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知识要点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单选1.政府经济学在学科上应该属于政治学科。
2.斯蒂格里兹把公共部门经济学当做一种经济学。
3.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公共经济学的内容被全部包括在政府经济学中。
5.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
6.福利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是政府经济学的出发点。
7.政府经济学吸取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8.财政学与政府经济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9.发展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也对政府经济学的建立有所贡献。
10.政府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是个政治问题。
11.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地位。
12.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近代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亚当·斯密被公推为西方经济创始人。
13.亚当·斯密的政府观也成为政府经济学的政治哲学基础。
14.凯恩斯主义提倡国家干预。
15.以詹·布坎南为代表的弗吉尼亚学派与专注于政府行为研究,认为滞涨源自政府缺陷,被称为公共选择学派。
16.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转型国家。
17.经济学家把买方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称为逆向或反向选择,卖方处于劣势,称为道德风险。
18.效率具有天然的反平等性。
19.人的生产积极性在高效率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长久、持续的保证。
20.合成谬误是造成经济宏观波动的主要原因。
21.政府对市场的介入是从维护市场,而不是取代市场的角度出发的。
22.市场缺陷的存在证明了国家干预的合理性。
23.自然垄断是规模经济的自然结果。
24.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包含大量的“沉淀”资本。
25.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某种程度的保护就是必要的。
26.最直接的管制办法是国有化。
27.美国自1890年《谢尔曼法》之后,先后出台一系列反垄断法规。
28.对于逆向选择,解决的基本思路是让消费者在交易之前了解足够的关于商品的信息。
29.政府的介入是对市场的保护。
30.国家在寻求公平时所造成的另一种非效率被称为“漏桶效应”。
31.由于用来再分配的是公共品,所以难以避免“搭便车”问题,在西方出现了“懒汉现象”32.效率是市场的核心原则。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一、名词解释1.财产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
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定额幅度税率,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的年应纳税额。
3.房产税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
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
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
与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4.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规定税收一次性定额征收的税种,属于对特定土地资源占用课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6. 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称。
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5.契税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7.印花税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
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政府经济学知识要点

政府经济学知识要点1.政府经济学是以政府以及政府行为为研究对象的2.政府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以及政府行为方面的问题的。
(研究方法)3.政府的三项职能:保卫本国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和维持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
4.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的经济运行模式。
5.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6.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
7公共产品是那些满足社会共同需要,通过非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且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8.俱乐部产品: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的产品。
公共资源: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的产品。
9.负外部性,也称外部负效应、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成本或“公害物品”,是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能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成本。
或者说,是指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的私人成本的现象。
其实质是价格不能反映社会边际成本。
10.正外部性,也称外部正效应、外部经济、收益外部化或“公益物品”,是指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收益,或者说,是指某些产品的社会收益大于其使用价值的现象。
正外部性的实质是,价格不能反映社会边际收益。
11.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正外部效应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积极影响,使其他经济单位减少成本或增加收益,也称外部经济。
负外部效应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其他经济单位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也称外部不经济。
12.政府采购就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公共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3.一致同意规则与多数通过规则的优缺点(1)一致同意规则又称“全体一致规则”、“一票否决制”,即在每人一票的前提下,任何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决策的结果。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重点第一章政府与市场一、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
2、政治性和阶级性。
3、强制性和约束性。
4、执行性和实践性。
5、综合性和动态性。
二、市场机制含义: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三、市场功能:1、交换功能。
2、信息传递功能。
3、调节功能。
4、约束功能。
5、检验功能。
6、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四、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1)基本含义: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2)特征:1、自主性。
2、竞争性。
3、平等性。
4、开放性。
5、系统性。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考前看看)P22五、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一)市场失灵(1)市场失灵的含义: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2)类型:1、宏观形失灵。
2、信息性失灵。
3、公共性失灵。
4、垄断性失灵。
5、外在性失灵。
6、分配性失灵。
(二)政府失灵(政府失败)(1)政府失灵的含义: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人们期望政府能够办好市场办不好的事,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这种现象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政府失败”。
(2)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的政策偏差。
2、政府政策的低效率。
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
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5、政府的寻租活动。
第二章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效能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1)含义:概括地说,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
(2)内容: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再分配职能。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1.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信息不对称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2. 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第三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3.政府管制:由行政机关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第四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4.管制俘获理论:认为确立政府管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管制机构仅代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
俘获政府管制也就是说促使政府进行管制的或是被管制对象本身,或是其他有可能从管制中获益的人。
(第四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5.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对称,是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第六章:公共产品)6.政府采购: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府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或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第八章:政府采购)7.公共支出:又称公共财政支出,通常的意义是指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即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去的其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第九章:政府支出的社会经济分析)8.政府非税收入:指国家在依照税法征税取得收入之外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代行政府管理权力的过程中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规章,以行政事业型收费、基金、集资、罚款等形式无偿的从法人、社会团体和城乡居民个人那里取得的收入,以及国有企业向国有企业管理者上上缴的利润收入等。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1、政府的基本概念广义的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
狭义的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2、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
4、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5、市场功能:A、交换功能;B、信息传递功能;C、调节功能;D、约束功能;E、检验功能;F、促进技术进步功能6、自由放任主义理论: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P11——127、政府干预主义理论:凯恩斯的主要思想P14——158、新自由主义理论: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是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倡导实行竞争性私人货币制度下的自由市场经济。
9、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A.含义: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B、特征:a、自主性;b、竞争性;c、平等性;d、开放性;e、系统性;10、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A、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B、原因:a、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引起的。
b、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11、市场失灵的类型:P25_27:(1)宏观性失灵;(2)信息性失灵;(3)公共性失灵;(4)垄断性失灵;(5)外在性失灵;(6)分配性失灵。
政府经济学知识点

政府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单选:1*10 多选:2*10名词解释:5*4简答:8*4论述:9*2 三:名词解释1、搭便车:搭便车(Free ride)或叫免费搭车,指某些人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不愿意支付其生产成本的现象。
2、税收:税收又叫赋税或者税,它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行政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照特定的标准,向社会成员进行强制的、无偿的征收,以取得政府收入的一种分配活动。
3、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无论出事权力如何界定,通过当事人之间进行协商并达成一定的协议,可以很好地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
4、一致性规则:consistency rule投票的一致性规则是指,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任何一项提案在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获得所有投票者的赞成。
如果每个人所投的赞成票都是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的结果,那么一致同意就会产生帕累托改善,并最终实现帕累托效率。
因此,在一致性原则下产生的结果是最理想的结果。
但是,一致同意的投票规则也存在着严重缺陷:复杂、投票成本高。
四:简答1、结合选举规则的相关理论,说说你对民主的理解。
答:公众偏好表达的民主形式⑴民主,是国家在本质上、管理形式上与工作方式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⑵公众偏好表达有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即直接民主形式和间接民主形式(或代议制)。
⑶其中,直接民主是公民直接行使其国家管理权利的民主形式。
间接民主形式representative democracy⑷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是公民通过代议机关实现其国家管理权利民主形式。
⑸间接民主形式有两个基本特征:代议机关的议员、代表由普选产生,有一定的任期代议机关拥有立法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居重要地位⑹满足一切民主要求而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⑺单峰和多峰投票之间的矛盾证实了民主政治的内在缺陷:要么循环投票,要么进行投票交易。
⑻民主投票无法对社会福利作出评价。
2、在西方两党制的民主制度下,两个轮流执政的主要政党的政策在内容上越来越接近,请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资源配置合理的基本原则:效率与公平2、达到帕雷托最优的定义和条件:定义:帕累托效率指的资源的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可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条件:①完全竞争—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很多,每个企业都不能操纵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关于交易的信息是透明的、完全的。
②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供给价格=需求价格。
3、市场失灵的定义和表现:定义: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优值品、劣值品◆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分配问题4、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职能范围:◆提供公共产品的◆防止和管理垄断◆纠正外部效应◆提供部分市场◆纠正信息不对称◆防止劣值品取代优值品◆预防并制定政策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使分配公平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②收入再分配职能③稳定经济职能④市场管制职能5、政府失灵的表现①公共政策失效②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③政府部门的扩张④寻租行为6、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富裕程度的指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第二章公共产品1、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可分割性②竞争性③排他性公共产品: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不可分割性②非竞争性(消费者)③非排他性(提供者)第三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的含义: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外部效应的成本和收益不能通过价格来反映。
2、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①组织一体化②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③社会制裁界定产权的条件:(1)产权是明晰的(2)产权是可以自由交易的(3)交易成本接近于零3、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1)征税和罚款(2)补贴(3)政府管制4、政府与市场联合纠正的方法(1)污染费(2)押金—退款制(3)可交易许可证第四章公共选择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一票否决制度)优点:每个投票人使自己的偏好得到满足,实现了帕雷托最优;避免了“搭便车”。
政府经济学-知识概要

政府经济学-知识概要第⼀章市场失灵与政府⼲预第⼀节经济效率及其实现判断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两个准则:帕累托最优、收⼊分配公平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均衡条件: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社会收益;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市场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式,都不可能使⼀部分⼈在其他⼈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收益。
这⼀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节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市场失灵1.概念: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2.表现: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优值品、劣值品、经济波动;收⼊分配问题。
⼆、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第三节政府的经济职能与政府失灵⼀、政府的经济职能提供市场经济运⾏的基本框架进⾏微观经济管理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调节收⼊分配,增进社会公平⼆、政府失灵1.概念: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预经济过程中,可能会损害经济效率或产⽣新的收⼊分配不公平等现象。
2.政府失灵的体现:公共政策失效;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寻租⾏为。
第四节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的变迁⼀、市场经济体制的确⽴与资本主义⾃由发展时期:政府从⼲预经济到不⼲预经济⼆、凯恩斯政府⼲预主义三、新⾃由主义政府⼲预的收缩第⼆章公共产品第⼀节私⼈产品、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私⼈产品的概念与性质1. 概念:私⼈产品是指通常需要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需要的产品。
2. 特征:私⼈产品具有可分割性、竞争性与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概念与性质1. 概念:公共产品是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2. 特征:公共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竞争性和⾮排他性。
三、混合产品的概念与分类1. 概念:混合产品是兼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产品属性的产品。
2. 分类;它可以分为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
政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及其原因。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常见核算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总消费(C)、国内总投资(I)、净出口(NX)等。
通过核算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结构和增长情况。
2. 经济增长与循环波动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循环波动则是指经济在短期内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而循环波动则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
3.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或需求超过供给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有就业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
当经济运行过热时,通货膨胀率上升但失业率下降;相反,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通货膨胀率下降但失业率上升。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研究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出售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曲线则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通过供求关系可以确定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边际成本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成本的影响。
在决策时,比较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最优选择。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
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1. 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第1章一、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简答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2章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信息的不对称提示: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3.社会公平提示: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4.洛伦茨曲线提示: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5.消费的非竞争性提示: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政府经济学重点

1.政府组织的特征:公共性,普遍性,强制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2.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作用范围、作用绩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以及如何行使政府的经济职能的一门经济学科。
3.效率准则:(帕累托最优)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臵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其他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两个条件:(1)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2)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坏,那么,这种这种资源配臵的改变就称为帕累托更优(帕累托改进)。
P8市场失灵:由于市场机制存在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所导致的在资源配臵方面运作不灵,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经济4.外部效应:市场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不是通过价格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发生,而是直接地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
5.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1)公共政策失败(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和扩张性(4)寻租(解决办法:1、反腐倡廉教育 2、减少行政审批 3、完善政策法规 4反贪贿和洗钱)6.P21私人产品特性:可分割性, 竞争性, 排他性.7.P22、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俱乐部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公共资源型产品)8.公共经济部门的特点: (1)与私人经济部门相互依赖:(2)行为目标的公共性(3)调节机制的计划性(4)考核标准的社会性9.P30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个社会成员按照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会达到有效率的水平。
成立条件: 1、每个社会成员都明确表达自己边际收益,不存在欺诈 2、每个成员都清楚知道其他成员的偏好及其收益(监督)10.公共财政概念:市场经济下,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而从事的同仁11.P40外部效应的内涵: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私人边际收益与外部边际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即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其他经济行为体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获得相应的报酬①生产者的外部正效应(养蜂人种果树的人)②消费者的外部正效应(被打疫苗的人)③生产者的外部负效应(污染工厂)④消费者的负外部性(吸烟,交通堵塞)12.P43外部效应的后果1、资源配臵的无效2、正外部效应“利他主义”导致供给不足3、负外部效应“损人利己”导致供给过度。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二、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三、判断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四、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信息的不对称性提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提示: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6.经济发展提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
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提示: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8.公共物品提示: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10.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前言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
20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
(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5.市场机制包括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doc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政府经济学归纳

第一章1.政府经济学的定义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职能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研究对象及其范围对象:政府的经济行为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范围:包括政府收支活动、公共产品、社会保障、政府规制3.政府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政府干预经济理论1、重商主义。
金银即财富,政府奖出限入2、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主张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政府活动限制在国防。
司法、行政、公共秩序的维护等。
3、李斯特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保护幼稚工业理论4、庇古1920年《福利经济学》——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来研究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合理性,引入国家干预5、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第二章1.经济学中的政府经济人、强制性,参与非市场性生产活动,参与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2.市场(1)市场的效率:帕累托效率。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又称为帕累托最优。
(2)公平性标准: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市场失灵的含义与内容含义:由于内存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所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社会收入分配不均广义: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内容:1)自然垄断。
某些行业因自然、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而天然具有垄断的特性。
如:传统技术条件下的电信、自来水、燃气等。
其特点包括规模报酬递增和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竞争失灵。
2)公共物品。
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政府经济学考点前言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
20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
(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第一章绪论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
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
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政府经济学 - 整理重点

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的生产、信息的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2、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3、政府经济职能: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
4、行政审批:行政审批是政府行政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准予其从事某项事务或活动的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的审批、许可、批准、登记、核准、特许、同意、推荐、认可、认定、确认、证明和初审等外部行政行为都可视为行政审批。
主要包括处理申请类审批、确定义务类审批、行政处分和监督类审批。
5、准公共产品:即不纯粹的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和共同资源两种类型,其共同特点是没有严格地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条件。
俱乐部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
共同资源,具有竞争性,但是无法有效地排他。
(1)公共资源(公有私人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如:海洋捕鱼、油田开采、国际互联网、拥挤不收费的道路等。
(2)俱乐部物品(私有的局部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如:剧院、收费公路、图书馆、夜总会、有线电视。
6、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7、中间人投票定理:所谓中间投票人,就是对提案或公共产品需求规模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他正好把其余偶数个投票人划分成人数相等、兴趣相反的两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着眼于调整私人边际成本的津贴。 3).收费或罚款 其一,税收是对正常经济行为而言的,国家保护纳税人征税后的收益, 并确认其行为的合法性;收费(特别是罚款)则不受此限制。 其二,征税一般针对的是特定行业;收费和罚款针对个别企业。 4).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的三种方式: 一是对外部效应水平进行管制。 二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管制。 三是对公共资源使用进行管制。 5).法律手段 1.组织一体化 2.社会制裁 3.界定产权 (二)矫正外部性的市场机制 1.组织一体化 2.社会制裁 3.界定产权 22. 税收的分类 (1)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商品课税 所得课税 财产课税 (2)按照计税的依据分类 从价税 从量税 (3)按照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 价内税 价外税 (4)按照税负是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 间接税 中央税 地方税 共享税 23.科斯定理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和自愿协
(1)一致同意规则又称“全体一致规则”、“一票否决制”,即在每人一 票的前提下,任何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没 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决策的结果。
一致同意规则的优点是: 第一,由该规则得出的集体行动方案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即每个投 票者的偏好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同时不会有任何人受到损害。 第二,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 第三,可以有效地避免“搭便车”行为。 一致同意规则的缺点是: 第一,该规则成本高昂。 第二,很容易引起冲突、威胁与恐吓。 第三,无法避免策略行为。 (2).多数规则
17.市场失灵的原因,具体表现 .原因 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引起的。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 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 济活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有效结果的愿意主要是 ①公共物品和外在性产品的存在;②不完全竞争性; ③不完全的信息;④不确定性 .表现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公共产品问题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简单地讲,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 员共同享用的集体消费品。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①公共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 ②非竞争性。 ③非排他性。 (2)外部效应问题 (3)市场垄断问题 市场垄断是指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或独家供应商提供全部市场 供给的市场结构。 (4)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逆向选择。即质量差的产品获得优先交易的机会,导致劣质产品驱逐 优质产品的不正常现象。 ②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交易双方达成一项协议后,其中一方出于单纯追 求自身利益,可能做出对另一方不利的行动。 (5)分配不公问题。 (6)宏观经济问题。 (7)公共秩序问题。 18.政府失灵的原因 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充分 (2)公共决策低效率 (3)利益冲突
商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则制度安排与选择是最 重要的。 民主社会的公共选择必须满足的五项伦理准则:(科斯定理的五个假设 条件) (1)理性假定。 (2)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假定。 (3)帕累托效率状态。 (4)定义域的非限制性假定。 (5)非个人独裁假定。
24. 投票是把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的基本手段之一。
公共资源: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的产
品。准公共产品
(二)根据公共产品覆盖的范围或空间范围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
公共产品
(三)根据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不同 国有公共产品和私有公共产品
20.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分散,微观经济
经济决策结构
决策权归属于微观经 高度集中,都属于政 济单位,宏观经济决 府
正外部效应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积极影响,使其他经济单位 减少成本或增加收益,也称外部经济。
负外部效应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其他经济单 位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也称外部不经济。 12.政府采购就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公共资金采购 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 服务的行为。 13.一致同意规则与多数通过规则的优缺点
1.政府经济学是以政府以及政府行为为研究对象的 2.政府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以及政府行为方面的问题 的。(研究方法) 3.政府的三项职能:保卫本国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和维持公共工 程和公共事业。 4.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的经济运行 模式。 5.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 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 优配置。 6.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 7公共产品是那些满足社会共同需要,通过非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且 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8.俱乐部产品: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 他的产品。 公共资源: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的产 品。 9.负外部性,也称外部负效应、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成本或“公害物 品”,是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能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成 本。或者说,是指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的私人成本的现象。 其实质是价格不能反映社会边际成本。 10.正外部性,也称外部正效应、外部经济、收益外部化或“公益物品”, 是指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收益,或 者说,是指某些产品的社会收益大于其使用价值的现象。正外部性的实 质是,价格不能反映社会边际收益。 11.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偏好:就是个体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主观感觉, 个人偏好表现为一定的顺序性。 投票悖论: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就会出现不断的循环现象, 这种现象叫做投票悖论 单峰偏好:是指某一投票者最偏好的某一方案,若离开该方案向其他方 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下降。
(4)官员素质
(5)政府能力有限
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部门扩张
(2)公共决策失误
(3)政策执行低效率
(4)行政成本高
(5)再分配不公
(6)政府设租
19.公共产品的分类
(一)根据公共产品的技术特征可将其划分
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俱乐部产品: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
的产品。准公共产品
策权归属于政府
市场协调:市场供求 计划协调:社会供需
经济协调方式
→价格信号→资源流 →计划指令→资源流
动
动
经济刺激方式
经济利益刺激
非经济利益刺激,精 神动员和行政强制
信息传输方式
横向
纵向:自上而下,自 下而上
21.外部性的矫正
(一)矫正外部性的公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1).征税
2).补贴
一是着眼于调整私人边际收益的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