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地下水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过度利用等问题,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问题。

本文将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特点明显。

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含水层较浅,因此地下水资源丰富。

黄河流域地下水主要来自于河流的入渗和降水的补给,随着地下水的长期不断补给,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然而,由于黄河流域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有限,水资源紧缺。

因此,人们对地下水依赖度较高,不断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黄河流域的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长,达到了严重的过度利用状态,不仅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还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

其次,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增加,地下水开采主要用于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方面。

这些领域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很大,但管理不善,大量地下水被浪费和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在短时间内大量消耗。

另一方面,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方式较为粗放,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例如,地下水采区管理较为松散,缺乏约束和实施措施,对地下水的控制和保护不到位,导致地下水的利用不合理,使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更加恶化。

第三,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不良影响。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渗漏能力减弱,导致地表水资源流失,并且引起土壤干燥和河流水位下降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

此外,地下水位下降还会引发地层沉降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一系列风险与问题。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有几个关键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研究和监测工作,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补给和利用情况,为科学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水提供依据。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周成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区, 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 人均占有年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5。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 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量, 担负着本流域和下游引黄灌区占全国9%的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 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含河北与天津及青岛)远距离送水(刘昌明,2004)。

过去50年黄河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循环要素均呈减少的趋势,黄河流域从1972-2000年间有22年出现断流。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流域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

特别是近20 多年来干流、主要支流下游断流频繁发生, 不仅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刘昌明,2004)。

河川径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

本项研究主要着眼于对河川径流的分析。

根据1956-2000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唐乃亥测站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3.93m3s-1,占全流域产流量38.13%;兰州站为329.89 m3s-1,占61.68%;花园口站为532.78 m3s-1,占99.6%,利津站为534.79 m3s-1。

所以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特别是黄河源区,这也是本项研究的重点区。

(一) 近50年黄河流域降水及其变化1、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1951-2000年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9.9mm,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量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为800~1000mm;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

如用200、400、600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代表黄河流域的年降水地带性, 即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 其中200mm线东-西变幅不大,约100km;600mm线主要是南-北变化,南-北变幅大于300km;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代表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49.9 mm)情况, 而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各年南-北(纬向)与东-西(经向) 的摆动都很大,在黄河流域可达400km以上。

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

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

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解黄河上游水资源状况,分析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上游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采集数据: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询和统计数据收集等方法,获取黄河上游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2. 问卷调查:对当地居民、农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黄河上游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关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黄河上游水资源量根据调研数据显示,黄河上游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较高,雪水资源丰富。

但由于降水集中且不稳定,存在着强降雨和干旱交替的情况,使得水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困难。

2. 黄河上游水资源利用(1)农业用水:黄河上游地区以农业为主,农田灌溉是主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然而,农业用水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着浪费和污染的问题。

(2)城市用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使得城市用水需求快速增加。

但由于城市用水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存在着供水紧张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3)能源用水:黄河上游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然而,水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 黄河上游水资源保护(1)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黄河上游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推行水资源节约技术:在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方面,推行节约用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浪费。

(3)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水源地和河流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

四、调研结论黄河上游水资源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存在着用水不规范、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推行节约用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建议1. 建立和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监管和管理。

2. 推广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3. 加强环境保护,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引言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然而,多年来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水量下降1. 降雨减少: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黄河上游地区降雨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这导致了黄河干流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到下游地区供水。

2. 导流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需要更多的用水供应。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洪水灾害和灌溉农田,大量的水被引流至其他地区,导致黄河中下游地区缺乏足够的供水。

三、土壤侵蚀1. 水土保持不力:黄土高原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产粮和生态安全区之一。

然而,人类开垦耕地、乱伐植被以及过度放牧等行为加剧了水土流失的情况。

大量的泥沙被带入黄河,导致水质恶化,不仅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还降低了水库的有效容量。

2. 城市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黄河两岸的城市不断扩张,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土地改造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泥土挖掘、堆放等行为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

四、水质污染1. 工业废水排放:在黄河流域,工业企业向河流排放大量废水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对于河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 农药使用过度:农田面积广阔且集中在黄河流域,农民普遍使用农药来提高作物产量。

然而,长期以来过量喷洒农药导致农药残留严重,并通过径流进入黄河,并对下游水资源构成一定风险。

五、解决方案1. 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建立更严格的水资源调配制度,确保每个地区公平合理用水。

并且应加大监测力度,定期发布水质报告。

2. 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同时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

3. 促进循环经济: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加强农田管理和指导,提倡有机农业和精细化施肥等措施来减少农药使用量。

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

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

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贺伟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1. 引言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水资源先天不足。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断流日趋严重。

黄河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耗水量和流域外引水量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各控制断面实测径流的减少,其减少量可以通过还原计算来处理。

二是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变了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或许还有气温升高的影响),导致天然产水量的衰减,因其定量困难,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没有考虑。

90年代,我国北方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引起了水文水利工作者对径流衰减的关注。

最近,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采用1956~1997年水文系列,并考虑产水量衰减因素对河*参加本项工作的有黄永泽、马滇珍、张象明、卢琼和姚念念。

北省水资源量进行了核算,其结果与第一次评价相比,全省降水量只减少2.7%,而地表水资源量减少25%,水资源总量减少14%。

这说明下垫面条件剧变的今天,系列一致性对成果的影响超过了系列代表性的影响。

这次,在以往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增的水文数据和水资源公报材料,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可利用量重新进行估价;重点分析了天然径流量衰减和河道损失水量增加情况,揭示了黄河断流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供有关部门及关心黄河问题的专家参考。

2 黄河天然年径流衰减分析选择黄河干流兰州站和花园口站作为分析对象。

兰州站控制全流域水量的59%,花园口站控制全流域面积的97%,其分析结果基本上能反映黄河径流的衰减情况。

2.1 分析方法(1) 采用兰州站和花园口站1950~1998年的面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数据,分别点绘其年降水径流关系图(图1、图2)。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同量级雨量情况下,80~90年代的点据大多数位于左边,50~60年代点据大多数位于右边,年径流衰减趋势明显。

黄河水系现状分析

黄河水系现状分析

黄河水系现状分析1.黄河流域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黄河属太平洋水系。

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其中花园口断面559亿m3,约占全河的96%;兰州断面天然年径流量323亿m3,约占全河的56%。

从产流情况看,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和龙门到三门峡区间,该两区所产径流量约占全河的75%。

年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达35公斤每立方米,是举世闻名的多沙河流。

黄河支流呈不对称分布,沿程汇入不均,而且水沙来量悬殊。

大于1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左岸96条,右岸124条,左、右岸的流域面积分别占全河面积的40%和60%。

其沿程分布情况是:兰州以上有100条,其中大支流31条,多为来水较多的支流;兰州至河口镇有26条,其中大支流12条,均为来水较少的支流;河口镇至桃花峪有支流88条,其中大支流30条,均为多泥沙支流,三门峡至桃花峪之间的支流,水量相对较多;桃花峪以下仅有支流6条,大小各占一半,水沙来量有限,因黄河河床高仰,入黄均较困难。

黄河流域面积的沿程增长率,平均为每公里138平方公里,中游河段为每公里285平方公里,其中禹门口至潼关河段高达每公里1 465平方公里,是平均值的10.6倍,因此,由该河段形成的洪水和泥沙特别集中。

桃花峪以下面积增长率每公里不到30平方公里,所以接纳本河段的水沙来量均较少,是一条承受和排泄上中游来水和来沙的总干渠。

2.黄河现存的问题目前黄河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1)水污染日趋严重根据《2005水资源状况公报》显示: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

4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4%、41%和25%。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提纲:一、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分析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三、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四、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五、影响地下水资源利用的因素及对策一、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分析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域范围广阔,在其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

目前,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水资源的数量逐渐减少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逐渐减少。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干旱,地下水的补给量也不断减少。

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数量逐渐减少。

2.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下降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等等原因导致的污染物不断增加,黄河流域地下水的水质逐渐下降。

这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3.地下水资源的退化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污染,一些地下水资源面临着退化的风险。

例如,地下水位的下降、湿地面积的缩小等等问题都会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造成影响。

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来源,因此,早期政府对地下水资源比较积极地进行了开发利用。

如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如下:1.农业灌溉用水农业灌溉是地下水利用的最大用户,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地下水开采量。

由于黄河流域的农业耕地面积广阔,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地下水,因此,农业用水是黄河流域地下水利用的主要方面。

2.城市供水城市供水是地下水资源利用的另一个主要方面。

在黄河流域,许多中小城市都是经济发展的重心,因此,地下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黄河流域是我国拥有的最古老、最文化底蕴丰厚的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库。

然而,近些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水量骤降黄河是我国重要的内陆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

黄河沿线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但是近些年来,黄河的水量却出现了骤降的情况,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

黄河上游的地区,由于人类大量活动,导致了森林的砍伐,草原的退化,山地的石砾和砂砾的流失,加上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黄河的水量骤降,特别是在夏季旱季时水量更是少得可怜。

二、水质污染黄河流域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不断升级,这也使水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黄河流域无害化生产的建设和污水治理的加强是当前治理的重点之一,但是在现实中依然面临着企业不愿意治理污水、污水处理不彻底、投资不力等问题,导致黄河水质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水资源分配不均黄河流域的地域分布广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严重匮乏。

近些年来,黄河流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不合理利用,这也导致了水资源分配的不均,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用水单位造成的排放和污染也相对严重,最终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四、水资源缺乏保护水资源的保护是确保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的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大缺陷。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化的影响下,使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威胁。

另外,由于水质污染和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等问题,也导致了黄河流域内很多重要的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也直接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总之,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发展面临的问题非常的严重。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它,使它永远流淌留下繁荣昌盛和美好的生活。

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一、综述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2002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2002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

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2.6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2002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

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

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

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

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概述黄河的地理特征与重要性作为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流,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全长约5464公里。

它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被称为“中华母亲河”。

黄河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及对周边地区的灌溉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黄河现状1. 水量减少:近年来,由于持续不断的干旱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黄河流域面临着水量减少的问题。

大量农业用水需求导致水资源日益枯竭。

2. 过度开发:为满足经济增长和人口需求,许多地方在未经充分评估后大规模开发黄河水资源。

这种过度开发导致了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3. 河床上升:尽管历史上有多次引导黄河改道以保护周边居民免受洪水侵袭,但这些措施并未解决根本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河床不断上升,导致黄河下游地区面临更大的洪涝风险。

4. 水土流失:由于过度开发和滥伐造成的森林砍伐,黄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土壤质量的下降对农业及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管理:黄河流经多个省份和地区,缺乏统一管理机制使得各地采取不同政策,导致协调困难和资源浪费。

2.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的工业污染和农村排污直接影响到黄河水质。

在没有恢复治理措施的情况下,生态环境将继续受到破坏。

3. 水资源分配不公平:在缺乏全面规划与合理分配机制下,水资源被不合理利用与分配。

这导致上游与下游地区之间的水资源紧张局势更加突出。

4.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目前黄河流域仍存在着种植业大量使用泡式灌溉等低效耗水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也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

四、解决方案1. 加强跨省河流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黄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提供全面规划和协调措施,促进各地合作并有效使用水资源。

2.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黄河流域的环境治理,整合工业排污标准与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3. 水资源优化利用:改善灌溉系统,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通过政策引导和补贴鼓励农民减少用水量。

黄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黄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黄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一、问题分析1. 水资源短缺: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黄河流域水资源日益减少。

长期以来,多年平均水量下降、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

2. 土壤侵蚀加剧:黄河流经的地区土壤质量较差,缺乏持久性肥力,土壤侵蚀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作物长期受到干旱、洪水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3. 水污染严重: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在没有合理处理和管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黄河。

这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损害。

4. 生态环境恶化:人类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栖息地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地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解决方法1.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1)推进节水技术应用:培育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农业用水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实行科学合理的配水制度,确保合理利用和分配黄河流域的有限水资源。

(2)建设水库和蓄水设施:增加黄河流域的蓄洪能力,以缓解洪峰期间的洪涝灾害,并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

同时,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过度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2. 土壤保护与治理(1)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种植顺序和休耕周期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风险。

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他们采取环保措施。

(2)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通过建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3. 水污染治理与减排(1)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动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量。

同时,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2)提高污水处理率:投入更多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并完善城乡污水收集系统。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于环境保护和卫生意识,并鼓励居民主动参与这项工作。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一、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黄河流域是中国八大流域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工业化地区。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1.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使得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该地区降水量逐渐减少,加上传统的政府管制和统一调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使得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2.水污染严重黄河流域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在不断增长的经济活动中,监管力度的薄弱导致了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三个方面。

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占比最高,约为70%。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仍然很低,尤其是在农业和工业领域。

灌溉面积的扩大、灌溉方式的落后以及机井和灌区配套水利设施的落后,导致了灌溉效率低下和水浪费等问题。

同时,在工业领域,水资源利用率严重低于国际水平,也需要在这一方面改善。

4.水安全风险高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利用方式落后等原因,造成该地区水安全风险高。

一旦发生水灾等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同时,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也威胁到当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对策在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形势下,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对策,以下为具体对策:1.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极端可持续性,以及同步推进河流流域治理和污水排放的分类分级控制。

人们应该明确它是一个多个参与者之间协调合作的复杂系统,并且它需要跨行业协调和多层级管理。

2.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在农业和工业领域必须采取措施节约水资源,如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启动生态修复工程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并达到可持续性。

黄河调研后的总结

黄河调研后的总结

黄河调研后的总结黄河,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

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的现状和问题,我进行了一次黄河调研。

在此我将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黄河的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

调研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水量逐年减少。

这给沿岸地区的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黄河上游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黄河水流量减少,这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黄河的水资源,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上游生态环境。

黄河水质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调研发现,由于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污染,黄河的水质逐渐恶化。

高浓度的农药和化肥残留导致黄河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这对沿岸地区的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黄河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

黄河的河道演变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调研结果显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的河道不断改变。

河道的改变导致了河水的泛滥和涝灾,给沿岸地区的居民和农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河道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河道监测和修复工作,确保黄河河道的稳定和安全。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关注。

调研发现,由于过度的人类开发和环境破坏,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森林砍伐和草原过度放牧导致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这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恢复和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包括加强生态保护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黄河的洪水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的洪水频发,给沿岸地区的居民和农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洪水灾害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还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黄河的洪水预警和防治工作,确保沿岸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黄河水情信息

黄河水情信息

黄河水情信息黄河,又称“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巨大的经济价值而著称。

黄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5.5万平方千米,涵盖了九个省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水利资源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黄河的水情信息。

一、概述黄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青藏高原,有多条支流汇入干流。

在干流的下游,黄河在河南、山东地区形成了广阔的平原,这里的水资源非常富足。

黄河流域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多,年均径流量达到47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

但由于年降水和径流量分布极不均衡,易导致洪涝灾害和干旱现象。

二、洪涝灾害黄河的洪涝灾害是经常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是由于径流量的波动和降雨集中引起的。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洪水会给当地居民和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人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黄河流域的防洪工程建设非常重要。

近年来,中国政府增加了对黄河的防洪投入,大力加强了黄河防洪工程的建设。

比如,在黄河干流中下游区域,连续建设了大量的堤防,修建了大型的水库,设立了多个泵站,有效地缓解了洪水带来的危害。

三、水质状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黄河的水质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

由于流域面积广大,行政区域多,污染源复杂,水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这其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

为了解决黄河水质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

在取缔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污染源控制、扶持绿色产业等方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另外,多种环保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净化黄河的过程中,比如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等。

四、水利工程设施黄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常年存在一定的旱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河流域陆续建设了多个水利工程设施,以便充分利用河流的水资源。

其中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是引黄灌区,该灌区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初,灌溉范围覆盖了山东、河北和河南三个省级行政区。

引黄灌区通过勘探高规格水源地、修建大型的水库、修建水利设施等方案,最终解决了旱情问题,有力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黄河三门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甘肃省和陕西省的交界处,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库。

三门峡水库库区水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黄河水资源,需要深入研究现状,并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一、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1. 水资源丰富: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流,三门峡水库是黄河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库区水资源丰富,为黄河上游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灌溉水源和生活用水。

2. 人口增长和用水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库区周边地区的人口不断增长,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3. 水质问题:由于黄河水质受到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染的影响,黄河三门峡库区的水质问题日益突出。

水库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库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洪灾与旱灾:黄河是中国著名的泛滥河流,一方面,库区水库对黄河洪水具有一定的防洪作用,但洪水对库区地区也带来了一定的灾害。

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二、可持续利用对策1. 加强水资源保护:对库区周边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严格的保护,禁止乱排乱倾,加强水资源管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2. 提高用水效率:通过加强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的利用率,降低用水成本并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

3. 科学规划水资源利用:做好水资源分析和评价,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4. 加强水污染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水质污染,加大对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的治理力度,保护水库水质。

5.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6.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针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加强库区水资源的调度调控,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结语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黄河流域情况汇报

黄河流域情况汇报

黄河流域情况汇报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母亲河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土地退化问题。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域,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土地退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农业用地的稳定性不断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是水资源短缺。

黄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资源供应来源,但随着水需求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的水资源面临着持续的短缺问题。

在干旱年份,黄河的河水已经无法满足周边地区的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需求,这对农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另外,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黄河流域的水环境逐渐变差。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了水质污染严重。

这不仅危害了水生态环境,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同时,黄河流域还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河道改道工程对黄河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河道改道使得很多原本的湿地和生态系统被摧毁,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推广可持续的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其次,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水资源调配体系,保障农业和城市用水需求。

此外,加强水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最后,加强生态保护,保护黄河流域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平衡。

总之,黄河流域目前面临着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但通过政府的努力和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相信在未来,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km,落差4480m,流域面积79.5力。

量水)。

地下水耗水量指地下水取水量扣除其入渗地下含水层和回归河道的水量后的水量,其数据采用经验耗水率估算。

2001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取水量为137.76亿m3,其中农业取水量79.30亿m3,占全流域地下水取水量的57.6%;工业34.28亿m3,占24.9%;城镇生活12.14亿m3,占8.8%;其余为农村人畜用水。

全流域地下水耗水量为96.64亿m3,其中农业耗水量66.74亿m3,占全流域地下水耗水量的69.1%;工业13.37亿m3,占13.8%;城镇生活4.64亿m3,占4.8%;其余为农村人畜耗水。

按行政分区统计,地下水取水量和耗水量均以陕西省为最多,分别为30.64亿m3和20.91亿m3,相应占全流域的22.2%和21.6%。

沿黄各省(自治区)分行业地下水利用情况。

亿m3和2从3古的河套平原、土默特川平原、伊克昭盟黄河南岸平原,山西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陕西的关中盆地、陕北风沙滩区,河南的伊洛河河谷平原、沁河下游平原及黄河下游平原等。

按流域分有渭河、泾河、北洛河、汾河、伊洛河、大汶河等流域。

其中渭河流域年平均为25.16亿m3,其次汾河流域年平均为16.99亿m3。

黄河流域近年来取用水量的变化呈逐年递增,自九十年代以来地下水取水量逐年递增,每年以1.7%左右增加;由1991年的115.9亿m3,增加到2001年的137.76亿m3,增加了21.86亿m3,增加18.9%。

4、结语,其中m3,形漏斗、鲁桥漏斗、渭滨漏斗,山西的宋月古漏斗、太原漏斗、运城漏斗。

同时这表明地下水的开采不仅超采并且部分直接争夺的地表径流水,如渭河流域的傍河水井和城市深层井,这样就减少了地表河川径流量。

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ppt课件

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ppt课件
.
.
黄河入海口
.
黄河断流的原因
一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贫缺。黄河流域大部 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
二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在空 间分布上。
三是降雨、径流量明显减少。
.
解决黄河断流,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多管齐下:
一要靠行政手段, 二要靠经济手段,调节供求量,建立一套科学的水价
.
.
3、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一是水资源短缺。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水量还不足
700m3,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的30%,由 于时空分布不均匀,水环境容量非常有限,极易遭受 污染破坏。
二是地区利益驱动,工业污染日趋严重。工业污染 占全河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
三是立法、治污工程措施不力。黄河流域相关法律 法规不健全.
五、关于黄河洪水问题
1933年的八月上旬,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陕县间,发生了 一次自1919年建立陕县水文站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 水。 1958年7月14日至18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 生了一次大暴雨洪水。黄河花园口站7月17日晚,出现 了自1919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 1982年7月29日至8月2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降 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山陕区间和泾、络、渭、 汾河降大雨到暴雨。黄河三花间干流及伊洛河相继涨水, 花园口站8月2日18时出现流量15300立方米/秒的洪峰, 7天洪量50.2亿立方米,10000立方米/秒以上流量持续 52小时,是195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
.
四、黄河凌汛问题
黄河流域东西跨越23个经度,南北相隔10个纬度, 地形和地貌相差悬殊,径流量变幅也较大。冬春季受 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冷空气的影响,偏北风较多,气 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流域内冬季气温的分布是: 西部低于东部,北部低于南部,高山低于平原。元月 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年极端最低气温:上游-25~52.3℃,中游-20~-40℃,下游-15~-23℃。因此, 黄河干流和支流冬季都有程度不同的冰情现象出现。 这些冰情除对冬季的水运交通、供水、发电及水工建 筑物等有直接影响外,尤其在河流中出现冰塞、冰坝 这种特殊冰情以后,还会.导致凌洪泛滥成灾。

对于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对于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对于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利用资料统计,自九十年代以来地下水取水量逐年递增,年平均取水量亿m3,每年以%左右增加;20XX年取地下水已达亿m3,耗水量为亿m3;从流域分区来看,龙门至三门峡河段取用水量最多,从行政区划来看,陕西省利用地下水量最多,也即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第一大支流渭河流域内;黄河流域地下水取水量存在严重超过可开采量,这表明地下水的开采不仅超采并且部分直接争夺的地表径流水。

关键词地下水取水量耗水量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km,落差4480m,流域面积万km2(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万km2)。

黄河水资源量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两部分,都由大气降水补给形成。

黄河流域雨雪稀少,气候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平均蒸发量1100mm,大部分地区干旱指数2~3,局部地区达到10以上。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导致黄河流域旱涝灾害频繁。

黄河作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承担着本流域和下游引黄灌区占全国15%耕地面积、12%人口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调水,供水任务十分繁重,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总水资源量指天然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之和。

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719亿m3,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m3;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1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0亿m3。

1、20XX年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取水量,是指在黄河流域内直接抽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包括深层地下水)。

地下水耗水量指地下水取水量扣除其入渗地下含水层和回归河道的水量后的水量,其数据采用经验耗水率估算。

20XX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取水量为亿m3,其中农业取水量亿m3,占全流域地下水取水量的%;工业亿m3,占%;城镇生活亿m3,占%;其余为农村人畜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贺伟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1. 引言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水资源先天不足。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断流日趋严重。

黄河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耗水量和流域外引水量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各控制断面实测径流的减少,其减少量可以通过还原计算来处理。

二是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变了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或许还有气温升高的影响),导致天然产水量的衰减,因其定量困难,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没有考虑。

90年代,我国北方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引起了水文水利工作者对径流衰减的关注。

最近,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采用1956~1997年水文系列,并考虑产水量衰减因素对河*参加本项工作的有黄永泽、马滇珍、张象明、卢琼和姚念念。

北省水资源量进行了核算,其结果与第一次评价相比,全省降水量只减少2.7%,而地表水资源量减少25%,水资源总量减少14%。

这说明下垫面条件剧变的今天,系列一致性对成果的影响超过了系列代表性的影响。

这次,在以往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增的水文数据和水资源公报材料,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可利用量重新进行估价;重点分析了天然径流量衰减和河道损失水量增加情况,揭示了黄河断流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供有关部门及关心黄河问题的专家参考。

2 黄河天然年径流衰减分析选择黄河干流兰州站和花园口站作为分析对象。

兰州站控制全流域水量的59%,花园口站控制全流域面积的97%,其分析结果基本上能反映黄河径流的衰减情况。

2.1 分析方法(1) 采用兰州站和花园口站1950~1998年的面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数据,分别点绘其年降水径流关系图(图1、图2)。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同量级雨量情况下,80~90年代的点据大多数位于左边,50~60年代点据大多数位于右边,年径流衰减趋势明显。

(2) 将49年系列划分为1950~1974年和1975~1998年两个年段,分别通过点群中间绘制出降水径流关系曲线,右边虚线代表50~60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左边实线代表80~90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

两根曲线之间的横坐标距离即为径流衰减值。

(3) 以50~60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曲线为基准,查算出不同雨量级的径流衰减率(见表1)。

结果表明,平水、枯水年衰减程度较大,达15%~20%;丰水年衰减程度较小,为3%~6%。

表1 不同雨量级的径流衰减率2.2 成果修正根据兰州站和花园口站历年的面雨量数据,结合表1所列径流衰减率对1950~1979年的天然年径流系列进行修正,然后计算年径流均值,并与修正前的成果进行比较(表2)。

表2 修正后与修正前的年径流计算成果对比兰州站:1956~1979年(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采用系列)平均面降水量为408.3mm,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295.3亿m3,比修正前减少13.8%。

1950~1998年平均面降水量为420.9mm,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307.1亿m3,比修正前减少8.8%。

花园口站:1956~1979年平均面降水量为453.9mm,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34.4亿m3,比修正前减少11.8%。

1950~1998年平均面降水量为446.5亿m3,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29.3亿m3,比修正前减少7.9%。

3 黄河河道损失水量分析河道损失水量包括汇流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及地下水开采对河水的夺取量,采用地表水量平衡法进行估算。

这次选择流域平均降水量相近的两个年段棗1970~1974年和1994~1998年,对兰州~河口镇、河口镇~花园口、花园口~利津等三个区间的河道损失水量进行了分析。

水量平衡方程式如下:Q损=Q上+Q区-Q耗-Q引-Q下式中Q损棗河道年损失水量;Q上棗上游站实测年径流量;Q区棗区间天然年径流量;Q耗棗区间地表水利用的年消耗量;Q引棗外流域年引黄水量;Q下棗下游站实测年径流量。

计算结果(表3)表明,90年代的河道年损失水量与70年代相比较,兰州~河口镇变化不大,河口镇~花园口增加了约21亿m3,花园口~利津增加了约34亿m3。

初步分析,河口镇~花园口区间河道损失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80年代以来渭河、汾河流域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年开采量达到75~80亿m3,其中山丘区开采量约20亿m3,夺取的主要是河川基流量,在河川径流还原量中没有计入。

花园口~利津区间河道损失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主槽淤积严重,汛期水位抬高,使得金堤河、天然文岩渠和大汶河的产流量难以排入干流,在当地利用、消耗掉;二是近10年来花园口断面实际来水大量减少,下游断流严重,河床时干时湿,填洼、浸润蒸发损失增加。

表3 河道损失量分析计算结果4 黄河流域产水条件变化后的水资源量4.1 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的动态水量,其数量为用水还原后的天然河川径流量。

这次以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综合考虑系列的代表性和一致性,采用修正后的49年(1950~1998)天然径流系列作为计算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依据。

理由如下:(1)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有近5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可以作为分析计算的基础,没有必要再沿用以前的插补延长资料。

(2) 将49年径流系列与78年(1919~1997,水文年)径流系列相比(均未作径流衰减修正),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仅偏大2%(12.7亿m3),说明49年系列有很好的系列代表性。

(3) 采用“向后还原”的思路,考虑80年代以来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对产流的影响,将1950~1979年径流系列进行了修正,改善了系列一致性,使计算成果更为符合当前流域实际情况。

计算结果,黄河流域(不含鄂尔多斯内流区,下同)地表水资源量为558亿m3,其中花园口以上流域为529亿m3。

分区成果见表4。

表4 黄河流域分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地表水资源量注:花园口以下流域采用1994~1998年水资源公报成果,这5年平均年降水量比49年均值偏小3%。

4.2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是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含水层的补给量。

在自然状态下,平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主要排泄方式为潜水蒸发和河道排泄;山丘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通过河川基流、山前侧向潜流和泉水出露等形式排泄。

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主要是夺取潜水蒸发量,对河川径流的影响不大;山丘区地下水开采多为傍河取水或岩溶水,实际上是夺取了河川基流量和河床潜流量,对地表水资源量影响很大。

深层承压水的补给量很小,大量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发生环境地质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使地下水补给量相应发生变化。

因此每隔一个时期,应对地下水资源重新进行评价。

为了使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结果符合当前流域实际情况,这次采用最近5年(1994~1998)水资源公报中的成果。

这5年花园口以上流域平均年降水量423mm,比49年均值只偏小5%,有较好的代表性。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363亿m3,其中平原区为181亿m3。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组成为:降水入渗补给量67.5亿m3,占37.3%;山前侧渗补给量19.5亿m3,占10.8%;地表水入渗补给量93.8亿m3,占51.9%。

各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5。

4.3 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

其数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

计算结果,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660亿m3,其中花园口以上为619亿m3,详见表5。

表5 黄河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单位:亿m3这次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计算量为103亿m3,比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增加约20亿m3。

这主要是由于80年代以来大量开采地下水,将部分河川基流转化为地下水开采量。

4.4 历次水资源成果比较本次成果(以下简称成果③)与第一次评价成果(以下简称成果①)相比(表6),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了100亿m3,水资源总量减少了74亿m3。

地表水资源量减少的原因如下:第一,采用的资料系列长短不一样。

成果①采用系列为24年(1956~1979),成果③采用系列为49年(1950~1998),后者的代表性比前者好。

第二,计算方法有差别。

成果①的地表水资源量由二级流域分区计算结果相加求得,从概念上没有扣除干流河道的渗漏蒸发损失量;而成果③则是采用干流控制站的计算成果(下游支流除外),已自动扣除干流河道的渗漏蒸发损失量。

第三,产流下垫面条件不同。

成果③考虑了近20年来下垫面条件变化对产流的影响,对1950~1979年的天然年径流系列进行了修正,基本上可以反映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流量;而成果①采用1956~1979年系列计算,如不修正,只能代表50年代至70年代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流量。

采用单因子法分析比较,上述三个因素对天然年径流均值的影响程度是:下垫面条件影响最大,修正与未修正的计算结果相比,均值减少13%;其次为计算方法的影响,干流控制站计算与分区相加结果相比,减少9%;系列长短的影响较小,49年系列与24年系列的计算结果相比,减少5%。

由此可见,一心追求系列的长度,而不考虑下垫面条件和干流河道渗漏蒸发损失对径流的影响,则不能对地表水资源量作出正确的评价。

表6 历次水资源成果比较单位:亿m3成果③与《黄河重大问题及其对策》附件2中采用的成果(以下简称成果②)相比(表6),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22亿m3(其中花园口以上减少30亿m3),水资源总量减少47亿m3。

成果②采用的系列为56年(1919~1975,水文年),系列虽长,但当时的下垫面条件与现代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其计算结果不能反映现状条件下的产流量。

另外,地下水资源量采用“八五”国家重点公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地表水与地下水计算不是在相同的基础上。

5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潜力分析5.1 水资源利用现状根据1994~1998年水资源公报材料统计(表7),黄河流域内用水总量为395亿m3(五年平均,下同),其中利用地表水268亿m3, 开采地下水127亿m3;流域内耗水总量(指用水消耗)为236亿m3 ,其中消耗地表水157亿m3, 消耗地下水79亿m3。

海河、淮河流域从黄河调出水量90亿m3, 其中从花园口以下调出83亿m3。

在127亿m3地下水开采量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60亿m3, 山丘区地下水20亿m3,深层地下水47亿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