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不要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https://img.taocdn.com/s3/m/80a912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3.png)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育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任性”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引导幼儿认识到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3.培养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合作与分享。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任性”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培养幼儿正确对待自己情绪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认识到任性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与分享。
四、教学准备:1.图片:有关幼儿任性行为的图片。
2.故事书:《小乌龟学礼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先向幼儿们问好,引导幼儿们回顾一下上一课的内容:“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2.引导幼儿们讲述巧遇把玩具让给别人的场景。
第二步:新知呈现(1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猜测图片所描述的场景,并观察幼儿的反应。
2.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和行为,问他们是否觉得这种行为是“任性”的表现。
3.引导幼儿认识到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任性的事情呢?第三步:故事讲解(1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书名,并请一名幼儿将书展示给全班同学。
2.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们理解故事中小乌龟做任性事情带来的后果。
3.教师让幼儿们讨论故事中小乌龟学会合作与分享的过程,并引导他们找到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第四步:情境游戏(20分钟)1.教师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情境游戏,例如:角色扮演小乌龟和其他动物,模拟情境让幼儿体验合作与分享的感觉。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并鼓励他们展示出分享的行为。
3.教师观察幼儿们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学习了什么?为什么好孩子不任性?2.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重要知识点,并强调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以幼儿喜爱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图片和情境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好孩子不任性”的道理。
中班心理健康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心理健康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孩子不任性》](https://img.taocdn.com/s3/m/adc913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f.png)
汇报人: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任性行为分析与心理探究引导孩子克服任性方法论述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教学反思与总结提升资源推荐与拓展延伸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任性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孩子坚持自己的意愿,不顾及他人感受。
案例二
运用奖励机制,激励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当孩子能够克服任性,表现出合作和分享的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
案例三
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家长和老师应共同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和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教学反思与总结提升
教学目标达成度
本次课程以“好孩子不任性”为主题,通过讲解、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能够认识到任性的危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孩子们的表现和反馈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教学方法有效性
本次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通过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了孩子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不任性的孩子更快乐》
1
2
3
推荐家长访问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网站,如中国心理卫生网等,获取更多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和信息。
专业心理网站
鼓励家长参加一些在线教育课程,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孩子相处和沟通,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
在线教育课程
引导家长加入一些家长交流群或社区,与其他家长分享育儿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支持。
模拟场景三
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食物。家长可以先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引导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分享,家长可以以身作则,主动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孩子看,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温暖。
小学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小学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https://img.taocdn.com/s3/m/a2a4f31803d8ce2f00662342.png)
好孩子不任性(中班)一、活动准备1.2.3.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2.能学会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三、活动过程通过看课件1.幼儿看课件,提出问题。
三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是任性的孩子?2.教师小结: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不管条件允许或不允许非要达到目的不可,任着自己的脾气去做,并不听从大人的劝告。
这样做是不对的。
是不好的习惯。
在幼儿认识任性的基础上,通过谈话1.提问:你告诉2.教师小结: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做一个听从劝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通过看图讲述《我要吃冰淇淋》使幼儿明确任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1.幼儿每人一张图片分小组自由讲述,并学习概括故事的内容。
冬冬由于任性遇到了怎样的麻烦事?2.教师小结: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欢它,而且还伤害了身体住进了医院,任性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巩固知识,做游戏《笑娃娃和哭娃娃》。
方法:通过看课件行为判断《谁对谁不对》巩固幼儿以上所学内容。
在正确的行为图片下方,贴一个小笑脸,反之,亦然。
幼儿游戏后,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对错。
四、结合幼儿自身实际,不断提高认识。
1.请幼儿讲一讲自己任性的事情。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吗?以后应该怎样做?2.教师读几篇家长来信,目的在于正面引导幼儿,自觉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五、歌表演《好孩子不任性》最后,活动以自娱自乐的形式结束,让孩子们感受到不任性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心理健康教育课——告别任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告别任性](https://img.taocdn.com/s3/m/f8fd12e7b8f67c1cfad6b820.png)
告别任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的:1、通过表演小品、讲故事,道出一个道理:任性不受欢迎,到处碰壁。
2、让学生改掉任性的毛病,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一定非常爱动脑筋,今天,老师先出几个字谜,让大家猜一猜,比一比谁的脑子最聪明。
请看卡片1、一口咬掉牛尾巴。
2、另有一把刀。
3一千零一人,猜仟枉费神。
4、一心生一个。
板书:告别任性。
今天,我们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大胆发言。
二、讲授新课1、今天我们活动课的题目是:告别任性。
谁能讲一讲什么是任性?(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任性也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态,是孩子要挟大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你能举个例子吗?告别任性是什么意思?1、提问:任性好不好?(不好)任性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在我们的同学中,就有许多任性的孩子。
2、演一演。
请大家认真看、听,看后还要请你当评委,评出最佳节目,最佳演员,还要谈自己的感想,回答问题。
请节目主持人王丹阳、王薇杰上场。
请看下面的小品:《任性的小女孩》《我不再任性》《任性的军军》,《任性的跳跳》《小小的早晨》《离家出走的思考》(学生自编)等。
3、小组讨论。
看了这几个小品,你有何感想?任性为什么不好?请写在纸上,准备发言。
(到处碰壁不受欢迎)4、在班上交流。
请谈一谈你的感想,比一比谁说得好。
(各抒己见)5、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任性的的事?大胆地谈谈,你准备怎样改正?(听家长的话,不再任性)三、教师总结:对,任性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不尊敬家长,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放纵,缺少克制力,如果不改掉任性的毛病,就会给家长老师添麻烦,就会到处碰壁,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那么,我们一定要怎么做?齐读课题:告别任性!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看了很多小品,也谈了自己的感想,你们一定收获很大吧?那么你就拿起笔,把自己的收获写在日记本上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题10:克服任性 通用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题10:克服任性 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cfb0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8.png)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题10:克服任性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任性行为的危害,认识克服任性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3.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学会承担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服任性的必要性。
2.难点:倾听他人的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任性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性行为的危害和克服任性的必要性,先针对任性的概念做一个简要说明。
2. 任性行为的危害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任性。
3. 培养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习惯1.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家庭和班级生活中常见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互相理解、沟通解决矛盾。
2.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承担责任。
四、教学评估1.实际案例分析,学生能否比较全面地认识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以及如何克服任性。
2.角色扮演,考察学生在矛盾中是否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沟通解决矛盾。
3.学生的日常表现,是否能够积极承担责任并避免任性行为。
五、课后作业1.思考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任性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2.反思自己在家庭和班级生活中的表现,针对不足的地方,思考如何改进。
六、教学资源1.实际案例资料。
2.角色扮演的指导。
3.教师精心准备的沟通方式参考资料。
七、教学建议1.本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沟通能力、情商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建议时间安排在教学计划的重点阶段。
2.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建议适当增加个人反思和自我评价的环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好孩子不任性》教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好孩子不任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2dda7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4.png)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好孩子不任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任性是不良行为,不利于自身成长。
2. 帮助幼儿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
3.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提高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任性行为的识别与分析2. 同理心的培养3. 表达需求的技巧4. 自我控制的方法5. 良好习惯的养成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任性的危害。
2. 情景模拟:设置相关情景,让幼儿体验并反思自己的任性行为。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4. 互动游戏: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表达需求、自我控制。
5. 家园共育:家长参与教学,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课件,吸引幼儿注意力。
2. 情景道具:准备相关情景所需的道具,便于幼儿参与角色扮演。
3. 讨论卡片:制作卡片,上面写有与主题相关的问题,用于小组讨论。
4. 游戏材料:准备适合的游戏材料,便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5. 家长通知:通知家长参与教学,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其对任性行为的认识。
2. 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评估幼儿同理心的培养情况。
3. 观察幼儿在互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其表达需求、自我控制的能力。
4.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任性的故事,引发幼儿对任性行为的思考。
2. 讨论: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任性的认识和体验。
3. 角色扮演: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任性行为带来的后果。
4. 引导反思:让幼儿思考如何改正任性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5. 互动游戏:设计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表达需求、自我控制。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到任性行为的危害,学会改正任性行为。
4.任性可不好(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心理健康
![4.任性可不好(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3b42778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0.png)
4.任性可不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任性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困扰,影响人际关系。
2.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4.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任性行为的识别与分析2. 任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3. 换位思考的意义与方法4. 情绪调控的策略与技巧5. 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任性的不良后果,学会换位思考,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能够主动换位思考,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小猴子的烦恼》,引发学生对任性行为的关注,导入新课。
2. 任性行为的识别与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任性的行为,分析任性行为带来的困扰。
3. 任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讨论任性行为如何影响与同学、家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任性的不良后果。
4. 换位思考的意义与方法:讲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5. 情绪调控的策略与技巧: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控的方法,如深呼吸、心理暗示等。
6. 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避免任性行为。
8.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任性可不好2. 板书内容:- 任性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任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换位思考的意义与方法- 情绪调控的策略与技巧- 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任性行为,如何改正。
2. 作业形式:日记、心得体会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5篇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d7644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1.png)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5篇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不当“小皇帝”主题:克服任性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清任性的坏处。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改掉任性的坏毛病。
教学重点:认清任性的坏处。
教学难点:改掉任性的坏毛病。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小品——任性的“小皇帝”教师要事先挑选好六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强调台词的语调和神态,注意形体动作以及道具的设计)。
1、教师课堂点题:同学们,任性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的,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任性的问题,先请大家观看一个小品。
2、出示思考题:(1)谁是任性的“小皇帝”。
(2)“小皇帝”有那些坏毛病。
(3)任性又有那些坏处。
3、提出观看要求:认真观看、积极思考,告诉学生这就是对同学的尊重。
二、讨论1、讨论方法指导: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要心平气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仔细地听取别人的见解。
2、就以上问题分四人一组相互讨论。
3、根据小品内容,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任性有那些坏毛病和坏处。
三、展开1、自我测试,完成调查卷(要求认真、如实的填写,告诉学生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2、找出克服任性的方法3、针对调查卷所出现的任性问题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四、小结1、自我评价:这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认清了任性的坏处了吗?在你身上是否存在任性的问题,找到改正的`办法了吗?你学会讨论的方法了吗?你有收获吗?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讨论了“任性”,大家都很认真,也在克服任性方面动了不少脑筋,相信同学们一定不愿做任性的孩子,对吗?六、总结:任性是一个大坏蛋,千万别和它做朋友。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发散思维,并激发学生想象创新的欲望;2、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理念,突破思维定式,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训练学生积极用脑,培养学生发散思考、灵活变通的思维习惯。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https://img.taocdn.com/s3/m/f6ea644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8.png)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教案标题:好孩子不任性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自律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
2.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自律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故事书。
2. 色彩丰富的小动物玩偶。
教学过程:步骤一:情景引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或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引起幼儿对任性行为的注意。
2. 与幼儿讨论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应该是怎样的。
步骤二:讨论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15分钟)1. 与幼儿一起讨论任性行为的结果,如不能获得朋友的尊重和欢迎,无法与他人愉快地合作玩耍等。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如有任性行为后造成的困扰和后果。
3. 向幼儿传达“好孩子不任性”的概念,解释为什么任性是不好的。
步骤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并扮演其中的角色。
2. 提供一些场景的例子,如在玩具室分享玩具、在课堂上安静听讲等。
3. 鼓励幼儿表现出如何做一个好孩子的行为,强调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合作和尊重他人。
步骤四:合作游戏(15分钟)1. 安排一些合作游戏,如拉绳比赛、搬运小玩具等。
2.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3. 在游戏结束后,与幼儿分享游戏中积极合作的结果,强调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步骤五:制作感恩贴纸(15分钟)1.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空白贴纸和一些彩笔。
2. 要求幼儿画出自己对其他人的感谢,并在贴纸上写上对方的名字。
3. 鼓励幼儿将贴纸送给其他幼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步骤六:小结(5分钟)1.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
2. 强调好孩子应该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不任性。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行为。
教学延伸:1. 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https://img.taocdn.com/s3/m/5d61632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b.png)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和理解“好孩子不任性”的含义和意义,知道如何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通过言行举止来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遵守规则、乐于分享、善于合作,培养幼儿自控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控力,让他们明白好的行为习惯是必须要坚持的。
2.难点:让幼儿能够掌握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海报、宣传页等。
3.教学素材:故事书、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园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图片、视频等,引发幼儿对任性行为的共鸣和思考,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好孩子不任性?”这个问题。
2.展示:教师展示一张海报和宣传页,上面写着“好孩子有好品质,好孩子不任性”。
然后教师通过故事书、视频等形式,向幼儿讲解“好孩子不任性”的含义和意义。
3.讨论与交流:教师与幼儿进行讨论,需要幼儿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认为什么是好孩子?- 你们有没有做过任性的事情?你们觉得任性有什么后果?- 为什么好孩子不任性?教师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案例进行讨论,让幼儿思考和总结。
4.活动设计: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小活动,例如模拟情景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好孩子不任性的重要性和好处。
5.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鼓励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延伸:1.家园互动:教师将班级学习情况及活动成果反馈给家长,并请家长与孩子探讨和回顾本次课的内容,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2.继续学习:在后续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时提醒和引导幼儿发现好孩子不任性的例子,帮助他们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心理健康第五课 该不该任性教案
![三年级心理健康第五课 该不该任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3b3cd2f61fb7360a4c6526.png)
第五课该不该任性教学目标1.通过演生活中任性的故事,找自己任性的事例,使学生知道任性的坏处要克服任性。
2.使学生想出几种克服任性的方法,并在生活中试试改掉任性的坏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事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任性,找出自己任性的事例,克服任性。
教学难点克服任性的方法。
教学方法故事表演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室门外传来小红哭闹的声音“我就要穿红裙子,就要穿……”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去看看吧!二、小看台1.两生表演“小红非要穿红裙子”的故事2.一生上台扮演家长,走上台来“这不我们家的小鹰也在给我怄气呢!”表演:小英不吃面条,要吃肯德基的故事。
妈妈:小英,吃饭了!(边说边端过来放到桌子上)小英:(小英看了看)脸色一变,又是面条,我不吃面条,我要吃肯德基。
妈妈:昨天才吃过的,哪能天天吃?今天饭已做好,就吃吧,改天妈妈再领你去吃。
小英:(哭闹起来)不!不!我不吃,就是不吃!妈妈:哎!这孩子这么不听话(摇了摇头无奈的样子)3.师: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你们那一家父子俩又在争什么呢?两男生分别扮演小刚和爸爸。
超市里父子俩在逛文具专柜。
小刚:爸爸,这个文具盒多漂亮!我要这个新文具盒。
爸爸:刚开学那会儿我才给你买的新的呀!不买了!小刚:(在文具盒前舍不得离去)爸爸:走吧,小刚我们看看别的去。
小刚:(生气地)我不走,我要!爸爸:这孩子这么不听话,你不是有好几个文具盒吗?小刚:你不给我买我就不上学!(哭闹的)三、故事续编故事的结局如何呢?1.小红穿了裙子上学去,后来······请第一组的同学,把后面发生的事编一编,演一演。
2.小英吃饭了吗?······请第二组的同学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演一演3.爸爸给小刚买新文具盒了吗?······请第三组的同学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演一演4.想一想,你生活中有没有任性的时候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四、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任性好不好,大家说说吧!五、任性是不好的,我们要克服任性,你有什么方法帮大家克服任性吗?指名回答交流自己完成作业,克服任性有高招。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https://img.taocdn.com/s3/m/78d854b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c.png)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情绪。
2.培养学生守规矩、不任性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通过游戏、互动、讲故事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观察品德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情绪。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会守规矩和不任性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1.讲故事法: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心情的变化,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2.游戏法:通过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互相竞争和合作,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
3.观察法:根据学生观察品德的能力,观察他们是否具备守规矩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玩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今天的课程做好准备。
### 第二步:讲故事(3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小狗学习守规矩”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心情的变化,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 第三步:游戏(3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守规矩的小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互相竞争和合作,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
### 第四步:观察品德(30分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否守规矩、是否具备道德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 第五步:总结(15分钟)教师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守规矩、不任性等好习惯。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听取学生发言、记录评分方式等多种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教学目标。
六、设备准备1.教学课件2.贴纸、奖励品等奖励物品3.提高教学效果,可适当搭配其他器材及物品通过本次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守规矩、不任性等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要任性》活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要任性》活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14660d915f804d2b16c1fe.png)
3.总结讨论结果:
任性行为大部分是在儿时,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例如:父母总是在宝宝哭声的折磨下顺从宝宝的心愿;也有后天形成,例如男朋友对女朋友的过分宠爱!由于某些人(小孩子)的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经常以执拗发泄不满,过分的宠爱更助长了任性行为;有的人不听话,其监督者无可奈何,于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不要任性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到任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
2.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3.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帮助学生克服任性的毛病,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帮助学生克服任性的毛病,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让学生了解到任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很多优点,生活条件比较好,营养比较充足,脑子就比较聪明,知道的信息也比较多,但独生子女也有不足之处,有的同学比较娇气,比较任性,今天我们就学习新的一课,题目是《不要任性》。
三、讨论
师:娟娟任性有什么结果,为什么?
此题可让同学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讲。
师:同学们为娟娟的主意真不错,如果你是娟娟,就要接受同学的建议。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讨论交流生活学习中的典型事例。
二、教学过程:
(一)、导题谈话:
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会听到大人们说这句话:这孩子,太任性了!那么,任性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四课任性可不好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四课任性可不好](https://img.taocdn.com/s3/m/de9d873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2.png)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四课任性可不好教学目标:1. 了解“任性”的概念及其影响。
2. 了解合理表达需注意的社交技能。
3. 强化自我管理与行为规范意识。
4. 提高健康心理素养,培养负责任心态。
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任性”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理解任性行为的发展原因并学会进行规范控制。
3. 理解与社会交往中的合理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任性行为。
2.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培养负责任心态。
教学方式:互动式、情境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
教学内容:1. 什么是任性?2. 任性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3. 发展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4. 如何控制任性行为。
5. 合理表达技巧。
6. 培养自我管理与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
教具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
3. 与任性行为相关的生活案例。
4. 班级规则纸条或者“不可”的纸条。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5分钟)1. 讲师首先放映一段在学生电影院里的场景(《爱情公寓》中的一段),由学生自己品味发言,来引出主题。
2. 完成一个小练习,让学生说出某些常见的任性行为。
3.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从小明的任性行为中了解一个基本概念:什么是任性。
二、新课解说及探究:(60分钟)1. 几个责任规定的某些温馨班级规则,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宣读,阐述它们对于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
2. 小组探究:阅读某些案例,发射这位儿童的任性行为及其原因。
3. 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通过PPT了解不同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4.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任性”的感受,扩大情感内涵,利用互动方式推爆各种概念。
三、知识竞赛:(30分钟)把掌握的知识带入进一步的实践。
1. 分出两个小组,学生们合理分工,探究各自班里任性现象表现方式。
2. 学生发现任性情况后,排除掉该行为并推荐更好的行为方式。
(使用班级规则纸条或者“不可”的纸条)3. 拿学生提炼出的任性行为类型和表述进行整理,同学们来对比分析结果。
小学心理健康一年级下册 第9课《不做任性的“小皇帝”》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一年级下册 第9课《不做任性的“小皇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1f4ab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8.png)
个坏朋友。
展示任性表现的图片,看图片,说一说。
图一: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得到某样东西或者一定要做什么事情。
图二:和爸爸妈妈出去买东西,看到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下来。
图三: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对别人说的话都不予理睬。
图四:在小组合作或者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别人都听自己的才可以。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什么是任性。
]【环节二:转换阶段】2、团体转换阶段——设计问题,激活体验心情话吧--文文的故事文文今年九岁,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爷爷都争着爱她、疼她。
文文自己也很争气,凡事只要大人教过一遍,就都能记住,而且做得特别好。
比方说自己叠被子这件事情,因为妈妈告诉过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所以她早晨起床后,叠被子的事情都是文文自己完成的。
可是文文有一个挺大的问题就是太任性。
什么事情都得依着她,如果不如她的意,她就会发脾气,又哭又闹,谁说都不管用。
爸爸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
尽管他们一再告诉她“你下次再也不许犯了”,可不愉快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早上,妈妈着急要上班,在文文去刷牙的时候就把文文的被叠了。
这可不得了了!文文立刻不干了,大哭着说:“你为什么要叠我的被子?这是我的事情!”脾气越发越大,没完没了,眼看着妈妈上班也耽误了,那也不行!最后还是妈妈让步了。
哭得抽抽答答的文文,把被子重新打开,自己又叠了一遍,才算完事!心灵港湾:1.你发现文文有哪些任性的表现?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不如自己意就又哭又闹;没有组织纪律性;没有集体观念;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2.任性有什么危害呢?容易伤害到别人;伤害到自己;影响人际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故事,加深对任性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激发学生避免任性的意识。
]【环节三:工作阶段】3、团体工作阶段——感悟交流,解决问题共读绘本《坏脾气小精灵,快走开!》活动在线1——角色扮演《任性的小女孩》选择一名女生扮演任性的小女孩娟娟,一名女生扮演妈妈,一名男生负责旁白。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https://img.taocdn.com/s3/m/3fc877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e.png)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规则。
3.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任性行为2. 任性行为的后果3. 如何克服任性行为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游戏形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议学生进行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学生跳跃,但是不能碰到指定的一个地方,那么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规定跳跃呢?如果有学生碰到了指定的地方,那么会有什么后果?2. 讲解任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任性行为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和合理性,盲目以自己的意志行事,不讲规矩的行为。
例如:不听老师的话、哭闹、妄自尊大等。
3. 讲解任性行为的后果任性行为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例如:(1)自己受到伤害,例如在玩耍时不听规则导致摔伤。
(2)影响他人的感受,例如不顾他人感受随意抢夺东西。
(3)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被孤立。
4. 讲解克服任性行为的方法克服任性行为的方法有:(1)理解规则的重要性,明确规则能够帮助我们做事更有条理、更高效。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按照规则和约定去做事。
(3)提醒自己做事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尽量不要过分以自己为中心。
(4)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互相配合合作。
5. 游戏和角色扮演将一些任性行为的场景制作成卡片,每个学生从中抽取一张卡片,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出对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体会任性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后果,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6. 总结和小结回顾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通过问答等方式巩固学生对任性行为的理解,强调克服任性行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并尊重他人。
四、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通过提出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2. 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3. 角色扮演法:通过扮演角色来加深学生对任性行为后果的认识。
4.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小学二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任性可不好》精品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任性可不好》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e4583c227916888486d766.png)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教师叮嘱学生回家后与爸爸妈妈聊聊自己曾经做过的任性事情,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请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帮自己改掉任性的坏习惯!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练习题】
周末的晚上,丽丽到好朋友玲玲家串门,两个小伙伴一起看书、做游戏,不知不觉到了8点半钟,这是丽丽与妈妈约定的回家时间,可丽丽仍然不肯回家,你认为丽丽应该怎么做?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是否认识到任性是不好的。
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活动一:任性的小花猫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活动一下面的图片,图片包含三个情境,第一个情境:小花猫与小狗、小象、小兔、小牛等小伙伴开心地围坐在一起,轮流讲故事。第二个情境,轮到小花猫讲故事了,但小花猫却说:“哼,我不干!”,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指责小花猫任性、自私。第三个情境,小花猫仍然不肯讲故事,擅自离开了,其它小伙伴继续开心地玩游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消极情绪。
3.行为目标: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2.难点:体验任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情绪。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故事书、配套图片。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学会调整任性的情绪,固执己见。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曾出现过任性的行为?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2、鼓励学生勇敢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不要任性心理健康教育
![不要任性心理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66b9b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d.png)
不要任性心理健康教育《不要任性,健康第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任性的行为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任性可能源于个人的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对他人及外界环境的敏感和尊重。
如何摆脱任性的心态,追求心理健康和和谐的生活呢?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任性的行为往往会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过于任性的人往往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在决定性的事情上只顾自己的喜好和利益,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损害人际关系,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反感。
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其他社会环境中,任性的行为都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破裂。
长此以往,任性的人可能会变得孤僻和孤单,缺乏与他人的真诚交流和理解。
其次,我们应该学会适时克制自己的个人欲望和情绪,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任性的行为往往源自于自我意识过强和情绪冲动,而缺乏理智和自控的能力。
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理性思考,客观分析,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
只有增强自我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避免任性的行为,追求心理健康和和谐的生活。
最后,我们应该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求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帮助。
任性的行为往往与消极的情绪和心态有关,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向上,努力追求心理健康和和谐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自我调节和心理抗压的能力,如参加体育锻炼、学习艺术、娱乐休闲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指导,改变任性的行为,获得心理健康和和谐的生活。
总之,我们应该摒弃任性的心态,追求心理健康和和谐的生活。
只有意识到任性行为的不利后果,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求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帮助,才能摆脱任性的困扰,迈向心理健康和和谐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不要任性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不要任性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认清任性的害处,努力塑造良好的个性,从而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教学重点:
分组讨论任性的害处,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做法。
教学方法:
以情境塑造(表演、录相)采用负告诫和正面诱导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1 录相带、幻灯片
2挑选一名女生扮演剧中任性的小女孩丽丽,一名女生扮演妈妈,一名男生负责旁白。
教学过程:
一、导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个性倾向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等构成的,正确的需要动机、兴趣、无疑对我们的成长是有利的,但生活中也有一些错误的倾向,需要我们在成长中加以摒弃和克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服任性》。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认清任性的害处,养成优良的个性,从而使我们成为一个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
二、新授
1.表演:《任性的小女孩》
旁白:这是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妈妈和女儿丽丽正在屋里交谈
妈妈:丽丽,你的功课做完了吗?
丽丽:(自豪地)早就做完了。
妈妈,你带我到姥姥家玩好吗?
妈妈:(生气地)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妈妈不是说下午去吗,就是不行!
丽丽:(执拗地)不行,就是不行!(丽丽越哭越厉害),后来索性坐到了地上。
旁白:瞧,这位小女孩多任性呀!大家可千万别学她那样。
三、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认为丽丽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任性的行为)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
1.丽丽任性好不好?
2.丽丽如果不任性的话,应该怎么办?(指几名同学回答)
3.剧中的小妇孩非常任性,很不好;那么录相中的小男孩他做的对吗?请你当他的心理医生,给他做一下心理诊断。
4.出示录相:(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位八九岁的男孩,跟妈妈到百货大楼买文具,路过玩具柜台,他看中了一支玩具手枪,非叫妈妈买,可妈妈一看,兜里的钱不够了,妈妈说:下次一定买,可小男孩哭着,喊着,扯着妈妈的衣角闹着,引来了许多“观众”)
5.指名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剧中的小女孩和录相中的小男孩是这样任性,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类似他们的行为呢?如果有,你打算今后怎样做?(指名谈谈)
6.下面请你判断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幻灯片出示)
(1)任性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使我们产生心理疾病。
()
(2)妈妈不让明明上学,明明非得要念书,这是任性。
()
(3)对于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坚持,这不是任性。
()
同学们判断的很好,同时,你们也认清了任性的害处,下面请大家讨论:
怎样才能克服任性的
缺点,使自己成为一名天真、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
(请同学发表意见)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性是一种不好的个性品质,任性的孩子往往缺乏礼貌,不尊重家长,自己撒娇,自我中心,随意放纵,缺少克制力,如果不注意改掉任性的手病,将来就有可能在集体中到处碰壁,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当然,如果改抻了任性的毛病,家长,老师和同学都会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