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概况及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苏伊士运河将两海相连,东北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西临利比亚,南接苏丹。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花】莲花
【国石】橄榄石
【独立日】2月28日(1922年)
【国庆日】7月23日(1952年)
【面积】100.145万平方公里。地跨亚、非两大洲,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约2900公里的海岸线,但却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5%为沙漠。
【人口】埃及人口约为7950万,全国90%为穆斯林,除此之外,埃及还有大约九百万人信仰科普特教。居民主要为东方哈姆族(埃及人、贝都因人、柏柏尔人)占99%,希腊人、努比亚人、亚美尼亚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后裔占1%。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根据2009年2月公布的数据,埃及的城市化水平位44%
【耕地】
埃及是个传统的农业国。虽然可耕地只占全国总面积的3%,但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农产品产值占GDP的18%,吸纳了全国1/3的就业人口,农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20%
【资源】
水资源--最主要的是尼罗河水,根据尼罗河流域9国签订的河水分配协议,目前埃及享有尼罗河水的份额为550亿立方米,占埃及淡水资源总额的90%左右。此外,埃及积极对农业灌溉水再次利用。
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磷酸盐等。已探明储量:石油44亿桶(2009年),天然气77.2万亿立方英尺(2009年),磷酸盐约15亿吨(2005年),铁矿1.82亿吨(2006年)。此外还有锰、石灰石、石膏、滑石、石棉、石墨、锌等。
/article/ddgk/zwdili/201108/20110807699488.shtml
【自然地理】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尼罗河两岸形成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但却聚居着全国99%的人口。
【气候】
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各主要城市月平均气温(2008)
/article/ddgk/zwqihou/200910/20091006545431.shtml
各主要城市月平均气温(2009)
/article/ddgk/zwqihou/200910/20091006545432.shtml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26个省,省下设县、市、区和村。
【首都】
首都开罗座落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约14公里处。按行政区域划分,开罗也是一个省,面积3085平方公里,人口740万人,人口密度2398人/平方公里(2002年),可居住地区人口密度为38250人/平方公里(2001年)。开罗省与吉萨省和盖勒尤比省同属开罗区,通称大开罗。大开罗面积17393平方公里,人口1684万(2002年),占埃及总人口的24.8%,是非洲和中东第一大城市,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经济概况】
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
2011年初以来的埃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埃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增收节支,吸引外资,改善民生,多方寻求国际支持与援助,以渡过当前经济困难。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2346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2012/2013财年前9个月):2.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2578美元
货币名称:埃及镑
汇率(2013年3月):1美元≈6.7埃镑
通货膨胀率(2011年):10.1%
失业率(2012年第四季度):13.5%
外汇储备(2013年5月底):160亿美元[4]
【经济发展阶段】
1981年穆巴拉克继任总统后,奉行“和平、稳定、发展”的内、外政策,推出了实行市场经济的改革方案。首先强调生产性开放,注重引导外援和外资流向生产性项目,限制进口,鼓励出口,鼓励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发展;第二,强调宏观调控,制定长远国家经济发展计划。针对埃及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了四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各个时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发展目标,使经济在国家指导下按计划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近几年,埃政府加快了经济改革(主要围绕私有化)的步伐,制定了经济对外开放政策,使经济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形势。除粮食等极少数重要物资外,放开价格,取消政府补贴;1991年公布了203号新的“国营企业法”,根据此法令,国有企业的投资和信贷不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置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于同等地位,允许国有企业清算资产。在国营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此外,埃及政府将私有化方案的范围扩展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私营企业投资于传统上由国有企业控制和操纵的基础设施行业,把国内私人投资作为新建港口、港口服务、电信、发电站等大型项目的主要投资来源,私有化的步伐迅捷,私营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份额提高到73%。
同时鼓励外国投资,放宽外贸限制,并于1991年10月实行了统一市场汇率,外汇可自由汇出。并实施贸易自由化,建立开放的、外向型的贸易体系。通过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限制、增加贸易透明性的改革。关税削减幅度最大的达到50%,1989—1996年间平均法定关税降低了20到28个百分点。1996—1998年间多次下调税率,逐渐减少进口附加费。此外,埃及还在1998年1月取消了对纺织品进口的禁令,2001年1月取消对服装进口的禁令。同时,埃及还承诺逐步取消对农产品进口的数额限制。
2000年实施经济调整政策,采取“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力求融入全球经济,并设立经济特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简化投资手续和加强对外国投资者的服务,以促进埃及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2002年5月,埃及为经济特区颁布了新法令《经济特区法》,为区内企业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把经济区内企业的销售税降至10%,而埃及其他地方的企业同类税负为40%)。埃及政府在政策上对外来投资实施优惠:到埃及投资享受5年免税,如果在经济特区投资则享受10年免税的优惠。另外,经济特区内的企业可以免税进口原材料。凡是出口型企业,国内和国外投资者都有权享受该法令授予的优惠。2002年7月,埃及人民议会通过了《出口促进法》(该法令和经济特区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埃及出口,缩减贸易逆差而颁布的),该法令主要集中简化出口程序。同时,埃及与多国签订了贸易安排,产品出口享受优惠关税。
近年来,埃及政府积极寻求与外国进行经贸合作,在与美国、欧盟、中国、土耳其以及其他一些国家进行交往时,都明确提出要扩大双边经贸往来。自2004年12月埃及与美国和以色列签署“合格工业区协议”及与土耳其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议以来,埃及的出口实现了大幅增长。
尽管埃及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它的贸易增长仍然处在一种较低的水平,埃及贸易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