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2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危害及对策
探究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的风险与对策
探究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的风险与对策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
以下是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的常见风险及应对策略:1. 地质灾害风险:地铁车站土建工程常出现的地质灾害有地面塌陷、地下水突涌、岩层变形等。
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测,合理选择基坑支护措施,采用钻井、注浆、预应力锚杆等技术措施进行地下水的控制和加固。
2. 施工扰动风险: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建筑、道路、地下设施等产生一定的扰动。
需要做好与周边居民、单位的沟通协调,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降噪、降尘等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施工安全风险:地铁车站土建工程存在高空坠落、混凝土爆炸、物体打击等安全风险。
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 工期风险:地铁车站土建工程通常具有较为紧迫的工期要求,一旦工期延误可能会导致工程进度滞后、影响通行等问题。
要合理制定工期计划,按照施工顺序和进度要求进行组织安排,加强施工管理,及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确保工期按时完成。
5. 质量风险:地铁车站土建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地铁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加强质量检查和监督,及时处理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6. 环境保护风险: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振动、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
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材料,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减少扬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环保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具有较大的风险,但只要充分考虑并制定相应措施,就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达到预期目标。
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施工灾害防控技术
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施工灾害防控技术开展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施工灾害防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主要结论有:(1)提出西安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因素、荷载因素、施工因素和外部因素等四个一级影响因素,每个一级影响因素又包含若干二级影响因素。
建立了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辨识方法、辨识依据和辨识流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四个一级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与其二级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给出了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四个等级的定义,运用模糊数学及层次分析方法理论,提出了可定量评估西安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模糊综合分析法,建立了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基于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条件复杂、穿越文物和建(构)筑物多等特点,给出了可以预测预报和控制盾构施工灾害的西安地铁盾构施工灾害防控技术,主要步骤是首先采用数值模拟仿真计算预测盾构施工诱发的地表变形规律,其次根据预测的地表变形规律制定地表变形控制合理施工方案,最后采用现场监测与反馈的信息化施工技术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安全施工。
(3)运用西安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完成了西安地铁二号线安远门至北大街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通过既有铁路、护城河拱桥和古城墙等主要风险源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运用盾构施工灾害防控技术给出了降低盾构施工通过陇海铁路、护城河拱桥和北门城墙风险源处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灾害防控技术。
采用FLAC3D研究了盾构下穿陇海铁路的铁路路基、下穿护城河拱桥的地表及桥梁、盾构下穿北门城墙施工的城墙变形规律。
现场实践表明,提出的灾害防控技术是合理有效的。
(4)提出的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施工灾害预控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可以为西安地铁盾构施工灾害预防提供技术支撑。
西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风险剖析与规避对策
如图 4、5 所示, 区间渡线及联络线段左、右线隧 道之间均为软弱土体( 饱和软土、老黄土) , 土体最薄 处仅 1. 1 m 宽。为保证施工安全和土体的稳定性, 必须对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宽为 1. 1~ 3. 0 m 范围
1) 鉴于黄土地区土体在无水环境下的良好直 立性, 在进行地铁区间隧道开挖过程中要认真开展 降水施工及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 应从根本上认识 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黄土地区的降水作业有其地域特性, 因此开 展相应辅助措施的施作必须由专业的降水队伍进行。 对降水措施进行专业分包将大大增加降水效益。
3) 为更加真实地监测降水情况, 全线降水工程 均须打设专门的降水观测井。 1. 3 施工工法工序转换风险及其规避对策 1. 3. 1 暗挖隧道
# 90 #
1. 2 施工措施保证风险及其规避对策 西安地铁区间隧道的施工措施中以保证降水效
果为首要。根据西安地铁 2 号线多个区间的现场施 工情况来看, 凡是降水效果较好或地下水位较低的 区段, 其隧道开挖作业面 环境均能满足设 计要求。 虽然西安市基坑降水深度大于 10 m 的案例较少, 但在认真开展降水措施、科学合理组织降水作业的 前提下, 降深 16 m 的 降水施工措施也能基本保证 实现。而对于降水大于 16 m 的基坑或地 下工程, 则应结合其他 辅助措施进行局部堵水 方可正常实 施。综合上述降水情况和在施工中实际风险发生的 概率情况, 可对当前的降水实施过程得出以下规避 对策:
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特征、危害及对策
的相 关性 。
长安 区 已发 现数 条地 裂缝 , 由于 勘察 、 究工作 研
较少 , 其成因、 分布、 活动特征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 概况
根 据 最新 勘 察 成 果 , 目前 发 现 的西 安 地裂 缝共 有1 4条 , 自北 向南编 号依次 为 f— , l 条 地 lf 有 1 裂缝 和两条 次级 裂缝 穿越 了地铁 二 号线 , 裂 缝 f、 地 . f、 没有 穿 过 地 铁 二 号 线 , 4f 除此 , 安 市 长 安 区还 西 发育 有几条 地裂 缝穿 越 了地铁二 号线 ( 1 。 图 )
维普资讯
JunlfE gnen el y ora n i r gGo g o ei o
工程 地质 学报
10 04—96/0 7 1 (4 - 6 -6 6520 /5 0 )0 30 4
西 安地 铁 二 号线 沿线 地 裂 缝 特征 、 害及 对 策 危
G RoUND S URES FI S ALoN G XI AN S UBW AY LI NE 2: CHARACTERI — S TI CS,H ARM S AND EAS M URES
L n h n  ̄ W ANG Jn ① WAN W a pn ① W ANG P n p n ① S IXis e g ig G n ig e g e g ONG Y n u① ahi Z HANG F z o g uhn  ̄ P G in ig ③ EN J bn ① a L n ②④ IXia ①
i s r s a i r n i sa e,a d d tr i e he ifue c c e r a o a h fsu e fsu e td fee tt tg f me n ee n d t n m l n e s a /a e fe c is r .Fi al l n y,s me s g e t n l o u g si s o a d me s r swe e p o o e o p e e ta o to h s r u s u e ia tr . n a u e r r p s d t r v n nd c nr lt e e go nd f s r s d s se s i Ke wo ds Xia t n Gr u r cur y r n Mer Li e2, o nd fa t e,Mo i a e,Pr v n in me s r o vng r t e e to a u e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分析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分析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铁成为了很多大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地质问题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隧道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
一、地质勘探在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地质勘探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
基于这些信息,可以进行合理的隧道设计,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二、隧道稳定性地铁隧道的稳定性是施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地质问题。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以及地下水压力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对隧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为了确保隧道的稳定施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例如避免水压过大、加固地基等。
三、地下水的处理地下水是地铁隧道施工中另一个重要的地质问题。
地铁隧道一般位于地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水,特别是高于隧道底板的地下水。
这不仅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合理处理地下水是施工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四、环境保护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土壤破坏、噪音污染等问题,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噪音防护、土壤修复等,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五、应对地质问题的创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创新技术也被引入到地铁隧道施工中,以应对地质问题。
例如,地下水调控技术可以调节地下水位,提高隧道施工的稳定性;无人机勘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下地质信息,提高勘探的准确性。
这些技术的引入,为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思路。
总结起来,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包括地质勘探、隧道稳定性、地下水处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采取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施工和环境保护。
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
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
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如下面所述:
1. 地质问题
在地铁车站建设过程中,地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地震、地堑、气泡、裂隙等问题。
建设者要做好地质勘察和分析,同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对策:
在施工前做好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情况,确保施工区域的稳定性,使工程建设安全可靠。
2. 水位问题
地铁车站通常建于地下较深处,因此水位高低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
如果水位太高或太低,都会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
采取水泥板、缝隙灌浆等方式,确保工地处于干燥状态,减少水位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3. 施工作业伤害
地铁车站建设涉及到很多危险的施工作业,比如高空作业、坑道作业、隧道开挖等。
如果工人不注意安全,就会发生许多伤人事故。
对策:
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强制工人遵守施工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4. 环保问题
地铁车站建设需要开挖大量土石,并产生大量噪音、尘土等。
如果不合理处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对策:
制定可行的环保方案,包括污染控制、土石运输、噪音控制等,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西安地铁2号线施工断面开挖的加固方法
西安地铁2号线施工断面开挖的加固方法摘要:本文就西安地铁2号线施工断面开挖的加固方法提出浅见。
关键词:断面加固方法西安人民十分关注地铁2号工程建设,因为这是千百年来,古都人民梦想成真的大事。
西安地铁规划六条,共长130多公里,其中地铁2号线全长20.3公里,大部分地段可采用大开挖型式,这是国内外成功经验,也是最节省的施工方法。
现谈浅见供主管部门参考。
1 西安水文地质构造较复杂这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西安城南、北、西均有许多条古河床。
汉城,张家堡地区有多条古河道,砂层厚,砂粒还很粗,砂子很洁净。
这充分证明古时水很大,水退砂留至今。
(2)西安建国初期城市供水,接受苏联专家建议抽汲地下水,走入误区,引发多种地质灾害。
(3)西安地壳下沉,全市545眼深井,超量抽汲地下水,使地壳下沉500毫米以上达55平方公里,地壳下沉超过1000毫米的达8平方公里,最大地壳下沉达1400毫米之多。
(4)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倾斜999毫米。
(5)更为严重的是13条地裂缝,总共120多公里,沿线千余座楼房地基受到严重陷裂。
中央、省、市领导十分关注西安地质灾害的发展,迅速决策,黑河水库上马,联引石头河水库和石砭峪水源为西安市供水,关闭六个水厂545眼深井,现在西安地壳下沉基本停止。
2 西安过去建筑基础标准较低改革开放前的西安建筑基础多是简易条型基础,大开挖碾压地基不太多,这是国家财力所限,技术规范也不像当今十分细致。
西安十三个王朝所建的古井、古墓、洞穴、池塘、排水暗沟、渗井、地窖等在地铁挖深15米左右时将会出现,碰见古代埋藏物,这也是对人文西安所作的应有贡献。
西安地下湿陷性黄土层,普遍存在,这是建筑基础沉陷的重要原因。
例如西北大学西北角的学生宿舍楼和莲湖区政府南油巷31号院三层住宅楼等十多座建筑,都是湿陷性黄土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大量裂缝变成危楼,无奈拆除另建的也不少。
3 大开挖两种(梯型与巨型)断面加固方法按照最新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结合西安水文地质环境和改革开放前建筑地基处理实情,按照地铁2号线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主要的解决方法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主要的解决方法一:地质问题地铁隧道现在经常可以看见,国家和各地政府也在加快施工的脚步,充分利用地下资源,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的地质现象,以及出现问题后该怎么去解决,怎么去实施有效措施和保障措施。
接下来就来讨论分析地隧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先从中国地形上来看,中国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而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平原属长三角地区居多,而一般地铁隧道施工选址都选择平原地区,选择山区作为地隧施工地点很少,这也就涉及到了地质的问题。
平原地区地质条件良好,没有太多复杂的地质地貌,很适合地铁工程施工,山区与平原相反,由于塌方、泥石流、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导致许多城市工程施工在山区无法进行,虽然山区最多公交是道路施工,但是也会时不时的发生事故。
但有时地铁施工不得不考虑山区,当然能避开就避开,山区居多是山峰,这就要用到爆破。
爆破为什么要考虑工程地质问题?因为山大多是由于地表缘由经过多年沉淀而形成现在的模样,可想而知它的岩层分层时有多复杂,所以一般我们了解到的最多的是“硬岩”用的炸药居多,“软岩”用的炸药少些,只有掌握演岩石的哪些特征会对爆破过程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能够预报爆破工程对岩体赋存状态有什么影响,才能正确地根据围岩状态、炸药性能、掘进爆破特点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适宜的炸药品种,使爆破达到良好的效果,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坑道围岩的破坏和扰动,保证围岩的安全与稳定。
接下来先分析平原地区的地质问题与解决方法。
平原地区地隧施工环境比山区施工环境好得多,但正因为是平原地区这个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那就是地下水的问题。
在多水地层开挖坑道,由于改变了地下水的流通条件,往往会出现涌水,涌水对施工的影响,轻则增加劳动负担,重则危及围岩的稳定,造成坑道塌方,还有极大可能造成施工人员伤亡。
涌水现象分为几种,最为常见的就是硬岩中的涌水,裂隙水量增加,有时会伴随沙土砂土流泻,甚至还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大量高压水,而煤矿施工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工人们大多不是因为窒息而亡,而是因为高压水的突袭把人冲晕而丧失意识从而死亡,充分说明了高压水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一般情况下保护措施做得好就大大减少了危险的程度。
地裂缝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裂缝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地裂缝是指在地表上发生的地壳运动破裂,常常在地震或者构造变化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铁等地下交通建设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地铁隧道的建设往往涉及地质条件变化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等问题,因此地裂缝对地铁隧道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西安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然地形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因此西安地铁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西安地铁二号线贯穿了西安市的南北大动脉,地质环境尤其复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因此,对于地裂缝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对城市地铁隧道建设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裂缝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裂缝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研究;2. 西安地铁二号线地质背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 地裂缝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析;4. 西安地铁二号线路段的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数学模拟等研究方法,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地裂缝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计将通过对地裂缝引起的地面变形、地震作用、水文地质等因素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揭示地裂缝对地铁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机理及其规律。
最终,本研究将为西安地铁二号线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为提高地铁隧道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 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地质、构造背景和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和解决地裂缝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问题;2.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调查等手段,深入探究地裂缝对地铁隧道围岩施工及运营的安全影响,为地铁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3. 通过对地裂缝对地铁洞室围岩稳定性的综合研究,旨在对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类似地质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西安地铁区域地质条件综述及设计建议
西安地铁区域地质条件综述及设计建议摘要:通过对西安地铁二号线三爻村车站地区不良地质条件和场地地层岩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提出在地铁建设及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存在常见的问题以及处理意见,对发展西部轨道交通,无论从改变西部目前相对落后的交通现状,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体系来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铁; 不良地质条件;处理意见;一、工程及区域地质的概括1.工程概况本站为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勘察阶段的一个明挖地下车站,结构为地下二层岛式,位于长安南路路中,三森家具对面,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布置,车站北端起于YAK21+840.9,南端止于YAK22+1038.9,全长198.0m。
埋于地面下约14.8m。
拟采用明挖法施工。
2. 区域地质概况西安市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南部,西安凹陷的东南隅。
西安凹陷是渭河断陷盆地中的沉积中心之一,周边为四条深大断裂带所切围,其东边界为长安—临潼断裂,西为哑柏断裂,南为秦岭山前断裂,北为渭河断裂。
区内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隐伏断裂构造,按其走向可分为EW向,NE向和NW向三组。
对地铁线路有影响的为长安—临潼断裂及上盘的西安正断层组(其地面反映为西安地裂缝)。
场地地层岩性特征1. 场地地层岩性特征地铁二号线全段地层“按时代从新至老”、“第四系地层按粒径由细至粗”、“黏性土依据塑性指数、工程特性;砂类土依据密实程度及分布差异等细分为亚层”顺序统一编号。
按上述分层依据,结合本区段的工程地质断面,划分岩土层。
每个岩土层分别按岩土层代号,岩土名,时代成因,岩性描述布列如下:全新统地层(Q4)杂填土(Q4 ml):由碎石、灰渣及黏性土组成,较密实。
站区地表大面积分布。
一般厚1.8~2.2m,平均厚1.95m。
素填土(Q4 ml):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含白灰渣及少量砖瓦碎块,疏密不均。
一般厚0.6~2.1m,平均厚1.32m。
西安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危害形式及其结构措施研究
地裂缝破坏人防、窑洞
裂缝沿北东东 向延伸,缝宽 0.1-1cm,垂 直错开明显
地道西出口处 的拱墙开裂
卧砖坡道开裂,缝 宽3.5cm,垂直错 距2.5cm,显示垂
直张扭性特征
西北工业大学人防地道
窑洞开裂
3.1 地裂缝对地铁隧道危害的大型物理模拟试验
大型单层闭合框架隧道结构的模型试验
采用比例尺1:5的整体式闭合框架结构模型,研究 西安典型地层埋深20.0m范围地裂缝活动对整体式闭合 框架结构的影响规律,包括土与结构接触压力、结构
附近土体内应力和变形情况。确定闭合框架结构的 受力模式,为地铁穿过地裂缝地段的结构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
结 构 模 型 试 验
模型立体示意图
试 验 模 型 地 层 剖 面 图
0.6
1.6
1.0
0.4 0.4
γ=18.5KN/m γ=18.4KN/m
γ=19.0KN/m
γ=19.8KN/m
单层地铁整体闭 合式框架结构
地铁二号线与地裂缝交汇点处地铁设计用地裂缝最大垂直位移量
编号 位移量
f2
f3
f5
f6
f
' 6
f7
f8
f9
f
' 9
f10
f11
f12
(预估极限值) 278 141 500
500
500 462
275
223 500 500
4.2 地裂缝地段设防长度
短水准剖面测量结果表明,在地裂缝的两侧有一定宽度的变 形带,该变形带是由地裂缝带活动造成土体破裂而产生的,该 变形带称为地裂缝的影响宽度。
30cm
50cm
60cm
80cm
西安地铁二号线南段地面沉降异常成因分析
建设造成很大危害[1*4]o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南延段 施工过程中,水准监测发现沉降异常,如果不能查 明地面异常沉降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这种灾害可能对正在施工的二号线南段产生严重 的不良影响t5-8]o
2二号线南延段工程概况
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分两段进行建设。北客站会展中心段,长20. 623km,已于2011年9月16日运
Key words:Xizan metro;engineering geology ;land subsidence;cause analysis;groundwater
1引言
地面沉降是近代比较突出的环境工程地质问 题,也是西安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形成发 展的历史较长,涉及范围广,活动特征具有独特性。 西安地裂缝活动的不断加剧使得地面沉降明显增 加,导致了建筑物的地基严重受损,与此同时也使 得地下管线道出现了错断,使得深部井管岀现错断 而失去功能等,这些都给西安市的市政设施及城市
调查。 3.2. 1 二号线南延段地貌特征
会展中心到长安韦曲南这段路线基本上是中 间高,两端低,其中最高的路段是杜陵西路北,其最 高和最低分别为467. 78m和430.91m,这使得其高 度差达到了 36. 87m。
对沿线地貌进行分析,南侧主要是皂河以及橘 河,而其北侧则主要是黄土梁洼,中部则为少陵嫄。 其中YCK20 +623至YCK24 +350为黄土梁洼及黄土 塀,YCK24 + 350至工程终点为皂河及橘河一级阶地。 3.2.2 二号线南段地面沉降特征
第]期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 1
2019 年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地铁站场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防治
地铁站场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防治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地铁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然而,地铁站场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地质灾害的威胁,比如土壤液化、地面塌陷等问题。
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首先,对地质灾害进行充分的调查与评估,这是施工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地下水位、土壤压力、地表沉降等因素的检测,可以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及程度。
此外,还需了解地下岩层的类型和稳定性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措施。
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详细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在选择施工方式、设备和工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
例如,在土壤液化的地区,可以采用预压地基的方法,通过施加额外的压力来改善土壤的稳定性,减小液化风险。
另外,在有地表沉降问题的地区,可以采用灌浆、加固筏板等措施来加强基础的承载力。
同时,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地下水位、土壤变形及地震活动等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监测可以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定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提前预警和防范。
地质灾害防治还需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通过加强职工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其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除此之外,地铁站场施工中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合作。
比如与地质部门合作,共同研究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和方法;与环保部门合作,共同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协调施工和交通出行的关系,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秩序的正常进行。
总之,地铁站场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调查评估、防治方案制定、监测与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够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同时,合作与交流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共赢,可以更好地应对和防范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西安地铁二号线TJSG-23标段凤栖原站项目经理部施工预防措施编制:审核:审批:一、土方开挖及回填二、混凝土结构三、注浆加固四、防水工程五、模板支架工程六、钢筋工程七、钻孔灌注桩101213 15一、土方开挖及回填1.1挖方边坡塌方1.1.1通病及形成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坡现象。
(1)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流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 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下降,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 稳而引起塌方。
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放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要过 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 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
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 地下水位,防止坡体发生侧移。
(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 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4)对临时性边坡塌方,可将土方清除,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在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石块填砌或由下而上分层回填 2: 8或3: 7灰土嵌补,填土受夯打(碾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击(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 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
在人工夯土地基内,成片 出现这种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3) 1.1.2 预防措施及处置(1) 与土坡面接触部位做成台阶式搭接,使结合紧密。
1.2 土方出现橡皮土1.2.1 通病及形成能得到稳定。
在含水量很大的粘土或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地基土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进行回填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 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
西安地铁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
西安地铁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
张建军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地铁以高效,准时和方便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便利,但是修建和运营过
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根据我单位多年监测资料,依据西安地铁的修建特点和运营现状,分析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和诱发的地质灾害,提出监测和防治办法。
为西安的城市地质灾害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专题和研究方向。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张建军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 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南京市地铁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J], 余勤;黄金生
2.地质灾害防治卓有成效地质遗迹保护再结硕果我省地质环境治理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省国土资源厅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先进单位 [J], 吕途
3.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访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党委书记李永平 [J], 杨鹏宇;姚旭升
4.焦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J], 王宝红;徐郅杰;董伟;徐振英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J], 安建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地铁2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危害及对策
根据西安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分析,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将遇到断裂构造、地裂缝、地面沉降、黄土湿陷、饱和软黄土、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人工填土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现分述如下:
3.6.1断裂构造
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渭河南岸断裂、长安-临潼断裂两大断裂构造。
二者均为正断层性质的隐伏断裂,第四纪以来均有活动。
活动断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震时地表位错和振动对工程的破坏或影响。
结合这两个断裂皆为隐伏断裂,且第四系覆盖层厚情况,目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条款分析认为,设计中可不考虑活动断裂地表位错对轨道交通的影响,主要应加强结构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的能力,加强抗震设防,可以设计监测网进行长期观测,
3.6.2 地裂缝
西安市自50年代以来,发现地裂缝13条,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12条地裂缝。
西安地裂缝是在西安正断层组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由南而北,在黄土梁洼之间有规律排列,呈带状分布,西安地裂缝具有相同的三维活动特征。
地裂缝的出露段和活动最强烈的地裂缝,多发育在黄土梁洼区,在东西两侧的阶地区出露较少,多为推断隐伏地裂缝。
在黄土梁洼区中,南部梁与洼发育最明显,梁与洼相对高差大,地裂缝也最发育,其活动量也最大。
地裂缝自上世纪50年代恢复活动,与地面沉降同时发生,是由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引发的。
由于下层地层释水压缩,引发上层陷落,破裂面沿下伏正断层面发展,突发点多在主地裂缝附近发生,然后缓慢两侧“双向发展”。
由于具“扭动性质”,初期地裂缝断续出现,呈似雁形状排列,贯通后与下伏正断层相对应。
由于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是地裂缝发展的诱发因素,因此,地裂缝的发展与地下水周期性
开采具有同步性。
上世纪70~80年代,西安市城区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同期西安市地裂缝发展最快,活动量最大。
每年内,不同的季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不同,地裂缝活动速率也相应变化,二季度加快,三季度最大,四季度最小。
从现有的资料分析,地裂缝的活动有明显的差异性、准周期性、间歇性,时强时弱,时缓时急,有时还有往复运动。
目前仍在抽取深层地下水的段落,地裂缝活动仍在继续关闭,深井的地段地裂缝活动减弱或消失。
近几年随着黑河引水工程的
供水量不断增大,大部分地裂缝的活动在趋缓,部分停止,f
11、f
12
略有加强。
地裂缝是西安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造成极大的危害。
主要有:
1)各类跨越地裂缝的建筑物,都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危房。
据1991年不完全统计,遭到地裂缝破坏的建筑物面积达20万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700万元;
2)道路挠曲、裂缝、错断、引起地表水渗入,造成黄土湿陷、路面塌陷,造成交通事故;
3)人防地道开裂、断裂;
4)煤气和上、下水管道地下设施损坏和断裂;
5)农田裂缝漏水、跑肥,以及衍生次生其它灾害等等。
针对地裂缝的特点可采取如下对策:
1)建立监测网,对其活动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形成的机理。
2)对地裂缝进行专项勘察,确切查明地裂缝位置、规模。
了解、掌握地裂缝对既有工程建筑的破坏情况。
3)针对地裂缝的活动规律,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攻关,做模型试验,确定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地裂缝时的结构形式和工程处理措施。
4)地裂缝周围一定的范围禁止开采地下水,防止地表水灌入地裂缝。
5)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地裂缝位置时采用明挖施工。
6)结构上采用柔性结构,加强结构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的能力,同时搞好结构的防水措施。
7)通过地裂缝位置时在结构上多留沉降缝,并预留足够的净空。
3.6.3 地面沉降
西安市自1959年城市测量中发现地面沉降开始,以沉降速率约3mm/a速度发展,到1978年,沉降加速,最大沉降速率达20~90mm/a,到1995年止,地面沉降量大
于100mm的面积已逾200km2,在最为严重的南郊、东南郊、东郊出现了小寨、观音
庙、西北大学、李家村、金花南路、胡家庙和辛家庙等七个较大的沉降槽,最大沉降量905~2322mm不等。
上述沉降槽均分布在地裂缝下降盘上,呈椭圆形、长轴呈NE向,与地裂缝走向相近。
由沉降槽与深层承压水位降落漏斗范围一致,地面沉降中心与降落漏斗中心相吻合,可见,地面沉降也是由于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所致。
地面沉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地面沉降引发了地裂缝的活动和发展;
2)地面沉降及其差异性沉降,造成了地面倾斜与变形,引起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 3)城市供排水设施基准发生变化,影响使用,部分受到损坏;
4)地面沉降形成槽形低洼地、加剧了城市暴雨积水灾害;
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1个地面沉降凹槽(小寨沉降槽)。
小寨地面沉降凹槽以小寨为中心两侧3km范围内,自1959年以来沉降较大,约500~1800mm。
地面沉降是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使松散第四系含水层释水严重所致,同时也促使了地裂缝的发展。
小寨地面沉降对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影响较大。
采取的处理对策主要是禁止开采深层地下水、结构留有足够的净空、加强结构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的能力。
3.6.4 黄土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是指黄土类土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土体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遭到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性质。
区内有此性质的土层有:①晚更新世黄土,②全新世以来形成的黄土状土,③全新世的素填土,④中更新世黄土的顶部。
其中晚更新世黄土是西安地区湿陷性土层中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湿陷性强、危害最大。
西安市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分为两种:自重型湿陷场地和非自重型湿陷场地,共分为五个级别。
西安地区黄土的湿陷性与黄土场地处的地貌位置关系密切。
具体如下:
1.西安地区黄土的湿陷性以非自重Ⅰ~Ⅱ级为主,自重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城东和城南的浐灞河二、三级阶地及黄土梁洼的东部、南部至白鹿塬等地势较高、黄土层厚度较大、地下水位埋藏较深的地貌单元上,在城区北面的渭河二、三级阶地上亦有不连续的成片分布。
湿陷等级以自重Ⅱ~Ⅲ级为主,自重Ⅳ级仅局部分布,面积甚小。
2.渭河Ⅰ级阶地,潏河一级阶地,城区东北梁洼区的低洼地段等,因水位埋藏浅,填土厚度大和受人为因素影响,湿陷性较弱或消失。
黄土的湿陷性对工程建筑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由湿陷引起的附加下沉常使建筑物产生
不均
匀沉降;地基土受水浸泡后造成地基土软化,承载力降低,致使地基失效,从而造成建筑物变形或破坏。
处理措施应从结构,地基处理和防水三方面入手,以地基处理为主,结构和防水措施加以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西安地区对湿陷性黄土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灰土挤密桩、强夯及灰土换土垫层法等,处理后的承载力可达150~200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