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农业综合标准化

合集下载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农作物的种植、养殖、施肥、用药、防治病虫害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品种选择与优化: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品种,进行优化组合,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 土壤管理与调理:根据土壤的种类和质地,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农药与农残控制:合理使用农药,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采取定期清洗和翻耕等措施,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

5. 病虫害防治与监测: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套作、混作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6.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同时,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追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

7.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技术,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8.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安全性的保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标准化生产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因此,农业标准化生产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标准化生产的宣传推广和技术培训,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体系

农业标准化体系

农业标准化体系
农业标准化体系是指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健康。

农业标准化体系包括了从种子选育、土壤管理、农药施用、农产品采摘、加工包装到销售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首先,种子选育是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基础。

优质的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前提,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种子,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种子的来源、质量和管理都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

其次,土壤管理是农业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环节。

合理施肥、灌溉和土壤保护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农民需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合理利用有机肥和化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

农药施用是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关键环节。

农药的使用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施用,避免超量使用和滥用农药,防止农产品残留超标,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农产品采摘、加工包装和销售是农业标准化体系的最终环节。

农产品采摘需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采摘后需要及时进行加工和包装,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销售环节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农业标准化体系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需要从种子选育到销售环节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建立健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民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标准化概念

农业标准化概念

农业标准化一、农业标准化概念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

具体来说,是指为了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订并实施标准,使之实现必要而合理的统一的活动。

其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二、农业标准化主要对象农产品、种子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安全、卫生要求;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方法;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术语、符号、代号等。

三、农业标准化标准体系主要是指围绕农林牧副渔各业,制定的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的总和,还包括为农业服务的化工、水利、机械、环保和农村能源等方面的标准四、农业标准化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七项:①农业基础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的标准。

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技术中所涉及的名词、术语、符号、定义、计量、包装、运输、贮存、科技档案管理及分析测试标准等。

②种子、种苗标准:主要包括农、林、果、蔬等种子、种苗、种畜、种禽、鱼苗等品种种性和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包装、运输、贮存、标志及检验方法等。

③产品标准:是指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制订的标准。

主要包括农林牧渔等产品品种、规格。

质量分级、试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农机具标准、农资标准以及农业用分析测试仪器标准等。

④方法标准:是指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标准。

包括选育、栽培、饲养等技术操作规程、规范、试验设计、病虫害测报、农药使用、动植物检疫等方法或条例。

农业综合标准化大有可为

农业综合标准化大有可为

标准化是一项 系统 工程, 不能只靠个别标准单打独斗。 ( :种 子标 准子 系 统 、栽培 标准 子系 统 ),在 子 如 他们 认为 “ 合标准 化 就是 系统 科学理 论与标准 化 系统 内部依据该 阶段 的客观 需要制定相关标准。 综 相结 合的产物 , 也可 叫做 标准 系统 工程 ” 泉州罐 头 。 为 什 么 大家 会 不 约 而 同地 选 择 这样 的标准 系
厂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把种蘑菇 的农民视为系统 的要素, 统结 构 呢 ? 系统 论 认 为 ,功 能源 于 结 构 。人 们 创
将 以往 那种单 纯用标准把 原料关的做法 , 改为向农民 造 或 选 择 某 种 结构 的 目的就 是 要 使 系统 具 备某 种
但是 , 农业 标准化 怎么搞?由于没有经验, 只能效
永德总工程 师、 原福建省 标准局 的林东钦 局长、 原新 仿工业 的做法 , 简单地 、 零星地制定标准 , 结果总是达 疆 自治区标准 局的孟 鉴兴局长等 领导 同志, 在他们 的 不到预定 目 福建省标准计量局在一份 结报告里说: 的。
合标 准化试 点的通 知。 所 以这 样做 , 之 就是 因为人们 的, 但农业 标准化不 可能套用工业标 准化 的做 法。 因
普遍 意 识 到, 综合 标准化 这 种方 法 非常符 合 农业 生 为农业 标准化 的对 象 同工业 标准化 的对 象有着本质 产 的特点 , 它很有 可 能为农 业 标准化 开辟 一条 路 来 。 上 的区别 。 农业 标准 化 的对 象是 一些 有生命 的物 体 ,
国家 标准 局 韩兆 芳副局 中国最初 的农业标准化是 从制定棉花 、 烟草 、 粮 展 农业 标准 化 的科 学方 法 。
食 等农产品的收购标准 开始的, 主要是 这些产 品的分 长 高兴地 总 结道 :“ 实践证 明, 我们 可 以向农 业综 合 等 分级标 准 。 因为这 是 农产 品收 购 过程 中 按质 论价 标准 化要产量、 要质量、 要水平、 效益 。 要 这是有 充分

农业标准化体系复习题2003

农业标准化体系复习题2003

农业标准化体系复习题2003《农业标准化体系》课程复习提纲中文名称及相应的英文缩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羊毛局(IWS)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HACCP)国际兽医局(OIE)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国际乳品联合会(IDF)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OIV)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美国联邦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面质量管理(TQM)第一章思考题1. 名词解释:标准、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并加以实施,以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2. 简述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请列举有代表性的古代文献。

(一)远古时代朴素农业标准化思想的萌芽以“可用、可食”作为取舍动植物的标准。

人类的祖先在不同地区生活和劳动,使用的器具各具特色,但形状、大小趋于一致,相当于现代的“标准量具”。

栽培作物的区域、时间、技术、管理等也世代相传,成为规范。

(二)古代、近代农业标准化的产生与发展又如二十四节气!1(三)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49年,中央技术管理局成立,下设标准规格处 --1961年,颁布第一个标准化法规--1975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种子标准化工作交流会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1991年,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1994年,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成立—1996年,开始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③加入WTO以后:--2001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2001年,《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发布实施--2002年,农业方面的国家标准112项、行业标准318、地方标准1418项发布实施 --2003年,《农业质量标准》杂志公开发行3. 农业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如何?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主要面临哪些问题?一、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农业国际标准化--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与绿色农业(1)农业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农业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的速度加快--农业国际标准的重点由生产型标准向贸易型标准转变--农业国际标准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2)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1、农业产业化:指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经营方式。

农业标准化概论复习重点

农业标准化概论复习重点

农业标准化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标准: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的文件。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是确保食品质量的积极的过程控制体系,能应用于从最初的生产者到最终的消费者这一整条食物链。

农业综合标准化: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农业标准对象的整体出发,以实现农业标准化对象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的科学的农业标准化方法。

农业标准综合体:针对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而建立的,按其内在联系或功能要求所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

农业超前标准化:根据预测,对今后成为最佳的农业标准化对象规定出高于目前实际水平的指标和要求,并根据现实条件在农业标准中的质量分等分级的形式中,归总出具有不同实施日期的指标和特性。

强制性农业标准:指与安全、卫生有关的技术要求,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通用技术语言和国家需要控制的检验方法,种子与重要农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推荐性农业标准:指与农业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行业标准。

农业标准体系:指一定范围内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农业标准体系表:将一定范围内的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以图表的形式按层次排列的框架。

农业标准体系的标龄: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又称标准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活动。

标准化知识点

标准化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标准,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效益为目的,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农业标准化: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的标准化,即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简而言之,农业标准化就是指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以效益为目的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等领域制定为标准(规范)并系统应用。

2.农业活动科学管理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农业标准化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实践证明,采用农业标准化原理和方法进行农业活动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以农业标准化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开拓了农业活动科学管理的新天地。

农业标准化是以效益为目的,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考虑农业活动自身特性进行简化、统一、协调和选优,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形成和实施约束。

而农业活动科学管理就是对农业活动用符合客观需要和可能的规范加以约束以达到人们预期目的的过程。

这种约束规范即为农业标准,这个过程即为农业标准化。

确定一个农业标准涉及市场的需求性、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既要考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也要考虑生产、加工、物流和消费等生产链诸方利益,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

3学科性质:是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

4.农业标准化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农业生产实现标准化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农业标准化是事关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和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之一。

农业标准化的范围与内容揭示了农业标准化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

5、地方标准代号与编号 、 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与编号
DB 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 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 ×× 地方代码 ××× 标准发布顺序号 ×××× 标准发布年号
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与编号
DB ×× ××/T ××× ××××
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 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
标准发布顺序号
标准发布年号
例如 山东地方标准 DB37/T 273-1999 - 玉米自交系及单交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电泳鉴定方法
行业标准
我国行业标准是指我国全国性行业范围内 统一的标准。 统一的标准。 制定: 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 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已正式公布的部分行业代号
农业 NY 林业 烟草 水利 水产 气象 LY YC SL SC QX 环保 HJ 土管 TD
GB/T |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 | 标准发布顺序号

×××× | 标准发布年号
2.行业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
×× | 强制性行业标准代号 ××××× | 标准发布顺序号 - ×××× | 标准发布年号
××/T ××/T | 推荐性行业标准代号
××××× | 标准发布顺序号

×××× | 标准发布年号
②产品标准
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特性要求所制 定的标准。 定的标准。 包括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包括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要求等。 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要求等。
③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 以试验、检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 作业等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定、作业等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例如:试验方法、检查方法、分析方法、 例如:试验方法、检查方法、分析方法、测 定方法、抽样方法、设计规范、计算方法、 定方法、抽样方法、设计规范、计算方法、工艺 规程、作业指导书、生产方法、操作方法及包装、 规程、作业指导书、生产方法、操作方法及包装、 运输方法等。 运输方法等。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以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为标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标准化生产的概念、标准化生产的意义、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步骤以及标准化生产的优势。

一、标准化生产的概念标准化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以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

二、标准化生产的意义标准化生产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其次,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标准化生产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标准化: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的标准化。

2.种植标准化:包括种子选用、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标准化。

3.施肥标准化:包括肥料选用、施肥量、施肥时间等方面的标准化。

4.农药使用标准化:包括农药选用、使用量、使用时间等方面的标准化。

5.收获标准化:包括收获时间、收获方式、收获工具等方面的标准化。

6.质量检测标准化: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检测标准等方面的标准化。

四、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步骤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标准: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生产环境,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2.宣传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宣传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并进行相关培训。

3.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标准化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和规范。

4.奖惩措施:对于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的农民进行奖励,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惩罚。

五、标准化生产的优势标准化生产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2.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农业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农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经济发展,降低生产成本。

农业标准化内容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质量安全和服务等方面,旨在规范农业经营活动行为,确保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

首先,种植标准是农业标准化最重要的,它主要是指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其内容包括农作物品种、种植技术、种植方式、土壤肥料利用情况、田间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

其次是加工标准,它主要用于规定加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要求,如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检验要求、机械操作要求、要求记录、环境保护要求及产品标签等内容。

最后是质量安全标准,它是农药中残留量、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包装标准、产品储藏和运输检测等,以及定义污染物标准等,旨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控制。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产品的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标准化概论

农业标准化概论

4 优化技术
探索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 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农业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1
黑土地农业基地
2
对土壤环境、气象条件、肥料等进行标
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
产量,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黄连村
通过标准化的蔬菜种植达到了优质高产、 高效环保的目标,并取得了可观经济效 益。
GO出口公司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标准化的农产品质量更具市场竞 争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方法与要点
1 建立标准
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制定适用于不同农产 品品种的标准,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2 实施标准
制定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 确保标准落实到位。
3 监督标准
严格监管生产环节,确保标准贯彻落实和执 行。
农业标准化概论
农业标准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规范化、规范化、技术化等手段,提高 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产量,逐步实现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农业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实 施与监督农业标准,规范和 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确保农 产品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和 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家对食 品安全状况重视程度的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 显。为了规范农业生产,保 护环境、提高效益,标准化 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 势。
意义
标准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 展、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的重要手段,对农业生产、 加工和贸易的发展有重要促 进作用。
农业标准化的优势与意义
提高农产品质量
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规范化 的操作,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

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效益为目的,经有关方面协调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的准则和规则。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农业标准化:指根据市场需求,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系列标准,加速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进而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农业标准化的范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农业标准化对农业发展现实意义:①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消费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②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③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桥梁。

⑤是新时期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趋势:1)农业国际标准化2)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的主要方向:1)建立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其配套体系,满足农业产业化建设需要。

2)运用农业标准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

农业标准化与绿色农业的结合的主要方向:1)不断提高人们对足量优质安全农产品开发的思想认识水平。

2)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

3)进一步完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开发的支撑和保障体系。

农业标准化发展存在问题:农业标准化改进对策:1、标准不全、不统一、质量不高1、完善农业标准、提高标准质量。

2、标准贯彻实施力度不够2、加快标准的贯彻实施。

3、检测体系不够完善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高效运作机制。

4、合格评定程序存有不足4、创造良好的农业标准化环境。

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①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②制定严格的质量认证和检测程序③制定严格的标签和包装标准④环保标准不断升级简化原理: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农业各项活动需要,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数量、规格、品质或其他特性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能满足农业各项活动全而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炼、合理,达到省工、节本、增效之目的。

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学习资料、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和实施管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二、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是在标准化原理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是指导农业标准制定及实施过程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 具体有如下四个方面。

1.简化原理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可必要的范围时。

即可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以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

2.统一原理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确定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适应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等效。

从农业现代标准化的角度来说,统一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性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农业标准确定下来。

统一化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不必要的过程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为农业生产的正常活动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当然农业过程中还有一些事情不能统一的现象,如不同经纬度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种作物播种时间,就无法统一;同一作物的种植密度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不同区域也无法统一。

但这并不能证明统一化原理的不适用。

3.协调原理农业标准系统的功能有赖于每个标准本身的功能,以及每个相关标准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联系来保证。

为使农业标准系统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使农业标准系统在相互因素的连接上保持一致,使农业标准内部因素与外部约束条件相适应,从而为农业标准系统的稳定创造最佳条件。

协调原理的主要应用方面:农业标准内部系统之间的协调;相关农业标准之间的协调;农业标准系统之间的协调。

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实施步骤

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实施步骤

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实施步骤1. 概述农业综合标准化是一种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统一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标准,规范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实施步骤,帮助农业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化管理。

2. 制定标准农业综合标准化的第一步是制定标准。

这一过程需要相关的农业专家和从业人员共同参与,根据农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适用的标准。

标准应涵盖从农业生产到销售环节的各个方面,包括种植管理、养殖条件、施肥、农药使用、采摘和包装等。

制定标准时,需要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应该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追溯性,以确保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3. 培训和认证实施农业综合标准化需要农业从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培训。

相关的培训课程应该覆盖标准的内容、操作方法、监测和评估等方面。

通过培训,农业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标准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认证是农业综合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农产品和农业企业进行评估和审核,可以确保标准的落实和执行。

农产品获得认证后,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竞争优势。

4. 实施标准实施标准是农业综合标准化的核心环节。

农业从业人员应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生产过程中不违反标准要求。

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检查农产品的合格率和安全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还需要开展内部培训和审核,确保标准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

5. 建立追溯体系农业综合标准化要求对农产品进行追溯管理。

建立追溯体系可以追踪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可追溯性。

追溯体系应包括产品的批次信息、生产日期、来源和生产环境等。

通过建立追溯体系,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管理和追踪,及时查出产品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

什么是农业标准化?运用“统一、简 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 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 的农业成果和经验的迅速推广,确保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 流通规范,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 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 农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叫做农业标准化。
二、标准(规范)制定 (一)注意六个结合 1、执行现有标准与完善地方标准相结 合 2、技术规范与管理层面相结合。 3、制定与具体操作相结合。 4、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 5、食用与提供加工原料相结合。 6、保供给与创品牌、提效益相结合。
(二)制定原则:①合法。②效 益最佳。③科学先进。④因地制 宜。⑤和谐一致。
(三)制定程序:①确定计划。②建立 工作组。③编制工作方案。④编写草案。 (征求意见稿)⑤确定草案。(送审稿) ⑥编写草案。(报批稿)⑦批准和发布。 ⑧修改、勘误和复审。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措施
1、完善标准体系。保障农业生产经营各环 节、全过程有标可依;各环节标准即包括 技术层面,也包括管理层面,具体操作层 面; 要加强标准的引用和本地的对接,查漏补 缺,主要有以下七大标准体系: (1)、基地环境标准体系; (2)、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农业标准化
一、概念
什么是标准呢?标准就是为在一定范围内 获得最佳秩序,经过授权制订的、公认的、 能够共同和重复使用的关于结果和过程的相 关准则。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 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什么是标准化呢?标准化就是关于标准制订、 推广和使用的活动。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 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 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和活动。 上述活动主要包括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 程。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指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种植、养殖、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管的一种方式。

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核心是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首先,应根据农产品生产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种植或养殖的技术规范,明确要求农民在土壤改良、肥料使用、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和标准。

其次,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在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中符合相关的卫生、质量和营养安全标准。

最后,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建立起严格的验收、检测和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的市场品质。

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通过统一标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制定和实施农业技术规范,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

农业标准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农业标准化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农业标准化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维护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为了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应加强农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参与农业标准化工作,形成合力,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种植、养殖、加工
及相关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进行操
作和监督,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
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农业生产实行标准化
管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种子和品种的标准化管理:选用优质种子,进行种植技
术的标准化操作。

2. 农业生产环境的标准化管理:包括土壤、水质、气候等
农业生产环境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标准化管理:包括农产品的采摘、
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化操作,确保农产品不受
污染和变质。

4. 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标准化管理:符合国家和国际的农产
品质量标准,提供合格的农产品,获得市场准入。

5. 农产品加工和包装的标准化管理:对农产品的加工和包
装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农业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提升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业标准化管理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对环境
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农业标准化的介绍

农业标准化的介绍

农业标准化的介绍农业标准化的介绍一、什么是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即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尺”。

推行农业标准化,有利于对农产品实行“田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

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它融先进的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基础是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建设。

三大体系中,标准体系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农业生产经营才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质量监测体系是保障,它为有效监督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则是评价农产品状况、监督农业标准化进程、促进品牌、名牌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体系。

农业标准化工程的核心工作是标准的实施与推广,是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与蔓延,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生产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标准化。

同时,这项工程的实施还必须有完善的农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较高的产业化组织程度和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作保障。

二、农业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

制定和完善水稻、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产品的地方生产标准。

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也可制定企业标准。

二是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叫农业综合标准化?答: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答:农业标化活动,即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

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它融先进的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基础是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建设。

三大体系中,标准体系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农业生产经营才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质量监测体系是保障,它为有效监督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则是评价农产品状况、监督农业标准化进程、促进品牌、名牌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体系。

三大基础体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互为作用,缺一不可。

农业标准化工程的核心工作是标准的实施与推广,是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与蔓延,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生产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标准化。

同时,这项工程的实施还必须有完善的农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较高的产业化组织程度和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作保障。

二、经济全球化对标准化战略的要求是什么?答:当今世界已进入由标准规范、制约市场的时代,控制国际标准是应对世界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对标准化的要求甚至比研发新产品、新专利更加重要当前有关国际标准的竞争日益激烈,所涉及的不只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谁掌握了更多的标准,谁就掌握了更多的现在和未来;谁缺失了标准,谁就没有话语权,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世界经济史与现代管理学清晰揭示:一流的国家/企业制定标准,二流的国家/企业开发专利,三流的国家/企业制造产品。

因此,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提升到战略竞争的高度,不断增加科技投入、诞生更多标准,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将自己的标(企业的标准、行业的标准、国家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证商品质量和提高市场信任度方面,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方面以及在加速商品流通、推动全球大市场发展方面的作用,因而对标准化予以格外关注,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和企业也意识到标准同时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开发标准同开发产品一样具有战略意义。

一项标准被国际采纳,常可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常可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乃至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

全球标准是全球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全球产品”是跨国公司主导的生产全球化的产物。

生产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的国际化,其生产组织的方式是某一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不在一国或一家公司内完成,而是根据各国、各地、各企业的优势和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安排和组织生产。

这也是一种建立在专业化和协作基础上的生产分工,通常表现为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互相提供同类不同规格的产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

推动这种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之于跨国公司,这些公司为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将产品生产过程分解,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各个生产环节的最佳生产者,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支持全球产品生产和经营的标准,首推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承认和广泛接受的标准。

WTO/TBT定各成员国应以国际标准或其相应部分作为制定本国技术法规的基础。

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国际标准在协调各国技术法规方面的作用,更加巩固了国际标准在实现全球化生产中作为“全球标准”的地位。

最能体会全球标准在全球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充分运用这些标准为其创造效益的还是那些跨国公司。

他们深知,如果参与全球生产的各个国家所执行的标准不是全球标准的话,由多个国家分工协作共同生产一种产品以及在全球各地寻找供应商,都将是一种空想。

正是由于有一个完善的国际标准体系,才使他们的全球生产得心应手。

由于越来越多的厂商严格按国际标准提供商品,使许多零部件、半成品和配套产品达到了高度国际通用化。

据估计,在机械制造业中具有互换性的通用件和标准件已达到80%~85%,工业化国家间贸易的30%就是这类产品的相互提供。

在利润最大化原则驱使之下,企业一旦发现自己产品的某一部分从市场购买要比自己制造更为经济,它就会放弃自己的生产,转而向市场采购。

通过购买标准零部件,估计可降低生产成本20%~30%。

福特汽车公司估计,由于推品标准要求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科技创新,用高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因此,标准化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杠杆,是产品淘汰的保证。

为创建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通过标准化控制产品的市场准入。

市场经济中出现质量纠葛时,标准时仲裁的依据总之标准化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国内外贸易竞争的通行证;是社会化大生产中产业链条间的技术纽带;是各行各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捷径;更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保证。

标准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管理现代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基础,是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它有利于加快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缩短生产周期,可以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是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业健康和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四、《标准化法》对强制性实施的要求是什么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只有强制性标准才是必须执行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强制性标准的内容是:1 、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2 、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3 、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电磁兼容等技术要求;4 、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要求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其他要求;5 、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环境质量要求;6 、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7 、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8 、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是指,从事科研、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是指,在国内销售的一切产品(包括配套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不准生产和销售;专为出口而生产的产品(包括配套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不准在国内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品(包括配套设备),不准进口。

五、管理体系标准与企业标准体系是什么关系?如何协调一致?答:关系为:统一、利益共通、相互依存的。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应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看作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当然,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但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之间也存在着许多联系。

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使企业生产和管理有章可循,达到用户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它们都强调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强调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而且,它们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为各种不同层次的企业所接受。

而且在GB/T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企业标准体系“有关质量的部分应满足按GB/T19000系列国家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需要,为建立质量体系提供支持性文件。

”在GB/T1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的引言中指出该标准“所规定的质量体系要求,是对规定的技术(产品)要求的补充(而不是取代)”。

此外,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对象和基本思路也有所不同。

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标准个体,以产品标准为主,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按业务性质分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呈横向排列。

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开展质量活动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其基本构思是从技术管理出发,建立相应的保证能力,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纵向展开。

这充分说明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是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的。

企业标准体系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而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支柱。

协调方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推行GB/T19000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并按照这一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首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文件。

这时有的企业完全抛弃已经建立起的一套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另起炉灶,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于抛弃了本企业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不仅如此,有时还会造成文件之间的相互矛盾。

而有些企业又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完全照搬该企业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造成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不符合质量体系运行的要求。

其实,每个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前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在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时,既不能完全照搬,又不能完全抛弃,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理顺两者的关系,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进行适当地取舍,并加入GB/T1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把它系统地编制成一个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体系文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质量体系文件是以质量职能为核心的,它根据所服务的市场、产品类别、生产过程、顾客及消费者的需求,确定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是以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它不仅包括与产品质量有直接关系的设计、采购、工艺、生产、检验、营销等,还包括能源、卫生、环保、考核等与产品质量无直接关系的管理内容。

六、试述标准先行对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答:答:标准化在网络中应用叫做网络标准。

网络标准是影响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影响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网络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与根本保证。

因此网络先行对网络建设有着巨大的意义。

标准先行在国外广泛应用。

其目的统一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以及其基础的各种应用,增加信息技术产品的兼容性,从而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开放系统互联标准(OSI)是独立与生产厂商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的技术规范,从根本上打破了各厂商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为所有系统的互连互通奠定了基础,已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承认和接受,包括学术界,工业界以及主要工业化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