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三章.pptx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ppt课件
交通运输网络连续性,运输方式,服务水平
陆上交通运输网络可达性,规划区内某一点出发 抵达任一目的地的行程距离、行程时间或费用的大 小。它反映各节点间交通的便捷程度。
结构性能评价指标
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协调发展,营运里程,客货运 量,客货运周转量 ,客货流密度与运送能力的比值 交通运输网络的覆盖形态
3、形成集装箱内陆运输通道 构筑8大集装箱港通往腹地的主要通道,并连接130个集装箱 中心站和中转站所在城市,其中,中心站所在城市40个,中 转站所在城市90个。
交通流理论模型
概率统计模型 排队论模型 跟弛模型 流体模拟理论:车流波
网络的连通性与交通流动态平衡
交通流动态平衡 瓶径转移
交通诱导的负作用
交通网络失连: 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几十公里天津外环线公路 京杭运河济宁以北段的复航
3.3 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
以往交通模型通常假定路段总是以最大的通行 能力在服务,并认为网络结构一直是固定不变的 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分析最初的驱动力来源 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道路网络连通性的影响. 同时,还有许多诸如洪水、山崩、交通事故、道 路破坏、上下班和节假日等因素,都会导致网络通 行能力的下降. 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研究主要就是探讨这些 不确定性因素对交通运输网络的影响.
20
五纵:同江--三亚、北京-福州、北京--珠海、重庆-湛江、二连浩特-河口 七横:绥芬河-满洲里、丹东-拉萨、青岛-银川、连云港--霍尔果斯、 上海--成都、上海-瑞丽、衡阳-昆明
21
22
1、连接大中城市
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所有现状人口超过20万的大中城市。 2、构筑综合运输体系
为保障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国家高速公路网需连接重 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50个铁路枢纽城市、50个主要港口、 67个航空枢纽及140多个公路枢纽城市,其中具有综合运输 功能的枢纽为48个。
交通运输工程系统分析.ppt
第一章 概 论
1.1 系统与系统分析 (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互感相关的 独立单元或部分组合而成的复杂集合,每个单元或 部分具有各自的特性和功能,这些相关单元或部分 按一定目的和结构方式协调统一在系统的整体中, 以实现特定的系统功能。
(2)系统的属性
• • • • • • • • 普遍存在性(Ubiquity) 天然与人造共存(工程系统是人造的) 物理与概念同在 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和协调性 系统的目的性 系统的层次性 系统范围和功能的界定人为性 涉及学科的广泛性和综合性
定性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与战略的选择; 2)价值观的分析;
3)政治与行政的因素;
4)超理性的因素。
第二章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是数学运筹学中 的一种最优数学规划的方法,它所求解的是目标函数 与约束方程均为线性方程或线性不等式的最优化问题。
2.1 线性规划建模
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包括:
1)利用数学的、物理的、仿真的方法对工程分析对 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定量的分析与研究;
2)利用专家的工程经验和常识知识对工程分析对象 进行定性的分析与研究; 3)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
4)微观与宏观分析方法相结合。
系统分析方法论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从整体 和系统的观念认识和分析系统的各个组成单元特性和 内在关系,以及各单元协调形成的系统整体特性。
建立和实施数学模型是系统分析过程中的中心内容。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1)初步设计数学模型。可采用经验的、套用已有 的、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设计全新的; 2)利用调查获得的反映系统特性和行为的数据资 料去标定系统模型技术参数,初步验证模型的 科学合理性; 3)使用系统模型对未来进行预测; 4)修正系统模型,经验证对需要修正的模型进行 修正,以保证模型的可用性、科学性、以及合 理性。
交通运输工程学综合运输体系(共84张PPT)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何组织形式?
公路(按经营方式) 将车辆出租给个人或部门,定次、定程或定期使用——包 车运输; 按照运输合同或协议,派车完成运输任务;
班车运输
按照托运货物的要求,派车和组织车辆合理运行。
民用航空(通过组建航线 ) 按航线内容:班期飞行、加班飞行、包机或专机飞行;
按航线区域:国内航线、国际航线
–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可影响交通线站的位置、走 向和技术标准,同时,因地制宜是处理好运输布局的基 础。
点、线、面结合,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
点:站、港、枢 纽
线:线路、航线 面:交通运输网
节约用地
– 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之 多,甚至超过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纽约,总量更是已 达世界第一。
线选择, 路单填写和收费; 旅客购票, 检票; 运输工具的停放、技术
维护和调度。
从运输枢纽在运输全过程中所承担的主要作业任务
来看它的基本功能是保证完成四种主流作业:
直通作业
中转作业 枢纽地方作业 城市对外联系的相关作业
运输枢纽的分类?
按地理位置分
陆路运输枢纽: 如北京、郑州 滨海运输枢纽: 如上海、大连 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长江干流从宜宾至上海13 个此类运
航线
指一定方向上沿着规定 的地表面飞行,联络两 个或几个地点进行定期 或不定期运输业务的空 中交通线。
综合运输中结合部有哪几种?
过程结合部:在运输过程中,由各工种协同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的作
业过程; 空间结合部:各部门、各单位相互衔接、共同管理的区域;
时间结合部:在连续的运输生产过程中,各工种、各工序必须
– 目前,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约24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建 设用地已达130多平方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平方 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平方米的水平城市的兴衰,而城市建设 和发展反过来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件 第3章 运输系统分析
3.1.2 系统分析的对象及内容
• 系统分析提问
3.1.3 系统分析的原则
• 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 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是以外部环境为条件的,环境的变化对系统有 着很大的影响
– 对系统的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于弄清系统目前和将来所处环境的状况,把握系统发展 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第三章 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3. 运输系统分析
3.1 系 统 分 析 3.2 运 输 系 统 目 的 分 析 3.3 运 输 系 统 结 构 分 析 3.4 运 输 系 统 与 环 境 相 互 影 响 分 析
3.1 系统分析
3.1.1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3.1.2 系统分析的对象及内容 3.1.3 系统分析的原则
的情况 •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有系统是否过于落后而必须发展新系统 • 在客观环境中是否出现了功能超过现有系统的竞争系统 • 系统的用户是否提出了新的要求
3.2.3 运输系统目的分析的内容
系统目的的可实现性: 系统目的的可实现性是指改造或新建一个系统时,提出的 系统目标在客观上是否能够实现 • 系统目的的科学性 • 系统目的的可实现性 • 系统目的的完善性 • 系统有无具体的指标体系
• 运输系统结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弄清和理顺运输系统各构成要素(子系统)之 间的关系,为实现系统功能建立起优良的系统结构
3.3.2 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的关系
• 结构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基础 • 不同的系统结构产生不同的系统功能和功能效率
3.3.3 运输系统结构分析的任务
• 运输系统组成要素分析 • 运输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分析 • 运输系统结构分析 • 运输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运输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基本原理ppt课件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一、运输布局理论
1 产业布局理论 工业布局理论: 龙哈德:首开以数学的方法研究工业区位的先河,其“运输
吨公里”最小地点的区位决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区位因子有两类: 一般因子:包括, 运输区位法则:运输吨公里最少地点; 劳动区位法则:区位从运费最小地点移向劳动费最小地点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运输布局尽量避免倒运; 运输革命的关键是降低运费,尤其是港站费用。 (2)E.塔费的运输发展四阶段论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3)我国运网布局的基本理论 面广 网络 分层次 现代运输工具 适应需求 运网的推拉作用
2.3 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二、运输网络形成原理
2.1 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过程与基本规律
(3)运输强度系数法 所谓运输强度系数,是指运输周转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值,即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吨公里(或人公里)数。运输 强度系数与国家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 局、国民经济构成、原材料加工水平、工业专门化程度等等因素 有密切的关系。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运输经济密集程度很高, 约为美国的2倍,日本、韩国等的8倍。这是由于我国腹地辽阔、 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不均等因素所致的。
的前提是劳动费用的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 聚(集)(分)散法则:区位从运费最小点移向集聚地或
分散地的的前提是由于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运费的增加额。 其它的:行为学派、市场学派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2 运输布局理论 (1)胡佛,其运费结构理论:单位距离(吨公里)的运价与
运距的增长不按比例增长,而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其意义在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基于 最小 二乘法 原理 ,闸述 了间隔离 散 点数据 的多项 式拟合 方法 ,
探讨 了相 应 函数 模型 及其 具体 应用 . 结合 油气 弹簧 台 架试 验 ,应
关 键词 :公路 运输 经济 ;经营 性公 路 :加 权平 均资 金成 本法 ;基 准 收益 率 ;资本 资产 定价模 型
0 21 2 8 09 0 5 0・3 铁 路 运 输 8 0
安全 系数 和结 构稳 定性 的影 响 ,为 类似 隧道 设计 施 工提 供科 学依
据. 图1 表 3 1 0 参 5
经 营性 公路行 业基 准收 益率 的测算 =H rl ct f rt mesr g ud u o e au n e — a i
o m ri lh h a a e[ ,中] 周晓航 ,褚春超 f o mec l l i w y rd 刊 c at g o t / ,周
上木 工程 学院 , 哈尔滨 1 0 4 ) 5 0 0 ∥科学 技术 与工程 . 2 0 , 4 . 一 o 8 8()一
9 8~ 9 5 6】
7 0~ 7 O 02, 71 4
介 绍 了铁 路运 输综 合演 练 沙盘 ,该 沙盘 由牵 引供 电系统 和铁 路信 号微机 连 锁模 拟 系统 组成 .系 统硬 件设 计 ,采 用 了高性 能 的单 片 机 设 计 ,具有 较 强的针 对 性和 模拟 操 作功 能 ,真实 再现 了铁 路运 输 的现 场 作 设备 、工 作 环境 和 : l 作流 程 , 町大大 提高 实 践教 学
非 国有 资本 ;经营 性 公路
0 20 91 8 1 9 5 0 ・20 8
利用 A S S有 限元分 析软件 , 某 公路隧 道的 设计与 开挖 过程进 NY 对 行 了仿真 分析 .采 用 二维弹 塑 性有 限元 分析 方法 ,对衬 砌 结构 的 内力 进行 计算 和 分析 .并 结合 公路 隧道 设计 规 范给 定 的极 限状态 方程 ,计 算 出隧道 衬砌 的 强度 安全 系数 .研 究 衬砌 厚度 变 化对 其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第三章 系统模型
c
i 1 j 1
m
n
ij
xi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n xij 1( j 1,2, , n) i 1 n s.t. xij 1(i 1,2, , n) j 1 xij 0或1(i 1,2, , n; j 1,2, , n)
第三讲 运输系统模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2、模型的构建
设供应点为Ai,该供应点的供应量是ai(i=1,2,…,m); 设需求点为Bj,该需求点的需求量是bj(j=1,2,…,n); cij为从第i个供应点到第j个需求点的单位运价; 由供应点Ai发往需求点Bj的物资调运量是xij单位。 假设m个供应点的总供应量等于n个需求点的总需求量(满足产销或
2、模型的构建
设装车的货物可分为1类、2类、…、m类,共有N件(捆)代运 货物。其中1类货物有N1件(捆),它们的重量分别为G11、 G12、…、G1N1;2类货物有N2件(捆),重量分别为G21、 G22、…、G2N2;……;第s类货物共有Ns件(捆),重量分别为 Gs1、Gs2、…、GsNs;以此类推,可以看出: 货物总的件(捆数):
min G Grs 1,2, , m) s.t. s 1 m N r Grs X rs G0 r 1 s 1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第三讲 运输系统模型
3.3 运输系统结构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第三讲 运输系统模型
五、建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以便模型满足实际要求,不致产生太大 偏差; 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该步是进一步确定模型结构的基础。
第三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件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件简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一门涉及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优化交通网络,使得人们能够以最快、最安全、最经济的方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本课件将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目录1.什么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2.交通规划3.交通设计4.交通管理5.交通技术1. 什么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到了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它的目标是优化交通网络的效能,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可持续性。
它考虑的因素包括道路、桥梁、交通信号、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等。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如何确定交通需求、制定交通政策、规划交通网络等问题。
交通规划师使用各种数据和模型来分析交通需求,预测未来交通流量,并制定相应的交通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交通规划师需要考虑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合适的交通政策和规划方案。
3. 交通设计交通设计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涉及到如何设计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号系统、道路标志等。
交通设计师需要考虑道路的几何形态、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等因素,设计出具有良好交通能力和安全性的交通系统。
交通设计还包括交通设施的定位和设计。
交通设施的定位涉及到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布局,以满足预期的交通需求。
交通设施的设计涉及到设计道路、街道、交通信号、停车场等。
4. 交通管理交通管理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如何管理交通流量、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等问题。
交通管理包括交通信号控制、公共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等方面。
交通管理需要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来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等。
交通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交通运输》ppt课件
04
CATALOGUE
交通运输发展前景
绿色交通发展
01
02
03
绿色交通理念
倡导低碳、环保的出行方 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新能源汽车推广
鼓励使用电动汽车、混合 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减少尾气排放。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如再 生制动、能量回收等,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交通发展
航空运
总结词
快速、远距离运输、高价值货物
详细描述
航空运输是一种快速、远距离的运输方式,适用于高价值货物的运输,如电子产品、药品等。航空运 输系统由机场、飞机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组成。
管道运
总结词
连续、密封、高压运
详细描述
管道运输是一种连续、密封、高压的 运输方式,适用于输送液体和气体物 质,如石油、天然气等。管道运输系 统由管道、泵站和储罐等组成。
联运组织优化
优化多式联运组织,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 接和一体化运输。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多式联运信息的共享和 协同管理。
05
CATALOGUE
交通运输案例分析
北京地铁案例分析
总结词:高效便捷
详细描述:北京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它连 接了城市的主要区域,提供了大量的运输能力,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交通运输》ppt课 件
目录
• 交通运输概述 • 交通运输方式 • 交通运输系统 • 交通运输发展前景 • 交通运输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交通运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交通工具和设 施,实现人员和物资的空间转移 。
中职教育-《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思考题:第三章 运输系统分析(刘舒燕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8. 如何理解运输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练习题 1. 已知系统S={s1,s2,s3,s4}的直接关系矩阵为:
试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系统的结构,并建立该系统的 层次结构模型。
2. 已知系统S={s1,s2,s3,s4,s5}的直接关系矩阵为:
4. 考虑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问题,假设考虑如表36所列相关要素:
(1)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直接关系矩阵; (2)建立该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 (3)分析影响区域公路交通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 并说明为什么; (4)提出发展区域公路交通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系统分析?
2. 怎样理解系统分析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 原则?
3. 怎样理解系统分析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 原则?
4. 怎样理解系统分析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的 原则?
5. 怎样理解系统分析中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的原则?
6. 什么是系统结构?怎样理解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 之间的关系?
试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系统的结构,并建立该系立要素?
3. 考虑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优化问题,假设考虑如表 3-5所列相关要素:
(1)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直接关系矩阵; (2)建立该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 (3)分析影响运输系统结构的主要因素,并说明为 什么; (4)提出实现运输系统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交通运输学.pptx
1.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是指把交通指示、交通警告、交通 禁令和指路等交通管理与控制法规用文字、图
第二节公路运输系统设施及车辆简介
(1)警告标志 唤起驾驶员对前方公路或交通条 件的注意,如陡坡、急转弯、窄桥、铁路平 交口以及影响行车安全的地点的标志;
国际轿车分级
第二节公路运输系统设施及车辆简介
1)载货汽车(按厂定最大总质量分) *微型货车_____(<1.8t) *轻型货车_____(1.8t~6t) *中型货车_____(6t~14t) *重型货车_____(>14t) 2)越野汽车(按厂定最大总质量分) *轻型越野汽车_____(<5t) *中型越野汽车_____(5t~13t) *重型越野汽车_____(13t~24t)
5)专用汽车 装置有专用设备,具有专用功能用于承担
专门运输任务或特种作业的汽车。 6)客车 具有长方形车厢,主要用于载送人员及其
随身行李物品的汽车。客车按照其全长的尺寸 划分为:微型客车(小于或等于3m);轻型客 车(大于3m 且小于或等于7m);
第二节公路设施简介
中型客车(大于7m且小于或等于10m);大 型客车(大于10m);特大客车(铰接客车 或双层客车)。
在运输方式、企业性质、劳动组织、货源组织、 维修体系和车辆结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2、气候条件 指由气候的自然变化构成的影响因素,包括
大气的温度、湿度以及风、沙、雨、雪等方面 的影响。这一条件直接影响到车辆的选型、运 输的组织、维修计划和安全行车措施等。
第三节汽车运输工作过程
3、道路条件 指道路及交通情况所决定的影响因素。它对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运输系统工程》课件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
总结词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是运输系统工程在铁 路货运领域的应用,旨在提高铁路货运的运 输效率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对列车编组 、调度、装卸等方面的管理。通过采用先进 的铁路货运管理系统和技术,可以实现列车 运行计划的优化、货物追踪和智能调度,提 高铁路货运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降低运输 成本和碳排放。
物联网技术在运输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01
02
03
货物追踪与监控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追踪 和监控货物的位置和状态 ,提高运输透明度和可靠 性。
智能仓储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储 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 化管理,提高仓储效率。
车联网技术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辆 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驾驶 ,提高道路运输安全和效 率。
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
01
运输系统工程的体 系结构
运输系统工程的体系框架
1 2 3
运输系统工程的概念
运输系统工程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运 输工程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和解决各种运 输系统问题的工程技术。
运输系统工程的体系框架
运输系统工程体系框架包括运输系统规划、运输 系统设计、运输系统建设、运输系统运营和运输 系统管理五个部分。
遗传算法
总结词
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算 法
VS
详细描述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 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来寻 找最优解。在运输系统工程中,遗传算法 可以用于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例如多目 标优化、大规模运输网络优化等。通过不 断迭代和遗传变异,遗传算法能够逐渐接 近最优解。
特点
运输系统工程强调整体性、系统性、 综合性、复杂性,注重运输系统的整 体优化和协同工作,以提高运输系统 的效率、安全和可靠性。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讲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讲义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系统的定义与属性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系统,系统的概念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和基本的概念。
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统一性的思想,就是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从经验到哲学的科学;从思辨到定性到定量。
一、系统的定义对系统要领的一般认识——系统意识由若干环节组成的链状事物,环环相扣,由此及彼的链状事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
认识系统的链和环的关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1、认识对象系统的全部组成环节;2、认识这些环节联结部分的形成和特点。
系统意识——思考、研究、探索和处理某一事物时,要有意识地把它看成一个系统,明确链-环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系统是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二、系统的属性1、目的性——系统具有明确赋予的、预期的目标。
2、集合性——组成系统的元素是多个,至少有二个。
3、相关性——系统组成的元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4、阶层性——系统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分解成子系统。
5、整体性——任何一个元素离开整体功能就失去意义。
6、环境适应性——适应环境系统变化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第二节系统的分类、结构与功能一、系统的分类1、按自然属性分类:自然系统——自然界自然生成的一切物质和现象。
人造系统——为了生存和发展应用自然规律构造的系统。
2、按属性分类:实体系统——概念系统的形态化。
概念系统——实体系统的“灵魂”。
3、按运动属性分类:动态系统——系统内部结构参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静态系统——系统内部结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4、按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分类:开放系统——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存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
第三章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 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强调的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情况 –与交通工具上所载的人员与物资没有关系
• 交通量和运输量的区别
第3章运输系统工程
• 交通运输反应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同 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同一过程就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两个方面指,交通关系的是运输工具的流动情况,运 输关心的是流动中的运输工具上的载运情况。 –有载时,交通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运输的过程。 –运输以交通为前提,没有交通就没有运输 –没有运输的交通,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交通是手段,运输是目的 –二者有区别,但密切相关,统一在一个整体中。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主讲人 白书战 讲师 博士
2013年6月12日
求真务实,开放拓新
第3章 运输系统工程
• 城市具有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 将城市比作人体: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可比作人体的循环系统 –车辆是系统中的“血液”,是使乘客和货物得以流动的载 体 –道路是这个系统的“血管”,是连接城市各个部位的纽带
第3章 运输系统工程
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
• 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5 个子系统。 • 设备构成:
– 固定设备子系统 – 移动设备子系统
• 综合运输网络: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 线路和枢纽等固定装备组成的综合体
– 交通线路按照功能建设:
• 骨干线路;开发线路;给养线路;腹地线路;企业线路
第3章 运输系统工程
第3章
运输系统工程
3.1 运输系统工程的概念及分类
3.2 交通运输系统
3.3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
3.4 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PPT课件
小组成员:
程悦 20092863 何露 20092886 黄晓如 20092867 谢瑞玲 20092870 刘梅 20092859
林晗 秦伟杰 孙文燕 黄礼身
20092873 20092878 20092892 20092864
(排名不分先后)
26
结束语
愿大家考试顺利!
27
7
构造邻接矩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0
1
0
1
0
0
0
1
0
0
0
1
2
0
0
1
1
0
1
0
0
0
0
0
0
3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4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5
0
0
1
1
0
1
0
0
0
0
0
0
6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7
0
1
1
1
1
1
0
1
1
0
0
1
8
0
0
0
1
0
0
0
0
1
0
1
1
9
0
0
交通运输学ppt全套课件
四、交通运输和 交通运输系统
根据交通、运输的意义及交通与运输关系的分析,可以将交通运输这一概 念的意义概括为: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具上运载人员与物资在 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交通运输也可以定义为以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以现代联合 运输组织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标。通 过一种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经济活动和 社会活动。当运输过程通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时,也可以 称之为综合运输。
4.航空运输
1782年法国的蒙高菲亚兄弟,他们把羊毛、稻草和麦秆燃烧时产生的轻气 体充进球形的袋子,利用气球的浮力飞了起来。
1852年法国的吉法尔研制了功率大、质量轻、可装在气球上的蒸汽机,往 指定方向飞行得以成功。
1850 年发明了没有发动机的飞机,这就是最初的滑翔机。 1903 年第一次实现了用螺旋桨作动力飞行,这就是飞机的雏形。 1914年在美国首次开辟了从坦帕到圣彼得斯堡的定期航班。 1919年又开设了从伦敦到巴黎的定期航班。
图 1-1 两地交通运输系统成本比较
一、交通运输 业的经济意义
降低运输费用可以鼓励市场向远处供货者采购货物,而不一定在当地生产。 如图1-2所示,一个生产者能够将其产品运出100km,以竞争性价格出售,其相 应的市场范围就是图中小圆所包容的面积。
如果他能使运费减少一半,那就可用同样的费用把供货距离增大一倍,即延 长到200km,这时的市场范围就扩大到大圆所包容的面积,即扩大到4倍。
三、我国高速铁路 发展现状及规划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是在既有线六次提速改造基础上,通过国 家快速客运网规划和建设的。
“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一京 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和兰(西)广通道;
交通运输系统管理03共64页PPT资料
永久实体:货位、运输车辆、车床
临时实体:货物、零件
2019/8/31
15
离散事件系统的基本要素
属性
几何、物理属性(尺寸、颜色、质量、含水率 、存储温度范围)
时间属性(到达时间间隔、平均加工时间、加 关 工时间概率分布、标准差、提前订货期) 注 成本属性(存储成本、搬运成本、货损、运输
Applications are sent to an automatic processing machine where they are processed. This process can take from 0.5 to 1.5 hours to complete, but usually requires 1 hour. It is assumed that the automatic processor can process as many applications as needed.
如果库存不足,则记录欠货(backorder),并且 日后再补,
如果库存已降至订货点,则向上游供应商订货。 订货到达前,要查看是否库里已无货(stockout
),并做记录。
2019/8/31
45
库存管理仿真案例
仿真目的:
通过修改参数的设置,探讨订货批量(order size)、再订购点(reorder point)、订货提前期 (lead time)之间的关係。
Setup
2019/8/31
35
Run The Model
Setup
2019/8/31
36
Report
Category Overview
2019/8/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 ❖ 网络均衡与交通流 ❖ 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 ❖ 交通网络评价指标分析 ❖ 我国交通网络规划
3.1 交通运输网络形成
➢ 图:
➢节点、边、路径、图 ➢网络节点的关联、邻接 ➢点、线、网
交通运输网络构成
➢ 点、线 ➢ 枢纽、站点、机场 ➢ 道路、铁路、公路、航线
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
➢连通可靠性 ➢出行时间可靠性 ➢系统和OD子系统可靠性 ➢出行需求满意可靠性
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研究的关键技术
1)一般系统的可靠性研究通常假定系统的各个元素只有 两种状态(要么是最大流量的运转,要么完全瘫痪),而交通 运输网络的各个元素(每条路段)在其通行能力部分下降 的情况下仍能服务.同时,每条路段的状态变化往往多于 两个,并且各状态间的转换可能是随机的.这样就大大增 加了变量的自由度,对这些变量如何降价,对模型的简化 是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研究的关键技术
2)一般的可靠性分析常假定系统的各个元素之间具有 统计独立性,这一假设在交通运输网络中是不成立的.影 响道路可靠性的许多事件通常是同时发生在多条路段 上,如恶劣天气、地震等.如何判断、处理这些低劣化路 段之间的相关性,对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的分析也是十 分重要的.
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研究的关键技术
结构性能评价指标
➢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协调发展,营运里程,客货运 量,客货运周转量 ,客货流密度与运送能力的比值 ➢交通运输网络的覆盖形态
交通质量评价指标
➢交通运输网络适应性,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方案所能 达到的运输能力对国土、人口和经济适应状况的指标。 ➢负荷均匀性, 反映区域内各线路上拥挤状况的差异 程度。 ➢网络饱和度,反映陆上交通运输网络的能力及适应 需求的程度,也反映出交通运输网络的拥挤程度 ➢平均技术车速
3.5 我国交通网络规划
3.5.1 公路网络布局
❖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 车。到200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万 km,2002年达到1.9万km,2004年底3.4万km,2005 年底4.1万km,2007年底达到5.3万km, 2009年底全 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51万km 。
五纵:同江--三亚、北京-福州、北京--珠海、重庆-湛江、二连浩特-河口 七横:绥芬河-满洲里、丹东-拉萨、青岛-银川、连云港--霍尔果斯、 上海--成都、上海-瑞丽、衡阳-昆明
1、连接大中城市
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所有现状人口超过20万的大中城市。
2、构筑综合运输体系
为保障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国家高速公路网需连接重 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50个铁路枢纽城市、50个主要港口、 67个航空枢纽及140多个公路枢纽城市,其中具有综合运输 功能的枢纽为48个。
交通流理论模型
➢概率统计模型 ➢排队论模型 ➢跟弛模型 ➢流体模拟理论:车流波
网络的连通性与交通流动态平衡
➢ 交通流动态平衡 ➢ 瓶径转移 ➢ 交通诱导的负作用
➢ 交通网络失连:
➢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几十公里天津外环线公路 ➢京杭运河济宁以北段的复航
3.3 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
➢以往交通模型通常假定路段总是以最大的通行 能力在服务,并认为网络结构一直是固定不变的
3、形成集装箱内陆运输通道
构筑8大集装箱港通往腹地的主要通道,并连接130个集装箱 中心站和中转站所在城市,其中,中心站所在城市40个,中 转站所在城市90个。
进一步研究
➢基于出行活动的交通可靠性 ➢考虑路网可靠性的道路维修策略 ➢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偶发事件下的路网可靠性
3.4 交通网络评价指标分析
结构性能评价指标
➢交通运输网络密度,描述区域内路网的密集程度, 它等于平均单位国土面积上的道路里程长度 ➢交通运输网络连通度,反映各节点间的连接程度。 从整体上表达了路网中各节点的连通和通达情况 ➢交通运输网络连续性,运输方式,服务水平 ➢陆上交通运输网络可达性,规划区内某一点出发 抵达任一目的地的行程距离、行程时间或费用的大 小。它反映各节点间交通的便捷程度。
❖ 2007年建成通车里程(8574km)超过日本现有高速公 路总里程(7400km)
❖ 仅次于美国(7.5万km),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澳 大利亚为1.8万km
公路网络布局
根据国家干线公路网规划,公路主骨架由总长约 3.5万km、纵贯东西和横穿国境南北的“五纵七 横”12条主要由高等级公路组成,贯通首都和直 辖市及各省(自治区)省会城市,将人口在100 万以上的所有特大城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大城市 的93%连接在一起,使贯通和连接的城市总数超 过200个,覆盖的人口约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0 %左右。
➢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分析最初的驱动力来源 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道路网络连通性的影响. ➢同时,还有许多诸如洪水、山崩、交通事故、道 路破坏、上下班和节假日等因素,都会导致网络通 行能力的下降.
➢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研究主要就是探讨这些 不确定性因素对交通运输网络的影响.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依赖于它的交通 运输系统. ➢一个可靠的交通运输系统对其它生命系统的维修 是极为重要的. ➢可靠的交通系统将会提高旅行时间的可预测性及 稳定性. ➢可靠的交通系统能提高人们出行的满路网密度,道路宽度
交通运输网络的特点
➢节点间的关联性和邻接性 ➢节点间的最短路 ➢网络最大流 ➢最小费用最大流 ➢有能力约束的流量问题 ➢ 网络的区域性与层次性
3.2 网络均衡与交通流
➢ 交通流特性 ➢ 连续流:无内部因素会导致交通流周期性中
断,高速公路,限制出入口的路段 ➢ 交通量,行车速度,车流密度 ➢ 间断流:由于外部设备而导致了交通流周期 性中断,交通信号
3)交通是一个人、车、路三者互动的复杂系统.交通流 具有人的行为选择特征,交通网络的流量分配将涉及到 出行者选择行为的互动,包括出行发生、方式选择、运 量分布以及交通配流等诸多问题.交通网络的分析不仅 要研究交通流的特性,还要研究道路的交通特性、人的 交通特性等.这就使得研究问题更复杂、更具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