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胶体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一、电动现象(electrokinetic phenomena)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分散介质的相对运动。 1、电泳(electrophoresis,cataphoresis): 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 现象。 此现象证明胶粒是带电的。 ------------胶体粒子带电 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
§12.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一、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1、胶团之是既存在着斥力势能,也存在着引力势能。 2、溶胶的相对稳定性或聚沉取决于斥力势能或引力 势能的相对大小。 3、斥力势能、引力势能以及总势能都随着粒子间距离 的变化而变化。 4、加入电解质时,对引力势能的影响不大, 但对斥力势能的影响却十分明显。
24
三、溶胶的聚沉(coagulation) 憎液溶胶中,分散相颗粒相互聚结,颗粒变大, 以致最后发生沉降的现象——称为溶胶的聚沉。 1、电解质作用 加入电解质,扩散层变薄,ζ电势降低,到一定程度, 溶胶开始聚沉。ζ电势为0时为等电态,溶胶的聚沉 速度最大。 聚沉值:引起溶胶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5
2、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关系分2种。
如高分子溶液,不能透 过半透膜, 亲液溶胶:亲合力强, 统。 但均相,热力学稳定系 憎液溶胶:一般溶胶。
研究胶体化学的意义:与实际密切结合, 与其它学科息息相关,如石油开采、炼制, 油漆,塑料,纺织,印染,橡胶,皮革, 奶油,洗涤剂,胶粘剂,选矿等工业及 土壤改良、人工降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 医学等。
3
胶体系统(colloid system)和 粗分散系统(coarse disperse system)之间
没有明显的界限。粗分散系统的许多性质与胶体系统类似。
源自文库
均相分散系统(溶液) :分散相以分子、原子 、离子等形式 均匀地分散在介质中。 d 1nm,质点小,无相界面。 分为 固态溶液、液态溶液、 气态溶液。 其特征为:透明;不发 生光的散射;溶质、溶 剂皆 可透过半透膜;属于热 力学稳定系统。 多相分散系统:分散相 以比分子大得多的颗粒 分散在介质中, 分散颗粒可以为许多分 子、原子、离子的集合 体,与分散 介质有明显的相界面, 每个颗粒自成一相。
,不透明,光不能透过 悬浮体、乳状液:浑浊 溶液:透明 溶胶:能通过光线,表 观透明
故很难将溶液与溶胶区分,为此,可利用丁铎尔效应。 光的作用分类。丁铎尔效应,亦称乳光效应。 其实质是光的散射。
8
分子的固有频率相同 吸收:当入射光频率与 小于分散相粒子的尺寸 反射:当入射光的波长 大于分散相粒子的尺寸 散射:当入射光的波长 透过:当光束与系统无 任何相互作用
3、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 ⑴分散相的大小:分散相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⑵温度: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11
二、扩散(diffusion) 1、扩散现象是微粒在有浓差时发生的物质迁移现象。 2、原因:浓差。 3、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⑴浓差:越大,扩散越快; ⑵质点大小:越小,扩散越快;(真溶液比胶体快得多 ⑶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⑷介质粘度(viscosity):越小,扩散越快。
1 聚沉能力 聚沉值
25
规律: ①几乎所有电解质在浓度足够高时, 可使胶体发生聚沉。 ②电解质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反电离 子, 反电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 越强。
26
3、1924年,斯特恩双电层理论 斯特恩双电层: ⑴紧密层(固定吸附层、斯特恩层):紧靠固体表面 的不流动层(包括吸附离子和部分异电离子) ⑵扩散层:异电离子逐渐减少到0,可流动。
19
◆电解质对|ζ|的影响: 溶胶中加入电解质,离子浓度加大,电解质中与 异电离子符号相同的离子会把异电离子挤入紧密 层,这样,紧密层的异电离子增加,而扩散层内 的异电离子会减少,于是扩散层变薄,ζ电势降 低。扩散层被压缩后,总电势φ保持不变,而ζ 电势降低,因此,电泳速度变慢。当扩散层的厚 度为0时,ζ为0,此时为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无电泳现象,溶胶的稳定性最差。
12
三、沉降(sedimentation)及沉降平衡 1、沉降: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 而与介质分离下沉的过程。 2、沉降平衡:扩散作用与沉降的方向相反,成为 阻碍沉降的因素,当沉降速度与扩散速率相等达 平衡状态时,此平衡状态称为沉降平衡。 动力稳定性是溶胶区别于粗分散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扩 散 层
紧 密 层
21
{[Fe (OH)3 ]m y FeO+ ( y - z ) Cl- }z+ zCl分子团 决定电势离子 紧密层 扩散层
胶核
胶粒
例: AgI胶体
胶团
AgNO3+过量KI: {[AgI]m nI-, (n-x)K+}x - x K+
KI+过量AgNO3:{[AgI]m nAg+,(n-x)NO3-]}x+ xNO322
13
§12.4
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
胶体粒子带电是溶胶稳定存在的重要原因。 溶胶带电的原因: 1、固体表面有选择地吸附离子。遵循 法扬斯-帕尼思规则:离子晶体表面对溶液中能与晶格 上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生成难溶或电离度很小的化合物 的那些离子,具有优先吸附作用。 2、固体表面上某些分子、原子,在溶液中发生电离, 导致固体表面带电。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扩 散 层
++ + 胶 + 胶 + 核 + + + 粒 胶 团
紧 密 层
1
绪言
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 中所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 构成的系统。 。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 分布的物质。
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散系统可分为:
胶体1100nm,可见光波长400 700nm
9
二、瑞利公式
2 9 2V 2 C n 2 n0 2 2 I ( ) ( 1 cos )I 0 4 2 2 2 2 l n 2n0
分析: 1、单位体积的散射光的强度与每个粒子体积的平方 成正比。可以此来鉴别分散系统的种类。 2、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波长愈短,散射光愈强。 3、分散相与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大,散射光愈强。 可以此来区别高分子溶液和溶胶。 4、散射光强度与粒子的数密度成正比。以此设计了浊度计
: 介质粘度 E : 电势差 v : 胶粒运动速度 : 介电常数 r
18
2、1910年,古依-查普曼提出扩散双 电层(diffues double layer)理论。 与固体表面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异电离子、反号离子)由于热运动, 并不是全部整齐地排列在胶粒表面上, 而是呈一定的浓度梯度分布。
电动现象说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均带电。
17
二、双电层理论 1、1879年,亥姆霍兹双电层(Helmholtz double layer)提出平板双电层理论。 ζ 电势(双电层电势、电动电势):只有胶粒和 分散介质反向移动时,才能显示出电势差, 故称为流动电势(或电动电势)。
4v r E
6
§12.1 胶体系统的制备与纯化(自学)
一、制备 亲液胶体:直接溶解 憎液胶体:分散法(胶磨法 、气流粉碎机、电弧法) 凝聚法(物理凝聚与化学凝聚方法) 二、纯化: 除去胶体中的电解质及杂质,常用:半透膜渗析
7
§12.2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是其多相性和高度分散性 特点的反映。 一、丁铎尔效应(Tyndall effect)
2
真溶液:d 1nm 1nm d 100nm。特征:多相性、 胶体系统: 高度分散性、热力学不 稳定性。 ,发生光散射, 系统为可透明或不透明 不能透过半 胶体粒子扩散速度慢, 透膜,有较高的渗透压 。 粗分散系统: d 100nm。特征:不透明、浑浊 ; 分散相易发生沉降而与 分 分散相不能透过滤纸; 散介质分离。
电位差越大 带电量越高 电泳速度越快 分散相越小 介质粘度越小
15
2、电渗(electro-osmosis): 在多孔膜(或毛细管 ) 的两端施加一定电压,
分散介质将通过多孔 膜而定向移动
+
16
3、流动电势:在外力作用下,迫使液体通过多孔 隔膜(或毛细管)定向流动,多孔隔膜两端所产生 的电势差,称为流动电势。此过程可视为电渗的逆 过程。 4、沉降电势: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 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 势差。它是与电泳现象相反的过程。
23
二、溶胶稳定的原因
1、动力稳定性 胶粒因颗粒很小,布朗运动较强,能够克服重力 影响不下沉而保持均匀分散。 影响因素: A、分散度(主要因素)越大,越稳定; B、介质粘度越大,越稳定; C、密度差越小,越稳定。 2、胶粒带电稳定。ζ电势越高,越稳定。 3、溶剂化层的稳定作用。紧密层、扩散层中的离子 溶剂化,起保护作用。ζ电势越高,扩散层中的异 电离子越多,溶剂化层越厚,溶胶越稳定。
10
§12.3 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一、布朗运动(Brownian movement) 1、现象: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作无规则的永不停 息的运动。 2、原因:分散相周围的分散介质分子处于热运动 状态而不断冲撞分散相的缘故。
粗分散系统: 质点大, 受力抵消 , 无序运动 胶体系统 : 质点小, 受力不完全抵消
20
三、溶胶的胶团结构 1、法扬斯-帕尼斯规则:优先吸附与胶核有 相同元素的那些离子。 2、胶团结构: 胶核—由分子、原子或离子 形成的固体颗粒胶粒—滑动面 + + + 胶 + 所包含的带电体。(胶核+吸附 胶 + 核 + + + 离子+紧密层中的异电离子) 粒 胶团—整个扩散层及所包围 胶 的胶体粒子。(胶粒+扩散层中 团 的异电离子) 胶团呈电中性。
4
胶体系统的分类: 1、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的不同,可分为8种。
分散介 质 气 分散相 液 固 名称 气溶胶 实例 云,雾,喷雾 粉尘、烟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泡沫 乳状液 液溶胶或悬 浮液
固溶胶

肥皂泡沫 牛奶,含水原油 金溶胶,油墨, 泥浆 泡沫塑料 珍珠,蛋白石 有色玻璃,某些 合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