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3. 1994年至2005年:固定汇率制度再次调整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4年中国再次调整汇率制度,采取了“双向浮动汇率 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8.28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但允许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 浮动。
4. 2005年至2015年:汇率改革和汇率篮子制度 2005年,中国宣布改革汇率制度,实行了汇率篮子制度。人民币的汇率不再与美元单一 挂钩,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这一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汇率波动幅度逐 渐增大。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5. 2015年至今:市场化汇率制度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市场化汇率制度。人民币 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只进行必要的干预。这一改革引起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和 市场波动,但也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 率的稳定和市场的平衡。此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以确保汇率的合理稳定。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的变迁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49年至1978年:固定汇率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不变,以1美元 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汇率为基准。这一制度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
2. 1978年至1994年:双轨制汇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逐步放宽对外汇的管制。1978年,中国实行了双轨制汇 率,即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存。市场汇率主要适用于外贸、外资和旅游等领域,而官方汇 率主要适用于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
人民币汇率变动分析——2005年汇率改革后
政策 ,因此, 美国通过政治手段 、 外 交手段 、经济手段极力试 图通过迫
| 。 。 5 ? o 。 j ? o 0 ? O o 8 7 o o 9 ? o l 。 ? o l l ? 0 0 I
一
、
汇改以来的汇率变动情况
于供给 ,存在升值压力 ,这也就成 了人 民币汇率变动的原 因之一 。
( 三 )利 率差异
为了适应 中国 自 身 的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需要 , 保持人 民币汇率在合
理 、均衡水平上 的基本稳定是至关重要的。2 0 0 5年 7月 2 1日,中国人
根据 汇率决定 的利率平价理论 , 一 国货币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 间的差异 近似等 于该 国的利率和所兑换 国利率的差异 。 在开放的市场经 济条件下 , 利率的变化通过作用于资本流出人而影响汇率的变化 。 当本 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外国利率时 , 资金流人增加 , 外汇市场上对本 国货币
汇 率 变动 图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四 )外 部 压 力
国际上对人 民币提 出升值 呼吁的 国家 主要 为美 国、 日本和欧盟等 国, 出发点除 了经济 目的以外 , 更大程度上来 自于各 国政府 和利益集 团
+ 汇 率
间的政治博弈 。 伴随着 中国加入世 贸组织后 国际 贸易的迅速增长 , 以及 中国政治经济实力 的 日 益强大 , 中美 汇率摩擦也愈发频繁 。 由于美国国
究[ J ] . 金 融研 究, 2 0 0 7 , 0 2 .
( 一 )中 国经 济 发 展 迅 速
减 少的贸易顺差 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的放缓 , 人民币汇率将逐渐 回归稳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4)外汇储备缩水 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由美元、欧元、日元、英 镑构成,其中美元占大部分。至2005年6月底, 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710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 2%后,外汇储备立即缩水了1136亿元人民币。 (5)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国际关系 美国和日本一直想依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本 国贸易逆差和通货紧缩问题,通过国际组织三番 五次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议案。如今,中国在 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让各国双赢的决定,原本 紧张的国际关系因此得到大大改善
二.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
1. 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2%。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元 人民币变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这一调 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 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2. 实行更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是由盯住美元变为参考一篮子货 币。一篮子货币是指选择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密切的若干主要货币, 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国家根据国内 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 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外币之 间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是汇率形 成的又一重要依据。
(2) 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货币“多极化”趋势 20世纪末欧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货币“多极 化”趋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发展阶段。现阶段, 欧元的强势地位、英镑的坚挺和美元的疲软都证 明了这一事实。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也决定了 国际货币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元的独霸地位 有一天会被国际货币多极化取代。中国汇率形成 机制改革的举措又一次迈出了与国际前沿接轨的 新步伐,又一次为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努力。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就是94年汇改。
这次汇率改革是导致94年股市暴跌到325点原因之一。
这是《21世纪》08年回顾这次汇率改革的采访报道:19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汇率体制从此前的单一汇率制转变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汇率双轨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对“奖励出口”起到了什么作用?钟伟:1980年代的双轨制下,实际存在三种价格形式:计划内价格、调剂价格和计划外黑市价。
计划内价格是官方制定的;计划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调剂价则是在一定的政府管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
外汇调剂市场是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场外”交易市场,因为当时各地分中心不联网,调剂价格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是一个政府管制相对较少的市场。
外汇在企业之间自由买卖的价格更能反映市场需求。
外贸企业通过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扩大了它们的利润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保证了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此,外汇调剂市场和汇率双轨制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梅建平:一个国家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所有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是亚洲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资本账户开放过早,在经济形势突变和国外金融冲击下,国内市场发生恐慌,导致了金融危机。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双轨制,鼓励出口创汇,对提高中国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1世纪》:l994年初,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94年与2005年的汇率机制改革对比
1994年与2005年的汇率机制改革对比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经历了1994年和2005年两次汇率机制的重要改革,本文分析了两次汇率改革时的金融环境,通过两次金融机制改革成果的对比得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措施。
标签:汇率汇率制度改革一、引言随着国际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不仅仅要考虑国内的各因素还要综合国际大环境的各因素,权衡得失最后决定选择何种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汇率水平,汇率水平的变化影响到价格水平、国际收支经济总量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
同时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现在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影响经济变量的问题,还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政治色彩。
二、1994年与2005年的汇率机制改革的对比1.分析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1994年的汇率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1)人民币汇率并轨,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5.8元人民币,调剂市场为1美元兑8.7人民币,从1994年1月1日起将这良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的汇率。
(2)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
(3)建立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4)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
(5)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我国实行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的时,当时在经济实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对外贸易方面和外汇储备方面都具有了实行外汇体制改革的基础。
市场化是经济运行的总体趋势,我国在1993年之前所实行的外汇体制下汇率水平是由政府控制的,在这种体制下阻碍竞争,造成了经济的低效率,寻租现象严重,黑市猖獗。
国内生产总值方面199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为30.02%,对外开放度方面,199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957.0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为917.4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039.6亿美元,商品贸易差额为-122.2亿美元,商品贸易逆差,1993年的国内生产总植为34634.4亿元,外汇储备方面,外汇储备1991年为217.12亿美元,1992年为194.43亿美元,1993年为211.99亿美元,增长速度很慢。
浅议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一)
浅议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一)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从2002年末以来,由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上散布“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级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到2005年前后,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强迫人民币升值。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美元每天浮动范围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之内,对非美元则在1.5%的范围内浮动。
然而,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并非受到上述国家的压力,而是出于对未来的发展道路的高瞻远瞩,主动的调整。
之所以选择目前这个时机来改革汇率机制,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外汇占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冲,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成本上升。
据最新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保持高速态势,物价涨幅等则持续下滑,为汇率机制改革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
而美元持续反弹,欧元和日元回软也为改变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创造了良机。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成本与收益问题(一)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成本的反思由于人民币改革后有一定的升值,面临的成本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可能减少外部需求和出口,并影响到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二是可能增加国外直接投资成本,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三是可能造成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短期失业问题。
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有如上的成本发生,即使有,其影响也十分有限,甚至模糊不清。
1.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
高盛银行胡祖六(2003)指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调整不会给出口带来太大的变化。
中国汇率制度的变化
中国汇率制度的变化
中国汇率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49年-1978年:固定汇率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
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一直稳定在2.46元/美元左右。
2. 1978年-1994年:双轨制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放开外汇管制,允许国内居民持有外汇。
这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双轨制,即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
官方汇率用于政府和外贸企业结算,而市场汇率则用于居民之间的交易。
3. 1994年-2005年:单一汇率制度
1994年,中国宣布取消了双轨制,实行单一汇率制度。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由当时的8.7元/美元调整到8.28元/美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幅浮动。
4. 2005年-2015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中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由8.28元/美元调整到8.11元/美元,并开始进行更大范围的浮动。
中国央行设定了一个参考篮子,以该篮子汇率为基础进行浮动调整。
5. 2015年至今:市场化浮动汇率制度
2015年8月11日,中国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市场化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每天由外汇交易中心
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确定,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使其更加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005年7月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逐步推进汇率的弹性调整,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汇率中间价是指参考市场价格形成,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每天汇率参考点。
在改革之前,中国央行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发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改革后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参考市场价格折算而来。
2.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人民币汇率改革在改革之初实施了较为狭窄的浮动范围,即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每天上下浮动0.3%。
后续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浮动范围逐渐扩大至1%。
3.建立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改革之前,中国的外汇市场存在较多的管制措施,改革后逐步放开资本项目,允许更多主体参与外汇市场交易。
人民银行设立并逐步规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为权威的外汇市场交易平台。
4.加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透明度和机制完善:改革后,中国央行开始定期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以及汇率的波动范围。
此举增加了市场预期的透明度,提高了市场对汇率形成机制的认可和信任。
5.鼓励国内外市场参与人民币结算: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后中国鼓励国内外市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支付业务的发展。
6.加强外汇管理和资本项目管制:尽管改革放开了资本项目,但中国仍然采取了一系列外汇管理和资本项目管制措施,以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和金融稳定。
7.加强研究和监测机制: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央行加强了对汇率市场的研究和监测,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上所述。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中国逐步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增强了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汇率制度的改革
币汇率变动趋势 。探讨汇率制度 改革存在的问题 ,提 出解决 问题 的策 略。 对于政策制定 与投 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 的意义 。
一
作 为 货 币 经 济 领 域 非 常 重 要 的 价 格 变 量 .汇 率 变 动 对 经 济 的 影 响 也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 、 物价水平 、 就 业
率 差 异 等 。自 2 0 0 5年 中 国人 民银 行 宣 布 对 人 民 币 汇 率形 成机 制 进 行 改 革 以来 , 人 民币 对 美 元 就 呈 现 出 不 断 升 值 的 趋 势 。 2 0 o 6年 5月 1 5 日。
汇 率 中 间 价 历 史 性 地 突破 … 8’ 的心理关 口, 达 到 1美 元 兑 换 7 . 9 9 8 2元 人 民币 。 2 o o 8年 4月 1 0 日, 汇率中间价首度“ 破7 ” 。 2 0 l 1年 9月 2 7
和 就 业 增 加 。因 此 , 人 民 币 升值 对 我 国经 济 的 影 响 是 两 方 面 的 。其 积 极 影响表现在 : 有 利 于 改 善 贸 易 条 件 。消 化 过 剩 的 外 汇 储 备 。减 少 贸易 摩
外汇市场信息流的稳定性 , 引导外汇 市场预期 ; 减低外汇市场参与者 目 标和行为的不确定性; 减 少 外 部性 ; 协调 经 济发 展 。
、
人 民 币 汇 率 制 度 的发 展 演 变
外 汇 汇 率 也称 外 汇汇 价 .是 不 同 国 家 或 经 济 体 货 币 之 间 兑 换 的 比 率 或 比价 。 是 以 一 种货 币 表示 的 另一 种 货 币价 格 。 汇率制度 . 又称汇率安 排 . 是 指 一 国货 币 当局 对 本 国 汇 率 的 确 定 、 维持 、 调 整 和 管 理 等基 本 方式 所 作 的一 系列 制 度 性 安 排 或 规 则 。 其 主要 功能为 : 建立 外汇市场 秩序 , 提高外 汇交易效率 , 降低交易成 本 ; 加 强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
明, 人 民币 汇率升值 1 %将 使 我 国的 总产 出上升 约 0 . 0 9 %, 与卢 万青 等对 2 0 0 5年 之 前 数据 的实 证 分 析结 果相 比, 汇率 制度 的 变革使 得人 民币汇 率对经 济增 长 的调 节作用逐 步 显现 出来 , 但 同时值得 注 意
的是 人 民币 汇率不 宜 出现 大幅度 的波动 。 关 键词 : 汇率 ; 进 出 口; 外商 直接 投资 ; 总产 出 中图分 类 号 : F 8 3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2 6 7 0 ( 2 0 1 3 ) O 5— 0 0 4 1 — 0 7
动 对我 国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到底 如何 ?本 文将 对 这 一问题进 行探 讨。
纵 观 国 内关 于人 民币汇率 变 动对宏 观 经 济 增 长 影 H 阿机制 的研 究 , 根 据 其 研 究思 路 , 可 以分 为 以下 两类 :
( 1 )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指标 的影响研究。如张秀艳 、 石柱鲜 通过对人 民币与若干指标 ( 美元汇率 、
一
、
引 言
汇率是 国际金 融学 领域 一个 有争议 的核心 问题 。汇 率 作为 开放 经 济 条件 下 一 国调 节 内外经 济 平衡 的重 要 工具 之一 , 它 的变 动将 对该 国 的经 济增 长产 生 直 接影 响 。2 0 0 5年 7月 2 1日, 我 国 开始 实 行 以市场 供 求 为 基础 、 参 考 一篮 子货 币进行 调 节 、 有 管理 的浮动 汇率 制度 , 形成 u r 更 富 弹性 的人 民 币汇率 机 制 , 实 现 了人 民 币 对 美元 2 % 的一 次 性升值 。2 0 0 8年 的金 融危 机 又收窄 了人 民币汇率 的 自由浮 动空 间 。然 而 , 人 民币汇 率 的变
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及原因
率由 1 2月份的 6 . 1 4左右再次下跌至 l 5年 1 月份 的 6 . 2 6左右 。1 5年 2月 继续大幅下跌 , 更 是 跌 至 1美 元 兑 6 . 2 6 9元 人 民 币 , 短短两 个多月 , 人 民 币 兑美 元 汇 率 跌 去 了 2 . 2 %, 汇 率跌至 2 8个 月最 低 点 。 这 一 次 的 行 情 似 乎 是 市 场 驱 动 而 不 是 央 行推 动 的 。 原因在于, 首先, 美 国经济 复苏态势强劲 , 特别是 当前美 国就业市场与房地产市场 两大关键指 标均有 明显 向好迹象 , 使得美 国本轮经济复苏 的基础更加稳 健。就 业市场 的恢 复带动劳动者收入 增加 , 进而推 高消费 , 而消 费支出增加也进 一步拉
资者对人 民币的升值 预期 , 致使海 外热钱大量流 入中国 , 国家 的外汇储备 大幅增长 。于 是全世 界最负盛名 的巴克莱、 野村证券 、 瑞信 、 汇丰 、 摩根大 通、 高盛和瑞银等 八大投资银 行, 根据 以往经验 和对人 民币汇率变化 的数
据分 析,对 2 0 1 4年 的人 民币汇率的走 势做 了大胆 预测 。他 们一 致认为 2 0 1 4年人 民币兑美元汇 率中间价会一 如既往地 上升 , 甚 至有“ 破六” 的可 能。 但出人意料的是, 人民 币兑 美元汇 率中间价在 1 4年 1月中旬到达 6 . 0 5 后, 就随 即反转 向下 5个 月的人 民币持续下跌 , 使得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在 2 0 1 4年 6月初跌破 6 . 1 7 。不仅 如此, 就连人 民币有效汇率也 出现贬值 。据 国际 清 算 银 行 发 布 的有 效 汇 率 指 数 , 从 l 4年 1 月 至 4月 , 人 民 币 实 际 有 效 汇率 已经 由 1 2 1 . 2跌 至 1 1 5 . 1 6。 产 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有很多 。 首先 , 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 , 经济下 行压力增大 , 宏观经济 指标 的下行 , 令 投资者开始担 忧中国经济 加速下滑 的可能 , 预期 可能会给 自己的投资带来风险 , 这导致 了投 资者 放弃人 民币, 在外汇 市场 上为了保值 买入 美元 , 从而压低 了人民 币兑美元汇率。 其次, 美 国摆 脱 经 济 低 迷 困境 , 经 济 率 先 回暖 , 美联储 决定放弃 O E( 量 化宽松) , 并且美 国缩减购 债规模 又导致国际资金回流美 国。2 0 1 3年美 国 经济领先全世界率先回暖, 美 国经济 的复苏 诱使人 们大批地购买美元来投 资美国市场, 引起美元大量回流, 导致 美元升值, 相应的人 民币遭遇到贬值。 最后。 欧洲经济低迷, 受全球经济疲 软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 , 欧洲 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为应对较高的失业 率和经济 的负增长, 欧洲选择通过 增发钞票 的方法 来拉动经 济增长。面对 欧元贬值和新兴 国家不稳定 的问 题, 全世界投 资者必将都想 买强势美元保值而致 使美元升值 , 间接造成 人 民 币对 美 元 贬 值 。
_三元悖论_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
中国经济金融观察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 制度改革浅析
从表 2 可以看出, 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账户 余额在 2001 年以前都保持负值, 表明存在隐性 资本的流出。据估计, 1989 ̄1997 年我国资本外 逃累计余额在 634.4 亿 ̄1915.3 亿美元之间。而 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由于存在人民币 贬值的预期, 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进一步扩大, 其数额在 1997 年和 1998 年分别为 364.74 亿美 元和 386.37 亿美元。到 2002 年净误差与遗漏账 户余额成为正值, 并逐年递增, 并在 2004 年已 达到了 270.45 亿美元。但到 2005 年开始却又回 到了负值, 高达 167.7 亿美元。
刘敏李颖
内容提要: “三元悖论”作为经典的金融理论之一, 反映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
性、资本自由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的矛盾, 为我国 2005 年 7 月 21 日开
始实行的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供
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我国经济中的 “三元”即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汇率制度进行 分
- 155.47
2826.2
- 5.50
1997
- 219.64
3191.2
- 6.88
1998
- 165.76
3239.3
- 5.12
1999
- 148.04
浅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浅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从近十年的走势看,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处于升值状态,至2013年底人民币升值幅度累计超过30%。
但是2014年1月之后,人民币明显呈现出贬值趋势,贬值幅度接近15%(见下图)。
因此,本文将近十年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2013年,人民币汇率升值状态。
二是2014年至今,人民币贬值状态。
图 2012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图一、传统理论对人民币汇率轨迹的解释根据传统理论,影响汇率的长期变化因素主要是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模式等因素;而影响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则是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市场预期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1. 2005-2013年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2005-2013年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主要是受到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长期因素的共同影响。
从国际收支方面看,我国随着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货物出口出现快速膨胀,经常项目的大额顺差(保持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导致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上升,从而人民币汇率提高。
从通货膨胀看,我国通胀率在3%左右,而美国由于网络泡沫的影响,通胀率远高于我国,所以我国相对的低通胀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
从经济增长看,我国持续了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且出口导向型经济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汇率。
2. 201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因素2014年人民币开始呈现出贬值的波动轨迹,既有长期因素要素的转变原因,也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
从长期因素看,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通胀水平持续处于低位,CPI增速曾一段时期持续低于2%,故我国相对的高通胀造成本币购买力下降。
由于通胀对汇率变化的影响力比好持久,所以其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将持续存在。
从短期因素看,一是我国货币供给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2009年投放的4万亿元仍未消化,对人民币贬值形成一定推动力;二是我国多次下调基准利率,尤其是为力保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以来曾多次密集下调利率,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三是2014年以来美联储多轮加息预期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集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浅析危机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摘要】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于我国有效抵御全球金融海啸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在本次金融海啸中受到期的影响最小。
但这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与经济带来的影响将是长远、深刻和巨大的,危机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能否继续进行改革,能否在新的世界金融与经济格局中推动我国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待于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引言起源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借助全球自由化与全球化之便利,引爆了时至今时还未完全消退的全球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以重创。
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在不断采取积极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措施的同时,也对一些不相适宜的经济政策与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全球经济逐渐走上复苏之路。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程纵观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程,可大致划分出三个阶段。
一是新中国成立至1994年汇率改革。
在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完全按照政府的指定汇率进行本外币的兑换,可以细分为1949年至1952年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年至1972年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至1980年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81年至1993年的两个汇率的双轨制。
二是1994年汇率改革至2005年汇率的改革完善。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与个人必须向银行结售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
三是2005年7月21日至今。
在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主要参照在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体现主要交易国家与地区的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马来西来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澳大利亚元、泰铢、加拿大元等,并给这些货币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确立人民币的基础汇率。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
•
(四)房地产,股市泡沫严重
• 资产缩水损失再多,不管怎么说这种代价也都是即刻而明显的,相较于升值 带来的投资过热、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后者的影响更加深远,并且更加难 以估算其中的代价 “广场协议”之后的10年间,美元兑日元从1∶250跌到最低的1∶80左右, 日元升值3倍,导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上升3倍,使得日本产品在美 国的竞争优势被大大削弱。 政法学院商学院名誉院长、博导汪康懋教授告诉记者,日本的汽车工业原来 在美国竞争力很强,升值后市场被美国汽车业又占了回去,日企状况大不如 前 由于出口严重受挫,资本难以再在这一块获得利润,必然会流向其他地方。 但是日本国内金融市场难以在短时间内为这些过剩资本找到合理的出路,于 是,大量资本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一触即发。这时,迫于 日元升值压力的日本货币当局又一次大幅下调利率,希望能缓解日元升值压 力,同时也希望借此减少汇率升值带给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但扩张的货币 政策还是没有改变日元升值的趋势,相反地,低利率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 性,刺激着洪水般的资本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 著名的泡沫经济。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二战后 最严重的不景气状态,一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复苏的迹象。 • •
9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
• 在“广场协议”上,日本大藏省大成竹下登慷慨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 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买汇率,甚至承诺“美元贬值20%不成问题”。 然而,日本政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美国政府和市场投机者并没有满足于美 元对日元贬值20%。 广场协议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 滕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对美元进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仍然偏高, 还有下跌的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大跌。 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 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 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然而,美元对日 元的贬值还没有就此结束,由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到 1995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已经多次跌破100日元大关,当年收盘汇率也只 有1美元兑换102日元。然而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 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 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 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 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 值28%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实质性影响,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
中国领导通过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和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合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包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人民币的汇率形式和机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和成就以及未来展望和建议。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需要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可以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优化汇率形式和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方式提高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和竞争性,同时促进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平衡。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推进中国的财务市场改革,建立更为健全的货币框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可以减少对外汇干预的过度依赖,强化货币的市场化取向,增加市场对货币的反馈。
通过人民币市场化的外汇平衡和信用发行,可以实现货币非常规工具的有效运用,增强的可控性和透明度。
第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促进国际金融合作。
人民币汇率形式和机制的改革可以带动汇率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支持与全球的贸易和投资的计价和结算,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加速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
第三,缓解经济实体的外汇风险,降低市场波动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干涉的不确定性,降低干预的现象。
企业和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外汇风险。
人民币汇率也更加透明预测,市场更加稳定。
二、人民币的汇率形式和机制人民币汇率形式和机制是指人民币的汇率计价方式和涨跌机制。
中国在1994年采取了双重汇率制度,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存,存在大量外汇管制,难以适应国际汇率市场的变化。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在进行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次改革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促进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以下是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建立人民币参考汇率制度:在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中,中国央行决定建立人民币参考汇率制度。
参考汇率由中央银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在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中形成。
该参考汇率供市场参考,作为外汇市场交易的参考价格。
2.扩大人民币兑换的灵活性:为了促进人民币市场化发展,中国政府决定扩大人民币兑换的灵活性。
此次改革中,人民币的汇率浮动幅度提高到每日可浮动0.3%。
这给予了市场更多的自主决定权,使得市场供求因素更加充分地在人民币汇率中体现。
3.改变人民币汇率的切合性:在改革前,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几乎始终保持固定,导致汇率切合性不足。
为了增加汇率的切合性,中国政府决定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其他一些重要货币。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合理地反映市场供求。
4.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自主权:在此次改革中,中国政府提高了企业进行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自主权。
企业不再需要向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外汇配额,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人民币结算。
这一举措减少了企业的外汇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自主权。
5.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了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中国政府决定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在此次改革中,中国政府鼓励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并且开展了一系列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举措有助于增加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总之,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参考汇率制度、扩大人民币兑换的灵活性、改变汇率的切合性、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自主权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中国政府积极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市场化供求决定汇率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外汇环境。
国际金融论文---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汇改之后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汇改之后摘要: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一直是双方关注的焦点。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美贸易顺差飞速增长。
美方认为人民币长期遭到低估是中方巨额顺差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国际社会上不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
随着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波动日趋市场化,同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影响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压力仍然存在的状况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对美汇率变化;中国进出口贸易;汇率改革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进入了迅速升值时期。
在2006年到2011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比率迅速上涨。
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显然拔高的背景下,汇率的下降有利于贸易收支的平衡,由逆差变为顺差;1994年以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停上升,我国的贸易进出却没有跟着人民币汇率上升而恶化,相反,顺差持续涨高。
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变化虽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干扰,但其他因素也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作用甚至扭转整体顺逆差情况。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由于“J曲线效应”(时滞理论认为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发挥作用时存在延缓现象,一开始发生变化时贸易不会有明显改变,贸易收支首先为负向改变,接着向正方向改变,这就是著名的“J曲线”变动效果。
),会对出口有损,但对进口的干扰却没有出口明显;从长远来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不管是对出口还是进口都有着意义非凡的影响。
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对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2005年汇率改革后至今,人民币呈升值状态,进出口总额增加缓慢,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基本保持一致。
我国进口依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主要是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铁矿石、电力设备等行业,发展中国家大量需求能源的情况导致了国际能源的价格的上升,这阶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上升侧面使购买成本达到了降低效果,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得到改善,使得国内经济得到促进和发展。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005年7月,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机制:在这次改革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水平。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中国面临着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和国内通胀压力的双重挑战。
因此,中国决定将人民币汇率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并允许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这一调整机制被称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参考货币篮子的构成: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前,人民币主要参考美元的汇率进行调整。
而在这次改革之后,中国官方宣布将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包括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主要货币。
3.汇率浮动范围的确定:人民银行决定设置一个日本费入以下的每个交易日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涨跌幅限制,同时每个计算日大国息银行分别公布该日间人民币对美元国际市场之间中间价格。
4.官方对外汇市场干预: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前,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保持人民币的稳定。
而在这次改革之后,中国决定逐步放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允许市场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民币的汇率。
但中国政府仍保留一定的干预权力,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
5.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一揽子措施:为了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放宽对企业外汇交易的限制、扩大外汇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改革银行系统的外汇交易方式等。
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加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体制不仅使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和有效,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外汇管理环境,同时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这次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平衡国内通胀和外汇储备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等。
总的来说,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汇率体制。
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期间外部变量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实证分析(2005—2009)
宁 夏大 学学报 ( 文社会 科 学版 ) 人
Ju a o igi U i r t( u n i o r l f n x nv sy H maie n N a ei t s& S c l c ne dt n oi i csE io ) aS e i
货 币供 应量 , 甚至 可能导致 中国进入 通缩的假说 没有根据 , 而减 少储备的方 法成 为改 变外部 失衡 的关键 因素 。
关键 词 : 民 币汇 率 ; 汇储 备 ; 币供 应量 ; 部 失衡 人 外 货 外
中图分类号 :82 F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5 4 (0 1 0 —05 0 10 — 74 2 1 ) 1 14— 6
作用 , 在其 基础 上对 于控 制外 部失衡 的相关措 施进 行选 择 , 出相 关 的政策 建议 。 提
一
模 型 确立 与观 测数 据选 择
从各 国经 济 的长期 运行 来看 , 货币 需求 是一个 比较 稳 定 的变量 , 而货 币供 给则 掌 握 在货 币 当局手 中 , 供 给不 足则 导致 通货 紧缩 , 而供 给过 量则 导致 通货 膨胀 。借用 现代 货 币供 给学 派的著 名学 者弗 里德曼 的观 点 , 即通 货膨胀 是 一种货 币现象 J 国 内外 的一 系列 实证研 究都 表 明了货 币供应 量 与通货 膨胀 的相 关性 。 。 在 大跨度 的纵 向分 析上 , 里德曼 以 1 为单 位 分 析 了接 近 一 百年 ( 87 16 弗 O年 16 - 9 0年 ) 的美 国货 币供 给 ( M 度量) 以 2 与通货膨胀 ( G P平减指数度量) 以 D 的相关性 , 研究表明——高 的货币供给导致高的通货膨 胀 ] 。从 大规模 的横 向分析 上 , C n ls W br Mc a de 和 ee 则对 上百 个 国家 的 数据 进行 了观察 分 析 , s 在更 广 泛 空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
1. 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2%。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元 人民币变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这一调 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 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2. 实行更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是由盯住美元变为参考一篮子货 币。一篮子货币是指选择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密切的若干主要货币, 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国家根据国内 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 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外币之 间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是汇率形 成的又一重要依据。
(3) 有助于提高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 更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 蒙代尔曾提出的“三元悖论”指出,固定汇 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这三者不 能同时成立。随着金融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及中 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对资本自由流动的管 制日趋困难,“热钱”的不断涌入及其对人民币 升值的压力就是佐证。因此,从中长期看逐步实 现资本相对自由流动是必然选择。这样,在“三 元悖论”中就只能选择前两者中的一个。如今放 弃了固定汇率制度,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能发挥 其在宏观调控中的有效性。
(2) 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货币“多极化”趋势 20世纪末欧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货币“多极 化”趋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发展阶段。现阶段, 欧元的强势地位、英镑的坚挺和美元的疲软都证 明了这一事实。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也决定了 国际货币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元的独霸地位 有一天会被国际货币多极化取代。中国汇率形成 机制改革的举措又一次迈出了与国际前沿接轨的 新步伐,又一次为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努力。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保险二班第五小组: 顾铭 顾安坤 金益军 王杰 茅晓峰
我国内外均衡冲突的举例: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项重大的 金融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 次改革出其不意,却又在情理之中。人民币突然 在这一天升值出乎大家的意料,然而在紧迫的国 内和国际背景下,中国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又是情理之中的事。这场让世界瞩目而又酝酿已 久的改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2. 国际压力
日本是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2002年,日本把世界的通 货紧缩归咎于中国输出的廉价商品,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 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本的‘广 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 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之争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美国将其 经常项目赤字降罪于人民币币值低估。另外,美国国会议 员已经提交法案,动议向所有在美出售的中国产品征收惩 罚性关税27.5%,除非人民币做出相应金额的升值。 美元持续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自1994 年以来一直采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随着美元对西方主 要货币持续贬值,人民币对西方主要货币也跟着贬值,各 西方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纷纷呼吁人民币升值。
国内通货膨胀初见倪端。我国物价水平持续地上升,如 果按照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 ×CPI*/CPI(CPI*和CPI分别代表国外消费者价格指数和 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根据公式所阐述的理论,国内 CPI上升就能降低实际汇率,即通货膨胀能够缓解人民币 升值压力。可是通货膨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且并不符合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看来,通胀并不是解决人民币 汇率问题的长久之计。 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我国GDP以每年8%以上的速 度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都高,这种高增长态势促成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由于看 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外资大量投入中国,促使人民币升 值。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决定了 人民币必将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外汇储备缩水 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由美元、欧元、日元、英 镑构成,其中美元占大部分。至2005年6月底, 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710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 2%后,外汇储备立即缩水了1136亿元人民币。 (5)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国际关系 美国和日本一直想依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本 国贸易逆差和通货紧缩问题,通过国际组织三番 五次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议案。如今,中国在 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让各国双赢的决定,原本 紧张的国际关系因此得到大大改善
2.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 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影响
1) 有利于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金融及经济的平稳运 行 在主要国际货币相互之间的汇率出现波动的情况下, “参考一篮子货币”显然比“盯住美元”更加利于人民币 综合汇率(与各种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加权平均)的稳定。 随着我国贸易伙伴的增多和贸易份额的相对分散,“参考 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能使人民币与各种主要货币的 汇率波动幅度要小于各种主要货币相互之间汇率波动的幅 度,有助于避免人民币投机;可以避免或减轻美元过度波 动而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更有利于中国经济“走 出去”战略的实施。
中国这次改革就是内外冲突均衡引起的
通过对这次币值改革分析,
来深化内外均衡冲突的分析
一、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 1. 国内动力
长期的贸易顺差。影响我国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外 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大、加工贸易的作用日趋发挥、低廉 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退税政策,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也是 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出口为我国GDP的增长做 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贸易收支长期不平衡不利于我国经济 持续增长,如引起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至2005年6月底,我国 外汇储备达到7109.73亿美元。中央政府作为我国外汇市 场上最大的买家,发放的本币数量随着购买大量外汇而增 多,导致货币供给的不合理扩张,从而加大了通胀的压力。 2004年外汇储备同比增长竟然高达51%,外汇储备增长势 头如此迅猛,部分是贸易顺差的结果,另一部分原因是国 际社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投 机。如果人民币再不升值,“热钱”将会越来越多,升值 的成本将更大。
三、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的影响 1.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1)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缩小贸易顺差,调 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2)不利于我国发挥劳动力禀赋的相对优势,失 业率可能上升我国在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最大 的禀赋优势就是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如今,人 民币升值首先减少了外贸企业的出口,其次增加 了外资企业付给员工的工资成本,减员增效可能 成为他们的选择。因此,人民币上升带来的结果 将是失业率上升。 (3)缓解国内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