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原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药典规定的检测热原质的方法

药典规定的检测热原质的方法

药典规定的检测热原质的方法
中国药典《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检测热原质的方法如下:
1. 使用原料重量计算热原质的含量:取指定数量的原料,将其称量,根据热原质的含量与总重量的比值提出热能值。

2. 采用TT热量计法测定热量:采用预定数量的原料制备滴定液,将滴定液室内温度稳定后,使用TT热量计用水和饱和溶液分别作为常温热容和滴定热容,测量两测量间温度变化,从而推算出热容及热量。

3. 采用微量热容计法测定热量:取指定数量的原料,放入小容器中,室内温度稳定后,使用微量热容计测量溶液公分母的温度的变化,从而推算出溶液的热量。

4. 运用全热分析法测定热量:将指定数量的原料制备成气悬浮液,在室内温度稳定后,使用全热分析仪测量悬浮液热容,然后推算出迭热及热量。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是一个广义名称,用于描述产生或传递热量的物体、物质或现象。

在工业、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中,检查热原的方法对于确保过程的正常运行和预防故障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热原检查方法:
1. 热传导检测法:这是一种测量热量传递速率的方法。

热传导检测仪通常包括一个发热体和一个温度传感器。

当电流通过发热体时,它会产生热量并传递到周围的物体。

这样就可以测量热量的传递速率以及物体的热导率。

2. 热扫描电镜(SEM):热SEM利用电子束来扫描样本,并通过观察样本的热反应来检查热原的性能。

可以通过观察样品的温度分布图来确定样品的热特性。

3. 红外线热成像(IRT):这是一种无接触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观察对象的表面温度分布。

热成像仪使用红外线相机(或传感器)来捕捉物体或物质的表面温度,并将其转换成彩色图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特定区域的温度梯度以及区域的温度变化。

4. 热重量分析(TGA):这是一种测量样品热性能的方法。

TGA可以测量样品的质量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从而确定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分解特性。

5. 示温器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测量液体和气体的表面温度。

温度的变化可以观察到指针的变化和液晶显示屏的变化。

总的来说,选择特定的热原检测方法取决于所需的精度、检测对象的类型、要求的速度和测量条件。

在选择特定的热原检测方法之前,最好先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最终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最准确、快速和可靠的结果。

发热检验工作制度

发热检验工作制度

发热检验工作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发热病人的检验工作,提高诊断准确性,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发热检验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发热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加强发热检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3. 做好发热检验记录,确保检验资料的完整性。

4. 密切关注发热病人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发热检验工作流程1. 接诊(1)对发热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发病原因、病程、症状等。

(2)询问病人近期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或去过疫区,了解潜在的感染风险。

2. 初步判断(1)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2)对于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3. 检验项目(1)采集病人血液、尿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样本。

(2)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病原体检测、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

4. 检验结果处理(1)及时分析检验结果,结合病人病情和流行病学资料,作出诊断。

(2)对于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隔离措施。

5. 生物安全防护(1)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2)使用后的废弃物,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6. 检验记录(1)认真记录发热检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病人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2)确保检验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发热检验工作制度1. 发热检验工作由具备相关专业资格的检验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2. 检验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

3. 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发热检验试剂应严格按照有效期使用,过期试剂不得使用。

5. 发热检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负责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6. 检验结果应尽快告知病人,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指导。

热原检查标准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热原检查标准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热原检查标准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1.目的:通过本规程的制定,使该检查操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2.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42 P153。

3.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有热原检查的操作。

4.责任:热原QC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程序:5.1.概述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5.2.实验材料及用具5.2.1.天平(精度50g,家兔称重用)。

5.2.2.电热干燥箱(0~300±)℃5.2.3.恒温水浴箱(37~100)℃5.2.4.家兔固定盒5.2.5.实验用具:注射器、针头、金属直镊、注射器盒、时钟、75%酒精棉球、手术镊。

5.3.将供试品放入恒温水浴箱中,温热至约38℃。

5.4.供试用家兔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1.7kg以上,雌兔应无孕。

预测体温前7日即应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

未曾使用于热原检查的家兔;或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但组内升温达0.6℃的家兔;或3周内未曾使用的家兔,均应在检查供试品前7日内预测体温,进行挑选。

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时相同,仅不注射药液,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共测8次,8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最高与最低体温相差不超过0.4℃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查用。

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其中升温达0.6℃的家兔应休息2周以上。

对用于血液制品、抗毒素和其他同一抗原性供试品检测的家兔可在5天内重复使用1次。

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则组内全部家兔不再使用。

5.5.试验前的准备5.5.1.用具的除热原:所有与药液接触的器具,都必须清洗干净后,置电热干燥箱中经250℃、50分钟加热除热原。

注射器、针头、手术镊清洗干净后,放入注射器盒内,密闭,放入电热干燥箱中经250℃,50分钟加热除热原。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热原检查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微生物的方法,它基于微生物在特定温度下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检测。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医药等领域,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可靠等优点。

下面将从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理热原检查法是通过测量微生物在特定温度下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检测的。

该方法主要基于微生物代谢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利用热电偶或红外线传感器对微生物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实时监测。

当微生物数量较多时,其代谢活动所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应增加,从而能够通过仪器显示出来。

二、操作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按规定方法处理后,制备成适宜的试样。

2. 检测设备准备:根据使用说明书正确安装设备,并连接好电源和计算机。

3. 仪器调试:按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调试,并进行空白测试和标准曲线建立。

4. 样品检测:将制备好的样品加入检测仪器中,按要求设定温度和时间,进行检测。

5. 结果分析:根据仪器显示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三、优缺点优点:1. 灵敏度高:热原检查法对微生物的检测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样品。

2. 快速: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检测结果,适用于快速筛查大批量样品。

3. 可靠性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不受环境影响。

4. 适用范围广:热原检查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样品,包括食品、水质、医药等领域。

缺点:1. 无法区分微生物种类:热原检查法只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以及其数量,并不能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 对温度要求高:该方法对温度要求较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温度控制以及时间控制等参数。

3. 不适用于活菌数的计数:由于热原检查法只能检测到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热量,因此不适用于活菌数的计数。

四、应用热原检查法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医药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肉制品、水产品、奶制品等样品中的微生物。

在水质领域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自来水、污水等样品中的微生物。

生物实验--热原检查法

生物实验--热原检查法

生物实验--热原检查法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供试用家兔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1.7~3.0kg,雌兔应无孕。

预测体温前7日即应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

未经使用于热原检查的家兔;或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但组内升温达0.6℃的家兔;或3周内未曾使用的家兔,均应在检查供试品前3~7日内预测体温,进行挑选。

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时相同,仅不注射药液,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共测8次,8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与最低体温的相差不超过0.4℃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查用。

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供第2次检查用。

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则组内全部家兔不再使用。

每一家兔的使用次数,用于一般药品的检查,不应超过10次。

试验前的准备在作热原检查前1~2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5℃,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5℃,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应注意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避免噪音干扰。

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小时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适宜的装置中,直至试验完毕。

家兔体温应使用精密度为±0.1℃的测温装置。

测温探头或肛温计插入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6cm,时间不得少于1分半钟,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一般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

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且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

试验用的注射器、针头及一切与供试品溶液接触的器皿,应置烘箱中用250℃加热30分钟,也可用其他适宜的方法除去热原。

检查法取适用的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后15分钟以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并温热至约38℃的供试品溶液,然后每隔30分钟按前法测量其体温1次,共测6次,以6次体温中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

热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热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热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热原检查的基本操作,为热原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家兔法进行的热原检查的操作。

4.职责:QC热原检查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实验材料及用具:5.1.1. 天平(精度50g,家兔称重用)。

5.1.2.电热干燥箱(50~300±1)℃5.1.3.保温箱(室温+3~60)℃5.1.4.智能热原检测仪。

5.1.5.家兔固定盒5.1.6.实验用具:注射器、针头、刻度吸管、锥形瓶、硫酸纸、砂轮、洗耳球、金属直镊、注射器盒、时钟、75%酒精棉球、手术镊。

5.1.7. 稀释剂: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

5.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5.2.1.打开洁净台的风机及照明开关,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台面消毒。

5.2.2. 用75%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5.2.3. 取供试品适量,置锥形瓶中,并标明批号。

5.2.4. 加入规定的稀释剂,制成符合规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锥形瓶瓶口用经过灭菌的硫酸纸封好,放入保温箱中,温热至约38℃。

5.2.5. 供试品配制完毕后,应在30分钟内注射于家兔体内。

5.3. 实验动物:应符合规定。

见家兔预选操作规程(SOP ZL5001)。

5.4. 实验前的准备:5.4.1. 智能热原检测仪探头应每月校验一次,见智能热原检测仪使用规程(SOPZL0058)。

5.4.2. 用具的除热原:所有与药液接触的器具,都必须清洗干净后,置电热干燥箱中经250℃、30分钟加热除热原。

注射器、针头、手术镊清洗干净后,放入注射器盒内,密闭,放入电热干燥箱中经250℃,30分钟加热除热原。

5.4.3. 实验室的温度: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8)℃范围内实验室与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5℃试验全过程中,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5.5. 检查法:5.5.1.选符合规定的家兔,停止给饲料和水,称重后置于家兔固定盒中至少1小时。

实验动物 热原试验操作标准

实验动物 热原试验操作标准

实验动物热原试验操作标准
实验动物热原试验的操作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试验用的注射器、针头及一切与供试液接触的器皿,洗净后应经250℃至少30分钟或180℃至少2小时干烤灭热原质。

2. 测温探头的精确度应为±℃。

每只家兔注射前、后应使用同一支测温探头。

实验室温度保持在15~25℃。

试验的全过程中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并
应保持安静,避免强光照射和噪音干扰。

空气中氨含量应低于20ppm。

3. 试验前家兔应禁食2小时以上再开始测量正常体温,共测两次,间隔30~60分钟,两次温差大得大于℃,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为该兔的正常
体温,同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大于℃。

4. 测家兔正常体温后15分钟内,按规定剂量自耳边静脉缓缓注入预热至38℃的供试品,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连测6次。

5. 若第6次较第5次升温超过℃并超过正常体温时,应连续测量,直至与
前一次相比升温不超过℃。

6. 结果判断:降温值≥℃需重试。

此外,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发生严重错误时,需重新开始整个实验流程。

如果同一动物的重复测定值与预期值偏差超过±1℃,则需要重新实验。

在整
个过程中应遵守相应的安全准则,保证动物福利,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标准可能因实验需求和实验室条件而有所不同,建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的检查方法热原检查方法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设备或系统中存在的热源。

热源是指能够产生热量的物体或系统,常见的热源包括燃烧炉、锅炉、发动机等。

热源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热源检查的步骤热源检查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热源:首先需要确定热源的位置和类型。

可以通过查看设备的技术参数或者进行实地勘察来确定热源的具体情况。

2. 检查外观:对于可见的热源,可以通过外观检查来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观察燃烧炉的火焰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漏气的情况。

3. 检测温度:使用温度计等工具对热源进行温度检测。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是热源存在问题的表现。

4. 检查燃料供应:对于燃烧炉等需要燃料的热源,需要检查燃料供应是否正常,例如燃料是否充足、燃料是否完全燃烧等。

5. 检测排放物:对于烟囱、尾气等排放物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

6.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噪音、振动、漏水等方面,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7. 检查安全设施:检查热源周围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善,例如防护罩、防火墙等。

二、热源检查方法的应用热源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热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热源进行定期检查,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2. 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热源检查可以用于检测供暖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能源行业:对于能源行业来说,热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

通过对热源进行检查,可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能源浪费。

4. 环境保护:热源排放物的监测和控制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热源检查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热源排放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热源检查的意义热源检查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热源检查的几个重要意义:1. 安全保障:通过热源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热原检查法(兔法)

热原检查法(兔法)

1.目的:建立产品中热原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产品的热原检查。

3.责任:质量监督部。

4.内容: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中“热原检查法—兔法”。

4.1实验材料及用具:4.1.1天平:精度0.01或0.1mg 供试品称量用精度0.1或1mg 试剂称量用精度10g 家兔称重用4.1.2电热干燥箱:(50-300±1)℃。

4.1.3恒温水浴:(37-100±0.5)℃。

4.1.4热原测温仪或肛门体温计,精度0.1℃。

4.1.5家兔固定盒:盒的两侧有通气孔。

4.1.6实验用具:注射器、烧杯、三角瓶、大称量瓶、吸管、移液管、表面皿、玻璃棒、广口试剂瓶、金属制密封器(均需去热原)、时钟、直镊、脱脂棉或细软卫生纸。

4.1.7试剂:75%乙醇、凡士林或50%甘油、新蒸馏水(4小时内蒸馏)、灭菌注射用水(经热原检查,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4℃的最多只有1只,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数低于1℃,或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含细菌内毒素低于0.5EU/m1)、无热原氯化钠(经250℃ 30分钟或200℃ 1小时或180℃ 2小时加热除热原)。

4.2溶液配制:供试品溶液。

4.2.1原料药:4.2.1.1精密称取适量,置烧怀、三角瓶或称量瓶中。

4.2.1.2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灭菌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

4.2.2注射液:4.2.2.1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瓶颈部,割开安瓶。

4.2.2.2精密量取一定量药液。

4.2.2.3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灭菌注射用水,混匀。

4.2.3注射用生理盐水:4.2.3.1称取无热原的氯化钠适量至烧杯或三角瓶中。

4.2.3.2加入供试品“注射用水”适量,配成0.9%的等渗溶液。

4.3实验动物:4.3.1健康无伤、体重1.7-3.0kg、同一来源、同一品系家兔,雌兔应无孕,一兔一笼,标兔号。

4.3.2新兔预选:4.3.2.1新兔经饲养7日后,进行预测体温,测温的条件与热原检查要求相同。

YBB60232012热原检查法

YBB60232012热原检查法

YBB60232012热原检查法Reyuan JianchafaTests for Pyrogen本法系将供试液经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供试用家兔应符合热原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D)中供试用家兔的要求。

试验前的准备应符合热原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D)中试验前的准备要求。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制备过程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

将供试品用纯化水冲洗干净后,用滤纸吸干,切成约0.5cm×3cm条状,置浸提容器内。

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在115℃保持30分钟,再按表1规定加入浸提液,使浸提液浸没供试品,按表2条件浸提,即得。

供试液应在制备后2小时内使用。

表1 供试品表面积或重量与浸提液的比例供试品厚度(mm)表面积或重量与浸提液体积的比例≤0.5 6cm2/ml>0.5~1.0 3cm2/ml>1.0 1.25cm2/ml不规则形状0.2g/ml表2 浸提条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小时)37±1 24±237±1 72±250±2 72±270±2 24±2检查法取适用的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符合要求后15分钟以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温热至约38℃的供试品溶液,注射剂量为10ml/kg,然后每隔30分钟按前法测量其体温1次,共测6次,以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

如3只家兔中有1只温度升高0.6℃或高于0.6℃,或3只家兔体温升高的总和达1.3℃或高于1.3℃,应另取5只家兔复试,检查方法同上。

结果判断在初试的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均低于0.6℃,并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3℃;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高于0.6℃的家兔不超过1只,并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为3.5℃或低于3.5℃,均判定供试品的热原检查符合规定。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家兔法1.实验材料及用具1.1天平精度0.01mg或0.1 mg供试验称量用精度0.1 mg或1 mg试剂称量用精度10g家兔称量用1.2电热干燥箱,250℃以上,受热均匀。

1.3恒温水浴1.4热原测温仪或肛门体温计,精度0.1℃。

1.5家兔固定盒,盒两侧有通气孔。

1.6实验用具注射器、烧杯、三角瓶、大称量瓶、吸管、移液管、表面皿、玻璃棒、广口试剂瓶、直镊、金属制密封器(均需除热原)、时钟、脱脂棉。

1.7试剂75%乙醇、凡士林或50%甘油、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经细菌内毒素检,含细菌毒素低于0.25EU/mI)无热原氯化钠(经250℃30分钟或200℃1小时或180℃2小时加热原)。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1原料药2.1.1精密称定适量,置烧杯、三角瓶或称量瓶中。

2.1.2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灭菌注射用水或无热原生理盐水,搅拌使溶解。

2.2注射液2.2.1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瓶颈部。

2.2.2精密量取一定量药液。

2.2.3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灭菌注射用水或无热原生理盐水,混匀。

3实验动物3.1健康无伤害、体重1.7kg以上至4.0kg左右同一来源、同一品系、合格的实验用兔,雌兔应孕,1兔1笼,标兔号。

3.2新兔预选3.2.1新兔经同一饲料饲养7日后,进行预测体温,测温的条件与热原检查要求相同。

3.2.2测量体温时,测温仪探头或肛门温度计插入肛门的深度各兔应相同约6cm,测温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3.2.3每隔30分钟测温1次,共8次。

3.2.48次体温均在38.0℃~39.6℃(一般多选用38.4~39.4℃)的范围内,且最高最低体温差数不超过0.4℃的家兔,可供3周内实验用。

3.2.5录选新兔编号、登记入兔史记录卡,未被录选家兔,可饲养7日再预测体温1次,如仍不符合要求则淘汰。

兔史记录卡内容应包括日期、体重、性别、供试品名、正常体温、温差结果。

3.3家兔的重复使用3.3.1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的家兔,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供下一次实验用。

热原检查法操作规程

热原检查法操作规程

GMP管理文件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热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热原的检查。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正文:1、简述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冤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供试用家兔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1.7~3.0㎏,雌兔应无孕。

预测体温前7日即应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

未曾用于热原检查的家兔;或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但组内升温达0.6℃的家兔;或3周内未曾使用的家兔,均应在检查供试品前3~7日内预测体温,进行挑选。

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时相同,仅不注射药液,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共测8次,8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最高与最低体温相差不超过0.4℃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查用。

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

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则组内全部家兔有再使用。

每一家兔的使用次数,用于一般药品的检查,不应超过10次。

试验前的准备在做热原检查前1~2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5℃,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5℃,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应注意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防止动物并避免噪声干扰。

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小时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探头或肛温计入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6㎝,时间不得少于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1次,一般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

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且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

试验用的注射器、针头及一切与供试品溶液接触的器皿,应置烘箱中用250℃加热30分钟,也可用其它适宜的方法除去热原。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药检文摘日期:2004-8-11热原检查法1绪言热原也称为发热性物质(日本药局方)''英文叫做Pyrogen,即能够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

与注射剂有关的发热性物质研究可追溯到16世纪。

直到18世纪丹麦生理学家panum的研究中断定,“发热物质是一种对热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由活的细菌中来的一类物质,而且微量静注后就能引起高热反应”。

1923年,Seibert肯定地证实了所有注射剂的发热原因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一种可滤过的高热稳定的热原污染结果。

随后Rademaker进一步证实了Seibert的发现,并进一步强调避免细菌污染的重要性。

之后的共同研究确立了使用家兔检测注射剂及水中致热物质的方法。

这个结果导致了官方的重视,20年后,美国药典于1942年USP12)进行了收载''其后,各国药典相继收载,CHP→1953年''BP→1953年''JP→1951年第6版药局方''半个多世纪来,热原检查法在保证注射剂的安全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热原与热原反应热原即发热性物质,目前普遍认为是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广义说,是所有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物质的总称。

除内毒素引起发热外,还包括病毒,干扰素以及其它种种发热物质。

热原反应是指临床输液反应,如果将携带超量热原物质的注射液静脉输入人体,通常在05-2h 内引起机体严重的临床反应。

表现为:机体外周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体温通常可上升至40℃左右。

3热原的本质在自然界,热原分布很广,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于热原本质的研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存在二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热原的本质就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细菌内毒素,就注射剂来讲,其输液反应主要来源于细菌内毒素。

热原检查法的检查方法

热原检查法的检查方法

热原检查法的检查方法
热原检查法?嘿,这可有点意思。

先准备好实验材料,就像要去打一场仗,装备得齐全呀。

然后把样品弄好,小心操作,可不能马虎。

接着进行实验,哇,这就像开启一场神秘之旅。

注意啥呢?操作得规范呀,不然结果能准吗?就像做饭不按菜谱来,能好吃吗?环境也得干净,不然有干扰咋办?
安全不?只要你严格按照步骤来,一般没啥问题。

就像走在平路上,只要小心点就不会摔倒。

稳定性嘛,只要条件控制好,结果就比较可靠。

就像盖房子,基础打好了就不会轻易塌。

啥时候用热原检查法?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时候呗。

优势可不少呢,能保证产品安全,就像给产品上了一道保险。

我见过人家做热原检查法,那叫一个认真。

结果准确,让人放心。

就像有个超级侦探,把问题都找出来了。

热原检查法很重要,好好用它。

你还等啥呢?赶紧行动吧!。

热原检查技术

热原检查技术

结果判定
4. 出现负值的规定如下:
当家兔升温为负值时,均以0℃计。
注意事项
尽量使用热原测温仪测温,因为其感温探头在整
个测温过程中都置于家兔肛门内,所测体温较正 确,同时也避免了漏检现象。
热原耐热性好,但在180℃3~4h,或200℃
60min,或250℃ 30~45min可彻底破坏热原。 因此耐热物品如玻璃制品、注射器等均可用此法 破坏热原。
检查仪器
热原测温仪
家兔检查法
由于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家兔法为
各国药典规定的检查热原的法定方法。
此法是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
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 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取决于试验动物的状
况、试验室条件和操作的规范性。
3只家兔1只体温升高0.6℃或以上 3只家兔升温均低于0.6℃但升温总和达1.3℃或
以上
结果判定
3. 有下列情况者,判为不符合规定:
在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以上的超过一

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以上的家兔超
过一只 3.5℃
在初试与复试合并的8只家兔中体温升高总和超过
热原检查技术
定义
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和人体体温异常 升高的致热物质。广义上包括细菌性热原、 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 学热原等。药剂中的“热原”通常是指细菌 性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
发热机理
热原→吞噬细胞吞噬→白细胞崩解,释放 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产 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上升
热原实验室内外应保持安静,避免日光直射。

热检工安全操作规程

热检工安全操作规程

热检工安全操作规程
1、自觉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正确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做好成品的质量检验把关。

4、经常关心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情况,过冷床必须在无红条穿行时通过,任何时候不得在钢筋辊道中停留。

5、不定时进行精心检测,检测时做到站立位置准确、眼明手快、判断准确、反映及时,处理果断。

6、有权拒绝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或违章指挥的行为,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7、抽检样品必须运行停稳,而且保证与下根热钢不发生矛盾时取样检查。

医院热原追查制度

医院热原追查制度

医院热原追查制度
医院热原追查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领取--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每一批次用品作热检测,详细记录,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不得将不符合标准产品下发。

2.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后发生热反应、感染,由病房立即送检全套输液器及其中的药液和原瓶的存留液。

3.立即填写“输液热反应登记表”,按规定登记发生的时间、种类、临床表现、所涉一次性器具的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批号及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

4.热原检查人员为判断热原原因,可根据需要抽检其他样品,被抽检单位不得拒绝。

5.使用中如发生热反应或其它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器械部,监测其消毒效果,调查原因。

6.每月将输液反应人次及热原反应原因进行汇总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药业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S O P)
1.目的
规范热原检查操作,保证热原检查结果的准确可靠。

2.范围
热原检查
3.责任
质量保证科、化验室、实验动物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4. 制定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
5.规程
5.1 实验材料及用具
5.1.1 天平精度 10g 家兔称量用
5.1.2 电热干燥箱
5.1.3 ZRY-2D型热原仪
5.1.4 家兔固定盒
5.1.5 实验用具注射器、广口试剂瓶(均需去热原)、直镊、时钟、脱脂棉5.1.6 试剂75%乙醇
5.2.实验动物
5.2.1 健康无伤、体重1.7kg以上、同一来源、同一品系家兔,雌兔应无孕,一兔一笼,标兔号。

5.2.2 新兔预选
5.2.2.1 新兔经饲养7日后,进行预测体温,测温的条件与热原检查要求相同。

5.2.2.2 测量体温时,肛门体温计插入肛门的深度各兔应相同,约为6cm,测温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5.2.2.3 每隔30分钟测温1次,共8次。

5.2.2.4 8次体温均在38.0-39.6℃(一般多选用38.4-39.4℃)的范围内,且最高最底体温数不超过0.4℃(以不超过0.35℃为佳)的家兔,可供3周内实验用。

5.2.2.5 录用新兔编号,登记入兔史记录卡,未被录选家兔,可饲养7日按2.2.1至2.2.3程序再预测体温一次,如仍不符合要求则淘汰。

5.2.3 家兔的重复使用
5.2.3.1 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的家兔;升温达0.6℃的家兔应休息2周以上,方可供下次试验用。

5.2.3.2 供试品判定为需重复实验的家兔,应暂作休息处理,如重复合格,升温≥0.6℃的家兔,应重新测温挑选。

5.2.3.3 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的家兔,不再使用。

5.2.3.4 复试用家兔挑选体重在2.0-2.4kg、正常体温在38.8-39.2℃、使用过2~3次的家兔进行实验。

5.3 实验前的准备
5.3.1 温度探头每6个月校验一次,不符合要求者不能使用。

5.3.2 用具除热原清洗干净的玻璃器皿、注射器、针头、直镊等放入金属制容器内,密闭,置电热干燥箱中经250℃30分钟或180℃2小时加热除热原。

去除热原未曾开启的密封容器内用具,可供一周内使用。

或者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5.3.3 实验室的温度
5.3.3.1 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5℃范围内。

5.3.3.2 实验室与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3℃。

5.3.3.3 实验全过程中,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

5.4. 检查法
5.4.1 选符合规定的家兔,停止给饲料和水,称重后置于家兔固定盒内至少1小时。

5.4.2 每隔30分钟测量家兔体温1次,一般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

5.4.3 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范围内,且各兔间相差不得超过1℃。

5.4.4 每个供试样品用家兔3只,在测定正常体温后15分钟内给药。

5.4.4.1 供试品的剂量,在不影响家兔正常生理的前提下,按体重计算(人按50kg计),用临床一次剂量的3-10倍。

5.4.4.2 供试品注射的体积,按家兔体重每kg不小于1ml,不大于10ml。

体积在5-10ml的溶液应在37-38℃预热后注射。

5.4.4.3 供试品打开后,应在30分钟内注射于家兔体内。

5.4.4.4 注射前,先用75%乙醇棉球轻擦耳静脉的注射部位,从耳尖静脉进针,如进针不利,应顺序向前进行。

5.4.4.5 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时,按住针眼数秒,止血。

5.4.5 给药后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共6次。

5.4.6 温差计算
5.4.
6.1 注射药液后以6次测得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为该兔体温的升高度数,如6次体温均低于正常体温,则升温度数以“0”计。

5.4.
6.2 6次体温中最低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降温值。

5.5 结果判定
5.5.1 判定复试
5.5.1.1 初试3只家兔中仅有1只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或3只家兔升温均低于0.6℃但升温的总和达1.4℃或1.4℃以上,应另取5只家兔复试。

5.5.1.2 含有热原的供试品,一般在给家兔静脉注射后1-2小时出现升温高峰。

5.5.1.4 3只家兔中有1只降温值≥0.6℃,或3只家兔中有2只降温值在0.45-0.55℃,应另取3只家兔复试。

5.5.2 判定合格
5.5.2.1 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6℃以下,并且3只家兔升温的总和在1.4℃以下,可判断为符合规定。

5.5.2.2 复试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仅有1只,并且初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升温总和为3.5℃或3.5℃以下,可判定为符合规定。

5.5.3 判定不合格
5.5.3.1 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数有2只或3只,可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5.5.3.2 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 ℃或0.6℃以上的家兔有2只或2只以上,可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5.5.3.3 初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升温总和超过3.5 ℃,可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6.变更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