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材 国学第五册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一、国学经典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2.古今贤文(劝学篇)................. (3)3.古今贤文(真理篇)................. (4)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二、经典美文1.《海燕》.......................... .. ..... ............... ........ ....... .高尔基172.《春》.......................... ....... ..................... . .... ... .... .朱自清173.《匆匆》.......................... ........ ............... .... .... ... ....朱自清184. 《桂林山水甲天下》....... ......... ..................... .... . 陈淼195.《乡愁》................... ............... .... .... ... ..... ....... ... 余光中206.《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217.《少年中国说》.................................. ........... .... .... 梁启超228.《爬山虎的脚》.................................. ............ .........叶圣陶229. 《趵突泉》......................................... ....... ........... .老舍2310.《燕子》......................................... ... .................. ..郑振铎2411.《麻雀》.......................... ....... ................ ......... 屠格涅夫2412. 《眼睛》.................................................. .......... ...姜华2513.《雷锋日记》..................... ................. ...... ...........雷锋2614. 《猫》.............................................................. .... 老舍2615.《珍珠鸟》......................................... ........ ...........冯骥才27三、爱我中华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82. 我爱这土地.............................艾青303.炉中煤 .................. ...............郭沫若30四、对联集锦第一部分国学经典——古今贤文1. 志向篇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材推荐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材推荐1. 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启发他们的智慧和塑造他们的人格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重视国学经典的教育,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儿童的国学经典教材,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好地进行国学教育。
2. 《弟子规》《弟子规》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李毅编写的一本启蒙教材,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告诉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些章节进行教育,如《爱国篇》、《友爱篇》等,让孩子们明白爱国、友爱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章节进行教育,如《格物致知》、《反省修身》等,让孩子们通过朗读、背诵和解释,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培养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4. 《百家姓》《百家姓》是一部介绍百姓姓氏的书籍,它是幼儿了解姓氏文化、了解自己姓氏来历的重要工具。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选择其中一些常见姓氏进行介绍,让孩子们了解姓氏的含义和文化底蕴,增强他们的家庭意识和身份认同感。
5. 《论语》选录《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选择其中一些简短的篇章进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端正价值观的能力。
6. 《唐诗三百首》选录《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选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唐诗作品。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选择其中一些朗诵简单的诗歌,让孩子们欣赏诗歌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7. 结语以上是一些适合幼儿园儿童的国学经典教材推荐。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进行教育。
通过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目录第1课以史为鉴 (2)第2课惜时(一) (5)第3课惜时(二) (8)第4课读书 (11)第5课恕人律己 (14)第6课孝道 (17)第7课夫妻之道 (20)第8课交友 (23)第9课居安思危(一) (26)第10课居安思危二) (29)第11课弃恶扬善(一) (32)第12课弃恶扬善(二) (35)第13课金钱观(一) (38)第14课金钱观(二) (41)第15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4)第16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7)第一课以史为鉴【经典吟诵】昔时贤文,诲汝谆谆(zhūn zhūn)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②。
观今宜鉴(jiàn)古,无古不成今③。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④。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jīn jū)。
【快乐解意】①昔时贤文,诲汝谆谆: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②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③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④三老:乡官之名,指经验丰富的老人【故事会】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传说河北有个地方曾经盛行养鸡,每家每户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只鸡。
有一次,村里闹鸡瘟,从多少个地方请大夫都治不好,于是就有人提议请神仙来帮忙。
可又没有人知道神仙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请。
又有人说:“我们可以把鸡毛烧焦,焦味飞到天上去,神仙肯定闻得到的。
”人们都夸是好办法。
果然,羽毛的焦味传到了天上,让玉皇大帝闻到了,知道凡间肯定有灾难,就派太白金星下凡来看一看。
太白金星来到村里后,见到了三位老者,就上前问村里出了什么事,听完之后,就给了那二位老者一瓶仙水,说:“你们把这个倒在井里,再拿去喂鸡就没事了。
”?说完就飞上了天。
那天夜里三位老者就遵照着神仙的话做了,第二天还让村民都来取水喂鸡,就这样一场灾难被平息了。
从此,村里人无论什么事都会先去问一问这三老,时间久了也就留下了这条习俗:“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第1课孝为根本备课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一、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二、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
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
(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就是---(出示课题)“孝为根本”。
2.解读课题:神奇汉字—孝。
(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一说:你对“孝”字的理解。
(生自由答)师小结: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
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
组起来就是个“孝”字。
你看,多么形象!除此以外,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吧!3、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国学第五册《论语》
“ 事”,侍奉。“几”,轻微,和顺委婉。“劳”, 忧虑。
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过错,要委婉地劝谏 。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己的意见,态度仍然要恭敬,不要冒犯 他们。子女即使忧虑发愁,也不抱怨。
2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 惧。”《里仁第四》
32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鲁国拥立敬归的妹妹齐归生的儿子公子裯为国君。穆叔 不愿意,说:“太子死了,有同母兄弟就立他,没有就立年 长的。年纪差不多就选择贤能的,贤能又差不多就占卜,这 是古代的常规。死去的子野并不是嫡子,何必非要立他母亲 的妹妹的儿子?而且这个人,居丧却不哀痛,父母死了反而 有喜悦的脸色,这叫做不孝。不孝的人,很少不捣乱的。假 如立了他,必然造成季氏的忧患。”季武子不听,结果立了 他。等到安葬襄公,三次更换丧服,丧服的衣襟脏得好像旧 丧服一样。当时昭公已十九岁了,还有孩子脾气,君子因此 知道他不能善终。
本文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 、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 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这一方面显示了“孝” 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 念。
第一则因为孟懿子之父孟僖子曾留下遗命让他向孔子 学礼。古人不仅生时讲礼,对丧礼、祭祀之事也十分谨慎。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9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一、孝敬 01 孝为根本
1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01 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者,其为人之本与!” 《学而第一》1.2
第五册国学经典诵读
叠词
• • • • 圆溜溜 胖乎乎 红扑扑 笑呵呵 乐陶陶喜滋滋 静悄悄 雾沉沉 雨蒙蒙 绿油油 黑糊糊 白花花
党是太阳,我是花
• 党是太阳,我是花。 • 是你给了我们温暖的阳光;是你给了我们和煦的 春风;是你给了我们奋飞的翅膀! • 党是太阳,我是花。我要把芬芳的花香带给你; 我要把绚丽的彩虹留给你;我要把心中的歌儿献 给你! • 党是太阳,我是花。在党的阳光下,大地处处红 花绿柳;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祖国处处日新月异; 祖国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楫(jí )
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争的话,也一 定是射箭比赛吧!但比赛时也先是互相作揖而后登堂比赛,比 赛完走下堂互相敬酒,这样的竞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
2,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孟子》)
诗词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 jù)能还。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lěi))《和端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唐】曹松《中秋对月》)
每周格言: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 在于春。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 读书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 击壤歌》
【释 义】: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凿井可以取水 饮用,耕田劳作获取食物;皇帝的力量大小与我有何关系。
5.馀[yú]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 滋味有猷(yóu),而此不倦。 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 莫近於(yú)声也。(《琴赋》)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3-4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二(中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三年级国学第12课《坚贞刚毅》教案
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五册第十二课《坚贞刚毅》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古人认为,真正的君子,不仅要才能出众,而且要德行高尚,可以委以军国大任,独挡一面,能担当道义,有兼济苍生、有为于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坚贞刚毅》。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慢速或中速)2.生自由读课文。
(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
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
男女生分读。
(男生读引号外面的,女生读引号里面的,反之再读)5.男生独立读一遍,女生评价。
6.女生独立读一遍,男生评价。
7.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
(至少 3 遍)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8.小组比赛读。
9.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
鼓励性评价。
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五册第十二课《坚贞刚毅》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目录第1课以史为鉴,,,,,,,,,,,,, 2第2课惜时(一) ,,,,,,,,,,,,, 5第3课惜时(二),,,,,,,,,,,,, 8第4课读书,,,,,,,,,,,,, 11第5课恕人律己,,,,,,,,,,,,, 14第6课孝道,,,,,,,,,,,,, 17第7课夫妻之道,,,,,,,,,,,,, 20 第8课交友,,,,,,,,,,,,, 23第9课居安思危(一),,,,,,,,,,,,, 26 第10 课居安思危二),,,,,,,,,,,,, 29第11 课弃恶扬善(一) ,,,,,,,,,,,,, 32第12 课弃恶扬善(二)35,,,,,,,,,,,第13 课金钱观(一),,,,,,,,,,,,, 38第14 课金钱观(二),,,,,,,,,,,,, 41第15 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 4447 第16 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zh ūn zh ū)n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②。
观今宜鉴 (ji à)n 古,无古不成今③。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④。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j īn j ū)。
【快乐解意】① 昔时贤文, 诲汝谆谆: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 来谆谆教诲你。
②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③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 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④ 三老:乡官之名 ,指经验丰富的老人第一课经典吟诵】以史为鉴故事会】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传说河北有个地方曾经盛行养鸡,每家每户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只鸡。
有一次,村里闹鸡瘟,从多少个地方请大夫都治不好,于是就有人提议请神仙来帮忙。
可又没有人知道神仙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请。
又有人说:“我们可以把鸡毛烧焦,焦味飞到天上去,神仙肯定闻得到的。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5-6年级适用)
上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三(高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
累月积日
。花护更 泥春作 化 �物情无 是不红 落 。涯天即指东鞭吟 �斜日白愁离荡浩
珍自龚.清
诗杂亥 己
读赏歌诗
》公 灵卫《‛。人于施勿�欲不所己�乎恕其‚�曰子 ‛�乎者之行身终以可而言一有‚�曰问贡子 》长冶 公《‛�也及所尔非�也赐‚�曰子‛。人诸加 无欲亦吾�也我诸加之人欲不我‚�曰贡子 》仁里《‛�矣已而恕忠�道之子夫‚ �曰子曾‛�也谓何‚�曰问人门�出子‛。唯‚ �曰子曾‛。之贯以一道吾�乎参‚�曰子 读诵典经
宽 课九第
。国赵卫保力协心同�交之颈刎为结人两�后以此从 ‛�量大宏宽 样这您到不想‚�说�罪请家如相蔺到来�条荆负背�身 上着光是于。愧羞分十到感他�里朵耳颇廉到传话这 ‛�呢失得人个较计能么怎我�时难危临面家 国在。在军将廉和我有为因是�国赵们我略侵敢不国秦‚ �说却如相蔺�是可。意得很也颇廉�颇廉惧畏他为以人 别。突冲生发免避�颇廉着躲意有就�后知得如相蔺 。他辱羞面当要言扬�气服不很颇廉。高还颇廉比位职 �卿上为封被而‛赵归璧完‚为因如相蔺�期时国战 罪请荆负
爱仁 元单二第
》路子《 ‛。仁近讷、木、毅、刚‚�曰子 》渊颜《‛。矣语斯 事请�敏不虽回‚�曰渊颜‛。动勿礼非 �言勿礼非�听勿礼非�视勿礼非‚�曰子 ‛。目其问请‚�曰渊颜‛�哉乎人由而 �己由仁为。焉仁归下天�礼复己克日一 。仁为礼复己克‚�曰子。仁问渊颜 》而学《‛。仁矣鲜�色令言巧‚�曰子 读诵典经 •
累月积日
�足亦死冻受破独庐吾 �屋此见兀突前眼时何�呼呜 。山如安动不雨风 �颜欢俱士寒下天庇大 �间万千厦广得安 甫杜�唐� �选节�歌破所风秋为屋茅
读赏歌诗
‚�乎远亦不�已后而死�乎重亦不�任己 为以仁。远道而重任�毅弘以可不士�曰子曾 ‛。寿者仁�乐者知�静 者仁�动者知�山乐者仁�水乐者知‚�曰子 ‛。仁利者知�仁安者仁。乐 处长以可不�约处久以可不�者仁不‚�曰子 ‛�何 乐如�仁不而人�何礼如�仁不而人‚�曰子 读诵典经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序让书香溢满校园,让文明成为习惯,用活动陶冶情感,用艺术浸润心田,用师爱唤醒尊严,用赏识把自信之火点燃。
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文学、艺术的熏陶,使孩子行为文明起来,知识广博起来,气质高雅起来,情感丰富起来,生活多彩起来。
那么经典古诗词对孩子来说总有几点好处:一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
从小背诵古诗等则有利于孩子在成长时期的记忆力。
二是提高儿童的语言文字及其表达能力。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当然我们私下认为,还是孩子的实际效果和孩子自己说了算。
三是有利于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
熟背一些经典,也培养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同时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也让孩子增加了知识点。
四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是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背诵古诗活动不同于其它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人人都能成为诵读高手。
越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反而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感到是与其它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六是有利于加强家长与孩子相互之间的交流。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款背诵古诗,形成良好的互动。
七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格修养。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因此,我们开发创建学习乐园,陶冶快乐的读书人;创建精神家园,孕育幸福的追梦人;创建开放艺园,培养多彩的特长人;要培养有理想、有梦想、有追求,内心充盈、精神丰富的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和美好的情操以及良好的文明习惯,让孩子们从今天开始,做有修养有内涵的读书人。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
日积月累
求生害仁 楚国灭掉陈国�毁坏了陈国都城的西门�又命令投降 的人重修城门。 子贡为孔子驾车�经过这里。他看到孔子并没有停车 的意思�感到很奇怪�就问道�‚按照礼制�经过三个人 面前�必须下车行礼�经过两个人面前�必须伏轼致敬。 现在�经过这么多人面前�您怎么不表示敬意呢�‛ 孔子回答说�‚求生害仁�不是君子所为。国家灭亡 了�而浑然不知�是不智�知道国家灭亡�而不奋起抗争� 是不忠�接受国家灭亡�而不死战�是不勇。修筑城门的 人虽然众多�但都是不智、不忠、不勇的人�我为什么要 尊敬他们呢�‛
矣。‛《卫灵公》
日积月累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而被封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就有意躲着廉颇�避免发生冲突。别 人以为他畏惧廉颇�廉颇也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在国 家面临危难时�我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呢�‛ 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光着上 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想不到您这样 宽宏大量�‛ 从此以后�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 盛的饭菜�他总是慨叹说�‚现在父母去 世了�我想再为父母去背米�已经是不可 能了�‛
是啊�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 养而亲不待‛呀�
• 诗歌赏读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经典诵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
第十一课 安贫乐道
经典诵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
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 而》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_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_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小编整理了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_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希望能帮助到您。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四书》《四书》不是一本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的合称,是国学的核心,要学好国学,熟读《四书》是基本功。
《大学》是相对于《小学》来说,是古时读书人入门必读经典;《中庸》是国学的心法;《论语》是两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孟子》在宋朝后与《论语》并驾齐驱。
2《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讲述的全是纯洁的思想、高尚的行为。
在艺术形式上,《诗经》还略显粗糙,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但却篇篇都是正能量,是涵养精神最好的诗歌,其后的唐诗宋词,虽然在艺术形态上达到了巅峰,但这方面却远不如《诗经》。
3《传习录》读这本书,就可以知道明朝第一臣王阳明学问的梗概,著名的知行合一就来自这里。
阳明龙场一悟后脱胎换骨,成为千古佳话。
《传习录》这本书是阳明心学的主体,提出了满大街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等观点,特别是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使儒家思想脱离了朱熹理学的繁琐禁锢,变得简单、唯美、实用。
《传习录》后来风靡日本,对日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4《菜根谭》《菜根谭》是明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被认为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正心诚意、修心养性、涵养品德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
这本书集儒释道思想为一体,通过简易的诗句和警世的喻言表达出来。
读来使人心旷神怡,又感慨万千,想必是作者饱经世事沧桑后的深刻体会。
所以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5《五种遗规》这本书是清朝名相陈宏谋所编辑,是清朝时期社会教育的教材。
编者感慨于世上多有弊端,在业余时间,采录前人在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和事迹,分门别类为《养正遗规》(教育儿童)、《教女遗规》(教育女童)、《训俗遗规》(移风易俗、处理乡亲邻里矛盾纠纷之类)、《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
晨读经典国学诵读第五册下册论语注拼音
晨读经典国学诵读第五册下册论语注拼音zǐyuēxuéér 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 péng zìyuǎn f ān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yìlèhūr én bùzhīér búyùn búyìjūn zǐ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yuēqíwéi rén yě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luàn zhěwèi zhīyǒu yějūn zǐwù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yězhěqíwéi rén zhī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第2课无违为孝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以为孝乎?”(《为政》)
第3课克己复礼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子曰:“刚、毅、木、讷进仁”(《子路》)
第4课人以为己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价》)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第5课推己及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敏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述而》)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
第6课不违和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述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第7课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呼?”(《宪问》)
第8课信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里仁》)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张》)
第9课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公冶长》)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
第10课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菲尔所及也!”(《公冶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