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陪孩子练琴的正确态度及做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长陪孩子练琴的正确态度及做法

作者:贾晶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5期

【摘要】近些年,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纷纷让孩子学起弹钢琴,可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的学习热情有所减退,甚至有些抵触和排斥。本文从“教师——琴童——家长”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就家长该如何在家里辅导孩子练琴做了四个方面的阐述,即制定合理的练习方案,做好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桥梁”,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学会赏识教育。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长;练琴;孩子;做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培养早已不再是局限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观念,而是向提高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周末学习特长班:如画画、乐器、棋类、舞蹈、游泳……等等。其中,钢琴成为众多家长的热门选项。他们认为,学习钢琴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性格,还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成绩,将来还能成为一项特长帮助孩子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于是,大批的家长到了周末就带着自己的孩子穿梭于钢琴老师家或者一些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掀起了一股学钢琴热潮。

然而,虽然学钢琴的孩子很多,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能够坚持下来的却非常少。许多孩子最开始凭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能够按时弹好作业,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就开始不愿意练琴甚至是非常抵触。许多家长会非常苦恼:昂贵的钢琴已经买回了家,可孩子学着学着却没有了兴趣,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学习钢琴这件事是“教师——琴童——家长”三位一体的,三方都要参与进来并且相互配合才能得到满意的学习效果,哪一方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习无法进行下去。

一、社会音乐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

我国每年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众多,而公立学校的教师岗位却非常有限,严峻的就业压力让许多人选择去社会音乐机构代课。由于钢琴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所以主修其它乐器的人也会有一些钢琴基础,但却未接受过系统的学习,而目前社会音乐机构的规范性存在很多弊端,所以这部分人也会去教钢琴。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在学琴初期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弹琴动作不规范,甚至有些教授的内容都是错误的。在之后的学习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改正,而有些已经养成的错误是很难改过来的,不仅耽误了时间也大大打消了孩子的学琴积极性。这就需要家长尽量通过可靠的途径寻找专业的钢琴老师。

二、琴童年龄偏小自制力差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越小接触音乐得到的“熏陶”就越多,所以早早的就把孩子送过去学钢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弹钢琴是一项综合运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眼睛要看,耳朵要听,手指要弹,脑袋要想,脚要踩踏板,嘴还要唱,年龄太小的孩子很难集中精力去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研究表明,最佳的学琴年龄在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理解老师的讲授内容,明白课堂要求,手指机能也相对成熟。

学习钢琴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当孩子对于钢琴最初的那份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之后,就需要靠自制力来坚持学习。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缺乏成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理解力,再加上练琴是一件枯燥又辛苦的事情,很多孩子都坚持不下去,这也是导致学习失败的一个原因。

三、家长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学钢琴的初衷是为了圆自己当年的梦想;有些是功利意识和可怕的虚荣心在作怪;而有些则是希望孩子通过学琴拿到些成绩和名次,为将来谋一个好的出路。这些学琴的动机都是不正确的。家长应该端正思想,调整心态,明确培养孩子学琴的目的,那就是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品性。确定学琴之前,应该先征得孩子的同意并观察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感觉,这样才有可能持久的学下去。

其次,有些家长以自己不懂弹琴为由对孩子的练琴状况撒手不管,而有些则越俎代庖式的大包大揽,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毕竟年龄较小,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不强,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及时纠错,有些家长只要听到琴声就万事大吉,根本不管弹得对错与否,这会大大影响学习的效果。家长是钢琴启蒙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孩子学琴失败。有些家长则正相反,陪孩子练琴时代替孩子学习,有了错误还没等孩子反应过来家长早已说出了正确答案。殊不知,练琴需要边弹边思考,正是这个过程才使得孩子一步步前进,家长代劳不仅影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养成依赖性和惰性,还会导致在往后的学习中“离了拐棍就不会走”,最终无法学下去。

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过高,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耐心,一旦弹错或没有达到要求就批评甚至打骂,不仅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伤害了他那幼小的自尊心,最终导致孩子跟家长“拧着来”,完全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钢琴教育家周广仁说过:“小孩子练琴的过程是磨练思想、锻炼毅力、培养踏踏实实的学风和科学态度的过程,是通过学琴育人的过程。这个艰巨的任务正好落在家长的身上。”由此可见,练琴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品格,而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正是家长。那么,家长在培养孩子学琴这方面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好的收效呢?

(一)制定合理的练习方案

练琴贵在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有的孩子每天练习一个小时,有的孩子却隔一天练一次,但每次练两个小时。表面上看,总的练琴时间是一样的,但收效一定是前者更好,因为记忆需

要不断巩固,每天坚持才不会生疏。所以,家长应该树立长期坚持的信念,带动和督促孩子养成每天练琴的习惯,不要随意就打乱练琴计划。

初学钢琴的孩子大多在5-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集中精力的时间在20分钟至半小时左右。如果每天的练习时间为一小时,那么一次性练完就不如分开两次练习效果好,这更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家长可以每次安排20-30分钟,早晚各一次或者中午晚上各一次,这样有利于孩子集中精力,提高练习效率,此外次数增多又起到巩固和复习的效果,一举两得。

(二)作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桥梁”

钢琴课一般是每周一节,每节45分钟至一小时左右,可以说,孩子跟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过的内容一旦忘记只能下节课再请教老师。但是孩子跟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却很多,所以,陪孩子练琴就变得非常必要。由于孩子年纪尚小,对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当时是记住了,但回到家之后随着时间久了可能就会有所遗忘。这就需要家长在课堂上也要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正确领会老师的意图,在得到老师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录音、拍照、录像等手段收集资料,回家之后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引导孩子练琴,避免走弯路,将正确的方法贯穿到每天的练习中去。此外,家长还应多跟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练习时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汇报,询问解决办法,教师和家长应共同配合帮助孩子进步。

(三)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

运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可以事半功倍,练琴也是一样,并不是练习时间越久就越好,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可以说,弹钢琴是一项“全身运动”,动作姿势标准与否直接关系到演奏效果。由于孩子的身体还在成长期,可能力量会比较小,弹琴时会出现手指立不稳、掌关节撑不住、手腕上下扇动等现象,家长应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动作的规范性,肌肉只有通过长期正确的练习才能变得有力。

其次,弹琴时要注意提醒孩子边弹边唱,这是非常重要的。唱谱可以帮助启蒙阶段的琴童快速熟悉音符,培养准确的音高感和节奏感,还可以通过歌唱感受乐句的划分及对答等音乐要素。

另外,在练习中可穿插分手练习和分段练习。双手的协调性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可以让孩子先采取分手练习的方式,等到熟练之后再双手合奏,这样能够提高练习效率。分段练习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每段中的细节性问题,要避免“从头到尾”式的整首重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课当天一定要及时练琴,不要因为上课比较辛苦就不在这一天安排练习。因为新学的内容当天是记忆最深刻的,所以上课当天练琴将会是一周中受益最大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