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用PU发泡软垫的制造工艺
座椅发泡工艺

原料名称
原料比例 (份)
1 N iax Po lyo l x j248 100
2
水
214
3
二乙醇胺
110
4
N iaxA 21
0109
5 siliconeL 25307
6
辛酸亚锡
7 TD I 80 20 指数
014 0115 110
备 注 接枝聚醚
双2(22二甲基 氨基乙基) 醚 泡沫稳定剂
甲苯
表 4 冷模塑法的相关性能指标
高生产率
3
宽加工范围 3
3
TD I PA P I (甲苯 二
甲苯)
3
3
3 3 3
MD I (二甲苯)
3 3
33
注3 3 为非常好; 3 为良好; 无3 为较差。
表 6 热模塑法和冷模塑法的主要操作条件
模塑方法 热模塑
冷模塑
发泡体系
TD I (甲苯)
TD I PA P I
TD I (甲苯)
(甲苯
二
MD I (二甲苯)
多元醇, 使热模塑泡沫的回弹性改善很大, 而且不会 对其它物理性质产生不利影响, 还可在通常生产线 上利用普通的配方直接使用这种多元醇。 其基本配
1 汽车座垫可采用的模塑方法
方见表 1, 相关性能指标见表 2。
111 热模塑方法
表 2 热模塑法的相关性能指标
热模塑法始于 70 年代中期, 使用 TD I(甲苯二 异氰酸酯) 和较低反应性的多元醇, 需要较高的温度 和较长的脱模时间, 因此能耗大、周期长。另外, 所制 产品的泡沫回弹性和舒适性较差。 热模塑泡沫的优 点是承载能力较高, 而其制品密度较低, 不需为提高 泡沫开孔度而进行机械压碎处理。
pu垫的生产工艺

pu垫的生产工艺PU垫是一种常用的填充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座椅、床垫以及鞋子等产品的生产中。
它通过聚氨酯材料的发泡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舒适性。
下面将介绍PU垫的生产工艺。
PU垫的生产开始于原料的准备。
主要原料包括聚醛等聚酯材料以及一定比例的聚醚多元醇、起泡剂、催化剂等。
这些原料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和预热,以便后续的发泡加工。
接下来,混合好的原料进入发泡机。
发泡机主要由两个混合室和一个发泡室组成。
混合室中的原料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搅拌和混合,使其成为均匀的混合物。
然后,混合好的原料通过管道进入发泡室。
发泡室是PU垫生产的关键环节。
在发泡过程中,原料中的起泡剂和催化剂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
同时,催化剂也促使原料中的聚氨酯链之间相互交联,形成坚固的网状结构。
这个过程是在一定时间和温度下进行的,以确保PU垫的质量和性能。
发泡后,PU垫的体积迅速膨胀,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然后,发泡好的PU垫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以利于割切和后续的加工处理。
经过冷却处理后,PU垫进入割切环节。
这个环节中,PU垫被切成合适的尺寸和形状,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割切一般采用机械切割或水刀切割,以保证切面的整洁和精度。
割切完成后,PU垫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后续加工工序,例如磨边、丝印、贴边等。
这些工序旨在提高PU垫的表面质量和美观度。
最后,PU垫经过严格的质检,并分别打包和包装,准备投放市场。
质检主要包括对PU垫的密度、弹性、吸水性和耐久性等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
以上就是PU垫的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PU垫,满足不同产品对填充材料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的创新,PU垫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良和提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聚氨酯海绵是一种常见的海绵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吸震、吸音、隔热等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家具、汽车座椅、鞋垫等。
聚氨酯海绵的制作过程中,发泡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聚氨酯海绵的发泡工艺及相关参考内容。
1.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的基本步骤:(1) 原料准备:聚氨酯发泡材料主要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和增发剂等。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比例,并搅拌均匀。
(2) 模具准备: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制作合适的模具,确保发泡后的聚氨酯海绵符合尺寸和形状要求。
(3) 发泡过程:将原料注入模具中,通过加热和加压的方式触发发泡反应。
发泡过程中,原料逐渐膨胀,填充整个模具空间。
(4) 固化和冷却:发泡完成后,聚氨酯材料需要经过固化和冷却,以保证海绵材料的稳定性和质量。
(5) 脱模和修整:待聚氨酯材料完全固化和冷却后,将其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加工,如剪裁、打磨等。
2.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的注意事项:(1) 原料配比:聚氨酯海绵的质量和性能与原料的配比关系密切。
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合适的原料比例,以确保发泡后的海绵材料具有合适的硬度、弹性等特性。
(2) 发泡条件:发泡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对聚氨酯发泡效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发泡材料和产品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发泡温度和压力,以获得最佳的发泡效果。
(3) 模具设计:模具的设计应符合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要求。
同时,模具的材料要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抗粘性,以便顺利脱模和修整。
(4) 固化和冷却时间:发泡后的聚氨酯海绵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固化和冷却,以确保材料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材料性能的发挥。
固化和冷却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以上是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及相关参考内容的简要介绍。
发泡工艺对于聚氨酯海绵的制作至关重要,不同的产品和要求将对发泡工艺提出不同的要求。
通过合理配比原料、控制发泡条件、优化模具设计以及适当的固化和冷却时间,可以生产出具有高质量和性能的聚氨酯海绵产品。
pu foam加工工艺

pu foam加工工艺
PU泡沫是一种聚氨酯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吸音性能,常被用于制作座椅、周转箱、垫片、密封件等,以下是PU泡沫的加工工艺: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PU泡沫的原料,通常是以异氰酸酯和多元醇为基础的两种液态原料。
按照一定比例将两种原料混合均匀。
2. 发泡:将混合好的原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起泡剂或气体的作用,使原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泡沫。
发泡的温度和时间会影响泡沫的密度和质量。
3. 塑形:发泡后的PU泡沫可以进行塑形,可以通过切割、刮胶、压花等方式进行塑形。
根据加工的要求,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PU泡沫制品。
4. 硬化:发泡后的PU泡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硬化才能得到稳定的性能和质量。
硬化的时间一般在几小时到几天之间,具体的时间会根据泡沫的密度和厚度等因素而变化。
5. 后处理:硬化后的PU泡沫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后处理,如修整边角、修剪多余的部分、修复表面缺陷等。
以上是PU泡沫的一般加工工艺,具体的加工步骤和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和需求来进行调整。
汽车座椅发泡设备工艺

汽车座椅发泡设备工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0引言发泡技术历史久远,最早是20年代初期用类似制造泡沫橡胶的方法制取;30年代出现硬质聚氨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40年代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泡沫;50年代则有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和软质聚氨酯泡沫。
1工艺类型及工艺材料1.1工艺分类根据成型原理不同分为物理发泡法、化学发泡法两大类。
1.1.1物理发泡法利用物理的方法来使塑料发泡一般有两种方法:①先将惰性气体在压力下溶于塑料熔体或糊状物中,再经过减压释放出气体,从而在塑料中形成气孔而发泡;②通过对聚合物熔体中的低沸点液体进行蒸发使之汽化而发泡;白料主要有全氟及环(异)戊烷系列。
1.1.2化学发泡法化学发泡法是利用化学方法产生气体来使塑料发泡:对加入塑料中的化学发泡剂进行加热分解使之分解释放出气体而发泡;另外也可以利用各塑料组分之间相互化学反应释放出的气体而发泡。
1.2工艺材料聚氨酯是指高分子结构主链上具有多个氨基甲酸酯(--NHCOO--)基团的聚合物,中文名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英文名Polyurethane,简写为PU。
PU发泡材料的原料组成介绍:A组份(白料):多元醇组份简称POLa.主料:聚醚/聚酯多元醇b.交联剂:二乙醇胺、三乙醇胺c.催化剂:凝胶、发泡催化剂d.表面活性剂:硅油e.发泡剂:水、141b其他:抗氧剂、阻燃剂等B组份(黑料)异氰酸酯简称ISOa.甲苯二异氰酸酯b.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汽车座椅发泡工艺2.1座椅发泡装备PU环形发泡生产线由干部和湿部设备两部分组成。
干部设备主要由模架车、闭模器、液电气控制系统组成;湿部设备主要有高压发泡、计量系统、液压站等。
椭圆环形线具有工位多、换模节拍短等优点,目前座椅发泡工厂多采用环形生产线。
表1为生产线介绍。
表1环形生产线简介工位数闭模方式机械手混合头形式产能(台套)2832闭模器闭模轨道闭模单机械手单机械手2:2双“L”型1:3单“L”型25-30万25-30万座椅发泡模具,因发泡需在一定压力下进行,一般为铝制模具,具有导热性能好,不生锈,使用寿命长(30万件以上)。
pu皮生产工艺

pu皮生产工艺PU皮是一种合成材料,属于以泡沫塑料为基础的皮革,具有仿真度高、透气性好、耐磨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座椅、家具、箱包等领域。
PU皮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的准备、合成、浸胶、涂胶、压花和复膜等环节。
首先,PU皮的生产需要准备合成材料。
主要原料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液体异氰酸酯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如催化剂、增塑剂等。
这些原料一般通过供应商购买,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配方。
接下来是合成环节。
将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和液体异氰酸酯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
反应时间一般较短,多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反应完成后,获得的产物是液体或膏状物料。
然后是浸胶环节。
将合成的液体或膏状物料通过加热泵送至浸胶机中,浸胶机上设有一个网带,可将物料均匀地喷洒在基布上。
浸胶过程中,需要控制每平方米喷胶量的均匀度,并确保胶料与基布紧密粘结。
接着是涂胶环节。
将浸胶后的基布送至涂胶机上,在机器的作用下,将一层薄薄的涂胶剂均匀地涂布于基布表面。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次涂胶,以加强皮革的牢度和柔软度。
然后是压花环节。
将涂胶后的基布送至压花机上,利用机器上的花轮对皮革进行压花处理。
花轮的花纹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而定,常见的有仿皮纹、银丝花纹等。
压花后的皮革外观更加逼真,质感更加细腻。
最后是复膜环节。
将压花后的皮革送至复膜机上,进行涂膜处理。
膜材料一般由聚氨酯或聚酯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和防水性。
复膜后的皮革表面更加光滑,同时还能保护其基布免受外界的损伤。
以上便是PU皮的生产工艺。
除了以上各环节外,还需要进行烘干、质检等步骤。
整个生产过程需要严谨的操作和对生产环境的控制,以确保PU皮质量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U皮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座椅用PU发泡软垫的制造工艺座椅用PU发泡软垫一般采用发泡机模塑成型工艺。
发泡机可分为低压发泡机和高压发泡机。
低压发泡机是把A组分(异氰酸酯)和B组分(多元醇+发泡剂+催化剂+其他辅助材料)经计量泵输送到浇注头的搅拌室中,经搅拌后注入发泡模内成型。
其缺点是每次浇注后搅拌室要用溶剂将残余物洗净,浪费溶剂,污染环境,但设备投资低。
高压发泡机是A、B两组分经高压泵送入高压浇注头的混合室中,在15~18MPa 高压下瞬间混合后即浇入模内发泡成型。
其优点是混料均匀,不需要用溶剂清洗,但设备投资较高。
座椅垫模压成型可采用热硫化法或冷硫化法。
热硫化工艺是把A、B两种组分浇入模具后,需在160℃以上温度下硫化10~14min,模具冷却后脱模即得制件。
由150~250℃的热风炉提供热能,在模内进行聚合、发泡、硬化等工序,完成一隔周期(包括脱模时间)约10~15min。
这种工艺需要把模具反复加热和冷却,工业上多采用金属模具,铝合金模尤其适宜。
同时需采用大型烘道,因此好能大。
而且金属模具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不易变形和清洗方便。
由于PU对于大多数材料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为了便于制品脱模,通常使用高熔点微晶蜡的溶液或水溶液以及聚乙烯分散液,或采用长效期脱模剂,如各种硅、氟树脂。
在热硫化模压工艺中,为得到满意的模塑制品,必须采用有效的硫化条件。
通常在发泡结束之后,模具必须在1min内迅速加热,以补充模具表面的热量损失。
但加热太快易造成泡沫的不温度因素,引起部分塌泡,但过多的热量易使脱模剂液化被泡沫体所吸收,易造成黏附在模具表面。
如加热太慢,则影响硫化,影响制品的压缩变形性能。
加热热源可采用气体燃料或其他辐射加热等方法,加热后还需在烘道中进行保温。
由于上述装置占地面积大,能量损耗可观,目前多采用微波加热。
微波加热是通过激化内部的物料分子使温度升高,加热速度快,在模温较低的情况下,物料能迅速硫化,设备紧凑,厂房占地面积少,能量损耗较少。
近年来冷硫化模压工艺得到了发展。
此法节约能量,生产效率提高,且可以采用廉价的非金属模具,逐渐取代了热硫化工艺。
但是,热硫化法利用较廉价的聚醚多元醇可得到具有低密度、高伸长率、压缩永久变形小的制品。
因此在日本和欧洲仍由很多公司用热流化法生产汽车座椅垫,尤其是靠垫和后排座的泡沫垫。
影响泡沫塑料性能的因素一、加工因素泡沫塑料性能受加工因素的影响,主要有设备、工艺过程的控制和加工人员的操作经验。
泡沫塑料在加工过程中特别是在发泡膨胀过程中,受控制因素的影响,使生成的气泡变形,从圆形变化到椭圆形或细长型。
这样泡壁沿膨胀方向拉长,致使泡沫塑料出现各向异性。
结果沿拉力方向的力学性能增大(纵向强度增大),而垂直于取向方向的强度降低。
对聚氨酯泡沫塑料所做的实验表明,泡孔的拉伸度越大,则相应的压缩应力比和模量比也越大,故泡沫塑料的各向异性程度也越大。
作为泡沫塑料应尽量避免各向异性。
二、泡孔尺寸泡孔尺寸大小是影响泡沫塑料压缩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用光谱显微镜对两种泡孔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样品所做的压缩实验表明,大泡孔(0.5~1.5mm)泡沫塑料样品被压缩10%时,外层泡孔肋架开始弯曲,当被压缩到25%时,外层泡孔崩塌,内层泡孔开始弯曲,泡沫体中心的泡孔开始变形。
对于小泡孔(0.025~0.075mm)泡沫塑料样品,当被压缩时泡孔呈等量压缩,即泡沫体的内外泡孔可均匀地吸收外加压缩能量,一般认为小泡孔泡沫塑料压缩性能好于大泡孔泡沫塑料。
三、泡孔结构同一种泡沫其开孔和闭孔所表现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实验结果表明,随开孔率提高其压缩强度明显下降。
压缩强度是衡量泡沫塑料主要性能的指标之一,要生产高压缩度的泡沫塑料,应提高闭孔率,反之则应提高开孔率。
另外,泡孔的大小还会影响其吸水率,即泡孔直径越大,吸水率不久越大。
四、发泡倍率泡沫塑料的性能还取决于树脂性能、发泡剂用量、泡沫体密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又与成型条件又直接关系。
随着发泡倍率的增大,泡沫体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热变形温度等都随之下降,而制品的成型收缩率增加。
汽车座椅:PU泡沫复合材料的生态替代品欧洲联盟内每年有700至900万辆汽车报废,废旧汽车上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率占汽车材料总量的75%左右,其馀的25%成了特殊垃圾粉碎机下的简单馏出物,包括塑料、纺织品、玻璃和金属混合物。
对於现有汽车组件在材料和结构方面的再生处理要求,欧洲各个国家制订了内部法规及国际条例,例如1997年颁布关于旧汽车报废及无环境污染处理条件(简称汽车条例,德文简写为AltautoV)、1996年制订关于经济循环法框架内有关符合环境要求和旧汽车(PKW)回收利用的个人自主责任法(以上两个德国法规从1998年4月1日起开始生效),以及2000年欧盟制订的旧汽车回收法规等。
根据上述情况,欧盟批准一个为期4年的研究项目(代号BRPR—CT96—0292),旨在研究开发适合汽车内饰衬垫用的可回收利用无纺织布。
从使用特性、制造方法以及经济学角度来考虑,这种复合材料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表层材质和垫层材质一致;* 能完全回收利用;* 可使用再生纤维;* 要求和使用特性得到保证;* 改善座椅套的温度条件;* 减少弥雾和不良气味;* 采用不污染环境的胶和工艺;* 生产成本低。
传统的汽车座椅套复合材料由3层构成:覆层是机织或针织的面料,其中聚酯是最主要的纤维材料,占90%左右;中间层是厚度2?8mm的PU泡沫层,底层则是由聚酯纤维或聚氨酯网眼覆盖,聚氨酯是用来粘结这两层的胶剂。
用PU泡沫复合材料制成的椅套有复原能力强及制作工艺先进等优点,但在多年的使用时暴露了几个主要缺点:由於采用火焰胶和工艺,生产过程产生的燃烧物排放到空气引起污染;这些物质还会散布在新生产的汽车里,散发不良的气味;另外,它的透气性很差,影响了乘坐的舒适性。
该复合材料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能回收再利用,主要因为其构成材料不同,含聚氨酯泡沫的胶和织物不能分解,不能把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边脚料和废旧物回收利用。
德国萨克森开姆尼斯纺织研究所(S?hsisches Textilforschungsinstitut e.V., Chemnitz, Germany)开发一种可回收利用的立体组织无纺布,以取代PU泡沫复合材料。
目前,无纺织物於汽车内部装饰的应用日趋普遍,如车门面板和座椅椅套。
它的生产成本合理,且结构多样。
新开发的立体组织无纺布由内、外2个毛圈层和在两层之间垂直排列的绒头层构成(图1b),这种垂直排列的纤维使Multiknit无纺布在承压後拥有良好的回弹能力。
这种立体组织无纺布毛圈层和绒头层被胶和在一起。
根据生产厂商的现行标准及供货条件进行的试验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耐撕破和耐磨特性。
无纺布的生产为了保持椅套的特性,立体组织无纺布采用马利莫线圈技术的Kunit和Multiknit方法生产,具有本身的特性谱系,单面或双面配置的毛圈层及绒头层类,仿效现时由PU泡沫层与底部聚酯和聚氨酯网眼层的组合。
立体组织无纺布可在现有的机器上生产,但要修改下列的工艺参数和机械参数:机械隔距、线圈长度、表面材料、厚度、刷毛杆的偏心距。
在Kunit型马利莫线圈机上加工这种无纺布时使用的最佳机器参数为:机器隔距F18,刷毛杆偏心距17mm,线圈长度约2.3mm。
相应地,在Multiknit型马利莫新型线圈机上的机器隔距为F14或F18,线圈长度约2.3mm。
纤维使用方面,根据生产成本最低、使用价值可靠的要求,最好使用纤维混合物。
其组份分别为:纤维细度5?7dtex的PES-原始纤维,加入15%的热型性纤维,以及30?40%的再生纤维;考虑到其後的热胶和工序,可以选用具有不同熔点的无定型及结晶聚酯双组份纤维,这种纤维在混合物占的比例为12?18%。
为了针对性地影响产品的性能,可以相应地利用不同材料混合。
就剪裁批量加工而言,要求套在座椅上的椅套表面要光滑,经过Kunit-无纺布的热处理形成平滑而密实的表面,使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如果想提高光滑性,可以采用Multiknit-无纺布的第二个毛圈层。
无纺布的胶和生产无纺布需要进行热胶和,随後进行机械结合以稳定绒头,藉以改善弹性,同时使Kunit无纺布外部及闭合的毛圈层的松散结构变得平坦。
要达到以上的效果,可以采用一级胶和或二级胶和的生产工艺。
采用一级式生产时,无纺布在一道工序里同时进行覆层面料与纤维网的热胶和及层压处理,二级式方法则把无纺布的热胶和及层压处理分开进行。
这种无纺布既可以在普通的火焰胶和装置上,也可以在平板胶和装置等其它胶和系统上进行生产。
进行无纺布热处理时,最好采用平板式胶和定型设备,以求针对性地在冷、热区与胶和罗拉间调节加热履带和筘齿间隙温度,从而使产品的特性达到要求。
这套设备除了进行热胶和之外,还可根据要求在一道工序同时完成与座椅套表层无纺布的胶和。
座椅套生产厂现有的剪裁和加工机器上,适合加工各种椅套胶和织物,热胶和剂生产厂提供的工艺方法也几乎可以全部采用,从经济角度考虑,最好采用粉末状粘合剂。
由于无纺布与泡沫材料的组织结构不同,在精确裁剪时每刀只能切较少层数的织物。
另外,其剪裁形状要求达到最佳状态,以确保完成缝制的座套与座椅相匹配。
回收利用在生产立体组织无纺布时,面料的纤维材料使用聚酯,如使用同类聚酯能保证椅套材料可以重复利用。
其次,通过对无纺布和纺织面料制成的复合材料进行剪切和撕拉试验,如改变产品的收缩速度、延伸几何形状、撕拉缝隙、滚筒植针和磨损速度等工艺参数,证明无纺布具有很强的再循环功能,而且回收纤维可以再应用到无纺布的生产。
研究也表明,回收纤维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椅套的面料和材料结构。
试验发现,对含有100%的原始纤维,或含有一定再生纤维成份制成的无纺布复合材料,按照Malimo-缝制工艺进行椅套加工,也具有较好的压力弹性,而且在其厚度为2.0?2.5mm 时,使用起来效果更加理想。
椅套测试在汽车制造厂的汽车座椅实验臺上,对由100%PES-原始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加工而成的汽车椅套垫层进行长时间测试,其中包括把椅套装在待试验的汽车上,在椅套承载各种负荷情况下,汽车模拟行驶了16,000公里的液压脉冲试验。
测试的结果十分理想,证明可以与常用产品抗衡。
测试结果反映新型无纺布的多种优点:* 采用单面有毛圈层的Kunit-无纺布做汽车椅套,可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如要提高使用价值,可以采用双面带毛圈层的Multiknit-无纺布;* 利用新材料制造的材料可以重复利用,而且不会污染环境,十分透气,使乘坐更加舒适;* 当把座椅负荷调整为100kg/m3时,两种复合材料测得的特性数据为:按[a30-5H%]方法测量,PU泡沫复合材料椅套的压力弹性约30,无纺布椅套的压力弹性为40;按[a30-E3%]方法测量时,PU泡沫复合材料椅套的压力弹性约95;无纺布椅套的压力弹性约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