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以山东金改22条为例

摘要:政策执行是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和唯一途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地方政府达成既定公共政策目标的能力与力度。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的态度、素质和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政权的巩固。因此研究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改22条),明确提出加快金融改革,科学规划、协调推进、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大胆审慎探索,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与全省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然而政策出台一年多,山东金改的步伐依然步履维艰。

关键字: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山东金改

加快金融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2013年6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提出要把金融改革的目标聚焦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来。8月,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发〔2013〕17号),前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现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率先在全国推动金融

改革工作。尽管山东省金融改革由省长主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遇到了相当的阻力,各级政府、各部门公共政策执行力较为不足。

一、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不足的表现

各级政府、各部门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政策没有及时准确的得到落实。政策执行力弱化主要表现为:

(一)执行失真

政策具有权威性和规定性,保证政策执行的全面性、准确性,是政策执行的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但实践中,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扭曲、改变政策本身的内容,导致政策失真的现象大量存在,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山东省金改22条提出“力争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建立双向‘转板’机制,探索到沪、深证券交易所延伸挂牌的路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山东某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未建立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转板机制,而是统一组织企业在股转系统挂牌,称为“转申请”,曲解、变相执行了金改22条有关政策。

(二)执行乏力

把工作落到实处,追求效果和成功,是政策执行的又一重要原则。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停留在口头上,是否虎头蛇尾,是否到位,都关乎着政策执行力度。山东省金改22条提出“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深入推进与期货交易所战略合作,广泛开展期货市场宣传与培训,进一步提高我省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和参与程度。利用我省实体经济优势,争取增加交割库品种和数量,配合市场机构开发有关农副产品、海洋产品等期货品种。”然而金改22条实施一年多来,仍有部分地市未举办任何有关期货市场的宣传培训会议,交割库数量增长甚微。地方政府对金改22条政策执行采取消极态度,只是开开会、发发文,做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三)执行低效

政策执行的速度也是衡量政策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共政策一旦出台,就要求立即贯彻执行。金改22条推动过程中,政策执行过程繁琐,执行者缺乏时效观念、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政策执行疲沓、实施缓慢。政策提出“突出发展以财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高端金融业务,吸引国内外投资理财机构和金融机构聚集,把青岛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真正动作。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

山东金改22条同其他地方政府公共政策一样,均遇到执行力不足的情况。具体来说,执行力不足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

(一)执行理念缺乏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政策执行者有执行的勇气和决心,排除障碍、克服困难。金改22条政策执行中,部分地方政府犹豫观望、拖泥带水,见责任就推见困难就绕,缺乏“视执行为使命”的理念,执行人员的执行责任心不强,执行意识淡薄,对执行根本不放在心上。同时,各级政府组织内普遍存在着不利于提高执行力的官僚组织文化,自我保护、不负责任、怕负责任,凡事都要“请示汇报”、“研究研究”,消极应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使得一些执行任务久拖不决,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力。

(二)地方利益至上

各级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乃至政府工作人员与政府部门之间都存在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在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政策的参加者都力求获得最大利益,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地方政府总从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最大化出发,下级对上级政策往往以自己的利益和损益值作为对策参考,得益越多,越乐于执行;受损越多,越不乐于执行,乃至抵制、变换。

(三)执行资源短缺

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所需要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较为短缺。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政策执行就会捉襟见肘,难以维继;缺乏必要的足够的信息资源,政策执行者不仅很难制定出正确可行的行动计划和实施策略,也难以对政策执行过程实施必要的控制。政策执行资源不足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客观因素,山东部分欠发达地区,资金和人员的短缺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发挥。

(四)执行能力平庸

政策执行者的能力水平与执行力成正比,能力水平高的执行人员能够迅速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快速把政策转化为行动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而有效地推进政策,实现政策目标。金改22条政策实践中,由于金融本身的专业性,部分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有些地方政府不能准确理解上级的意图和政策的精神,导致政策“走样”、“变形”;有些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执行技巧,执行方法简单机械、粗暴野蛮,造成执行的偏差和扭曲。

(五)执行过程的监控不力

目前,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普遍存在“弱监”、“虚监”、“漏监”等现象,特别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不到位,往往上级只是发一个文件,做一些规定,没有后位跟踪监督。即使有检查,很多时候也是流于形式,只是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并不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结果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没有真正起到检查纠正的作用。即便是检查出来下级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只是口头批评,很少严厉的处罚措施。结果,下级政府要么敷衍了事不执行政策,要么做足表面功夫,政策执行中的各种变异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从而影响执行效果。

三、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金融改革更是如此,因而政策实施中的失控原因也较复杂。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失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