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合集下载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1、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已安排)、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2)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会、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2、除国家规定课程外,学校可结合实际安排学校课程,如: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3、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福州市2023-2024学年全日制小学校历和教学计划》的通知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福州市2023-2024学年全日制小学校历和教学计划》的通知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福州市2023-2024学年全日制小学校历和教学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州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3.05.24•【字号】榕教初〔2023〕7号•【施行日期】2023.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福州市2023-2024学年全日制小学校历和教学计划》的通知榕教初〔2023〕7号各县(市)区教育局、高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省市属小学、市属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教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教基〔2021〕50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福州市2023—2024学年全日制小学校历和教学计划》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规范小学课程设置,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严格实施“零起点”教学,学校要组织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省颁课程设置方案和“零起点”教学要求,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和要求前后有机衔接、循序渐进。

学校的课程表要向家长和社会公示。

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加强日常管理。

非毕业年级期末考试应安排在学期结束三天内进行,不得擅自提前。

二、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校历规范作息时间。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

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

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求聪小学贯彻执行“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实施,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周)
一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古诗(1课时)、活动(1课时)、劳技(2课时)、写字(2课时)、安全(1课时)、自习(1课时)
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劳技(2课时)、活动(1课时)、安全(1课时)、国学(1课时)、写字(2课时)、自习(1课时)
三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3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2课时)、民族、环境(2课时)、安全(1课时)。

四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2课时)、安全(1课时)、运河(1课时)、环境(1课时)、自习(1课时)。

五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英语(3课时)、信息(2课时)国学、探索(1课时)、安全、环境(1课时)。

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社会(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自然(2课时)、英语(3课时)、信息(3课时)、安全(1课时)、环境(1课时)。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体育5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科学2节,语文7节,数学4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科学2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3节,语文7节,数学5节,科学3节,外语2节,体育3节,信息技术1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3节,科学3节,语文7节,数学5节,外语2节,体育3节,信息技术1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厦门新课标小学

厦门新课标小学

厦门新课标小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厦门地区也迎来了新课标小学教育的实施。

新课标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厦门新课标小学教育进行详细的介绍。

# 课程设置厦门新课标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全面性和均衡性。

课程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艺术等多个学科,确保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知识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1. 语文课程:强调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数学课程:注重基础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课程: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4. 科学课程:通过实验和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科学精神。

5. 社会课程:涵盖历史、地理、政治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

6. 体育课程: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7. 艺术课程: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 教学方法厦门新课标小学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项目式学习: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 评价体系厦门新课标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过程性和综合性,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特点。

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 综合性评价:除了学科知识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等方面的评价。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已安排)、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2)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会、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2、除国家规定课程外,学校可结合实际安排学校课程,如: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3、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求聪小学贯彻执行“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实施,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求聪小学贯彻执行“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实施,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我省调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我省调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健 康 课 程 可 结 合 相 关 体 育 活
进 基本 公共 教育 服务 均 等化 ;
抓 创 新 ,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加
强 现代 职业 教育 体 系建设 , 推 进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与 经 济社 会 融 合 发 展 :抓 质 量 , 稳 定 规 模 ,优 化 结 构 ,规 范 办 学 秩 序 和 行 为 ,完 善 多 元 拨 款
( 摘 自省 教 育 厅 网 站 2 0 1 4
全 教 育 ,安 全 教 育 课 程 每 年 不
少于 1 2课 时 。
( 摘 自 《 福 建 日报 》 2 0 1 4
年 3月 1 8 日)
年3月 1 3 日)E
4 磊止 教 2 0 1 4 . 4
也 可 在 美 术 、 艺 术 、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 地 方 与 学 校 课 程 中
全 力推 进 高 校 内 涵 式 发 展 ;
抓 治 理 ,加 快 推 进 教 育 “ 管、
安 排 ,其 中 1 ~ 6 f- i 级 每 天 的 语 文 课 中要 安 排 1 0分 钟 的 写 字 练 习 ,3 ~ 6 f i - 级 每 周 安排 1 课 时 用 于 毛 笔 字 学 习 ; 7~ 9 年 级 可利 用综 合 实践 活 动 、 地 方 课 程 的 课 时 安 排 书 法 教 育 活 动 。 此 外 , 学 校 要 采 用 课 程 渗 透 和 利 用 地 方 课 程 时
体 制 ,实 施 分 类 管 理 和 指 导 ,
动 ,使 学 生 了 解 一 些 体 育 健 康 知 识 。 同 时 , 少 先 队 活 动 要 作 为 国 家 规 定 必 修 的 活 动 课 ,1 ~ 8 f i - 级 每 周 安 排 1课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福州义务教育课程开设标准

福州义务教育课程开设标准

福州义务教育课程开设标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一直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一直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福州市对义务教育课程开设进行了一系列规范,以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均衡、素质化的教育。

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福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以健康为本,以素质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要求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追求全面、均衡、素质化教育的要求。

同时,课程设置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具备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1. 整体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当符合整体性原则,确保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

2. 发展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应用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应用性原则,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4. 开放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开放性原则,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修课程。

5. 灵活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当符合灵活性原则,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选修课程。

1. 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是学生的基础学科,必修;科学、历史、地理是学生的综合学科,必修;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是学生的素质拓展学科,必修。

2. 拓展课程:包括思想品德、劳动与技术、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

其中,思想品德是学生的核心素质教育课程,必修;劳动与技术是学生的实践性学科,必修;健康教育是学生的生活教育课程,必修;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必修。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已安排)、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2)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会、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2、除国家规定课程外,学校可结合实际安排学校课程,如: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3、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求聪小学贯彻执行“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实施,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福州义务教育课程开设标准

福州义务教育课程开设标准

福州义务教育课程开设标准一、背景介绍1.福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之一,教育事业一直备受重视。

2.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意义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发展的有力保障。

4.课程设置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5.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6.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7.设立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

8.增设综合素质课程,如思想品德、美育、体育等。

9.开设生活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语文课程设置10.强化阅读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1.注重写作训练,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六、数学课程设置12.强化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3.注重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英语课程设置14.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15.增加英语交流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八、思想品德课程设置16.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17.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九、美育课程设置18.提供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19.注重美育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十、体育课程设置20.注重学生体格锻炼,培养身体素质。

21.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十一、科学课程设置22.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23.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十二、信息技术课程设置24.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5.增设编程课程,提高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

十三、生物课程设置26.重视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7.增加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生物实验技能。

十四、历史课程设置28.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聪小学贯彻执行“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实施,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各地应发挥创造性,
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

城市普通中学也要积极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表一: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表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表三: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表四: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综合)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
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学校选择。

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自主安排。

3.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安排6—8%,地方与学校课程一般安排10—12%,可以整合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分散安排、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

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科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学年各一周,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可在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绿色证书”课程课时。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综合课程。

学校依据当地实际既可选择分科课程,也可选择综合课程,或部分选择综合课程;七至九年级学校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进入新课程的县(市、区)应有部分学校开设综合课程,并逐年有所扩大。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各地根据我厅确定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工作的目标和步骤,加快推进本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扩大小学英语的开课面,提高小学英语的开课率。

初中阶段的外语课程一般为英语。

鼓励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专题教育的内容如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也可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或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