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课时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

【考纲课标】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高考示例】(2014安徽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考查知识点:

难点:

关键信息:

排除错误选项:

答案:

(2014新课标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考查知识点:

难点:

关键信息:

排除错误选项:

答案:【自主预习】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高一历史第1 页共6 页12/19/2014 L 高一历史第2 页共6 页12/19/2014 L

1、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D.工业化建设时期

2、列宁在总结某项政策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太过分了……我们没有保持一定的限度,不知道如何保持这个限度。”该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斯大林模式

3、1921年画家弗〃赛罗夫创作了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描绘了列宁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此次接见给列宁的触动是()A.必须以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B.必须以新的政策取代余粮征集制

C.必须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4、1921年前,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爆发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

5、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攘除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因此,苏联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 %和828%,这时正值苏联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D.二战结束后

6、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7、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8、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联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鼓励农业经济的发展

【重点释疑】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练习:

材料一 1919年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以往,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一直称这种制度为“余粮收集制”(或“余粮征集制”。

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或“摊派粮食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据《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史学界对苏联史的误读》)(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译法反映出的主要差别(4分),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4分)。

高一历史第3 页共6 页12/19/2014 L 高一历史第4 页共6 页12/19/2014 L

材料二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

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2)根据材料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材料三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包括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材料指出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分析“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

1、全面认识“斯大林体制”(《三维设计》120页主题二)

练习:

1、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

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为摆脱这一困境,斯大林时期为工业化筹集资金采取了什么举措,简要评价苏联的这一做法?

2、斯大林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体制的积极作用。

2、比较三次改革,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经验教训(《三维设计》121页主

题三,122页“归纳升华”,132页3)

【整体感知】

【认识升华】苏联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这一模式我们要历史的、辩证的看待,既审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再关注起历史作用。以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当然,每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

【课后练习】“5+3”135页考点二和考点三

高一历史第5 页共6 页12/19/2014 L 高一历史第6 页共6 页12/19/2014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