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
大众文化通论论文
![大众文化通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5dc4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b.png)
大众文化通论论文大众文化通论——流行音乐论文金融丙邬嘉伟1490810304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其有发展方向:人文化发展方向、科学化发展方向、国际化发展方向、民族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
2. 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
3. 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
4. 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 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 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 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类型性:指大众文化按照固定模式和类型打造产品,在作品内容、角色定位、事件情节构思、场景设置、语言风格、视听效果等方面流于套路化、公式化。
流行音乐与一种新型文化——当代“大众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被视作“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
“大众文化”是打开流行音乐之门的一把钥匙,不通过“大众文化”,就不足以了解流行音乐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不足以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流行音乐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行音乐形态的审视必须放在这个平台之上,否则难免给人以隔靴搔痒之嫌。
大众文化论文(共五则范文)
![大众文化论文(共五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7e5a2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5.png)
大众文化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大众文化论文专题的设计论证回想我们心目中典型的中国动画形象,大家会不假思索的说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牧童”、“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可是很显然,这些作品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了。
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所有的物质和技术条件都日益优越,但为什么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下来的优秀动漫作品却越来越少?由此我们提出了这一专题:为何中国的动漫无法跟上时代、无法大众化。
首先,我们从一些我们心目中的经典动漫入手,列举了《葫芦娃》、《哪吒脑海》等优秀动漫作品,然后介绍了一部当前比较受欢迎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然也只是在儿童之间受欢迎,还是无法大众化。
由此,我们联想到日本动漫,他们在大众化这方面比我国强很多,所以简单分析了日本动漫的盛行因素,并介绍了几部当前比较流行的日本动漫《海贼王》、《火影忍者》、《蜡笔小新》等。
紧接着,分析中国动漫的特点和中国动漫发展的几个障碍。
最后介绍了中国两部有所突破的动画《我为歌狂》和《秦时明月》。
《秦时明月》是一部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只供儿童观看,所以算是一部有所突破的动画。
创新点:(1)选材方面:选取大家小时候都看过的如《葫芦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经典动漫,以及正在热播的日本动漫《海贼王》、《火影忍者》等,能勾起同学们的回忆和兴趣,产生共鸣。
(2)视角方面:从大家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大都是国产片而长大了基本上看日本动漫引发的思考:为什么我国的动画片只适合在儿童时期观看,为何不能使其老少皆宜?由此分析我国动画的不足之处以及日本动漫的盛行原因,然后提出我国动漫可以在哪些方面突破,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足:PPT中没有展现个人对动漫的理解、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方案使中国的动漫老少皆宜,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也和我们对动漫这方面不够了解有关,难点:(1)制作PPT不是很熟练,尤其是插入视屏方面,百度试了N种方法,终于弄好了,结果换台电脑就放不了,然后又百度。
大众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1ba97c1eb91a37f1115c6c.png)
第一章(第一节)1、“文化”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其中不包括(B)A 与文明同义B 文学意义C 美学意义D 人类学意义2、下列形态中不属于描述性意涵(D)A 华夏文明B 印加文明C 西方文明D 有教养文明3、下列形态中不属于规范性的意涵(B)A 文雅的文明B 基督教文明C 懂礼貌的文明D 有教养的文明(第三节)1、中产阶级出现后,文化图谱由一分为二变成了三分天下:即上层阶级文化、(A)下层阶级文化。
A 中产阶级文化B 中层阶级文化C 中下层阶级文化D 中上层阶级文化2、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对概念则建立在(C)的主题划分的基础上的。
A 管理学B 经济学C 社会学D 新闻学3、精英文化属于(B)的文化A 和风飘絮B 阳春白雪C 春风飞扬D 春暖花开4、大众文化是(A)的文化A 下里巴人B 乡下人C 农村人D 平民5、在中国当下,文化的类型划分则必须具有特殊性,我们依照(D)的论述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
A 中心B 重点C 主旨D 主流6、(A)是指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构起来的文化,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A 主导文化B 传统文化C 民间文化D 精英文化7、英国传播学者威尔逊认为,(C)是“某个社会中所有人的文化”。
A 主导文化B 传统文化C 通俗文化D 民间文化8、英国伯明翰学派学者(D)将大众文化界定为“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为普通民众所享用,为普通民众所钟爱的文化。
A 雷蒙.威廉斯B 威尔逊C 托马斯D 约翰.哈特利9、在我国传统的用法中,通俗文化与民俗文化指的都是一种(A)的文化形态。
A 前工业社会中B 后工业社会中C 中期工业社会中D 中后期工业社会中10、文化的外延,指向三个领域:物质、(C)和社会实践。
A 语言B 精神C 话语D 文字第二章(第二节)1、西方大众文化经历的四个阶段不包括(D)A 萌芽阶段B 成性阶段C 发展阶段D 高潮阶段2、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是指(A)A 大众化报纸的诞生B 大众传媒的出现C 通俗文化的流行D 流行音乐的出现3、认为民主制度不仅使实业阶级染上了文学爱好,而且把商业精神引进了文学界的是(A)A 托克维尔B 笛福C 菲尔丁D 理查逊4、从流行音乐的内容变迁来看,它真正的大众化是在进入(C)世纪之后。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fa3ca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9.png)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第一篇: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及具体要求一、参考选题(范围)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电影的大众文化特征张艺谋电影的文化阐析运用文本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类型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近期有关“革命”(“谍战”、家庭伦理等)题材的电视剧分析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新媒介时代中的流行音乐通俗文学的文化意义俗文学与雅文学关系辩大众文化的社会作用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当代中国电影现状分析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运用作者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文化研究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电视文化的特征网络文化的审美特色对某档电视栏目的分析流行音乐媒介浅析通俗文学的特征大众文化笼罩下的通俗文学《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从小说到电视剧——《贫嘴张大民图像文化的审美特征的幸福生活》不同文类之比较图像时代的文学图像时代的电影和文学论大众图像文化的“视觉凸现性” 论大众图像文化的“情感消费性” 浅析现代广告的视觉表现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广告与艺术消费文化中的时尚浅谈时尚与大众传媒广告与时尚(广告如何利用时尚文化达成商业目的)论时尚的基本特征时尚杂志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中的青春偶像崇拜青春亚文化与当代都市文化论二、具体要求1.一人一题,相互选题尽量避免重复。
2.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论文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得抄袭资料。
3.查阅参考文献不少于5种,做一篇2000字以上文献综述。
4.小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用学校统一方格稿纸、黑色或蓝色水笔誊写。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要有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5.班级、姓名、学号置于题目下方。
第二篇:中国文化概论论文选题一、封面格式: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期末论文题目:姓名:学号:院部:专业:年级:二、期末论文选题:1、儒家文化(任选儒家文化的某方面来分析论述)如:分析孔子“礼”的思想;从“仁爱”思想来看孔子对人性的关怀;试析孟子的民本思想;试论孟子的理想人格;孟子“性善论”对当代人的启示;试析孟子的义利及对今人的启示。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411a7a8e9951e79b89273b.png)
浅析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热播现象B中文111 11111101115 袁慧摘要:在过去几年中,国内相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出,但屹立到现在并且仍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相亲节目没有几个,《非诚勿扰》就是其中之一。
它不仅经常在国内占据收视率榜首,还在广泛争议的同时又反映和制造了一些社会问题和话题,同时赢得了国外许多国家的关注,甚至还非常荣幸的作为案例进入了哈佛大学的教材。
它究竟为何这么火,甚至还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它的出现和热播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它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本文就它的热播现象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非诚勿扰话题性剩男剩女娱乐性消极影响文化价值《非诚勿扰》是中国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该节目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
节目的互动形式完全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完全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
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
节目有时会为特定的群体举办专场,包括教师、外来务工人员、男嘉宾返场专场以及海外专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010年开播至今为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节目中的话题时常会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并对流行文化产生影响。
该节目的成功使得其入选哈佛商学院的教材,成为中国电视界首个进入哈佛课程的案例。
到如今播出三年之久,仍然霸据着各新闻首页,也是人们口中的“茶余饭后“,其社会影响几乎是中国其他各类相亲节目不能比拟的。
在江苏卫视2013 年跨年演唱会上,主持人孟非宣布,《非诚勿扰》节目在2012 年全国卫视所有栏目中获得收视率第一。
而《非诚勿扰》仅仅是一个地方台的相亲交友节目,可是却从全国众多娱乐节目中崭露头角,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久播不衰,连续创下收视率冠军,它的热播原因到底为何,它的出现又给社会造成了何种影响,以及它的进步性何在,这是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索的。
大众文化论文:大众文化 性别建构 社会性别 双性和谐
![大众文化论文:大众文化 性别建构 社会性别 双性和谐](https://img.taocdn.com/s3/m/719730600b1c59eef8c7b4bb.png)
大众文化论文:性别建构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中文摘要】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种契合当代社会市场经济时代背景和当代大众的多重审美需求、反映当代大众日常生活、获得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和接受的文化景观。
大众文化具有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特性,拥有极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得大众在参与和接受大众文化产品的同时将大众文化隐含的意识形态也一并接受,因此,大众文化对于大众的思想意识、情感追求、道德观念等诸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当下,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已经介入到大众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正以勃勃的生机及其强大的社会效能影响甚至改变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塑造了大众新的生活形态和人格面貌。
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大众传媒中出现的各种对社会性别角色的刻画和表现都会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会强化社会大众的性别认知,培养社会大众的性别审美趣味和习惯,最终会影响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并且会建构出当今社会中的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社会性别角色规范。
女性主义者于20世纪60、70年代提出了“社会性别”概念,认为性别是被建构的,强调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建构作用。
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思维方式。
中国...【英文摘要】China contemporary popular culture emerg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is a kind of cultural landscapethat fit contemporary social market economy era background and contemporary mass multiple aesthetic demand, reflect contemporary mass daily life, access to social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acceptation. Popular culture has the omnipresent, the ever-pres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strong penetration and appeal, make public in participation and accept products of popular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ol...【关键词】大众文化性别建构社会性别双性和谐【英文关键词】Popular culture Gender construction Gender Bisexual harmonious【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目录】性别建构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摘要7-9ABSTRACT9-11引言12-18一、理论背景12-14二、研究现状14-16三、选题意义16-18第一章性别建构与大众文化18-36第一节主体建构与性别建构18-25一、主体建构18-22二、性别建构22-25第二节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与性别建构25-36一、大众文化25-28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产生28-31三、中国大众文化对性别建构的作用31-36第二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社会性别图景36-68第一节广告文化中的社会性别36-49一、广告文化对女性社会性别的建构38-46二、广告文化对男性社会性别的建构46-49第二节影视剧中的社会性别性别图景49-58一、影视剧对女性社会性别的建构51-55二、影视剧对男性社会性别的建构55-58第三节“选秀”节目中的社会性别图景58-68一、“超级女声”的社会性别图景60-63二、“快乐男声”的社会性别图景63-68第三章从性别建构反思中国当代大众文化68-80第一节大众文化对社会性别建构的影响68-75第二节建构男女两性互为主体的社会性别75-80结语80-82参考文献82-86致谢86-87附录87。
大众传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大众传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8e2b8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4.png)
大众传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新闻报道与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2.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形象3.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介危机(应急)传播(报道)4.突发危机事件与企业形象5.国内著名企业—“企业形象管理”个案研究6.国内著名媒介—“经营模式创新”个案研究7.新闻传播中的消费主义倾向研究8.广告传播中的消费主义倾向研究9.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10.从“百家讲坛"看知识分子角色的演变11.网络时代记者应该干什么?12.论“新闻审判”现象13.我国西部报业生存现状分析14.论“网络暴力”15.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16.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危机公关17.从“零距离”看我国新闻的舆论监督18.从“超级女声”看“秀时代"的大众传媒19.第五代电影的民族化与世界化20.后殖民语境下的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追求2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片得与失22 冯小刚电影风格演变的背后23.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电影的突围之路24.由月份牌广告看中国传统广告的文化内涵25.20世纪30年代中国香烟广告研究26.新媒体广告(如网络、手机)特点及其前景研究27.媒介批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8.针对某一新闻现象(或媒介现象)的批评分析29.本地报刊市场发行问题研究30.本地媒体数字化生存问题研究31.“新浪新闻”与“网易新闻”编辑问题比较研究32.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研究33.当代传播环境下的消费文化问题研究34.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问题研究35.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体应对策略研究36.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与畅销书的互动看媒介的互动经营37.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38.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关系研究39.从藏族锅庄舞热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跨民族传播40.对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的思考41.畅销书的运作模式研究(可以某本畅销书为例,比如《于丹论语心得》、《狼图腾》等,也可整体研究)42.民营书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43.图书出版新闻化现象探讨44.我国出版单位的准入与退出制度研究45.农家书屋工程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46博客现象的传播学透视47.试论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分析48.付费采访的新闻伦理分析49.风险社会中的大众传媒50.广告文化中的女性形象研究51.网络传媒与国家信息安全52.广告传播的文化功能53.广告中民族文化的研究54.广告传播的名人效应55.论我国广告管理的现状与对策56.大学生期刊消费倾向分析57.《南方周末》摄影图片的视觉传播特点研究58.中外新闻类期刊编辑思想的比较研究59.《新周刊》关于城市的报道模式分析60.论危机传播中的跨文化误读61.论草根传播与国家政治——以西藏“3•14"事件为例62.论“北京奥运"传播策略的得与失63.从受众的接受心理谈知情权—-以“四川抗震”报道为例64.名记者的采访技巧之研究65.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异同66.新闻采访遭拒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67 隐性采访的度的把握68.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是采访成功之保证69.新闻侵犯名誉权的防范70.新闻侵犯隐私权的防范71.论有偿新闻的有效遏制72.浅析新闻监督与媒介审判的异同7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74.专业新闻报道的通俗化写作问题研究75.企业新闻通稿的写作76.论环保新闻的写作特色与注意事项77.不同类型媒体节假日报道问题的研究或比较研究78.以某一媒体的实践为例谈新闻报道如何提高服务性意识79.有关新闻深度报道的问题研究80.选择一定的角度思考中国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与变化81.网媒“信息暴力”问题的安全与监控研究82.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传播中的特点研究83.名记者研究(选题不限)84.新闻真实性初探85.关于典型报道86.论网络广告的创意策略87.论互动营销时代的品牌传播策略88.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策略89论新媒介环境下广告业的生存之道90.论后奥运时代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出路91.从汶川地震看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地位和作用92.浅析新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及特征93.浅析传统文化对消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94.门户网站的广告战略比较与分析95.浅论财经媒体的经营策略96.商业广告公益化的探究97.广告中性别歧视现象研究98.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99.如何看待名人广告效果100.广告的文化策略101.从汶川地震报道看我国的突发新闻报道机制102.“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03.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104.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105.传媒活动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106.手机报能走多远107.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108.当代电视新闻价值取向探析109.以一民生新闻栏目为例,分析其报道特点(选题、报道角度、价值取向等),探讨民生新闻发展趋向110.影响真实还是还原真实——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情景再现111.电视新闻栏目编排技巧分析112.论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113.符号与意义-—视觉语言解读(可以以典型的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为例)114.以自己熟悉的某个电视栏目为例,分析其报道特点,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创新115.新闻性与人性116.从“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及“封口费”现象看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117.新闻编辑——充满悖论的角色118.新闻之强调新鲜与同类型报道之重复间的矛盾119.新闻的客观与新闻的立场。
批判理论的大众文化论文(全文)
![批判理论的大众文化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62d278680203d8cf2f2473.png)
批判理论的大众文化论文一、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大众文化的概念一般而言,所谓的“大众文化”指的是共同的文化,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大部分人们共同拥有的一些行为和生活方式,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的狂欢、聚会以及娱乐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大众文化的界定相当于我们说的“民间文化”。
它源于日常生活,是依据文化传统而形成的文化。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被当作是工业、媒体、消费、娱乐等加以理解,这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众文化概念理解与其对文化工业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
“文化工业”是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指的是科学技术大规模的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它以大规模机械的生产单一性、标准化的大众文化产品为手段,通过新兴传播媒介将文化产品传达给消费者,从而猎取高额利润,这种借助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间的虚假文化,满足了人们文化需要。
从这个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所论述的大众文化就是这种与民间流传的大众文化不同的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工业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媒介形成的,供大众消费的商品性文化。
(二)大众文化批判的内容马克思指出,在技术高速进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的产品具有商品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交换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区分。
人们不再是关注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重点注重商品的交换价值,这样,商品本身的性质和质量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的数量以及商品所带来的商业利润。
在这种演变中,商品逐渐失去了自身的本质,失去了产品和人之间的人性化沟通,成为单纯获得利润的物件,这种现象也体现在大众文化上,大众文化因此成为商品性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直接而肯定的论述,大众文化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商品性的存在。
马尔库塞也指出:“在这个世界上,艺术作品,同反艺术一样,即成为交换价值,成为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商品而存在的大众文化,它的交换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文化自身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中被忽略,“纯粹的使用价值,肯定已经被完全的交换价值所取代。
关于文化论文选题
![关于文化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c18d3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e.png)
关于文化论文选题人是文化的存在物,文化是人的存在样式,一部人类历史就是各种文化相互渗透、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化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文化论文选题(一)1. 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化的影响2. 英汉商标对英美文化的影响3. 浅谈英美姓氏的起源及文化内涵4. 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的比较5. 《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文化6. 《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呼唤与回归7. 论“美国梦”对20世纪美国人民的影响8. 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迅速崛起的原因9. 论美国黑人继续遭受歧视的根源10. 宗教对美国社会以及美国人民的影响11. 浅析美国犹太人成功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12. 中英问候语的跨文化分析13. 体态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的应用14. 从服饰看中西文化差异15. 浅谈中西方的茶文化16. 中美友谊异同点与跨文化交际17. 中西方文化中礼貌原则之差异及原因分析18. 中西交际风格的差异19. 浅谈东西方宗教文化之差异20. 论英语全球化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21. 美国英语的传播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22. 中国英语的特点及其未来23.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24. 美国英语的历史及其特点文化论文选题(二)1. 浅析颜色词的语义特征2.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成因及表现形式3. 从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4. 中西言语禁忌对比5. 中西方禁忌习俗比较6. 从跨文化的角度谈汉英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差异7. 美国牛仔的成功之路8.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与面子9.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研究10. 西方节日的变迁及文化内涵11. 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2. 中美教育制度及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13. 英汉称谓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14. 麦当劳在中国广告策略的跨文化分析15. 麦当劳对中国餐饮文化的影响16. 女性语肥皂剧:跨文化探讨女权主义的兴衰17. 传统美国圣诞节和中国汉族春节的比较文化论文选题(三)1. 浅析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体系与法律体系2. 雅典的兴衰和古希腊的反民主思想3. 西方“爱智求真”的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发展4. 西方理性传统与浪漫主义5. 西方“怀疑批判”精神与科学理论的创新6. 中西方“以人为本”理念对比分析7. 西方中世纪文化的功过评说8. 西方文化传统与西方后现代思潮9. 全球化与西方文明10.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区别11. 关于堂吉诃德的反思与断想12. 20世纪西方企业“”文化的渊源13. 中古西欧骑士文学的爱情婚姻观14. 奥古斯丁的____幸福观辨正15. 伊壁鸠鲁学派与老庄学说功过分析16.论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17.浅谈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在英语谚语中的反映18.探究汉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的根源19.浅论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20.从颜色词看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忠实与文化转化。
大众文化价值观申论作文
![大众文化价值观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4981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e.png)
大众文化价值观申论作文
大众文化价值观是指一定时期、地域和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
它是整个社会共同的道德观、审美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形成社会共同信仰与行动方向的重要力量。
首先,大众文化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和转变。
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可以促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过去,封建社会中崇尚的价值观念是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这种传统的文化价值观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
而现在,人们更加注重自由、平等和个人尊重的价值观念,这种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
其次,大众文化价值观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一个社会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时,人们会更加容易形成共识和互动。
这种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可以有效地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例如,一个社会普遍崇尚奉献和互助的价值观,人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最后,大众文化价值观对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而大众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和认同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在国际社会中得到认可和接受时,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和声誉,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总之,大众文化价值观在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传播和弘扬积极健康的大众文化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议论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大众文化”参考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大众文化”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9d1a38ce2f0066f433227a.png)
【高中议论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大众文化”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一 12 题。
大众文化是近来的焦点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议题。
一方面,一些论者对大众文化持基本否定的立场,认为大众文化冲击了高雅文化,造成了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题。
“大众文化”是近来的焦点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议题。
一方面,一些论者对大众文化持基本否定的立场,认为大众文化冲击了高雅文化,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受到更多欢迎、受到市场追捧的作品就是有价值的,大众文化应该就是文化的主流.这两种意见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从两种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
现实状况是,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确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互相转化和渗透的一面。
两者并不存在截然的对立和冲突,一些通俗文化的产品确实如过眼云烟,甚至对社会有不良作用;但也有许多通俗性作品具有积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还有一些也可能经过历史的考验和淘洗而“经典化”,成为经典。
市场化对高难文化构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积极的可能性,如果市场健全并发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高稚文化也会有自己更广阔的动作空间,大众文化中一些不如人意和刻意迎合低级趣味的状况,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感和争议,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大众文化”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中性”的。
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有其必然性,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对其发展路径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也确实不可缺少。
客观、理性地认识其复杂性,对于我们在文化领域里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对于文化的评价和传播的机制的健全都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大众文化”所反映的人性的复杂性其实值得我们高度关切和重视。
事实上,公众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的价值的精神是人性的主流,同时人性中一些负面的因素也会长期地、持续地存在,可能不同的社会或不同的文化对于低级趣味的看法有一定差异,但对于低级趣味的批评和制止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因为只要社会需要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文化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文化论文题目选题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09ed9d904a1b0717fd5dd9f.png)
中国文化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文化论文选题参考1、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中国文化的群体差异及其变迁2、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3、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4、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思考5、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6、全球化与中国文化7、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8、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续)—这个题目实际要讲的是:中国文化传统是怎样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的9、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10、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11、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12、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13、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策论14、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15、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16、国际文化竞争力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17、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合学源流的考察18、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19、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二、中国文化论文题目大全1、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下的中国文化出口策略2、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出去"战略3、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4、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5、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6、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7、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8、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文化战略——大国文化安全与新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化9、中国文化地理10、护理是什么——诠释植根中国文化的护理概念11、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12、中国文化论争13、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4、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15、心理健康标准的中国文化解读尝试16、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17、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18、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19、服饰与中国文化20、文化蓝皮书.产业--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附光盘)三、热门中国文化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人权观念2、历史性的反拨:中国文化语言学3、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4、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5、中国文化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6、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文化战略——大国文化安全与新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化7、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结构分析8、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节选)9、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分析10、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战略的思考11、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12、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13、中国文化下的电子政务门户用户接受度分析1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15、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16、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17、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18、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19、中国文化精神20、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走势及政策选择四、关于中国文化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管理体制改革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3、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4、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5、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6、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7、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8、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9、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10、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11、护理是什么?——诠释植根中国文化的护理概念12、中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13、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14、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15、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若干建议1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17、孝与中国文化18、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19、中国文化商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0、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五、比较好写的中国文化论文题目1、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2、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竞争性3、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4、希望之路:中国文化语言学5、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6、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7、中国文化导论8、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9、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兼论中国文化发展战略10、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1、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12、成语与中国文化13、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14、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15、略论中国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分类16、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17、两种中国文化传统:区分、辩证与融通18、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19、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实施20、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
大众文化论文
![大众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336ab850e2524de5187e95.png)
大众文化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论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Hanent整理摘要:作为现代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大众文化以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它的传播载体———大众传媒能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以市场要求取代精神要求。
在这种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物化形态的商业化运作中,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传播了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通过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更为深刻。
关键词:大众媒介大众文化关系大众媒介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它又在传播文化、提高人类文明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现在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大众媒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理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大众文化及大众文化在构造人类大众精神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影响力。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
大众文化是包含在主流文化之内,它是一个社会内与公众舆论、价值观念、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大致趋同、基本适应的、又是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有地域性、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产业性等种种特征。
大众文化已经覆盖了我们的生活。
为此,有人竟突发奇想:而今最无法想象的就是今天的人类倘若失去大众文化会怎么样大众文化是产生于20世纪城市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以大众传播为媒介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批量化、类象化、平面化、普及化、的文化形态。
一般而言,作为人类20世纪文化的一大创造,大众文化的出现于大众传媒的出现有着直接的渊源。
大众文化是唯一为技术而生的文化。
大众文化所对应着的就正是传播技术所“激起”的现代的“美感”。
在更大的范围来考察大众文化,就会发现大众文化的出现与市场化、全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众文化漫谈三题
![大众文化漫谈三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a3aee76c85ec3a86c2c579.png)
大众文化漫谈三题一大众文化需要“喜闻乐见”的竞争力前不久有报道称,为对抗美国媒体的“文化入侵”,BBC将投资4400万美元“在儿童节目服务方面做出最大的投资”,夺回英国儿童观众的心。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说明在我们所熟悉的“西方”内部,其实文化的影响力方面的状况也远不平衡。
这个状况其实是20世纪20年代之后就常见的现象。
当时好莱坞和美国的文化开始在全球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对于很多欧洲国家的文化的冲击也相当巨大。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家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都强烈地抱怨美国文化对于青少年和儿童的巨大的影响力和对其本土文化的冲击。
如法国和英国等老牌的西方强国,这样的抱怨和批评也一直不绝于耳。
《被美国化的英国》就是讨论20世纪以来英国文化深受美国的影响和冲击的著作,其中尤其关注美国的大众文化如好莱坞和流行音乐等在英国的影响。
英国和美国的历史渊源大家都非常清楚,因此受到美国文化的冲击更是让人们感到忧虑。
法国一向以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而自豪,但也是在20世纪之后深受美国的大众文化的影响。
这还是西方国家的感受,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来说,这种感受就更为强烈。
这种忧虑的来源其实是一个重要的事实。
不少人认为,在20世纪的发展中,美国文化通过其强大的大众文化的影响力已经在全球的文化中占到了中心的地位,这种影响力既来自其超级大国的全方位的强势,也来自其大众文化的活力。
对于一些人来说,美国文化是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而其他的文化则往往只是本民族的文化。
于是,在文化领域中往往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所谓“全球”性和各个不同的“民族”性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这种关系一方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杂”和“互渗”的,美国的文化也是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也吸收了不少其他民族的文化的元素,而且在进入各个不同的文化的时候也注重其文化的适应性的调整。
但另一方面,其关键和核心的因素往往还是具有美国特性的,往往还是以美国的特殊的文化和价值来影响世界的。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411a7a8e9951e79b89273b.png)
浅析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热播现象B中文111 11111101115 袁慧摘要:在过去几年中,国内相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出,但屹立到现在并且仍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相亲节目没有几个,《非诚勿扰》就是其中之一。
它不仅经常在国内占据收视率榜首,还在广泛争议的同时又反映和制造了一些社会问题和话题,同时赢得了国外许多国家的关注,甚至还非常荣幸的作为案例进入了哈佛大学的教材。
它究竟为何这么火,甚至还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它的出现和热播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它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本文就它的热播现象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非诚勿扰话题性剩男剩女娱乐性消极影响文化价值《非诚勿扰》是中国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该节目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
节目的互动形式完全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完全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
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
节目有时会为特定的群体举办专场,包括教师、外来务工人员、男嘉宾返场专场以及海外专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010年开播至今为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节目中的话题时常会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并对流行文化产生影响。
该节目的成功使得其入选哈佛商学院的教材,成为中国电视界首个进入哈佛课程的案例。
到如今播出三年之久,仍然霸据着各新闻首页,也是人们口中的“茶余饭后“,其社会影响几乎是中国其他各类相亲节目不能比拟的。
在江苏卫视2013 年跨年演唱会上,主持人孟非宣布,《非诚勿扰》节目在2012 年全国卫视所有栏目中获得收视率第一。
而《非诚勿扰》仅仅是一个地方台的相亲交友节目,可是却从全国众多娱乐节目中崭露头角,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久播不衰,连续创下收视率冠军,它的热播原因到底为何,它的出现又给社会造成了何种影响,以及它的进步性何在,这是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索的。
大众文化概论
![大众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a035b0ade80d4d8d15a4f59.png)
大众文化概论论文—详解网络流行语学院:姓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网民群体逐渐出现多元化倾向,网络成为人们信息沟通、态度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阶段,一个社会流行的新词语可以清晰地洞悉当时社会发展的脉络。
(一)网络流行语概念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网络语言是以因特网为媒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的变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不仅将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融合,而且还将各种无法以汉字表示的情态,以一定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
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它及时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群体的语言文化特点。
(二)网络用语的几种类型语句型:以独立语句的形式出现,但是从字面上看却难以理解,往往贬义居多。
单词型:以人名、名词、动词来表示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是用正常的意思的谐音来表示该词或者该词的引申词。
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
字母型:完全由字母组成,可以分为汉语拼音缩写(或英文)和象形两种。
数字符号型:用数字代替文字或由非文字的特殊符号组配而成,部分与文字组合来表达涵义。
(三)网络流行用语产生的原因分析1.网络技术的推动。
2.网上交流,自由无拘。
3.为了沟通的方便,大家达成的共识。
4.年轻群体的存在,语言创造性增强。
(四)网络流行语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网络流行语产生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但它以现实社会为背景。
因此,它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渗透。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存在两面性,网络流行语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存在正效应和负效应。
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带来的正效应:社会历史的记录者。
“打酱油”、“躲猫猫”、“做人不要太CNN”,这些特殊、简单、幽默的语言背后,都蕴涵着或者复杂或者重大的新闻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有些体现国际关系的改变,有些记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有些在展示经济方向的变革。
大众传播学参考选题
![大众传播学参考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835203cc6137ee06eff91862.png)
大众传播学参考选题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消费主义与电视民族复兴与传播事业流行思潮与大众传播媒介娱乐的低俗化问题知情权与公共危机传媒公信力公众的媒介素养传播内容与平民视角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传媒文化的“世界口味”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传媒的社会整合功能媒体的教育功能分析广播剧的创作信息的包装战争时期的宣传技术韩剧与跨文化传播传播学角度的博客研究QQ的传播学探析传播中的说理与煽情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引入到我国以后,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普遍倾向于公众的媒介素养竞选传播策略分析媒介生态环境的时代影响数字技术带来的传播形态的变化政府形象建设的传播学思考虚拟世界的交流只是在于探索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传播技巧的案例分析舆论与社会治理杂志风格研究媒介的代理真实分析信息与国家主权而传统的纸质媒介则处于相对边缘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利用,大学生的纸质阅读水平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1.在大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既要充分又有必要。
在探讨如何开展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时, 不少学者指出, 应把大学作为启动媒介素养教育的破口和主阵地。
从客观条件上讲,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学业负担沉重, 而大学却相对宽松自由; 职业教育或大学后的继续教育, 一般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也难以承担起进行系统的素质教育的任务。
同时, 我国大学中已有的数百个新闻、传播学科点, 为在通识教育和公共教育领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愿望,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 将促使媒介素养教育尽快被引入到大学教育体系中并使其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大学校园中丰富多样的学生报纸、网站及电视台、广播台和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校园DV,都彰显着校园媒体的繁荣和大学生参与媒介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 在以人才为核心的激烈国际竞争中, 媒介素养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 是信息化时代创新拔尖人才和优秀劳动者的必然要求。
大众文化概论论文
![大众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fda9fcaef8941ea66e0505.png)
大众文化概论论文论题:“穿越”里的文化——“清穿剧”占领荧屏现象分析大纲:一、前言简介:最近与“时空穿越”相关的电视剧作品发展极度繁盛,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当下热播的清穿剧《宫》在全国电视观众收视份额中占到11.25%,高居内地电视剧排行榜首,还掀起了网络收视热潮。
清穿剧到底为何魅力如此之大?二、定义分析:单纯从字面意义上看“时空穿越”,是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改变来做出解释。
“时空穿越”在古代是神话传说和文学典籍之中的浪漫想象,而现在的火热的“清穿剧”可以说是“时空穿越”在当代的新发展、新现象。
三、原因分析:1、积累发展的结果“战穿”有《寻情记》、《神话》,“明穿”有《穿越时空的爱恋》,直到“清穿”《宫》掀起收视狂潮,前几部作品起了良好的铺垫。
2、作品题材的优势构思新颖,古今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另外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给作品充足的演绎空间。
《宫》还给大众一个寄托情感和释放压力的平台。
3、传播媒介助推收视率大众传播媒介对《宫》的热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并使“时空穿越”现象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入。
4、时尚潮流因素的撑台《宫》运用了古装、言情、偶像等足以吸引眼球的各种有利因素,充分混搭在一起,颇受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捧。
四、反映的大众文化特点:1. 商品性《宫》的背后有着一套商业化的核算方式。
该剧的创作者,包括演员、导演、编剧等等都具有了价格标签和商业价值。
2. 通俗性《宫》是穿越清代的历史剧,具有叙事艺术的通俗性,使观众不费力气地按照史实发展的线索观看下去。
3. 流行性《宫》的热播流行,引发一种流行趋势。
甚至该剧中的语言、台词、歌曲都会成为流行元素。
4、依赖性对媒介的依赖性明显,电视与网络营销结合产生成了巨大影响。
5. 娱乐性轻松搞笑的剧情、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们津津乐道。
五、反映的大众文化本质: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
“时空穿越”在新阶段的发展中有很深的大众文化的烙印,以《宫》为代表的清穿剧的审美取向越来越偏向大众生活,娱乐和消遣性的趋势,其本质就是大众文化的内涵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及具体要求
一、参考选题(范围)
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的社会作用
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电影的大众文化特征当代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张艺谋电影的文化阐析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
运用文本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作者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类型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文化研究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
评论。
电视文化的特征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审美特色
近期有关“革命”(“谍战”、家
庭伦理等)题材的电视剧分析
对某档电视栏目的分析
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流行音乐媒介浅析
新媒介时代中的流行音乐通俗文学的特征
通俗文学的文化意义大众文化笼罩下的通俗文学
俗文学与雅文学关系辩《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
比较
从小说到电视剧——《贫嘴张大民
的幸福生活》不同文类之比较
图像文化的审美特征
图像时代的文学图像时代的电影和文学
论大众图像文化的“视觉凸现性”论大众图像文化的“情感消费性”浅析现代广告的视觉表现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广告与艺术消费文化中的时尚浅谈
时尚与大众传媒广告与时尚(广告如何利用时尚文
化达成商业目的)
论时尚的基本特征时尚杂志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中的青春偶像崇拜青春亚文化与当代都市文化论
二、具体要求
1.一人一题,相互选题尽量避免重复。
2.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论文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得抄袭资料。
3.查阅参考文献不少于5种,做一篇2000字以上文献综述。
4.小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用学校统一方格稿纸、黑色或蓝色水笔誊写。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要有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5.班级、姓名、学号置于题目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