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和富国强兵的秦国
1.商鞅之死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下令捕杀了商鞅。
2.富国强兵的秦国
(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商鞅变法的作用
①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②改革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改革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表现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并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名师点拨] 评论变法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商鞅死后仍遭“车裂”。但新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因而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二、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改革启示] 法家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反省。一是改革手段以严峻著称,不尊重他人生命,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用血腥手段镇压改革的人。人为地激化了改革的矛盾与斗争。二是为改革不择手段的做法和牺牲式的改革精神不值得提倡。改革者不仅要长于推进改革,而且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性命,珍爱上天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改革需要义无反顾,但也不需要献身。
主题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对秦国而言,使秦国受到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
2.消极影响: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对后世而言,商鞅用法过峻,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答案(1)变法使秦国富强。
(2)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否定。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商鞅变法顺应
了历史发展趋势,它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
图示法掌握商鞅变法
1.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
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
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
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答案D
解析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行郡县B.法律严酷
C.奖励军功D.“焚诗书”
答案B
解析因为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身份,否则就要受罚。而商鞅是不敢暴露身份的。其他选项与此无关。
3.“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因此得以延续。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
C.①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中有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试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与变法的哪些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
(3)材料二中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答案(1)历史信息:秦军军备先进,战斗力强;人民参战热情高涨。原因:实
行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调动了人民参战的热情。
(2)①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的局面;奖励军功则导致“民勇于公战”。②评述:这些条款的实行,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强化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基本正确。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秦国逐步强大起来,司马迁的评价符合客观实际。
解析第(1)问图一一车四马的战国战车的出现,说明秦国军事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图二秦人“尚武”明显是实行奖励军功产生的影响。第(2)问,“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说明社会治安良好,这应是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刑的结果。至于“民勇于公战”同样是奖励军功带来的影响,评述应依据商鞅变法达到这些社会效果的手段展开。第(3)问,从整体而言,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较为客观的。
基础巩固
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
答案B
解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