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一考点汇总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考古学法- 田野调查法2. 古代朝代和历史事件-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汉朝- 三国时期-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3.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华夏民族的形成- 中国地理的主要特点- 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中原文化的发展4. 考古学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考古学的基本内容- 考古学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5.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6.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法家思想- 汉朝的儒家思想-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7.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 隋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 的传入和发展8. 中国古代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特点和文化成就-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 元朝的统治机构和对外征服- 明朝的中央集权和文化成就-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统治9.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秦始皇、汉武帝、孔子、孙中山等著名人物10.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 宋朝的科技进步-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各个朝代和历史事件、地理特点和民族形成、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注意:以上内容总结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调整。
*。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汉朝继承和发展秦制,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开辟丝绸之路。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魏、蜀、吴的建立与灭亡。
两晋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科举制度的完善。
5. 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清: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朝的中央集权与经济繁荣,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清两朝的封建社会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兴起,自强运动的实施,以及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4.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
6.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化思想的变革,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7.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以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8.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爆发、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
3.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思想家和艺术家,以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4.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5.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思想家,以及其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6.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塑。
7.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殖民主义的兴起、特点和影响,以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作用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中央集权措施- 郡县制的推行与地方行政体系的构建-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及其意义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世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魏晋时期的政治动荡与变革-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民族融合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士人政治的兴起- 唐朝的边疆政策与对外关系5.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 宋朝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平衡-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政治体制- 明清两朝的皇权加强与官僚体系的完善- 清朝的民族融合政策与晚清的政治危机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农业生产的提高 - 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农民阶级的形成- 农业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关系2.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 手工业的发展与技艺传承- 商业活动的繁荣与市场经济的萌芽- 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与商业伦理的形成3. 社会结构与阶层关系- 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的构成- 社会阶层流动的限制与机会- 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表现4. 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形成- 城乡经济的联系与差异- 城乡关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创立-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传播- 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与影响2. 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的思想- 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践- 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与影响- 其他学派如墨家、阴阳家等的思想贡献3. 科技与医学的进步- 古代科技发明与创新- 中医学的发展与理论体系的建立- 科技与医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4. 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 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成就- 文化交流与融合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四、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贸易往来- 东西方文化、宗教、科技的交流与融合2. 朝贡体系与对外关系- 朝贡体系的形成与运作-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3. 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 海洋贸易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4. 近代前夜的中外冲突与交流- 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冲突- 西方列强的东来与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化通过对高三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的历史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控制内服和外服来管理国家。
西周推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引发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大。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人们以集体生产和共同享有的方式生活。
原始社会的重要特点是人们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奴隶社会是原始社会向更高一级社会的过渡阶段,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农业革命与城市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人类从以狩猎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开辟了农耕文明。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口增加,城市文明兴起。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了各种职业和阶层。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明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重点,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
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性特点是指导性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如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
中国古代文明还表现在科技、文学艺术、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等方面。
四、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中国的领土。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进一步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繁荣。
秦汉统一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奴隶制是统一和繁荣的基础。
五、两汉之间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黄金时期,也是思想解放的时期。
社会变革主要表现在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和土地兼并的加剧。
思想解放主要表现在学术的多元化和思想的多元化,如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学派的兴起。
六、罗马与基督教的兴起:罗马是古代欧洲最重要的城市和国家,曾经统一了地中海沿岸的地区。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灭亡对后来的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是由耶稣创立的宗教,在罗马帝国衰落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发展。
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是指封建领主和农奴之间的关系,以及封建领主间的争斗。
中世纪封建制度是欧洲历史上独特的制度形式,决定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和政治经济关系。
八、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东方文明指的是中国、印度和伊斯兰教国家的文明,西方文明指的是欧洲国家的文明。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君主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君主制,周朝则在商朝的基础上发展了分封制。
- 秦朝的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在郡县之上设立诸侯国,以维护皇权。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 宋朝的科举制度: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促进了社会流动。
- 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 明清的内阁制度:明清时期,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机构,但实际权力有限,皇帝专制进一步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手工业的繁荣:丝绸、瓷器、造纸、印刷等手工业在古代中国非常发达,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商业的兴起: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逐渐兴起,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贸易路线。
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
-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严格执行。
- 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对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天文学和数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研究非常先进,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著作。
- 医学:《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民族融合:古代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通过战争、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了融合。
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历史学科作为高中必修课程之一,其必考知识点广泛而深入,涉及古今中外的各个时期和领域。
以下是对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宗法制度、分封制等。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
3.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行。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政治:士族的形成与影响。
5.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6. 宋朝的科举制度:科举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 农业发展: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铁犁牛耕等。
2. 手工业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3. 科技与文化:四大发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起因、过程与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与失败原因。
3. 洋务运动:目的、内容与评价。
4.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与意义。
5. 五四运动:起因、过程与影响。
6.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背景、过程与胜利的意义。
世界史1. 古希腊与古罗马:政治制度、文化与哲学思想。
2. 文艺复兴:起源、代表人物与影响。
3. 宗教改革:原因、过程与结果。
4. 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思想内容与影响。
5. 工业革命:起源、过程与对世界的影响。
6. 两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与后果。
历史学习方法1. 时间线索法:通过时间线索串联历史事件。
2.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比较分析。
3. 史料研读法:阅读并分析历史文献资料。
4. 历史思维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
结语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历史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宗法制度: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度是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强调血缘关系和家族地位。
2. 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国由周王分封,诸侯对周王有朝贡义务。
3. 郡县制: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4. 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不再依赖家族背景,而是通过考试选拔。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 农业发展: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铁器的使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 手工业与商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宋代以后逐渐发展,尤其是瓷器、丝绸等手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3.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封建社会的形成:自秦朝开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土地为基础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2.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3. 封建社会的文化特点: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强调忠孝、礼仪和道德。
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1.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青年和知识分子的觉醒。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3.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六、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复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起源。
___袭制的确立,标志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
分封制的特点是___是诸侯的共同主人,而诸侯则是___的臣属。
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是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王位制、宗法制和分封制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皇度、___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皇度的核心内容是皇权至上和皇帝。
___的特点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了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在于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然而,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汉承秦制的“中朝”和“外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是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在于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宋朝的“二府”包括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和___作为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负责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高考历史考点汇总
高考历史考点汇总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农业革命的意义2. 古代文明的曙光- 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古代贸易路线- 战争与征服- 文化交流的影响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的起源- 宗法制度的特点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 郡县制度的建立- 法家思想的影响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 世族势力的兴起- 政治分裂与统一的趋势三、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基础- 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 市场经济的萌芽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 社会流动性的限制四、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诸子百家的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主张 - 思想文化的多元化2. 科技与艺术的成就- 四大发明- 文学、绘画、建筑的艺术特色3. 宗教与哲学的发展- 佛教的传入与汉化- 道教的形成与发展五、古代世界的历史联系1. 古代文明的交流- 文化传播的途径- 东西方文化的互动2. 古代帝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波斯帝国的影响3. 古代世界的整合- 蒙古帝国的统一作用- 古代世界的贸易网络六、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资料的辨析- 原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区别 - 历史资料的批判性分析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 历史事件的多因素分析3. 历史评价的标准- 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方法 - 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判断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概要性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总结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填充和扩展。
在实际的Word文档中,您可以使用标题、小标题、列表、图表等格式化工具来增强文档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同时,确保文档的格式规范,便于阅读者下载后进行编辑和使用。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 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内容:- 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士”。
- 积极方面: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 消极方面: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
-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 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 秦朝。
- 内容:- 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官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2. 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货币经济的兴起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国际贸易3. 中国古代文化-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影响- 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科技发明与文学艺术的成就4. 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古希腊文明的民主政治与哲学思想- 古罗马法律与建筑的遗产- 其他古代文明如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等二、近现代历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尝试与失败-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2. 世界近代的重要事件与变革-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法国大革命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 -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解体- 一战与二战的爆发及其对世界的影响3. 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4.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趋势- 冷战的形成与解体- 全球化的发展与挑战- 信息革命与网络时代的来临-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历史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事件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事件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 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与偶然性3. 历史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局限- 历史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的关系4. 历史观点的形成与演变- 不同时期的历史观点比较- 历史观点的多样性与变化- 历史观点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历史高三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历史高三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君主专制的确立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政治制度。
自夏商周三代起,君主制度逐渐确立,并通过各种礼仪和法律来巩固君主的权威。
到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官僚体系的建立与君主专制相配套的是官僚体系的建立。
从汉代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的科举制度,官僚选拔机制逐渐成熟,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和科学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方法。
这些制度保证了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转,也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
3. 法律与社会秩序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还包括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
从《汉律》到《唐律疏议》,法律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法律的严格执行,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农业1. 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农业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占据着经济的基础地位。
古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
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通过各种政策来鼓励农业生产,如免税、减租等。
2. 土地制度的变迁土地制度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再到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制度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动。
土地制度的改革,旨在调整社会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除了农业经济,手工业和商业也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尤其是唐代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兴起,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更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三、古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1. 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孔子的“仁爱”思想到孟子的“民本”思想,儒家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科技的辉煌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在高三历史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的内容,并介绍了每个知识点的核心要点。
一、文明起源与东方古代文明1. 黄河流域文明: 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涵盖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重要考古文化。
2. 后黄河流域文明:讲述了商朝的崛起与发展,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
3. 阳周文化:介绍了周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周公的贡献、封建制度、天子与诸侯等。
二、希腊罗马古代文明1. 古希腊城邦:介绍了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和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的重要性。
2. 古罗马帝国:讲述了古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点。
三、中世纪欧洲与阿拉伯科学文明1. 欧洲封建社会: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等级制度、封建领主与农奴等内容。
2. 欧洲宗教改革:阐述了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者的思想与行动。
3. 阿拉伯科学文明:介绍了阿拉伯科学文明的辉煌成就,包括数学、天文学、医学、文学等方面的贡献。
四、古代亚洲文明与中国古代科技1. 古印度文明:讲述了古印度的社会制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2. 古代中国科技: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农业、纺织、冶金、造纸等方面的科技成就和发展。
五、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1. 古代非洲文明:涵盖了埃及文明、非洲撒哈拉文明等非洲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2. 古代美洲文明:介绍了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美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六、古代东亚文明1. 古代日本文明:讲述了古代日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2. 古代朝鲜文明:介绍了古代朝鲜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七、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兴起:介绍了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 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讲述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等方面的应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君主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郡县制与推恩令-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的科举制度与中央集权- 元朝的行省制度- 明清的内阁制与东厂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进步与商业的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贸易-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江南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兴起-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法治-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宋明理学与心学的兴起-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农业技术的进步:农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建设- 数学与天文学的成就:《九章算术》、《周髀算经》 - 医学的发展:《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5.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 边疆政策的演变:和亲、屯田、筑城6.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与对外交流的限制7.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起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8.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迁- 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困境- 土地革命与农村改革-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维新变法与思想启蒙-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10. 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 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发展-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新式学堂的建立 - 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国民素质的提高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 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治制度的确立 - 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香港、澳门的回归与国家统一12. 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建设- 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3.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 文化事业的繁荣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14. 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地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多边外交与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影响力提升15. 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 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保护16. 现代中国的国防与军事建设- 国防现代化与军事改革- 军事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国防教育与国民意识的培养17. 现代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国际合作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外交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考历史必修一考点汇总复习高考历史考点汇总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③导火线:虎门销烟。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军长可以公开陪)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天天陪酒)(1)背景: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饿鹰热得没法熬夜)和《辛丑条约》(钱进宾馆) (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考点9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杀戮,30万人被杀害。
考点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①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
②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考点11正面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考点12敌后战场的抗战①洛川会议: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
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考点1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1)1945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3年,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考点1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①三个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②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③建立者:孙中山。
④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考点17武昌起义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②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③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考点1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
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为国旗。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考点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考点2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考点2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
(2)过程:①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