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选择
1、乐府:汉代一种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汉乐府机关所保存的诗歌也称"乐府”,所以乐府就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神话的出处: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
3、关于《诗经》的常识:(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2)《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雅:指朝廷正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3)“赋,比,兴”手法的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兴,即触物兴词,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比,即比喻之意。
4、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5、第一个精细刻画山水景物的诗人是:谢灵运
6、《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7、《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8、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形成的标志之作。
9、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乐府诗按音乐的不同分为12类。
10、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
11、《史记》有70列传
12、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汉武帝时期
13、《白马篇》的作者是曹植
14、称《古诗十九首》“,一字千金,惊心动魄”的是钟嵘
15、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是曹操
16、《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慕之情。
二、名词解释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3、建安风骨: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等人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动乱,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情怀,形成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诗风,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4、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彩丽靡轻艳的文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5、汉赋:汉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散韵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七言,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6、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这十九首古诗都是汉末文人作品,非一人一时所作,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三、名句分析
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来自北方,故依恋北风;越鸟来自于南方,故巢宿于南枝。依北风”、“巢南枝”是动物怀念乡土情感的本能的表现。这两句托物喻意,意思是说胡马和越鸟尚且如此,难道丈夫就不思念故乡吗?这两句是思妇对游子说的,指出人应该有恋乡之情。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通过比喻的手法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描写诗人病后初次登楼,敏锐地从春草和鸣禽的变化中捕捉到了春天的信息,感受到初春的生机和活力,内心流露出无比喜悦的心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语言明白晓畅,意趣生动,清新挺拔。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写的是田园生活的景象。
5、《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和对自身遭际的无限哀伤。
6、《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飘落的花瓣。离骚中多用香草比喻君子的志行,饮露是表示自己不与世同污,化用了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的典故。菊本高洁,秋菊落英也是如此。
四、解答、论述
1、分析《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另一方面,《诗经》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它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比,即比喻或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
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
2、《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