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与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教学PPT课件(3篇)

《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教学PPT课件(3篇)
b
获取新知
B
对边 a C
c 斜边
b 邻边 A
定义: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 还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 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 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5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B
①三边之间的关系
a
c
a2 b2 c2
C
A
b
已知任意两边可求出第
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5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解:过点 A作 AD⊥BC于D.
在△ACD中,∠C=45°,AC=2,
∴CD=AD=sinC·AC=2sin45°= 2 .
在△ABD中,∠B=30°, ∴BD= AD 2 6
tan B 3
∴BC=CD+BD=3 2 + 6
A
D B
归纳总结
C

AD
BB
A D
CE

提 求解非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问题,常通过添加适 示
解:∵△ABD是等边三角形,∴∠B=60°.
在Rt△ABC中,AB=2,∠B=60°,
BC
AB cosB
2 1

4,AC
AB
tanB
2
3.
2
△ABC的周长为2+ 2 3 +4=6+ 2 3 .
3.在Rt△ABC中,∠C=90°,tanA= 12 ,△ABC 5
的周长为45cm,CD是斜边AB上的高,求CD的长.(精 确到0.1 cm)
例5 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
别为a,b,c,且c=100,∠A=26°44′.求这个三角形
的其他元素.(长度精确到0.01)

《数学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数学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余弦定理
正切定理
sinA = opposite / hypotenuse cosA = adjacent / hypotenuse tanA = opposite / adjacent
计算周长和面积
周长
周长 = a + b + c(三个边长)
面积
面积 = 1/ 2 * a * b(两条腰的乘积)
通过三角函数计算边长
例题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腰长为3,另一条腰长为4,求斜边的长度和锐角的大小。
应用例题2 :求角度、高和周长
例题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高为3,求角度和周长。
应用例题3:利用特殊三角形求解
例题3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度为30°,斜边长为10,求腰和高的长度。
应用例题4:计算角度和边长
例题4
45度特殊三角形
边长比为1:1:√2,角度为 45°、45°。
60度特殊三角形
边长比为2:1:√3,角度为 60°、30°。
利用特殊三角形计算
计算边长
可以使用特殊三角形的边长比例来计算其他边 长。
计算高
可以使用特殊三角形的高比例来计算高的长度。
三角函数的应用
测量不可达的高度
使用三角函数可以通过测量倾斜角度和已知距离来计算高度。
腰是直角三角形中不是斜边的一条边。
斜边
斜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

高是从直角角顶点到斜边上一点的垂直距离。
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弦
正弦是直角三角形中对于某个锐角的斜边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
余弦是直角三角形中对直角三角形中对于某个锐角的腰与对边的比值。
三角函数的关系式
正弦定理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这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要会选择适当的三角比.
B
解:因为a2 + b2 = c2 , 所以
b = c2 - a2 = 63.52 -17.52 = 60.
A
b
C
由sin A = a = 17.5 = 0.28,得A = 16°15'37".
c 62.5
所以B = 90°- A = 90°-16°15'37"= 73°44'23".
c
b c
,tanA=
a b
利用这些关系,如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哪几个
元素就可以求其他的元素了?
两个角 × 两条边 √
一边一角 √
两个元素(至少一个是边)
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 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例1 在Rt△ABC 中,已知∠C=90°,a = 17.5 ,c=
a
62.5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c = 12 5 , ∠A=30 °, ∠ B = 60° .
2.在Rt△ABC 中,∠C = 90 °. (l)已知c = 15 ,∠ B = 60° ,求a ; (2)已知∠A=35 ° ,a=24 ,求b , c .
(1)a=7.5 (2)b=34.3, c≈41.8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下载
/jiaoa
n/
例2在 RtDAP论PB坛TC 中 , 已知 C = 90 °,c = 128 , B = 52°.
解这个直:w角ww三. 角形 (边长精确到 0.01).
B
1ppt.
a
cn
PPT
A
课件
解:A =/nk/e9jia0°- B = 90°- 52°= 38°;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




∴CH = ,
∴AH=

∴AB=2AH=



.

=

,∵∠B=30°,

=



26.3 解直角三角形
重 ■题型 解双直角三角形

例 如图,在 Rt△ABC 中,∠C=90°,D 是 AC 上一



点,BD=10
,∠BDC=45°,sinA=
,求 AD 的长.

∴S






AB·AE= ×4×4 =8 ,


CD·DE= ×5 ×15=
四边形 ABDC=S△CDE-S△ABE=






(方法二)如图 2,过点 A 作 AF⊥CD 于点 F,过点
B 作 BG⊥AF 于点 G,则∠ABG=30°,
∴AG=


AB=2,BG= − =2 ,
况讨论,求出不同情况下的答案.
26.3 解直角三角形
■方法:运用割补法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割补法是求不规则图形面积问题的最常用方法,割补法

巧 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割原有图形成规则图形;二

拨 是通过作辅助线将原有图形补为规则图形;三是分割和补
形兼而有之.
26.3 解直角三角形
例 如图,在四边形 ABDC 中,∠ABD=120°,AB⊥AC,


2

=25
26.3 解直角三角形
变式衍生 如图,在Rt△ABC中,∠ACB=90°,D 是 AB

解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余弦或正切函数计算得出。
已知一边和一角求另一边
02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长和一个锐角大小可以求出另一边
长,通过正弦、余弦或正切函数计算得出。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03
例如测量建筑物高度、计算航海距离等。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测量问题
在测量问题中,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高度、距离等未知量。例如,利用正切函数可以计算 山的高度或者河的宽度。
直角三角形重要定理
勾股定理
如上所述,勾股定理描述了直角三角 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射影定理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根据此定理, 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直角三角形性 质和定理。
射影定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 高与斜边及两直角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02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应用
• 性质:正弦、余弦函数值域为[-1,1],正切函数值域为R;正弦、余弦函 数在第一象限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余弦为负,第三象限正弦、余 弦都为负,第四象限余弦为正、正弦为负;正切函数在第一、三象限为 正,第二、四象限为负。
利用三角函数求边长和角度
已知两边求角度
01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可以求出锐角的大小,通过正弦、
注意单位换算和精确度
在求解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和精确度的控制,避免因单位或精 度问题导致答案错误。
拓展延伸:非直角三角形解法简介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解法
对于非直角三角形,可以通过作高线或利用三角函数等方法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进行 求解。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面积公式
了解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面积公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非直角三角形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经济学中的复利计算
在经济学中,经常需要进行复利计算。虽然复利计算本身与解直角三角形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可以通过构造类似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得到复利计算的精确结果。
06
解直角三角形的拓展与延伸
斜三角形的解法探讨
斜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斜三角形是指一个三角形中不包含直角的情况。其性质包 括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以及三边关系等。
工程问题中的解直角三角形
土木工程中的坡度计算
在土木工程中,经常需要计算坡度,即斜坡的倾斜程度。 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并求解,可以得到精确的坡度值。
机械工程中的力学分析
在机械工程中,经常需要对物体进行力学分析。通过构造 直角三角形并利用三角函数求解,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力 的大小和方向。
电气工程中的相位差计算
在电气工程中,经常需要计算两个交流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并求解,可以得到精确的相位差值 。
其他实际问题中的解直角三角形
航海问题中的航向和航程计算
在航海问题中,经常需要计算航向和航程。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并求解,可以得到精确的 航向和航程值。
物理学中的矢量合成与分解
在物理学中,经常需要对矢量进行合成与分解。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利用三角函数求解 ,可以得到合成或分解后的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长,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第三边长。
已知角度和一边求另一边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和一条边长,可以利用三角 函数和勾股定理求出另一条边长。
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测量问题
在测量问题中,可以利用 勾股定理解决距离、高度 等测量问题。
工程问题
在工程问题中,可以利用 勾股定理解决角度、长度 等计算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整理,得4t2-26t+39=0
解之,得
t1
13413,t2
13 13 4
∴台风抵达D港的时间为 1 3 1 3 小时.
B
∵轮船从A处用 1 3
≈25.5.
4
13
4
小时到达D港的速度为60÷
1
3413∴为台风抵达D港之前轮船到D港,轮船至少应提速6里/时.
例7 如图,公路MN和公路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 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2)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 度为18千米/时,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
(1)切割法:把图形分成一个或几个直角三角形与 其 他特殊图形的组合;
(2)粘补法:此方法大都通过延长线段来实现
例1 要求tan30°的值,可构造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进行
计算:作Rt△ABC,使∠C=90°,斜边AB=2,直角边AC=1,
那么BC= ,
3
∴tan30°= AC 1 3 BC 3 3
A
D
C
B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见!
∴C1D0=201208(02米)
学校受噪声影响的时间t=120米÷18千米/时= 时=1 24秒
150
小结:
1、将实际问题经提炼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 型转化为数学问题 2、设法寻找或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尤其 是对于一些非直角三角形图形,必须添加 适当的辅助线,才能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 问题来解决
C FG
∵ sinB= ,AG AB
D E
AG=AB•sinB=415•sin37°=415 06=
A
37 °B
249 25cm,
即EF 25cm
答:球的直径约为25cm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9张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9张ppt)课件

选择合适的解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法,如近似计算、 精确计算等。
注意单位统一
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单位统一,避免计算 错误。
考虑多解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解直角三角形可能存在多个 解,需要全面考虑。
06
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题
总结词
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
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和边长关系
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直角和钝角之间 的关系,以及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勾股定理 。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解
总结词
通过已知角度和邻边长度,求对边或 斜边长度。
详细描述
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已知一个锐角和它 所对的边,可以通过三角函数求出其他 两边。例如,已知∠A=30°和a=1,可 以通过三角函数sin(30°)求出对边b。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总结词
通过已知两边的长度,求第三边长度。
详细描述
向。
确定建筑物的角度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 可以确定建筑物的角度和方向。
确定建筑物的长度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 可以确定建筑物的长度和方向。
物理问题中的运用
确定物体的运动轨迹
在物理问题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轨 迹和方向。
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物理问题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 况和方向。
04
实际应用案例
测高问题
01
02
03
测量山的高度
通过测量山脚和山顶的仰 角,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 知识,可以计算出山的高 度。
测量楼的高度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通过测量楼底和楼顶的仰 角,可以计算出楼的高度。
测量树的高度
通过测量树底部和树顶部 的仰角,利用解直角三角 形的知识,可以计算出树 的高度。

解直角三角形(优质课)课件pptx

解直角三角形(优质课)课件pptx
思考题:请思考一下,除了上述提到的领域外,解直角三角形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并尝试给出具体的例子。
练习题:请完成以下解直角三角形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30度,斜边长为10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测得前方两个灯塔之间的夹角为60度,且这两个灯塔与船的距离分别为10海里和15海里。求这艘船相对于两个灯塔的位置。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回顾
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
近似计算方法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计算过程,减少计算量。例如,利用近似公式、近似数表等。
技巧
近似计算方法和技巧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3
实际应用中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如测量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进行求解。
一个物体从斜面上滑下,已知斜面的倾角为45度,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01
02
03
04
05
思考题与练习题
THANKS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角度为30°、45°、60°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关系计算出对应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掌握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如 sin(90°-θ) = cosθ,cos(90°-θ) = sinθ 等。
特殊角度三角函数值计算
利用三角函数求未知边长或角度
三边成比例
两个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回顾
01
02
通过相似比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
构建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求解未知量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已知边长和角度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

圆与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及二次函数的综合(共14张PPT)

 圆与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及二次函数的综合(共14张PPT)

4.(2015· 资阳)如图,在△ABC中,BC是以AB为直径的⊙O的切线,
且⊙O与AC相交于点D,E为BC的中点,连结D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连结AE,若∠C=45°,求sin∠CAE的值.
解:(1)连结 OD,BD,∵OD=OB,∴∠ODB=∠OBD.∵AB 是直径, ∴∠ADB=90°,∴∠CDB=90°.∵E 为 BC 的中点,∴DE=BE,∴ ∠EDB=∠EBD,∴∠ODB+∠EDB=∠OBD+∠EBD,即∠EDO= ∠EBO.∵BC 是以 AB 为直径的⊙O 的切线,∴AB⊥BC,∴∠EBO= 90°,∴∠ODE=90°,∴DE 是⊙O 的切线 (2)过点 E 作 EF⊥CD 于点 F,设 EF=x,∵∠C=45°,∴△CEF,△ABC 都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 ∴CF=EF=x, ∴BE=CE= 2x, ∴AB=BC=2 2x.在 Rt△ABE EF 10 中,AE= AB +BE = 10x,∴sin∠CAE= = AE 10
7.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 经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M(1,m)恰好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M的半径为.设⊙M与y轴交于点D,抛物线的顶点为E. (1)求m的值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DBC=α,∠CBE=β,求sin(α-β)的值; (3)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CE相似?若存在,请指出点P的位置,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AC为直径的⊙O与AB边 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于点E. (1)求证:点E是边BC的中点; (2)求证:BC2=BD· BA; (3)当以点O,D,E,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时,求证:△ABC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E
E
FC
A O
B
C
A
K
O
C
B
C
K
H
DO
B
C
B CF
B
F A
EO
B
C
B
F
E O
B
如 图 : 四 边 形 ABCD中 , C 900,
以BC为直径的 O经过点A
(1)请 你 根 据 现 有 图 形 , 添 加 一 个 条 件
(不 添 加 新 的 线 段 和 角 的 情 况 下 ),
使 得 D A是 O的 切 线 , 并 加 以 证 明 。
A
D
C
B
E
已知正△ABC,AO⊥BC, ⊙O
切AB为D,求证: AC为⊙O切线.
若AD等于,求两切点之间的劣
弧长.
A
D O
BE
FC
已知AD是⊙E的直径,点F 是圆上一点,AB⊥BC,若 ∠BAF=∠FAD,求证:BF为 ⊙E切线.
D E A
BF
C
A
D
C
B
A D
C
B
A FE O
C
A FE O
B
B
B
D
C
O
EA
已知:如图,PA和 O相切于点A,
AB OP于D,交 O于另一点B,连结PB
(1)判断PB与 O的位置关系;
(2)若 O的半径为6cm,APB=60,
求弦AB的长
A
D
O
P
B
2007(30)P11 21
如图,AB是⊙O的直径,AC 是弦,点D是弦BC的中 点,PD切于点D.
(1)判断:DP与AP的位置关 系;
分 别 交 于 点 D,E,且 CBD=A
A
B
E DC
已知点A在⊙E上,∠D=∠B =30°,求证AD为⊙E切线.若 CD=6,求EC.
B
E
C
A
D
已知AB=BC,AC交⊙O与 D,AB为直径, DE⊥CB为在 ⊙E上,求证DE为⊙O切线.
C
D
E
A
B
已知AB是⊙O的直径, BC为 ⊙O的切线,AC交⊙O于D, E是 BC的中点,求证DE为⊙O切线.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
已知条件
解法
两条直角边a和b c= a2 +b2,tan=a,∠B=90o ∠A
两条边
b
一条直角边a和斜边c b c2 a2,sinAa,B90o A
c
一条边 一条直角边a和锐角A 和一个
∠B90o -∠A,c a sinA
锐角 斜边c和锐角A B90o A,acsinA,bccosA
(2)若PD=12,PC=8,求⊙O 的半径R的长.
P
D C
A
O
B
证切线,结论改为判断DP 与AP的位置关系,并加以 证明
已 知 :如 图 ,在 O中 ,弦 C D垂 直 直 径 AB, 垂 足 为 M , AB 4,C D 2 3, 点 E 在 A B的 延 长 线 上 ,且 tan E 3
A
A
C
D
B
C
直角三角 形
B
等腰三角 形
等边三角形
熟练掌握基本图 形中的计算问题
A
2
B
3
A
G 2
CB
3
A
●●
CB E
3

C B 45
A 2 C
A
A
A
E
●●

A
2
2
2
2
3
B
1C
sinC = 3
B
H3
CB

D
C
3
BC 1:2
D
A
A
A
A
2
●D
T
2

B
1C cosC = 3
B E3
B 60
C
3
45 C B V
3 求 证 : D E是 O的 切 线 .
C
A
B
OM
E
D
顺义一模
如 图 :AB为 O的 直 径 ,D是 BC的 中 点,
DE AC交 AC的 延 长 线 与 点 E , O的
切 线 BF 交 AD的 延 长 线 于 点 F.
(1)求证:DE是 O的切线.
(2)若DE=3, O的半径为5,
C
求 BF的 长 .

算时注意利用平方
差公式简化运算.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中30 角所对的直 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
斜边的比是21: ;
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 等于斜边的一半;
⑥边角关系:三角函数式.
在Rt△ABC中,∠C为直角,∠A、∠B为锐角,
c a c 它们所对的边分别为 、 、b ,其中除直角 外,B
D
( 2) 在 (1) 的 结 论 下 , 若 B 6 0 0 ,
AB 3,求 OD的 长 。
A
B
O
C
已知:如图,AB是 O的直径,O过 BC的中点D,且DEAC于点E (1)判断DE和 O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C=300,CD10,求 O的直径。
C
D
E
A
B
已知:如图,Rt ABC中,ACB=900,点O在AC上, 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的圆与AB相切于点D, .交AC于点E (1)判断DE与OB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 O的半径为2,BC=4,求CD的长。
其余的5个元素之间有以下关系:
c ⑴ 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⑵ 锐角之间的关系 :AB90 0
a
⑶ 边角之间的关系:

A
b
C
a
ba
siA n= ,coA= s ,taA n= ;
c
cb
b
ab
siBn= ,c解o直B= 角s三,角ta形n的=相B关. 问题,实质
c 上都是c 向上述几种a类型的化归.
圆与解直角三角形复习
圆的性 质
弧,弦,弦心距, 圆心角的关系
垂径定理
知识结构图
圆周角

点与圆的位置关

和圆有关的位置关 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 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 系
弧长公式
圆中计算
扇形面 积
圆锥、圆柱的侧面积,全面积
勾股定理及 其逆定理
解直 角三 角形
锐角三 角函数
解直角三 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
用勾股定理开方运
在ABC中,∠B = 45°,
∠C
= 60°,AB = 6.
求BC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O
B
A
A O B
O
A 第15题图
P B
P
O
B
A
C
C
B
A
B
O
D
O
A
C 图2
A
﹒ O
C B 第10题
A B
M
N
OP
图(7)
● 抓 主 干 知 识
已知点A在⊙E上,BD为直 径C在BD的延长线上,AB=AC, ∠C=30°,求证AC为⊙E切线.
U
C
A
A
A
C
2
D
A
B
1C
cosC = 3
B
1
3F
C
60 45
B3C
HB
D
● 从 简 单 出 发
例1 :(2007浙江杭州)如图1,在高
楼前D点测得楼顶的仰角为30 0,向高
楼前进60米到C点,又测得仰角为 45,0
则该高楼的高度大约为多少米?
A
A(82米)
30
45
D
C
B
例2:(2007年云南省)已知:如图,
A
O
E DF
B
例3(08年昌平一模21). 已知:如图, BA是圆O的直径,AC是弦,点D是
B C的中点, DPAC ,垂足为点P.
(1)求证:PD是圆O的切线;
(2)若 AC6,cosA3 5
P C
求 P D 的长.
D
AO
B
2008
已 知 :如 图, Rt ABC中,C 900
点 O在 AB上 ,以 O为 圆 心 ,OA长 为 半 径 的 圆 与 AC,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