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14df4d300912a216147929cc.png)
廣東南音
什麼叫說唱音樂?
說故事的人,
或稱說書人. 半說半唱, 或只說不唱. 用簡單音樂作伴奏, 節奏用. 常見種類: 蘇州評彈, 廣東龍舟, 南音.
廣東南音
半說半唱性質.
題材多是歷史故事(例如“火燒
明清朝起於Βιβλιοθήκη 東流行.古稱“木魚”連環船”)或愛情故事(例如“客 途秋恨”, “微之憶薛濤” 等) 以往多由盲人演唱, 盲人稱為 “地水”, 故稱為“地水南音”.
工尺: 合 士 乙 上 尺 工 反 六 五
簡譜: s, l, t, d r m f s l’
音名: G, A, B, C D E F G A
廣東常用記譜法–工尺譜(二)
南音的音樂形式
基本上每句七字,
但因應音樂變化
可加襯字補充. 調性有兩種: 正調與乙反調 . 正調: 合士上尺工六五 s, l d r m s l 乙反調: 合乙上尺反六乙 s, t d r f s t 速度: 慢板, 中板與流水板. 樂器: 古箏, 椰胡, 木魚, 拍板.
廣東常用記譜法–工尺譜(一)
天佑喊麦歌曲大全
![天佑喊麦歌曲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5612f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2.png)
天佑喊麦歌曲大全天佑,是中国说唱音乐领域中备受瞩目的一位rapper,他以独特的喊麦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功底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
在他的音乐创作中,有许多经典的喊麦歌曲,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听众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天佑喊麦歌曲的大全吧!1.《天佑》。
这首歌曲是天佑的代表作之一,以犀利的喊麦和饱满的音乐感染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歌曲中的旋律简洁明快,让人听了忍不住跟着一起唱和。
天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对音乐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2.《天地人》。
这首歌曲展现了天佑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歌词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探索。
天佑的喊麦在这首歌曲中更显深沉和厚重,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
歌曲中的旋律与歌词相得益彰,给人以启迪和鼓舞,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3.《天佑之音》。
这首歌曲以独特的节奏和饶舌风格展现了天佑在音乐上的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
歌曲中的旋律简洁明快,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摇摆。
天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音乐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4.《天佑之声》。
这首歌曲以强烈的节奏和震撼的喊麦展现了天佑在音乐上的冲击力和独特魅力。
歌曲中的旋律简洁明快,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摇摆。
天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对音乐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5.《天佑之歌》。
这首歌曲以犀利的喊麦和饱满的音乐感染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歌曲中的旋律简洁明快,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唱和。
天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对音乐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以上就是天佑喊麦歌曲的大全,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天佑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些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天佑带给我们的力量和感动吧!。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ab9b729bf5335a8103d220b4.png)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说唱音乐】(一)说唱音乐的历程及表现形式我国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作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而汉魏的“相和歌”可以看做是今天说唱音乐的前身。
宋元时期,说唱艺术趋于成熟。
由于说唱音乐具有容纳长篇故事和表现复杂情节的特点,因为称为市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并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在这里艺术家们云集演出,不断进行交流,大大推动了说唱音乐技艺的发展,同时,由于文人参与唱本的编写活动,唱本文学水平也有所提高,这时流行的曲种,小型曲艺如“陶真”、“小唱”、“货郎儿”、“鼓子词”,也有集诸家腔谱而成的大型曲艺如“唱赚”和诸宫调。
明清以来,说唱音乐延续发展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有古老的曲种如“道情”、“宜卷”“莲花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一直流传至今。
有些曲调因为不能适应时代,而自行消亡。
但其艺术成就却被其他音乐体裁所吸收,使其积累的技艺与传统在别的艺术品种的形式内得以延续。
(二)汉族说唱音乐的分类我国说唱音乐的品种十分丰富,全国各地现存的曲种,共有200多个。
它们之中,有的曾高度发展,流行很广。
有的则由于语言限制等原因,只盛行于某一地区,为当地人民所深深喜爱。
汉族的说唱音乐,根据其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1.鼓词类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胶东大鼓等。
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二胡、琵琶,曲调多来自于民间音乐【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流传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地区,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与四胡有时辅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表演者以说唱为主,间有说白,清末民初刘保全对京韵大鼓进行大胆的革新,形成独特的“流派京韵”。
说唱音乐的类别
![说唱音乐的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c9ac8955a58da0116d174917.png)
京韵大鼓
一、曲种简介 二、曲种名家 三、代表作品 四、基本风格特征
一、京韵大鼓曲种简介: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南部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 于清末形成。
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 过很多名称:
1. 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 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
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 4. 三弦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宣统
三年(1911)后增添了四胡、琵琶,形成珠联璧 合的伴奏小乐队。
京韵名家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并起
刘、白、张成为民国初年京韵大鼓最早期的三个流派。 白云鹏青年时在农村演唱竹板书,后改学大鼓,光绪二十六
年(1900)来北京金乐班演唱,以吐字清晰、行腔柔美、演唱 风格朴素自然见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于新思潮的影响, 白云鹏等人曾演唱过《大劝国民》、《灯下劝夫》等新曲目。 与此同时,旗籍票友张云舫曾将京韵大鼓改革成“改良大 鼓”,其特点是:编写了新曲词,多属诙谐幽默的题材;唱 腔高低多变、滑稽可笑;击鼓法加上了忽轻忽重不时画圈的 夸张动作。后被称为“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韵的一个支 派。演员有富少舫、崔子明、叶德霖、杜玉衡等,经常演唱 《蒋干盗书》、《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赶斋》等滑稽 曲目。 张筱轩自幼住北京南郊,早年票演时调小曲,后来拜朱德庆 为师改唱木板大鼓,演唱时虽曲调较原始纯朴,但京音纯正、 咬字清晰、刚劲浑厚,具有一气呵成的特色。
2. 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 “京音大鼓”。
3. 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 名称为“京韵大鼓”。
资料记载情况
梅兰芳在《谈鼓王刘宝 全的艺术创造》一文中 记载:“刘宝全说‘怯 大鼓’是从直隶河间府 传出来的,起初是乡村 里种庄稼歇息的时候, 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像 秧歌那样随口唱着玩, 渐渐受人欢迎,就有人 到城里来作场。”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9942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d.png)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高迪,是中国说唱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喊麦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功底而备受瞩目。
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喊麦歌曲,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高迪喊麦歌曲的精彩吧!1.《燃烧的青春》。
这首歌曲是高迪的代表作之一,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青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人仿佛置身于燃烧的激情之中。
2.《中国有嘻哈》。
作为中国说唱音乐的先驱者,高迪在这首歌曲中表达了对中国嘻哈文化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执着。
歌曲中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说唱的风格,展现了高迪独特的音乐魅力。
3.《梦想的声音》。
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4.《勇敢的心》。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节奏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瞩目。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勇敢的赞美和对坚持的敬佩,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力量。
5.《自由飞翔》。
这首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求,让人仿佛感受到了自由飞翔的快乐和幸福。
6.《未来的路》。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7.《激情燃烧》。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瞩目。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激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力量。
8.《心中的歌》。
这首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以上就是高迪喊麦歌曲的精彩内容,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高迪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希望高迪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喊麦歌曲,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音乐惊喜!。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ba3dad8c5da50e2534d7fb9.png)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摘要:说唱音乐品种丰富,独具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
说唱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出现。
本文主要通过时间顺序,简要的说明了说唱音乐在每个历史时期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以及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沿革一、唐代的说唱音乐——变文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
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称“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在长安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讲唱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
变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
唐代早期的变文和南北朝“唱导”一样,是以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的讲经形式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神变故事的。
它首先出现于佛寺禅门,是把佛教经典艺术化、形象化的产物。
僧人为了使深奥的佛理经义通俗化,逐渐加进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还出现了专门讲唱故事的俗讲僧。
到了中晚唐时期,长安城内许多寺庙经常进行俗讲,盛况空前。
除俗讲僧外,当时还出现了以转唱变文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他们又进而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大大增加了变文的民间性、故事性和现实性。
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唐初传奇张鷟的《游仙窟》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便与变文散韵夹杂、唱白并用的形式基本一致;而且描写细致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也接近变文的风格。
中唐是传奇繁荣的时期,也是俗讲、转变、说话盛行的时期。
此外,从唐代传奇到宋、元以后的话本、拟话本等白话小说,它们那种长篇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也是跟变文相通的。
变文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有些变文,如《维摩诘经讲经文》、《八相押座文》,颇类似于戏曲的脚本 , 它们那种讲唱间杂的形式 , 与戏曲的唱白体式已很接近。
南京free-out的简介
![南京free-out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3a4d9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a.png)
南京Free-out是中国知名的说唱音乐厂牌之一,创立于2016年,由南京知名的老炮Rapper光光创立。
团队成员包括MC光光、KC左元杰、Trouble.Z高天佐、Round_2(早安和貳万)、zun哥、Ice-Paper、Joannne、Lil Howcy、Big Year、九万姐姐、G.G张思源等。
Free-out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团体,血性十足,低调并不代表实力不行,没能力没实力那就真的叫没名气。
Free-out代表南京的说唱水平和风格,是一个比较有实力的说唱厂牌,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风格。
他们也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风格。
他们也有参加说唱节目《说唱听我的》,该节目把旗下拿得出手的都大将全部带到了节目当中,可见光光也是想让兄弟们都能走起来,拥有更多的流量和粉丝。
在节目里差点全军覆没,晋级的KC最后还是以自己拿手的Freestyle 赢了对手,所以这也成了节目当中最大的槽点之一。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b6e424437e21af45b307a8cb.png)
中国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是我国的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说唱音乐沿革简述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荀子撰写的《成相篇》,还可以从成都天迥山东汉时代说唱乐俑推测,早在东汉以前就已有说唱音乐艺术存在。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唱赚”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
南宋时,民间艺术家张五牛创用了“赚”这一新的歌曲形式——即一种说在唱中进行的歌曲形式。
唱赚的曲本叫“赚词”。
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等。
鼓子词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它是用同词调重复演唱多遍,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
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中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
赵德瑞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实例。
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
由汴梁艺人孔三传于“神宗”(公元1068——1085年)年间所创。
诸宫调的歌唱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①有单个曲牌的只曲;②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③有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曲套。
这几种曲式用各种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宋元时期还有一种说唱形式——“货郎儿”。
“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的叫卖声调,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
说唱音乐形成与民歌区别的探析
![说唱音乐形成与民歌区别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1d54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7.png)
说唱音乐形成与民歌区别的探析在音乐的发展史上,说唱音乐起源于黑人文化,具有其奇特的音乐元素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时间不长,但仍然能够很好地触动人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那么,说唱音乐与民歌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下面将对此进行探析。
首先,说唱音乐的节奏感更明显。
相较于传统民歌,说唱音乐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在旋律上也更加随意,常常变换多样,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冲击力。
而民歌则更注重旋律的优美,通过歌唱的方式展现出各民族的特有风情。
其次,说唱音乐的歌词更加真实生动。
在说唱音乐中,歌词的刻画往往更加真实、生动,充满对生活、社会现实的体悟和反思。
而民歌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道德、风俗的精神,对象也更加广泛,不仅局限于特定群体。
此外,说唱音乐还涉及社会话题。
说唱音乐通常会涉及到各种社会话题,如家庭、教育、歧视等等,旨在通过音乐的形式影响社会、传递价值观念。
相较之下,民歌则更注重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递,表现出各民族的传统美德。
尽管如此,说唱音乐与民歌之间仍然有所交集。
说唱音乐的旋律往往是从民歌中提取出来的,有时说唱音乐的歌词也会涉及到一些传统文化元素。
这种交集也反映了民歌传统与时尚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如《古老的房子》等。
综上所述,说唱音乐与民歌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节奏感、歌词意义和社会话题上。
两者在表达形式和音乐元素上有所不同,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说唱音乐也是在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青年文化的独特风貌。
这种有机融合的交汇,也将使说唱音乐和民歌更加契合、鲜活,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音乐、文化和时代的需求。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cee6a45c850ad02de80415b.png)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摘要】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可以说不了解中国说唱音乐,就不可能了解中国音乐的深层美学含义和全面把握中国音乐的整体面貌。
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说唱音乐,本文从先秦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时期对说唱音乐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说唱;成相;俗讲;变文说唱也称“曲艺”,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以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艺术体裁,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我国的说唱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经历了萌发、生成、发展、变化、再发展的曲折过程。
最初是在先秦时期,出现了古代神话故事、寓言、笑话、叙事民间歌曲等,并且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体现出了具有情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的叙述性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巨人的时代,就其学术繁荣、士贤辈出而言,只有古代希腊群哲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这一时期宫廷已有了为君王娱乐的乐人“倡优”和“瞽蒙”,并产生了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成相”。
“成相”原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古时人们在进行舂米时,常常伴随杵声而歌唱,称之为“相”,《成相篇》是荀子模拟民间音乐形式而填的一首长诗,《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成相杂辞”是当时的一种曲艺形式。
东汉时的“说书俑”、“说唱俑”以及“小说”、“杂说”男性俳优表演等等,都具有了说唱之雏形。
汉代民间艺人称优人、俳优,他们擅长讲唱民间故事,多带滑稽讽刺意味。
“乐府”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汉乐府中大量的叙事性民歌,更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都是以第三者身份叙述故事的,其唱词以五字句贯通,偶而加进七、九字等句式,与现代唱词非常接近。
佛教的讲经活动和道教的诵经活动此时也十分活跃,并且对中国的说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d2baa129915f804d2b16c17f.png)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琵琶等。鼓词的曲调多来自各地的民间音乐。北方的许多大鼓,多在当地民歌或集镇叫卖货声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早期鼓词多为长篇故事,如《三国志》、《水浒传》、《杨家将》之类,可连续说唱数十日之久。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兴起了“段儿书”的形式,并大量减少了说的部分,以唱为主。
牌子曲类的曲种有河南大调曲子、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青海平弦、扬州清曲、广西文场、湖南丝弦等。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二人转的曲牌。二人转与一般说唱曲种的表演形式有所不同,它是在东北大秧歌与河北莲花落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表演时载歌载舞。由于这一特点,有人将它划归为“走唱类曲艺”或小戏。二人转确实有类似戏曲的方面,如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但就其叙事与代言频繁转换这一点来看,它可以划归为说唱。同时,就其音乐结构来看,它也可以划归为牌子曲类。但它与许多牌子曲类曲种又有所不同。那些曲种中多使用明、清时调俗曲作为曲牌,而二人转则更多使用当地的民间音乐作为曲牌。二人转音乐丰富,有曲牌三百多支,常用的有四五十支,分为主调、副调、专调和小帽小曲四类。小帽小曲是在正式唱二人转之前唱的,为正式演唱前的准备,如[茨儿山]、[月芽五更]、[九反朝阳]等。副调作为主调的调剂,有时换用一下,以引起新鲜感,如[大救驾]、[大鼓四平调]等。专调吸收自其他民间音乐,在唱段中往往专曲专用。例如[羊调]是《蓝桥会》中蓝瑞莲在井台上向魏公子诉苦时专用的曲调,[哭糜子]是《阴魂阵》中的专用曲,[绣戏]等专曲,[绣戏]等专曲则是在特定情节中必用的。主调是二人转音乐的主要部分,使用得最为频繁。学会了主调,就可以唱出一个完整的段子。主调的编排过去也有一定的程式,如:[胡胡腔]——[喇叭牌子]——[吱儿调]——[文嗨嗨]——[武嗨嗨]——[快流水]。[胡胡腔]适于作为开场音乐使用。其曲调活泼、明快,唱时可载歌载舞,并有众人伴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47b0c90de87101f69f319505.png)
苏州弹词
1、苏州弹词的形成
苏州弹词属鼓书类曲种,是江南吴语地区最有代 表性的说唱形式。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 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 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 今不衰。 2、演出形式 传统的演出形式分单档、双档,单档即演员自弹 自唱,双档又分“上手”和“下手”,上手为主 要说唱者自弹小三弦,下手弹琵琶。 2006年5月20日,苏州弹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联曲体结构:【越调】【北工调】【寄生
调】三个“大调”的曲调,还有【勾调】【马头 调】【荡调】【滩簧调】【反西皮调】五个大调, 但只有前三个调可以构成联曲体结构的唱腔。它 们常被分为“曲头”、“曲尾”,中间插上若干 牌子。
二、说唱音乐历史沿革
源头可溯到三千多年 前的周代,而正式形 成则以唐代变文讲唱 为标志,到宋代说唱 音乐已趋于成熟,元 明时期继续发展,及 到清代到达空前兴盛, 成为遍及全国数百个 曲种的艺术形式。
(一)唐代以前有关说唱音乐的记载 古代 “诵诗、说书、讲史”,即为说唱音乐最早的 源头。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作于秦始皇九年(前 238)。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 (二)唐代的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 讲唱。 变文的文体是韵散间用的长篇叙事体,韵文部分以 七言为主,杂以“三、三”句式或五言等。
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
常用:三弦、琵琶、扬琴、二胡、四
胡、坠胡、竹板、铜板、渔鼓等。 特色乐器:内蒙古 马头琴、哈萨克 冬不拉、东北二人转 唢呐、山东聊城 八角鼓、北京单弦等。
一、鼓词类
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脉络探究
![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脉络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f4f1e8650e52ea541898af.png)
[收稿日期]2019-07-15[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校级课题“仫佬族依饭节的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编号:1076501819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美琳(1990-),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脉络探究谢美琳(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和田010010)摘要:说唱音乐是音乐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战国时期的说唱文本《成相篇》被称为说唱音乐的鼻祖,在中国社会每一个朝代都有所发展,明清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延伸出诸多地方剧种,到了近现代时期走向衰落。
新时期说唱音乐要自我革新,才能有效地保存这一音乐形式。
关键词:说唱音乐;发展脉络;探究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08(2019)05-0015-03说唱音乐的萌芽极其久远,且生生不息。
说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历经两千多年,新时期说唱音乐只有创新,才能传承发展说唱音乐。
一、说唱音乐在中国的起源关于说唱音乐起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学者的观点大致三种类型。
其一起源于市井文化说,为表达感情和娱乐即兴而发。
如《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北方民歌文献,“帝令燕往视之,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这一观点种得到了部分中国音乐学者、专家的认可。
其二,起源于模仿说,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而创作。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
”及“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模仿论在中国音乐文化史上得到普遍认可。
其三起源于巫术起源说,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普遍信仰巫术,相信巫师的能力是巨大的,她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治病救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精神生活。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以定群生。
”及“昔阴康氏之始,故作舞以宣导之。
”[1]很多学者、专家将巫术说定义为最符合说唱音乐的起源,原因是巫师在做法事之时,都伴随着乐器、舞蹈、歌声,这符合原始音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也是当下说唱音乐的重要特征。
第五讲说唱及戏曲音乐欣赏
![第五讲说唱及戏曲音乐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f4f25f7f90f76c661371a9b.png)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 弹唱”。
音乐美学与音乐欣赏
欣赏《新木兰辞》片段
唧唧机声日夜忙,木兰是频频叹息愁绪长, 惊闻可汉点兵卒,又见兵书十数行,卷卷都有爹 名字,老父何堪征战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兄 长,我自钗环是女郎。
清纯淡雅盛小云
许多人说盛小云生来就应该是唱评弹的。舞台 上的盛小云秀丽温婉,眼神灵动,嗓音清脆,宛 如画中人。她使你想到小桥流水和街巷深处的园 林。 年轻的盛小云,唱评弹已经23年。这23年, 她亲历了评弹复苏、繁盛、发展的历史。评弹流 淌在她的血液里,这门古老的艺术,早已溶入她 的生命。35岁的盛小云,是评弹界和书迷公认的 最优秀的演员之一,获过的奖数不清。盛小云还 多次赴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演出,在中国 台湾演出时更是轰动一时,被称为“从画上走下 来的苏州美女”。
音乐美学与音乐欣赏
二、与戏曲音乐的不同
音乐在表现方法上以叙事和代言相结合,以第三人称 为主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相结合的表现方法。由一两 个演员运用语言和音乐模拟多种人物来叙述讲故事的形 式,要模拟书中人物的口吻、姿态和性格,把书中人物 的音容笑貌准确生动的刻画出来。从事说唱艺术的演员 不能象戏曲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只能是“跳进跳出”, 大量的情节只能是靠叙述。与戏曲音乐的区别是:“演 戏是现身中的说法,而弹词是“说法中的现身。”戏曲 音乐的任务是要塑造人物和表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说 唱音乐主要是讲唱故事而决定。
音乐美学与音乐欣赏
6、杂曲类 这一类和牌子曲类的曲种有共同点,即,都是从民歌小曲和戏曲而 来的曲牌。区别是杂曲类的曲种即使具有几个曲牌,但在一个唱段中 也不把几个曲脾联成套曲,而是只用一两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如浙 江莲花落、湖北太平年、山东四平调、天津时调、湖北小曲、榆林小 曲等。 7、走唱类 这一类的特点,是带有歌舞色彩的流动性表演。演员边走边唱,并有 大动作的走场,所以叫“走唱”。例如安徽的《风阳花鼓》、湖北的 《三棒鼓》、四川的《车灯》、《盘子》、东北的《二人转》等。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35949b0a76c66137ee061969.png)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其中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也已达两百多种。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其中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第
一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以发展。
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方面各个学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随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发
展,学生已经由“一心之多圣贤书,不闻窗外事”向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技巧过渡。
竖笛、口琴、口风琴、葫芦丝等作为一些简单、易被学生掌握的乐器已经逐步的在学校中进行了推广,随着学生技能不断的提高,简单的乐器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对器乐进课堂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
民族乐器横笛、二胡、琵琶等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器乐进校园中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一:你能说出几种图上民族器乐及打击器乐的名称?
二:你会演奏二胡和古筝吗?你能说出几首著名的二胡或古筝代表作?。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eda7db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6.png)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摘要】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并广泛流行。
本文从说唱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宋代和元代说唱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在文化意义上的影响和传承。
在结论部分指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独特的音乐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展现自身情感和态度的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
说唱音乐的流行程度和深远影响,使其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社会意义、流行、起源、发展、特点、表现形式、影响、传承、文化意义、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内涵、音乐文化、发展、重要影响。
1. 引言1.1 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融合了诗词、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吟唱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故事。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娱乐、民间传唱和宗教仪式等场合,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这种音乐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歌唱,而是通过快速的唱腔和流畅的演唱技巧来展现情感和节奏感。
在当时,说唱音乐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与推崇。
通过说唱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宋元时期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趣味,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说唱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更是人们对于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的生动表现。
1.2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宋元时期,说唱音乐是一种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音乐形式。
它不仅是人们娱乐的方式,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传播者。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歌颂英雄、批判社会弊端、抒发民间情感等方式,说唱音乐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
说唱音乐的音乐特征.
![说唱音乐的音乐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07ac88c50e2524de5187ebf.png)
二、说唱音乐的组成部分及其特征
说唱音乐由念白,分代言体和叙事 体两类。 念白按不同的念法,分为散白和韵白 两类。
(1)散白
接近日常生活语言的散文体的念白, 音乐性很少,两种文体都有。
(2)韵白
按照语言声调夸张化的并带有韵律的 念白,具有一定程度的节奏因素和曲调 因素,较之散白略有音乐性,且带有强 烈的感情色彩。
• 音乐节奏多采用散板式的自由节奏,曲 调可简可繁。
3、唱词结构对唱腔结构的影响
说唱音乐的每一个曲种的基本曲调 都有一定格式。在演唱不同曲目时,采 用“依曲填词”的方法,当唱词结构不 符合原曲格式时,必然引起唱腔结构的 变化 ,这些变化也遵循词句结构的基本 规律 。
四、伴奏音乐
伴奏音乐是说唱音乐中不可缺少的 部分。伴奏的任务是配合演唱、制造气 氛、烘托情绪,以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它拖腔保调,贯穿音乐全局,与唱腔紧 密配合,共同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音乐和语言结合程度都遵循 “依字行 腔”规律。
• “依字行腔”是指在创腔时,做到曲调 和语言声调的起伏吻合,使唱腔能清晰、
正确的表现语言,进而准确地表现人物 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 唱词节奏对唱腔节奏的影响
• 说唱音乐的唱腔节奏比民歌节奏复杂, 包括字位节奏和音乐节奏。
• 字位节奏的安排一般与唱词节奏相同, 两者的节奏重音多数情况是一致的,但 在不同性质的唱腔中其形态是多样化的。
• 说唱音乐的伴奏乐队小型轻便,多数由 一件特色性小型打击乐器,及少量丝弦 乐器组成。演唱者自己操纵,一人自弹 自唱,使伴奏与演唱紧密配合,丝丝入 扣,融成一体。
• 说唱音乐的伴奏音乐由过板音乐和唱腔 伴奏两部分组成。
1、过板音乐
包括前奏,引子和大、小过门,起到 定情绪、定节奏、烘托和加强情绪的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是我国的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说唱音乐沿革简述
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荀子撰写的《成相篇》,还可以从成都天迥山东汉时代说唱乐俑推测,早在东汉以前就已有说唱音乐艺术存在。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唱赚”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
南宋时,民间艺术家张五牛创用了“赚”这一新的歌曲形式——即一种说在唱中进行的歌曲形式。
唱赚的曲本叫“赚词”。
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等。
鼓子词
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它是用同词调重复演唱多遍,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
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中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
赵德瑞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实例。
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
由汴梁艺人孔三传于“神宗”(公元1068——1085年)年间所创。
诸宫调的歌唱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①有单个曲牌的只曲;②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③有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曲套。
这几种曲式用各种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宋元时期还有一种说唱形式——“货郎儿”。
“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的叫卖声调,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
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
”可见“货郎儿”的源起是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着密切联系。
元代时,这种演唱形式已发展成为“说唱货郎儿”。
《货郎儿》的较高艺术形式是“转调货郎儿”,为区别则称之为“九转货郎儿”。
“弹词”也叫“南词”,是明、清时代流行于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
其种类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长沙弹词”、“桂林弹词”等。
表演者大都一至三人,有说有唱,其伴奏乐器多以三弦、琵琶或月琴为主,自弹自唱。
弹词由于篇幅长大,因此“开篇”受到群众欢迎。
“开篇”一般没有说白,短的开篇只有两韵四句,长的也不过十几韵,在长篇中起定场作用,目的是把听众的兴趣引向正书,有些象宋人的“说话”中的“入话”,后来逐步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鼓词
“鼓词”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而得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鼓词是“大鼓”的旧称。
现在也有把各种大鼓的唱词称为“鼓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