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
以资产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以负债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金来源的管理20世纪70年代
以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为主
20世纪80年代
流行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1.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背景
基本观点
流动性要求仍是商业银行需特殊强调的问题。
保持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这种资产普通具有信誉好,期限短,容易出售的特点,这在当时主要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评价
突破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狭隘局限,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票据贴现和短期国债的比重迅速增加.缺陷
其运用依赖于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充足的短期证券。没有充足的短期证券可供挑选和投资,就难以保证投资资产价值和必要投资规模;没有发达的证券市场,就难以保证流动性资产
特点
资产结构不受负债期限结构限制,而仅受负债总量制约
主要缺陷
认为资金流动性仅来自于资产的运用,而忽略了从资金来源的角度考虑资产流动性的取得
对资产管理只侧重总量管理,而忽略贷款结构对流动性的影响
过分偏重流动性而缺乏有效的盈利控制机制
2、资金分配法
基本内容:指商业银行在选择资产种类时首先直接考虑负债结构的特点,包括各负债项目的法定准备金和周转速度等因素,然后据以对资金来源进行分类和划分,并确定相应的资金分配方向.
金融市场不发达,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银行融资工具单一、被动。
管理中心
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
核心观点
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以控制额外生变量,银行主要通过管理资产实现“三性”统一,即管理的重心是银行如何把所筹集到的资金恰当地分配在现金、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银行资产上。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 强调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为基础,用真实商业 票据作抵押。
➢ 评价:
✓优点:强调安全性,为早期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资金 配置与稳健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
✓局限性:
1)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
资金分配法示意图
由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要求最高, 周转速度最快,因而主要分配于一级储备 和二级储备,少量用于短期贷款。
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稳定性较好,资金 周转速度较慢,主要用于二级储备、贷款 及长期证券投资。
股本的流动性最小,资金周转速度为零, 主要用于发放长期贷款及公开市场长期证 券投资。
评价: 资金分配法的优点: 它减少了投资于高流 动性资产的数量,相应增加了投资于长期资产的资 金规模,从而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它通过流动 性和资金周转速度两个尺度将资产和负债有机地联 系起来,使两者在规模和结构上保持一致,相对于 资金总库法有了很大的改进。
1)一级储备
一级储备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 款、同业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等方面。一级储 备主要用来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需求、日常营 业中的付款和支票清算需求,以及意外提存和 意外贷款的需求等,所以一级储备处于高度优 先的地位。但是一级储备的盈利性很差,因此 银行应尽量将一级储备数额压缩到最小限度之 内。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学习目标
•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 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金融业市场化 程度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管 理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运用将不 断深入。
•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演变过程,基本理 解和掌握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并能够加以 运用。
第六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2021/4/6
9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一、资产管理理论 • 二、负债管理理论 •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2021/4/6
10
一、资产管理理论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
源于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商业银行只应发放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 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禁止 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或长期性的设备 贷款及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购买证券的贷 款。
2021/4/6
2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目标与原则
• 资产负债管理:
• 也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在经营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比较安全、高效的资金经 营管理模式。
• 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将资产和负债综 合起来,通过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 调节和监督,以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总量、 结构、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配, 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和结构上合理,达到经 营总目标的要求。
2021/4/6
11
(二)资产转移理论。
H.G.密尔顿1918年提出,把一种资产 的市场流通性作为其流动性的主要标志, 并把这种特性作为银行之所以持有这种资 产的主要原因。银行能否保持资产的流动 性,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 掌握的证券具备信誉好、期限短、易出售 的条件,银行就能保持流动性。
2021/4/6
6
(一)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
资金来源既定,资产规模、资金运用总量既定, 资金来源规模决定了资产的规模
资金
• 资本
来源
• 负债
资金
• 贷款
运用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概述:资产负债管理(ALM)是商业银行管理资产和负债以及管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获取收益,而资产负债管理则是帮助银行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目标和原则,以及常用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和方法。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通过合理配置资金和控制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管理手段。
它包括银行资产组合管理和负债组合管理两个方面。
资产组合管理主要涉及银行的贷款投资和其他资产配置,负责银行可获得的收益。
负债组合管理则主要涉及银行的存款和借款等负债组成,负责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和流动性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力求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和匹配,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面临的市场、信用、流动性等风险。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1)风险管理:降低资产负债的风险敞口,确保银行在面临市场波动和信用风险时能够承受和控制风险;(2)流动性管理:保障银行短期和长期资金需求的平衡,确保银行能够按时偿还债务和满足客户资金需求;(3)利率收益管理:平衡银行利率敏感性,确保银行能够在利率变动中获取合理的收益。
2. 原则:(1)匹配原则:根据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利率、货币和种类等特性进行合理匹配,避免资产负债安排上的不匹配带来的风险;(2)多样化原则:实现资产负债的多样化配置,通过分散投资和分散风险来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3)稳健原则:强调规避过度风险,保证银行的资本充足性,防止过度杠杆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和方法1. 工具:(1)贷款和投资组合管理: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贷款和投资品种、地域和行业进行资产组合配置,实现风险分散、收益最大化和流动性管理;(2)资金市场操作: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和质押担保等操作,通过调整短期市场利率和流动性来管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3)衍生品工具:如利率互换、货币期货和期权等,用于管理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4)风险度量模型:包括价值-at-风险(VaR)模型和压力测试等,用于度量资产负债组合的风险敞口和风险水平。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及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及指标体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促进经营管理中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有效整合,协调短期和长期盈利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特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资产负债管理原则:
(-)〃三性〃基础原则。
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基础上逐步推动持续性、互惠性、多样性,实现资产负债管理中的三者有效融合。
(二)保、增值原则。
通过协调管理短期和长期盈利目标,对冲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不断促进本行经济实际增加值的实现。
1。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遵循的一些原则和规则,这些原则包括:
1. 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和
负债的管理,实现资产负债的有效平衡和风险控制。
2. 风险管控原则: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政策
和程序,监控和管理风险,以保护银行资产和投资者利益。
3. 合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合规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
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保持合规性和诚信性。
4. 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指商业银行将人才视为最珍贵的财富,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训和晋升机会,吸引和留住人才。
5. 多元化经营原则:多元化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放弃多种业
务和收入来源,实现全面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6. 客户至上原则:客户至上是指商业银行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实现客户满意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原则外,商业银行还需要遵循的一些其他原则包括:
1. 竞争力原则: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保持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优势。
2. 创新原则: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
需求和市场变化。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商业银行需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投资回报。
4. 合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需要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保持合规性和诚信性。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需要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策略和决策,以实现自身的长期发展。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原理及应用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原理及应用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资产负债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ALM)原理及应用是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和原理、商业银行如何实现资产负债管理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和原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银行通过科学的负债、资产等管理方式和手段,合理地协调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有效控制银行的风险和保证经营安全,以实现银行资产的最优化配置和负债结构的优化,同时实现资产和负债的风险控制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核心就在于对于银行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实现银行的长期发展和稳健运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原理是资产负债平衡和风险控制。
资产负债平衡是指银行对于资产和负债的比例进行平衡和控制,让资产端和负债端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以实现银行内部的长期平衡。
风险控制是指银行通过对于各种风险的预测、评估和管理,有效地控制风险并减少潜在损失。
二、商业银行如何实现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资产负债管理:1. 资产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实现现金流的优化,同时合理安排银行的投放资金和收回资金的时间和比例,以保持资产负债的平衡。
银行通过提高贷款的基准利率,降低储蓄的利率等方式来控制风险,并实现资产的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
2. 负债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通过负债结构的调整,实现银行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平衡,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
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获得充足的资金流动性和金融市场的急需资金,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率调整来控制银行的风险。
3. 风险控制与监测。
商业银行通过预测、分析和监测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掌握风险情况,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银行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风险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保证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和风险稳定性。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一、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商业银行运用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实现银行资产负债平衡和盈利能力最大化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配置银行资产和负债,实现资产增值和负债风险控制的最佳平衡。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特点如下:1. 风险管理优先: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重视风险管理,通过对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提高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保证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高度灵活: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具备高度灵活的资产负债配置和流动资金管理能力,在市场需求和利率环境变动时能够及时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
3. 综合性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全面考虑资产和负债的综合利润和风险,并通过合理的综合管理手段,实现长期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的平衡。
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原则与方法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遵循下列原则:1. 风险和收益的均衡: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在追求较高收益的同时,要合理控制风险。
通过科学的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手段,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均衡。
2. 充分流动性: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充分配置流动性资产,保证银行能够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和提高金融活动能力。
3. 资产负债匹配: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利率和货币种类匹配,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减少银行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1. 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调整资产负债期限和利率,实现资产负债的匹配和优化,提高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
2. 流动性管理:通过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和负债,保证银行能够满足日常运营和客户的资金需求,提高银行的金融活动能力。
3. 风险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手段,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保证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安全和稳定。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本利润: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实现资本利润的最大化。
2017银行从业法律法规考点解读:资产负债管理目标及原则
1.资产负债管理的⽬标商业银⾏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体⽬标是,在承受合理的缺⼝与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追求银⾏价值的化。
(1)短期⽬标。
根据资本市场估值理论.商业银⾏市场价值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银⾏的净现⾦流量、获取现⾦流量的时间以及与现⾦流量相关的风险。
短期内,影响银⾏价值的主要变量是净现⾦流量。
⽬前.以净利息收益率(NIM)作为衡量短期资产负债效率的核⼼指标。
以其作为核⼼的短期管理⽬标突出了对利润化的追求,从收⼊和成本匹配的⾓度强调了对银⾏资本的有效利⽤,但是该指标越⾼,蕴含的结构风险可能也较⾼。
综合管理内涵和职能.资产负债管理短期⽬标可概括为:顺应当前经济形势、市场变⾰和监管要求的变化.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以提升净利息收益率和股权收益率⽔平为核⼼.统筹表内外资产负债管理.做好规模、风险、收益的平衡协调发展。
(2)长期⽬标。
从长期看.商业银⾏经营管理应充分考虑资⾦的时间价值与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以实现公司价值化为基本⽬标。
现代商业银⾏普遍采⽤的⼀种新型的以风险为基础的价值创造能⼒考察指标是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
结合管理内涵和职能,资产负债管理长期⽬标可概括为:从银⾏整体战略出发,建⽴符合现代商业银⾏要求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强化资本约束,提⾼风险控制⽔平,加强业务经营引导和调控能⼒.统筹把握资产负债的总量和结构,促进流动性、安全型和效益性的协调统⼀。
实现经济资本回报率化,进⽽持续提升股东价值回报。
2.资产负债管理原则为了确保实现管理⽬标.资产负债管理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四项管理原则:(1)战略导向原则。
(2)资本约束原则。
(3)综合平衡原则。
(4)价值回报原则。
备考提⽰资产负债管理以实现银⾏价值化为⽬标,建⽴以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的价值管理体系,统筹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持续提升银⾏的价值创造能⼒。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2 流动性管理
确保银行在短期内正常运营所需的流动性。
3 盈利管理
4 合规管理
通过合理的利率定价和资金配置实现最大的盈利。
遵守监管要求,确保合规经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数据分析
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银行的资产 和负债进行深入分析。
利率风险管理
使用利率衍生品等工具进行利率风 险管理。
流动性管理
通过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工具,确保 银行的短期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挑战与风险
市场风险
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构 成挑战。
流动性风险
当银行面临大额资金撤离或流动性紧缩时,可能面 临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案例研究
1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对于银行机构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银行平衡资 产和负债,降低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风险,提高流动性,优化收益, 满足监管要求,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基本原则
1 风险管理
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 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是指银行通过有效的管理和配置资金、控制风险 等手段,实施对资产和负债的全面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 定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是指银行通过有效的管理和配置资金、控制风险 等手段,实施对资产和负债的全面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盈利能力。
招商银行通过合理的资产负债配置,实现
盈利最大化,保持稳定的财务状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是指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有效配置和管理,实现资产负债的平衡,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从而达到稳健经营的目标。
这一管理模式在银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进行详细探讨。
一、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基本概念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理性配置和调整,以及对相关风险的控制,实现资产负债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确保银行的流动性、盈利能力和稳健经营。
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降低成本、提高盈利、保障流动性和降低风险。
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关键是有效管理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和组合,主要涉及到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等。
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特征和市场环境,灵活地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和组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主要内容1. 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和组合,实现资产负债之间的平衡。
具体包括资产端管理和负债端管理。
在资产端管理中,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利率环境和市场趋势,合理配置各类资产,包括存款、贷款、证券投资等,以实现风险分散和盈利最大化;在负债端管理中,银行需要灵活调整负债结构,包括存款、债券发行、同业融资等,以满足资产配置的需要,实现资产负债之间的平衡。
2. 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面临未能满足到期债务和其他支付义务的能力。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建立紧急流动性储备、制定流动性压力测试方案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危机,确保银行的偿付能力。
3. 利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的资产负债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银行需要通过利率敏感度分析、资产负债套期保值和利率期限错配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利率风险,降低不良资产负债变动对银行的影响。
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详解
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详解一、引言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农村商业银行正常经营和资金安全,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
本文将详细解析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流动性和资本的最优配置,并确保其风险水平得到合理的控制。
具体来说,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1. 降低风险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控制风险水平,降低损失风险,并确保农村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
2. 提高盈利能力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提高资产的收益率,降低成本,实现盈利最大化。
3. 优化流动性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和负债,确保农村商业银行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能够及时偿付。
4. 优化资本结构通过合理配置资本,提高资本结构的稳健性和充足性。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1. 风险控制原则确保资产和负债的配置能够控制风险水平,降低损失风险。
2. 收益最大化原则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追求资产收益率最大化,实现盈利能力提升。
3. 流动性优先原则确保农村商业银行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能够及时偿付,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4. 资本充足原则合理配置资本,确保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稳健和充足。
四、资产负债管理的具体内容1. 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选择、投资和配置管理。
资产管理应根据风险和收益考虑,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并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配置,以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
2. 负债管理包括负债的选择和融资管理。
负债管理应根据流动性需求和成本效益考虑,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并确保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稳定和可靠。
3. 风险管理包括资产和负债的风险控制和监管。
风险管理应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得到合理的控制。
4. 流动性管理包括流动性风险控制和流动性资产和负债的管理。
流动性管理应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和负债,确保农村商业银行在面临流动性压力时能够及时偿付。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内容 只要预计银行的资产能保证到期收回并有收益, 商业银行就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而且也 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的消费贷款。 积极作用 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使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预期收入理论还促使银行增强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的意识。 局限性 预期收入状况预测的精确程度难以保证。
22
+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 (五)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1.相关概念 利率敏感性 利差由于受内生或外生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的 敏感性。 利率敏感性资产 考察期内可能重新定价的资产。 利率敏感性负债 考察期内可能重新定价的负债。
17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 (一) 偿还期对称法 根据资金来源与流转速度,决定流动性资产和 赢利性资产的分配。 核心内容 用负债的期限结构去抑制资产的期限结构。 基本原则 “规模对应”原则,即存贷款之间有对应的比例 关系,所有资金运用在资金来源许可的范围内进 行,二者应该相对称。
12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负债管理理论 内容 银行要维持其流动性,可以向市场借入资金来 满足这种需要,而且在吸收存款上银行也可以主动 去管理。 意义
为银行经营和保证流动性方面提供了新方法和理论。 为扩大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 增强了银行的经营能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一套综合性的金融战略,旨在最大化银行的利润、 优化资产配置、控制风险。
定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有效利用资本、增加盈利、降低风 险、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来实现持续经营的过程。
目标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包括:确保充足的流动性、保护资本充足、降低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核心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原则包括: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资本管理、 盈利管理、成本管理。
挑战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着多种挑战,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 性风险源自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工具与技术
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与技术包括: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压力测试、资金管理 工具、资产负债视图系统。
最佳实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最佳实践包括: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灵 活的资金筹措机制、定期进行资产负债配置评估。
结论和要点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障银行经营稳定和盈利能力的关键战略,银行应 采取综合性的管理策略以应对多样化的风险和挑战。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根据资产和负债的性质、期限、金额和成本等,通过合理配置和管理资产负债以达到风险控制和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的选择、结构、期限、流动性、成本及收益等方面,通过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管理风险、优化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其核心是在充分了解与控制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资产负债的动态管理,以实现风险和回报的平衡。
二、管理原则1. 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要根据资产负债结构和市场形势,通过多种手段,合理控制风险,确保资产负债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2. 效益最大化原则: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应当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效益最大化,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3. 合规原则: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时,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合规合法经营。
三、实施方法1. 资产端管理: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投资回报率、多元化投资等手段,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目标。
2. 负债端管理:通过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负债流动性等手段,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目标。
3. 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等,确保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可控。
4. 利率风险管理:根据市场利率波动,进行对冲操作,降低利率风险对资产负债的影响。
四、存在的挑战1. 市场风险: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及时调整策略。
2. 利率风险:市场利率波动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收益和成本,如何处理利率风险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点。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三)原则。4项原则,即战略导向、资本约束、综合平 衡、价值回报。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政策与原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政策。银行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根据内外部形 势变化,通过明确相应的政策方针、管理措施和管理 流程,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间进行的组合管 理和优化抉择。管理政策是一定时期内银行资产负债 管理的行动纲领,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制度保障。资产 负债管理政策主要包括5项内容(P167)。
一、经济资本管理概述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
一、经济资本管理概述
(一)经济资本的起源与含义。经济资本管理首创于20世 纪70年代的美国信孚银行,该行提出了经风险调整的资本 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f capital,RAROC)方法来 进行风险度量与绩效管理。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是指 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下(如99%),为了应对未 来一定期限(如一年)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 资本金。
(二)资产负债管理原理。遵循5项原则和关系:规 பைடு நூலகம்对称原理、结构对称原理、速度对称原理、目标互 补原理。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通 常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决策 系统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 执行系统包括资产负债管理部等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监 督系统包括监事会以及内控合规和审计等部门。
资产总量是指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各项资产余额的总和, 是银行资金占用规模和营运的综合反映。
商业银行应当遵循哪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商业银⾏应当遵循哪些资产负债⽐例管理的规定银⾏业在我国是受保护的,对外资参考银⾏业有⼀定的限制,保护银⾏业的⽬的是维护我国⾦融的安全,所以我国商业银⾏的营利能⼒是⽐较强的,那么商业银⾏应当遵循哪些资产负债⽐例管理的规定?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商业银⾏应当遵循什么资产负债⽐例管理的规定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商业银⾏法》第三⼗九条商业银⾏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例管理的规定:(⼀)资本充⾜率不得低于百分之⼋;(⼆)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五;(三)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四)对同⼀借款⼈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资本余额的⽐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国务院银⾏业监督管理机构对资产负债⽐例管理的其他规定。
⼆、商业银⾏业务范围1、基本介绍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商业银⾏法》的规定,我国商业银⾏可以经营下列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贴现、发⾏⾦融债券;代理发⾏、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
按照规定,商业银⾏不得从事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业务和⾮银⾏⾦融业务。
尽管各国商业银⾏的组织形式、名称、经营内容和重点各异,但就其经营的主要业务来说,⼀般均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表外业务。
随着银⾏业国际化的发展,国内这些业务还可以延伸为国际业务。
2、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的资⾦来源业务,是商业银⾏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
归纳起来,商业银⾏⼴义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有资本和吸收外来资⾦两⼤部分。
3、资产业务商业银⾏的资产业务是其资⾦运⽤业务,主要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类。
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收⼊的主要来源。
商业银⾏吸收的存款除了留存部分准备⾦以外,全部可以⽤来贷款和投资。
4、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当期损益,改变银⾏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与流程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与流程一、引言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架构和各项管理流程,旨在指导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如何合理配置资产,控制负债风险,实现资产负债的均衡发展。
二、资产负债管理目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1. 资产安全性: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避免出现重大损失。
2. 流动性:保证银行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需求。
3. 收益性: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收益。
4. 资本充足率:保持足够的资本水平,以支持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风险可控:在资产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确保风险可控。
2. 平衡发展:在资产和负债之间寻求平衡,避免出现过度依赖某一类资产或负债。
3. 动态调整:根据市场环境和银行经营状况,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4. 成本效益: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力求提高经营效益。
四、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相互制衡、协同工作的机制。
主要包括:1. 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总体策略和政策。
2. 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监控资产负债状况。
3. 业务部门:负责具体业务操作,根据资产负债管理政策进行资产配置。
4.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识别、评估和控制资产负债风险。
五、资产负债管理流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流程主要包括:1. 资产配置:根据银行经营策略和市场状况,合理配置资产,包括贷款、投资等。
2. 负债管理:通过发行债券、吸收存款等手段,控制负债规模和结构。
3. 流动性管理:确保银行在各种市场环境下,拥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需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1. 前言在商业银行运营的过程中,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能够帮助银行有效地管理资金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各种风险。
本文将深入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2. 深度解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2.1 规避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面临未预期的资金流出时无法满足支付义务的风险。
为规避该风险,商业银行应确保其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时间匹配。
具体而言,银行应采用较短期限的资产,如一年以下的短期贷款,以应对可能的随时资金流出。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性储备和灵活的资金来源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2.2 确保利率风险可控利率风险是指银行在利率变动时,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利率敏感度不对称,导致收益波动和损失的风险。
为降低该风险,商业银行应采用资产负债的匹配策略来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利率敏感度。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采用“阶梯状”或“倒W型”的资产负债结构,即在不同期限内分散资产和负债。
商业银行还可以使用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来锁定或转移利率风险。
2.3 控制汇率风险对于多国经营的商业银行来说,汇率风险是无可避免的。
为控制该风险,商业银行应采取汇率避险策略,如使用远期外汇合约或货币互换合约。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资产和负债,以避免过度暴露于特定汇率风险。
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建立分支机构,以分散汇率风险。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是为了降低资金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
第一,对于流动性风险,我认为商业银行需要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以便迅速应对资金流出。
第二,对于利率风险,我认为商业银行应确保短期和长期的资产和负债利率敏感度平衡,以降低利率波动对收益的影响。
第三,对于汇率风险,我认为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的汇率避险策略,以减少外汇波动对收益的冲击。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能够帮助银行降低风险,并提高经营效益。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一、引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保持资产和负债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从古至今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在当今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的背景下,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以便读者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深度探讨1. 财务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原则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投资和其他资产,而其负债则包括存款、债券和其他负债。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核心在于对这些资产和负债的现金流、利率变动、信用风险等进行匹配,以保持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相互契合,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和收益的最大化。
2. 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利率波动的利率风险,因此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原则来管理利率风险。
这些原则包括对利率风险的测量与评估、利率敏感性分析以及建立有效的避险工具等。
3. 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在面临资金缺口时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动和偿付能力方面的风险。
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中,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原则十分重要,包括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建立流动性缓冲储备以及优化负债结构等。
4. 信用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中还需要关注信用风险,即资产方面的信贷风险和负债方面的担保与反担保问题。
在管理信用风险时,需要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加强信贷审查和监控、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等。
5. 资本管理原则资本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中,需要考虑资本管理的原则。
这包括合理配置资本结构、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等。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广度探讨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挑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涉及多个层面的因素,如经济周期、政策影响、竞争格局等,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理论 1.商业贷款理论 积极作用 保证了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的需要。 缺陷 忽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贷款需求的扩大和贷款 多样化的要求。 忽视了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 忽视了贷款自我清偿的外部条件。 可能助长经济波动。
10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理论 2.转移理论 内容 为保持流动性应付提存需要,商业银行可将资金 购买可转换的资产即能转让出卖给第三者的资产。 积极作用 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范围,使其业务经营更加灵 活多样。 局限性 流动性资产能否在不造成银行损失的情况下顺利变 现,主要取决于市场状况。
15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新发展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提倡从正统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去寻找新 的经营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 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 强调企业全体与顾客满意的管理概念,即银行通 过塑造独特的文化,提供能令顾客完全满意的产 品或服务,达到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的目标。
11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内容 只要预计银行的资产能保证到期收回并有收益, 商业银行就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而且也 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的消费贷款。 积极作用 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使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预期收入理论还促使银行增强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的意识。 局限性 预期收入状况预测的精确程度难以保证。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又称流动性管理理论。它在20 世纪60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中占有主导 地位,其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 商业贷款理论 转移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8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理论 1.商业贷款理论 内容 银行只应发放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 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而不应发放长期贷款或 进行长期投资。
缺陷
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13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内容 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不能形成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 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的调整,通过资产、 负债两方面的同一协调管理,才能实现银行经营总 目标的要求。
14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积极作用 使得银行能够了解到随着利率的变化银行的资产 负债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对完善和推动银行现代化管理起了积极的作用。 局限性 如果对于利率的变动方向或变动量预期错误,将 会使银行遭受损失。 过分强调利率风险,忽视了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 从而可能产生某种危险。
第 10 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十章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银行资产负债 管理的理论于方法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 负债管理概述
2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 负债管理概述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涵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了在可接受的风险 限额内实现既定经营目标,而对其资产负债组合所 进行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以及前瞻性地选 择业务策略的过程,其内涵如下: (一)资产负债管理是风险限额下的一种协调式管理 (二)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策略选择管理
16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五)启示 各种理论彼此衔接,互为补充。 资产管理的各种理论在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方面 各有侧重。 负债管理理论为保持银行流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资产理论和负债理论在较高层 次上的有机结合。 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会不断发展,为银行业务扩大 和金融创新指明方向。
4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二、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一)总量平衡原则 指商业银行的负债总量必须同资产总量相平衡。 (二)结构对称原则 指银行资产与负债在以资金为表现形式的运动中 要保持对称状态。 (三)目标相互替代原则 指商业银行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 目标之间进行合理选择相组合,相互替代,而使银 行总效用不变。 (四)资产分散化原则 指银行进行资金分配时,应当尽量将证券和贷款 的种类分散,避免资金集中与某种证券或贷款上。
12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负债管理理论 内容 银行要维持其流动性,可以向市场借入资金来 满足这种需要,而且在吸收存款上银行也可以主动 去管理。 意义
为银行经营和保证流动性方面提供了新方法和理论。 为扩大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 增强了银行的经营能力。
5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一)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政策 (二)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指标体系 (三)调节资产负债结构 (四)监控与评价资产负债管理
6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