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

全性评价

随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及氧自由基损伤认识的深入,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吸氧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儿科资料的缺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氧疗方案,大多参照成人经验制定。由于儿童及新生儿在病理生理方面与成人差异较大,简单应用成人经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氧流量时患儿的实际吸入氧浓度,评价了改良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和暖箱内供氧三种新生儿常用的吸氧方式的临床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1 对象 2005年1~7月收入我院NICU需吸氧的新生儿37例,男21例,女16例,平均体重(3032?687)g,孕周(3817?118)周。考虑到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参照卫生部5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6(卫医发2004-104号),孕周<34周的早产儿或体重<1 500 g 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不明类型的青紫型先心病患儿未纳入研究对象.112 方法将以上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独立研究,每组10~16例,分别给予改良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和暖箱内供氧。改良鼻导管组选用直径4mm改良鼻导管,置于患儿人中部位,距鼻孔5mm,设定1、2、3 L/min三个不同流量组,各于吸氧后1、2、3 h,以测氧仪测定患儿咽下部氧浓度[2]。头罩吸氧组选用圆柱形头罩(容积5 L,5孔),设定1、2、3、4 L/min四个不同流量组,各于吸氧后1、4 h,测定头罩内患儿口周氧浓度。暖箱选用Ohmeda Care Plus 4000 Incubator,设定1、2、3L/min三个流量供氧,各于供氧后1、12、24 h测定箱内氧浓度。

113 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以(?x?s)表示。同一流量不同时间点氧浓度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后,若无显著性差异取平均数后作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F检验和q检验。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关系作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2 结果

211 各组相同流量下不同时间点所测氧浓度各组相同流量下不同时间点所测氧浓度之间均无不同氧流量下,改良鼻导管组和头罩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0105),且随氧流量增加实际吸入氧浓度有逐渐增加趋势。氧流量设定于1~3 L/min时,暖箱内氧浓度未因流量不同出现统计学差异(P>0105)。三种吸氧方式下的实际吸入氧浓度,以头罩吸氧组的总变异系数最大,改良鼻导管组最小。212 改良鼻导管组和头罩组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在两组中,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均呈正相关(P<0101),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改良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和暖箱内供氧是新生儿常用的三种低流量吸氧方式,因其成本低、操作简便且无创,在各级医院均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发现不适当氧疗可能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近年来对氧自由基损伤和新生儿慢性肺疾病(CLD)的认识也逐渐深入[3-5],新生儿用氧的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儿科临床资料缺乏,在儿童或新生

儿氧疗时,往往以成人的氧疗经验估计患儿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及而儿科病人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频率、呼吸方式、吸气时间、潮气量、呼吸系统解剖、体重等许多方面与成人显著不同,这些因素将导致相同氧流量下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成人产生明显差异,对成人安全的氧流量如果简单地应用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可能造成高浓度吸氧,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改良鼻导管通过患儿自主呼吸将氧气送入鼻前庭,并在鼻咽部与空气混合,达到氧疗的目的。相对于鼻塞和鼻导管吸氧,它对新生儿刺激较小,不占据气道,不易被患儿鼻腔分泌物堵塞,且鼻导管吸氧的指导流量为013~016 L/min[6],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普遍使用的氧流量表并不具备011L/min的精细调节能力,实际调节精度最多能达到015~1 L/min左右,且实际输出流量常随气源压力波动,往往不能在临床实现。国外有研究表明,鼻导管吸氧下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患儿体重呈负相关[7],参照此结果,鼻导管吸氧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否安全,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以上因素,改良鼻导管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程度应用,但目前既无详尽资料,也无公式可循,国内对新生儿的指导氧流量为015~1 L/min[6]。本研究分别测定了1、2、3 L/min氧流量时患儿的咽下部氧浓度,发现实际吸入氧浓度随氧流量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低流量下可得到低浓度,但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生理特点,如上呼吸道相对狭窄、鼻腔易充血、受分泌堵塞、潮气量小、吸气时间短等因素,不能通过本研究结果简单地认为新生儿改良鼻导管吸氧不易导致高浓度氧环境,环境气流影响、患儿哭闹、改良鼻导管的口径、开口大小,尤其是导管口距鼻孔的距离和氧流量等都是影响实际吸入氧浓度的重要因素。此外,患儿的病理生理状况的变化也会对呼吸生理如呼吸频率、吸气时间、潮气量等产生显著影响,同样可造成同一氧流量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实际吸入氧浓度的差异,故密切监测氧浓度仍为必要。通常认为,头罩吸氧的氧流量应>5 L/min,否则可能造成罩内CO2潴留,但对于该流量下氧浓度可能达到的水平,并没有特殊的提示。本研究选用容积为5 L的头罩,随氧流量的增加,罩内氧浓度也逐渐升高,二者呈正相关。但同时也观察到实测氧浓度的变异系数较高,提示氧浓度波动范围较大。本研究中1例新生儿在氧流量1 L/min时,罩内氧浓度即达到5015%,当供氧流量为4 L/min时,患儿口周氧浓度最高可达6113%,远高于鼻导管吸氧在同一流量下能到的理论水平。因未同时测CO2浓度,此流量是否同时伴CO2潴留,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部分学者认为,2~3 L/min的氧流量就可避免头罩内CO2的蓄积,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头罩的容积、开孔大小及患儿的潮气量有关。以上结果表明,新生儿头罩吸氧在较低氧流量时即可能出现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因其波动范围大,对体重较小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监测PaO2和PaCO2是防止氧中毒和CO2潴留的必需手段。本研究中,当供氧流量为1~3 L/min时,暖箱内氧浓度变异程度较大,并未因氧流量的增加而出现显著性差异,低流量下基本为低浓度,这可能与箱内容积大,开关箱等操作影响,以及箱内湿度不同等因素有关。但因高流量下所能达到的氧浓度尚不明确,流量加大可能对暖箱的温度、湿度控制造成影响,且增加箱内病原菌繁殖的可能性,所WHO不推荐将其作为常规新生儿用氧方式。

本研究表明,由于新生儿病理生理状况的特殊性,常规的低流量氧疗方式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并不完全适用。本研究中改良鼻导管吸氧在低氧流量下可得到低浓度及相对安全的要求。氧疗时应考虑不同患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同一患儿不同病期可能对呼吸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