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2单元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程标准]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和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之死:____________下令捕杀了商鞅。
2.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商鞅变法的作用①改革使秦国废除了________,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________。
②改革为秦国的____________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改革对秦国以至____________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表现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____________制度,健全了________________的职能,并开始建设______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____________,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____________。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______与______。
3.未与旧的制度、______、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知识点一商鞅之死1.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辩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2.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主要是因为()A.商鞅不是秦国人B.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C.商鞅有谋反野心D.商鞅的严刑峻法束缚了旧贵族知识点二富国强兵的秦国3.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4.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威武的秦军A.奖励耕织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5.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移风易俗B.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重农抑商6.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知识点三变法的历史局限7.商鞅在被人诬告后,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学案3 富国强兵的秦国『基础达标』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答案』 B『解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答案』 B『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因此,A项正确。
4.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D『解析』D项是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不是局限性。
5.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但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这表明③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能力提升』6.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3课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的支持B.保守势力的让步C.商鞅的权威D.中小地主的支持【答案】A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答案】D [D项“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答案】D4.(2020·河南洛阳调研)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答案】A [材料“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说明商鞅的法令已经为人民所熟知且遵守,A项正确;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材料与守旧贵族反攻倒算无关,排除C项;商鞅变法是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的重要原因,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 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A【解析】改革进步与否,关键是看改革措施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建立了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即新的生产关系)。
6.商鞅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局限性在于( )A.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法律严酷,激化阶级矛盾C.奖励军功加剧了社会动荡D.推行县制,导致国家分崩离析【答案】B [抑制商品经济发展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时期有一定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解析
学案3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1.商鞅变法侵害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猛烈抵制和抗拒。
2.结局秦惠文王继位后,商鞅被杀。
但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
[深化探究]材料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思考依据材料说明商鞅凄惨结局的缘由是什么?你从中有何生疏?答案缘由: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猛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
生疏: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道路上布满荆棘,因此,改革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需要大无畏的精神和士气。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2.作用(1)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进展的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进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心集权制度的建设从今开头,很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进展。
(3)军事上:嘉奖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兼并战斗取胜和战略进展制造了有利条件。
[深化探究]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思考结合材料说明商鞅变法取得了什么成果?答案实现了富国强兵;在与楚国、魏国的争霸中取得了优势;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大为提高。
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思考(1)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2)“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跟哪些变法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以备课堂检查。
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3.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第一课时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变法的背景)【学习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完成学案第7页)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的原因以及影响。
3、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基本史实;4、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历史状况;【合作探究】变法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突破各国变法背景这一难点: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2、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商鞅变法的结果和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变法的结果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2.商鞅变法的意义。
3.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对应学生用书P17清单一变法的结果商鞅之死1.(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严刑重法打击了违法的旧贵族,树立了变法的权威,得罪了旧势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变法结局“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深化认知]判断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的命运为依据,而要看改革是否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商鞅变法一方面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因而商鞅虽死,但变法却取得了成功。
清单二变法的意义富国强兵的秦国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意义(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许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深化认知]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有光明的前程。
清单三变法的不足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深化认知]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时代特点、变法领导者和推行者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商鞅变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应学生用书P18探究点一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史料探究]材料一《战国策·秦策》记载: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
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1.相同点(1)目的上: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
(2)内容上: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到风俗变革。
(3)特点上: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4)影响上: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
2.不同点(1)目的不同: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2)内容不同: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严格控制。
(3)特点不同: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
(4)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5)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缓解统治危机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例题】(2013·福建文综·41A)(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审题思路]审题意:第(1)问,指出商鞅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要依据材料一,总结材料的含义,做到概括。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
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1.相同点(1)目的上: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
(2)内容上: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到风俗变革。
(3)特点上: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4)影响上: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
2.不同点(1)目的不同: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2)内容不同: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严格控制。
(3)特点不同: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
(4)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5)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缓解统治危机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例题】(2013·福建文综·41A)(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审题思路]审题意:第(1)问,指出商鞅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要依据材料一,总结材料的含义,做到概括。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2: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基础巩固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答案』 B『解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
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答案』 D『解析』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贵族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商鞅在新法中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 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答案』 B『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因此,A项正确。
5.如果张三是商鞅变法法令颁布时秦国的平民,因外出经商而被逮捕,最有可能的后果是() A.证据不足,无罪释放B.执法者进行说教后释放C.因邻里说情而减刑D.因触及法令禁止的内容而被重罚『答案』 D『解析』从商鞅法令的内容及变法理念可知,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这样最有可能的结局应是D项。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
知识巩固与拓展:
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 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 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 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同意。理由:商鞅变法 ①通过“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 础,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 制;实行县制,打破了分封制,奴隶制的上层建筑逐 步被瓦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了国家赋税标准,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时代特征:
①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②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发展
一、时代背景:新的气象(必要性)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的要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
实现富国强兵,称霸天下 —内在(直接)动力 根本目的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法家学说成为变法 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政治权利:担任低级官职,参加公民大会等。 途径: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 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
二、时代潮流:改革变法(可能性)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秦国“卒行其法”。
这说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并没有取得成功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充分说明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④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
答案: A2.2011年9月25日,人民网天津视窗报道,商鞅死于“五牛分尸”,而非五马分尸。
在商鞅变法措施中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是( )A.推行县制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D.焚烧诗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商鞅之死说明法律的严酷,A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C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是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故选B。
答案: B3.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解析:二人变法最终导致丧命,这说明了反对势力不甘退出舞台。
即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答案: C4.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解析:最能体现生产关系特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答案: D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新的经济基础的确立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推行二十等爵制C.实行连坐法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解析:在四个选项中,涉及经济基础变革的只有A项。
答案: A6.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富国的目标C.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D.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案:B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明商鞅变法( ) 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 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及结果中的消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的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
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
答案:B5.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
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武将篡权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解析:结合相关史实可知秦朝并未出现武将篡权的现象,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派名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因而减轻了匈奴对秦王朝的威胁,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因而不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课件: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共28张PPT)
8.下面为明末刻本《新列国志》的插图,反映了秦孝公死 后,商鞅被车裂,其族人被诛的情景。商鞅变法成就巨大,但个 人结局悲惨的根本原因是( )
A.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违反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C.推行严刑峻法,不得人心 D.焚烧儒书,禁锢世人思想
解析:选 A 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 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职的垄断特权,因而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忌 恨,这是商鞅个人结局悲惨的根本原因,故选 A;商鞅变法顺应 了历史发展潮流,B 错误;推行严刑峻法,是民众反对商鞅变法 的原因,商鞅个人结局悲惨的根本原因是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反 对,排除 C;D 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3.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解析:选 B 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推行小家庭制度,以小家 庭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这客观上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 展。
解析:选 C “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非幸也, 数也”表明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不是偶然,而是历史 的必然。
10.在变法过程中,商鞅曾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 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这种做法的重大社会意义是( )
A.促使秦国成为六国中的军事强国 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C.促使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D.为平民阶级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解析:选 C 材料“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 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打击了奴隶 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建立封建社会统治秩序,促使奴隶制社会向 封建制社会转型,故选 C 项;A 项是军事意义,排除;B、D 两 项表述不全面,排除。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20: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选择题1.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坚持哪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2.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C.用人不当D.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4.司马光曾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C.司马光公正地反映了小农的心声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部分人的利益5.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史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6.在王安石改变积贫局面的措施中,既能迫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又能使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除赋税负担的是()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免役法7.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
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有()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王安石军事改革坚持的原则是()①精简军队②缩减编制③节省军费④提高军队战斗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2019秋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1.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 )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商鞅加强戒备,以防止仇家报复,而这正体现出商鞅变法所面临的巨大阻力。
答案:C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已经成为富强之国。
答案:C3.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功能。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 )A.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C.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解析:商鞅被处死后,秦国仍然实行商鞅的变法措施。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确立这一历史潮流。
答案:C4.关于商鞅变法,历史上争议颇多。
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5.“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剽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解析:秦国本是弱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课后限时作业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Word版含
姓名,年级:时间:(建议用时:20分钟)1.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死因。
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故D项正确。
2.“(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④燔诗书而明法令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
实行连坐法指“道不拾遗,山无盗贼”;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指“家给人足";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指“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故C项正确。
3.如图是秦国疆域扩大的形势图,商鞅变法与它的内在联系应是()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
4.《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 )①实现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②满足了秦王称霸天下的野心③完成了由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④推动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A.①④ B.②③C。
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
从经济基础角度考虑,商鞅变法使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有利于建立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从社会形势上看,秦国的强大,有利于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②不符合题意,③不是秦国时的成就,故A项正确.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和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之死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下令捕杀了商鞅。
2.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商鞅变法的作用①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②改革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改革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表现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并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名师点拨] 评论变法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商鞅死后仍遭“车裂”。
但新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因而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二、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改革启示] 法家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反省。
一是改革手段以严峻著称,不尊重他人生命,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用血腥手段镇压改革的人。
人为地激化了改革的矛盾与斗争。
二是为改革不择手段的做法和牺牲式的改革精神不值得提倡。
改革者不仅要长于推进改革,而且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性命,珍爱上天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
改革需要义无反顾,但也不需要献身。
主题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对秦国而言,使秦国受到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
2.消极影响: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对后世而言,商鞅用法过峻,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
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答案(1)变法使秦国富强。
(2)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否定。
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它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
图示法掌握商鞅变法1.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
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行郡县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D.“焚诗书”答案B解析因为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身份,否则就要受罚。
而商鞅是不敢暴露身份的。
其他选项与此无关。
3.“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因此得以延续。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中有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
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试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与变法的哪些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
(3)材料二中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答案(1)历史信息:秦军军备先进,战斗力强;人民参战热情高涨。
原因:实行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调动了人民参战的热情。
(2)①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的局面;奖励军功则导致“民勇于公战”。
②评述:这些条款的实行,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强化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基本正确。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秦国逐步强大起来,司马迁的评价符合客观实际。
解析第(1)问图一一车四马的战国战车的出现,说明秦国军事装备先进,战斗力强。
图二秦人“尚武”明显是实行奖励军功产生的影响。
第(2)问,“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说明社会治安良好,这应是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刑的结果。
至于“民勇于公战”同样是奖励军功带来的影响,评述应依据商鞅变法达到这些社会效果的手段展开。
第(3)问,从整体而言,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较为客观的。
基础巩固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答案B解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
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贵族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商鞅在新法中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答案B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因此,A项正确。
5.如果张三是商鞅变法法令颁布时秦国的平民,因外出经商而被逮捕,最有可能的后果是()A.证据不足,无罪释放B.执法者进行说教后释放C.因邻里说情而减刑D.因触及法令禁止的内容而被重罚答案D解析从商鞅法令的内容及变法理念可知,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这样最有可能的结局应是D项。
6.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建立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商鞅推崇法家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但法家鼓吹严刑峻法,其偏颇导致秦朝的短命而亡。
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因此,④叙述不正确。
能力提升7.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D项是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不是局限性。
8.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但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这表明③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9.下图是秦国疆域扩大的形势图,商鞅变法与它的内在联系应是()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国人观看商鞅变法法令时的情形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会有哪些阶级或阶层怀着喜悦的心情观看商鞅变法法令?为什么?(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归纳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社会效果?答案(1)新兴地主、农民和军人。
原因:“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农民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提高军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和新兴地主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管理。
(2)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良了社会风气;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称霸诸侯的强国。
解析第(1)问,“喜悦”与否,要看是否能够从中获益。
因此,解答该问的思路是分析商鞅变法措施的作用,理解从中获益的是哪些人。
第(2)问,通过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进行归纳概括即可,不需要延伸。
【学思之窗】(教材第28页)你对此有何看法?提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