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创新设计课程,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创新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团队合作能够将不同的思维和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更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协作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为将来的团队合作打下基础。
再次,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需要通过实践将想法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注重实践性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实训和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研究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解决方案,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也需要关注。
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创客空间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其次,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
最后,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领导能力等,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创新。
本文将介绍一个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并详细讨论其实施方法和预期效果。
一、培养目标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2.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注重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3.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跨学科综合能力: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思维和能力。
二、实施方法1. 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引入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创业理论、创业管理、创新方法等,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项目实践等,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跨学科课程:增设跨学科课程,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2. 指导教师培养指导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培养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进优秀教师:学校可以引进一些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讲师,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和实践指导。
•组织培训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水平。
•激励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实践活动开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组织以下几类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比赛:组织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求,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下面是一个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案,以期为相关机构和组织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培养目标本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使他们成为能够在各个领域中推动创新和发展的领导者。
二、培养内容1.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营、组织创新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员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创造力:为学员提供创造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
通过开展创新比赛、组织创意工作坊等方式,激发学员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员将创新思考和创造力转化为实际行动。
通过组织实践项目、实习机会等方式,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经验。
三、培养方法1. 课程设置方法: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如创新管理、设计思维、创业课程等。
通过引入实践案例、项目实践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导师指导方法:为学员配备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导师,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
导师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员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3. 实践项目方法:组织学员参与实践项目,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
通过与企业、组织合作,让学员参与实际项目,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项目可以是小组项目或个人项目,鼓励学员与其他学员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培养评估方法1. 综合评估方法:通过考核学员的学术成绩、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全面评估学员的培养效果。
考核方式可以包括笔试、面试、项目展示等形式,综合考核学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反馈评估方法:定期给学员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定期跟踪学员的发展情况,及时评估培养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创新型人才 管理型人才 科技型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 培养 措施
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科技型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措施
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科技型人才以及青年科技人才是在不同领域中具备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科技能力以及潜力的人才类型。
针对这些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包括培训、学习课程、实践项目等,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2. 提供实践机会:为人才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包括实习、项目经验等,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资源和支持,包括资金支持、导师指导、伙伴合作等,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创业。
4. 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人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学术交流、行业论坛等,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借助合作与交流的力量推动人才的成长与创新。
5. 政策支持与奖励: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科技型人才以及青年科技人才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以激励和吸引更多人才的培养。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
科技型人才以及青年科技人才,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推动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指针对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现代社会的变革速度非常快,要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只有掌握了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因此,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素质,通过不断积累知识来提高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批判性思维。
创新需要不断挑战既有的惯性思维和观念,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识别、评估和改进现有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应能够独立思考,审视自己的观点,并主动提出质疑。
只有不断批判和反思,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创新的发展。
第三,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交流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
同时,创新也需要在团队中互相启发,通过集思广益,促进创新的产生。
第四,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业精神。
创新与创业密切相关,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他们应具备自我驱动力,能够面对风险和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的目标。
同时,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市场洞察力和商业意识,具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
第五,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方法。
创新思维是指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打破常规,寻找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开放的思维,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概念,具备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包括广泛的知识储备、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和方法。
这些素质要求是互相关联和促进的,通过培养这些素质,可以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变革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成为了各个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话题。
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1.1 创新教育理念的引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基础。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创新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活动等方式来实施。
1.2 多元化的学科设置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应该在学科设置上更加注重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文科、理科等学科外,还应该开设创新科学、创新经济、创新管理等学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1.3 融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采用融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项目,通过实践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路径2.1 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为了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要建设一系列创新实践平台。
这些平台可以是学生实验室、创客空间、科技创新中心等。
通过参与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创新能力并提升创新思维。
2.2 创新导师的指导创新导师是创新型人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持力量。
他们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与创新导师的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2.3 创新竞赛的举办举办创新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创新竞赛,学生可以锻炼创新能力、交流经验,并获得实践机会。
创新竞赛的组织者应该注重提供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创新型人才的政策支持3.1 创新型人才政策的制定政府应该制定针对创新型人才的政策,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人才引进政策、创新项目资金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评价体系和创新文化六个方面,探讨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教育理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传统观念。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使学生具备全面的发展潜力。
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的课程,如创新创业课程、跨学科课程等。
其次,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使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满足社会需求。
最后,要注重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展示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首先,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最后,要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最后,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践场地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五、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能力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吸引和培养这些人才。
本文将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一、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1. 人才招聘平台创新型人才热爱行业,熟悉行业情况,因此在人才引进方面,选择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招聘平台是很关键的。
例如,针对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可以选择“拉勾网”和“BOSS直聘”等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招聘服务,同时还能够定位到符合企业需求的相关人才。
2. 社交媒体的运用社交媒体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招聘方式,这是因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数量庞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覆盖面。
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对创新型人才进行招聘宣传,通过推广,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企业。
由于人才在社交媒体上的粘性较高,因此,在引进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成本效益。
3. 人才补贴政策和福利待遇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需要相应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经济补贴和福利待遇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对一些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企业可以提供优惠的租金、佣金等吸引他们入驻企业,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创新型人才,也可以帮助这些人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企业应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在规划中,企业可以确定所需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策略和培养板块。
通过这样的规划,企业可以快速组建高效的人才队伍,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积极开展内部培养计划除了引进创新型人才,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内部培养计划,帮助员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企业内部资料库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创新型的培训方案,让员工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应对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学校来说,如何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旨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进行浅谈。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具备以下特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多元化学习和跨学科交叉能力。
因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着力于以下方面:1. 教育模式:该模式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更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内容,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整合相关学科,让学生感受到各个领域的联系,增强学生跨学科的交叉能力。
3. 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大讲堂、研讨会、小组讨论、课程设计与实践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深度理解。
4. 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育环境应该注重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技术条件,如多媒体课室、网络资源等,以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需要重视以下要素:1. 学校的使命与目标:学校的使命和目标需要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构建而设定,贯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各方面工作。
2. 资源保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教师、教学设施、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支持。
3. 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化、知识储备和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创新水平。
4.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发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
学校需要开展以创新为重点的项目实践、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第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拓展训练等,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一系列的学术课程,如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管理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
第二,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为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性项目,如企业实训、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提供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开设创业实训基地等。
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创业孵化器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第四,培养国际化视野。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竞争力。
学校可以开设国际化的专业课程,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进行授课,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实践项目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和科研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包括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国际化视野和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管理)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及培养规律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陈敬贵张鲜元刘黎一、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2005年3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由于大学具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人才荟萃、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国际交流广泛等优势,特别是大学通过教学与科研活动,培养优秀青年才俊,培养在科学技术和社会重要领域中最富创造力的群体,这是高等学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面临的新的重要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规模上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重大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总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员的比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智力准备,而且在为社会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努力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高校在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采取了某些特殊的政策措施,例如允许智力超常、创造力强、表现优异的学生,在选课、跳级、提前毕业、免试保送研究生、硕博连读等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增加了这些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等方面,又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
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制度、人事与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很不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还未形成有利于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因此,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对高等学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深刻理解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建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浅谈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浅 谈创 新 型 管 理 人 才 的培 养
杨 德 新
( 洛阳师范学院 , 河南 洛阳 4 7 1 0 2 2 )
摘 要: 高校及企事业 单位 中管理人 才普遍存 在创新 能力 不 足 和创 新 能 力缺 失 的 问 题 。 本 文 分 析 了创 新 能 力缺 失 的 原 因, 并从 高校教 育培养 、 社会 培养、 创新 管理方 面提 出培养创 新
的特征在于创新精神 、 创新意识 和创 新能力。从泰罗 的科学管 理理论到当前管理理论 的发展 , 目前 的教学方法除 了课 堂讲授
外, 有案例分析 , 情景模拟 , 团队协作 , 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 法 。这 些 丰 富 多彩 的教 学 方 法 , 从 某 种 程 度 上调 动 了学 生 学 习 的积极性 , 培养了学生 的创新性思维和 自主思考 的能力 。2 ) 管 理类 实 践 教 学模 式 的建 立 。 国外 很 多学 校 建 立 了独 立 的实 践 教 学 模 式 。例 如 : 美 国 的合 作 教 育 计 划 , 英 国的三明治课程 , 德国 的双 元 制 教 育计 划 , 1 3 本 的 产 学合 作 等 , 给 高 校 培养 创 新 型 管 理 人 才 提 供 了借 鉴 。管 理类 实 习实训 基地 的建设 提 高 了学 生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校 内 实训 基 地 的建 设 主 要 包 括 会 计 专 业 的 E R P沙 盘模 拟 、 会 计 模 拟 实验 室 , 旅 游 专业 的酒 店 实 习 基 地 、 模拟餐厅 、 模拟客房 、 外 贸 模 拟洽 谈 会 议 室 、 模 拟证 券 交 易 所 等 。实 习实 训 基地 的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专业特点 , 对培养符合 当地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的应 用型、 实用型创新型管理 人才有着重 要 的意 义 。3 ) 管 理类 师 资 队 伍 的建 设 。 师资 队伍 的 建设 是 培 养 创新型管理人才 的核心和前提 。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需要教师 队伍 的创新性 , 要求管理类 教师既要精通管理理论 又要有实践 经验 。加 强 教 师 队伍 的 建 设 可 以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展 开 : 一 是 鼓 励专职教师读博 、 出国培训 、 进修 , 不断提高 自身专业理论水平 , 完善专业理论体 系。二 是鼓励专 职老 教师做好母 鸡带小 鸡 的 “ 传、 帮、 带” 的工作 , 指导青年教师申请项 目, 撰写论文 、 教材等 。 三是鼓励专职青年教师带领学 生到企事业单位去实 习实 训 , 理 论联 系实践 , 使教学相 长。报告 , 和学 生互动 , 丰富了学生 的课 堂 生 活 , 激 发 了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 ( 2 ) 社 会 培养 。1 ) 管 理 人 才 的 引 进 。 管理 人 才 的 引 进 要 公 开招聘 , 严格考核 、 合理 竞争 , 择 优 录用 , 促 进人力 资源 正常流 动 。杜绝专业不对 口的情况发生。招聘采取笔试 同面试相结合 的模式 , 既要考核应聘者的专业素养 , 又要考核应聘者 的领导能 力、 组织能力 、 协 调 能力 、 创新 能力 、 团队 协作 等 综 合 素质 。这 样 的选拔方式有利 于优秀的管理人才脱颖 而出。2 ) 管理人才 的培 养 。要培养 管理人才首先要 留住人才 , 既要 制度 留人 , 也要感情 留人 。要 通 过激 励 机 制 , 提高待 遇 , 培 训 培 养 等 方 式 留住 人 才 。 如摩托罗拉公司的管理者制定 了一个 留人的制度 , 如果 公司 的 员工 离 开公 司 9 0天 内重 返公 司 , 其 工 龄 可 以在 离 开 前 的基 础 上 延 续 计 算 。 同时 要 感 情 留人 , 给 刚 毕业 参 加 工 作 的 员 工 提 供 住 宿条件 , 鼓励他们继续进修 , 学习培训 。 ( 3 ) 创新管理 。1 ) 机制创新。管理人 才如何管理既是一 门 科学 , 也是- -t ' q 艺术 。要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 , 那么首先要观念 让他们独立做事 情。对 于高管来说 , 员工 出差在 哪里他不知道 , 他完全相信员工做应该做的事情 , 对于下属人员 的调 整 也 不 干预 。员 工没 有 固定 的工 作 时 问 , 工作区域开放 , 穿 着 没 有 职业 装 要 求 。这种 氛 围能 够 激发 大 家 的 创造 性 。但 是 有 点 非 常严 格 , 那 就 是 要 呈 现工 作 结 果 企业文化创新 。营 造 一 个 良好 的企 业 文 化 , 创造一 个相互学 习, 相互交流 , 共 同 分 享成
创新人才的类型与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的类型与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词汇。
人们对于创新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意味着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创新人才的类型与培养模式就成为我们讨论的焦点。
一、创新人才的类型如果要说创新人才的类型,那么我们需要先了解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指新颖的、有用的、可实现的想法、过程或产品,通常对于一个组织或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创意型人才创意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意能力的人才。
他们能够通过创造、想象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2. 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是指那些在技术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他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在技术领域的能力和水平,为组织或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3. 经营管理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是指那些在经营管理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他们能够通过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为组织或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价值。
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过对创新人才类型的了解,我们需要思考怎样培养这些人才。
下面,我们将从教育、企业和政府等方面来探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1. 教育培养模式在教育方面,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创新以及创新所需的一系列技能,让他们能够在学生时代就具备创新的能力。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加强创新课程的设置,通过任务型、项目型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加强创新实践的机会,例如组织创新比赛、实践性课程等,鼓励学生投入到创新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企业培养模式企业是一个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贡献了力量。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开放式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发挥创新伦理和头脑,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从而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和流程。
(2)鼓励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学习机会和发展计划,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能力,成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一、前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问题,不仅对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更能为创造更加繁荣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其中技能、知识和利他精神是三个关键要素。
1、技能要求技能是创新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技能时,应该突出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
而创新型人才则需要具备协调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capability。
学生在创新活动中需要学习不同行业的basics,例如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
2、知识要求知识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特别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更加熟悉全球文化和价值观,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
3、利他精神要求利他精神是创造出各种创新成果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精神要求学生把自己作为团队合作的一部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与其他组成员寻求合作,以实现技术创新。
学生应具备耐心和宽容态度,以保证创新团队成员的合作以及对整个复杂的创新实践过程做出贡献。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1、多元化培养方式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该从大学的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环节、创新创业支持和学生竞赛等环节上推进,具体方式被赋予多样性,例如经典文化、科学班、技术创新等。
2、全程辅导式教学学生需要辅导式的教育和指导,需要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告诉他们应该如何了解问题,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寻求和利用资源。
3、鼓励拓展视野创新型人才的思维视野要广阔,开拓眼界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的启示。
学生应该参加各种活动和研讨会,广泛交流建立强有力的人际关系网。
4、注重实践环节在创造出真正的创新之前,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环节进行经验积累。
实践环节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创造出可实现的成果,并最终变成真正的创新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环节
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三个关键环节周彩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民族进步、国家振兴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育创新精神、锤炼创新能力和体验创新实践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环节。
引入新理念、采用方法,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内涵,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案例,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加强素质教育,开展专项培训,解读创新成败,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亲身经历真实、可控、完整的创新实践是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实践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主动的,必然是具有新思想、掌握新技术的一方。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更趋激烈,转变增长方式,谋求弯道超越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战略的根本途径在于“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
”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紧扣三个关键环节。
一、培育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强则国家强,创新精神弱则国家弱,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创新精神也是支撑大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并积极创新实践的精神力量。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的意志和信心、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1、培育创新精神的现实意义(1)培育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必然要求。
创新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
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史上,每一个王朝的更替,每一次盛世的开创,无不是破旧创新的成果;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件艺术瑰宝无不是推陈出新的结晶。
近代中国的腐朽没落是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必然结果,今日西方的强势之源恰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创新。
(2)培育创新精神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
企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企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而创新型人才则是企业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
那么,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呢?首先,企业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一个开放、包容、容错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不用担心因为失败而受到责备。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以身作则,积极倡导创新理念,对员工的创新想法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比如,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奖励机制,对提出有价值创新建议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创新的重视。
其次,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思维拓展培训等。
同时,鼓励员工自主学习,报销部分学习费用或给予学习时间上的支持。
例如,企业可以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来举办讲座,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创新成果;还可以组织内部的经验交流分享会,让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再者,实践锻炼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项目小组,让员工参与到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另外,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团队也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能够带来更多的思维碰撞和创新灵感。
企业在招聘时,不应局限于单一的专业和经验,而应广泛吸纳各类人才。
同时,在团队组建时,注重不同性格、能力的搭配,以形成一个互补、协作的创新团队。
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物质奖励,如奖金、晋升等,精神激励同样重要。
比如,给予员工更多的荣誉和认可,在企业内部宣传他们的创新成果和贡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和成就感。
此外,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为机制和评价两部分,从不同角度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1、课程体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应该有不同的课程设置。
对于专业课程,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验等实践环节。
此外,还应该开设跨学科课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开设人文素质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2、实践环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应该能够参与到实际的创新项目中,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
实践环节可以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创新竞赛等形式。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
3、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有一位导师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导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研究。
与此同时,导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项目培养项目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参与到不同的创新项目中,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通过项目培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积累实际经验,为将来的创新工作做好准备。
二、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既要考虑学生的学术成绩,也要考虑其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本节将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1、学业成绩学业成绩是创新型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学习成绩可以反映其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学业成绩也可以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在创新型人才的评价体系中,学业成绩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
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科选择和学习机会,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实践环节。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创新竞赛、开设创新实验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我们应该注重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的潜能。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教育。
创新型人才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应该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实践环节、个性化培养以及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教育。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1 -。
浅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浅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点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悉国际前沿科技动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能够在多样化环境中适应和创新的人才。
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知识结构以及国际化视野。
创新型人才培养强调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且有能力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团队合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很少有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团队合作已成为创新的重要保障。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协作完成任务。
创新型人才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结构。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个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融合和交叉。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够跨越学科边界,有能力解决多学科综合性问题。
创新型人才培养突出国际化视野。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视野已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创新型人才需要了解国际前沿科技动态,能够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具有面向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人才培养的重点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策略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策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创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创新不仅需要新的科技和技能,也需要人才。
然而,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时代的需求。
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策略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一、创新教育的开展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许多学校和企业重要的学习课程。
创新教育可以通过课程结构、教育方式和学习环境等多种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如何促进社会进步的。
在课程结构方面,创新教育一般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宽泛掌握知识领域,二是深入学习知识领域的创新思维。
通过这样的结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广泛了解,同时,也可以在深入学习领域中了解如何运用创新思维。
为了实现这种教育方式,一些学校和企业已经开展了创新教育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学生可以参加创新实验、参观科技企业和与行业专家交流。
这样的创新教育可以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创新思维不仅包括独立思考和勇于冒险,也包括系统思考、跨界思考以及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模式。
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考虑:1. 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这些学习活动可以包括模拟实验、案例分析、创意竞赛等。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根本,在不同场景下“跳出框架”,创新突破。
2. 开发创新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工具被开发出来。
例如,虚拟实验室可以将学生带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环节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一些在线课程还提供了创新工具,如虚拟讲堂、在线评估工具等,使创新教育更加互动、灵活和实用。
3. 合理运用评估方法评估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
我们不仅要从“结果”方面评估学生的成果,还要从“过程”方面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和技能。
这样,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运用评估方法来监测和调整创新教育的进度,以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
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
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
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
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
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
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
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
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
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
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
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
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
这壹过程,不仅
能够有效地强化大学生和研究生参和科研实践,于干中学,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的研发能力。
另壹个重要路径是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衔接。
曾有人说中国制造的电脑、电视、洗衣机是按照国际标准,全球通用的;但我们培养的工程师、医生却不能和国际标准兼容,难以于其他国家就业。
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积极参和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是改革教育的时代要求。
这不仅意味着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项目,同时意味着加大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学习借鉴国外现代大学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成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新型人才,进壹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改革处于核心地位。
包括建立社会参和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及改善人才的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等等。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仍有其他许多重要内容,例如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重视因材施教,实施特殊人才特殊培养,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等。
其中壹个重要内容,是大学需要形成健康的学术环境,成为学者和学生能够潜心研究、安心学问的场所。
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于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于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这种良好环境的形成需要相应的文化支持和文化创新,需要重视“软环境”、“软实力”的建设。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壹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且不能壹蹴而就。
中国要培养能够提升国家发展水平,科技实力,和世界接轨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世界观的改变,不能壹味的追求高速度、硬指标,须知人才的培养关键于于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善于思考的执着研究精神,这是壹种文化,是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创造壹个环境,使之向着利于创新的方向发展,逐步改善科研氛围,重视创新思维的开发,支持引导创新思维向高端成果转变,改革硬性体制,转变培养旧观念,立足多元向上,精深科研的创新文化,辅之以国家经济支撑,政策支持的硬性条件,培养出我国的创新型人才。
宁波市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壹定的可行性。
市政府本着人才培养,带动经济发展的意愿,推出人才培养计划,予以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不可否认,这有利于壹大批的有志人士、有才之人脱颖而出,利用这次机会,得到培训和发展,成为某壹领域的先进人物,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此外,此计划显示了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且提供了壹个人才培养渠道,利于引导社会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于壹定程度上利于人才的形成和素质的提升,利于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加人才的储备,具有壹定的肯定意义。
但事实上,这些人于中国特有的环境下,仅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是难以成为乔布斯式的领军人物,成为创新人才也是勉为其难。
该政策于壹定程度上鼓舞了有志青年,为他们提供了前进的渠道,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为中国的体制未变,创新文化氛围没有培养起来。
须知创新型人才的形成,主要依靠外部文化氛围下的自
身创新,而非外力的拉伸塑造,内因是主要的。
“软环境”、“软实力”的建设尚不完善,人才培养的创新体制尚未形成,“乔布斯”式人才就很难出现了,宁波市的人才培养计划也难以培养出其理想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
综而述之,人才培养是利于国家的持续力量。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国家“软环境”、“软实力”的建设,需要创新文化的培养,从长远的人才培养角度见,仍需要教育体制、政策的变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壹个良好的氛围和平台。
于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