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八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罗才军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罗才军《伯牙绝弦》课堂实录浙江罗才军版本: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执教者:整理者:吉林市船营双语实验小学李艳霞(上善若水)上课时间:2010年10月19日09:10—09:50(第二会场上午第三节)【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是二十一小,六一班的孩子是吧?听说是六一班我感觉到很亲切,知道为什么吗?这得靠猜了。
生:我猜您教的学生也是六一班的吧?师:你叫什么?生:我叫黄依依。
师:黄依依是吧,一语中的呀,知我者黄依依也!就这个意思,好,上课之前咱们听点音乐。
(师播放乐曲)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我听到了高山流水的琴声。
师:你的耳朵了太灵了吧,老实说你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蝉鸣,瀑布往下飞流时的声音,还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古筝弹奏。
师:你的用词真好,咱们有什么说什么,好不好?你们真厉害,再听一段。
师: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一个人在竹林里弹琴,风把她的衣襟吹了起来。
师:衣袂飘飘的感觉。
生:有那么一种风起云涌的感觉。
师:说得多好。
生:我仿佛听到了海浪拍击沙滩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了一线天里的瀑布,很……师:老师告诉大家,我们能听到很多声音,但是我们要真正理解这样的乐曲真是有些难为大家了,不要说你们,我有时听半天都听不出来,这种用古琴演奏的音乐,一向被称做是高雅之乐,往往寄托了琴师他自己的志向、情怀、抱负、心声,不过我相信,凭咱们班的实力只要咱们以后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足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能够把它听懂,不是什么难事。
师:再稍微休息一下我们就上课。
【上课时间】师:准备好了吗?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哎哟,念得真准,一板一眼的,尤其是这个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伯牙绝弦,预备起。
(生齐读课题)师:嗯,绝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1:我认为绝弦就是最后一次在弹这个琴。
第八届全国阅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
彭娟
一等奖
第一节《巨人的花园》
西藏
张林军
一等奖
第二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湖南
贾峰
一等奖
第三节《中彩那天》
广东
皮涛
特等奖
第四节《詹天佑》
上海
李碧云
一等奖
第一节《草原》
新疆兵团
薛姣
一等奖
第二节《落花生》
甘肃
张玉栋
特等奖
第三节《蒙娜丽莎之约》(略读)
宁夏
孟峰
特等奖
第四节《小猴脸红了》
吉林
邙心睿
一等奖
江西
易艳丹
一等奖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第二会场现场课获奖名单
第一节《小兵张嘎》
重庆
郭蕾
一等奖
第二节《自然之道》
山东
苏婷
一等奖
第三节《伯牙绝弦》
浙江
罗才军
特等奖
第一节《生命生命》
黑龙江
张安龙
一等奖
第二节《地震中的父与子》
云南
毕雪燕
一等奖
第三节《数星星的孩子》
安徽
张文花
特等奖
第四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湖北
刘进
一等奖
第二节《蜀鄙之僧》
河北
胡瑞兵
一等奖
第三节《画家和牧童》
内蒙古
张丹
特等奖
第四节《天鹅的故事》
宁夏
张金虎
一等奖
第一节《最后一头战象》
北京
张龙
特等奖
第二节《送元二使安西》
陕西
方会通
一等奖
第三节《桥》
海南
崔传统
一等奖
全国第八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教学实录
———————————————————————————————— 作者:
———————————————————————————————— 日期: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评析:【用“不一样”说话,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对老师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高着”。但是,在说话的过程中,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眼前)的“不一样”,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这样的开局,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的良好的基础。“自由地呼吸”开始了。】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摘录)杨屹校长评课实录(会场一)【杨屹:特级教师,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校长】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珍视能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来分享我的心得。
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从事语文教学同仁们心中期盼的盛会。
回顾着全国小语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思索着上课教师展示的研究成果,不禁想起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
一只贝,因痛苦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而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问题提出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从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从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知识认知,转向帮助掌握主动获取知识,认知未知世界的方法。
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多年的研究进程及时代发展需求,是一次语文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式探索。
(一)研究进程每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都围绕我们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任务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交流探讨、反思总结,其研究成果已起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里程碑式的作用。
2002年第四届观摩活动,正值课改初期,肩负着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责任,会议研讨主题是: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三维整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2004年第五届观摩活动,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的重要时刻。
会议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为主题,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
2006年第六届观摩活动,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针对“得意而忘言”的失衡做法,关注“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图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本期话题: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阅读教学诘问——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观
一
( )溯源 : “ 二 两个传统 ”的惯性与沉淀 是 我 国几 千年 文 言文 教 学 的传统 。文言 文 教学的主要 内容就是将学生不懂 的词 、句 、段 弄懂 讲明 。因此 ,逐字 、逐句 、逐段讲解 ,就成 了传统语 文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是上世纪语文独
学生学得幸谲
孩子 需 要被 视 为 一个完 整 的人 ,诚 如 杜威 所说 ,将家长或教师的 “目的 ”作为儿童生长 的 正当 目标, “ 和农 民不顾环境情况提 出一个农 这 事理想 ,同样荒谬可笑 ”。 孩 子不 是 “ 预备 的 成人 ”, “ 天受苦是为 了明天的幸福 ”这种说 今
期 ),尤 以苏联 专家 的 “ 红领 巾教学法 ”影响最 深 。然而 ,正如赫尔 巴特 主义 由于较 多倾 向约束 和控制 ,使其在美 国的传播也只 能沉淀 下那些理 性成分一样 ,进步主义在 东方更 多创造 的也是肤 浅的形式 ,并未触及东方 的传统深层 。因此 ,我 们至今为止似乎仍然很难跳 出这种深究 、评析 的
1教师 总想把 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盘托 出, . 试 图让学生也达到 自己的理解程度,于是不得不
学习离不开最基 本的语文实践 ,如读书 、写字 、 朗读 、感悟等 ,一堂语文课孩子应该有些实实在
在 的收 获 。
— —
强拉硬拽 ,不得不 “ 灌输 ”;2 教师对 于文本 的 .
“ 精彩 ”常 常一处也不舍得放弃 ,使得教学 内容 过于庞杂,学生 “ 吃得太多 ,消化不 良”。
传 统理 路 。
的,都是人 生不 可重 复的一次性经历 。我们 有责
需要什么 。有一种对 当下语文教学的批评值得重 视: “ 学生上两个 月语文课 ,几乎没什么长进; ’
缺 两个 月语文课 ,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语文
塞上湖城比艺,贺兰山下论教——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侧记
本 期 特 稿
首先登台献教的是来自福建的何捷老师,他执教的 是六年级的 �匆匆� . 本文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 草木枯荣 等自然现象, 引发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对生命价值的 求索 .何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的事实, 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 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 表达方式, 成为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 学生在课堂上边读边 批注, 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散文的特点, 并初步掌握围绕 自身感受进行 "倾听 , 思考, 对话 " 的学习方法, 教学效果 很好 . 来自河南的王振会老师 执教 人教版二年级的 �称 赞� , 她根据 " 识字写字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 , 制订了第 一课时的三个教学目标: 一是认识 个生字, 会写 "板,
10
" 匆" 字书写时别漏了点; �活见鬼� 执教老师是辽宁的宋 老师, 他根据黑板上的 "鬼" 字甲骨文让大家猜猜这是什 么字, 强调书写时该注意的笔画; 在 " 检查预习 " 阶段, 宋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踉跄 " 这个词语的意思后, 让学生观 察这两个字的书写位置, 然后在课文上端端正正地 " 写上 一遍" ; 广西的刘薇老师执教 �滴水穿石的启示� , 让学生 与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再强调了 "滴" 字的写法; 二年级 的 �称赞� 也突出了 "赞 " 字的书写; 内蒙古的张丹老师执 教二 年级下册的 �画家和牧童� , 在 " 复习 巩固, 书写指 导" 环节时, 采取 "先观察再指导后书写重反馈 " 的教学 方法, 学生经历了 " 指导观 察�� � 教师范写 �� � 学生练 写 �� � 师生点评�� � 再次练写 �� � 展示讲评 " ,可谓指 导精细, 书写落实 . 方法的知识, 是最实用的, 影响也是最深远的. 何捷 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 让学生 " 用一句话简单地 说说你对朱自清的了解 " , 然后引用余秋雨的名言 "散文, 就是作者与读者的悄声对话与共同思考 " , 带领学生开始 学习课文. 学生在听课文配乐朗读前, 老师要求学生边听 边快速做记号: "凡是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的地方,你都 做上记号." 学生倾听 朗读找句子,沉下心 来读课文.通过思考 , 对话交流,充分展示 个性阅读 ,个性感悟 的成果 . 何老师鼓励 孩子 " 抓关键词 " 去体 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的情感, 倡导 "每一个 孩子 都有自己 的见 解" , 可以 " 读出自 己 的味道 " .最后师生一 起总结出 "品读 " 的方 法, 那就 是 " 倾听, 思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成都白果林小学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教师学会[2011]16号关于举办“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的通知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各中小学: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小语界关注的焦点,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决定于2011年9月24日—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本次研讨会将通过课堂展示、专题报告、深度对话等形式,研讨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策略和评价方法统整起来进行教学,使语文教师清楚教学要教什么、学什么,要怎样教、怎样学,要怎样检测学生、怎样评价和改进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以及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主讲内容此次活动课型丰富,既有作文教学,也有阅读教学。
主讲教师均为小语界顶级名师和近年来全国小语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两天的活动内容分四个半天进行,共六节观摩课及系列专题报告和深度对话。
每半天将按照如下内容展开:1.名师经典观摩课(新课)2.名师专题报告3.深度对话:由学术主持人与主讲名师及参会代表共同围绕如何提升小语教学三、授课教师及主讲专家:【特邀嘉宾】流沙河:著名文学家,当代诗人,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窦桂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主题教学的倡导与实践者,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陈金龙:全国优秀教师、淮北市“十大杰出青年”、淮北市首届“首席名师”、安徽省“教坛新星”、安徽省“骨干教师”。
先后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赛课均获一等奖。
赴北京,山东,广州等十余个省市进行公开教学200余场并广受好评。
许嫣娜: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语文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王振会: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教师,河南省十佳教学能手。
从教十六年来,她努力工作,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智慧灵动、清新淡雅教学风格。
王崧舟评课稿
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有感第二,语文教学要有诗意。
这本书中的每个教学案例都能给人诗意般的感觉,很多案例我读完看都能深深震撼和感动,震撼老师们独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感动于老师们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
比如肖绍国老师执教的《木笛》一课,王老师评价《木笛》一课是对诗意语文理想境地的一种积极尝试和有效建构。
我很喜欢肖老师的这一课,光读教学实录我都能深切体会到课堂中浓浓的诗意味,如果真得去听这一课,我肯定会身临其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王老师说诗意语文的表现来自四个维度:文本的诗意,教师的诗意,学生的诗意和教程的诗意。
其中教师的诗意集中表现在执教者真挚、丰富、颇具感染力的教学情感上,教师只有经过理性思考后,融入自己的智慧,将文本传达的感情通过教学语言或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不做作的。
肖老师执教的这一课中,他的教学语言处处体现着诗意,如在教授词语时,肖老师这样引导:“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你需要用心听,由词语散发开来。
词语,它有魔力呀,你往往能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这样的教学语言比起一般教师的简单的让学生读词显得更诗意,更有语文味。
类似的语言文中还有很多,正是这么多饱含真情、发自肺腑的教学语言,才使学生真诚的思考,融入文本。
语文课堂需要诗意,枯燥的读课文,讲解课文,学生是感受不到文本最深处的感情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诗意,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
第三,语文教学要注重读。
看了无数个案例后,这么多的教学实录,几乎所有教师都会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读词语、读句子,使用了齐读、指名读、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
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抓住关键句不停地读,直到学生的感情被逐渐燃起。
比如彭才华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在体会凡卡的生活这一教学环节时,彭老师就抓住:“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一句话让学生反反复复的读,每一次分析凡卡的艰苦生活后,彭老师都会这样引导学生:“是的,所以凡卡这样说——”一共有五次回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这样的回旋中,学生的感情由无到有,由淡到深,最后完全融入课文。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草原》课堂实录一等奖(薛姣)
《草原》课堂实录一等奖(薛姣)版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执教者:新疆兵团薛姣【课前谈话未录下来,故略。
】【上课时间】(师播放歌曲)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
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草原。
师:再读一次。
生:草原。
师:你们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草原?生:去过。
师: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生:感觉很高兴。
师:那你能不能高兴地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还有谁去过。
生:我去过内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但是,我感觉还是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宽广,不像民谣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只能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课后积累了很多的古诗。
同学们,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的确,老舍先生见到的草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师:可以放声朗读。
师:同学们,读完了,哪个字音比较难读,给大家纠正一下。
你画出了哪个词?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
师:对,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这个词语,还有吗?生:渲染。
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子仔细听,看他读对了没有?好,你来读第一排的三个。
生:新鲜、明朗、渲染。
师:读的真准,第二排谁来读?生:勾勒、低吟、回味。
师:不错,还有第三排,谁来读?生: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同学们再一次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
把它画下来。
请你说。
生:我画的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蒙”,再读一遍。
生:蒙。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生: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会儿,草原上的草和景色,还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别美。
“知音文化”的知音——评罗才军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
教学 而言 , 知音也是 一种值得建构 的新 课堂文化 。 语 文教师成 为文本 的知音 、 程的 知音 、 课 学生 的知音 , 乃至 自我本色 的知音 ,岂非一种全新 的生命体验和 巅 峰状态 f 罗才军执 教 的《 牙绝弦 》 我 以为 , 是 伯 , 他
邂逅 了这 种弥 足 珍 贵 的体 验 和 状 态 。 的 巨 大 成 功 , 他 正是 知音 文 化 的 巨大 魅 力 所 致 。
“ 管鲍 之交” 郑少谷与王子 衡的“ , 生死 之交 ”角哀与 , 伯桃 的“ 舍命 之交 ” 。 而 , 等 然 比较起 来 , 伯牙 与子期 的友谊 更得 “ 知音 ” 之精髓 。 具体 想来 , 因有二 。 原 其
一
峨峨泰 山、洋 洋江河来 隐喻伯牙的高远志 向和 宏大 怀抱 。 在文学 , 有一切景语 皆情语之谓 ; 在文化 , 则是
而终 ” 在 民族文化 中 , 。 古琴是 与名 士隐者 的高贵气 节相 依傍 的 , 谓 “ , 所 士 无故 不彻 琴瑟 ”显 然 , 牙 、 。 伯 子期相交的格调 , 是高于管鲍 、 角哀之流 的。
— —
其 中 的 “ ” 别 值 得 注 意 , 是 一 种 内心 志 特 它
的感念 、 隐匿的怀抱。 伯牙将这种感 念与怀抱通过高
心 的 怀 抱 也 。 当 下 一 个 时 髦 的语 词 来 说 , 是 “ 用 就 愿
为此 写就 的长 达 70 0 0余字 的《 伯牙绝弦 》 文本细 读 ,
可谓研精 阐微 、 见卓荦 , 得文本 的个 中三昧 。 识 深 现
景 ” 它是 生命 修 炼 的 第 一 要 义 。 牙 以 琴 声 写 志 , , 伯 子
期呢 , 则以诗言度志 。 子期 的回应 , 妙就妙 在 “ 峨峨兮 若泰 山、 洋洋兮 若江 河 ” 的诗性 应答。 正如 后世范 仲
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课有感
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课有感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蔡军2010年10月19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宁夏银川体育馆举行的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观摩课。
活动从10月19日上午9:10分正式开始,21日中午12点结束。
共听了来自全国17个不同省份的优秀教师的17节课。
这17位教师的课各有特色、各有风格,但在课堂上不变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以把握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质量工程的五项标准为设计依据。
同时,我还感受到了“活”的语文课堂,感受到了有“生命”的语文课堂,也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巨大魅力和深广的学文。
总的来说听了他们的课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深厚底蕴,如果细心挖掘一定能品味出、体会到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性。
无论是他们的引课、授课、评价语言、教学基本功,还是他们幽默的教学艺术、作业设计等都将指导着我,成为一面照耀我成长的镜子,对于指导今后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授课、学生能力培养等多方面都启示着我努力的方向。
下面我将主要围绕新课导入设计为话题,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与大家共鸣。
导入新课在许多教师看来可有可无,或者说对于指导学生帮助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过去有时我也有过这样的误区。
参加全国第八届教师观摩活动,我意识到自己先前犯了一个错误,实际上课前导课十分关键,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尽早进入角色,利于教师了解学情。
而且导入的到位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能起到极大地帮助作用。
课前十分钟设计的巧妙、新颖、以旧迎新、有特色对于帮助教学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巧妙地设计有时能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有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时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时还能起到以旧引新、循序导入的作用等。
一、话家常、在轻松氛围中导入新课。
课前和学生话话家常、聊聊平时的学习、爱好、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感受到学习语文的轻松、自在。
同时和学生进行沟通,还可以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新接触一个班的同学,不进行课前谈话,直奔主题进行授课,学生还没有准备好进行上课效果是不佳的。
细节处彰显高效——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赏析
教 学 研 究 会 举 办 的全 国第 八 届 青 年 教 师 阅 读 教 学 观 摩 活 动 ,无 论 从 促
以直 人 式 谈 话 ,为 课 文 学 习 作 松 愉 悦 的 氛 围 。从 这 7分 钟 的 课 前
进 语 文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角 度 , 还 是 铺 垫 为 例 ,让 我 们 一 起 来 欣 赏 一 下 交 流 里 , 我 们 看 到 方 老 师 浓 浓 的 学 对 于 改 进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 提 高 全 民 香 港 吴 霭 筠 老 师 图 画 书 阅读 《 月 》 生 意 识 : 一 段 简 短 的 师 生 相 互 介 绍 星
一
二 、 样 的词 语理解 多
词 语 教 学 ,一 直 是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生 预 习 ,至 于 学 生 已 具 备 什 么 样 节 也 有 穿 插 。 如 方 会 通 老 师 在 处 理 学 的关 注 点 。 词 语 的 正 确 理 解 有 利 的 预 习 习 惯 、 预 习 到 什 么 程 度 参 赛 《 元 二 使 安 西 》 , 是 先 让 学 生 于 学 生 感 受 、 解 课 文 内 容 , 有 利 送 时 就 理 也 教 师 课 前 不 做 了 解 和 要 求 。 为 了 让 对 着 大 屏 幕 , 说 老 师 来 自哪 里 ? 于 积 累 书 面语 言 。 经 有 一 段 时 间 , 说 姓 曾 课 堂 的 氛 围更 轻 松 、 自 由 ; 了 让 字 名 谁 ? 紧 跟 着 又 让 学 生 颇 具 个 性 阅 读 教 学 无 论 是 低 年 级 还 是 高 年 更 为 每 一 个 孩 子 更 能 发 挥 自 己 的 主 体 作 地 介 绍 自 己 ( 次 大 赛 中 有 6位 教 级 , 在 刻 意 回避 词 语 教 学 , 至 是 本 都 甚 用 ;为 了 让 每 一 位 老 师 都 能 建 构 一 师 这 样 处 理 ) 随 后 又 补 充 了 诗 人 王 忽 视 了 字 词 教 学 的 落 实 。在 这 一 次 , 个 民主 、 谐 的师生 关 系 , 前 给予 维 的代 表诗 作及 相关 背 景介 绍 。 和 赛 的 大 赛 中 ,所 有 的课 都 没 有 忽 视 字 每个选 手 宝贵 的 l 0分 钟 , 行 课 前 进 给 陌 生 的 孩 子 上 课 , 课 前 谈 话 词 的 教 学 ,都 不 是 在 抛 开 字 词 教 学 交 流 。综 观这 3 4节 课 , 课 前 谈 话 十 分 重 要 。 但 这 个 谈 话 却 不 是 为 愉 来 进 行 阅 读 教 学 。 细 揣 摩 这 3 其 细 4节 环 节 , 家 又 是 怎 样 有 效 利 用 的 呢 ? 悦 而 愉 悦 , 是 要 和 课 有 联 系 , 拉 课 ,我 发 现 老 师 们 在 加 强 借 助 工 具 大 而 要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
甘肃张玉栋《落花生》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特等奖现场实录执教者:甘肃张玉栋版本: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课前谈话】主持人: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与老师一起上课的是二十一小学五(4)班的学生。
(掌声)师:谢谢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同学们下午好!我来自甘肃兰州,我叫张玉栋,张飞的张,玉米的玉,栋梁的栋,我就是来给大家上课的老师了。
估计一路上都在猜想,会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呢?喏,就是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小伙子了,看看我跟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老师)师:好,最后一位男生。
你来说。
生:我还以为是位女老师。
师:没有想到是位男的,喜欢男老师吗?生:喜欢!师:这么大声,喜欢就好!还有没有什么没想到的?好,你说。
生:你的名字像女的,但是你的样子是男的。
(一片笑声)师:我的名字像女的,其实也是男子汉,名字里也有栋梁的栋嘛!好,你说。
生:我还以为是一位年长一点的老师,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老师。
师:其实我告诉你,我已经28岁了,不年轻了,还有没有同学想到了吗?这个小朋友开始,哎,这个女孩子来说,来,你想说。
生:一般名字里有栋的,应该是很胖的。
(这句话只是大意)师:结果呢?生:却很瘦的。
师:是啊,又高又瘦。
你来。
生:我还以为是个带眼镜的老师呢?师:结果没带眼镜,不过长得也挺斯文的,是不是?(孩子们传来一片笑声)清楚了?大家还算喜欢我,希望经过一节课的相处与我成为朋友。
我呢是第一次来到咱们宁夏银川,很想到处走走看看,当然也想吃吃咱们这里的美食,可是我又不了解,你们是这里的小主人,要是给你个机会,给我当当小导游,你打算带我去哪看看?咱们宁夏,又是你。
生:西夏皇陵。
师:有什么好看的呀?生:……师:反正你说的是看的,是吗?有机会我一定去,你还打算带我去哪?你说。
生:黄沙古渡。
师:那有什么好看的?生:那边沙漠超多,很刺激,还有那个羊皮筏子,都很好玩。
师:是不是啊?我一定去。
你想带我吃点什么?你说。
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篇一: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精选一】七月流火,在湘江边上岳麓山下的长沙市举行的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于7月2628日三天中圆满完成初中语文赛课,我们听了18节课,加上余映潮老师的读报示范课,我们一共听了19节语文课个中收获,其中的观察、交流、思考、碰撞,倘若任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悄悄流逝掉,那可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此,我亲自敲击键盘,整理出我的现场部分录音,与大家共享一下在整理录音的过程中,我对专家或课堂的细节之处(主要是语言)在反复推敲确定不会改变其原意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的微调,不会影响大家的阅读【专家评课】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现场录音整理: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孙旺)第一个竞赛单元(7月26日上午)1.名师示范课:《语文报》读报课执教者: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2.《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执教者:湖北荆州市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李良永3.《最后一课》执教者: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评课专家:赵福楼(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首先,余映潮老师读报课给我的三点启示第一,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思想;第二,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应该追求简约化;第三,优秀教师的有效率的教学应该体现教方法这三点如果概括起来的话就是三个词,“有思想”、“简约化”、“教方法”我只谈几点关于“有思想”的问题名家上课,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多学生还有可能很多的听课教师就能洞悉他的教学意图,就是说,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读一份报纸,要让学生有所得那么,怎么落实这个目标和任务呢?显然,它面临的第一个备课的考验就是读报的课跟读课文的课两者是不同的,读课文的课题是明确的,课文的文本是(相对)单一的,因此其主题探究是清晰化的,但读报课,报纸内容量之多(有很多篇文章),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怎么提供话题,怎么欣赏文本;如果是我们往常教课文的方法,还追求教意义的话,你会发现报纸中的意义容量是非常多的,因此很难体现教意义,最佳落实的点是教方法怎么读、读的过程中怎么样习得方法,这样的意图在余映潮老师的课堂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优秀语文教师,因此,我们也应该更多的向前辈的语文教师、学者学习,去传承他们的思想其次,我想跟今天执教赛课的两位青年教师谈三点认识第一点认识,青年教师怎样追求教学技术的成熟,而至于发展自己的教育技术;我想,今天参赛的老师都是经过各省竞赛遴选出来的教师,因此他们都是会教课的教师然而,当我用教学技术的眼光去评判两节课的话,却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技术的运用上都有不太成熟的地方,可能离教学艺术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他们正处于发展中,我就要用挑剔的眼光说说他们的不足了举个例子来说,可能参赛的老师很注意课堂中的“冷”和“热”(冷场和热场的问题),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事先没有读课文,因此这节课应该教的是文本的初读课初读课文,应该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此时课堂的场面是处于“冷场”的状态;学生读书之后,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带动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此时,课堂气氛才慢慢由冷转热一个合理的课堂应该是先冷后热的,它不能回避学生独立自学但是,在有的教学环节,学生自学时有的老师的课堂安排是不尽合理的,因为我们知道,默读的时候人的思维活动是最为活跃的,因此在默读的时候一般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或者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组织,也就是给出让学生5分钟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给出思考题,一定要给出任务,否则这个默读就往往指向不清,缺乏阅读效率,这是大家关注到的第一个教学细节第二个细节,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问答之中,我们也会发现有冷场的时候,即教师提问之后学生没有进一步“接答”,课堂迅速出现了冷场,原因何在?因为有的教师可能没有思考过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怎样的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学习应该是三步:第一步,自己读,即自学;第二步,自学之后跟附近同学做同伴交流,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步,在大课堂中与教师一起进行互动交流如果我们的问题出来之后,不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就迅速地说:“好,你们小组讨论讨论”我们就会发现他们讨论不起来,其实学生课堂此时的不活跃跟老师的教学处理不当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教师在追求教学技术发展方面,应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第二点认识,谈谈关于教学要根植于文本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要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大家就执教赛课的教师对于文本的深刻解读都感到不满意原因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阅读肤浅化的问题非常普遍,原因在于:一是,教学处理的方式基本上采用的是问答式此时,有两个问题是共同存在的:(1)要么是教师的提问很随意,教师的设问都是一般化的问题,比如说“好不好啊?”“你们读懂了吗?”“写了什么内容啊?”等等,所有语文课堂都会这么问,因此他对这篇课文的认识缺乏新鲜感,他就没有办法激励学生深入探究,“学生答问意识不强”跟“教师提问缺乏讲究”是有关系的举个例子,我也是第一次读到《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我读文章时,第一个问题就是:“这篇演说不同于一般的悼词,也就是文章中看不到悲伤,看不到爱怜,看不到怀念,这种在一般的悼词中弥散的情绪是没有的;反过来,它却是温馨优美的,甚至还带着点儿淡淡的喜悦——这是超乎我们的想象力的”因此,我当时就想,这篇文章不悲伤,不伤感,不怀念,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思考会引导我们对文章进行深刻的解读再说了,文章开头一再强调“我是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的”,意味着演说者左拉不是作为同行、同道来讲话,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对之把握深刻的话,也许到后面我们去解读“兄弟”词汇的时候,我们就会认识到这篇文章不是一篇写私情的文章,它强调的是从文学传承的高度来表达对莫泊桑文学作品所传达的健康气息的赞美,它的人性之美,它的完美如其人,我们喜欢莫泊桑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喜欢他的为人因此,本文包含着的很多很深刻的内容,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关注它(2)问答式教学中,问答的数量过多,教师问学生答,即问即答,追求问答的频率,很多老师考虑的是“热场”的问题,“我得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啊”,甚至还出现“接答”,即教师给出前半句学生接下去说后面的一个词,这种强调“短、平、快”的问答,在我们的语文课中比较普遍在这样的问答中,学生只能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他们不会进入比较深刻的思考状态的因此,这种教学无法深入文本,文本解读的肤浅性就必然客观地存在了二是,教师自己对文本的把握不够深刻或者不够深入的话,或者说不能进入那种很动情的情境中的话,我们很多的铺设是出不来效果的比如《最后一课》,小说最后(高潮和结局部分),韩麦尔先生在即将下课的时刻,他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他此时此刻最不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在小说中都有具体的体现:他最不想说的是“放学了”“同学们走吧”,两句话中间用破折号连接,这两句话之间是一种动作的凝滞、语言长时间的空白(赵福楼老师现场示范朗读),是高度伤感的凝练;而他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是“法兰西万岁”(赵福楼老师现场示范朗读)这里是很长时间很丰富的情感爆发,是伤感、饱满、慷慨,因为前面有动作铺陈;此时,他是用手用粉笔在黑板上用力地写上这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他用了多少力气呢?他写完这两个字他就没力气了,“头靠在黑板上”说明他用尽了所有的生命的力气,他是在用生命呐喊这两个字,他的呐喊是在这样的行为中包含着的这种文本的深刻感受,如果我们老师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深刻,在朗读这里的句子的时候,学生就不能随老师的指引进入深痛的感觉之中——以上两个问题都可能有害于我们对文本的解读第三个认识,关于教学自然状态的问题我们的比赛是借班上课,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课,我们的上课老师容易背着很重的心理负担,对课堂有着过高的期望值,由于过高的期望值,融进了自己过多的东西之后,就很容易有害于怎么上课、在上课过程中跟学生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问题了,我们就会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比较紧张,在教学语言上和动作上都跟正常状态不吻合比如,从声调上来看,这些教师都是在哪里大声地呐喊着上课,为什么呀?他看着台下那么多听课的老师他紧张,他害怕大家听不到,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时应该是比较轻声地组织着说话,而上课的老师都是在大声地呐喊着“同学们,这样好不好啊?!”这完全可以看得出这些老师很紧张还有,就是有些行为是很不得当的,比如,我们要对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进行评说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准备一下”,用一个词对课文中的两个人物来评价“当我看到此处时,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对这两个人物都要进行评说的话,学生消耗的时间成本要扩大还有,针对这两个人物进行评述,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么讨论呢?你是两个人物共同讨论,还是一个一个人物的讨论,这就是老师自己给自己出了个大难题啊当然,老师比较聪明,着重于一个人物进行评说,但对学生而言存在着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两个人物的评说,时间是不够充分的,这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说,“请同学们一起来评价韩麦尔先生,用一个词来评价”,在学习行为结束之后总结一下学习方法“我们刚才使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发现韩麦尔先生的行为特征及其行为表现的”,在掌握了方法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由“教”而“不教”是我们一贯的教学主张教学中,教师的处理过程欠妥当,如果我们来将它们全面铺开的话,基本上是这样的:第一个过程,布置任务;第二个过程,学生自读;第三个过程,小组交流;第四个过程,集体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的安排,消耗时间非常大;而且,讨论又是散点讨论,你要不断地点评学生的发言,而学生发现课文时一会要到前面去找一会要到后面去找,把文章的思路完全打乱了,讨论也是分散的在散点阅读的状态下,要想让学生构建课堂学习和认知的完整体系的话,是非常困难的“消耗时间非常大”和“散点阅读”两个原因使得课堂上大的讨论环节需要更充分的时间,时间不够就讨论不充分,就只能匆匆走过场,结果是结论似乎出来了,但感觉总是“不到位”,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效果怎么就没有出来呢?原因就在于此——希望所有青年教师关注教学技术专业发展的成熟篇二: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课堂教学实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在学段航标引领下的阅读教学--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例的启示
的 情 景 , 采 用 模 仿 表 演 、 色体 验 等 , 合 课 文 特 或 角 结
点 , 取 由扶 到 放 的 教 学 策 略 ; 到 中 高 年 段 , 应 采 而 就
指导学生注重抓住语文学科特 点 , 读为本 , 用 自 以 利
主 、 作 、 究 的学 习方 式 学 习课 文 。 合 探 在观 摩 活 动 中 ,许 多做 课 老 师 为 我 们 提 供 了很 多 教 学 策 略 与 学 段 特 点 相 合 适 的课 例 。 如 天 津 田 雪 莹 老 师 执 教 《 赞 》 人 教 版 二年 级 上 册 )她 备 好 实 称 ( ,
教
在 掌 段
一
—
读 教 学
一 一 一第八
例 示 的启
¨l
^ ' L _
学 生 的 语 文 学 习 在 不 同学 段 有 不 同 的 任 务 、 不 同 的要 求 。 而 , 观 时 下不 少 阅 读 教 学课 , 学 的 然 综 教 目标 模 糊 、 位 不 准 、 容 不 清 、 面 俱 到 、 略 相 定 内 面 策 似 、 同小 异 , 业 设 计 雷 同 、 械 重 复 等 现 象 , 见 大 作 机 屡 不 鲜 。 其 原 因 , 大 程 度 在 于学 段 意 识 模 糊 。 已 究 很 这 引 起 小 语 专 家 的关 注 。 么 , 那 阅读 教 学如 何 凸 显学 段
中积 累 , 情 入 境 地 感 受 人 鸥真 情 。 入 值 得 一 提 的是 , 对 学 段 特 点 , 用 媒体 课 件 代 针 慎 替 学 生 体 验 感 恬 也 引 起 做 课 教 师 的 反 思 。 如 上 海 李
版 六 年 级 上册 ) 一 课 时 的 教 学 主 要是 , 续 渗 透 文 第 继 言 文 的基 本 阅 读 方 法 , 借 助 注 释 、 系 上 下 文 的 基 在 联
阅读教学的“深度设计”之辩
一
பைடு நூலகம்首 以助 理解 , 引辛 弃疾 的《 菩 萨
要 从 三 个 方 面 人 手 :一 是 整 体 感 蛮 ・ 书 江 西 造 口壁 》 是 否 会 更 好 一 耿: 《 水龙 吟》设 计 的第 二个
“ 深 度设计 ”的总体 原 则是 : 悟感 情基 调 ; 二是 理清行 文 思路 ; 些?
所 以说 , 只 有 讲 究 整 感 受 来 看 ,学 生 对 这 首 词 中 作 者 许 :你 反 对 目前 语 文 阅 读 教 解 文 本 内 容 。 学领域“ 环节过多” 的 问题 , 我 也 体 性 ,才 不 至 于 将 一 篇 篇 美 文 肢 的感 情 把 握 还 不 是 很 到 位 。 究 其
浅 。” 作 为教 师 , 我们也 要拒 绝肤 发 一 下 吗 ?
浅 的 教 学 。如 何 通 过 课 堂 教 给 学
放 在 一 起 作 比 较 来 加 深 对 词 作 思
耿: 课 堂 的形式 简单 , 并 不 代 想 情 感 的 理 解 是 否 会 收 获 好 的 比
生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培 养 他 们 分 表 着 内 容 空 洞 , 这 就 需 要 巧 妙 的 较 效 果 ? 这 “ 整 体性 ” 背 后 的深 度
简 约 而 不 简 单 。简 约 指 的 是 在 形 三 是 找 出 核 心 问 题 。 例 如教 学《 水
式上 应该 简 明扼要 。 一般来 说 , 一 龙 吟 ・ 登 建 康 赏 心 亭 》,我 设 计 了 和 第 三 个 环 节 之 间 是 一 种 递 进 关
节 课 的 主 体 环节 不 宜 超 过 三个 。 “ 浅 味~ 品味一 深 味”三 个环 节 : 系 。 第 三 个 环 节 是 在 第 二 个 环 节
全国第8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观后
阅读教学诘问——全国第8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观后去年10月在银川举办的全国第8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可谓盛况空前。
这是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次大聚会,也是全国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的一次大展演,同时还是全国小语界的一次大交流和大讨论。
跟大家一样,作为活动的亲历者,我在分享和体味这次盛会的过程中,也生出些许疑惑、忧虑和思考。
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既是对自己的诘问,也是就教于同行。
一、学生是否也会觉得累?大赛期间,评委们在评析和讨论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发出同样的感叹:有不少课听得感觉累!我也有同感,有时听着听着,就会傻想:如果我是台上的学生,会不会也觉得累?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究竟想得到什么?……设身处地站到学生的角度审视面前的课堂,便不难发现一些“被累”的缘由:——教学的立足点偏离,学生被“拖得累”。
一些教师课堂的提问、对话偏向少数人,那些思维活跃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而另一些(常常是大多数)反应稍慢的孩子则往往被忽视,这部分孩子只能亦步亦趋“往前赶”;一些教师教学的进程显得过分跳跃,有时为了“赶趟儿”,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又跳到另一个问题,大多学生疲于奔命,吃力地跟着老师后面转悠;仔细分析孩子的课堂发言,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在琢磨老师的心思,言说“教师想要的话语”,“感悟教师的感悟”。
——教学内容贪大求全,学生被“灌得累”。
教师总想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盘托出,试图让学生也达到自己的理解程度,于是不得不强拉硬拽,不得不“灌输”;教师对于文本的“精彩”常常一处也不舍得放弃,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学生“吃得太多,消化不良”。
——教学手段过于花哨,学生被“换得累”。
现代教学技术为语文课堂打开了一个立体的空间,从二维的平面(粉笔加黑板),到现在声、光、电立体影像的呈现,让孩子的感觉通道接受了更多的刺激。
而感觉通道的频繁变换,往往导致学生应接不暇,刚刚看完视频(还在体会)就要说说感受,刚刚欣赏完图片(还在回味)就要读出感情……在频繁的切换之中,孩子或许会有新奇感,但新奇的背后掩盖着“感觉的疲劳”,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些语文的应有之义。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地向大家展示我在教学中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次观摩课。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详细地与各位专家分享这一观摩课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操作过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本堂阅读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章中关键信息的辨别能力,并通过对事实细节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学习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2. 学会从文章中找到特定的信息;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细节解析。
二、教学策略与过程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我设置了一个小问题,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了一位小记者,要为报社进行采访。
这个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 导入与准备阅读:我通过图片和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主题,并让他们提前预测文章的内容。
然后,我简单介绍了一些生词,为学生做好阅读准备。
3. 合作阅读与讨论:我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篇章并回答一些问题。
让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动,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思考。
4. 集体分享与汇报:我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通过倾听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5. 归纳总结与拓展思维:我在课堂最后提出了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思维。
同时,我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强调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1.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评价:我通过查看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小组讨论的情况,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了评价。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给予了个别指导和反馈。
2. 自我评价与反思:我意识到在某些环节中,我的指导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向往——听罗才军老师成才之路随感
向往——听罗才军老师成才之路随感罗才军,一个陌生的名字,不禁以为他会是个德高望重的教坛老者,没想到他是小语界耀眼璀璨的青年才俊。
而比我们只大一轮年岁、年轻的他却把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一生能得的奖都收入了囊中,其中最令人艳羡的当然是“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这个头衔好比是一名戏曲演员得到了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真是佩服佩服。
听完他《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成长经验讲座后,“低在尘埃”的自己对他是高山仰止——文学修养之厚重,绝!他给自己五个成长阶段起的小标题就给予我震撼:“起:沉潜与坚守”、“承:觉醒与突围”、“转:奋进与跨越”、“合:乘势与守道”、“破:漫溯与歌吟”,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是取不出如此文雅脱俗的标题的。
深邃而又贴切的语汇他能信手拈来,跟他的阅读是分不开的,讲座中不时穿插王小波、张爱玲等作家的句子,还有春秋时期思想家管子的语录,许多还是闻所未闻的,足见罗老师读书海量。
不过最令人叫绝的要算他选择吟诵诗词的方式来排解苦闷忧愤了。
想想自己,工作效率底下,搞得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偶尔几次工作清闲也会选择电视剧来抚慰自己紧绷的神经,羞愧。
心脏承载之巨大,强!从他盘点的历次赛课经历中,失败、受挫比比皆是,但一次次的重大失误使他越来越泰然自若——“都那样了,我还怕什么?”准备全国赛课的试教中,曾惨遭“专家组团批评”,句句重创,但他默默承受并坚强地挺了过去,一路走来,无坚不摧。
对照自己,一堂家常课的失利会令自己暗无天日似的惴惴不安,耳边偶尔听到一句对自己否定的评价就魂不守舍,没完没了地黯然神伤,哎,太脆弱了,太懦弱了,比比罗老师,那些算的了什么!哲理思索之深邃,赞!罗老师说“只有你去适应环境,不要妄想环境来适应你,需不断让自己的内心与周围世界讲和”,是啊,一味抱怨环境就是自我毁灭,当然在大环境如此的情况下,去做大家“不去做的,不屈做的”,那样才能闯出一番天地来。
这般大气,我想我要几年才能练就啊!从不自信的我,十分怀疑自己在小学语文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就我目前的水平而言,我连说“事在人为”都无法信誓旦旦,但人应是环抱梦想而生活着,罗老师那样的巅峰,实难触及,但我可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你的难度增加,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
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
生: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师:好孩子。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师: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
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有时候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
———————————————————————————————— 作者:
———————————————————————————————— 日期: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课前谈话部分】: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就是请大家造句,很多小朋友一年级就会了,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
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抓住细节处啦,也抓住关键处了。不过建议你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钢琴,还会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课堂教学部分】
解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一段话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齐说: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句话?
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略去)
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静心涵咏,切己体察,品味感悟
(一)范例引路,多元品读第一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
生:我承受不住。
师: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
生:承受得住。
师: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
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
生:您──
师:说到“您”,这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
师: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
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生读第三段)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