩帽的接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C、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掉角。
d、沉桩时,桩顶衬托垫已损失未及时更换。
(3)预防措施a、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桩顶的加密箍筋要保证位置准确,桩成型后严格加强养护。
b、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在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C、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是否平整,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才能施工。
d、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要有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要更换。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桩基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桩基施工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桩身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桩基施工中,桩身的垂直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超出规定的允许范围,会直接影响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通常导致桩身垂直度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基坑开挖不合理:基坑开挖的尺寸和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导致桩基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控制桩身的垂直度:施工中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桩身的垂直度。
处理措施:1.合理开挖基坑:根据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基坑的尺寸和深度,确保桩基处于稳定的状态。
2.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桩身垂直度的监控,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桩身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例如,可以使用测量仪器对桩身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二、桩头与桩身连接不牢固桩头与桩身之间的连接是桩基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如果连接不牢固,会影响到桩基的整体承载能力。
常见的导致连接不牢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连接部位处理不当:连接部位的焊接或锚固处理不到位,导致连接强度不够。
2.施工过程中加固不及时:桩头和桩身连接部位未及时进行加固,导致连接不牢固。
处理措施:1.加强连接部位处理:在施工前,对连接部位进行充分的处理,确保焊接或锚固处理到位。
焊接部位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锚固部位应采用足够的锚固长度。
2.施工过程中及时加固:在桩头和桩身连接部分进行焊接或锚固时,及时进行加固,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三、桩身质量不达标桩身的质量是桩基施工中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桩身的均匀性、密实度和强度等指标。
常见的导致桩身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终于水平仪选用不当:选用的水平仪不准确,导致桩身的水平度达不到要求。
2.桩身浇筑不均匀:在桩身浇筑过程中,材料的浇筑不均匀,导致桩身的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你所接触过的措施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坑超挖1、原因分析(1)采用机械开挖,没有留下30cm由人工开挖整平,而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基底原状土受到机械开挖而扰动。
(2)没有专人指挥,盲目操作。
(3)测量未经复核出现差错。
(4)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基底标高不符合要求现象:(1)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超挖。
(2)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
1、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
(2)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规定深度,但土质仍不符合设计要求。
(3)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
2、预防措施:(1)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动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标高出现过大误差。
(2)防止超挖。
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
(3)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3、治理方法:(1)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协商处理。
(2)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
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基坑(槽)浸水1、原因分析基坑(槽)开挖时被水淹没,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土壤浸水,经过扰动,由固体变成流体,既造成施工困难,也影响地基质量。
桩基础质量通病
桩基础质量通病1、造孔(1)常见的质量通病有:①成孔偏斜、移位。
②超挖或欠挖。
③垂直度控制不到位。
④塌孔。
(2)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有:①消除成孔偏斜、移位的措施为:成孔设备就位时必须平正、稳固,要经常检查钻头磨损情况,及时补焊保证孔径的要求。
②消除超挖或欠挖的措施为:在开孔前预先确定孔深以告知钻机操作手,当钻机仪器显示预定深度时再用测绳复测孔深,以确保孔深要求。
③消除垂直度控制不到位的措施为:钻进过程中,钻机手随时注意垂直控制仪表,以控制钻杆垂直度。
④消除塌孔的措施为:遇有易塌孔地区,在施工时应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取土器的提升和下放速度,减小钻头、钻杆对土体的扰动,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孔内泥浆的水头高度及泥浆的比重,使泥浆充分发挥保护孔壁、减小扰动的功效。
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1)常见的质量通病有:①钢筋笼绑扎不牢固。
②笼顶标高偏高或偏低。
③钢筋笼错位。
(2)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有:①消除钢筋笼绑扎不牢固的措施为:严格使用梅花绑扎法对主筋与螺旋箍筋进行绑扎,再使用点焊对易开焊的部位进行加固。
②消除笼顶标高偏高或偏低的措施为:在制作吊筋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要求的笼顶标高制作,每组吊筋的长度要依照对应孔所需钢筋笼的长度而定。
③消除钢筋笼错位的措施为:严格细致地控制钢筋笼吊放,并将其牢固地绑扎或点焊于孔口;钢筋款入孔后,检查其是否处在桩孔中心;下放导管时,应使导管顺桩孔中心位置而下,避免挂住钢筋笼。
3、混凝土浇注(1)常见的质量通病有:①桩身夹泥。
②拔护筒时钢筋笼随护筒带出。
③堵管。
④导管漏水。
⑤断桩。
(2)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有:①消除桩身夹泥的措施为:a)在护筒松动以后,应采用慢速静拔(不转动);b)护筒起拔后,用钢筋网片封住孔口,待3-5小时后,再进行空孔回填;c)浇注混凝土时,导管要经常拆卸,使得混凝土的上返力大一些。
②消除拔护筒时钢筋笼随护筒带出的措施为:a)及时浇混凝土,对不合格或坍落度损失较大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搅拌或弃用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桩身断裂与治理方法
1.1现象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施工被迫停止。
1.2原因分析
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的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即产生断裂。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2.1一节桩的长细比过大,沉入时,又遇到较硬的土层,或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1.2.2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时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桩架的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1.2.3采用“植桩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过大。
桩虽然是垂直立稳放入孔中,但在沉桩过程中,桩又慢慢顺钻孔倾斜沉下而产生弯曲。
1.2.4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或接桩方法不当(一般多为焊接,个别地区使用硫磺胶泥锚接)。
1.3治理方法
当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方法,据工程地质
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
条基补1根桩时,可在轴线内、外补;补两根桩时,可在断桩的两侧补。
柱基群桩时,补桩可在承台外对称补或承台内补桩。
二、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与防治措施
1.1现象
桩设计时是以贯人度和最终标高作为施工的最终控制。
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
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个别工程设计人员要求双控,更增加了困难。
1.2原因分析
1.2.1一方面,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略,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尖标高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
另一方面,勘探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或软夹层的透镜体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
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1.2.2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新近代砂层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求出贯入度。
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就有沉不下去的现象。
1.2.3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桩顶被打碎或桩身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特别是柱基群桩,布桩过密互相挤实,施打顺序选择不合理。
1.3防治措施
1.3.1遇有硬夹层时,可采用植桩法、射水法或气吹法施工。
1.3.2桩如果打不下去,可更换能量大一些的桩锤打击,并加厚缓冲垫层。
选择桩锤应以重锤低击的原则,这样容易贯人,可减少桩的损坏率。
1.3.3选择合理的打桩顺序,特别是桩基群桩,如若先打中间桩,后打四周桩,则桩会被抬起;相反,若先打四周桩,后打中间桩,则很难打入。
为此应选用“之”字形打桩顺序,或从中间分开往两侧对称施打的顺序。
1.3.4预支桩工程正式施打前,应做工艺试桩,以校核勘探与设计的合理性,重大工程还应做荷载试验桩,确定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接桩处松脱开裂与防治措施
1.1现象
接桩处经过锤击后,出现松脱开裂等现象。
1.2原因分析
1.2.1连接处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和油污等。
1.2.2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时,连接铁件不平及法兰平面不平,有较大隙,造成焊接不牢或螺栓拧不紧;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肉中夹有焊渣等杂物;接桩方法有误,受时间效应与冷却时间等因素影响。
1.2.3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硫磺胶泥配合比不合适,没有严格按操作规程熬制,以及温度控制不当等,造成硫磺胶泥达不到设计强度,在锤击作用下产生开裂。
1.2.4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在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局部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
上下桩对接时,未做严格的双向校正,两桩顶间
存在缝隙。
1.3防治措施
1.3.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检查校正垂直度后,两桩间的缝隙应用薄铁片垫实,必要时要焊牢,焊接应双机对称焊,一气呵成,经焊接检查,稍停片刻冷却后再行施打,以免焊接处变形过多。
1.3.2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后才能使用。
1.3.3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法兰或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帖,焊接或螺栓拧紧后,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把丝扣凿毛或用电焊焊死。
1.3.4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法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特别是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熬制及施工时的温度应控制好,保证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
四、桩顶碎裂与防治措施
1.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1.2原因分析
1.2.1桩顶强度不够,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偏低,或者桩顶抗冲击的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太小等;二是预制桩制作时,混凝土配合比不
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二是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未能达到设计强度或虽然试块达到了设计强度,但桩碳化期短,混凝土中水分未充分排出,其后期强度没有充分发挥。
因此,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发生严重碎裂。
碎裂后的桩顶混凝土,一般外表面呈青灰色,钢筋上不粘混凝土。
1.2.2桩身外形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设计值等。
1.2.3施工机具选择或使用不当。
打桩时原则上要求锤重大于桩重,但须根据断面、单桩承载力和工程地质条件来考虑。
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被打碎。
桩锤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破碎。
1.2.4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或桩沉入土中时桩身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局部受集中应力破损;沉桩时,桩顶未加缓冲垫或损坏后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1.2.5设计要求进入持力层深度过大,施工机械或桩身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1.3防治措施
1.3.1发现桩顶有打碎现象,应及时停止沉桩,更换并加厚桩垫。
如有较严重的桩顶破裂,可把桩顶剔平补强,再重新沉桩。
1.3.2如因桩顶强度不够或桩锤选择不当,应换用养护时间较长的“老桩”或更换合适的桩锤。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