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之二十四孝(一)

合集下载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一、二十四孝的依次评析《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编录,另有说法为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流传于后世的版本较多,但是故事一致,仅是在排列次序上有所区别。

本文以明朝版本《二十四孝图》为文本,进行评析。

(一)孝感动天。

舜作为儒家推崇的上古帝王,是内圣外王的重要代表,实现了由孝顺到忠君到治理天下的理想序列。

舜的原生家庭比较糟糕,父亲瞎子,生母早亡,继母泼辣,后母所生弟弟性格狂傲。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舜选择孝顺服从,由此感应天地,获得大象、小鸟、雷电的帮助;并且由此上达天听,授予大权,成功继位。

在这个故事中,较为重要的关节点是由孝顺获得感天动地的效果,从而在世俗生活中获得经济利益、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换言之,当孝顺无法感动天地时,如何支撑内在合理性?(二)亲尝汤药。

刘恒作为皇帝,母亲生病三年,衣不解带,夜不合眼,精心服侍,亲尝汤药。

这故事看点在于皇帝是真实人物,有据可查,不是凭空捏造的。

但是疑点在于,皇帝每天日理万机,国事繁重,后宫佳丽三千,宫斗重重。

皇帝能够有那么多精力去伺候母亲吗?故事价值意义在于,皇帝孝顺,被封为道德楷模,其他人必须无条件向其学习。

这是政治权力向道德权力的扩张和占领,是政统、道统、法统的相互支持。

(三)啮指痛心。

孔子弟子曾参上山打柴,家中来客,母亲咬手指,产生心电感应,曾参奔赴回家待客。

在这里,“跪问其故”非常有意思。

对自己母亲说话,为什么需要跪着?这种潜在的不平等是等级制度固化的彰显。

在皇权时代,百姓跪拜县官,臣子跪拜君王,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礼仪。

仅由这一相类似的动作能够看见孝顺与忠君的同质性。

(四)芦衣顺母。

闵子骞家庭环境与舜相似,早年丧母,后母虐待。

父亲知道实休掉后母,闵子骞反来劝阻,后母改过,从此一家人幸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我嗅到浓浓的琼瑶味道。

闵子骞如同一朵圣洁的白莲花,后母虐我千百遍,我待后母如圣人。

这种做法仅靠道德感召,单纯依靠以德报怨促使后母人格升华,价值观逆转效果如何?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国学文化之二十四孝(一)

国学文化之二十四孝(一)

运城实强汽车科技学校讲座国学文化之二十四孝(一)一、国学1、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城:截至2017年,山西省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116个项目,运城市25项:民间文学·万荣董永传说、万荣笑话、传统音乐·新绛绛州鼓乐、运城眉户、传统美术·闻喜花馍等)2、什么是国学?A、大家是不是认为,国学就是等同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如四书五经?(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B、国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一切中国本土的学术文化都算国学,甚至佛教里的禅宗,它是本土化了的佛学,也算国学。

这么说吧,你就把“国学”理解成“中国传统文化”吧。

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传统戏曲,中医巫术,风水堪舆,都是国学。

C、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3、儒家学说思想核心儒家思想十分丰富。

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

仁:仁爱。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爱人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一)《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二)《二十四孝图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

古话说“三岁定一生”,能让小朋友在他们记忆的黄金时期阅读这些经典,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们身上发酵。

为什么要“孝”?“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

让小朋友怀着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并非要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让他们知道人世间还有“孝”字!孔圣儒学是国学的根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目前少年儿童的国学启蒙教育活动正蓬勃兴起,而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孝经》等,这些堪称“蒙学之冠”的读物,长期的耳濡目染,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髓,将会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根植下来,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分”。

为方便孩子们自主阅读,本书特别加注精准的汉语拼音,并将传统蒙学中不符合现代观念的部分做出特别提示,使孩子们接受正确的教育。

另外还有超值赠送的描红本和诵读本,使学习更加深入。

关注教育的家长们,快快让您的孩子加入到读经的行列中吧,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向真、向善,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原文: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四、为亲负米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二十四孝简介

二十四孝简介

二十四孝简介《二十四孝》在我国流传甚广,它是元代福建省的郭居敬先生根据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写成了《二十四孝》,成为后人学习孝道、尊老敬老的典范。

它讲述的是个人对于家庭、长辈应尽到的义务。

告戒今天的人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优良习俗和传统美德。

让家庭美满,社会和谐。

这里的《二十四孝图》浮雕壁画,是根据著名画家陈少梅先生的作品雕刻的。

青岩寺是佛教圣地,修建二十四孝浮雕的目的就是告戒人们,百善孝为先。

人世间的真情能够感天动地,天地神灵必然加持世人给予更大的福报。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wenty-four Filial PietyThe story “the twenty-four Filial Piety” is widely spread in our country. Guo Jujing,a Fujian person of the Yuan Dynasty compiled “ 24 filial piety" according to 24 filial people’s stories of ancient China.The “24 filial piety" finally become people’s example of studying the filial piety and respecting the oldl. The story tells about the responsibilities people should do to thel family as well as the elders. It warns people today to inherit and put forward the Chinese good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virtue “respecting the old and supporting parents”in order to make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 harmony.The relief murals “the twenty-four Filial Piety”here was carved based on the famous painter Chen Shaomei’s works. Qingyan temple is a Buddhist shrine,the purpose of building the relief is to caution people filial pie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virtue. The real feelings can move the God, heaven will give people more blessings.。

《二十四孝》全篇快来看看

《二十四孝》全篇快来看看

【导语】《⼆⼗四孝》全名为《全相⼆⼗四孝诗选集》,编录年代在元代。

其中故事⼤部分取材于西汉时期刘向所编辑的《孝⼦传》。

成为儒释道家的通俗读物。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语云:「百事孝为先」。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下为⼦,意思是⼦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孝”似乎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个“过⽓”的词汇,可是仔细想来,它其实就近在咫尺,就在我们的⽣活之中。

现在知道⼆⼗四孝典故的⼈,已然越来越少,很坦然的说,⼆⼗四孝中确实有过于绝情之处,其中有些“孝”也并不温情。

但也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通过学习《⼆⼗四孝》,最终让我们真正做到孝⽽不愚,忠⽽不愚的境地! ⼀、孝感动天 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的之⼉⼦,远古的帝王,三皇五帝中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史称虞舜。

瞽叟是个瞎⼦,且性格固执,不懂得礼义。

舜母早亡,瞽叟再娶,后母刁顽,且⼼狠毒辣,连同舜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舜。

他们让舜去修补⾕仓顶,然后纵⽕,舜拿着两个⽃笠跳跳了下去逃脱。

让舜去挖井,瞽叟和象却填井,舜掘从地道逃脱。

可是舜没有丝毫的怨恨,仍然对⽗母孝顺,兄弟友爱。

因此也感动了天帝,舜在厉⼭⾥耕种时,⼤象帮他耕地,鸟兽替他锄草。

后来舜登上了帝位,去看望⽗母时,仍然也恭恭敬敬。

⼆、亲尝汤药 刘恒是汉⾼祖刘邦的第三个⼉⼦,即汉⽂帝,为为薄太后所⽣,也是⼀个有名的⼤孝⼦,他以仁孝,闻名于天下。

⼜⼀次,薄太后⽣了重病,卧床不起,刘恒常常⽬不交睫,⾐不解带的照顾母亲,且这⼀照顾就是三年。

刘恒母亲每次煎完药都要亲⾃先尝⼀下,看看药是否苦、烫,然后再为母亲服下。

三、啮指痛⼼ 曾参,字⼦舆,春秋春秋时期鲁国⼈,儒家主要代表⼈物之⼀,孔⼦的得意*,世称“曾⼦”,有宗圣之称。

曾参对母亲⼗分孝顺,有⼀天曾参⼊⼭打柴,家⾥来了客⼈,她的母亲不知所措,就⽤⽛齿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1. 孝顺的刘海。

刘海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生病了,他整天照顾母亲,不离不弃,直到母亲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 孝顺的张良。

张良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顾自己的前途,一心一意地照顾父亲。

最终,他的孝顺感动了皇帝,成为了一代名臣。

3. 孝顺的包公。

包公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4. 孝顺的孟母。

孟母是一个孝顺的母亲,她教育儿子孟子,使他成为了一代伟人。

她的孝顺精神感动了世人,成为了中国孝道的典范。

5. 孝顺的曹操。

曹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精神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6. 孝顺的关公。

关公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7. 孝顺的孔子。

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8. 孝顺的周瑜。

周瑜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9. 孝顺的刘备。

刘备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0. 孝顺的关羽。

关羽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1. 孝顺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2. 孝顺的杨贵妃。

杨贵妃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她的父亲年老多病,她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一、【虞舜耕田】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动天。

【原文】虞舜、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

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

只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则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若。

况顽不如瞍者乎。

【译文】虞代的舜帝。

姓。

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

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

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

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屡次用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

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

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

常食藜藿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藜藿。

为亲负米。

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

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文耕谓事亲之事。

承颜日短。

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

方乐负米之欢。

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

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

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

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译文】周朝时候。

有个贤人。

姓仲。

名叫由。

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

天天所吃的。

都是些藜呀、藿呀。

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

常常出去。

到百里以外。

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

他就往南方游历。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1孝感动天.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高傲不悛,惟姚舜其实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忙其锄草。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2.亲嚐汤药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

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来到,母亲手足无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筹划丧事,乃卖身贷钱埋葬父亲。

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

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中国风传统文化二十四孝讲解

中国风传统文化二十四孝讲解
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 ,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 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
。 字 公 纪 。 年 六 岁 。 至 九 江 见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 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 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 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 经》,撰写《太玄经注》。
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鹿乳奉亲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 。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 告。乃免。
诗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 声语,山中带箭归。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迈多病,还有患眼疾,大夫说需要喝鹿奶。他没有办法接近鹿群,便弄一张鹿皮披在身 上进入深山,混进鹿群中,挤取鹿奶,供奉双亲。一次,看见有一个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 ,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 ,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 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 ,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 ,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 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 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二十四孝图古诗文

二十四孝图古诗文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著有《九宫赋》、 《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 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 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 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 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 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 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03 啮指痛心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 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 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 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 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04 百里负米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 遥。身荣亲已殁,犹念 旧劬(qú)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 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 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 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 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 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 江边了。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免使入亲帏。
20 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 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 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 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 得免于害。深山逢白虎,努 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 脱离馋口中。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拿着拨浪鼓戏耍,就像小孩一样。

一次他跌了一跤,怕父母伤心,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3鹿乳奉亲。

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郯子就身披鹿皮,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

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要用弓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人才知是人,对他大加赞扬。

4.为亲负米。

春秋鲁国人仲由,年轻时家贫,自己常吃野菜,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大官,但是父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父母亲去负米,却再不能了。

”5.啮指心痛。

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山里去打柴。

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

6.芦衣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

后来父亲发觉后要休掉妻子,闵损反而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十分疼爱。

7.亲尝汤药。

汉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对母亲非常孝顺。

一次母亲病重,汉文帝日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一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生活岔困,每日拾桑葚奉养母亲。

一天遇到军士,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开装他说黑桑葚让母亲吃,而红桑葚自己吃。

军士们就送给他米和牛,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儿。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子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儿子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一坛上天所赐的黄金,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又可抚养儿子了.10.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父亲去世后只好问地主借钱办丧事。

后来他准备卖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于是董永就将她带到地主家帮忙。

二十四孝内容

二十四孝内容

二十四孝内容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表示孝顺父母的文化。

过去,二十四孝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为父母的孝顺提供了一种文字化的表达。

古代中国有许多关于二十四孝的文学著作,而今天,它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

二十四孝按照一定的秩序,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孝文,孝景,孝心,孝口,孝行,孝思。

孝文是指对父母心中的敬意和忠贞,尊重父母的意见,用书面的文字表达对父母的爱意及尊敬。

孝景是指在家乡和家中,孝顺父母。

孝心是指用心去表达对父母的爱意,对父母有崇高的理念,对待父母应有恭敬和尊重,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记得自己的身份和礼貌。

孝口是指言语、行为上要有礼貌,要慎重地和父母交谈,使父母了解你的心意。

孝行是指让父母开心,为他们做一切可能的事情,帮助他们生活得更舒适、更轻松,使他们拥有满足的生活。

最后,孝思是指对父母的思念,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思念自己的父母,祈祷他们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如今,二十四孝的文化仍然存活在中国,它们仍然是中国人的重要传统。

虽然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二十四孝的概念已不再明显,但对父母的孝顺仍是深植于中国人孩子的心中,孩子们仍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孝顺父母,唯有如此才能称之为合格的子孙。

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大不相同,但孝顺父母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家庭都应努力培养孩子,让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了解二十四孝,并正确实践孝顺父母,在困难的时候为父母做出自身的贡献。

要孝顺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只有做到这一点,子孙才能无愧于心地称自己为完美的子孙,这也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保证。

要想将二十四孝文化保持下去,每一位子女都必须认真对待,真正体会它的内涵,让孝顺父母的理念深植在自己的心中,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和谐。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二十四孝“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

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三、鹿乳奉亲四、百里负米五、啮指痛心六、芦衣顺母七、亲尝汤药八、拾葚异器九、埋儿奉母十、卖身葬父十一、刻木事亲十二、涌泉跃鲤十三、怀橘遗亲十四、扇枕温衾十五、行佣供母十六、闻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笋十八、卧冰求鲤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涤亲溺器二十四、弃官寻母一.孝感动天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二十四孝全文

二十四孝全文

二十四孝全文一、孝感动天虞舜虞舜,瞽叟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於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怠,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於天下。

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

汤药必先嚐。

三、啮指心痛周曾参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

後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囓,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闵子骞周闵损,字子骞。

早丧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闵损,衣以芦花。

一日,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後母,损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後母闻之,卒悔改。

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後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子路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於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锺,累褥而坐,列鼎而食。

乃叹曰︰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

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董永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始得归。

妇织一月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郯子周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乃免。

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汉江革後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

二十四孝(原文+译文)

二十四孝(原文+译文)

二十四孝(原文+译文)二十四孝1 孝感动天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译文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孝行至淳脱险境,感象化鸟点生灵。

动君择婿续天命,天下归心新贤英。

2 戏彩娱亲(又名老莱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译文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戏如孩提孝父母,彩衣着身假痛哭。

娱欢春色庭前入,亲至美善蒙山出。

3 鹿乳奉亲周郯(tán)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译文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总结精选(1):《二十四孝图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

古话说“三岁定一生”,能让小朋友在他们记忆的黄金时期阅读这些经典,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们身上发酵。

为什么要“孝”?“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

让小朋友怀着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并非要件件照办,而是想透过这些故事,让他们明白人世间还有“孝”字!孔圣儒学是国学的根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目前少年儿童的国学启蒙教育活动正蓬勃兴起,而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孝经》等,这些堪称“蒙学之冠”的读物,长期的耳濡目染,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髓,将会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根植下来,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分”。

为方便孩子们自主阅读,本书个性加注精准的汉语拼音,并将传统蒙学中不贴合现代观念的部分做出个性提示,使孩子们理解正确的教育。

另外还有超值赠送的描红本和诵读本,使学习更加深入。

关注教育的家长们,快快让您的孩子加入到读经的行列中吧,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向真、向善,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总结精选(2):《二十四孝图》的主要资料是什么?答:《二十四孝图》是一本传统的宣扬儒家“孝”道的儿童读物,那里鲁迅先生借儿时自我阅读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但是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的抨击。

总结精选(3):《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之后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分别是什么(优秀4篇)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分别是什么(优秀4篇)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分别是什么(优秀4篇)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分别是什么篇一1、孝感动天虽然父亲瞽叟、继母和异母弟弟象千方百计想害死舜,舜却丝毫不记恨,依旧孝顺父亲,关爱弟弟。

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大象和鸟来到历山,一个帮他耕田,一个帮他除草。

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登上天子之位以后,舜仍然尊敬父亲,把象封为诸侯。

2、戏彩娱亲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孝顺父母,用美味佳肴奉养父母。

为了让父母开怀大笑,七十岁的他经常穿着五色彩衣,手里拿着拨浪鼓,像孩子那样戏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摔倒时装出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像孩子那样啼哭。

3、鹿乳奉亲春秋时期的郯子,为了疗治年迈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挤取鹿乳,奉养双亲,差点被猎人当作麋鹿射杀。

4、百里负米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寒,自己吃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背负米回家奉养父母。

做官以后,他经常怀念已经去世的父母,渴望为父母尽孝。

5、啮指痛心孔子的弟子曾参少年时在山上打柴,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遇上难题,就赶紧背柴回家。

原来是家中来客,母亲不知所措,用牙咬手指,盼望自己回来。

6、芦衣顺母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生母早逝,继母常常虐待他。

冬天,继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穿上真正的棉衣,给闵子骞穿上用芦花填充的“棉衣”。

当父亲知道实情后,想要休妻。

闵子骞却替继母求情,不希望继母的儿子跟自己一样受冻。

父亲依从了他的请求,继母也改过自新,待他如亲生。

芦衣顺母7、亲尝汤药汉文帝在母亲薄太后患病的3年时间里,经常衣不解带地侍奉母亲。

汉文帝总是先亲口尝过母亲所服的汤药,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8、拾葚异器汉代末年的蔡顺,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拾取桑葚充饥。

赤眉军士兵问他为什么要把两种桑葚分开盛装,蔡顺告诉对方:自己吃红色的桑葚,母亲吃黑色的桑葚。

赤眉军送给他两斗白米和一个牛蹄,表示敬意。

9、埋儿奉母东汉郭巨为了不影响对母亲的供养,就想埋掉刚刚降生的男孩。

挖坑时,郭巨发现了一坛黄金,上面写明是老天赐给郭巨的。

青少年成长必读的国学经典——二十四孝(美绘注音版) (1)

青少年成长必读的国学经典——二十四孝(美绘注音版) (1)
孝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孝亲观念,溯源于远古氏族公社时期。春秋末年,孔子、曾子对孝作了系统论述,遂成为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孝,按中国古人说法是“善事父母”。用现代人的话说,则是要好好侍奉父母,包括尊敬和赡养两个方面。
为贯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要“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时俱进,传承创新,让传统孝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与国家研究国学的有关专家一起策划了本书。通过古人的孝亲故事,使青少年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弘扬孝亲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可以看、可以听通过扫描书上的二维码看动画,听音频,加深青少年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二、预期实现目标
通过古人的孝亲故事,使青少年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申报“2021年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
初评
意见
终评
意见
注:创意策划应包括一般图书、教育图书,要注重推动融合出版和数字出版。
创意策划申报表
单位:2021年02月20日
基本
情况
创意主题:青少年成长必读的国学经典——二十四孝(美绘注音版)
创意点:书稿采用绘本出版,图文并茂,可以听、可以读、可以看、可以玩,可以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安全教育的目的。
(主)创意人:
联系方式:
创意内容简介
(简要概述创意点、构架。)
在本书中的故事为我国流传已久的“二十四孝”故事,作者以委婉曲折、引人入胜的情节,传递着人间的爱抚、真诚和智慧。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个人来说,孝亲尊老应该从少年养成;对于社会来说,孝亲尊老应该从我做起。百善孝为先,要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就从孝亲尊老开始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实强汽车科技学校讲座国学文化之二十四孝(一)一、国学1、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城:截至2017年,山西省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116个项目,运城市25项:民间文学·万荣董永传说、万荣笑话、传统音乐·新绛绛州鼓乐、运城眉户、传统美术·闻喜花馍等)2、什么是国学?A、大家是不是认为,国学就是等同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如四书五经?(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B、国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一切中国本土的学术文化都算国学,甚至佛教里的禅宗,它是本土化了的佛学,也算国学。

这么说吧,你就把“国学”理解成“中国传统文化”吧。

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传统戏曲,中医巫术,风水堪舆,都是国学。

C、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3、儒家学说思想核心儒家思想十分丰富。

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

仁:仁爱。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爱人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

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指知道、了解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为儒家的"五常"之一。

、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

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故事:公冶长听禽音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时,在陈蔡被困绝粮。

他的弟子们都愁怀了,四下奔走,乞讨吃食。

一天晌午,子路乞讨到一位朋友家中,苦诉了理由:遇难受饥,求助给点吃食,以救老师性命。

怎奈他这位朋友家境贫寒,拿不出一点像样的东西。

正在为难时,这家的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进到院里。

子路的朋友顿时有了主意,对子路说:“嗨,我把这只老母鸡杀掉,炖熟了拿去给你的老师补养身体吧!”他的话刚落音,只见那老母鸡领着小鸡掉头就往外跑。

正在这时,公冶长搀扶着孔子走了过来。

他们见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惊惶失措地跑着叫着,孔子问公冶长:“你懂禽鸟之音,听听这只老母鸡在说什么?”公冶长听了一会儿,对孔子说:“这只老母鸡在说,孩子们,快过来,老娘有话对你们讲。

因为孔子绝了粮,掌柜的今儿个要杀娘。

只叹你们小,叫娘好悲伤。

娘死后,你们日出三竿离门去,日头不落早回房。

听见炸雷响,快往檐下躲;听见老鹰叫,剌林里边藏。

不和猫狗交朋友,莫与鼠蛇有来往。

寻食别往远处跑,喝水不要下深塘。

……处处小心保平安,可怜你们没了娘!”孔子听了公冶长述说的老母鸡的这番话,心中甚感不安,捋须长叹道:“人有爱子之心,禽鸟走兽,与人无异呀!这鸡的主人要杀它,原来是为我绝粮的缘故,不可,不可。

”说着就和公冶长去找这鸡的主人。

这时,子路的朋友和子路走出门来,他们只是找那只老母鸡的。

孔子看见子路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又一问,果然不错。

孔子向子路的朋友道了谢,说了不让杀鸡的理由。

子路的朋友听了不相信,走近老母鸡一看,只见老母鸡和小鸡个个眼中都挂着晶莹的泪珠!子路的朋友顿时百感交集,一把抱起老母鸡,一行热泪滴落在老母鸡身上。

子路见这情景,“扑通”一声跪在孔子面前:“恩师呀,你已经饿了7天啦!”孔子扶起子路说:“你为师求食,乃仁爱也;母鸡对小鸡的牵挂,乃母爱也。

母爱是最崇高的爱,人当敬之!”】4、后世继承发展儒家思想体系A、完整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

B、宋代总结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对联故事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仪廉这是一副“隐字联”。

这副对联有一个故事:清末,军阀袁世凯窃国称帝,遭到全国人民唾弃。

有人送他一隐字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那么一二三四五六七,下面应该是八了,这个容易想到,而对于孝悌忠信礼义廉,恐怕这就要考考大家的文化了!这句古文出自《论语》,共为八个字,分别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那么这一句就缺少了“耻”。

如此一来,解读这副对联就比较容易了,上联“忘八”,下联“无耻”!不得不说,要是不知道《论语》中的这八个字,还真是两眼墨黑,不知何物。

【上联是数字,下联是品性,看似是毫不相干的内容,该如何解读?在揭晓之前,先来说另一副数字对联,可能看完你就能懂这一个了。

该联为:“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当过北宋两朝丞相的吕蒙正,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得厉害,少年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

大了以后,家里也没什么起色,还是穷得叮当响。

这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家中空无一物,悲伤之余,他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这副奇怪的春联在家门口贴出来以后,不大工夫,就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

大伙儿莫名其妙,猜不出对联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站在那儿瞎嘀咕……这是一副漏字联。

漏字联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创造方法。

作者选用人们的通常用语,有意漏掉一两个字,让读者去猜想,这也是一种谜语联。

上联“二三四五”缺什么?缺一;下联“六七八九”,少什么?少十。

简而言之,是缺一少十。

一与衣,十与食谐音,其意就是“缺衣少食”。

而横批是“南北”,不正是“没有东西”吗?(当初,其父吕龟图内眷很多,与嫡妻刘氏不和,把刘氏及吕蒙正一并赶出,吕蒙正母子非常穷困窘迫,刘氏发誓不再嫁人。

吕蒙正做官后,迎接父母亲同住,父母亲住在一个屋子里但不同房间,吕蒙正对他们奉侍得非常周到。

宰相肚量:吕蒙正刚被任命为副宰相,第一天入朝走马上任,意气风发地迈着方步走在大殿上,突然听到有人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面对这盆当头冷水,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

但是,与吕蒙正要好的同事很不满,要追查此人是谁。

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追查。

下朝以后,吕蒙正的有些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逮住那人。

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对联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5、德为立身之本,孝为百善之先德孝文化的发展史渊源流长。

早在周朝初期,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代表最高权力就提出了“孝”的观念,随后逐渐成为了宗教伦理的范畴。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比较完整的伦理道德和孝道观,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德孝文化的思想体系。

《论语》《孝经》等孔子的经典名著就深刻地阐述了德孝文化。

“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宣扬发挥和历代帝王的提倡,已经深入人心,世代相传,不可动摇。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因此,孝道文化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根深蒂固,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

二、《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是元代郭居敬编录。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1、孝感动天(1)、简介孝感动天讲的是虞舜孝心感动上天的故事。

书中记载:“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愚钝),母嚚(yín愚蠢而顽固),弟象傲(自高自大)。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后世尊为“远古圣王”。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五帝之一。

【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一团,好像是个大鸡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